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导学案及答案
杜牧《泊秦淮》赏析 练习题及答案
一、诗文《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作者简介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三、赏析建康是六朝时的都城,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唐朝的都城虽然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其奢靡荒淫,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在秦淮河畔又听到此曲,不禁又发忧世之情: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以这种亡国之音寻欢作乐,怎能不使人有历史重演的隐忧呢?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
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
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四、练习题、答案【试题1】1.杜牧是____(朝代)诗人,与_______并称“小李杜”。
2.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
3.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样?请说出其中理由。
4.“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该如何理解?5.“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6.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2分)7.(07年桂林)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泊秦淮》教案
3.发展思维能力: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
4.提高表达能力:通过吟诵、创作古诗词,锻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升语言运用和创作能力。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中的生字词、意境和修辞手法,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中修辞手法和意境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泊秦淮》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活动。学生尝试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创作一首简短的诗句。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泊秦淮》的背景和意境。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通过描绘秦淮河畔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它是古诗词中的佳作,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句,如“烟笼寒水月笼沙”,体会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美。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泊秦淮》的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诗词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审美情趣。通过引导学生们感受诗中的意境,我发现他们在欣赏古诗词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然而,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首先,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我尝试了通过提问和情景再现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效果还不错。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探索更多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手段,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泊秦淮》学案(含答案)
《泊秦淮》学案(含答案)《泊秦淮》学案(含答案)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一.作者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其诗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二、背景资料:《泊秦淮》秦淮河自古为金陵(今南京)胜地:歌楼舞榭,鳞次栉比;画船游艇,南来北往。
南京是六朝故都,自南朝时渐渐养成奢靡之风,而淮河一带又是南京城里最有名的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
诗人泊舟于此,目睹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悲愤的七绝,用来抨击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三、问题探究: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一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答;轻轻的雾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煞是空冷愁寂。
具有朦胧、冷寂的特点(或迷茫、悲凉的特点)2、说说这首诗第一句中两个“笼”字写景的妙处答:“笼”,即笼罩的意思。
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它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准确、形象地描绘了月下河边的朦胧淡雅的景色,渲染出朦胧、凄凉、冷寂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又与诗的下两句描写麻木了的人心相照应。
3、“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答:在全诗的结构中起承上启下的枢钮作用,“夜泊秦淮”表明上句景物的时间、地点,且照应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
4.“商女”和“《后庭花》”各指什么?答:商女:指歌女,旧时以歌唱为业的女子。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作的歌曲,被后人称做“亡国之音”。
5、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不是。
七年级上册《泊秦淮》古诗鉴赏汇编及部分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册《泊秦淮》古诗鉴赏汇编及部分参考答案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用得极妙,请赏析。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请结合原诗具体内容,分别谈谈作者是如何借“东风”和“商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4.诗评,即对诗歌的评论。
以下几则诗评,评论《赤壁》的一项是①,评论《泊秦淮》的一项是②。
(在答题卡上填涂选项的字母序号)A.意致缠绵,语调谐婉。
8.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
C.亡国之音,自不堪听,又当此景。
D.此篇乃变体律诗,前半是古诗体,以古笔为律诗。
9.除了《泊秦淮》首句以外,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很多写到“月”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一句是“,,o赤壁折戟成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0两首诗从题材(内容)上看都是属于的诗。
《赤壁》抒发了作者,《泊秦淮》表达了作者O11两首诗歌的后两句都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试作简要分析。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2“烟笼寒水月笼沙”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13结合“《后庭花》”这个意象具体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0.有人说,“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
说说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
11.诗人通过“犹唱”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12.古代诗歌中常出现“月”有时是自然之月,有时是借月感叹时光流逝,寄托思念之情,象征哲理的启迪……下列诗句中,与“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月,,表意相近的一项是O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习题与答案-泊秦淮杜牧
泊秦淮杜牧
【文学常识】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选自《樊川诗集注》。
【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①商女:卖唱的歌女。
②笼:笼罩。
【翻译】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犹自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理解默写】
1.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为揭示中心作铺垫的写景句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赏析】
此诗语言凝练含蓄。
诗人巧妙地将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借以透露自己深沉的忧虑。
开头从写景入手,用两个“笼”字把秦淮河上烟月迷蒙的景象勾画出来,然后着力描述岸边洒家的弦乐歌声,预示唐王朝的末日即将来临,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主题】
本诗写诗人在晚唐那个风雨飘摇的岁月里的一种忧国情绪,讽刺那些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愤。
七年级下册语文《泊秦淮》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泊秦淮》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领会诗歌主题,感悟作者的忧国情怀。
【学习过程】一、读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节选二、了解作者杜牧,__代文学家。
字__,号____。
生于官宦世家,曾祖为边塞名将。
祖父杜佑为三朝宰相。
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杜牧一生好学,博古通今。
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
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合称“____”。
较为人熟知的作品有:《江南春》《山行》《赤壁》《清明》《阿房宫赋》三、了解写作背景《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
流经城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
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四、赏析诗歌(一)“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2、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什么?3、“笼”是什么意思?两个“笼”字好在哪里?4.“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夜泊秦淮近酒家”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2、大家想一想,听众可能是哪些人?(达官贵族等)2、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3、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评析】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
《泊秦淮》导学案
《泊秦淮》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重点)2能归纳说出诗歌的情感。
(重点)3能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
(难点)一、导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二、预习导学:1、了解《泊秦淮》作者及创作背景。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太和三年进士及第。
由于性情刚强、直陈利弊,得罪当权,所以不为重用,使他有怀才不遇的感觉,于是浪迹于江湖,饮酒赋诗以自谴。
他做诗技巧甚高,文字鲜明华丽,却又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在晚唐中自成一格,为了别于杜甫,世称“小杜”。
南京是六朝故都,自南朝时渐渐养成奢靡之风,而秦淮河一带又是南京成最有名的声色犬马之地。
诗人夜泊秦淮河,借写眼前而抒现实之忧,写出了这首千古绝唱的七言绝句。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
2、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并读出感情。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沙,夜晚行船秦淮河,靠岸酒肆旁。
歌女哪懂得亡国的悲和恨,在秦淮河的对岸,还唱着《玉树后庭花》。
三、合作探究:1、“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以互文见义的手法,写了轻烟、寒水、月色、白沙等景物,“笼”意为笼罩,两个“笼”连用把这些景物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了一幅迷蒙清寒的水边夜色图。
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2、“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枢钮作用,“夜泊秦淮”表明上句景物的时间、地点,且照应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3、试分析诗歌三、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诗人在此用了曲笔。
试想一下,歌女所唱,还不是为取悦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吗?可见“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听歌的家伙。
临江仙夜泊秦淮导学案
临江仙夜泊秦淮导学案1. 课前导学临江仙夜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名篇之一,通过写诗人夜晚在秦淮河畔的一次泊船经历展现了秦淮河的美景和夜晚烟火的壮观。
本次导学中,我们将对这首诗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2. 课文赏析首先,我们来欣赏整个诗歌的内容:夜泊秦淮近酒家,向来一去无踪迹。
萍出水时空,鸥成影处醒。
楚江千里船,百丈画楼忍泊深处静。
火色障利劒,徐徐腾烟气。
从诗歌的内容可以看出,杜牧通过写诗人夜晚在秦淮河畔的泊船经历,描绘了秦淮河的美景,以及夜晚的烟火景象。
整首诗以夜晚的秦淮河为背景,渲染了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意境。
3. 诗歌解读在这首诗中,杜牧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首先,他使用了夜晚泊船的方式来展现秦淮河的美景。
他描述了河边的酒家,以及水上的草萍和飞翔的海鸥。
这些细腻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其次,他以江上的船只和画楼为象征,探讨了时光流逝的主题。
船只和画楼是人们临时栖身和居住的地方,而它们的存在与消失都代表着时光的变迁。
这种比喻让人们深思生命的短暂和时光的无常。
最后,他以火色和烟气来描绘夜晚的烟火景象。
这种壮观的烟火景象给人以震撼和美感,同时也让人们感叹时光荏苒,不可逆转。
4. 诗歌主题综上所述,本诗的主题主要有两点:一是秦淮河的美景,二是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通过描绘秦淮河的夜晚景色,杜牧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与此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让人们思考生命的短暂和珍惜当下。
5. 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来深入学习和理解这首诗,比如:- 朗读诗歌:让学生按照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整首诗歌,感受其中的韵律和美感。
- 诗句鉴赏: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中的每一个词句,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 画面展示:通过图片或幻灯片展示秦淮河的夜晚景色和烟火景象,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歌的美景。
- 议论文写作:要求学生写一篇议论文,探讨诗中所表达的主题,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泊秦淮》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泊秦淮》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该诗是一首七言绝句,题目“泊秦淮”交代了诗人停泊船只的位置。
B.“烟笼寒水月笼沙”是环境描写,描绘了一幅凄迷的夜景图,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C.“夜泊秦淮近酒家”中“近”字,既写出诗人听闻商女歌声的依据,也写出作者对酒家的远离。
D.“商女不知亡国恨”写出对商女不思国事的批判,同时也抒发了对统治者无人相助的同情。
42.本诗画线句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都选用“歌名”抒情,其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41.D 42.本诗“后庭花”是亡国之音,诗人借古讽今,写出对统治者不思朝政、整日醉生梦死的生活的批判;《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曲”是思乡曲,写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41.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D.“商女不知亡国恨”,作者借商女唱亡国之音的《后庭花》,表面是讽刺“商女”,实际是讽刺那些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醉死梦生的统治者,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故选D。
4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本诗画线句意为: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缅酒色的挥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现实,揭示了当今的达官贵人像陈后主一样挥霍无度,如此下去必将亡国,表达出诗人的振聋发聩的警示,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担忧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意为: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不经意间激发了诗人的思乡愁绪,可见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泊秦淮-杜牧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泊秦淮-杜牧》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理解并精通杜牧的《泊秦淮》的背景知识和意境特点。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感悟诗歌中表现的主题和情感。
二、导学重点和难点1. 背景知识:了解杜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意境特点: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3. 修辞手法:分析诗歌中应用的修辞手法。
4. 主题和情感:熟识诗歌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三、导学内容1. 了解杜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理解《泊秦淮》的意境特点。
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感受诗歌中表现的主题和情感。
四、导学过程1. 阅读杜牧的《泊秦淮》,了解诗歌所描绘的背景和场景。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探讨其作用和效果。
3. 谈论诗歌表现的主题和情感,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4. 通过谈论和分组讲解,加深对《泊秦淮》的理解和感悟。
5. 完成教室小结和作业,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五、导学评判1. 同砚能够理解并准确表达《泊秦淮》的意境和情感。
2. 同砚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同砚能够深度沉思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提升文学情感体验能力。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杜牧这位唐代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品《泊秦淮》的背景和主题。
2.理解《泊秦淮》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培育同砚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古诗词的观览和理解能力。
导学内容:1.诗人杜牧简介: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淮梁,唐代诗人。
其诗风清新婉约,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精致的情感著称。
杜牧对风景的描写独具匠心,尤其擅长写江南的景色和民情,代表作品有《泊秦淮》、《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2.诗歌赏析:《泊秦淮》是杜牧创作的一首描述秋夜江南风景的名篇。
诗中描绘了夜晚泊船在秦淮河畔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秋夜美景的感慨与深思。
3.诗歌解读:《泊秦淮》这首诗通过描写“秦淮清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景物,呈现了江南秋夜的安静和秀丽。
《泊秦淮-杜牧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泊秦淮-杜牧》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1. 教学目标- 了解杜牧及其作品《泊秦淮》的背景及特点- 理解《泊秦淮》中的意境和情感- 分析《泊秦淮》的结构与艺术特点-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2.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泊秦淮》中的意境和情感- 分析《泊秦淮》的结构与艺术特点3. 教学准备- 杜牧的生平及作品背景资料- 课堂所需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课堂练习及活动所需材料二、课堂导学内容1. 导入引导学生阅读《泊秦淮》全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概括诗歌内容,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 讲解- 介绍杜牧的生平及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 分析《泊秦淮》的背景及写作动机- 解读《泊秦淮》中的意境,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文学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泊秦淮》的结构及其艺术特点3. 活动- 分组讨论《泊秦淮》中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探讨诗歌描写的意象与情感-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泊秦淮》,理解诗歌的音韵及节奏感- 设计文学赏析题目,带领学生深入思考《泊秦淮》的内涵和意义4. 总结结合课堂讨论及活动,总结《泊秦淮》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归纳诗歌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5. 课后练习布置阅读相关的文学材料,让学生写读后感或相关评论,加深对《泊秦淮》的理解和体会。
三、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活动和练习,评价学生对《泊秦淮》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检查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学鉴赏和思辨。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了解杜牧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泊秦淮》。
2.理解《泊秦淮》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意境。
3.掌握《泊秦淮》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导学重点:1.杜牧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泊秦淮》。
2.《泊秦淮》中的主题和意境。
3.《泊秦淮》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三、导学难点:1.理解《泊秦淮》中所表达的意境。
2.掌握《泊秦淮》中的修辞手法。
四、课前准备:1.提前准备好杜牧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泊秦淮》的资料,以便进行讲解。
《泊秦淮-杜牧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泊秦淮-杜牧》导学案一、课文背景:《泊秦淮》是唐代闻名诗人杜牧的一首诗作,描写了作者在秦淮河畔的情景和感受。
该诗以其清新淡雅的风格和精致的描写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古代名篇之一。
二、导学目标:1. 了解杜牧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2. 理解《泊秦淮》的主题和意境;3. 掌握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4.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导学内容:1. 了解杜牧的生平: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闻名诗人、文学家。
他的诗歌以清新淡雅、婉约精致而著称,被称为“小李杜”之一。
2. 了解《泊秦淮》的背景:该诗描写了作者在秦淮河畔泊舟的情景,借景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3. 理解《泊秦淮》的主题:诗人通过对秦淮河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中所描绘的清幽宁静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心里深处的孤寂和感慨。
4.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诗歌运用了平仄对仗、押韵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韵味。
5. 感悟诗歌的情感:学生通过品读《泊秦淮》,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体会诗歌所传达的美感和情感。
四、导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秦淮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秦淮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泊秦淮》的兴趣。
2. 朗诵与品读:让学生分组朗诵《泊秦淮》,并结合诗歌的背景和主题进行品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泊秦淮》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创作练习:让学生仿写《泊秦淮》,表达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5. 诗歌赏析:播放名家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泊秦淮》,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
6. 思维拓展:组织学生展开诗歌主题的思维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背后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综合思考能力。
五、导学评判: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了解杜牧的诗歌风格和主题,理解《泊秦淮》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掌握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泊秦淮杜牧阅读答案
泊秦淮杜牧阅读答案《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下面为大家带来泊秦淮杜牧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一、填空1、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重点句、词赏析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答: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
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2、请体会“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笼”和“寒”的妙处。
答:两个“笼”字把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朦胧冷寂的极淡雅的水边夜色*。
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3、如何理解“隔江”二字?答:“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的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
4、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答:后两句表面上指责歌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三、主旨(中心)提炼1、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全诗表达诗人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D)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一、诗文《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泊秦淮》导学案教师用
2、《泊秦淮》一诗中,借用景物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凄凉愁寂之感的两句是: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泊秦淮》一诗中,讽刺晚唐统治者只顾寻欢作乐,不管国家安危的两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泊秦淮》一诗中包含着诗人对唐朝国运日衰深重忧虑的诗句是:
2、写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诗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3、诗意
1、注释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 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样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却容纳在短短的28个字之内,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凝练至及。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只有精练才能含蓄,也只有含蓄才能见得精练。所以含蓄与精练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夜泊秦淮导学案
夜泊秦淮导学案一、导学目标通过本导学案,学生将能够:1. 了解和理解夜泊秦淮的背景和历史背景;2. 分析并解读该诗的意义和主题;3. 学会运用诗歌修辞手法,探究作者的感情表达;4. 分析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二、导学步骤1. 导入提问:你曾经在晚上去过哪些地方?在夜晚你会有怎样的感受?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夜晚的特点和体验。
2. 情境介绍介绍《夜泊秦淮》的背景:告诉学生《夜泊秦淮》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歌,描述的是作者夜晚在秦淮河畔的情景。
3.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夜泊秦淮》全文,并思考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诗中的秦淮河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意义?(2)通过诗中的描写,你能够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和意境?(3)你认为作者想要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4. 语言技巧探究学生结合课文,探究下列修辞手法的运用:(1)比喻:通过对现实事物的比喻,增强诗歌的意境和表达。
(2)拟人:将生物或无生命物赋予人的特性,增加诗歌的生动感。
(3)意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呼唤读者的感官体验。
(4)对仗:通过对诗句的对仗和押韵,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5. 创作分享要求学生自己创作一段诗句,通过运用修辞手法来描写自己熟悉的夜晚景色,然后和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
三、拓展延伸1. 欣赏其他的夜景诗歌老师提供其他有关夜晚景色的古典诗歌,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意象和意境。
2. 夜晚寻觅要求学生在一周的时间内观察夜晚的景色,并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再次分享给同学。
四、总结归纳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夜泊秦淮》一诗描绘了夜晚秦淮河的情景,通过对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我们能够深入理解诗人杜牧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通过自己的创作和延伸任务的完成,我们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泊秦淮》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泊秦淮》1.易错字笼(lǒng)隔江(gé)2.词语解释笼:笼罩。
泊:停泊。
商女:歌女。
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他的《清明》一诗十分有名。
【文题解说】泊,停泊。
秦淮,指秦淮河,秦淮河流经的南京夫子庙一带,在六朝时十分繁华。
《泊秦淮》写客中偶感,表现了作者对国事的隐忧。
【创作背景】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
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佣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泊秦淮》通过对乱世之中统治者的昏庸无道,歌女的不知亡国之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担忧以及无助之情。
泊秦淮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河时触景感怀之作,前两句写秦淮河夜景,后两句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通过对诗人经历的了解和背景的把握,学生可以就诗意自学,然后老师点拨,通解诗意然后背诵默写。
学习杜牧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重点】背诵默写诗歌,积累古诗名句。
【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导入⇒资料助读⇒通读古诗⇒悟情明理⇒名句品评导入一:谈话型[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
《春望》《泊秦淮》导学案(苏教版八上)
《春望》《泊秦淮》导学案(苏教版八上)课题«春望»«泊秦淮»课型新授课课时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并默写«春望»«泊秦淮»这两首诗。
2.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喜闻乐见的千古名句,体会诗歌的意境。
4.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
课前预习学法指导学习古诗从四个方面入手(一)读:重复朗诵,读准字音,读出语感。
有感情地重复朗诵并背诵«春望»«泊秦淮»这两首诗。
朗诵时需求留意:音调的上下、音量的大小、声响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坎坷、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二)译:结合书后注解,读懂诗文意思,用散文描画画面或情感(三)析:了解背景,了解作家处境.在此基础上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宗旨.(四)赏:名句欣赏;艺术手法欣赏相关链接【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
杜甫是一个创作天地很宽广的诗人。
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
他擅长表现严重的主题,也擅长描写粗大的事物,题材是多方面的。
无论五言、七言、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能融合先人艺术的各种优点,构本钱人的共同作风。
杜甫在我国诗歌开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是庞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事先,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击破碎衰落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杜牧,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
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
以济世之才自傲,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
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先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有«樊川文集»。
《泊秦淮-杜牧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泊秦淮-杜牧》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了解杜牧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泊秦淮》。
2.理解《泊秦淮》的主题和意境。
3.掌握《泊秦淮》的基本背景和文学特点。
4.通过阅读与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
二、导学重点1.杜牧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泊秦淮》。
2.《泊秦淮》的主题和意境。
3.《泊秦淮》的基本背景和文学特点。
三、导学难点1.理解《泊秦淮》中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泊秦淮》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四、活动设计1.导入:通过介绍杜牧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导学生了解《泊秦淮》作者的背景和文学地位。
2.学习《泊秦淮》:带领学生逐句阅读《泊秦淮》,解释其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结构,让学生理解整体意思。
3.讨论主题:引导学生分析《泊秦淮》中所表现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自由发挥,探讨诗歌所蕴含的意义。
4.赏析诗歌:请学生展示对《泊秦淮》的理解和感悟,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泊秦淮》的意境和情感,进行创作尝试,写一首自己的诗歌或散文。
六、作业布置1.阅读杜牧其他的诗歌作品,总结作者的文学风格和创作特点。
2.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泊秦淮》的理解和感受。
3.完成课堂上的创作活动,提交自己的作品。
七、拓展延伸1.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深入解读《泊秦淮》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2.组织学生参加文学论坛或比赛,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和鉴赏能力。
通过这样的导学案设计,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泊秦淮》这首名篇的背景和内涵,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体会文学之美,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课时一、导入引言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曲折优美,描绘了当时社会风情和人生百态。
其中的《泊秦淮》就是一首反映江南风光的佳作。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与情感,感受江南的柔美和诗意。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泊秦淮》,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诗人的情怀与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泊秦淮》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牧,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牧的《泊秦淮》。
“泊”,停泊、靠岸的意思。
“秦淮”,即秦淮河,诗人夜晚泊舟秦淮河畔,借写眼前之景而抒发现实之忧。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其诗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2、背景资料:《泊秦淮》秦淮河自古为金陵(今南京)胜地:歌楼舞榭,鳞次栉比;画船游艇,南来北往。
南京是六朝故都,自南朝时渐渐养成奢靡之风,而淮河一带又是南京城里最有名的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
诗人泊舟于此,目睹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悲愤的七绝,用来抨击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三、细读品味、合作探究: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写了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修辞?什么写作手法?
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一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3、说说这首诗第一句中两个“笼”字写景的妙处
4、“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5.“商女”和“《后庭花》”各指什么?
6、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采用了什么样的艺
术手法?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7、“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试品析。
四.反馈练习:
1.《泊秦淮》中点明时间和地点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运用典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泊秦淮》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点明全诗主旨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
2。
诗中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表达出对国事的极度忧虑和忧愁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两项()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个"笼"字写出夜色之迷茫。
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4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意旨在借批判她们的幼稚无知,沉湎于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实际上批判那些不理国事,沉溺于享乐,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担忧,语言清新洗炼,加上活用典故,是唐诗中的优秀诗篇。
E.“寒水”,寒冷的江水,指穿过南京流入长江的秦淮河。
F.“隔江”的“江”指秦淮河,商女在岸上酒楼歌唱,诗人从船上听去,所以说“隔江”。
五.课堂小结:《泊秦淮》诗人通过夜泊秦淮河,目睹灯红酒绿,触景生情,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担忧。
▪六.背诵这首诗。
▪
▪《泊秦淮》答案
▪ 1.这句诗描绘了秦淮河朦胧淡雅的美丽夜景。
采用了互文的修辞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 2.轻轻的雾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煞是空冷愁寂。
具有朦胧、冷寂的特点(或迷茫、悲凉的特点)▪ 3.“笼”,即笼罩的意思。
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它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准确、形象地描绘了月下河边的朦胧淡雅的景色,渲染出朦胧、凄凉、冷寂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又与诗的下两句描写麻木了的人心相照应。
▪ 4、在全诗的结构中起承上启下的枢钮作用,“夜泊秦淮”表明上句景物的时间、地点,且照应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
▪ 5 ·商女:指歌女,旧时以歌唱为业的女子。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作的歌曲,被后人称
做“亡国之音”。
▪ 6、不是。
从字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座中点歌的统治阶层;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用曲笔的艺术手法。
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 7、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正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之路走下去的情形;巧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的教训、现实的情形和国家注定灭
亡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痛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担忧。
反馈练习:1,夜泊秦淮近酒家;隔江犹唱《后庭花》;烟笼寒水月笼沙;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