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试验室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合集下载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部分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部分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部分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18.05.24•【文号】环办科技函〔2018〕331号•【施行日期】2018.05.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科技正文关于开展部分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的通知环办科技函〔2018〕331号各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按照《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环发〔2004〕138号)要求,现组织开展部分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评估工作。

请建设3年以上的实验室(实验室名单见附件1)按照相关格式和要求如实填写《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自评估报告》(见附件2),并将加盖依托单位公章的纸质件于2018年6月25日前报送我部,电子版发送至********************.cn。

评估工作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请各相关实验室认真准备。

我部将采用定量评价和末位淘汰等方式,加强对实验室建设的监督管理。

联系人:生态环境部刘海波电话:(010)66556210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115号邮编:100035附件:1.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评估名单2.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自评估报告(格式)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18年5月24日附件1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评估名单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国家环境保护农药环境评价与污染控制1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水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2重点实验室3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化学品生态效应与风险评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4重点实验室5国家环境保护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东北师范大学6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7南开大学重点实验室8国家环境保护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华中科技大学9国家环境保护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太原)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10国家环境保护二噁英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大气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11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地表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12分析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13重点实验室14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东北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15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16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17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化工过程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重点实华东理工大学18验室19国家环境保护河口与海岸带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生态过程与功能评估20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微生物利用与安全控制清华大学21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煤炭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山西大学22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技术23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重点实验室24国家环境保护辐射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

2009年重庆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读:三峡问题4

2009年重庆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读:三峡问题4

九、专家研究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潜伏⽣态危机 ⽬前,三峡⽔库已开始降低⽔位,腾库防汛,2007年6⽉10⽇前⽔位由156⽶降⾄144⽶,这其间11⽶⽔位落差暴露出的⼟地被称为消落带。

这次腾库防汛,是三峡⽔库蓄⽔以来⽔位下降的⼀次。

科研机构和⽣态环境专家研究表明,随着⼤⾯积消落带的出现,三峡库区⼀系列新的⽣态环境问题也将浮出⽔⾯,⽣物多样性锐减,将呈现星散稀疏的“似荒漠化”,旅游资源恶化,⽔⼟流失加剧,⽣态缓冲带功能减弱,严重威胁三峡库区的⽣态景观和⽣态环境安全。

植物群落淹没消失“似荒漠化”难以避免 三峡⼯程蓄⽔达到175⽶之后,将形成⼀个长600多公⾥、宽1⾄2公⾥的⼤湖泊。

三峡库区消落带是指由于三峡⼤坝的修建⽽形成的⽔库季节性⽔位涨落⽽使库区周边被淹没⼟地周期性露于⽔⾯的区域,即三峡⽔库正常⽔位175⽶与防洪限制⽔位145⽶之间的区域。

据统计,三峡库区消落带⾯积为348.93平⽅公⾥,分布在湖北省、重庆市所有26个库区区县,有的地⽅集中,有的分散,类型很多。

其中,三峡重庆库区消落区⾯积306.28平⽅公⾥,岸线长4881.43公⾥。

西南⼤学三峡库区⽣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刁承泰指出,与黄河流域等其他⼤型⽔库消落区相⽐,三峡⽔库消落具有以下五个更为凸显的⽣态环境特征:消落区⾯积和⽔位涨落幅度、⾯积较⼤的连⽚消落区最多;消落区⽔位涨落季节反⾃然枯洪规律,消落区露出成陆时期最为炎热潮湿,⼤⾬、暴⾬频繁;消落区范围内被淹没城镇、⼯矿企业、耕园林地及迁移⼈⼝最多,⼊库⼤⼩⽀流最多,陡峭峡⾕消落区分布最⼴;库岸带城镇最多、规模,⼈⼝和产业尤其是⼯矿企业密度,⽽经济社会发展⽔平落后,⽣态环境差,⼈类活动与消落区相互作⽤影响最为频繁与强烈;消落区形成后的初期阶段,淹没前的陆地⽣态环境、陆⽣⽣态系统尤其是植物群落等将发⽣巨⼤变化。

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曾运⽤多种影像和数据库资料,以⽔热条件、地形地貌、⼟地与覆被为评价指标,采⽤综合指数法,对三峡库区⽣态环境质量进⾏综合评价。

三峡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三峡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1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二O一二年十二月目录1.学校概况2.本科教育基本情况2.1人才培养目标2.2专业设置2.3学生人数及招生3.师资与教学条件3.1师资队伍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3.2校舍及建筑3.3教学经费3.4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5图书和信息资源4. 教学建设与改革4.1专业建设4.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4.3人才培养方案4.4课程及教材建设4.5实践育人4.6毕业设计(论文)工作5. 质量保障体系5.1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5.2教学管理规章制度5.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5.4教学评估体系5.5教学激励制度6. 学生学习效果6.1应届毕业生毕业情况6.2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6.3体育6.4学生学习满意度6.5应届毕业生就业及用人单位满意度7.特色发展7.1依托三峡,突出水电,打造学校品牌7.2注重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8.需解决的问题8.1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加强8.2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三峡大学2011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1.学校概况三峡大学位于世界水电之都、旅游名城湖北省宜昌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2000年6月29日合并组建而成,有近九十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目前是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共建大学、国家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原国家“211工程”建设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大学。

三峡大学占地面积3787亩。

设有26个学院、81个科研机构,有各类教学实验(实训)中心17个,包含功能实验室128个。

其中,建有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三峡库区生态与环境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4个(防灾减灾、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机械设备设计与维护、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原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2个(水电站仿真、岩土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工程中心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肿瘤)科研三级实验室1个,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三峡文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水库移民研究中心);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

科研项目运行和奖励措施

科研项目运行和奖励措施

科研项目运行和奖励措施
一、科研项目运行管理
1. 每个科研项目都需要设定明确的研究目标和步骤,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2. 项目组成员应按计划安排研究任务,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有序开展。

3. 定期召开项目组会议,研究进展和障碍进行检查汇报。

4. 保证研究资金和设备使用按计划有序开展。

5. 研究完成后及时整理总结研究报告和成果。

二、科研成果奖励
1. 对于已采用和应用的科研成果,给予现金或物质奖励。

奖励标准视成果影响程度定。

2. 每年评选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和项目,给予现金或奖状奖励。

3. 发表各类核心期刊论文,给予现金或其他物质奖励。

4. 申报和获得专利,给予现金或其他物质奖励。

奖励标准视权重等级定。

5. 鼓励团队成果,给予团队奖。

三、培养科研环境和士气
1. 定期开展科研培训和交流。

2. 建立科研论坛和网路平台。

3. 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善于吸收经验借鉴。

4. 注重科研文化建设和培养。

以上就是一篇以"科研项目运行和奖励措施"为标题的示例内容。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Abstract With the comple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water impoundment operations have been smoothly for some years now.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has also had a broad and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ith tremendous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TGR) on the ambi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s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publications in recent 20 years. Firstly,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change in the TGR area was analyzed. Then changes 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e.g., reservoir-related climate change, change in soil and water environment and change in biodiversity) were determined. The study also summarized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in the TGR area. Finally, the study put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research works and proposed the prospects of future research. It was recommend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ynamics of the effects of reservoir proje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TGR area. There was also need to establish a long-term observation database, integrate macroscopic with microscopic research and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TGR area. Keywords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ffect; Literature statistic; Land use change; Ecological factor; Ecological quality; Ecosystem service

优秀研究成果评选奖励办法(完整版)

优秀研究成果评选奖励办法(完整版)

优秀研究成果评选奖励办法(完整版)根据你的要求,我将按照合同格式来书写关于"优秀研究成果评选奖励办法(完整版)"的文章。

以下是正文内容:优秀研究成果评选奖励办法鉴于为了激励和表彰在各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研究人员,以及促进创新和学术发展,本文规定了优秀研究成果评选奖励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本奖励办法具有法律效力,适用于所有参与研究成果评选的人员和机构。

第1条:奖项设立1.1 本办法设立的奖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奖项请参照实际情况进行增减)(1)杰出科研成果奖:表彰在特定学科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

(2)学术创新奖:表彰在学术研究中取得创新成果的个人或团队。

(3)科研团队奖:表彰在科研合作中协作出色、团队协同效应显著的研究团队。

1.2 奖项设立的目的在于:(1)激励研究人员在学术研究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2)促进学术交流、合作与创新发展。

(3)提高科研水平和学术声誉。

第2条:评选标准2.1 杰出科研成果奖的评选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素:(1)对所从事学科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力。

(3)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原创性。

2.2 学术创新奖的评选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素:(1)独立思考、富有创造性。

(2)对特定领域的学术研究做出重要突破。

(3)获得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

2.3 科研团队奖的评选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素:(1)团队成员在学术研究中各自发挥的作用。

(2)团队合作表现突出,协同效应明显。

(3)科研成果对学科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3条:申报和评审程序3.1 申报程序(1)申报者需按照指定的格式填写申报表格,并提交所需材料。

(2)申报材料需包括研究成果的相关论文、专利或其他证明文件。

(3)申报截止日期为每年的11月30日。

3.2 评审程序(1)评审委员会由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和相关机构代表组成。

(2)评审委员会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依据评选标准进行评分。

学校科研成果奖励方案

学校科研成果奖励方案

学校科研成果奖励方案
1.科研成果(科研课题)
注:此项奖金为团队奖金,原则上主持人占其它参与者占具体分配由主持人分配。

注:同篇文章取得多次奖项只计算最高项。

3.获奖论文(教育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奖的论文,学会、协会组织的降一个等奖计算。


说课比赛、多媒体等非现场授课的竞赛降一个等奖计算。

注:教材仅限本校教师主编,奖金原则上主编占其它参编人员占具体分配由主编确定。

校本教材需先向学校校本教材编审委员会申报后方可编写,经校本教材编审委员会审议后计算奖金。

注:须是教育部门组织的,或正规刊物发表的方可计算奖金。

注:精品专业项目带头人占30%,其它人员占70%;精品课程项目带头人占50%,其它人员占50%,专业带头人项目入围时发50%奖金,项目验收合格后发50%。

9.学历提升奖。

老师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毕业后获硕士学位证书奖1万元。

10.学生技能竞赛辅导奖
竞赛在不同层级获奖,取最高级奖励。

该奖项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且通过学校批准的竞赛奖项,其它竞赛经学校批准,参照此标准执行。

比照全市平均成绩进行奖励。

科研成果及项目资助奖励办法

科研成果及项目资助奖励办法

衢州学院科研成果及项目资助奖励办法(试行)为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增强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提升我校的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科研成果奖励范围科研成果奖励范围为获奖成果、专利、学术论文、专著等。

项目资助奖励范围为部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上级部门明确要求配套资助的科研项目。

奖励经费由学校专项划拨,由科研处、计财处组织实施。

二、科研成果奖励标准(一)获奖成果奖励1.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注:个人排名也相应为第一或第二、第三。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注:个人排名也相应为第一或第二、第三。

3.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奖注:个人排名也相应为第一或第二。

4.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注:个人排名也相应为第一或第二。

5.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浙江省社科联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浙江省社科联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限第一完成单位,个人排名第一)6.衢州市科技进步奖、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限第一完成单位,个人排名第一)注:同一项目多次获奖,学校按该项目最高奖励标准予以奖励,不重复奖励。

对已获得学校奖励后又获高一层次成果的奖项,学校给予差额部分奖励。

(二)专利成果(职务发明)奖励注:我校为第一专利权人的职务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后,学校对发明人或设计人予以奖励。

若同一发明创造同时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均获授权,则按发明专利奖励标准予以奖励。

已实施的发明专利,以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为准,另行奖励0.2万元。

(三)学术论文奖励1.自然科学类(1)收录论文(2)发表在一级期刊的论文,每篇奖励0.4万元。

(3)发表在二级期刊的论文,每篇奖励0.2万元。

不同森林类型根系分布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不同森林类型根系分布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1 Key-Laboratory of Eco-environment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Ministry of Education,School of Life Scienc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局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试点项目( 04908)
收稿日期: 2011-08-28;
修订日期: 2012-03-26
*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ljz699@ 163. com
http: / / www. ecologica. cn
19 期
2 Sichuan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Chengdu Sichuan,610081,China 3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不同森林类型根系分布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黄 林1 ,王 峰2 ,周立江2,* ,黄 茹1,3 ,齐代华1 ,魏 刚1
( 1.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2. 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四川成都,610081; 3.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 在红壤丘陵区选取 8 种典型森林类型,对不同土层深度、不同径级的根长密度分布特征、根长分维数,以及根系特征与土 壤容重、有机碳、全氮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马尾松低效林根长密度最小,杉木低效林和湿地松林较大,表层土壤根长 密度与灌草覆盖度显著相关( r = 0. 793,P<0. 05) 。各种森林类型的根长密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均表现为递减规律,但随深度 的增加,不同森林类型的差异逐步缩小,且植物种类及生长状况对根长密度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小。在相同的土层中,根长密度 随径级的变化并不一致,马尾松低效林 0<L≤0. 2 mm 径级根长密度最大,其他类型各土层均表现为 0. 2<L≤0. 5 mm 径级根长 密度最大的偏峰曲线特征。各径级根长密度随土层加深也表现为递减趋势,根系径级越大,表层与底层的根长密度差异越明 显。根长密度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碳、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根长密度越大,既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性状,也有利 于丰富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 从不同径级来看,径级 1—2 mm 根系对改良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作用最为显 著,径级≤1. 0 mm 的根系对土壤性状改良作用不明显。各森林类型的根长分维数在 2. 0973—2. 6063 之间,分维数越大,根系 长度更集中分布于 0—0. 2 mm 径级内,根长分维数反映了不同径级范围根系长度的组成状况。 关键词: 根系分布; 根长密度; 分维数; 容重; 有机碳; 全氮

优秀研究成果评选奖励办法

优秀研究成果评选奖励办法

05
研究成果的持续优化和迭代
研究成果的持续优化
总结分析
深入研究
扩展研究
对已发表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寻找 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较大应用前景的 研究成果,探索新的应用领域。
对已优化的研究成果进行扩展性研究 ,探索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研究成果的迭代方向
算法优化
针对算法复杂度高、实时性差等不足方面, 不断优化算法,提高算法效率和精度。
3
技术转移
将研究成果进行技术转移,推动技术进步,促 进社会经济发展。
06
研究成果的未来展望与挑战
研究成果的未来展望
推动科技进步
01
优秀研究成果将为科技进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产业升
级和经济发展。
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02
优秀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民生福祉。
增强国际竞争力
03
优秀研究成果将增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和地位,提高我
评选标准
创新性
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是否 解决了关键科学问题。
研究质量
研究成果的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实验操 作是否符合规范,结论是否合理可信。
实用性
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能否为 相关领域带来实际效益。
学术影响力
研究成果是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能否 被广泛引用和推广。
评选流程
提交材料
成果时间要求
申报成果必须是近三年内完成或 取得阶段性进展的研究成果。
申报材料
申报表
申报人需填写《优秀研究成果申报表》, 内容包括项目名称、研究背景、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
VS
材料清单

科学研究奖奖励办法

科学研究奖奖励办法

科学研究奖奖励办法
一、总则
本办法旨在激励和表彰科学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推动科学研
究的发展和创新。

所有科研人员都可以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申请奖励。

二、奖励的类别和标准
1. 科学研究奖分为以下三个类别:
- 一等奖
- 二等奖
- 三等奖
2. 每个类别的评选标准如下:
- 一等奖:在相关领域做出重大突破性成果,具有重要学术价
值和应用前景。

- 二等奖:在相关领域做出显著成绩,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
用前景。

- 三等奖:在相关领域做出一定的科研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
价值和应用前景。

三、申请流程
1. 申请人应填写申请表格,并附上相应的科研成果和证明材料。

2. 申请表格和申请材料应提交至科研奖励办公室,截止日期为
每年12月31日。

3. 科研奖励办公室将组织评审委员会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并
根据评审结果确定获奖名单。

4. 获奖人员将在评选结果公布后,获得相应的奖项和奖金。

四、奖励的权威性和争议解决办法
1. 科学研究奖的评审委员会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具有权威
性和公正性。

2. 如果申请人对评审结果有异议,可以向科研奖励办公室提出
申诉。

3. 科研奖励办公室将组织专家重新评审,并根据重新评审结果
作出最终决定。

五、奖励的管理和监督
1. 科研奖励办公室负责对科学研究奖的管理和监督。

2. 科研奖励办公室将定期对奖励的申请、评审和管理流程进行
监督和检查,以确保公正和规范。

以上为《科学研究奖奖励办法》的内容,根据本办法执行有关流程和规定,以保证奖励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科研成果奖励制度

科研成果奖励制度

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鼓励我校“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科研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进一步健全、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科研档次和水平,推动我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精神,结合我校重点实验室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点实验室成果的正规中文属名: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英文属名为:Key Laboratory of Engineering Dielectrics and Its Applic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第三条本办法奖励对象为我校“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奖励范围为符合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且标注重点实验室的科研立项、获奖成果、学术论文、专著(教材)、专利、学术梯队和人才培养等。

重点实验室具体研究内容:1、工程电介质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方向:典型高分子聚合物电介质中空间电荷表征、行为及其应用的研究;纳米无机/高聚物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和介电与老化性能研究;功能电介质材料和生物电介质介电现象及其应用研究。

2、聚合物绝缘材料与测试技术:聚合物绝缘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聚合物绝缘材料与产品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装备;聚合物基非线性功能型绝缘材料特性及表征技术研究;聚合物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介电性能及外场调控技术研究。

3、高压电力设备绝缘检测与高电压应用技术研究方向:高压电力设备绝缘结构设计;高电压绝缘;电力设备绝缘检测技术;高电压应用技术研究。

第二章科研立项奖励积分第四条对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及企事业横向委托项目的课题组给予立项奖励。

奖励额度按学校有关科研项目级别分类进行,特类项目奖励积分10,A类项目奖励积分5,B类项目奖励积分3,C类项目奖励积分1.5,D类项目奖励积分1,E类项目奖励积分0.5。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录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录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基地,在高校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培育国家级科研基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造山带与地壳演化、神经科学、分子心血管、生物有机分子工程、数学及其应用、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水沙科学、细胞增殖与分化、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视觉损伤与修复、辅助生殖、机器感知与智能、慢性肾脏病防治、数量经济与数理金融、高可信软件技术2.清华大学工业生物催化、应用力学、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蛋白质科学、生物信息学、普适计算、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信息系统安全、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固体废物资源化及应急控制工程、先进成形制造、热科学与动力工程、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先进材料、有机光电子及分子工程3.北京交通大学全光网络与现代通讯网、发光与光信息技术、城市交通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城市地下工程、先进制造与测控技术(B类)4.北京工业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新型功能材料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6.北京科技大学环境断裂、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钢铁流程先进控制、材料先进制备技术、腐蚀与防护7.北京邮电大学泛网无线通信、可信分布式计算与服务8.北京化工大学纳米材料先进制备技术与应用科学、可控化学反应科学与技术基础9.中国农业大学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10.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木、花卉遗传育种11.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射线束材料改性、水沙科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放射性药物实验室、教学与复杂系统、理论与计算化学1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实验室、中医药抗病毒实验室、中医养生学实验室13.南开大学生物活性材料、核心数学与组合数学、光电信息技术科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弱光非线性光子学、分子微生物学与技术、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先进能源材料化学14.天津大学绿色合成与转化、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光电信息技术科学、电力系统仿真控制、港口与海洋工程、定量系统生物工程15.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16.山西大学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17.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原位改性采矿(省部共建)18.内蒙古大学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19.东北大学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材料各向异性设计与织构工程20.吉林大学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汽车材料、分子酶学工程、病理生物学、东北亚生物演化、工程仿生、地球信息探测仪器、人兽共患病研究、相干光与原子分析光谱、地下水资源与环境21.东北师范大学植被生态学、多酸科学、应用统计、分子表观遗传学、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22.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分子医学、聚合物分子工程、非线性数学模型与方法、应用离子束物理、癌变与侵袭原理、现代人类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波散射与遥感信息、公共卫生安全23.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长江水环境、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岩土及地下工程、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24.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与工程、薄膜与微细技术、微生物代谢工程、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筹)、功能基因组学和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电力工程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5.华东理工大学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系统承压安全科学、化工过程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相关技术26.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生态纺织27.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地理信息科学、极化材料与器件、言语听觉科学(筹)、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筹)28.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功能基因组学和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研究、细胞分化与凋亡29.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中尺度灾害性天气、介观材料、近代声学、生命分析化学30.东南大学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复杂工程系统测量与控制31.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煤层气资源与成藏32.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33.江南大学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轻工过程先进控制、生态纺织、糖化学与生物技术34.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与繁殖、动物分子营养学、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视觉感知、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恶性肿瘤预警与干预、生殖遗传35.合肥工业大学特种显示技术、过程优化与智能决策36.安徽大学光电信息获取与控制37.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现代分析科学、海洋环境科学、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亚热带湿地生态学38.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安全、食品科学39.山东大学实验畸形学、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胶体与界面化学、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密码技术与信息安全、生殖内分泌40.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海洋药物、海水养殖、海洋环境与生态、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41.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42.郑州大学材料物理、材料成形过程与模具43.武汉大学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发育生物学、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水沙科学、口腔生物医学工程、声光材料与器件44.华中科技大学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智能制造技术、信息存储系统、生物医学光子学、基本物理量测量、器官移植、环境与健康、聚变与电磁新技术、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分子生物物理、神经系统重大疾病、生物靶向治疗、肿瘤侵袭转移45.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与信息处理、高速船舶工程46.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47.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48.中南大学重载铁路工程结构、糖尿病免疫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有色金属资源化学、轨道交通安全、生物冶金、癌变与侵袭原理、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49.湖南大学环境生物与控制50.湖南师范大学蛋白质化学与鱼类发育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及中药分析、低微量子结构与调控(省部共建)、高性能计算与随机信息处理(省部共建) 51.中山大学基因工程、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智能传感器网络、信息技术、水产品安全(筹)52.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特种功能材料、亚热带建筑、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53.暨南大学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再生医学54.汕头大学智能制造技术55.广西大学微生物及植物遗传工程、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56.重庆大学光电技术及系统、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工业CT无损检测、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信息物理社会可信服务计算、飞行器测控与通信57.四川大学人类疾病生物治疗、皮革化学与工程、辐射物理及技术、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靶向药物、绿色化学与技术58.电子科技大学综合电子系统技术(B类)、神经信息、光纤传感与通信、光电探测与传感集成技术(B类)59.云南大学自然资源药物化学、微生物可持续利用60.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普洱茶学61.西安交通大学物质非平衡合成与调控、过程控制与效率工程、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电子物理与器件、电子陶瓷与器件、生物医学信息工程、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热流科学与工程62.西北大学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63.西北工业大学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6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电子装备结构设计、宽禁带与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电子信息技术防攻对抗与仿真技术、超高速电路设计与电磁兼容6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旱区农业水土工程、西部环境与生态66.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67.兰州大学西部环境、磁学与磁性材料、干旱与草地生态、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半干旱气候变化68.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69.北京理工大学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决策70.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71.哈尔滨工程大学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72.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东北油田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73.东北师范大学植被生态科学、多酸科学、应用统计、分子表观遗传学、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74.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75.海军军医大学分子神经生物学76.南京农业大学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治理77.中国药科大学现代中药78.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结构力学与控制79.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先进技术、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高速铁路线路工程80.陆军军医大学高原医学81.华中师范大学农药与化学生物学82.南京理工大学功能纳米晶8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省部共建)现代测控技术84.浙江工业大学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制药工程85.天津科技大学工业发酵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安全86.哈尔滨理工大学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87.哈尔滨医科大学(省部共建)心血管药物研究88.云南大学西南微生物多样性89.山西师范大学磁性分子与磁信息材料90.武汉纺织大学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功能化91.天津科技大学工业发酵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安全92.天津理工大学显示材料与光电器件、计算机视觉与系统93.武汉工程大学绿色化工过程94.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95.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96.河南师范大学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绿色化学与技术97.沈阳农业大学设施园艺、北方粳稻遗传育种98.湖北大学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99.湖北工业大学发酵工程100.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101.齐鲁工业大学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102.山东师范大学分子与纳米探针103.首都师范大学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赫兹光电子学。

优秀研究成果评选奖励办法(完整版)

优秀研究成果评选奖励办法(完整版)

优秀研究成果评选奖励办法(完整版)第一章总则为了激励和表彰在科研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特制定本《优秀研究成果评选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章评选对象1. 评选对象包括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研团队和个人。

2. 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应为正式注册的独立法人,科研团队应为合法组织或由科研项目组成的工作团队,个人应具备独立完成科研任务的能力。

第三章评选类别根据科研成果的性质和发展领域,设立以下评选类别:1. 基础研究类2. 应用研究类3. 实证研究类4. 创新技术类5. 交叉研究类第四章条件与标准1. 评选条件:a) 申请单位或个人应具备扎实的科研基础和专业素质;b) 科研成果须实际应用于生产、教学、治理等领域,并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c) 科研成果须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要求。

2. 评选标准:a) 创新性:科研成果应具备独立创新性,具有较高的学术或技术价值;b) 实用性:科研成果应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c) 影响力:科研成果在相关领域应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d) 团队贡献:科研团队成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和贡献,个人成果以及合作和团队成果的比例将作为评选依据之一;e) 评审专家意见:评选过程中,将邀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专家进行评审,并将其意见列入评选结果的参考。

第五章评选程序1. 申请与初审:a) 申请单位或个人应提供完整的申请材料,包括科研成果的介绍、相关附件以及申请表格等;b) 初审将由评选委员会负责,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筛选,符合条件者进入评审环节。

2. 评审与筛选:a) 评审专家将根据评选标准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b) 评选委员会将结合评审意见进行初步筛选,并会议讨论决定最终的获奖名单;c) 获奖名单经主办单位批准后公布。

3. 颁奖与表彰:a) 优秀研究成果的获奖单位或个人将获得奖金、荣誉证书等奖励;b) 优秀研究团队将受到表彰,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激励;c) 获奖成果将通过媒体和学术渠道进行广泛宣传,以增加影响力。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通知(2015)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通知(2015)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通知(2015)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5.02.04•【文号】教技发〔2015〕1号•【施行日期】2015.02.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通知教技发〔201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化高校科技奖励改革,进一步发挥科技奖励的导向职能,体现高校特色,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我部对2009年4月发布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进行了修订。

现将修订后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教育部2015年2月4日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调动高等学校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科研组织进行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和推动科技进步的积极性,促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加速我国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结合高等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用以鼓励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等学校的教师、科技工作者和科研组织,授予我国公民和组织,并对同一项目授奖的公民、组织按照贡献大小排序。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包括下列奖项:(一)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三)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四)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科学奖。

第三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鼓励自主创新,鼓励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促进科学研究、教学和人才培养密切结合,激励青年学者,加速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环境保护研发项目奖励制度

环境保护研发项目奖励制度

环境保护研发项目奖励制度概述本文档旨在建立一个合适的环境保护研发项目奖励制度,以鼓励和激励研发人员在环境保护领域取得创新成果,并提供相关的奖励和荣誉。

目标1. 奖励那些在环境保护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个人和团队。

2. 激励研发人员积极投身环境保护研发项目,提高项目的创新力和产出效益。

3. 提升研发人员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声誉。

奖励范围本奖励制度适用于在环境保护领域进行研发项目的个人和团队。

奖励内容1. 优秀研发项目奖:评选出在环境保护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的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和高额奖金奖励。

2. 学术交流奖:鼓励研发人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等,并提供差旅费用和期刊出版费用的补助。

3. 荣誉称号:对在环境保护研发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并记录在个人档案中。

4. 薪酬激励:对在环境保护研发项目中表现出色的个人和团队,给予额外的薪酬激励。

评审与评选1. 评审委员会由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等组成,负责对申请的研发项目进行评审。

2. 根据项目的创新度、实施效果等指标,评选出优秀研发项目奖的获得者。

3. 学术交流奖的评选将考虑研发人员的学术活动及成果。

4. 荣誉称号的评选将根据个人或团队的综合贡献和声誉来决定。

5. 对于薪酬激励,根据个人或团队在研发项目中的贡献情况,采用绩效评估的方式确定额外薪酬的发放。

申请与申报1. 个人和团队可以向评审委员会申请参与奖励评选。

2. 申请材料应包括项目简介、研发成果等相关证明材料。

3. 评审委员会将定期公布申报截止日期,并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

实施与管理1. 相关部门将负责奖励制度的实施与管理工作。

2. 对于奖励金等经费的使用,将进行严格的管理和审计,确保合理使用。

本奖励制度将有助于促进环境保护研发项目的开展,鼓励创新、提高效益,并激励研发人员在环境保护领域取得更多突破和贡献。

同时,本制度的实施将带动更多研发资源向环境保护领域倾斜,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科研成果及项目资助奖励办法

科研成果及项目资助奖励办法

衢州学院科研成果及项目资助奖励办法(试行)为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增强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提升我校的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科研成果奖励范围科研成果奖励范围为获奖成果、专利、学术论文、专著等。

项目资助奖励范围为部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上级部门明确要求配套资助的科研项目。

奖励经费由学校专项划拨,由科研处、计财处组织实施。

二、科研成果奖励标准(一)获奖成果奖励1.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注:个人排名也相应为第一或第二、第三。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注:个人排名也相应为第一或第二、第三。

3.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奖注:个人排名也相应为第一或第二。

4.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注:个人排名也相应为第一或第二。

5.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浙江省社科联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浙江省社科联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限第一完成单位,个人排名第一)6.衢州市科技进步奖、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限第一完成单位,个人排名第一)注:同一项目多次获奖,学校按该项目最高奖励标准予以奖励,不重复奖励。

对已获得学校奖励后又获高一层次成果的奖项,学校给予差额部分奖励。

(二)专利成果(职务发明)奖励注:我校为第一专利权人的职务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后,学校对发明人或设计人予以奖励。

若同一发明创造同时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均获授权,则按发明专利奖励标准予以奖励。

已实施的发明专利,以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为准,另行奖励0.2万元。

(三)学术论文奖励1.自然科学类(1)收录论文(2)发表在一级期刊的论文,每篇奖励0.4万元。

(3)发表在二级期刊的论文,每篇奖励0.2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试行)为激励实验室广大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鼓励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提高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整体实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奖励范围和要求本实验室固定成员发表、出版和获得的与淡水鱼类资源、生殖发育及水产科学相关的科技论文、学术专著、教材、科研项目、专利和科研获奖成果。

科技论文,实验室为第一署名单位获全额奖励,如第一署名单位为西南大学其他单位,实验室排名第二,则奖励额度减半。

其余不作奖励。

注:单位署名模板中文名称: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英文名称:Key Laboratory of Freshwater Fish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Aquatic Science of Chongqing.学术专著、教材和其他科普读物,只奖励第一主编(著)是实验室固定成员的成果,奖金由第一主编自行分配。

科研成果获奖,第一单位必须为西南大学,奖金由第一获奖人自行分配。

专利,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专利权人必须为西南大学,奖金由专利第一发明人自行分配。

第二条奖励金额1. 科技论文论文级别的划分参照最新的《西南大学T类、A类刊物及论文遴选办法》。

CNS类奖励1万元/篇;国外T类奖励5000元/篇,A1类奖励3000元/篇,A2类奖励1000元/篇,A3类奖励500元/篇;国内T类奖励1500元/篇,A1类奖励300元/篇。

2.科研项目科研项目奖励按积分给予,计分方法参照最新的《西南大学科研项目分类与计分办法》,在项目合同执行期的第一年一次性计分奖励。

具体分值根据实验室当年实际情况由室务委员会决定。

3. 学术专著和教材出版物需进行认定,其中专著奖励2000元/部,教材奖励1500元/部,其他科普读物等奖励500元/部。

本领域特别优秀的专著奖励额度可酌情提高。

4. 科研成果获奖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和发明奖:国家级一等奖50000元/项;国家级二等奖30000元/项;教育部一等奖10000元/项;省级一等奖、教育部二等奖5000元/项;省级二等奖、教育部三等奖3000元/项;省级三等奖2000元/项。

5. 专利技术授权的发明专利800元/项,实用新型专利500元/项,外观设计专利200元/项。

第三条符合上述条件的科研成果由成果所有者于成果正式刊出、出版或下文后,即可提出申请,并提供科技论文的原件一份、专著两本、专利证书复印件一份、获奖证书复印件一份,凡提供复印件的,请同时提供原件,经核实后,立即返还。

上述材料交重点实验室办公室。

奖金采取报账方式发放。

第四条本奖励办法从2013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五条本办法的解释权在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办公室。

附件一:西南大学T类、A类刊物及论文遴选办法(试行)附件二:西南大学科研项目分类与计分办法(试行)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二○一三年一月一日附件一:西南大学T类、A类刊物及论文遴选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引导和促进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刊物及论文遴选坚持学术标准,宁缺勿滥。

第三条期刊源和论文的以下列收录或评价报告为基本依据,结合学校学科实际和刊物主办单位性质进行遴选。

北京大学的《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北京大学出版)核心期刊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出版)中的核心期刊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及其扩展版(简称SCIE)、《工程索引》(简称EI)、《科技会议录索引》(简称ISTP),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院SCI 期刊分区表》(简称SCI.JCR),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合办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CD),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简称CJCR)。

第四条所有论文应为学术研究论文(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不含书评(出版编辑系列除外)、会议报道、学术动态等。

第五条国内刊物及论文指国内学术机构或学术组织主办的学术期刊及相应刊物刊出的学术论文,分为T、A1和A2共三类;国外刊物及论文指国外学术机构或学术组织主办的学术期刊及相应刊物刊出的学术论文,分为T、A1、A2和A3共四类。

国内、国外各类论文不作对应认证。

第二章国内的T类和A类刊物及论文第六条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为T 类;第七条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学术论文为A1类:(一)被SCI、SCIE、EI收录的国内期刊论文。

(二)被CSCD引文数据库引用(不含作者自引)10次及其以上的论文。

(三)《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类国内A类期刊目录》中A1类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第八条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学术论文为A2类。

(一)被ISTP、EI收录的会议论文。

(二)被CSCD引文数据库引用(不含作者自引)5-9次的论文。

(三)《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类国内A类期刊目录》中A2类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第九条《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类国内A类期刊目录》遴选原则。

(一)《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类国内A类期刊目录》的学科类别分为综合类和学科类,学科类别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授予学位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一级学科目录设置。

(二)综合类刊物须具有学科综合性,应跨3个以上一级学科。

其中A1类刊物须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核心期刊表中相应领域排名前3位的非大学学报或被SCI收录的国内期刊;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表中由“985”工程高校主办的自然科学类大学学报和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A2类刊物,在综合性领域排名前3或前1/3的非大学学报可遴选为A2类刊物。

(三)学科类刊物按如下原则进行遴选。

1.按我校有招生的每个一级学科一般只确定1种学术影响最大的刊物作为A1类刊物;学科目录中未设二级学科的一级学科,每个一级学科可确定2种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刊物作为A2类刊物;学科目录中设有二级学科的一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可确定1种有重要学术影响的核心刊物作为A2类刊物。

2. A1类刊物须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核心期刊表中相应领域排名前3位或被SCI收录且影响因子较高的国内期刊,确系没有刊物可选的学科可在排名前1/3且为全国一级学会或全国科学研究院系统或“985”工程高校主办的相关刊物或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影响因子1及以上的刊物中选择。

3.A2类刊物须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核心期刊表中相应领域排名前列(刊物总数10种及以内或学科综合类的排位前2/3、10种以上的排位前1/2)或被SCI收录国内期刊,确系没有刊物可选的学科可在全国一级学会或全国科学研究院系统或“985”“211”工程高校主办的相关刊物或《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影响因子0.5及以上的刊物中选择。

(四)《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类国内A类期刊目录》原则上四年调整一次。

“全国一级学会”系指同时在国家民政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备案全国性学会,调整基本依据和学科目录以当时公布的最新版本为准。

(五)《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类国内A类期刊目录》由校学术委员会审定后公布执行。

第三章国外的T类和A类刊物及论文第十条被SCI收录且影响因子(以最新数据为准,下同)10分及以上的期刊论文为T类。

第十一条在SCI.JCR一区期刊上发表的或被SCI收录且影响因子5分及以上的期刊论文为A1类。

第十二条在SCI.JCR二区期刊上发表或被SCI收录且影响因子2分及以上的期刊论文为A2类。

第十三条在SCI.JCR三区期刊上发表或被SCI收录且影响因子2分以下的或被EI收录的期刊论文为A3类。

第四章附则第十四条本次国内A类期刊目录见本办法的附件。

我校尚未招收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学科暂未列入,其刊物可参照其他“211”大学同类学科的标准执行。

具体论文的类别认定按正式刊出时最新的分类标准执行。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校学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附件: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类国内A类期刊目录(2012版)附件二:西南大学科研项目分类与计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的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鼓励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申报高级别科研项目,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项目分类第二条项目按来源分为国家级项目、部委级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项目和横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一般参照上述来源分类执行,由我校直接与国际组织、国外知名大型企业签订的合作项目视同部委级项目。

第三条项目(课题)按影响程度分为T、A、B、C、D五类。

第四条T类在国家级重大项目中产生,A类一般应为国家级项目(课题),B类一般应为部委级项目(课题),C类一般应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项目,D类一般应为局级项目(课题)和横向项目。

第五条人文社会科学T类项目(第一主持人项目):国家文化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主持经费40万元及以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招标项目(主持经费40万元及以上);自然科学T类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第一主持人重大/重点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主持经费500万元及以上的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主持经费500万元及以上的课题)、国家支撑计划项目(主持经费1000万元及以上的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第六条上述五类项目(课题)我校应为主持单位,每类项目(课题)的一级子课题相应下调一个类别;我校为参加单位的项目(课题)相应再下调一个类别。

第三章项目升类第七条下列类别项目或上一类项目的子课题在校经费达一定数额,可升为上一类别(仅限上升一类):(一)B类项目经费超过上一类项目0.5倍,可视为A类项目。

(二)C类项目经费超过上一类项目1倍,可视为B类项目。

第八条项目升类的经费基数及金额:(一)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以8万元为基数,经费达到12万元的B类项目可升为A类项目;以5万元为基数, 经费达到10万元的C类项目可升为B类项目。

(二)自然科学项目:以50万元为基数,经费达到75万元的B类项目可升为A类项目;以10万元为基数,经费达到20万元的C类项目可升为B类项目。

第四章项目计分第九条项目分值按如下公式进行计算:计算公式:项目计分= (项目级别基数+在校经费×项目类别系数×平衡系数) ÷主持人系数(一) 项目级别基数: T=700,A=280,B=140,C=56,ZD*=28,HD*=21;*:ZD表示纵向D类项目,HD表示横向D类项目;(二) 在校经费以万元为单位;(三) 项目类别系数:自然科学T=1,A=1,B=1,C=1,ZD=1,HD=1;人文社科T=10,A=3,B=2.5,C=2,ZD=1,HD=1;(四) 平衡系数为2;(五) 主持人系数: 讲师、助教(8~12级)为1,副教授(5~7级)为1.2,教授(1~4级)为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