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 课后习题 (第二章 税收效率)【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6章)【圣才出品】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6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税收导论

1.国家为什么征税?

答:国家为了履行其向社会提供公共品职能的需要而征税。税收又称国家税收,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行使征税权的主体必然是国家,即税收法律由国家制定,征税活动由国家组织进行,税收收入由国家支配管理。由于政府是国家的具体形式和现实体现,因此,征税权具体由代表国家的政府行使。行使征税权的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

2.国家凭借什么征税?

答:国家凭借行政权征税。行使征税权的主体是国家,而国家一般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社会公共品的提供者,又是公共财产的所有者。因而,国家就能同时行使两种权利,即行政管理权和财产所有权,国家可以同时凭借两种权利取得财政收入。

(1)财产权即财产所有权,在财产归属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国家对其拥有的财产可以凭借财产所有权取得财产收益。

(2)行政权也称为国家行政管理权,国家对其行政权力管辖范围以内的个人或经济组织,可以凭借行政权取得税收收入。

国家征税是基于公共权力,在国家为整个社会提供公共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前提下,由国家作为公共权力的代表来行使征税。

3.税收具有哪些形式特征?

答: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具有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特点。税收特征可

概括为强制性、无偿性、规范性。

(1)税收的强制性,是指政府凭借行政权,以法律形式来确定政府作为征税人和社会成员作为纳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税收的强制性是税收范畴最为明显的形式特点,这是由税收作为补偿公共品或公共服务价值这一性质所决定的。只有采取强制征税的方式,使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价值得以补偿。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节 税收发展
一、税收起源
税收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国家的产生,以国家权力为依据的税收就产生了。由
于国家是以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履行公共职能为基础的阶级统治机关,国家向社会提供公共
品、履行公共职能需要有相应的财力基础,而国家公共支出受益的非排斥性和非竞争性特点,
又决定了国家只能凭借自身权威,以税收这一强制收入方式来筹措资金,作为其提供公共品, 履行公共职能的财力保证。税收为国家的存在和发挥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也是国家权力强 制性的经济体现。 二、税收发展 税收产生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从自然经济下的奴隶社会税收、封建社会税收到商品经济 下的资本主义税收和社会主义税收,税收从形式到内容也都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一)税收形式发展变化 税收在名称上有一个由非税名称向税收名称发展的过程。 (二)征税依据发展变化 税收在计税依据上有一个由实物和力役等非货币形式向货币形式发展的过程。 (三)税收法制发展变化 在税收法制上有一个由专制课征向法制课征的发展过程。 (四)税制结构发展变化 在税制结构上有一个由古老直接税为主体向间接税为主体,并由传统间接税为主体向现代直 接税为主体或现代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发展过程。 (五)税收地位发展变化 在税收地位上有一个由忽视税收对经济调节向重视运用税收杠杆调节经济的发展过程。
这种税率形式可称为累退税率。虽然从现行税收制度中还难以找到使用累退税率的情况,但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 课后习题 (第四章 税收稳定)【圣才出品】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 课后习题 (第四章 税收稳定)【圣才出品】

第四章税收稳定

1.实现经济稳定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经济稳定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政策目标,包括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一般以价格指数来反映价格稳定的状况。价格指数是计算期价格同基期价格比率,当价格指数大于1时,说明价格总水平上升;反之,则说明价格总水平下降。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一般又称为通货膨胀,而价格总水平的下降一般又称为通货紧缩。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是经济不稳定的表现。

(2)充分就业是指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而言,并以失业率指标来反映就业状况。失业率是非自愿失业人数与劳动力人数的比率。失业率越高则就业水平越低;反之,则说明就业水平越高。

(3)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实力水平的提高或增强,一般以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衡量,以经济增长速度指标来反映。经济增长率G=△y/y,即国民生产总值增量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经济增长取决于经济能力的增强,因为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的增加,以及主要由技术进步所决定的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由于经济增长速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民的经济利益,因此,经济增长速度也就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4)在一个开放的经济社会中,一国的经济稳定不但取决于本国经济,同时还取决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国际经济国活动,也即国际收支平衡,即一国货币在国际流入和流出情况。当一国国际收入等于国际支出时,称为国际收支平衡。当一国国际收支处于不平衡状态时,市场机制可以进行某种程度的调节,但在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下,市场自动调节效果不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 课后习题 (第十三章 企业所得税)【圣才出品】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 课后习题 (第十三章 企业所得税)【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企业所得税

一、思考题

1.企业所得税有哪些特点?

答: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具有以下特点:

(1)以所得额为征税对象。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特点是以企业所得额为课税对象。企业所得额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所取得的收入总额,减去各项成本、费用等开支后的余额。

(2)纳税人为法人企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除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并以法人为纳税主体,非法人企业由法人汇总纳税。以法人为纳税主体使法人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对等,并有利于不同所有制形式的法人企业公平税负、平等竞争。

(3)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分离。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计算的所得额,即会计利润,是企业收入减去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后的余额。而按税法制度规定计算企业所得税的所得是指应税所得,是在会计利润基础上,按税法制度规定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差异,经过必要调整而计算的所得。

(4)实行按年计征、分期预缴。通过利润所得综合反映的企业经营业绩,通常是按年度计算、衡量的。

2.新时期我国企业所得税作了哪些重要改革?

答:在我国,内、外资企业两种企业所得税同时并存已实施了20多年,从税收实践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产物,对吸收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

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具有积极意义。2007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企业所得税法》,并于2008年实施,通过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规范税基、降低税率、强化征管,从而建立起了新企业所得税。

[全]胡怡建《税收学》配套真题详解

[全]胡怡建《税收学》配套真题详解

胡怡建《税收学》配套真题详解

1下列关于双重居民身份下最终居民身份判定标准的排序中,正确的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0研]

A.永久性住所、重要利益中心、习惯性居处、国籍

B.重要利益中心、习惯性居处、国籍、永久性住所

C.国籍、永久性住所、重要利益中心、习惯性居处

D.习惯性居处、国籍、永久性住所、重要利益中心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当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冲突时,为了解决个人最终居民身份的归属,协定规定了标准且标准的使用是有先后顺序的,这些标准依次是:永久性住所、重要利益中心、习惯性住处、国籍。

2目前我国采用复合计税方法的消费品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研]

A.雪茄烟

B.白酒

C.黄酒

D.汽油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消费税中只有白酒和卷烟实行复合计税方式。A项,雪茄烟适用于比例税率(从价计征);CD两项,黄酒、汽油适用定额税率(从量计征)。

3税务机关做出的下列行政行为,纳税人不服时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是()。[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

A.罚款

B.加收滞纳金

C.确认征税范围

D.确认计税依据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A项,属于税务行政处罚行为,纳税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以外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BCD项,属于征税行为,纳税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不服的,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未经复议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申请人对国家税务总局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申请行政复议。[中央财经大学2016研]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

第一部分复习指南

目录

封面

第一章税收导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章税收效率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三章税收公平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四章税收稳定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五章税负归宿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六章税收体系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章流转税制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章增值税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九章消费税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章营业税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关税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二章所得税制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三章企业所得税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四章个人所得税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五章资源税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六章财产税

16.1 复习笔记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课后习题(第三章税收公平)【圣才出品】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课后习题(第三章税收公平)【圣才出品】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课后习题(第三章税收公平)【圣才出品】

第三章税收公平

1.在什么情况下可按受益原则征税?

答:税收的受益原则是根据市场经济所确⽴的等价交换原则,把个⼈向政府⽀付税收看作是分享政府提供公共品利益的价格,因此,个⼈税收负担应根据各⼈分享的公共品受益⼤⼩来确定。按受益标准,征税和受益应是对等的。对于从政府提供公共品受益多的⼈,应承担较多的纳税义务;反之,则应承担较少的纳税义务。

由于公共品受益的⾮排斥性特点,使公共品受益边界⽆法确定,即⽆法确定谁受益,受益多少,从⽽⽆法通过竞争价格由市场提供,因此,受益标准作为⼀般原则⽆法在实践中推⾏。但在特定情况下,以税代费,按受益标准征税也是可⾏的。主要是对于部分由政府提供的准公共品,这些公共品受益边界较为清楚,消费的竞争性⼜较强,由于受收费效率原因⽽征税,谁受益、谁纳税,并按受益⼤⼩确定纳税,可以提⾼分配效率。

2.应选择什么指标来体现能⼒原则征税?

答:依据能⼒负担原则,凡是具有同等负担能⼒的纳税⼈应同等纳税,以体现税收的横向公平;凡是具有不同负担能⼒的纳税⼈应区别纳税,以体现税收的纵向公平。税收的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都涉及负担能⼒的指标选择。反映个⼈纳税能⼒的指标主要有收⼊、⽀出、财富三种。

(1)以个⼈收⼊为衡量纳税能⼒指标。

个⼈收⼊是个⼈货币收⼊的统称,包括⼯资、薪⾦、利息、股息、租⾦等收⼊。个⼈收⼊反映了个⼈的纳税能⼒,同样收⼊的纳税⼈可以被看作具有同等纳税能⼒,⽽不同收⼊的纳税⼈可以被看作具有不同纳税能⼒。以个⼈收⼊作为衡量个⼈纳税能⼒的指标,具有资料全⾯、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 课后习题 (第三章 税收公平)【圣才出品】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 课后习题 (第三章 税收公平)【圣才出品】

第三章税收公平

1.在什么情况下可按受益原则征税?

答:税收的受益原则是根据市场经济所确立的等价交换原则,把个人向政府支付税收看作是分享政府提供公共品利益的价格,因此,个人税收负担应根据各人分享的公共品受益大小来确定。按受益标准,征税和受益应是对等的。对于从政府提供公共品受益多的人,应承担较多的纳税义务;反之,则应承担较少的纳税义务。

由于公共品受益的非排斥性特点,使公共品受益边界无法确定,即无法确定谁受益,受益多少,从而无法通过竞争价格由市场提供,因此,受益标准作为一般原则无法在实践中推行。但在特定情况下,以税代费,按受益标准征税也是可行的。主要是对于部分由政府提供的准公共品,这些公共品受益边界较为清楚,消费的竞争性又较强,由于受收费效率原因而征税,谁受益、谁纳税,并按受益大小确定纳税,可以提高分配效率。

2.应选择什么指标来体现能力原则征税?

答:依据能力负担原则,凡是具有同等负担能力的纳税人应同等纳税,以体现税收的横向公平;凡是具有不同负担能力的纳税人应区别纳税,以体现税收的纵向公平。税收的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都涉及负担能力的指标选择。反映个人纳税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收入、支出、财富三种。

(1)以个人收入为衡量纳税能力指标。

个人收入是个人货币收入的统称,包括工资、薪金、利息、股息、租金等收入。个人收入反映了个人的纳税能力,同样收入的纳税人可以被看作具有同等纳税能力,而不同收入的纳税人可以被看作具有不同纳税能力。以个人收入作为衡量个人纳税能力的指标,具有资料全面、

基础广泛、易于掌握的特点。但由于具有同等能力的个人因不同偏好,同样收入的纳税人因不同的个人情况,从而具有不同的纳税能力,因而给纳税能力的确定,也带来了技术上的困难。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 课后习题 (第五章 税负归宿)【圣才出品】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 课后习题 (第五章 税负归宿)【圣才出品】

第五章税负归宿

1.宏观税收负担有哪些主要衡量指标?

答:宏观税收负担是指一国中所有的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总和,又称总体税收负担。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税收负担的整体状况。反映宏观税收负担的指标,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税负率,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和国民收入税负率。

(1)国民生产总值税负率,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国税收收入总额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即T/GNP。它反映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全部产品和服务所承受的税收负担状况,其公式为:国民生产总值税负率(T/GNP)=税收收入总额/国民生产总值×100%。

(2)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国税收收入总额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即T/GDP。它反映一个国家的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提供的全部产品和服务所承受的税收负担状况。其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T/GDP)=税收收入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

(3)国民收入税负率,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国税收总额与同期国民收入的比率,即T/NI。它反映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的税收负担状况。其公式为:国民收入税负率(T/NI)=税收收入总额/国民收入×100%。

2.税收负担高低由哪些因素所决定?

答:一个国家的税收负担水平受制于多种因素,概括起来,这些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制度、国家职能、财政收入结构和经济政策。

(1)经济发展水平:税收是对国民收入的分配,一定时期内税收分配的规模和增长的速度

首先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

(2)国家职能范围:税收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国家职能范围的不同,对税收需要量就不同。国家职能范围广,则需要的税收量大,税收的负担也就要高;反之,国家职能范围窄,则需要的税收量小,税收的负担也相应较低。

税收学胡怡建选择题

税收学胡怡建选择题

《税收学》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由社会成本决定的产出()按私人成本决定的产出。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 以上都不对

2.税收中性属于税收的()原则

A. 公平

B. 效率

C. 稳定 D . 平衡

3.从资源配置角度分析.一般商品税所造成的超税负担要()选择性商品税。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以上都不对

4.在实行一般商品税的情况下,如果选择差别税率.从资源配置的效率角度分析.对资源配置的影响()选择性商品税。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都不对

5.( )是反映个人纳税能力的最主要的指标

A. 个人的收入

B. 个人的支出

C. 个人的财富

D. 以上都不是

6.一般商品税对个人收入的再分配效果是()

A. 累退的

B. 累进的

C. 无影响

D. 不能确定

7.从公平角度分析,为实现公平分配目标,在选择性商品税的情况下,应选择()的商品征税。

A. 弹性小

B. 弹性大

C. 与弹性无关

D. 以上都不对

8.在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将随着个人收入增加而()

A. 递减

B. 递增

C. 不变

D. 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9.税收的自动稳定机制是在于税收制度设计时,采取 ( ) 的所得税方式。

A. 比例税率

B. 累进税率

C. 累退税率

D. 定额税率

10.在经济发生通货膨胀时期,政府一般要实行 ( C )

A. 扩张性的税收政策

B. 中性的税收政策

C. 紧缩性的税收政策

D. 无法确定采取何种税收政策

11.税收是对国民收入的分配,一定时期内税收分配的规模和增长的速度首先取决于 ( C )

税收学教程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税收学教程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税收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税收的稳定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

A、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B、促进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

C、起到内在稳定器的作用,缓和经济波动

D、对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进行调节

C

解析:实现供求平衡体现的是平衡作用,促进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体现的是协调作用,内在稳定器体现的是稳定作用,调节收入分配体现的是调节作用。

2、政府征税降低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使其减少闲暇等方面的享受,从而更加倾向于勤奋地工作,这是税收对劳动供给的()。

A、价格效应

B、供给效应

C、替代效应

D、收入效应

D

解析:税收对纳税人在劳动供给方面的收入效应表现为:政府征税会直接降低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使其减少闲暇等方面的享受,为维持以往的收入或消费水平而倾向于更加勤奋地工作。税收对纳税人在劳动供给方面的替代效应表现为:政府课税会降低闲暇相对于劳动的价格,使劳动和闲暇两者之间的得失抉择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纳税人以闲暇替代劳动。

3、替代作用的大小在课征所得税的情况下由()决定。

A、累进税率

B、边际税率

C、累退税率

D、平均税率

B

解析:替代效应的大小,在课征所得税情况下,由其边际税率决定。如在计算总效应时,累进所得税的边际税率大于平均税率,比例所得税的边际税率等于平均税率,所以累进所得税的替代效应大于比例所得税。

4、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的水平。

A、累进税率

B、边际税率

C、累退税率

D、平均税率

D

解析:从税收角度而言,收入效应是指由于课税或增税使纳税主体的收入发生变化,改变总体收入水平,使纳税主体情况变坏的效应。税收收入效应的大小由平均税率决定,平均税率高,税收负担重,对纳税主体的收入效应大:反之,则收入效应小。

税收学(胡怡建编著)知识点

税收学(胡怡建编著)知识点

第一章税收导论

1、税收在历史上也称为税、租税、赋税或捐税,它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凭借行政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的、无偿的征收而取得的财政收入。

2、税收特征:强制性、无偿性、规范性。

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政府凭借行政权,以法律形式来确定政府作为征税人和社会成员作为纳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就是政府与具体纳税人而言,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不对等的。

规范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政府通过法律形式,按事先确定的标准实施征税。

3、税收基本要素:税基、税率、纳税人。

4、税率形式:税率按形式特征可以分为累进税率、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

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

比例税率:单一比例

第二章税收效率

一、税收效率原则

1、现代税收两大原则:效率原则(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公平原则(收入的公平分配)。

2、经济效率也即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在经济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使资

源得到最有效合理的安排,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帕累托最优:如果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的资源的重新配置已不可

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另一些人的情况变坏。

4、实现帕累托最优(经济效率)必须符合的条件:①生产最优②交换最优③生产和交换结

合最优。

5、税收的效率原则:

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分为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两类。市场配置是企业和个人为主体,通过价格机制自发调节生产和消费,平衡供给和需求,引导资金流量和流向。政府配置则以政府为主体通过税收、政府支出、公债、货币等经济手段和计划、行政、法律手段来引导、安排资源配置的实现。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4章)【圣才出品】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4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税收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具体包括()。[中央财经大学2012研]

A.代扣代缴义务人

B.负税人

C.代收代缴义务人

D.自然人或法人

【答案】D

【解析】从法律角度划分,纳税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两种。负税人一般是指税收的实际负担者,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存在税负转嫁,因而纳税人和负税人往往不一致。

2.税收产生于()。[武汉大学2012研]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B

【解析】我国税收发展经历了奴隶社会税收、封建社会税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税收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税收新税制的建立和历次税制改革等阶段,其中税收产生于奴隶社会。

3.税收作为一种特殊分配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特征。[武汉大学2012研]

A.交换性

B.公平性

C.固定性

D.规范性

【答案】D

【解析】税收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规范性。

4.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

A.发行国债

B.发行货币

C.税收

D.罚款

【答案】C

【解析】C项,由于税收固有的三性及其自身特殊性,使得税收成为各国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5.我国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完全意义上的税收制度正式确定的标志是()。[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

A.夏朝的贡

B.商朝的助

C.周朝的彻

D.春秋时期的初税亩

【答案】D

【解析】春秋时期,鲁国适应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实行的“初税亩”,标志着中国税收从雏形阶段进入了成熟时期。“初税亩”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不再凭借所有者的身份收取地租,而是凭借国家统治者的身份依靠政治权力按土地数量征税。这种财政收入形式已具有政治强迫性、收取固定性、缴纳无偿性的税收“三性”特征,并形成了法律制度。因此,“初税亩”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税收制度的正式形成。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 章节题库 (第七章 流转税制)【圣才出品】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 章节题库 (第七章 流转税制)【圣才出品】

第七章流转税制

一、单项选择题

1.()通常在生产、流通或者服务中,按照纳税人取得的销售收入或者营业收入征收。A.行为税类

B.流转税类

C.资源税类

D.财产税类

【答案】B

【解析】A项,行为税是以特定行为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统称;C项,资源税是以资源绝对收益和级差收益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统称;D项,财产税是以财产价值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统称。

2.在中国,流转四税所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超过60%,流转四税为()。

A.所得税、房产税、增值税、营业税

B.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

C.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

D.所得税、车船税、营业税、消费税

【答案】C

【解析】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属于流转税类。ABD三项,所得税属于所得税类;房产税、车船税属于财产税类。

二、多项选择题

1.按对外购固定资产价款处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划分,增值税的类型分为()。[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

A.生产型增值税

B.消费型增值税

C.收入型增值税

D.积累型增值税

E.分配型增值税

【答案】ABC

【解析】A项,生产型增值税既不允许扣除购入固定资产的价值,也不考虑生产经营过程中固定资产磨损的那部分转移价值(折旧);B项,消费型增值税允许固定资产在购进时,其已纳税金在购置当期全部扣除;C项,收入型增值税对于购入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磨损程度相应地给予扣除。

2.流转课税的特点有()。

A.课征对象是商品(服务)的流转额

B.流转课税在负担上具有累进性

C.流转课税在负担上具有累退性

D.课税隐蔽,是间接税

E.课税直接,是直接税

【答案】ACD

【解析】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统称。流转税作为整个税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其他大类税收的以下特点:①税收负担的间接性;②

胡怡建税收学2018课后题答案

胡怡建税收学2018课后题答案

胡怡建税收学2018课后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税目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B.税率包括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C.纳税人就是缴纳税款的法人和自然人

D.征税对象就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的物品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A项,征税对象是区别不同税种主要标志;C项,纳税人即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D项,征税对象不仅包括物品,还包括应税劳务。

2纳税人将所缴纳的税款,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的方式,转嫁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的税负转嫁方式是()。

A.前转

B.后转

C.税收资本化

D.混转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B项,后转又称逆转,是指纳税人以压低原材料进价的方式,以将税款向后转移给原材料供应商的方式。C项,税收资本化也称为资本还原,是指生产要素购买者通过预期,将所购买生产要素未来应缴纳的税款,从其购入价格中作一次扣除以压低购进价格,从而税负全部或部分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出卖者,它是税收后转的一种特殊形式。D项,混转又称散转,在税款不能完全向前顺转,又不能完全向后逆转时采用的将自己缴纳的税款分散转嫁给多方负担的方式。

3我国税收收入分为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地方政府固定收入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共享收入,属于中央政府固定收入的包括()。

A.消费税、增值税

B.关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C.车辆购置税、消费税

D.增值税、营业税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A项,消费税属于中央税,增值税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B项,关税属于中央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属于地方税;D项,营业税属于地方税。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定的答案编号用英文大写字母按考试题的顺序答在答题纸上。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不选、错选或多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1.根据增值税的规定,下列项目适用17%税率征税的是()。

A.国营瓜果销售公司批发水果

B.印刷厂印刷图书报刊(委托方提供纸张)

C.音像店销售某位歌星的唱片

D.农场销售鲜奶

【答案】B

【解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下列货物,按低税率计征增值税,低税率为13%:①粮食、食用植物油、鲜奶;②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③图书、报纸、杂志;④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⑤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货物,包括农产品、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二甲醚。

2.某汽车制造厂以自产小汽车20辆换取某钢厂生产的钢材300吨,每吨钢材2500元,该厂生产的同类型号小汽车销售价格分别为12万元/辆、8万元/辆和10万元/辆,小汽车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则该企业用于换取钢材的小汽车应纳消费税税额为()元。(假设以上价格不含增值税)。

A.37500

B.75000

D.100000

【答案】C

【解析】换取生产资料,应该按照同类消费品的最高销售价格计算消费税:20×12×5%=12(万元)。

3.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从事销售不动产业务,下列业务中属于营业税应税范围的有()。

A.处置债权重置资产

B.处置股权重置资产

C.处置本企业拥有的实物重置资产(不动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税收效率

1.什么是超额负担?征税如何产生超额负担?

答:(1)超额负担的含义

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在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向政府部门转移的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资源由个人流向政府的过程中,由于税收使市场偏离高效率产出水平而额外损失的社会净收益。此时,个人实际花费大于其纳税税款。主要表现如下:

①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同时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

②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在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

(2)征税导致超额负担的产生原因

①课税引起的相对价格的改变,从而引起私人对消费、生产和投资动机的改变,干扰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决策,造成经济运行紊乱和低效,因而减少了课税以前经济选择所能取得的经济福利。

②超额负担的产生于税收的替代效应有关。这种效应在于税收引起了商品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使市场交易中价格信号发生扭曲,从而带来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损失。即如果课税前私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决策是符合“理性”的,那么,课税就将改变或打破这种最佳状态,就会减损他们可能获得的经济福利。

③各种商品存在不同的需求弹性。根据马歇尔·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由于需求弹性的存在导致需求曲线存在斜率,征税必然带来超额负担。

④各国税收实践中,从量税与从价税并存,对所得和流转额及财产等不同对象课税,这些都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超额税收负担。

2.税收怎样改善资源配置效率?

答:在经济处于完全竞争并没有外部因素影响时,征税将导致效率损失。然而,在经济没有处于资源最优配置时,征税引起的资源重新配置有可能改善配置效率。

(1)税收与外部经济性商品

①税收与外部成本商品。由于按私人成本而没有按社会成本计算产出,增加的产出就会给社会带来损害,为此需要控制产生外部成本的企业生产,而税收是一种比较有效、可行的办法。通过征税一方面减少社会损害,另一方面导致超额负担,但减少的社会损害大于超额负担。由于减少社会损害相当于增加社会福利,扣除超额负担,征税带来社会损害净减少或社会福利净增加,改善了资源配置效率。

②税收与外部收益商品。由于企业是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利润极大化来决定价格和产出,在存在外部收益的情况下,按企业内部收益计算的产出必然小于按社会收益计算的产出,按企业内部收益计算的商品价格也低于按社会收益计算的商品价格。如果对产生外部收益的商品减税或给予补贴,减税或补贴额相当于边际外部收益,也可以使企业达到按社会收益计算的产出生产,增加负超额负担,即社会福利。

(2)税收与社会有益(有害)商品

对于有益商品应受到社会鼓励,而有害商品应受到社会限制。从政府角度来讲,除了在法律上予以规范以外,也可以通过对有益商品给予减税或补贴,对于有害商品提高税率,以鼓励有益商品发展,限制有害商品发展。

(3)税收与计划定价商品

如果按高于市场价格制定计划价格,因价格提高,生产者扩大生产,而消费者减少消费,出现过剩缺口;反之,如果按低于市场价格制定计划价格,因价格降低,生产者减少生产,而消费者扩大消费,出现短缺缺口。假定这两种计划价格都是合理的,但也都会出现过剩和短缺的矛盾。然而,通过税收的配合可以克服价格的缺陷。在因价格偏高而发生过剩时,可通过向生产者征税增加生产成本,消除过剩缺口。相反,在因价格偏低而发生短缺时,可通过向生产者减税或补贴,降低生产成本,消除短缺缺口。

3.对于存在外部成本的商品应如何设计税制?

答:外部成本是相对于内在成本而言,即在私人成本中没有得到反映的成本,或者说是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对于存在外部成本的商品应通过税收控制企业生产,举例分析如下。

如企业污染就属于比较典型的没有计入企业成本、不需由企业负担补偿、却给社会带来损害的外部成本。当存在外部成本时,社会成本高于私人成本,所以由社会成本决定的价格高于由私人成本决定的价格,而由社会成本决定的产出就会小于按私人成本决定的产出。由于按私人成本而没有按社会成本计算产出,增加的产出就会给社会带来损害,为此需要控制产生外部成本的企业生产。

现假定对该产生污染的产品征税,税率t相当于边际损害,征税使企业成本上升,税后均衡价格和产出同由社会成本决定的价格和产出一致,税后价格上升,产出数量减少。通过征税一方面减少社会损害,另一方面导致超额负担,但减少的社会损害大于超额负担。由于减少社会损害相当于增加社会福利,扣除超额负担,征税带来社会损害净减少或社会福利净增加,改善了资源配置效率。

4.对于存在外部收益的商品应如何设计税制?

答:外部收益是相当于内在收益而言的,即在私人收益中没有得到反映的收益,或者说是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差额。对于存在外部收益的商品应通过税收优惠或补贴鼓励企业生产,举例分析如下。

利用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作为原材料生产的三废利用品就属于比较典型的没有计入企业收益,企业无法获得,却给社会带来福利的外部收益。由于企业是按MR=MC,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利润极大化来决定价格和产出,在存在外部收益的情况下,按企业内部收益计算的产出必然小于按社会收益计算的产出,按企业内部收益计算的商品价格也低于按社会收益计算的商品价格。

如果对产生外部收益的商品减税或给予补贴,减税或补贴额相当于边际外部收益,也可以使企业达到按社会收益计算的产出生产,增加负超额负担,即社会福利。

5.对于有益(有害)商品税收应如何引导?

答:有益或有害商品是指给消费者带来物质以外利益或损害的商品,因此,不能完全以货币来衡量它的价值。

(1)有益商品最为典型的是教育。如果教育商品化,那么教育不仅提供给受教育者知识、技能,而且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操,是一种有利社会进步的商品,因此,教育商品的收益不能完全以货币来衡量。对于有益商品应受到社会鼓励。

(2)有害商品比较典型的是烟、酒,烟、酒不仅有损于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而且容易引发社会问题,因此,烟、酒的成本也不能完全以货币来衡量。文化商品也是一种有益商品或有害商品,取决于文化商品的内容,因此也不能完全以货币来衡量它的价值。对于有害商品,应受到社会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