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古诗词鉴赏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古诗词鉴赏2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古代诗歌鉴赏(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3.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4)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4)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几度:几年。
②翻:反而。
③共传:一起举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
“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
“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
“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E.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别之情,不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2.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答:【参考答案】1.BE[B项“诧异、自责的神态”错,应是“欣喜、惊奇的神态”。
E项“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错,应是“由上次别离说起”。
]2.①“寒”“暗”客观地描写了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浮烟显得更浓更暗;②“寒”“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倍感凄暗;③“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营造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二、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并注意句中加点词词义的推断方法1.吴起与秦战,舍不平陇亩,朴樕[注]盖之以蔽霜露。
如此何也?不自高人故也。
乞人之死.不索尊,竭人之力不责.礼。
故古者甲胄之士不拜,示人无己烦也。
夫烦人而欲乞其死、竭其力,自古至今未尝闻矣。
2018江苏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诗歌鉴赏4版含答案
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江苏)1。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朝玉阶·秋月有感沈宛①惆怅凄凄秋暮天。
萧条离别后,已经年。
乌丝②旧咏细生怜。
梦魂飞故国、不能前。
无穷幽怨类啼鹃.总教多血泪,亦徒然。
枝分连理绝姻缘。
独窥天上月、几回圆?注①沈宛:浙江乌程人,纳兰性德的侍妾,著有《选梦词》。
本词作于纳兰性德故去,沈宛被遣归家之后。
②乌丝:乌丝栏,有墨线格子的笺纸,供书写.(1)“惆怅凄凄秋暮天”这一写景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结句的表达效果.答: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刘克庄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
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
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
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
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注①盾鼻:盾中央的纽。
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
②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
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1)上片“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2)“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明]陈继儒钟鼓沉沉,寺门落叶归僧独.晚鸦初宿,影乱墙头竹。
长啸风前,清籁飞空谷。
松如沐,炊烟断续,杯底秋山绿.(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上片写景的特色.答:(2)这首词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蔡伸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
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
追想彭门[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
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
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注彭门:指彭城,为徐州治所,蔡伸任徐州通判时曾率部北上,援助抗辽。
新课标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课件试题)(4套)语文课件PPT
-20-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2.审清数量。有的题干问“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或“最突出 的表现手法”,那么只要答出一种表现手法即可;有的题干问“运 用了哪些表现手法”,那么就要答几种表现手法。如上题题干 “‘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骂东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 要分析”,就要答出几种表现手法。-11-命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之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 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 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 的意境。 解析: 这道题问“是怎样描写‘野泊’之景的”,需要从表达方 式中的写景手法考虑。“斗柄阑干洞庭野”属于静景,也是视 觉;“角声凄断岳阳城”属于动景,也是听觉。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具 体分析。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参考答案: 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 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做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 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 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解析: 题目给出了赏析的角度——“叙事”的特色,因此要先找出 诗中的叙事成分,然后分析是如何叙事的。诗歌以北来人的口吻写 所见之景,抒心中之情。第一首诗主要写所见和所想,所见皆凄凉 残破之景,所想的都是国运民生。第二首诗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 将自身的孤单凄凉和“甲第”豪族的歌舞升平、钟鸣鼎食形成对 比,表达自己的老年惨景和思归之情。抓住叙事的视角、口吻、对 比手法、表露的情感分析即可。
2018江苏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诗歌鉴赏3版含答案
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⑴“远烧入秋山”中的“入”字,从景物的特点到心情的抒写都用得很准,请 简要分析。
答:(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情感。
答: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残陆游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其,谁记E 鹰醉打圉?(1)请结合全诗赏析“依依” 一词的妙处。
答:(2)颈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姣・口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黃儿复①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 训练(江苏)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薪②三折肱巴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
黃儿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县令。
②薪:求。
③三折肱:古语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这里是说黄儿复政治经验丰富,可做大事。
(1)“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被称为“奇语”,请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答:(2)请结合诗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儿复的形象特点。
答: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上作二首(其二)陆游佝偻溪头白发翁,暮年心事一枝笔①.山衔落日青横野,鸦起平沙黑蔽空。
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故忠。
《东山》《七月》②犹关念,未忍沉浮酒盏中。
注①第:竹杖。
②《东山》《七月》是《诗经》中的两篇诗。
前者是讲周公东征后归途思乡的情绪以及胜利返回的喜悦,后者是写西周时期农夫们一年的劳作活动。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2)请赏析“《东山》《七月》犹关念,未忍沉浮酒盏中”这一句。
答: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长衡次醉阁①程嘉燧为爱檀园开北阁,两回三宿小房极役坐深曲洞香灯焰,睡美疏根③晓日烘。
2018年3月2日 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二)-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Word版含解析
2018年3月2日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二)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1年高考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
颈联采用拟人手法,写景细致入微。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皮日休①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②,共禹论功不较多?? !? !, 同《 《 ,,【注】①皮日休:唐后期的诗人,当时唐王朝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统治者却奢侈依旧,残暴日甚。
②水殿龙舟事: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被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无数。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既以“赖通波”来论大运河之功用,又以“共禹论功”来论隋炀帝之功德,似乎是赞扬隋炀帝,你认为呢?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2018高考二轮复习之诗歌鉴赏
• (一)看标题,抓题眼 •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
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 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
• 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 景;
• 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 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 (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 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 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 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 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些是介绍相 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寓 意;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 的写作风格或主旨;还有些是解释诗中 的生僻字句,那是在降低你阅读的难度 。
• (四)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 ”
•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 品思想内容的字眼,我们都称为“情感 关键字”。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 ,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有重要的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如《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 又如《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 。
• (五)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①分析语言风格型 ②炼字型
③一词(句)统领全诗型
一、形象
1.人物形象
外在特点、内在性格品质、身份
2.典型意象(蕴含某种意蕴的物象)
自然类、人文类
3.意境(画面)
苍凉(茫)雄浑(壮阔) 辽阔高远 空旷深远 宁静清幽 恬静幽美 皎洁明净 空灵澄澈 清新明丽 淳朴自然 繁华喧闹 安宁祥和 萧瑟凄凉 暗淡清冷 寥落空寂 荒凉冷寂
有效答题要注意答题的步骤和语 言表达。
答题步骤取决于试题提供的指令, 诗歌鉴赏的答题一般不超过三个步骤。
1、分析人物形象型答题步骤
(1)指出作者描绘形象的特征和身份(概说)
2018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解析(7套)
2018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解析(7套)1.(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意味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1)“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文中是因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而不是生活的贫困。
置身于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B项符合题意。
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句子内容的理解力。
整体理解诗歌,把尾联放进整首诗理解。
《野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后四句诗人脱口抒怀,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
全诗以写景收结,寓议论、抒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意境深远,脉络清晰,音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
在诗人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他能够乐观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赠陈商》)的诗句,迸发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
正因为诗人对光明未来充满信心,因此他在遭谗落第回到家乡的同年秋天(元和三年九、十月间)再次来到洛阳寻求政治出路,冬天西去长安求仕,第二年(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的春天谋取了奉礼郎一职,当上了从九品上的小京官,终于开始了他并不适意的政治生涯。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训练试卷:古诗词鉴赏专题卷1 Word版含解析
古诗词鉴赏专题卷(一)(对应学生用书第112页)(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11分)山亭柳·赠歌者①晏殊家住西秦,赌②博艺随身。
花柳③上,斗尖新。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
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
②赌:与人竞赛。
③花柳:借指歌舞技艺。
1.词的上阕是如何表现歌者技艺的?请简要赏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对诗歌的理解是诗歌鉴赏的基础,也是关键。
古代诗人表现歌者的技艺,多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比如《琵琶行并序》《李凭箜篌引》。
上阕开头是歌女的介绍和自夸,“花柳上,斗尖新”正面夸耀自己的多才多艺和艺术追求。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是具体形象地夸述自己的歌唱才能。
这都是正面描写。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是说观众赠予她的财帛数量庞大,借所获赠的财物,侧面表现歌女的技艺高超。
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歌女非凡的技艺。
【答案】词的上阕从正面描写了歌女的多才多艺、对歌舞技艺的追求以及高亢嘹亮的歌声,又从侧面描写了歌女受人追捧的情景,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歌女的技艺高超。
(正面描写1分,侧面描写1分;简要分析3分)2.全词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_古诗词鉴赏_课件(25张)
意境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品中描写的情景有机融 合的一种境界。意境的核心内容是情和景的关系。一方面,相似 的环境可以表现有差别的情感;另一方面,相同的情感又可用不 同的环境来表现。在这一点上,比较鉴赏开拓了人们认识情景关 系的新格局。
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离开意象, 无以谈意境。故在古典诗词中,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比较 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类型二语言比较鉴赏 语言比较鉴赏主要分微观语言比较题和整体风格比较题两 类。其中对“字词句”型的微观语言比较题主要通过“炼字题” 在单首诗歌内进行比较,而对于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比较,主要 体现在诗歌、作者的整体风貌上。
类型三表达技巧比较鉴赏 表达技巧的比较主要从三个角度入手:常见修辞,表达方式 (其中对抒情和描写的考查居多),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托 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在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中,对 表现手法的考查居多,有的没有点明表现手法,需要学生辨别相 关手法;有的点明了表现手法,但要求结合作品分析、比较。总 的来说,表达技巧的比较分值较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注意点面结合,有理有据分析。
授解题绝技
[增分妙招] 类型一意象、意境比较鉴赏 本题型往往考查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写对象的比 较。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思的组合。“象”即作品中的形象,不仅 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象、物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象; “意”就是作者的情思。比较鉴赏既可以比较相同意象表现的不 同情感,也可以比较不同意象呈现的相近场景。
[组织答案] 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 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 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对点演练] (2016·广西壮族自治区五市联合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2)题。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歌阅读第讲
(2)析注释 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诗歌注释蕴含 的信息是多方面的: 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 ②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③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 ④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⑤提供与“此诗作于作者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 解→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 懑孤寂等情感有关。
二、(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3~4 题。(9 分)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
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
参考答案:(观点一)同意。 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 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 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 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 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 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 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相同,较为常见。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温习第1415题古代诗歌鉴赏读新题大
第二大题第14~15题新题大仓储(教师专用)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11分) 导学号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曹邺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一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
应无难过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注】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代。
②上国:指京城。
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
④十二玉楼:传奇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神仙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当的两项是(5分)( BD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刻,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碰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
C.“每一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景,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一年举行,中举的机遇还有很多。
D.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E.“应无难过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难过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感,表达了丰硕的情谊,别具一格。
[解析]B“路上行人”明白得错误应指友人。
D诗歌颈联都是虚写,想象朋友的行程所经之地。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丰硕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__例如:①鼓舞劝勉之情:诗歌颔联劝勉朋友中举的机遇很多,没必要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②关切牵挂之情:颈联联想友人通过蓝关以后,寒气减弱,穿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想念之情当会萌生。
③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没必要在江海沧波当中难过留连,不要作避世隐居之想,应该踊跃入世进取。
④惜别之情。
送别朋友回故乡时,揽君衣袂,恋恋不舍。
__[解析]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试题汇编11题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试题汇编11题(含答案)【前言】1.近两年高考卷一直考诗,没有考词、曲,所以各地模拟题也是选择诗,但词曲在备考时也要适当涉及,正所谓:有备无患。
2.客观题一般考对诗歌的基本理解和鉴赏,主观题一般考思想感情。
3.这里的最后一首诗歌考的很有意思,结合了课内来考,2015年全国I卷也考过,所以,值得关注这一点。
4.古诗鉴赏其实也是“非连续性文本”,注释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关键文本,请关注注释内容。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 题。
送江水曹还远馆谢朓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
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注】水曹:官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A.开头两句分别从高、远两个方面描写了送别的场景:荒郊野途,高馆孤峙,清流映带,长路迢递,荒凉凄清的景物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B.“清川带长陌”的“带”字使用尤为传神,潺湲的清流仿佛将眼前的道路带向了遥远的地方,在离人的心上更增添了一层渺远迷茫的情思。
C.三、四句用“望归”透露出江水曹的游宦生涯,此行所去,只是远馆,而非故乡,故而客中作客,无慰“怀旧望归”之情,反更增羁旅情怀。
D.五、六句展现出一片明丽的景色,池塘春草、花树相间,红白掩映,风光令人陶醉,面对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诗人心情也因之而倍加愉悦。
E.这首诗叙述了好友江水曹在馆舍送别诗人的情景,末尾一句直抒胸臆,主客双方在“何由尽离席”的感慨之中分别,情感表达充分而强烈。
15.诗歌流露出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刘长卿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第一句叙述了十年间自己的境遇与朋友李录事相同,均是人生艰难,从面将深沉的感慨寓于其中,令人伤感。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含答案)(全国)(九)
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鉴赏古代诗歌形象1.“形象”的内涵: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三种。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
2.高考命题形式:对古代诗歌形象的考查,主要包括概括形象的特点、赏析诗歌中的形象、概括诗歌中的画面、赏析诗歌中的意境等。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题,一般为主观表述题,难度稍大。
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复习任务】1.明确诗歌形象、人物形象的意义。
2.掌握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试题的答题技巧。
【备考策略】一、知识储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1.鉴赏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诗人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往往会设置一个“代言人”,并借此来表达爱憎是非、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这个“代言人”即为抒情主人公。
从这个角度讲,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就是诗人自己,是“诗化了的作者”。
鉴赏此类诗歌只有抓住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动作、心理等特点,从背景切入,才能更好地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性格,进而把握诗歌的主旨。
2.鉴赏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在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因此,人物形象是我们阅读诗歌时必须把握的。
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或剪影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 课件(28张)
类型二鉴赏景物形象 常考 常见设问 准确审题 题型 1.这首诗 (词 )刻 1.题干中有 画了哪些意 “意象”或 象?有什怎样 的题目,一般 的情感? 要考虑意象 3. 诗(词 )中景物 的作用或意 形象有什么特 象中蕴含的 点?请结合全 情感。 诗 (词)分析。
授解题绝技
全国新课标卷考查的形象集中在人物、景物,事物形象的考 查始终没有涉及,故在此主要讲解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类。
类型一鉴赏人物形象 常见设问 1.这首诗 (词 )塑造了一 个怎样的诗(词)人 (抒 情主人公)形象?试加 以分析。 2. 诗 (词)中的人物形象 具有怎样的特点?试 加以概括(分析)。 3.请简要概括 (分析) 诗 (词 )中诗 (词)人 (作 者 )的形象特点。 准确审题 答题要点
凭借高超本领建功立业的英雄少年。 施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醉酒 纵马,横行乡里,视百姓安危如草芥,而对当朝权贵却毕恭毕敬 的街头恶少。
1.这首诗(词 )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 (群 )××的形 象。诗 (词 )中××句写了××,表现了××;××句写 了××,表现了××。诗 (词 )人通过塑造××,抒发 (表 现 )了××的情感(态度、情操等 )。 2.这首诗 (词 )塑造了××(名词或形容词 )形象,通过 描写××(体现形象特征的词 ),抒发了××之情。
无论鉴赏的是人物形象还是景物形象、事物形 象,都需先把握诗句的内容、含义及感情基调, 命题共 性解读 注意诗歌所描写的形象意义, 特别是常见意象的 含义,要关注作者描写形象的方法,把握作者寄 寓在物象身上的特殊情感, 本考点在全国新课标 卷中属轮考点, 2016 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考查了 此考点,题型为主观题。
1.选材特点: 1.选材特点:主要针 景物形象主要 对那些具有特定内涵 考查意象意 的事物,通过分析事 境、手法和作 物形象的特点,探求 用。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 2.命题特点:联系,进而分析并把 主要考查诗歌 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的景象、特点 2.命题特点: 概括事 和情感,在鉴 物的特点,简要分析 赏景物形象的 事物意象的内涵,挖 同时往往要联 掘物象的内在品格, 系鉴赏诗人的 找到所写之物与所言 形象。 之志的“契合点”。
2018年高三二模汇编--4诗歌鉴赏
2018年高三二模汇编--4诗歌鉴赏(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018年高三二模语文汇编—诗歌鉴赏宝山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唐] 岑参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12.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
(1分)A.咏史咏物B.边塞怀古 D.边塞送别C.送别咏史13.对诗歌前八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常”、“千”、“万”都从空间描写雪景。
B.“卷”、“逐”既写雪的威势又喻敌军压境。
C.“兼汉月”、“照”写雪的永恒和雪的光华。
D.“鸟飞绝”、“马蹄滑”用拟人而移情入景。
14.诗歌划线部分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5分)(三)8分12.(1分) C13.(2分) C14.(5分)答案示例划线部分的“晻霭”、“阑干”两句,以夸张的笔墨勾勒出磅礴瑰奇的雪景,突出寒冷,与“正是天山雪下时”一起,写送别环境和萧治归京的艰辛,更写边关将士艰苦生活,既表达对友人路途的关心和依依惜别之情,也烘托将士守卫边疆的英武形象和坚韧意志。
“将军”“都护”两句互文,直写边地将士的苦寒生活。
最后以赠别的礼物傲雪松枝托物言志,并用“惟有”强调,是激励对方也是表达边关将士的志愿:保家卫国的品性坚贞不渝。
评分说明“怎样表达”3分;“思想情感”2分。
崇明县(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将进酒(唐)李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①坟上土。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2018海淀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8题。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日近觚棱①,秋渐满、蓬莱双阙。
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
把酒送君天上②去,琼玉琚玉佩鹓③鸿列。
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
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④。
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
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注释】①觚棱,宫殿的屋角瓦脊。
②天上,指朝廷。
③鹓,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④唾壶歌缺,《世说新语》中说,王敦酒后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如意击打唾壶,壶口尽缺。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想象友人即将赴任的临安,宫殿在阳光照耀下高大壮丽,似蓬莱般令人神往。
B.“正钱塘江上”两句,写江水气势磅礴,银白色的浪花奔涌着向前,极具画面感。
C.下阕开篇四个短句急促有力,“能”与“空”凸显了词人激切、无奈的矛盾心绪。
D.“不洒”两句说的是,莫因离别流泪而难为情,应如世间孩童般真实地表达心意。
16.本词结尾“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通过想象离别后的情景来抒发情感。
下列诗句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B.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C.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郑文宝《柳枝词》)D.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严仁《鹧鸪天·惜别》)17.本词与下面的诗歌都写送友人赴任,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析。
(6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①本词说“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屈原在《国殇》中也歌颂了将士们死而无悔的气节:“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3)及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3)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永遇乐①苏轼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
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
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今朝有客,来从濉②上,能道使君深意。
凭仗清淮③,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
而今何在?西垣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
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注①此词原序交代:苏轼是在与人相聚景疏楼(大约位于江苏)时,写作了这首词寄给远方的朋友孙巨源,二人曾在此楼饯别。
②濉:水名。
③淮:淮河。
④西垣:中书省(中央行政官署),时孙巨源在此办公。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开端以回忆开始,回想从前自己与孙巨源在景疏楼饯别时,明月如水的情境。
B.“美酒”句至上片末,主要写二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以及别后三年美酒清歌的慰藉。
C.“今朝”三句写客人传来孙巨源的“深意”,回应前文,表现二人相互思念的情愫。
D.全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在回忆、现实与想象的交织中表现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月”在本词中多次出现,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月”的意象在该词中的作用。
答:答案精析1.B2.(1)此词上片以“月”为主要意象抒发情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明月如水”,交代离别时的情境,渲染别离时静谧清冷的气氛。
(3)“月随人千里”,用“月”的追随表现二人依依不舍的离情。
(4)“孤光又满”句到上片末,主要用“月”见证别后的孤独,表现友情的深厚。
月在此既是见证者又是陪伴者,是词人借以寄托和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意象。
二、请灵活使用推断法,判断下列对句中实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订正其义)1.灵邱之丈人善养蜂,富比封建君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古代诗歌鉴赏1.(2017·天津耀华中学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①[宋]苏轼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注①苏轼因处黄州五年,一旦得内移汝州,遂往江西筠州一晤兄弟苏辙,途中作。
(1)诗中描写的野人舍有什么特点?(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结合诗句分析。
(3)结合尾联,赏析“孤萤”这一形象的作用。
2.(2017·天津五区县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东郊[唐]韦应物吏舍跼①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②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③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④迹犹遽⑤。
终罢斯结庐,慕陶⑥真可庶⑦。
注①跼:拘束。
②澹:澄静。
③霭:迷蒙的样子。
④事:指政事。
⑤遽:急促。
⑥陶:陶渊明。
⑦庶:庶几,差不多。
(1)诗中“旷”为精神舒畅的意思,其原因是什么?(2)诗人在东郊获得了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解释。
(3)请结合全诗,谈谈诗人有哪些心情变化。
3.(2017·天津新华中学结课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玉楼春和吴见山韵[宋]吴文英阑干独倚天涯客。
心影暗凋风叶寂。
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
霜花强弄春颜色。
相吊年光浇大白①。
海烟沉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
注①大白:酒名。
(1)联系全词,首句中“天涯客”是一个什么形象?(2)下片“霜花强弄春颜色”句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本词的末句用了哪一个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感?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桂州腊夜[唐]戎昱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①。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②,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①赊:长,远。
②漏:古时滴水计时的工具。
(1)颔联中,“寒”字表意极佳,请加以赏析。
(2)颈联写景角度有怎样的变化?简析其作用。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尾联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5.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桃花溪①[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注①桃花溪:在今湖南省桃源县西南。
(1)这首诗中的“渔船”“桃花”“清溪”等形象与古代的哪部作品有关?请简要分析“渔船”与这部作品之间的联系。
(2)首句“隐隐飞桥隔野烟”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加以赏析。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长安秋望[唐]赵嘏云物①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②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③。
长安秋望[唐]杜牧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注①云物:云雾。
②鲈鱼正美:吴郡人张翰秋风起就想起家乡的鲈鱼、莼菜,辞职而归。
③“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1)赵嘏《长安秋望》之“秋”体现在何处?(2)杜牧《长安秋望》中“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是怎样描写秋色的?(3)两首诗都写了秋望长安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7.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卜算子漫兴①[宋]辛弃疾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②,舍我其谁也?注①因遭小人诬陷,辛弃疾被罢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官职,赋闲在江西铅山县期思渡附近的瓢泉别墅。
此词就写于他人生的这一低潮时期。
②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下片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3)下片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8.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宋]方岳①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
芦叶篷舟千里,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
醉眼渺河洛②,遗恨夕阳中。
衴洲外,山欲暝,敛眉峰。
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③。
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
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①方岳:做过吏部侍郎和饶、抚、袁三州知州等官。
本词是词人在游览欧阳修所建的平山堂时所作。
②河洛:黄河和洛水之间的地区。
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
③两仙翁:欧阳修和苏轼。
(1)请对“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进行简要赏析。
(2)“衴洲外”三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3)从全词看,词人的“愁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回答。
9.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梦江南[唐]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指什么?(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初授官题高冠①草堂[唐]岑参三十始一命②,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
②一命:卑微的官职。
(1)颈联中的“吞”“醉”二字最为精练传神,请简要分析。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1.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水龙吟①[宋]朱敦儒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②。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③,泪流如雨。
注①这首词写于金兵南下,作者初离洛阳,由水路南行之时。
②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来犯,遂以铁锁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
此处暗喻宋为金所迫局面。
③梁父:《梁甫吟》,乐府歌曲。
《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隐居南阳时,好为《梁甫吟》。
(1)“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本词用典丰富,试举一例进行分析。
(3)“泪”是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例如《蜀相》中的“长使英雄泪满襟”,《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试举其中一例谈谈“泪”这一意象在诗词中表达的情感与本词“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有何不同。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喜雨[宋]杨万里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1)“风乱万畴青锦褥”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2)颈联“遥”“忽”二字富有情趣,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3)诗题为《喜雨》,尾联却写“愁”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1.参考答案:(1)修竹依山,清泉横道,清幽;芒鞋竹杖,蒲荐松床,简陋;风露满庭,孤萤独飞,寂静。
(2)诗人骑快马着轻衫在山中一闪而过,渴望与苏辙相见,喜悦迫切;借宿野人家,虽环境简陋却不以为意,内心轻松愉快;夜深独立中庭,既有孤独又有期待。
(3)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以孤萤深夜开合,衬托山居环境的幽静;以孤萤自比,写内心孤寂,更对即将到来的阔别相见充满期待。
解析:(1)结合诗中“倚山修竹”“清泉”“芒鞋竹杖”“蒲荐松床”等分析。
(2)结合注释,可知诗人迫切的心情,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由“孤”可见环境寂静,也衬托诗人心情,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即可。
2.参考答案:(1)①诗人在官府当中拘束很久了;②在东郊看见优美的景色,心胸开阔。
(2)①在东郊,杨柳、和风、青山能够使“我”的思虑变得澄明;②可以靠着灌木丛自由自在地憩息,沿着涧流旁任凭意愿地徘徊;③可以欣赏芳香的原野落着迷蒙的细雨,谛听大地上的春鸠鸣啼。
(3)①诗人在诗歌开头写到“吏舍”,即“官府”,心情烦闷;②到东郊之后,看到优美的景色,心情舒畅;③最后要决心学习陶渊明,归隐东郊。
解析:(1)由首联可知原因。
(2)诗中的“澹吾虑”“自憩”“乐幽”是关键。
(3)根据前两个小题可以归纳出诗人心情的变化。
3.参考答案:(1)孤独惆怅、浪迹天涯的游子。
(2)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霜花强颜,表达虽有美景,却难抵心中孤寂的情怀;用了对比(反衬)手法,把“霜花”和春色对照,表达内心的孤苦。
(3)鲛人滴泪成珠的典故。
表达的是羁旅天涯的孤苦和对友人的思慕。
解析:(1)“天涯客”一般是漂泊、孤独的游子,结合词句分析验证即可。
(2)先判定修辞手法,再结合修辞手法的作用分析。
(3)“鲛绡”用“鲛人泣珠”的典故,晋张华《博物志》:“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予主人。
”结合典故含意分析情感。
4.参考答案:(1)颔联中的“寒”字扣题贴切,寒夜难耐,在断断续续的梦中,总能梦到家里的情景。
“梦”字之前加一“寒”字,不只写出了寒夜做梦的情景,更反映了诗人由于思乡而产生的内心的凄凉孤寂之情。
(2)颈联先写听觉后写视觉。
“晓角分残漏”写所闻,天亮后号角一响,更鼓声歇,表明长夜过去,清晨来临,是从听觉上来写的。
“孤灯落碎花”写所见,青灯照壁,诗人长时间地望着那盏孤零零的昏暗油灯掉落着断碎的灯花,是从视觉上来写的。
此联通过一闻一见,衬托诗人孤独寂寥、悲凉思乡的心境,艺术效果很强。
(或:把诗人孤寂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或:暗示抒情主人公长夜难眠、孤寂悲凉、为思乡情怀所困的情景。
)(3)抒发了离乡万里,腊夜怀乡思归之情。
尾联与首联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
解析:(1)古诗中字字关情,“寒”字,不仅是夜之寒,而且反映了诗人心理上的“寒”。
(2)颈联写诗人的所闻所见,即先听觉后视觉。
作用应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作答。
(3)诗人的思想感情寄托在“归仍万里赊”“寒梦不离家”等诗句中。
尾联与首联相呼应。
5.参考答案:(1)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关。
这首诗中“问渔船”的“渔船”代指渔人,暗指《桃花源记》中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
(2)使用了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
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缥缈,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帷幔,使人感到一种朦胧美。
两种景物交相映衬,融成一个艺术整体。
(3)表达出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之情(或:向往桃花源的急切心情),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
解析:(1)“渔船”“桃花”“清溪”等形象与《桃花源记》有关。
“渔船”是借代。
(2)注意“桥”是静止的,“野烟”是浮动的,化静为动,据此答题。
(3)诗的首句描写了深山谷中恍若仙境的美景;第二句写诗人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发现桃花源的武陵渔人,于是,“问”便脱口而出,逼真地折射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诗的三、四两句写诗人明知故问,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