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 课后习题 (第二章 税收效率)【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税收效率

1.什么是超额负担?征税如何产生超额负担?

答:(1)超额负担的含义

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在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向政府部门转移的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资源由个人流向政府的过程中,由于税收使市场偏离高效率产出水平而额外损失的社会净收益。此时,个人实际花费大于其纳税税款。主要表现如下:

①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同时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

②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在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

(2)征税导致超额负担的产生原因

①课税引起的相对价格的改变,从而引起私人对消费、生产和投资动机的改变,干扰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决策,造成经济运行紊乱和低效,因而减少了课税以前经济选择所能取得的经济福利。

②超额负担的产生于税收的替代效应有关。这种效应在于税收引起了商品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使市场交易中价格信号发生扭曲,从而带来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损失。即如果课税前私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决策是符合“理性”的,那么,课税就将改变或打破这种最佳状态,就会减损他们可能获得的经济福利。

③各种商品存在不同的需求弹性。根据马歇尔·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由于需求弹性的存在导致需求曲线存在斜率,征税必然带来超额负担。

④各国税收实践中,从量税与从价税并存,对所得和流转额及财产等不同对象课税,这些都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超额税收负担。

2.税收怎样改善资源配置效率?

答:在经济处于完全竞争并没有外部因素影响时,征税将导致效率损失。然而,在经济没有处于资源最优配置时,征税引起的资源重新配置有可能改善配置效率。

(1)税收与外部经济性商品

①税收与外部成本商品。由于按私人成本而没有按社会成本计算产出,增加的产出就会给社会带来损害,为此需要控制产生外部成本的企业生产,而税收是一种比较有效、可行的办法。通过征税一方面减少社会损害,另一方面导致超额负担,但减少的社会损害大于超额负担。由于减少社会损害相当于增加社会福利,扣除超额负担,征税带来社会损害净减少或社会福利净增加,改善了资源配置效率。

②税收与外部收益商品。由于企业是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利润极大化来决定价格和产出,在存在外部收益的情况下,按企业内部收益计算的产出必然小于按社会收益计算的产出,按企业内部收益计算的商品价格也低于按社会收益计算的商品价格。如果对产生外部收益的商品减税或给予补贴,减税或补贴额相当于边际外部收益,也可以使企业达到按社会收益计算的产出生产,增加负超额负担,即社会福利。

(2)税收与社会有益(有害)商品

对于有益商品应受到社会鼓励,而有害商品应受到社会限制。从政府角度来讲,除了在法律上予以规范以外,也可以通过对有益商品给予减税或补贴,对于有害商品提高税率,以鼓励有益商品发展,限制有害商品发展。

(3)税收与计划定价商品

如果按高于市场价格制定计划价格,因价格提高,生产者扩大生产,而消费者减少消费,出现过剩缺口;反之,如果按低于市场价格制定计划价格,因价格降低,生产者减少生产,而消费者扩大消费,出现短缺缺口。假定这两种计划价格都是合理的,但也都会出现过剩和短缺的矛盾。然而,通过税收的配合可以克服价格的缺陷。在因价格偏高而发生过剩时,可通过向生产者征税增加生产成本,消除过剩缺口。相反,在因价格偏低而发生短缺时,可通过向生产者减税或补贴,降低生产成本,消除短缺缺口。

3.对于存在外部成本的商品应如何设计税制?

答:外部成本是相对于内在成本而言,即在私人成本中没有得到反映的成本,或者说是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对于存在外部成本的商品应通过税收控制企业生产,举例分析如下。

如企业污染就属于比较典型的没有计入企业成本、不需由企业负担补偿、却给社会带来损害的外部成本。当存在外部成本时,社会成本高于私人成本,所以由社会成本决定的价格高于由私人成本决定的价格,而由社会成本决定的产出就会小于按私人成本决定的产出。由于按私人成本而没有按社会成本计算产出,增加的产出就会给社会带来损害,为此需要控制产生外部成本的企业生产。

现假定对该产生污染的产品征税,税率t相当于边际损害,征税使企业成本上升,税后均衡价格和产出同由社会成本决定的价格和产出一致,税后价格上升,产出数量减少。通过征税一方面减少社会损害,另一方面导致超额负担,但减少的社会损害大于超额负担。由于减少社会损害相当于增加社会福利,扣除超额负担,征税带来社会损害净减少或社会福利净增加,改善了资源配置效率。

4.对于存在外部收益的商品应如何设计税制?

答:外部收益是相当于内在收益而言的,即在私人收益中没有得到反映的收益,或者说是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差额。对于存在外部收益的商品应通过税收优惠或补贴鼓励企业生产,举例分析如下。

利用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作为原材料生产的三废利用品就属于比较典型的没有计入企业收益,企业无法获得,却给社会带来福利的外部收益。由于企业是按MR=MC,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利润极大化来决定价格和产出,在存在外部收益的情况下,按企业内部收益计算的产出必然小于按社会收益计算的产出,按企业内部收益计算的商品价格也低于按社会收益计算的商品价格。

如果对产生外部收益的商品减税或给予补贴,减税或补贴额相当于边际外部收益,也可以使企业达到按社会收益计算的产出生产,增加负超额负担,即社会福利。

5.对于有益(有害)商品税收应如何引导?

答:有益或有害商品是指给消费者带来物质以外利益或损害的商品,因此,不能完全以货币来衡量它的价值。

(1)有益商品最为典型的是教育。如果教育商品化,那么教育不仅提供给受教育者知识、技能,而且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操,是一种有利社会进步的商品,因此,教育商品的收益不能完全以货币来衡量。对于有益商品应受到社会鼓励。

(2)有害商品比较典型的是烟、酒,烟、酒不仅有损于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而且容易引发社会问题,因此,烟、酒的成本也不能完全以货币来衡量。文化商品也是一种有益商品或有害商品,取决于文化商品的内容,因此也不能完全以货币来衡量它的价值。对于有害商品,应受到社会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