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过渡”技巧
过渡于无形,教学方有神—— 例谈初中数学教学环节过渡的策略.doc
过渡于无形,教学方有神——
例谈初中数学教学环节过渡的策略
xx(金华四中)
摘要:数学教学中的过渡,是指由旧知过渡到新知,由当前研究的问题过渡到下一个研究的问题的一种教学环节间的衔接.但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对过渡并不重视,为了实现数学课堂层次清晰、环节紧扣,有必要对过渡的方法进行归类,总结.通过案例,对初中数学教学环节过渡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主要有:并列式过渡、支架式过渡、串联式过渡、迁移式过渡.
关键词:过渡方法教学环节整体结构
一节成功的课,少不了自然巧妙的过渡.数学教学中的过渡,是指由旧知过渡到新知,由当前研究的问题过渡到下一个研究的问题的一种教学环节间的衔接.一堂完整的数学课通常由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应用新知,梳理小结,巩固拓展等教学环节组成.教材中有些内容之间缺乏显性的关联,导致各教学环节之间失去了有机的联系,相关知识就会因缺乏联系而显得支离破碎,整堂课也会给人以拼盘之感.这样的课不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相关的知识网络.如果教师在关注和优化教学环节的同时,也能关注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把看似零散的教学内容用过渡巧妙地串联起来,使环节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转换和课堂结构的完整.现以几节公开课为例谈谈数学课堂中教学各环节间的过渡.
一、以旧引新,在新旧知识点间并列式过渡
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知识的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里蕴新,又不断化新为旧.新旧两种知识之间是一种交叉或包含关系.利用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特点, 在数学教学中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借旧知的火花点燃新知的火焰,在旧知识与新知识间设计并列式过渡,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网络,掌握学习数学的基本套路.
如何搞好高初中数学教学衔接
如何搞好高初中数学教学衔接
如何搞好高初中数学教学衔接
数学过渡的应对策略一
1.高一数学教师应做好内容上的过渡
充分掌握初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了解学生对初中知识的真实把握情况。把初中数学教材删掉而高中数学必要的知识点,可以通过校本课程的形式向学生的开放。比如:“十字相乘法、三角形重心性质、根与系数的关系”等。在高一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的追求进度,使学生平稳的渡过这一艰难时期。但是按照课标要求,高一上学期要完成两个模块的教学。而我们大多数都是完成必修1、必修2。这两个模块对于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我认为高一可以适当的调整所上内容。比如第一模块我们可以考虑学习必修3。这一模块主要是统计案例、算法初步。尤其统计学生在小学、初中都有所涉及,容易过渡。
2.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反思总结能力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强、逻辑思维比较明显等特点.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进行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尤其是对教学的基本方法的指导,适当的进行非常规方法的渗透.例如,在每一个单元教学结束时,就要求学生开展自我归纳、自我反思活动;在解一道数学题后,就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与计算步骤,并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深入的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的开展专题教学,帮助学生攻克教学中的难点知识,系统的总结某一类知识,找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学中很多概念、公式、定理等,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与无味,时间长了学生容易产生惧怕的心理.所以,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他们尽快的识记并学会如何正确的运用.
如何做好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过渡和衔接
如 何 做 好 小 学 、 初 中 数 学 教 学 的 过 渡 币 口 衔 接
豢 豢 ■ 贺 燕
也就是说是紧挨 的三个面的面积 的二倍 。同时在联 系中, 引导学生通过建立长方体 的表象 , 为表象 中的 长方体各边赋予已知条件的方式 , 求表面积。 通过这 样 的思维方式 , 锻炼学生通过表象进行图像 的思考 , 为初 中思考图形的转化 以及通过表象进行逻辑推理 奠定基础 。
初中的数学代数的各种运算 ,几何公式 的各种 转变都建立在运算的基础之上 ,小学阶段 的数学大 多表示出一种简单的运算 ,缺乏复杂的查 找关 系以 及逻辑演 变的运算。 小学高年级在学习圆的面积 、 圆 锥形的面积 、 长方体 的面积的过程中, 大多变为单一 图形的运算 , 这就有必要在各图形面积单独掌握后 , 求 由两个或三个单一 图形组成 的混合 图形 的面积 。 比如在拱桥 的下方有个 三角形支架 ,求拱形桥 除三 角形之外 的面积 ,这样的运算表现为公式 的综合练 习, 能够有效训 练学生 的运算能力。 运算要结合现实 问题 ,增 加各种运算公式的转换灵活度和运算 的灵 活度 , 为初 中各公式 和几何证明建立基础 。 综上所述 , 小学 、 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 依据 学生 的思维发展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但是 学生 在由 种 思 维 向另 一 种 思 维 转变 的过 程 中需要 一个 较 长 的过渡期 ,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训 练学 生 的数学思维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 中对形式运算有 个感性认识 , 同时要巩 固小学 知识 , 促进小 学 、 初 中数学知识的有效衔接 。
浅谈中小学数学中如何搞好新旧知识的过渡
浅谈中小学数学中如何搞好新旧知识的过渡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规律搞好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实现这两个过渡,现将教法体会介
绍如下:
一、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
数学知识是有系统、相互联系的,在一系列知识之间,往往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发展,所以,学习后面复习前面,以旧引新是必要的。然而新知识既
是发展,就与旧知识有所不同,其间是有坡度的,如何搭好它们之间的桥,则成了教学的关键。
1、如果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是由某一个旧知识发展而来的,教学中则是要突出演变点。如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学习这部分知识,要以前面能带队的除法验算为基础,两类验算处都
要用“商和除数相乘”,后者演变的是“还要加上余数”。教学时,不但要复习能整除验算的方法,还要复习有余数的除法,并重点理解。以245/5为例,商49平均分了246吗?(不是)那么是平均分了多少?(245)验算时只用商、除数能行吗?应该怎么办?引起学生议论。
经过讨论可顺利地使学生掌握新的规律和验算方法。
2、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是由两个旧知识组合而成的,教学中则要突出连接点。如学习
两步应用题,讲课前复习一步减法应用题:“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了15个还剩多少个?”这是旧知识,我们认为这道题中的商店里有24个皮球这个已知条件,可以用另外的旧知识
来代替,则成为两个旧知识的连接点。于是提问:“如果商店里有24个皮球不直接给,可以
用两个什么条件?”学生马上就可以答出:“换成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18个花皮球”或换成“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老师给予肯定:这就组成了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既然大
初高中数学教学过渡有效途径论文
试论初高中数学教学过渡的有效途径据调查分析发现,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后,普遍感到数学难度加大,特别是女生更明显,成绩大幅下降。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过渡教学,提高高一数学教学成绩和综合生成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下面谈谈我自己的探究结果和看法。
一、影响初高中数学过渡的主要因素:
(一)学习内容的变化
高中数学知识点比初中的明显增多,增难,灵活性加大,课堂容量增大,课时不足,教学进度加快,对重点内容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反复强化,对各种题型也不可能讲全讲细,依靠学生自己去领悟、理解和应用的思维过程也相应增多,辅导练习消化的时间又相应减少。高中数学内容相对于初中数学内容更抽象、更注重逻辑性理论性分析、更多的是研究变量,对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也要求较高。目前,初中使用新课标教材,降低了难度,删除了一些高中必学的内容,加大了初高中之间教材的难度差距。
(二)教学方法发生变化
初中阶段的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不是很放心,不敢大胆放手,因而在教学中一要扶、二要逼,讲得多,讲得细、讲得慢,学生容易理解接受;而到了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老师不可能将知识的应用形式和各种题型讲透讲完,只能选讲一些有代表性的例题,让学生从中去感悟,以提高自学能力。
(三)教学思维能力发生变化
初中学生学习知识是以直观的、经验的思维为主导,具体形象起到重要作用。而高中学生学习知识是以理论为主的抽象思维,要求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能力,不仅能理解大量的抽象概念,会根据本质属性给数学概念下定义,而且还要能运用概念、规律、公式进行复杂的判断、推理,对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相当高。
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过渡
对 州
如何做好初高 中数学教学 工作 的过渡
晏 性 军
湖北 省公 安县第一中学
进入高 中以后 , 意义识记是最 主要 的学 习和记忆方法 。 为 来的环节 , 结尾常 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 的归纳总结 , 具有高 是在理解 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 方法 的纲要 。 另 了提高学生的意义识记能力 , 帮助学生 掌握 意义识记 的方法 , 度的概括性 , 教师应在 平时引导学 生学会总结 、 归纳, 形 成 比较有 序 、 完整 外老师讲 课中常常对一些重 点难 点会作 出某些 语言 、 语气 、 甚 的知识结 构 , 促 使学生在 “ 轻松 学习” 的实践 中发 展意义 识记 至是某种 动作 的提示 。 的能力 。 对于刚进高 中不久 的同学感觉 和初 中数学相 比, 高中 数学 的内容多 、 抽象性 , 因此很不适应. 特别是高一年级 。 进校 后, 首 先遇 到的是理论性很 强的 函数 , 再加上 立体几何 、 空间 概念 、 空间想象能力又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来 。 若认课教师 不进很好 的“ 开导” 的话 这就使一些初 中数学学得还不错 的同 学不 能很 陕地适应 而感到困难 ,以下就怎样学好高 中数 学谈 几点 意见 和建 议。 高中数学 与初 中数 学相 比, 难度提高 。 因此会有 少部 分新 高一生一 时无法适应 。表现在上课都 听懂 , 作业不会 做 ; 或即 使做 出来 , 老师批改后才知道有多处错误 , 这种现象被戏 称为 听就懂 , 一看就会 , 一做就错” 。因此有些家长会认为 孩子 在初 中数学考试都接近满分 , 怎么到 了高 中会考试不及格? 首先要改变学习观念 初 中阶段 , 特别是九 年级 , 大量 的练 习 , 可 使你 的成绩提 高很快 , 这是因为初 中数学 内容相对 比较浅显 , 更易于理解加 上反 复练习 , 可提高成 绩 , 所谓“ 熟能生巧 ” , 对 有些 问题 理解 得不够深刻甚至是不理解 的。就象我校高 一年 级的一个 同学 在高 一第一次 月考考试后 , 曾向老师提 出“ 抗议 ” 说: “ 我在初 中学 习数学都是老师手把手 的教 ,就某一个 知识点就要做大 量练习 。 现在 你布置的作业太 少 , 有点不负 责” , 这也正说 明了 要即时改变学生观念 , 这一 点数 学老师更 要多用 心。 高 中数学 的理论性 、 抽 象性强 , 就需要 在对知识 的理解上下 功夫 , 要多 思考 , 多研究 。而不是死做 题。
从小学到初中数学教学的过渡与衔接
课程篇
“教育资源均衡”“缩小城乡差距”的话题、提案已经提了好长一段时间了,“教育均衡验收”也已通过,但在农村中学的师资结构和生源质量依然如故,最为现实的事还是从眼前的事实说起,从眼前的实际出发来思考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达到最好的效果。在农村中学硬件配套设备不全的条件下,更应该考虑如何结合、利用有限的条件、有限的师资、相对较低的学生整体水平等因素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根据多年来教学心得,我认为探索如何在农村中学做好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与衔接很有必要。一番思考、一次沉淀、几点拙见。
一、做好“三查工作”
(一)查阅研读新课标与教材,了解小学与初中教材的知识体系
认真把握学生的学情,了解、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近几年来小学数学教材都在改动,知识体系都有一定的调整,与初中数学教材衔接更为密切,而初中数学教材也略有改动。以下是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1~9年级分三个学段划分相应的知识体系。
学段
第一学段
(1~3年级)
第二学段
(4~6年级)
第三学段
(7~9年级)
数与代数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常见的量
探索规律
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式与方程
探索规律
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
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
测量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
图形的认识
测量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
图形的认识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坐标
图形与证明
统计与概率数据统计活动
初步
不确定现象
简单数据统计
过程
可能性
统计
概率
实践与综合
应用
实践活动综合应用课题学习从上面的内容结构可以看出,虽然在三个学段上设置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相同的领域,但在每个领域内学段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呈螺旋上升。
高二作文之初高中数学学科教学过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初高中数学学科教学过渡的问题与对策
研究
摘要:要想保证我国教育改革更加的连贯,应当提升学生从一
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适应性。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讲,初高中之
间的过渡差异还是很大的,即使在初中的时候是班上的佼佼者,到
了高中还是会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的,同时数学的学习量也会增大。这很容易打击到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就将探讨
如何有效的分析初高中数学衔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
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过渡,问题,对策
由于高中数学要远比初中数学深奥复杂的多,正是如此,才会
出现学生初升高过渡阶段数学成绩直线下降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
情况的普遍出现,最关键的就是要求高一老师能够重视学生初升高
的衔接问题。如果学生在高一阶段不能接受高中课程的变化,很容
易导致学生心理障碍,从而影响整个高中的课程学习。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分析
(一)数学语言和思维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从数学专业性角度来看,高中数学课本中的专业术语增加,也
就是说,高中数学抽象程度要远比初中数学深刻,这样一来,学生
在学习高中数学的时候,总会有不适应。比如高一数学中涉及到的
函数定义和性质,不论是语言还是思维,都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学
生利用一定的数学公式方能得出结论,而不是像初中数学知识一样,能够利用日常生活中已经存在的客观事物来解决数学问题。如果能
够将学生的思维从具象培养至抽象,那幺就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
定的学习高中数学的方式。
(二)知识的差异
(1)知识的独立性大。初中时期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将数学
知识进行连贯教学,这样就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率。但是
过渡于“无形”教学方“有神”——例谈初中数学教学环节过渡的策略
过 渡
究路 径) 出发 ,借 助 问题 串进 行诱 导 思考 、巧 妙 过渡 ,
数学是一 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仪 务教育数学课 使学生认识 到整式的乘法运算最后都是化归为幂的基
收 稿 日期 :2 0 1 5 —O 4 _l 0
作者简介 :方云兵 ( 1 9 7 8 一 ) ,男,中学一级教 师 ,主要从 事初 中数 学课 堂教 学研究.
式过渡 .
知识 与 新 知识 问设 计 并列 式 过 渡 ,帮助 学 生 建 立 数 学 知识 网络 ,掌握 学 习数学 的基本方 法 . 案例 1 :同底数 幂 的乘法 ( 1 ) .
关 键词 :过 渡 方 法 ;教 学环 节 ;整体 结构
数学教学中的过渡 ,是指 由旧知过渡到新知 ,由
2 0 1 5年 第 6期
案 例 透 视》
.
L Jl TQ S l ………………………………………………
本 运 算 ,体 验 到 新 知 从 旧知 中获 得 生 长 的力 量 .为学 两 个 点 ,分别 表 示 地 图 上 的杭 州 和 金 华 ( 呼 应课 前 引 生构 建 一 个 前 后 一致 、逻 辑 连贯 的代 数 学 习 过 程 ,使 入 环节 ,驱 车从金 华到杭 州拍摄 到的路标视 频 ) . 如图 3 , 他们 在 掌握 知识 的过 程 中学会 思考 .
浅谈高中数学的衔接过渡教学
础的差异 , 习方法 的“ 对路 ” 原 因, 学 不 等 使相 当一 部分 边缘生 和后 进生 陷入学 习 困境 , 认为数 学太 神秘 , 深 太 奥, 高不可攀 , 乃至产生畏惧心理 , 对提高数 学素质 与成 绩产 生 巨大 的障碍. 如何解 决上 述 问题 , 进行有 效 的高 中数学教学 呢?笔 者认 为应 着手做 好新 旧知识 的衔接
七 七 -- 4"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学思想方法 , 帮助学生温故知新 , 掌握通解 通法 , 现 由 实
未 知 向 已知 的 转 化 .
2 立足 大纲 , 究课 本. 学知识 是 前后 连续 性很 . 研 数 强的一个 知识 体 系, 何一 个知识 点 的漏缺 , 会给后 任 都 继课 的教学 、 习带来 负面 影 响. 学 因此 , 在教 学时 , 应严 格按照数学教学 大纲进行教学 , 认真钻研教材 , 善于查漏
Z HON UE J OX J C GX  ̄ IE ANKA O
专题 探讨
浅 谈 高 中数 学 的衔 接 过 渡 教 学
甘 肃陇 西县 文峰 职 业技 术 学校 (4 0 0 张 占荣 7 80 )
数学知识 体 系的综 合性 要求 学生必 须具 备一 定 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 , 其思想 品质要有 一定 的广度和深 刻性. 生从初 中升到高 中, 学 知识 内容 在整 体数量 上较 初 中剧 增 、 深度 加大 , 学语 言在抽象 程度 上发生 了 突 数
浅谈幼小衔接数学教学的有效过渡王淑梅
浅谈幼小衔接数学教学的有效过渡王淑梅
发布时间:2021-10-21T05:06:42.760Z 来源:《教育考试与评价》2021年第8期作者:王淑梅
[导读] 作为学生的两个基础教育阶段,幼儿教育以及小学教育是两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两者之间的衔接能够使得知识实现有效的过渡,从而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文章针对数学教育过程中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问题的解决方案展开一些分析和探讨。
福建省南靖县丰田华侨学校
摘要:作为学生的两个基础教育阶段,幼儿教育以及小学教育是两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两者之间的衔接能够使得知识实现有效的过渡,从而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文章针对数学教育过程中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问题的解决方案展开一些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数学;幼小衔接;解决分析;存在问题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和抽象性,能够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计算能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幼儿时期的学生由于思维意识、辨别能力等方面还处于一个非常薄弱的阶段,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小学过渡时,通常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导致了幼小之间的数学知识不能够产生有效的衔接,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采取各种措施将这个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一、数学教育中幼小衔接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幼小衔接工作流于表面
幼儿教育应该遵从《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从科学、语言、社会以及健康、艺术等各个领域来进行全面性的内容教育,使得幼儿可以从能力、情感以及态度、技巧等各个角度达到一个全面发展的目的。但是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很多的幼儿园并没有真正地做到这一点,通常幼儿园注重都是幼儿智力的开发以及学习能力的锻炼,却将德、美以及体等方面的发展培养与小学失去了连接,这直接使得幼小连接的工作流于表面,实际的培养内容也过于片面。
初高中过渡的数学教学策略分析研究
初高中过渡的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研究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数学教学的理念、方式及其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革。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如何在我们的教学中落实好新课标的理念,让九年义务教育毕业刚进入高中的新生比较顺利地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应该是高中数学教师尤其是高一数学教师应该关注的事情。这些学生通过三年新课程标准的教材教法和理念的熏陶,多方面体现出来的能力优势十分明显,如好学、好问、好动、主动参与的意识特别强、思维活跃知识面较宽,能力培养潜力比较大。但不足的方面也是非常明显且不可回避的,如运算能力有所减弱,学习习惯不够规范,缺乏严密数学思想和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尤其是进入高中后,高中数学与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有很多差异和区别,甚至存在部分知识点的缺漏和知识系的断层。因此,初高中过渡的教学问题的教学策略的分析和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北师大版的实验教材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优点
1.知识方面
新课标“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涉及现实世界中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多姿多彩的图形”“投影与视图”等部分,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方面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使学生对立体图形三视图投影等有一定认识。新课标教材中新知识都从实例引出,引导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注重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统计与概率”采用螺旋式渗透统计知识并新增概率内容。设置了阅读与思考、实验与探究、观察与猜想栏目,开放题、变式题训练多。对学生数感、符号感和估算能力的训练,新增了函数图像法,求方程(组)不等式的近似解,加强了方程不等式与函数知识的综合运用。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探究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探究
摘要:小学生由小学升到初中的这个过程中,由于诸多方面因素影响容易出现教
学衔接问题,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作为初中课程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工作非常必要,能够在教师科学引导下帮助学生顺
利完成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学习的过渡转变,是保证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可以
给学生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夯实良好基础。本文首先简单概述了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背景,阐述了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影响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因
素分析,提出了几点关于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以期促进我国初中数学教
学工作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教学衔接问题;中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经常有学生家长反应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变化,从小学数
学的良好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变为初中数学学习愈加吃力的情况,学生普遍存在不适应初
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对数学成绩、数学兴趣和学习自信心产生了极大影响,阻碍了学生数
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基于此背景,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工作显得尤为关键,对学生升
入初中后的数学学习起着广泛且深刻影响,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策略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
衔接呢?这是一个值得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背景概述
观察初中生刚开始接受初中数学教学的学习情况可以发现,一些小学时期数学学习优
异的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无论是课堂表现还是数学成绩均存在下滑现象,部分学生甚
至对数学学科产生了恐惧害怕、抵触逃避的心理,这样的问题在初一上学期的数学课堂中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过渡教学策略谈
验 型 抽 象 思 维 阶 段 ; 高 一 第 一 学 期 到 高 二 第 一 学 期 属 于 而 理 论 型 抽 象 思 维 , 思 维 活 动 的 成 熟 时期 , 开 始 向 辩 证 思 是 并 维过渡. 因此 在 高 中数 学 中要 求 学 生 通 过 观 察 、 比 、 纳 、 类 归 分 析 、 合 来 建 立 严 密 的数 学 概 念 , 握 数 学 知 识 . 以 在 综 掌 所
三 、 接 好 教 学 方 法 衔
初 中学 生 思 维 主 要停 留在 形 象 思 维 或 者 是 较 低 级 的 经
三角恒等变形 , 向量 与 几 何 , 量 与 代 数 的联 系 ; 与 形 的 向 数 联 系 ; 法 思 想 在 有 关 内容 中的 渗 透 , 不 同 内容 中 的 应 用 算 在 等. 外 , 要注意数学 与其他 学科及 现实世 界 的联系. 此 还 例
程, 使学 生 对 所 学 知 识 理 解 得 更 加 深 刻. 别 是 在 讲 授 一 些 特 著 名 的 、 要 的定 理 时 , 创 设 情 境 , 量 做 到 再 现 数 学 家 重 要 尽
1 .以 学生 发 展 为 本 , 导 学 合理 选 择 课 程 , 订 学 习 指 制
计 划
1 .应 根 据 学 生 思维 发 展 阶 段 的 特 点 组 织 教 学 , 进 思 促
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与过渡
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与过渡
作者:王梅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2年第12期
一直以来,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与过渡是摆在师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对高中数学教师来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这成为必须思考和亟待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如果不能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完美衔接与过渡,将会对高中教学任务的完成造成严重的影响。十多年来,本人一直在高中数学教学的第一线工作,本文拟从本人的自身教学和教研组工作实际来分析一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差异与实现其衔接与过渡的一点看法。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差异分析
自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删减和调整,按三个学段教学,不断抽象,呈螺旋形上升,大幅降低了难度、深度和广度。浅、少、易成为初中数学教材的主要特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目标体系的三个层次:基础的数学——旨在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普及的数学——旨在实现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发展的数学——旨在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对初高中数学衔接与过渡的几点想法
1.充分研究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针对初高中教材内容的差异,高中数学教学要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适当打破模块之间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在教材的处理上,不妨把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调到集合的化简,在模块上,也可以采取必修14523的顺序,同时在学习简单的线性规划之前,先学习直线方程。
初高中数学教学平稳过渡衔接探究-2019年教育文档
初高中数学教学平稳过渡衔接探究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平稳过渡衔接的意义
学生在升入高中后,普遍出现不适应高中学习的现象,尤其是高中数学。数学作为一项工具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而且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点多的多,学不好数学,会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多总结和研究,帮助学生能够尽早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差异性
1.数学能力培养不同
初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后对教学内容的深度降低了许多,数学课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不是很高,代数和几何是构成初中数学的两部分,代数要求学生培养一定的运算能力,几何以平面几何为主,要求学生培养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的数学引入了许多新知识,如函数、圆锥曲线、立体几何等,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有很强的运算能力做基础,并且进一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从简单平面证明扩展到空间想象,而且题型出现复杂化,不再是简单的套用公式,要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
初中和高中对数学能力的培养不同,使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利用已有的数学能力已经不足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2.学习方法不同
初中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仍然是被动学习为主,对教师的依赖性强,而且初中学生年龄偏小,仍然比较贪玩,对数学学习的归纳总结远远不够。
高中学生更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自习时间延长,对学习的自觉性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在数学以外,其余课程较多,及时归纳总结对帮助知识点的记忆显得尤为重要。
在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对数学学习方法的不适应是出现数学成绩下降的一方面原因。
3.教学方法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中的“过渡”技巧
摘要如何采取最有效的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潜能,是当前教育
改革的重点。而最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简单、有趣和有效的。许多老师都在探索,怎样才能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并以此为乐。我想这其中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教学过程中,过渡语言在知识点的引入、转换、总结等方面又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过渡”技巧
一、引入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始能使学生忘却学习的无聊与烦恼,从而不
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一)追因朔果,意义深远。
当学生刚开始学习新的章节时,由于以前对这部分的知识点一
无所知,此刻,教师的激励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将要学习的这部分知识点在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一旦你们掌握这部份知识,就可以用来……,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其次,要让学生觉得这部份知识很容易学,而且学起来很有趣。教师也可以穿插讲一些小故事,以增添学习它的意义。此时,千万不能说,“这部份知识很难学,大家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学习精神”之类的话,因为毕竟人人都不想吃苦受累。如在学习“排列组合时”教师可以从古代赌博谈到“排列组合”的起源、发展以及应用。在讲“数列求和”时,可以从高斯小时候做
1+2+3+……+100谈起。
(二)大胆质疑,不断完善。
当学生逐渐深入研究某一问题时,由于以前对这部份的知识有初步了解,故教师应鼓励学生对以前的结论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完善。从而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我在讲“负数”一节时,先问学生2-1=?,然后再问学生以能不能交换一下再减?学生回答不能,问他们为什么?回答是“不够减的”。此时我乘机引导,“在自然界中就没有什么不可能,我们的思想不能守旧,要敢于怀疑一切,尝试一切。”在学习“复数时”要让学生冲破x2=-1无解的框框,打破禁锢的枷锁。
二、转换
在从旧知识到新知识,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的转换中,语言衔接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一)定义与定理之间的过渡。
许多章节都是先介绍定义再介绍定理的,但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在学习“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一节时,先学习线、面垂直的定义,再学习线、面垂直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此时教师应着重强调定义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定理虽然简单、实用,但它毕竟是由定义推导出来的。然而许多学生只认为定理很重要,往往忽视对定义的理解和记忆,在解复杂问题时,就无从下手了。
(二)定理与应用之间的过渡。
当学生学完一个或几个定理后,教师往往就急于出示例题,以检验他们应用定理的能力。而此时,教师最该强调的应是定理使用的条件和作用。如在解不等式|x2-5x|>4x时,有些同学仍按照口诀“大于在两边”去解,得到x2-5x>4x或x2-5x<-4x,结果肯定是错误的,因为口诀是在右边是非负常数的情况下才成立的。又如解方程x2=x 时,有的同学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除以x”,解得x=1,而恰恰忽略了性质中强调的两边不能同时乘以(或除以)零的限制条件。
(三)例题与例题之间的过渡。
当教师讲完一个例题准备讲另一个例题时,需要巧妙的过渡,指出它们之间内在的区别与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
如在讲到“点到直线的距离”一节时,我先设计例1、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1)p(2,-3),l:3x+4y-5=0(2)p(2,-1),l:x+y=7然后过渡到例2。“刚才我们是直接应用公式求距离,但有时候,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用的比较含蓄”,如:例2:求两条相交直线
l1:x+y-3=5,l2:x-7y+5=0所形成的两对对顶角的平分线方程。然后过渡到例3,“刚才,我们都是求点到直线的距离,那如何来求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呢?”例3,求两条平行线l1:3x+4y+2=0 与
l2:3x+4y+7=0的距离。
三、思想、方法的总结
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可能在五处或十年内就早已忘却,但处理
问题的思想、方法却不会忘记,甚至能影响到以后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教是为了不教。
当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有必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牢记于心。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知识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媒介。
(二)抓住最重要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在课堂教学中,仍有许多教师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质。细究例题,练习题设计的多少,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这些“小节”,而忽视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这些“大礼”。如在讲“无理方程”结束后,教师应重点总结,“在遇到陌生的或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应想到转化,即化陌生为熟练,化复杂为简单”。然后再问遇到无理议程怎样转化的呢?(化无理为有理)而要达到化无理为有理的目的,我们有那些方法呢?(平方法,换元法)
总之,要想让学生进入到真正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由说教者变为鼓励者,启发者,指导者。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掌握“过渡”的语言艺术,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