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生活中的垃圾》说课稿
沈阳版综合实践六下主题五《生活中的垃圾》说课稿5
沈阳版综合实践六下主题五《生活中的垃圾》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垃圾》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等知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垃圾问题,提高环保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垃圾分类和环保意识,但对于垃圾的处理和回收等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环保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等知识;学会正确投放垃圾,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它们明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等知识。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垃圾问题。
2.利用实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垃圾处理过程。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垃圾处理的照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等知识,让学生了解垃圾问题。
3.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或,深入了解垃圾处理过程,培养实践能力。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收获,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垃圾处理的重要性,强调环保意识。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等关键知识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案《生活中的垃圾》
生活中的垃圾一、教学内容: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五单元“地球真美丽”主题三“做一名地球卫士”中的《生活中的垃圾》。
二、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于信息资料有了一定的收集整理能力,并且对各种现象充满关注,能大胆的探索,大胆的想象,敢于实践。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具有初步的社会意识和环保意识,能够运用现有的知识认识社会和回报社会。
但是他们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确立,还需要加以进一步的引导与帮助。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了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回报社会的契机。
通过报纸、电视的报道,学生对垃圾的处理及垃圾的危害有初步的认识,但生活中很少关注这个话题,好像离他们很远。
教师课前要设计家庭调查,引起学生的关注,同时教师要准备垃圾的危害以及怎样科学的处理垃圾等问题的资料,把学生的人士进行引导和归纳,在课堂中通过讨论和汇报,深刻认识到生活中的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垃圾的处理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三、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的新课标里强调:课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
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以动口、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来进行亲身体验,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竞赛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形成,知道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2.认识3个“R”符号,并了解其所代表的含义。
3.知道如何进行废物利用,懂得垃圾分类后可以回收再利用。
(二)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乐于参与,善于交流。
生活中的垃圾讲课稿
讲课稿一、观察图片引人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堂研究课。
在上课之前,我们来观察几张图片,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出示图片)师:什么是垃圾?(人们不要了,丢掉的东西就是垃圾)师:你平时在哪儿见过垃圾?谁扔的呀?看看你桌子底下有没有垃圾?师:在家里有没有垃圾?都是些什么垃圾?师:这些垃圾是从哪儿来的呀?(是从生活中来的)板书:生活中的垃圾二、研究生活中的垃圾1、垃圾的来源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在家里可以看到垃圾,在学校里也会看到垃圾,除了家里和学校,你们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垃圾?(路边、街上…)垃圾的来源非常的广泛。
板书:(来源)师:同学们,你们家每天要扔掉多少垃圾呀?谁计算过?师:把你家的他家的我们大家的垃圾加在一起,你们知道,我们贵阳市每天要扔掉多少垃圾吗?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我们贵阳市每天要产生23000多吨生活垃圾。
这样的垃圾车需要5750辆才能装完。
师:我们看了这么多,听了这么多,说了这么多,说明什么呢?(垃圾太多了)2、垃圾的种类师:这么多的垃圾,是由哪些东西组成的呢?你能说得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课件)。
看,这一大堆垃圾,你能看到些什么?除了这上面的,你还知道哪些?生:(塑料袋、塑料瓶、泡沫盒、旧报纸、学习用具…)板书:(种类)3、垃圾的危害师:这么多的垃圾,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说一说。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到了塑料袋,塑料瓶,塑料盒……,这些都叫做白色垃圾,白色垃圾有危害吗,我们一起来一段视频。
(观看视频)师:看见什么,知道什么了?说说看。
板书:(危害)师:这白色垃圾对动物、植物的危害太大了。
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漂亮吗?再看看这张,是怎么回事呀?植物的叶子都发黄了,有一株已经死掉了,是怎么的,说说看?师:它不是干死的,而是浇了被垃圾污染了的水—脏水。
看,就是这样的水,(水杯)看看,水杯里有些什么?(烟头、粉笔、电池…)师:这是一杯被垃圾污染了的水,给花草树木浇了这样的水,花就变成这样了,这说明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活中的垃圾(说课稿)
活动重点、 难点 让学生学习根据主题,提出和归纳可探 究的子课题。
教学方法
重于“合作探究与自主体验” 小组讨论,引导发现
分析归纳,以评促学
活动过程
一、图文结合,引出主题 二、创设情境,导出话题 三、激发兴趣,确定课题 四、课堂小结,活动评价 五、畅谈心得,结束全课
活动过程
一、图文结合,引出主题
2、学会规范提问题,正确填写问题卡。
活 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
目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探究问题,提出更多有价值
标
的问题;培养学生大胆与他人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动手 实践的能力;培养收集和整理资料、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Hale Waihona Puke 1、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关 注环境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总评 ☆☆☆☆☆ ☆☆☆☆☆ ☆☆☆☆☆ ☆☆☆☆☆ ☆☆☆☆☆
说板书设计 五、畅谈心得,结束全课
教学设计不仅要备教学内容,更要备学生。我 想:美好的课堂应该是教学设计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更是教 与学,学与教共同融为一体的快乐。
活动过程
二、创设情境,导出话题
生活中的垃圾教案通用
1.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实践情景引入的具体操作。
3.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
4.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指导性。
5.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至关重要。对于生活中的垃圾分类教学,以下两点为教学难点与重点:
1.垃圾分类方法:这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涉及到日常生活中垃圾处理的实际问题。应详细讲解各类垃圾的定义、分类标准及处理方法。
2.在强调重点、难点时,适当提高音量,以引起学生注意。
3.使用生动的语言,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时间分配
1.确保导入、新课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避免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
2.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操作,提高实践效果。
三、课堂提问
1.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思考。
1.反思:教师应总结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垃圾分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垃圾分类小能手评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的兴趣;关注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了解新型垃圾处理方法,拓宽知识面。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要清的详细程度
例题讲解是帮助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对例题讲解的详细补充:
1.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以具体垃圾为例,讲解其分类方法及原因,如废电池为何属于有害垃圾,矿泉水瓶为何属于可回收垃圾等。
2.垃圾资源化利用实例:详细讲解废纸、塑料瓶等垃圾的回收利用过程,包括回收、处理、再利用等环节。
《生活中的垃圾》说课稿
《生活中的垃圾》说课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很快乐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知识。
感谢学校和领导给我这次机会。
下面我就《生活中的垃圾》的活动设计与思路向各位做个简单的介绍。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一门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最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
当前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水污染、空气污染等……这个连串的问题成了学生们探索实践的动力。
此外,综合实践课程表达的是学校的特色,我们安石一中根据本校的特色,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最后确立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生活中的垃圾。
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具有初步的社会意识和环保意识,能够使用现有的知识理解社会和回报社会。
但是他们的准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确立,还需要加以进一步的引导与协助。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了他们接触社会、理解社会、回报社会的契机。
作为教师我觉得,在整个活动过程我仅仅一个普通参与者。
在整个实践活动中,我也是和学生一样是活动的开发者也是活动的实施者。
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理解垃圾的种类,理解垃圾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提升环境保护水平、社会实践水平;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上网,走访调查,实施考察等活动,考察身边的环境,理解人们日常生活环境中的问题;再组织学生展开社会宣传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自觉的从身边小事开始,注重周围、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提升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
重点: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水平。
难点: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准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境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的突破: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亲自展开调查、考察和社会宣传活动,注重环境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生活中的垃圾》说课稿
说课稿生活中的垃圾一、说教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主题三里课题4的内容。
本单元“做一名地球卫士”的主题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环保知识。
《生活中的垃圾》帮助学生形成对垃圾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对有关垃圾问题有比从前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更加成熟和明确的想法,更加自觉和积极的行为。
二、说学情:“垃圾”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但有关垃圾对城市的影响、对所生存的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垃圾的处理和利用等可以说是无知。
所以,对即将升入中学的他们,的确应该引导他们把视线由仅仅关心个人慢慢转向关心社区、学校环境,社会环保等方面来。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认识垃圾对环境的危害,知道垃圾可分类及分类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帮助学生形成对待垃圾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了解一些科学处理垃圾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体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情景引入教学。
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充分使用多媒体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更富感染力。
同时,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和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1、由图片引入课题2、了解有关“垃圾”的知识3、知道如何资源化的利用垃圾4、把握垃圾的分类的情况及知识5、体验活动:把垃圾送回家6、从我做起,争做环保小卫士。
六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垃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六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垃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生活中的垃圾》选自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中“做一名地球卫士”这一主题的其中一个子课题。
教材先让学生调查了解垃圾的现状,再通过垃圾处理图让大家基本正确地理解垃圾处理的主要流程,然后通过阅读与讨论垃圾的大概分类与回收,理解“3R”的含义,共同完成关于分类回收的探究练习,从而形成对待垃圾的正确态度和行为习惯。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建立了:“地球是浩瀚的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是我们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的基本概念;了解到人类应该珍惜水、爱护水,精心保护地球上的绿色生命。
《生活中的垃圾》通过了解垃圾的种类,认识垃圾对生活环境的危害;面对过量的废物,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废物的再利用。
教学对像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学生有自己的主见,能很好的完成教师教给的学习任务。
在学习方面,学生的竞争意识很强,有一定的自尊心,大多数学生对待学习而我校又处于城乡结合部的特殊环境,人们对于环境认识麻木,而外来人口的增多造成生活垃圾的激增,因此结合我校附近环境现状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机整合,进一步拓展此课程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采访、感悟、实验等探究学习方式,理性地认识小楼的生活垃圾处理情况,为保护我们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只有形成对待垃圾的正确态度和行为习惯,保护好生态环境,人类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1、了解垃圾的种类以及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危害;2、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垃圾处理的相关对策——3R3、帮助学生形成对垃圾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对有关垃圾问题比从前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更加成熟和明确的想法,更加自觉和积极的行为。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形成对垃圾的正确态度,掌握垃圾处理方法。
生活中的垃圾(说课稿)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下册-全国通用
生活中的垃圾一、引言垃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垃圾的产生量也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健康,因此垃圾分类成为了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将会探究垃圾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介绍如何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
二、垃圾的定义和分类垃圾是指我们生活、办公及生产中所产生的废弃物。
在我国,垃圾主要分为四类:•可回收垃圾:如废纸、塑料瓶、金属罐等。
•有害垃圾:如废电池、低温水银灯、废涂料容器等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垃圾。
•厨余垃圾:如剩饭、剩菜、果皮、蔬菜叶子等食品废料。
•其他垃圾:如废纸巾、卫生巾、烟蒂、旧衣服等。
三、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垃圾分类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的数量,减轻了环境污染的程度。
如果不进行垃圾分类,不同种类的垃圾混在一起,无法利用和回收,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会对生命健康和自然景观造成破坏。
通过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可以促进可回收垃圾的再利用,减少了垃圾的填埋和焚烧,从而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四、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垃圾分类虽然看似简单易懂,但实际上还是需要我们进行科学合理的方法。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定期清理垃圾桶定期清理每个垃圾桶可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垃圾分类错误,并及时进行修正。
2.了解垃圾分类标准学习和了解垃圾分类标准是垃圾分类的基本要求。
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相关书籍等内容,获得更多垃圾分类的知识。
3.垃圾分类标志的正确使用在垃圾桶边上使用垃圾分类标志,有助于引导人们正确地分类垃圾。
正确地使用垃圾分类标志,有助于避免垃圾分类错误。
4.科学使用垃圾袋在使用垃圾袋的时候,不同的垃圾要分别装在不同的垃圾袋里,以免混淆,起到便于分类和管理的作用。
五、总结本文主要探讨了垃圾的分类和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
垃圾分类不仅是社区、城市、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
通过了解垃圾分类标准和科学合理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的管理垃圾,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共同维护一个干净、整洁和美丽的环境。
六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垃圾》教学设计2
六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垃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生活中的垃圾》选自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中“做一名地球卫士”这一主题的其中一个子课题。
教材先让学生调查了解垃圾的现状,再通过垃圾处理图让大家基本正确地理解垃圾处理的主要流程,然后通过阅读与讨论垃圾的大概分类与回收,理解“3R”的含义,共同完成关于分类回收的探究练习,从而形成对待垃圾的正确态度和行为习惯。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建立了:“地球是浩瀚的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是我们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的基本概念;了解到人类应该珍惜水、爱护水,精心保护地球上的绿色生命。
《生活中的垃圾》通过了解垃圾的种类,认识垃圾对生活环境的危害;面对过量的废物,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废物的再利用。
教学对像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学生有自己的主见,能很好的完成教师教给的学习任务。
在学习方面,学生的竞争意识很强,有一定的自尊心,大多数学生对待学习而我校又处于城乡结合部的特殊环境,人们对于环境认识麻木,而外来人口的增多造成生活垃圾的激增,因此结合我校附近环境现状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机整合,进一步拓展此课程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采访、感悟、实验等探究学习方式,理性地认识小楼的生活垃圾处理情况,为保护我们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只有形成对待垃圾的正确态度和行为习惯,保护好生态环境,人类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1、了解垃圾的种类以及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危害;2、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垃圾处理的相关对策——3R3、帮助学生形成对垃圾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对有关垃圾问题比从前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更加成熟和明确的想法,更加自觉和积极的行为。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形成对垃圾的正确态度,掌握垃圾处理方法。
2、教学难点:认识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是人类实施可持续发展做法之一,激发维护优美环境的情感和愿望。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教学准备:1、课前请各小组搜集关于自己家庭对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人们为保护环境作出努力的感人故事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同组可先将材料在小组中的交流,再选定较典型的事例作小组汇报,鼓励学生关注本地区情况)2、教学课件:PPT、视频教学课时:1课时生活中的垃圾(回收)减少再利用做一名地球小卫士再循环。
生活中的垃圾教案(通用20篇)
生活中的垃圾教案生活中的垃圾教案(通用20篇)生活中的垃圾教案篇1设计意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垃圾也越来越多,小河边、街道上、田野里到处堆放着垃圾,这些垃圾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导致人们的生存质量急骤下降,所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迫在眉睫。
本次社会活动《我给垃圾分分类》,目的在于引导幼儿了解垃圾的种类,认识可回收和不可回垃圾箱的标志,知道将垃圾分类投放,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
活动目标:1、认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知道将垃圾分类投放。
2、尝试分类投放垃圾,了解可回收垃圾的二次利用。
3、萌发环保意识,争做环做环保小卫士。
活动重点:认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知道将垃圾分类投放。
活动难点:尝试分类投放垃圾,了解可回收垃圾的二次利用。
活动准备:和幼儿共同收集塑料瓶、纸盒、包装袋等废品,收集幼儿当天做手工后的废纸、吃点心的包装纸、水果皮等。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出示收集的各种生活垃圾。
提问:这是什么?它从哪里来的?我们应该把它放到哪里去?小结: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会产生很多垃圾,这些垃圾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污染,我们不能乱扔,应该把它扔进垃圾桶里。
二、基本部分: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1、出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引导幼儿认识。
提问:你们认识这两个标志吗?告诉我们它能回收什么样的垃圾呢?2、讨论: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小结:有一些垃圾,他还可以回收循环使用,如:纸制品、塑料制品都叫做“可回收垃圾”。
还有一些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
这些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不能循环使用,叫做“不可回收垃圾”。
3、游戏:动手乐幼儿和教师一起将收集起来的垃圾分分类,送进垃圾桶。
检查垃圾桶的垃圾是否正确。
4、了解可回收垃圾的二次利用。
5、特别强调:废旧电池腐烂会释放有毒气体,对人体伤害特别大。
沈阳版综合实践六下主题五 《生活中的垃圾》教学设计2
沈阳版综合实践六下主题五《生活中的垃圾》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垃圾》是沈阳版综合实践课程六年级下的一个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分为两个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处理方法、垃圾的回收利用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深入。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方法。
2.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垃圾的处理和回收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垃圾处理案例,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现状和问题。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垃圾处理和回收的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垃圾分类,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案例,用于课堂讲解和分析。
2.准备垃圾分类的道具,如垃圾分类卡片、实物等。
3.准备与垃圾处理和回收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4.划分课堂区域,设置垃圾分类实践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生活中垃圾处理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垃圾处理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讲解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现状和问题。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垃圾分类卡片或实物,让学生动手进行垃圾分类实践。
沈阳版综合实践六下主题五《生活中的垃圾》说课稿2
沈阳版综合实践六下主题五《生活中的垃圾》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垃圾》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等知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度。
教材从垃圾的来源、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处理和回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垃圾,保护环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垃圾,对垃圾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等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对于如何正确处理垃圾,保护环境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垃圾问题,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处理和回收等知识,掌握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环境负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等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垃圾问题,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例视频、图片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垃圾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垃圾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垃圾的来源和处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等知识,让学生了解垃圾问题的严重性。
3.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垃圾实例,让学生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垃圾。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减少垃圾产生,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垃圾分类和环保的重要性。
沈阳版综合实践六下主题五 《生活中的垃圾》教学设计3
沈阳版综合实践六下主题五《生活中的垃圾》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垃圾》是沈阳版综合实践六下主题五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处理方法、垃圾的回收利用等,便于学生全面了解垃圾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垃圾的分类和处理,但对于垃圾的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参与垃圾处理和回收的实践活动。
此外,学生对环保问题越来越关注,有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使学生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如何让学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形成环保行为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垃圾的相关知识。
2.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垃圾处理和回收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垃圾处理和回收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准备相关案例和实践活动。
2.学生准备:调查生活中垃圾的处理情况,准备分享自己的调查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垃圾的处理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处理垃圾的?垃圾是否都要扔进垃圾桶?”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垃圾处理问题的严重性,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垃圾处理和回收的问题,每组选择一种垃圾处理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如垃圾分类、垃圾回收等。
生活中的垃圾
生活中的垃圾活动目的:1.学生从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学生通过撰写研究方案,学会调查、参观访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逐步提升综合运用,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增强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
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垃圾产生的过程及危害;设计研究方案,调查分析垃圾处理及减少垃圾的方法。
难点:设计调查研究方案,进行调查分析。
活动准备:课前学生,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材料。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主题通过老师亲身小调查引导学生体会一日、一月、一年所产生的垃圾量。
意识到生活中会产生的垃圾从而激发出学生探究“垃圾”的兴趣。
二、确定主题,初步感知1.学生谈自己对于生活垃圾想了解和研究的问题。
教师板书2.引导学生,归纳为四个主题:产生,危害,种类及处理,变废为宝。
3.教师进行选题的提示引导,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想了解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4.首先选出组长,组长介绍自己选择的主题可以给自己的小组进行拉票,最后进行换位分组。
三、研究主题,设计方案1.教师进行填写研究方案的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填写研究方案表,教师巡视指导。
2.各小组代表分别将本组的活动方案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拨。
四、完善主题,制定计划1.评价学生的方案及表现。
2.对后继研究活动的引导和激励。
五、总结主题,升华情感减少垃圾我行动,通过调查结果,提出对于减少生活垃圾的建议: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
买菜前,先检查储存的食材,不多买。
家里有菜园,到园里摘菜,把菜择干净再带回来。
购买简包装的物品。
不挑吃穿,不乱买东西。
自己穿小的衣服可以送给别人,不喜欢的玩具互相交换,变废为宝作品展示等后期活动,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垃圾,减少垃圾污染。
课后反思:在这次的整个活动中,学生们积极自主的去探索、去经历、去感受,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结果。
虽然不是很完善,但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得到增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整合。
六年级下册《生活中垃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Excellentteachingplan教师学科教课方案[ 20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课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xx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ixxiixxiiixxivxxvxxvi市实验学校育人如同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六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垃圾》教课方案教课内容剖析:《生活中的垃圾》自北大版《道德与社会》六年下册中“做一名地球士”一主的此中一个子。
教材先学生认识垃圾的状,再通垃圾理大家基本正确地理解垃圾理的主要流程,而后通与垃圾的大体分与回收,理解“3R”的含,共同达成对于分回收的研究,进而形成待垃圾的正确度和行。
通前面的学,学生已初步成立了:“地球是浩大的宇宙中的一行星,是我已知的独一有生命的星球,是人共同的家园”的基本观点;认识到人珍惜水、水,精心保地球上的色生命。
《生活中的垃圾》通认识垃圾的种,垃圾生活境的危害;面量的物,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减少垃圾的生和物的再利用。
教课像剖析:六年的学生具必定的手的能力,学生有自己的主,能很好的达成教教的学任。
在学方面,学生的争意很,有必定的自尊心,大部分学生待学而我校又于城合部的特别境,人于境麻痹,而外来人口的增加造成生活垃圾的激增,所以合我校邻近境状与校本程开的有机整合,一步拓展此程的空,学生通地观察、采、感悟、等研究学方式,理性地小楼的生活垃圾理状况,保我的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只有形成待垃圾的正确度和行,保好生境,人材有可能可持展。
教课目1、认识垃圾的种以及人生活境的危害;2、认识各个国家和地域垃圾理的有关策——3R3、帮助学生形成垃圾的科学度,学生有关垃圾比以前有更为深刻和全面的,更为成熟和明确的想法,更为自和极的行。
教课的要点和点1、教课要点:学形成垃圾的正确度,掌握垃圾理方法。
2、教课点:垃圾分回收再利用是人施可持展做法之一,激美境的感情和梦想。
北师大版六年级品德下册教案生活中的垃圾
生活中的垃圾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R”符号,并了解其所代表的含义。
2.进一步形成对待垃圾的正确态度和行为习惯。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小组探究。
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家庭作业的观察结果展开讨论,并填写在教科书第60页的表格中。
3.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向全班报告自己的讨论结果。
教师适当提示,对学生的结果给予修正和补充。
4.阅读与讨论。
请学生观察教科书第61页的垃圾处理图,以自由发言的形式明确主要的步骤和过程。
教师要保证学生基本正确地理解垃圾处理的主要流程,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来。
5.问题解决。
阅读教科书第61页的3个“R”,教师依此与学生讨论三个“R”,以确保他们正确理解其含义。
然后进一步探讨:在我们周围,我们自己和其他人是不是做到了3个“R”?哪一种做到了?哪一种没有做到?由于什么原因?今后有可以怎么办?完成教科书第61页下方的探究练习。
6.教师总结。
六年级下册品德教案-5.3.4生活中的垃圾 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垃圾》教学设计一、课程内容标准解读本课程体现课程标准内容有:1、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初步了解全球的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等状况以及各国采取的相关政策,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二、教材内容分析:《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地球真美丽》,本单元包含三个主题:《共同的家园》、《环绕地球看世界》、《做一名地球卫士》。
其中《做一名地球卫士》这一主题是帮助学生认识地球不仅属于人类,也属于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真正形成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生活中的垃圾》是《做一名地球卫士》的第四个子课题。
教材首先通过大家所熟悉的电池、废家电、一次性餐盒等具体的废物说明了垃圾的危害,进而引申出面对日益严重的垃圾问题,各国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处理,并向大家呈现垃圾处理的过程图以及在全世界范围内,人们用三个“R”这样的科学态度来对待日益增长的生活垃圾。
近年来,垃圾的危害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现在的许多常见的垃圾,处理起来非常麻烦,危害也越来越大。
如何帮助学生对有关垃圾问题有比从前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有更加自觉和积极的行为,成为本课教学的关注点。
教材所展示的几种垃圾的危害都是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生活中的垃圾远远不止这些,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垃圾的更多知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减少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的活动中尤为重要。
三、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通过前面主题的学习,已经了解到地球是我们已知的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地球不仅属于人类,也属于地球上的其他生命。
但由于各种原因,人类的生存环境已受到严重的破坏,水的危机、物种的灭绝、荒漠化等都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威胁。
近年来,生活中的垃圾越来越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但不少的学生熟视无睹,对垃圾的多方面危害了解不深,更不清楚大批垃圾的产生不但是资源的浪费,而且是制造脏乱的罪魁,更是多项污染的祸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垃圾》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地球真美丽》包含三个主题:《共同的家园》、《环绕地球看世界》、《做一名地球卫士》。
《生活中的垃圾》是《做一名地球卫士》的第四个子课题。
教材首先通过大家所熟悉的电池、废家电、一次性餐盒等具体的废物说明了垃圾的危害,进而引申出面对日益严重的垃圾问题,各国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处理,并向大家呈现垃圾处理的过程图以及在全世界范围内,人们用三个“R”这样的科学态度来对待日益增长的生活垃圾。
近年来,垃圾的危害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现在的许多常见的垃圾,处理起来非常麻烦,危害也越来越大。
如何帮助学生对有关垃圾问题有比从前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有更加自觉和积极的行为,成为本课教学的关注点。
教材所展示的几种垃圾的危害都是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生活中的垃圾远远不止这些,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垃圾的更多知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减少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的活动中尤为重要。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通过前面主题的学习,已经了解到地球是我们已知的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地球不仅属于人类,也属于地球上的其他生命。
但由于各种原因,人类的生存环境已受到严重的破坏,水的危机、物种的灭绝、荒漠化等都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威胁。
近年来,生活中的垃圾越来越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但不少的学生熟视无睹,对垃圾的多方面危害了解不深,更不清楚大批垃圾的产生不但是资源的浪费,而且是制造脏乱的罪魁,更是多项污染的祸首。
因此,帮助学生明确地球只有一个,如果人类再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地球将会被人们所“创造”的生活垃圾所淹没,所以对于生活垃圾的解决刻不容缓!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经验。
因此他们已经初步具有了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信息。
因此,针对学生的情况,注意引导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的垃圾的资料并进行整理,我在课堂上予以适当点拨,帮助汇总,并通过媒体展示、活动体验、讨论交流展开教学,并补充相关的信息,让学生形成对生活垃圾有比较完整的了解:垃圾的形成,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垃圾的分类和人们利用3个“R”表示对待垃圾的科学态度,从而升华保护地球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对垃圾的科学态度,明白垃圾分类的重要,形成垃圾处理的正确态度,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
2、行为与习惯
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沟通,进一步形成对待垃圾的正确态度和行为习惯。
3、知识与能力
通过上网、社会调查了解垃圾的形成,知道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认识3个“R”符号,并了解其所代表的含义,进一步培养收集、整理和分析
各种信息的能力。
4、过程与方法
采用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合作探究交流活动、媒体展示、活动体验等,着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重点:
1、了解垃圾的来源,知道垃圾的危害,掌握垃圾处理方法;
2、感受垃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美丽的
地球。
五、教学难点:
通过垃圾分类和处理,进一步形成对待垃圾的正确态度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