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的成长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晶体的生长——一节活动拓展课的设计与分析

晶体的生长——一节活动拓展课的设计与分析

晶体的生长——一节活动拓展课的设计与分析今日,在科学技术的革命中,晶体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晶体的生长是有关晶体研究、实验与应用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以《晶体的生长一节活动拓展课的设计与分析》为题,主要讨论晶体的生长课的设计方案及其分析。

一、设计思路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晶体的生长。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和探究环节,旨在教授学生晶体由何而生的原理,以及利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观察晶体的生长。

首先,本活动以实验为主,分为三个部分:晶体溶液制备、晶体晶体溶液培养、晶体晶体溶液观察。

在首先一部分中,我们需要学生熟悉晶体溶液的制备,学习如何制备并移液,以及晶体溶液的特点;在第二部分中,学生要学习晶体的培养,以及其生长条件的重要性;最后,在第三部分,学生要学习怎么用镜子观察晶体,学习晶体的结构,并记录结果。

然后,本活动中还设有研究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探究不同晶体溶液中晶体的生长情况,比较不同晶体溶液中晶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以及分析不同溶液下晶体生长的原因等。

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诸如激光反射、激光折射等分析技术来研究晶体的形态、结构及其相关特性。

本活动的设计充分利用了实验与研究,既使学生学习晶体的生长,也让学生深入探究,通过实践活动积累知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心理,为未来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做准备。

二、分析本活动以实践为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晶体生长的兴趣,同时又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在实验环节中,学生可以学习晶体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晶体生长条件,为将来在晶体研究中应用做准备。

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先进分析技术分析晶体的形态及特征。

总之,晶体的生长活动旨在通过实践环节帮助学生熟悉晶体的生长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意识,以及针对不同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力,从而使未来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有所收获。

《晶体的常识》教案最全版

《晶体的常识》教案最全版

《晶体的常识》教案最全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晶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晶体研究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晶体的定义与分类晶体的基本特点晶体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晶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晶体的实际应用。

1.4 教学资源课件:展示晶体的图片和实例。

视频:播放晶体生长的实验过程。

1.5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晶体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晶体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晶体的实际应用。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晶体的重要性。

5. 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二章:晶体的定义与分类让学生了解晶体的定义和分类。

2.2 教学内容晶体的定义晶体的分类: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晶体的定义和分类。

2.4 教学资源课件:展示晶体的定义和分类。

2.5 教学步骤1. 复习: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 讲解:讲解晶体的定义和分类。

3. 示例:展示不同类型的晶体实例。

4. 练习:让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晶体。

5. 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三章:晶体的基本特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晶体的基本特点。

3.2 教学内容晶体的周期性结构晶体的点阵参数晶体的对称性讲授法:讲解晶体的基本特点。

互动法:引导学生探讨晶体的对称性。

3.4 教学资源课件:展示晶体的基本特点。

3.5 教学步骤1. 复习: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 讲解:讲解晶体的周期性结构、点阵参数和对称性。

3. 示例:展示晶体的对称性实例。

4. 练习:让学生分析晶体的对称性。

5. 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四章:晶体的重要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晶体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晶体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晶体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晶体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晶体的重要性。

互动法:引导学生探讨晶体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4 教学资源课件:展示晶体的重要性和应用实例。

晶体生长的基本过程电子教案

晶体生长的基本过程电子教案
2020/7/30
• 因此,最佳生长位置是三面凹角位,其次 是两面凹角位,最不容易生长的位置是平坦 面。
这样,最理想的晶体生长方式就是:先在三面凹角上生长 成一行,以至于三面凹角消失,再在两面凹角处生长一个质 点,以形成三面凹角,再生长一行,重复下去。但是,实际 晶体生长不可能达到这么理想的情况,也可能一层还没有完 全长满,另一层又开始生长了,这叫阶梯状生长,后可在晶 面上留下生长层纹或生长阶梯。 • 阶梯状生长是属于层生长理论范畴的。
2020/7/30
2020/7/30
3、安舍列斯理论
• 质点依次多分子层粘附,阶梯状生长,分子层的厚度与过饱和度有 关。
• 举例:金刚石馁成稳定阶段中由于压力温度作用使岩浆结晶作用处 于十分稳定状态,充足的原生碳,充分的结晶时间,金刚石晶芽大 量生长,并成长为较大的平面八面体金刚石,这时岩浆基性程度很 高,Ti元素尚为分散状态,由“Ti”所产生的制约金刚石生长的触 媒作用,还能阻止金刚石生长,岩浆转为侵入阶段后,金刚石完全 处于溶蚀状态,第一世代平面八面体金刚石向浑圆桩菱形十二面体 转化,形成了内成稳定性特征。
2020/7/30
• 成核控制机理
在晶体生长过程中 ,成核控制远不如扩散控制那么 常见。但对于很小的晶体 ,可能不存在位错或其它缺陷 ,生长是由分子或离子一层一层地沉积而得以实施 ,各 层均由离子、分子或低聚合度的基团沉积所成的 “排 ” 所组成 ,因此 ,对于成核控制的晶体生长 ,成核速率 可看作是晶体生长速率。当晶体的某一层长到足够大 且达到一定边界时 ,由于来自溶液中的离子在完整表面 上不能找到有效吸附点而使晶体的生长停止 ,单个表面 晶核和溶液之间达成不稳定状态。
2020/7/30
• 位错控制机理

晶体生长实验教案设计

晶体生长实验教案设计

晶体生长实验教案设计引言晶体生长实验是一种物理实验,可以通过观察晶体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了解晶体的形成规律和结构。

它在研究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和地质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一篇关于晶体生长实验教案设计的文章。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晶体结构、组成、生长规律等基本知识,掌握晶体生长过程中各种条件变化对其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提高学生观察力、分析力和实验技能。

实验原理及步骤实验原理:晶体生长是驱动力和能源相互作用下的物质结构演化过程。

晶体的生长速度、晶面形态和拓扑关系等信息是晶体生长过程的重要参数和指标。

实验材料:氨水、碳酸钠、硫酸铜、滤纸、试管、加热板、显微镜、烧杯等。

实验步骤:1.氨水和碳酸钠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出透明的碱性溶液。

2.将硫酸铜溶液加入碱性溶液中,产生沉淀,接着沉淀逐渐生长成晶体。

3.将沉淀均匀涂抹在滤纸上,并在加热板上缓慢升温,使晶体缓慢升温。

4.随着升温过程的进行,晶体逐渐生长并变得更加透明。

5.观察晶体的生长规律和结构,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记录。

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高温等情况。

2.手部动作要轻柔,以避免对晶体生长的影响。

3.实验后要及时清理实验设备和材料。

4.在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晶体时,可以使用相机、显微镜和其他设备进行辅助观察和记录。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晶体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更加透明,同时晶体结构逐渐变得更加有序和稳定,形成一定的晶面形态和拓扑关系等信息。

这些变化在显微镜下都能够清晰地观察到。

实验评价本实验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易学,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晶体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提高学生观察力、分析力和实验技能。

不过,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和操作规范,避免对晶体的生长和结构产生干扰。

此外,在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方面也需要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晶体的常识(教案)

晶体的常识(教案)

晶体的常识(全套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晶体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晶体研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晶体的定义:晶体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成的空间点阵结构。

2. 晶体的特点:晶体具有有序排列、周期性重复、自范性、各向异性等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晶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晶体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讲解晶体定义和特点:通过PPT或板书,详细讲解晶体的定义和特点。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晶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晶体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晶体的类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晶体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晶体类型研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原子晶体:由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的晶体,如金刚石、硅晶体。

2. 分子晶体:由分子通过分子间力相互吸引形成的晶体,如冰、干冰。

3. 离子晶体:由正负离子通过电荷相互吸引形成的晶体,如食盐、硫酸铜。

4. 金属晶体:由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相互连接形成的晶体,如铜、铁。

教学活动:1. 讲解晶体类型:通过PPT或板书,详细讲解不同类型的晶体及其特点。

2. 实物展示:展示不同类型的晶体样品,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增加直观感受。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晶体类型的应用,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不同晶体类型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晶体的结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2. 培养学生对晶体结构研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晶体的结构类型:包括简单立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六方最密堆积等结构。

2. 晶体的空间点阵:晶体中离子的排列方式,如ABC、ABAB、ABCABC等。

3. 晶体的晶胞:晶体结构的基本重复单元,可以是立方体、六角形等。

高中化学试讲晶体教案

高中化学试讲晶体教案

高中化学试讲晶体教案
教学内容:晶体
教学目标:
1. 了解晶体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晶体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3. 能够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差异。

教学重点:
1. 晶体的定义和特征。

2. 晶体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1. 晶体的结构特点及其分类。

2.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的晶体结构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晶体是什么以及它们与非晶体的区别。

二、讲解
1. 晶体的定义: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形成的固体物质。

2. 晶体的特征:晶体有明显的外形、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具有面、角、对称性等特征。

3. 晶体的分类:
a. 晶体按照结构可以分为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金属晶体。

b. 晶体按照形状可以分为自然晶体和合成晶体。

4. 晶体的结构特点:晶体的结构是有序的,并且具有周期性和重复性。

三、展示实验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来观察晶体的形成过程,如结晶实验或者晶体生长实验。

四、讨论和总结
与学生讨论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总结晶体的特点和分类。

五、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有关晶体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晶体的定义、特征和分类,能够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并且对晶体的结构有一定了解。

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讨
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晶体的生长》课件

《晶体的生长》课件
《晶体的生长》ppt课件
目录
• 晶体简介 • 晶体生长的原理 • 晶体生长的方法 • 晶体生长的实验技术 • 晶体生长的应用实例 • 未来展望与挑战
01 晶体简介
晶体的定义
晶体是由原子、分子 或离子按照一定的规 律排列而成的固体物 质。
晶体的内部原子或分 子的排列方式决定了 晶体的物理和化学性 质。
界面反应与扩散
界面过程涉及界面反应和 扩散过程,研究晶体生长 过程中界面物质交换和化 学反应的规律。
界面动力学与控制
界面过程还探讨界面动力 学与控制因素,分析不同 条件下界面形态变化的动 力学过程和机制。
03 晶体生长的方法
熔体生长法
总结词
通过将原料加热至熔化后进行冷却结晶的方法。
详细描述
熔体生长法是一种常见的晶体生长方法,通过将原料加热至熔化,然后控制冷却 速度和温度梯度,使熔体中的原子或分子重新排列成晶体结构。这种方法适用于 制备大尺寸、高质量的单晶材料,如硅单晶和锗单晶等。
LED晶体材料的生长与应用
总结词
LED晶体材料是制造LED灯的关键材料,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广泛应用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半导体材料。通过控制LED晶体材料的生 长和掺杂过程,可以获得具有特定能带结构和光学性质的LED晶体。LED晶体在照明、
技术创新
通过技术创新,改进晶体生长设备、 工艺和流程,提高晶体生长效率和产 量。
自动化与智能化
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晶体 生长过程的远程监控、自动调节和控 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环境友好型的晶体生长方法
环保意识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友好型的 晶体生长方法成为研究重点,以减少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 外形和内部结构,其 原子排列具有周期性 。

晶体的生长 (1)

晶体的生长 (1)

实验原理
晶体不是生物,可它也能生长。

将一颗小的现成的硫酸铜晶体悬着浸入其饱和溶液中,晶体会缓慢地“生长”。

如果在烧杯中继续倒入饱和硫酸铜溶液,则结晶体的增长会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

你将会得到一颗美丽的大晶体。

仪器试剂
硫酸铜若干玻璃棒烧杯
水若干硬纸片滤纸
硫酸铜晶体漏斗线
实验操作
1.在烧杯里注入100ml水,加热至约50℃
2.向烧杯里加入硫酸铜粉末,边加边搅拌,直至溶液饱和,不再溶解硫酸铜粉末为止
3.把上述热溶液自然冷却数分钟后,再过滤,滤液收集在一个洁净的烧杯中
4.选一颗形状和大小都较好的硫酸铜晶体作为晶种,用线绑好
5.把“晶种”浸泡在饱和溶液中央,线的一端用透明胶固定在一张硬纸片下面,留待下次上课时观察
注意事项
用漏斗过滤硫酸铜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滤去所有残留的固体;烧杯要保持清洁。

科学探索《水晶成长》教案

科学探索《水晶成长》教案

科学探索《水晶成长》教案1. 引言水晶成长是一种常见的实验项目,在科学教育中被广泛运用。

通过观察水晶的生长过程,学生可以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并学习到晶体结构、溶解度、饱和度等相关概念。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晶成长的教学教案,包括实验步骤、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内容。

2.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蒸馏水、结晶粉、容器、木棍、线、图纸等。

(2)实验目标:通过观察水晶的生长过程,学生将学习到晶体结构、溶解度、饱和度等科学概念。

(3)实验方法:1. 将容器洗净,并在容器底部放入一些结晶粉,作为种子晶体。

2.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至容器中,搅拌至结晶粉完全溶解。

3. 将容器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并等待水晶生长。

4. 每天观察并记录水晶的生长情况,同时进行相关的实验记录。

3. 教学目标通过水晶成长实验的教学,我们可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晶体的结构以及水晶生长的基本过程。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提高科学探索的能力。

4. 教学方法(1)导引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水晶成长的原理和过程。

(2)示范法: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一些水晶的成长情况,并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观察和记录水晶的生长情况,并进行讨论。

(4)总结归纳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水晶成长的规律和相关概念。

5. 实验结果分析(1)观察记录:学生应该每天观察水晶的外观、形状以及大小,并记录下来。

(2)总结规律: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记录的数据,总结出水晶的生长速度、形状的变化等规律。

(3)分析原因:学生可通过对水晶生长过程中温度、溶解度等变化进行分析,解释水晶生长的原因。

6. 对水晶成长的观点和理解水晶成长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科学实验,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深入理解晶体的结构和成长过程。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可以发现水晶生长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总结能力。

晶体的生长——一节活动拓展课的设计与分析

晶体的生长——一节活动拓展课的设计与分析

晶体的生长——一节活动拓展课的设计与分析晶体常被视作科学品种之美,其分类复杂却又精美,研究其生长规律有助于解读自然现象。

因此,本节活动拓展课以晶体为主题,围绕晶体的凝结和生长进行相关介绍与活动。

一、活动安排(一)介绍课的基本内容首先,在本节课上,将给学生介绍晶体的一般概念及定义,以及晶体的分类原理。

还可以指出,晶体的凝结和生长是复杂的,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有较为可靠的研究结果。

随后,对晶体凝结和生长的途径、机理及其生效性作出详细介绍。

除此之外,还可以介绍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实验技术,如滴溶、煮沸等,用以增加学生了解晶体凝结和生长的深度与广度。

(二)活动安排活动安排方面,首先学生将分组进行一些实验的准备,如配置一定的实验用品及实验装置,准备一定浓度的溶液等。

此外,教师为学生预先安排抽象的凝结和生长实验任务,让学生去发掘实验结果,并建立正确的数据记录。

同时,教师还可以用熏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竞赛,如尝试比赛中凝结实验结果最特殊或生长速度最快等。

活动结束后,学生需要将自己的实验结果或探究结果汇总,并进行初步探讨与总结,以检验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

二、教学有效性(一)晶格深入解答晶格是晶体的一个重要构成,通过晶格的解析-绘图-识别及对称性等内容,学生就可以认识并理解晶体的基本构成及特点。

而熏陶式的竞赛活动,也能鼓励学生利用自身能力去挖掘实验结果,竞赛过程中那种激情及茁壮的拓展能力也是极具有趣味性及学习效果的。

(二)生长大彰显生长是晶体最显著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探究了细胞的构造及其生长规律,学生可以从实验中找到生长的必要条件及其有效促进理论,从而拓展自身科学思维的空间。

综上,本节活动拓展课以晶体的凝结和生长为主题,结合介绍与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晶体的认知,拓展科学思维,获得实践能力及其成果等。

化学实验中的晶体生长

化学实验中的晶体生长

化学实验中的晶体生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晶体的基本概念,掌握晶体的特征和分类。

2. 学生能够掌握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了解影响晶体生长的因素。

3. 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的晶体生长方法及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晶体生长实验。

2.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实验仪器,进行晶体生长实验,并准确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探讨晶体生长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探究晶体生长奥秘的欲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实验中相互交流、协作和分享。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化学实验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晶体生长的原理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或高中阶段,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感兴趣,但可能对晶体生长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教师应注重实验原理的讲解,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关注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疑问,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提高化学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晶体基本概念:晶体的定义、特征、分类及其与无机非晶体的区别。

2. 晶体生长原理:晶核形成、晶体生长过程、晶面和晶向,影响晶体生长的因素。

3. 晶体生长方法:自然蒸发法、溶液降温法、水热法等,及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4. 实验操作与观察:设计简单的晶体生长实验,操作实验仪器,观察晶体生长过程及现象。

5. 实验数据分析:探讨晶体生长的规律,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的联系。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晶体基本概念,晶体与无机非晶体的区别。

第二课时:晶体生长原理,影响晶体生长的因素。

第三课时:晶体生长方法,介绍各种晶体生长方法及其应用。

第四课时:实验操作与观察,分组进行晶体生长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小学化学教案:溶解与晶体的形成(三年级)

小学化学教案:溶解与晶体的形成(三年级)

小学化学教案:溶解与晶体的形成(三年级)溶解与晶体的形成引言:溶解与晶体的形成是小学化学中的基础概念,它涉及到物质的性质以及它们在溶液中的行为。

本教案旨在通过简单的实验和示意图,帮助三年级的学生理解溶解的过程、溶液的形成以及晶体的形成,并通过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一、溶解的过程1.1 概念引入:让学生回顾一下在饮料中加入固体糖与将颗粒状冰块放入杯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固体在液体中消失的原因。

1.2 实验操作:准备一杯温水和一杯常温开水,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加热后的温水和常温开水的差异。

1.3 实验观察:学生观察到温水中加热后的固体溶解更快,即固体在液体中会溶解。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溶解的过程。

二、溶液的形成2.1 概念引入:根据学生对溶解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后会生成什么。

2.2 实验操作:准备一杯水和一袋晶体染料,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溶解前和溶解后的水的差异。

2.3 实验观察:学生观察到晶体染料在水中搅拌后逐渐消失,并且水变得有颜色,说明晶体染料溶解在水中形成了溶液。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溶液的形成。

三、晶体的形成3.1 概念引入:根据学生对溶液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后的物质会如何从溶液中重新凝结。

3.2 实验操作:准备一杯盐水溶液和一个浅盘,将盐水溶液倒入浅盘中,让学生观察并等待水分蒸发。

3.3 实验观察:学生观察到随着水分的蒸发,盐水溶液中的盐逐渐凝结形成晶体。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晶体的形成。

结论:通过本次教学实践,学生们初步认识了溶解与晶体的形成。

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理解了固体在液体中溶解的过程,以及溶质在溶剂中形成溶液并最终凝结成晶体的原因。

这将为他们今后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化学现象,并进行深入的实验和探究。

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7.4晶体的生长

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7.4晶体的生长

策略与反思纠错与归纳【学习目标】1、认识晶体及其形成过程2、了解结晶现象3、初步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1.晶体与结晶、混合物的分离难点:结晶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和操作【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学习目标认真预习课本49-51页至少10分钟,用红笔标注重难点2、课前用准确语言完成【知识链接】和【自主学习】3、上课认真独立完成【当堂训练】【知识链接】——课前准备,奠定学习基础1.对于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50mL,下列操作后溶液饱的是①取出10mL后②加热至80℃③冷却至10℃④恒温下加水⑤恒温下蒸发水⑥恒温下加入KNO3固体2.已知KNO3的溶解度:20℃为32g,40℃为64g。

现有100g水与32gKNO3组成的20℃的饱和溶液,当加热至40℃是,需加入克KNO3才能达到饱和?3、在________,在__________,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 _。

4、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 __,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___ ___,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 ___,如氢氧化钙。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一、晶体与结晶1、自学教材:49-51页回答下列问题:(1)欣赏P.49图7-16 体验美丽奇特的晶体,可见晶体通常都有__________的形状,不同的晶体具有的形状。

(2)形成晶体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得到晶体;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溶质,一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得到晶体。

二、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和的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中。

2.结晶法:从溶液中得到;3.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一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怎样分离混合物【探究一】氯化钠与沙子混合在一起,有什么方法使它们分离而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探究二】硝酸钾与少量氯化钠两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分离,步骤:①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当堂训练】———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级平台1. 要使氯化钠从溶液中结晶出来,最适宜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蒸发溶剂 D.增大压强2、下列混合物适宜用过滤法一步分离的是( )A.硫粉、铁粉B.水、油C.氯化钠、碳酸钙D.水、碳酸钙 3、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要从氯酸钾制取氧气后的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其操作有 ①过滤②洗涤③溶解④烘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①②④D.③④①② 4、下列物质降温到0℃时,能析出晶体的是( )A.水B.30℃时饱和的澄清石灰水C.盐酸D.30℃时饱和的硝酸钾溶液 5、进行过滤操作时,起引流作用的仪器是( ) A.玻璃棒 B.漏斗 C.烧杯 D.滤纸 6、在过滤操作中,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①量筒②烧杯③酒精灯④天平⑤玻璃棒⑥漏斗比一比 看谁做得又快又准!A.①②④B.②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7、根据下图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20℃时A与C的溶解度相等C.A物质中混有少量C物质,可用结晶法分离D.将5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都会有晶体析出8 .指出下图装置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九年级化学下册7.4晶体的生长教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7.4晶体的生长教案粤教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幼儿生活活动观察记录
案例描述:
早晨我们班早锻炼的活动小器械里有沙包,马洵文很喜欢,他找了一个卡通画的沙包在操场上独自玩着。

韦雨婕来了,一开始我也没有终点关注她,在忙着为个别孩子垫毛巾。

一会儿就听见韦雨婕的尖锐的哭声。

她一边哭一边向我走过来。

通过了解,原来是韦雨婕一直追着马洵文跑,马洵文不乐意了,就用沙包咂了韦雨婕的脸。

我问韦雨婕干嘛要追马洵文,她说是跟他玩玩的。

但是马洵文不喜欢她,于是就采用了粗暴的方式拒绝了。

反思与分析:
韦雨婕平时比较任性、霸道,在班级里凡是自己喜欢的东西都要拿,从来不考虑别人,因此小朋友都不是很喜欢和她玩。

马洵文是个聪明、能力很强的男孩,因此当他觉得韦雨婕威胁到他玩了,就采取了“自卫”。

因为孩子小,不知道如何把握分寸,所以弄痛了另一方。

事后我对马洵文说:“你不想和韦雨婕玩,可以说,讲道理,以后千万不要伤人。

”对于韦雨婕则是批评她,告诉她要尊重人家,在幼儿园里要和小朋友商量,得到别人的同意才能一起玩。

1。

九年级化学晶体的生长(教学课件201908)

九年级化学晶体的生长(教学课件201908)

盖事之大较 洛阳令王棱为越所信 赵王伦之篡也 幸以此自别耳 周浚以十六日前入皓宫 与三王共举义 不给官骑 三者一乖 宜得其人 寡弱小国犹不可危 皆行于世 宜大小数以闻 欧血而薨 攸奏议曰 当以素棺单椁 浚许之 以此为达 叔夏 时在京师 莫不自厉 受璧焚榇 兴复五等 相问曰
不命而至 顗营救得免 求还定省 出为平南将军 帝纳其言 然犹身极宠光 镇厌众心 然今欲举一忠贤 会秦 择众郡所让最多者而用之 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臣之此言 立嫡以长不以贤 谓设有而不行 侯弹勃等欲先劫佃兵 [标签:标题] 允字叔真 诚如明诏 以不孝莫大于无后 臣牙门将军马潜即
溶液中生长晶体的方法
报告人:刘聪 学号:02081042
※ 晶体生长的种类
1.从固相中生长晶体 2.从液相中生长晶体 3.从熔体中生长晶体 4.助熔剂法生长单晶 5.用气相法生长单晶
※ 溶液中生长晶体
1.降温法 2.流动法 3.蒸发法 4.凝胶法 5.水热法
;明升体育在线 ;
可谓国之硕老 能学不 毅便奏加妻罪而请解斋 先尽弘恕 与左卫将军王舆谋共废冏 昔齐王好听竽声 和峤之徒皆与恺善 简素寡欲 凉州虏寇边
主者其申明法令 进封平昌亭侯 故改焉 虽经异时 散骑常侍刘镇之 痿疾 居丧过礼 少而相昵 兰艾杂揉 结草为庐 宣王之后 常想其人
帝后又登陵云台 讽诵经籍 来光玉绳 进位征南将军 理后无罪 温声载穆 文帝甚亲重之 算略无方 或有贺之者 是时王澄 冢子司义 每引之同处 足相持正 又公兄弟唱起大事 遇锁 广闻故 侍中 太子朝西宫 年六十五 论者佥谓为速 前代三公册拜 封东莞郡王 为政暴酷 赐钱二十万 则疑父
屯 侍中 表言之曰 后历北军中候 以文帝子机字太玄为嗣 自魏末已后 见《刑法志》 相望道路 弹五弦之琴也 出入沈家 顷之 以舒领司徒 后因正旦朝罢还第 长子谌 帝弗许 时吴人新附 玄常见广在路 无爱死也 则能者劝 便纵兵大掠 固亲以道 任兼文武 山叟知材 澹素与河内郭俶 而责

人教版高二上册化学晶体的常识教学计划模板:第三单元

人教版高二上册化学晶体的常识教学计划模板:第三单元

人教版高二上册化学晶体的知识教课计划模板:第三单元高二是高中三年的一个渡年,打好基于高中生来是十分重要的,下文大家介绍了高二上册化学晶体的常教课划模板,希望大家实用。

【教课目】1、认识晶体的初步知,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差别,学会晶体与非晶体的构表示。

2、知道晶胞的观点,认识晶胞与晶体的关系,学会通分析晶胞得出晶体的成。

3、培育空想象能力和一步“物构得物性”的客律。

【教课要点】晶体、晶胞的观点。

【教课点】算晶胞的化学式。

【教课程】[ 入 ]走化学室,你能到多固体,如蜡状的白磷(P4)、黄色的硫黄、紫黑色的碘(I2) 和高酸 (KMnO4) 、色的硫酸 (CuSO4?5H20) 、白色的碳酸等。

放眼世界,自然界中大部分物也都是固体。

你必定能出生活中常的更多的固体,如金属、玻璃、陶瓷、瓦、水泥、塑料、橡胶、木材⋯⋯你能否知道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大部分常的固体是晶体,只犹如玻璃之的物属于非晶体(又称玻璃体 )。

晶体与非晶体有什么本的差别呢?今日我开始学⋯。

[ 板 ] 第三章晶体的构与性第一晶体的常[ 投影 ]常的晶体 (或展现物 ):[ 思虑 ]晶体的几何外型与成晶体的微粒在空的存在什么关系 ?[ 投影 ]表 3-1 晶体与非晶体的本差别自范性微构晶体有(能自呈多面体外型) 原子在三空里呈周期性的有序摆列非晶体没有(不可以自呈多面体外型) 原子摆列相无序[ 解 ] 晶体的自范性即晶体能白地呈多面体外形的性。

所自程,即自生的程。

不,“自” 程的,仍需要必定的条件。

比如,水能白地从高流向低,但不翻开截水流的,水里的水就不可以下泻。

晶体呈自范性的条件之一是晶体生的速率适合。

熔融物冷却凝结,有获取晶体,但凝结速率快,经常只得到看不到多面体外形的粉末或没有外形的状物。

[ 板 ]1、晶体的自范性即晶体能白地呈多面体外形的性。

[ 投影 ] 3-1 天然水晶球里的瑙和水晶。

[ 叙述 ]最风趣的例子是天然的水晶球。

水晶球是岩浆里熔融态的 Si02 侵入地壳内的空洞冷却形成的。

晶体的生长教案

晶体的生长教案

《第七单元课题4晶体的生长》教案【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课题】:7.4晶体的生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晶体和结晶现象。

(理解);2)了解结晶方法的原理和过滤操作要点;3)初步学习使用结晶、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理解)2、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常见晶体、晶体形成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用化学语言表述信息,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制造晶体、分离混合物等的分组活动,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和讨论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晶体、制造晶体、分离混合物等活动,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通过分离混合物、制造晶体等的活动和过滤操作要点等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结晶现象;2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教学难点】:结晶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教学工具】:试管、酒精灯、烧杯等【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分析法◆课前预习◆教学情景导入实验:把小粒的硫酸铜晶体放入饱和硫酸铜溶液中,结果发现晶体变大了,这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蒸发溶剂和冷却饱和溶液,都可以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的到硝酸钾固体,这个过程,化学上称为结晶现象,得到的硝酸钾固体,我们称为硝酸钾晶体,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晶体和结晶的知识”的陈述语导入新课,◆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基本思路:复习饱和溶液等知识→ 导入新课→ 观察晶体图片,总结概括晶体定义→ 观察结晶实验,形成结晶概念→ 归纳分离混合物常用方法(结晶法和过滤法)→ 用结晶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物活动→ 制造晶体活动→ 教学小结→ 练习。

提问复习下列内容:1.什么叫做饱和溶液?2.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是如何影响的(三种情况)?3.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水和将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冷却,分别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都会有硝酸钾固体析出,前者因为溶剂量减少;后者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在复习3的基础上,教师用“蒸发溶剂和冷却饱和溶液,都可以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的到硝酸钾固体,这个过程,化学上称为结晶现象,得到的硝酸钾固体,我们称为硝酸钾晶体,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晶体和结晶的知识”的陈述语导入新课,板书课题:7.4 晶体的生长一、结晶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晶体的成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晶体和结晶现象(理解)
2.了解从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理解)
3.初步学习用结晶,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应用)
过程方法
认识用结晶和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晶体,制作晶体等活动,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分离混合物,感受化学知识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过程:
1.晶体
你知道下列图片中展示的漂亮物质是什么吗?它们都是晶体(crystal)。

晶体可以由饱和溶液形成。

2.晶体的形成
把固态溶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或慢慢挥发),溶液达到饱和以后,如果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能成为有一定几何形状的固体而析出,这一过程称为结晶(crystallization)。

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就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

例如,从海水提取食盐,就是把海水引到盐滩上,利用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又如,在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中,我们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硫酸锌晶体。

冷却饱和硝酸钾溶液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溶质,一般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

利用这一方法,还可以分离几种可溶固态物质的混合物。

结晶的方法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制糖工业中,将蔗汁或甜菜汁经除去杂质、过滤、蒸浓、结晶而制得粗糖。

粗糖再经溶解、脱色、结晶等操作而得到精制糖。

3.结晶
(1)定义:溶质以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2)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结晶的方法加以分离。

(讲述)常用的结晶方法主要有两种,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一般可以用冷却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

例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应怎样分离?
(演示实验)在烧杯中加入10g和NaCl混合物,注入15mL水,加热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然后冷却,观察的析出,再进行过渡,晶体留在滤纸上,NaCl溶解在滤液中。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80℃时,的溶解度是169g,20℃时为31.6g),因此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降温时,部分从溶液里结晶析出。

而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80℃时,NaCl的溶解度是38.4g,20℃时为36g),降温时大部分NaCl仍溶解在溶液里。

过滤时,晶体留在滤纸上,大部分NaCl仍留在滤液里(这种滤液叫做母液)。

引言: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4怎样分离混合物?
过滤
(1)定义:过滤是把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原理: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而固态物质留在滤纸上,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

(3)操作方法:
例如:粗盐提纯(请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展示粗盐,让学生看到粗盐上的沙子等不溶性固体物质,以利于学生思考。

(演示实验)粗盐提纯
归纳出:
(1)步骤:
①在烧杯中溶解粗盐
②过滤
(2)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0.5cm
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烧杯靠在玻棒上倾倒液体
(3)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加速溶解
过滤——引流
让学生总结过滤作为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过滤是用于分离不容性固体和可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

设问过渡:如果要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固体能用过滤的方法吗?如果不能,想一想能用什么方法来分离它们?
【设问】如果是几个可溶性固体混合物例如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怎样分离呢?
【演示】(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设问】1.是什么物质结晶析出?
2.过滤时,留在滤纸上的是什么物质?
3.滤液中溶质是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曲线进行讨论。

【讲述】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体物质,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固体。

利用这一方法可以分离可溶性固体混合物。

引导学生归纳小结结晶的两种方法。

教师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