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站学校校志

合集下载

丹凤小学校志序

丹凤小学校志序

序盛世修志,自古皆然。

在人类历史绵远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的成就来自教育。

恰逢祖国强盛,教育倍兴,《师宗县丹凤小学校志》修订出版,这是丹凤小学的一件大事。

为此,特谨书数言,以表祝贺。

师宗县丹凤小学,始建于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到2008年已有435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学校虽数次易名,并多次重修、改建,历尽了许多风风雨雨,但丹凤小学的教化之风犹在,桃李芬芳犹浓。

新中国成立后,丹凤小学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丹凤小学的发展蒸蒸日上,校园建设逐步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现已发展成为师宗小学教育的龙头学校。

丹凤小学的环境之美,可谓育人宝地,素有龙栖凤翔之称。

校园面积宽广、林木幽深、古柏参天,杉木成林,绿草如茵,繁花似锦,一年四季春意盎然。

楼房参差呼应,色调和谐,造型美观。

读书长廊亭台错落,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板报长廊遍布诗词文赋、名言警句,处处充满育人之意。

如此美景,堪称读书之乐园、育人之圣地。

丹凤小学注重“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走“全面加特色”的路子。

其校风严谨,师德高尚,生源充足,是全县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

多年来,学校以开全课程,全面发展,注重特长为宗旨,强调秉承传统,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并充分发挥教师的爱岗敬业,求真务实,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丹凤小学已办成孩子向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云南省一级示范小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建设快速有序推进,师资队伍逐年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景象。

丹凤小学正迎着时代的春风,奋勇前进,继续谱写新的篇章。

值此《师宗县丹凤小学校志》的修订出版之际,我们抚今追昔,目的是从历史中借鉴经验,从发展中得到启示,在启迪中发愤图强,力争创造丹凤小学更大的辉煌。

志书的修成,必将发挥其存史、资治、教化、育人的作用。

业绩已成往事,未来的辉煌,仍须倍加努力,愿丹凤小学的同仁再接再励,让学校的示范作用长盛不衰。

宜城市西街小学校志

宜城市西街小学校志

宜城市西街小学志(1986-2005年)2010年10月2日序校志是学校记录教育历程和学校发展历史的重要载体,可以使我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思考未来。

校志编纂工作是一项重大的、艰巨而繁琐的任务,它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当我看到这本《西街小学校志》的时候,甚感欣慰。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西街小学20多年来的成长轨迹,感受到其发展的艰辛和辉煌。

西街小学于1984年创办至今,学校已走过整整二十七年历程。

二十七年来,学校历任领导班子和广大教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成绩,获得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学校曾荣获“湖北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襄樊市教育教学先进学校”、“襄樊市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宜城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宜城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宜城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

这是一段充满着艰辛与拼搏、满载着光荣与辉煌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宜城市城区小学教育发展的缩影。

为铭记西街小学历史,昭示后人,根据宜城市教体局统一布署,学校组织力量编修校志。

此项工作于2008年9月正式启动,经过编纂人员辛勤工作,数易其稿编讫。

校志编纂工作的完成,是西街小学建校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又一硕果。

《西街小学校志》较详实客观的记述了学校创建和发展的历程,从中可窥见学校二十多年来走过的深深足迹。

既为学校全体师生了解学校、热爱学校提供了一本教材,又为家长、社会全方位了解学校办学历史和传统提供了一个窗口。

以史为鉴。

《西街小学校志》蕴涵着一代代西街小学教育工作者前赴后继,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办学经验,她既可作为我们今天兴校之参考,又可为后来者治校之借鉴,对西街小学现在、未来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衷心希望广大师生肩负继往开来之重任,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书写西街小学明天更加辉煌的历史。

言微旨远,其共勉之!是为序。

学校校志范文

学校校志范文

学校校志范文你好宛西中专历经百年。

从内乡县赤眉镇开明绅士王希孔先生于1908年创办内乡民主师范学堂,到当今成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性学校,虽校址数易,校名累更,然办学的精神内核始终不变,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职能不变,教职员工奋发向上的优良传统不变。

无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还是到新中国诞生后,三年经济困难、**动乱时期,一直得以延续,从未间断。

历史和现实证明,学校造福桑梓的生命力之旺盛,担当道义的铁脊梁之坚强,在全省乃至全国林林总总的同级同类学校中是鲜见的。

2008年10月18日,学校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活动,为这所老校的百年华诞祝寿祝福,为学校的发展助推助跑。

一部校志的意义无论如何放大,也不能类比《史记》那样宏大的史书。

它只是浓缩了一个具有实体性质的社会单元生存变迁的踪影,为在这块土地上岁岁年年躬耕奉献、教化培育民族精神的业者学者,以及从这里走出去的一批批社会栋梁树碑立传,从而折射出整个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风貌。

勿容置疑,统观全书,肯定带有厚今薄古的倾向。

这是因为在这个舞台上,人物变幻,时过境迁,好多史实渐渐地被时间消磨、泯灭、淹没、掩盖,无从查考。

所以,越是最早的真实史料,才越是最珍贵的。

我自身的体会是,我家上溯到前四代,高祖、曾祖、祖父都是一字不识的贫苦农民,家族的历史是靠口传心记来流传的,爷爷、父亲在世时所讲的东西,少年不用心记,等父亲去世后,那些祖辈过往的经历再也无法还原记录了,只留下残存下来的片断记忆,令人痛心疾首。

而我们这个文化积淀深厚的教育阵地,也照样被岁月的风蚀剥离,资料稀缺。

比如,我校用电铃、电脑作为报时装置以前,曾经一直用一块战争年代的炮弹皮作为敲响和警醒人们心灵的黄钟大吕,一度沿用了几十年,竟然没有被收藏起来,现在再也找不到了,实在可惜。

因此,我由此非常敬佩收藏家,他们才是真正的有心人。

所以,我必须感谢在这所学校工作生活过的那些在世的前辈们,是他们提供的文字或口头资料,为写出这部志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必须肯定这部志书的主要编撰者王书成老师,他花费的心血是值得称道的;还应该肯定一批老同志满意请采纳黄金格作文的具体介绍1、小学版《黄金格作文》,采用的是“词句导引作文训练法”。

学校校志

学校校志

××学校校志一、建校时间××学校始建于1949年8月15日,当时为私塾,以白虎山半山坡的山神庙为教室,时任校长戴玉仑。

私塾办学时间延续至1952年。

二、学校重大事件及发展历史1952年国家实行土地改革,学校由私塾改制为公办学校。

学校校址迁至本村土地改革时归公的地主家的三间堂屋内,时任校长李文林。

1955年校长李文林调任榆中县文卫局任教育督查,由县文卫局调任付延栋同志任校长。

1963年付延栋同志因病无法继续担任校长职务,由范学玉同志任校长。

当时由学校师生勤工俭学及村社出资(3000元人民币)、出义务工,在原校址新建土木结构之民房式教室三栋(21间)。

在1963年之前,榆中县大坡坪学校一直为四年制初级小学,教职员工一人,兼任校长及教员。

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倡导自然村办初中,此时榆中县大坡坪学校成立了“革命领导小组”,范学玉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并建成了“榆中县大坡坪初级中学”。

(此后范学玉同志一直担任榆中县大坡坪学校校长职务,直至1989年调任榆中县金崖小学任教。

)1979年由当时的生产大队及各生产队出资(2万元人民币)、出义务工,新建土木结构教室三栋(六个教室),三间教师办公室,将学校迁至现址(312国道旁)。

1989年,范学玉校长调离后,由范希斌同志担任学校校长职务。

1993年范希斌同志调离本校,由原任教于本校的范学玉同志担任学校校长,直至2003年8月。

1999年,由乡财政及上级财政拨款20万元,村上及村民、本村在外工作人员集资16万元,兰州市人大离退休老干部捐资1.5万元,将原土木结构的旧教室推倒重建。

建成标准教室4栋,教师办公室9间,建筑面积达550平方米。

当年学校被评为“兰州市标准化小学”。

附:学校重大事件及历任校长一览表附:学校捐资建校情况一览表三、学校现状我校地处白虎山脚下,榆中县城北面,占地面积6660平方米,312国道从学校门前穿过。

学校现有教职工9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名,小学一级教师6名,工勤人员1名),学生90名。

校志

校志

前言白泡子乡中学,她座落在兴凯湖畔,峰密山下的湖光山色之中。

创建于1970年,迄今已有三十年的历史,1990年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中改为综合中学,现有教职工66人,专任教师58人,本科4人,专科48人,占任课教师90%,教学班18个,在校生1012人。

学校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校舍面积4804平方米,校园布置合理,幽雅美观,可谓杨柳成行,榆树成墙,风雨操场,满园花香,砖房明亮,墙棚洁白,桌椅完好,设备齐全的育人环境。

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中,我们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既为上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又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新型人材,全面提高人材素质的办学特色,坚持把农村学校办成“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新型学校,为上级学校输送了大批人材,为白泡子乡培养了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初中升学率一直居全市的前排。

推进了“两基”工作提高进程。

近十几年来,白泡子乡综合中学获得了省、地、市多种荣誉称号,涌现出一大批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

目前,全校师生以更加坚定的信心、豪迈的热情迈向新世纪,开拓、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科教兴市做出新贡献。

第一章历届领导班子情况“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白泡子乡中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史,就是有一个联系群众,富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和好班长。

学校领导机构健全,加强了党的领导,实行了党支部监督下的校长负责制,党政班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团结协助、群策群力、廉洁自律,带领教师在改革发展中开拓前进,胜利迈向21世纪。

当地党委重视党对教育的领导作用,一九七一年建立教育党支部,一九八九年学校从教育党支部分离出来,正式成立了白泡子中学党支部,一九七一年以来在中学发展23名教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党输送了新鲜血液,成为教育教学骨干力量。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党的助手,学校是青年集堆地方。

学校设团总支委员会,班级设团支部,充分发挥共青团主力军作用。

学校校志

学校校志

白银区第八小学校志白银区第八小学位于中科院白银市高技术产业园中心地带,座落在创业大厦北侧,强湾移民新村住宅小区西侧,北距109国道200米,是白银区新建的一所区属全日制小学。

学校于2006年10月开始筹建,2007年8月完成教学楼主体工程,2008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总占地面积23345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36平方米,能承担24个教学班的教育教学工作。

现有学生课桌凳700套、办公桌椅43套、会议桌椅1套,电脑58台(计算机教室1个、教师电子备课室1个)、校园广播系统1套、校园演出音响设备1套、打印设备1套、多功能教室1个,艺术活动厅1个,现有图书架25个、图书3643册,实验桌凳25套。

现有教学班9个,在校学生336人,现有教师23名,其中中学一级教师2名,小学高级教师7名,中学二级教师1名,小学一级教师13名;本科学历15名,大专学历8名, 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教师学历层次较高,结构合理。

有1名教师获得省级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3名教师获得市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1名教师获得区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有市级学科带着人1名,市级骨干教师2名,市级教学能手1名,区级骨干教师5名,区级教学能手2名。

教职工中中共党员8名。

根据国家课程设置方案的要求,我校将三级课程全部列入教学计划,排进了课程表,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保证课程方案全面落实。

目前,由于受学校操场地基不稳和教工17号楼没有完工的影响,导致学校体育器材无法安装使用,至今学生体育课无法正常开展,受强湾移民小区工程的影响,操场标准围墙无法完成,暂用临时围墙。

学校将以“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树立与时俱进的改革观、面向未来的质量观、多元办学的体制观、以人为本的教学观、能力为主的人才观,以创建“全面加特色的和谐校园”为奋斗目标,为每位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努力把学校创办成全区一流的、学生向往的、家长放心的、社会满意的城区小学。

潞城职业高中校志(上)

潞城职业高中校志(上)

潞城职业高中校志潞城职业高中学校的建校和发展史是在潞城二中的基础上走过来的,要追朔起来,真是几经周折,延转续继,而二中的前身又是微子镇农业中学。

源溯一九六一年国际国内环境恶劣,国内遭遇自然灾害,国际上中苏关系又破裂,工业发展拖后,农业生产力发展落后,教育文化发展水平低下,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微子镇公社农业中学开始筹办。

当年春季,学校借住微子镇东大队农民崔引祥(样)的破土窑一孔,瓦房一间,招收了四十名学生,为一个初中班(1班),班主任是刘炳彦,学校工作并由刘炳彦主持。

一九六二年,学校继续招收1个班(2班),招生四十名,班主任是贾新令。

一九六三年,随着办学规模的再扩大,当时的校舍远不能适应办学的需求,教育局拨款买下微子镇公社联合粉坊养殖场(郝路轩)现职业高中旧校区作为校舍,将微子镇农中迁入,盖起教师12间,办公室、学生宿舍18间。

次年学校改为民办公助中学,面向东半县招生,招收1个班(3班),招生四十名,班主任是苗喜林,共计3个班。

校长姜安忠。

学校占地面积九亩。

一九六四年起学校面向全县招生,当年招收一个班,共45名,班主任是郭林生。

侯炳顺任校长。

一九六五年学校新盖教室9间,招生一个班(5班),45名学生,班主任是张发祥。

一九六六年,学校招收2个班,共招学生100名,其中初6班为县办班,班主任是李昭坤初7班为镇办班,班主任是申伦魁。

学校共有四个教学班,教职工22人。

一九六八年,工办小学下放,学校招收初中2个班,(8班)宇文坤强(施)任班主任,(9班)申守忠任班主任。

一九六九年,梁世衡接任校长,新增宿舍、办公室27间,秋季,学校开始招收高中班,高1班,班主任是王怀恕,2班蔺开云。

一九七0年,学校由张金山任校长,成为完全中学。

春学段招生,当年春季招初中班1个(10班),班主任为邵志文。

高中招2个(高2班),班主任(1)樊龙光,(2)蔺开云。

学校发展为完全中学。

一九七一年,招收初中1个班(初11班),班主任为李来贵,招高中班1个班(高三班),班主任为王怀恕。

学校校志

学校校志

新联学校校志一、基本情况新联小学,创建于1921年(民国十年)。

位于顶效镇查白村新联三组,学校环境幽雅,交通便利,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

学校占地面积3500多平方米,其中总建筑面积650平方米,普通教室和办公室占500平方米,其它用房150平方米。

学校目前有电脑3台,电视机3台。

学校现有学生100多人,学生来自本村的3个自然村庄,设有教学班6个,附设学前班1个,为六年制完全小学。

学校教师11人,从教师的专业技术结构看,其中小学高级教师8名,小学一级教师2名,二级教师1名。

专任教师从学历结构看,其中8人是本科学历,2人是大专学历,1人是中师学历。

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教师全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年轻教师全部参加微机培训,教师普通话合格率达100%。

学校重点抓上课纪律、作业布置和批改两方面,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顶效镇片区教育教学综合评估中保持好成绩,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校园建设不断完善,环境不断得到绿化,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更激发了我校师生奋进的精神。

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我们提出“让学校成为孩子的乐园”的奋斗目标。

改变了上午语文,下午数学的枯燥模式,开设了英语、音乐、安全等课程,坚持课前提唱,开展文艺汇演、消防演练,开展大课间活动。

让孩子喜欢上学校。

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落实至关重要”。

为了搞好安全工作,学校成立了组织机构,加强了制度建设,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制定安全工作制度,门卫、值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校园安全,创建平安校园。

学校坚持每学期结束公布学校收支,让每位教师知道学校收入是多少,花在了什么地方,并根据教师的合理建议调整支出项目,做到了学校账目是本明白账,在评先评优方面也做到了公开透明。

学校以“办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为宗旨,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为校训,坚持以安全为前提,以质量为重点,以教学为中心,营造整洁、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建设敬业、爱岗、奉献的教师队伍,构建科学、规范、民主的管理机制,争创标准化学校为目标,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校管理,强化队伍建设,实施新课改,追求高效课堂,努力实现教育和谐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宜阳县锦屏镇二中校志

宜阳县锦屏镇二中校志

宜阳县锦屏镇第二初级中学校志一、学校发展历程宜阳县锦屏镇第二初级中学位于锦屏镇河下村。

河下村地处宜阳县城东区,南依锦屏,北邻洛水,洛宜铁路从村南穿过,省道安虎线从村北穿行,交通便利,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所立《创修谷氏祖庙碑记》记载“明初,谷氏仁美公自山西洪洞迁居宜阳寿安之左,迄今四百余年。

”寿安是河下村最早的村名。

河下村民风淳朴,自古就有尊师重教之风。

锦屏镇二中根植于河下村,锦屏镇二中的发展得到了河下村人民的大力支持。

1960年河下学校首次开设初中教学班,因师资力量不足,1961年停办。

1962年重新招生,俗称“民中”,生源涉及方园数十里。

1968年以后,在外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响应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著名教师周金铭、谷留定、马世安、李寿朋等相继回乡,为我校初中教育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1969年城关公社社办高中选址河下村,建校舍24间,1982年社办高中撤后,河下中小学分开,初中部搬至社办校舍,正式名为河下中学。

1989年初中布局定点后,河下中学被命名为“城关乡二中”,城关乡撤乡换镇后,城关乡二中更名为“宜阳县锦屏镇第二初级中学”至今。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今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余人,专任教师21人。

学校交通便利,环境幽静。

学校占地10656平方米,建筑面积2580平方米,校园分生活区、教学区、学生活动区,建有教学楼两幢,办公楼一幢。

学校有16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及各种球类活动场地。

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光盘播放室、电脑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在二中,学生可坐享全县先进的教育设施。

二中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二中已形成一支具有“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教研意识、适应意识”的教师队伍。

二中教师以“让今天比昨天教得更好”为动力,向课堂改革要质量,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在二中,学生可聆听全县优秀教师的教诲。

学校文化建设独具特色。

“阳光、聪明、高尚”“教师心声”“学生誓言”“养成教育专栏”等的校园标语,教室班名设计、班级口号、每周一语等,这些温馨的提示突显我校的人文力量,极大促进了师生与校园环境之间的和谐。

校志篇

校志篇

第一编学校管理概述1、基本情况:学校位于范坡镇彭庄乡,目前将近有200名学生,15名任课教师,实行校长负责制,推行民主管理。

每周五会由校长主持,全体教师参加的例会,总结本周工作,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安排未来两周工作。

2、管理理念:(1)从重视物向重视人转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管理,应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人的因素必须成为有效管理活动的核心因素。

通过有效的学校管理活动反过来促进管理者的自我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2)从“控制”向“服务”转型,树立服务于人的管理职能观念。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校管理必须服务于这两项工作,“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正是此义;学校的管理要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服务,要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更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3)从“封闭”向“开放”转变,树立开放的管理理念。

现代的学校管理要求我们站在整个社会、整个世界的高度寻找学校的发展,树立民主意识,承认人的个体价值,相信和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4)从“经验”向“科研”转变,树立创新的管理理念。

3、教师主体:依据新课程改革,学校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征。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重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着,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这要求教师不仅仅向学生传播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不断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康品德形成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引导学生向更高目标前进。

4、坚持德法相辅,推进民主治校。

从学校和教师角度来说,要坚持依法执教。

具体说来,遵守《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校志撰写材料

校志撰写材料

修史编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值此共和国60华诞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0年之际,姚家庄中学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响应市、区教育局的要求,组织人员编写校志。

目的在于“存史、资政、镜鉴”,推动张家口市高新区教育事业的深入改革和快速发展。

教育志是一个教育部门或机构的教育发展史,而校志则是某一学校的创建、成长与发展中诸多方面的客观记载,充分反映了学校各阶段教育在诸多方面的具体情况,其得失可为学校今后的办学提供有益的经验,从而指导现实教育工作。

姚家庄中学校志的编写工作较为繁杂,它包括两个阶段、三项内容,即“规模办学”并校前后两阶段和榆林中学、前姚家庄中学和新姚家庄中学三个学校的校史。

校志作为史志文化的一部分,编写中我们秉承存真求实、横分纵述、寓评于述的多方面原则,分章、分节编写,各章内容前均写了较为详细的概述,编撰过程力求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可读性的特点,并突出地方志的特色。

在诸多同志帮助下,多方面搜集资料并考证落实后终于编写成书。

但是因时间仓促、经验匮乏,编写中的遗漏或不足仍然在所难免,敬请知情者和教育同仁阅览时提出宝贵意见。

姚中校志编委会2009年8月1979年中国的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姚家庄中学应运而生。

它座落于姚家庄镇政府所在地——姚家庄村,占地面积6873m²,建筑面积2669m²(详见附图),是张家口市茶坊区的一所国办普通农村中学。

1989年茶坊区撤消,姚家庄中学归属张家口市桥东区直管,2004年张家口市高新区成立后再次划归高新区。

学校创建初期瓦房数间,教学设备及其简陋,规模为单轨制。

在接纳了榆林中学高中生的基础上,招收源自姚家庄、小辛庄、玉宝敦、王家寨4个自然村的学生。

1981年9月学校的高中生全部并入张家口市八中,至此姚家庄中学正式办成一所初级中学,设置教学班一个,就读学生27人,黄立出任校长兼书记。

1981—1986年的5年间,是学校打造与巩固阶段,在校就读学生数逐年增长,教学班增设为两个。

幼儿园校志范文

幼儿园校志范文

幼儿园校志范文一、前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第一站,是他们步入学习之路的起点。

作为一所幼儿园,我们秉持着教育孩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致力于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快乐、安全和有爱的学习环境。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幼儿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理念1. 以人为本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和兴趣特点。

我们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潜能。

2.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孩子幸福成长的基础,我们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心理素质。

通过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学会表达和应对,培养他们的情商和应对能力。

3. 动手实践教育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学习中,我们鼓励他们通过动手实践来获得知识和经验。

我们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各类手工活动、实验、科学探究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三、课程设置1. 情感沟通课程在情感沟通课程中,我们通过情景训练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孩子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培养他们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与老师、家长和同伴的互动,让孩子们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共处和与人分享。

2. 语言表达课程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我们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诗歌、儿歌、故事等形式,激发孩子们的语言兴趣,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同时,我们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供丰富多样的图书资源,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和思维的启迪。

3. 数学思维课程数学思维是孩子们思维发展的重要方面,我们注重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通过游戏、玩具等实际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数学的乐趣和美妙,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空间思维和运算能力。

我们还注重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探究中发现数学的规律和应用。

上陈学校解说词

上陈学校解说词

上陈学校解说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首先我代表上陈学校全体师生欢迎大家的到来,感谢大家莅临我们学校督导教育工作!上陈学校位于时村营乡上陈村西北部,北临磁梧公路,交通便利,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945平方米,其中教学楼675平方米,平房270平方米,全部是砖混结构。

我们学校所辖村庄有上陈村和白庄村,约有2000余人。

本所学校是一所非完全小学,全校共有4个教学班和三个幼儿班。

在校生206人,其中幼儿班79人,教学班127人。

全校共有教师7名,其中女教师2名,男教师5名,中学一级教师2名,小学一级教师6名,本科学历2名,大专5名。

学历全部达标。

这所学校历史悠久,始建于1947年,原为一座旧寺院,1971年对学校进行了重建,改变了师生在旧庙上课办公的历史。

后面那一排十五间房子是在1996年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支持下,筹集资金6万余元,建起来的,进一步改善了教学条件。

(为纪念这次捐资活动,特立碑一座以示纪念).现仍立于后院,以示后人。

我们眼前这一排楼房是2004年由国家投资31万余元建成的高标准的教学楼,从此开创了上陈学校的新纪元。

我们眼前的教学楼第一层是四个教学班,二楼从东数分别是校办室、图书阅览室、音乐器材室、仪器室、实验室。

各室内制度齐全,前后都有醒目的警示标语,室内物品摆放整齐,各室都整齐地摆放着国家新配备的教学器材。

后面一排房子有一间是体育器材室,一间是美术室,里面摆放着体育和美术器材。

各室的配备对培养学生的业余爱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上陈学校一直被誉为学子求学最理想的的学校。

我们学校既有学府较深的教师又有课余时间同学们健身娱乐的地方。

瞧,我们眼前的空地经合理规划竖起了各种体育器材,同学们上体育课时不用再满院子乱跑了,那样既丰富了业余生活又锻炼了身体。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每到周一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就聚集在旗杆周围,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

老师是精神焕发,学生们一个个生机勃勃,充满了无限的活力。

中学校志_??????

中学校志_??????

中学校志每位老师都认真总结阅历与教训,探讨改进措施,这样即能为期末考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学校主管领导准时了解老师的教学课堂状况和同学的学问把握状况。

教学分析在我校是新的尝试,尽管经过两年的实践,分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都用确定程度的提高。

(二)从教学反思中找漏洞要想在短期内改进教学,达到预期目标,就必需进行准时的教学3 反思。

本学期我校重新设计老师备课本,每节课后都有教学反思的具体要求:写出本节课的收获、不足及改进措施。

要求老师认真总结每一节课,包括课堂反馈和课后作业,在出试卷时要突出针对性。

本学期这项工作刚刚起步,方案下学期要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四、以第三届“师慧杯”竞赛为契机,加强老师基本功训练(一)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师慧杯竟赛活动是老师基本功大赛的连续,本学期我校以迎接第三届“师慧杯”竞赛为契机,进一步落实教委《关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与争论工作的指导看法》,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了培训,鼓舞全体老师在多媒体教学上研讨,使得绝大多数老师能够运用Powerpoint和Flash制作教学课件,这样既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

当然,我们所做的只是信息技术与学科学问整合的初步尝试,我们已熟识到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不是简洁的电子教案和教学演示,而是老师应当具备的信息采集、筛选甄别、整合加工、信息发布等现代信息素养的综合力气。

为此,我校本学期建立了电子备课室,实现了每个老师办公室都配备电脑、且能上网。

而要使老师尽快达到标准、符合要求,除老师主动参预连续训练、教研进修外,学校领导还将连续为老师缔造条件、创设环境、营造气氛,开展争论活动,抓典型、总阅历,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教学整和工作的进展。

(二)夯实基本功,备战第三届“师慧杯”竞赛4 课堂教学基本功呈现是“师慧杯”竞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老师树立全员参预的意识,本学期我校组织了微格教学活动,主题是“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目的是使老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材观、新的同学观。

中心小学校志

中心小学校志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中心小学校志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目录第一章学校概况 (2)第二章学校沿革 (4)第三章行政机构演变历程 (3)第三章学校制度、方针 (7)第四章学校管理 (9)第五章教育教学工作 (11)第六章学校建设 (13)第七章附记 (15)一、学校大事记 (15)二、经费情况 (17)三、行政机构沿革一览表 (19)四、教职工情况统计表 (20)五、学生情况统计表 (21)六、人物收录……………………………………第一章学校概况大秦回族乡恩美中心小学地处平凉市崆峒区大秦回族乡东九村二社,座落于赵大公路沿线,东九街道西面,与平凉市第二回民中学隔街相望,创建于一九五零年。

校长赵希普。

一九六七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学校逐步设立初高中,成为全日制九年制学校,更名为大秦乡第二回民中学。

校长曾占华。

一九七四至一九七五年间校长赵世雄,一九七五年底恢复为五年制小学。

大秦乡恩美中心小学原名为大秦乡东九小学,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办学规模逐渐扩大,现学生来源由以往单一的东九村扩大到周边的东九村、西九村、苏家村、沙塬村、梁西村等5个村。

即东九村二社,白西路畔,占地面积六千六百平方米,校舍共20间,学校更名为大秦乡中心小学,校长先后由黄金贵、李金奎、伍正存等人担任。

随着学制转换,学校危房严重,教室紧缺,办学条件落后,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需要,2006年由香港应善良基金会与各级政府援资60多万元,对该校进行了改扩建。

学校更名为大秦乡恩美中心小学。

校长朱生虎。

该校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属大秦乡政府办学最早的学校之一,由原来办学初期的几间破窑洞,直至现在占地面积六千多平方米,校舍面积七百多平方米,由几十个学生发展到现在三百多名学子,由二个班发展到现在十几个班,由初级小学发展到全日制完全小学,教师工资由自给改变为国家拨款薪给制。

校志

校志

灯塔小学基本情况
汉滨区迎风乡灯塔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现任校长张建斌(2011.9---至今)。

学校始建于1932年,迄今已有78年历史,初建时借用菩萨殿厢房为书馆,于1985年迁址现在地。

学校占地面积2128㎡,其中校舍面积947㎡。

学校服务于灯塔村20个村民小组,同时服务上湾村1-3组和平利县的申树村、万福山村,服务人口2300余人。

学校现设六级六班,在校学生188人,其中留守儿童134人。

教职工12人,岗位合格率100%,其中大专学历11人,占92%。

1999年在全乡教育教学检查评比中被评为“一类学校”,2000年被评为乡“双常规”管理先进学校,2004年被教育办评为年度目标考核“先进学校”,2006获得“综合质量考核第二名”,2009年、2010年连续被评为“质量考核优秀单位”。

因学校校舍建设年代久远,且均为120墙体,经2008年5·12地震及2010年7·18特大暴雨的侵袭后,校舍墙体多处出现裂缝,护坎挡墙倾斜,校舍成为严重危房,现在外租房教学。

洪灾后,省市区领导高度重视,制定学校改造建设方案,帮助学校尽快恢复建设,得到香港远东集团25万元、西安理工大学及行知学院50万元援助。

尽管办学条件艰苦,但我校教师坚持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敬业”的精神,深化“三爱”教育,加强师德建设,为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人才而不懈努力。

(附:老校园及规划图)。

校志范文[新]

校志范文[新]

校志范文前言校志是一本记录学校历史、展示学校文化、宣传学校形象的重要出版物。

作为学校的重要宣传工具,校志的编写需要全面、准确、生动、有趣,同时也需要符合学校的宣传方向和宣传口径。

本文将以某高校的校志为例,介绍校志的编写流程和注意事项。

校志编写流程策划阶段在策划阶段,需要确定校志的主题、内容和形式。

主题应该紧扣学校的发展历程和特色,内容应该全面、准确、生动、有趣,形式应该美观、大气、易读。

在确定主题、内容和形式之后,需要制定详细的编写计划,包括编写时间、编写人员、编写方式等。

素材收集阶段在素材收集阶段,需要收集与校志主题相关的各种资料,包括学校历史、学校文化、学校特色、学校成就等。

素材的收集可以通过查阅资料、采访人员、拍摄照片等方式进行。

编写阶段在编写阶段,需要根据策划阶段确定的主题、内容和形式,对素材进行整理、筛选、加工,形成校志的初稿。

初稿需要经过多次修改和审校,确保内容准确、生动、有趣,形式美观、大气、易读。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需要根据校志的主题、内容和形式,设计校志的版面、排版、配色、插图等。

设计需要符合学校的宣传方向和宣传口径,同时也需要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印刷阶段在印刷阶段,需要选择合适的印刷厂家,确定印刷方式、印刷材料、印刷数量等。

印刷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印刷质量符合要求。

校志编写注意事项确定主题校志的主题应该紧扣学校的发展历程和特色,同时也需要符合学校的宣传方向和宣传口径。

主题的确定需要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讨论,确保主题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

收集素材素材的收集需要全面、准确、生动、有趣。

素材可以通过查阅资料、采访人员、拍摄照片等方式进行。

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知识产权,避免侵权行为。

编写内容校志的内容需要全面、准确、生动、有趣。

内容的编写需要符合学校的宣传方向和宣传口径,同时也需要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在编写内容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和准确性,避免出现错误和歧义。

智本激扬生命一校铸我辉煌

智本激扬生命一校铸我辉煌

智本激扬生命一校铸我辉煌发布时间:2021-04-09T15:09:54.360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4月上作者:庄雪[导读] 回想初入一校的时候,她好似一个神秘的姑娘,迷人而端庄,让我不知如何接近美丽的她。

有过迷茫,有过彷徨,感谢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卓越的领导团队、优秀的教师伙伴,在我的成长路上,一步步指引着我不断前进。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第一小学庄雪 110000回想初入一校的时候,她好似一个神秘的姑娘,迷人而端庄,让我不知如何接近美丽的她。

有过迷茫,有过彷徨,感谢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卓越的领导团队、优秀的教师伙伴,在我的成长路上,一步步指引着我不断前进。

走上工作岗位以来,每天都是忙碌又充实的生活,我也会时常停下脚步,想想近三年来自己走过的路。

每个学期,学校领导都会在百忙之中为我们新老师安排关于教育教学或班级管理方面的培训,甚至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帮助我们新老师更好的成长,更好的融入一小这个充满爱的家园。

每次校长、书记言辞恳切地教给我们新教师为师之道时,我的内心都很震撼,我想,这不是学校对我们的硬性要求,而是老教师对我们的殷切期盼,盼望学校在我们这一代新教师的成长中更加辉煌,更好地体现我校智本扬长的爱的教育。

我们要坚持的就是我校爱的教育,要懂得换位思考,以心换心,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上想问题。

把每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用心去疼爱,去呵护,以“爱”为本,多发掘孩子的优点。

作为新老师,要做到以上的要求,我想,就一定要坚定教育的信仰。

因为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不简简单单是一份拿薪水的工作,更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责任。

只有坚定这样的信念,才能把工作做好。

校长曾在一次培训中提到我校“智本为主,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理念,这其实是为我们指明了我们工作的方向。

一、智本为主无论在课堂教学上,还是在管理班级上,都坚定不移地走智本的路线,这是我们学校最杰出的办学特色,一定要贯彻到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站学校校史
约1951年,始建上站小学。

在大队院和群众家上学。

约1965年在后场瓦房改造的教室上课。

1979年建北面教室12间。

其中二个教室,一个办公室。

复式教学,五个年级分两个班。

一九九零年在市教育局改善办学条件的热潮下,邢陆何书记和全国劳模靳秋荣急教育之所急,想教育之所想,四方联系,八方求助筹措资金13万元于1990年12月底破土动工。

1991年10月交付使用。

建成全乡第一栋教学楼。

其时有四个年级、四个班、6名教师。

2005年至今,上站学校变成上站学区的一所有三个班级的幼儿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