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导学案(2)(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离骚》导学案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离骚》导学案

课题:离骚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理解《离骚》中对比、象征手法的作用,背诵部分章节内容。

3、分析并感悟作者在诗中展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情。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难点: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三、教与学过程(一)前置作业1、文学常识《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

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通“罹”,“_______”义;“骚”,“________”义。

“离骚”,即“________”的意思。

屈原(约前339 —约前278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名_____ ,字____ ,又自云名_____ ,字_____ 。

战国楚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

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

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等。

“楚辞”是兴起于的一种诗歌样式,因其“”故可谓之楚辞,这种诗体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的色彩,《楚辞·离骚》是中国诗歌史上诗歌的源头。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姱()謇謇()谇()纕()茞()诼()侘傺()忳()偭()溘死()鸷()方圜()攘诟()朕()芰荷()裳()岌岌()3、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二)基点知识预习自测1、指出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忳郁邑余侘傺兮()何方圜之能周兮()进不入以离尤兮()芳菲菲其弥章()延伫乎吾将反()2、多义词辨析【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诸葛亮《出师表》)()【度】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固】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汝心之固,固不可彻()【相】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反】忽反顾以游目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离骚》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离骚》导学案

《离骚》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了解“楚辞体”的特征和《离骚》的历史地位。

2.反复诵读,理解句中疑难字词,鉴赏重点句子,理解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3.了解本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背诵名句,感受屈原洁身自好、坚持正道的高尚节操。

教学难点疑难字词及表达含蓄句子的理解。

【知识链接】1.关于屈原屈原,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学识渊博,善外交辞令。

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重用,任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霸业,变革法度,励精图治,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的局面。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遭遇:政治蜜月——群小诬陷——怀王疏远——放逐洞庭——楚都陷落——殉国自沉)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将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文学家佛朗索瓦·拉伯雷、古巴诗人何塞·马蒂)之一,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代表作:《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2.关于楚辞一种诗体名称,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因其以屈原之《离骚》为代表,故又称“骚体诗”。

楚辞特点:形式自由,句子、篇幅可长可短,打破了《诗经》四言的格式,多用“兮”字,便于抒情。

《楚辞》一本诗集名称,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古代的第二部诗歌专著。

西汉刘向编定,收录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诗人的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但不是他的个人专集,主要采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诗经》则是现实主义)。

高中语文必修二 离骚(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 离骚(导学案)

第5课离骚学习目标 1.了解浪漫主义诗歌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2.通过鉴赏《离骚》的精美诗句,理解诗人的品格。

1.字音辨识(1)修姱.()(2)攘诟..()(3)延伫.()(4)揽茝.() (5)谣诼.() (6)溘.死()(7)方圜.() (8)侘傺..()(9)忳.郁邑() (10)偭.规矩()答案(1)kuā(2)rǎnɡɡòu(3)zhù(4)chǎi(5)zhuó(6)kè(7)yuán(8)chàchì(9)tún (10)miǎn2.通假举要(1)偭规矩而改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忳郁邑.余侘傺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何方圜.之能周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延伫乎吾将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进不入以离.尤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芳菲菲其弥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通“措”,措施(2)“邑”通“悒”,“郁悒”意为忧愁苦闷(3)通“圆”,圆凿(4)通“返”,返回(5)通“罹”,遭受(6)通“彰”,明显3.词语解释(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謇朝谇.而夕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虽.九死其犹未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众女..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嫉余之蛾眉(5)谣诼..谓余以善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偭.规矩而改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竞周容以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宁溘.死以流亡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夫孰异道..而相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忍尤.而攘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悔相道..之不察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及.行迷之未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驰椒丘且焉止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退将复修吾初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高余冠之岌岌..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掩面拭泪(2)谏诤;废弃,贬斥(3)纵然,即使(4)喻指许多小人;喻指高尚德行(5)造谣、诽谤(6)背向,引申为违背(7)法度、准则(8)突然、忽然(9)不同道(10)责骂(11)守、保持(12)观察、选择道路(13)趁着(14)停下来休息(15)指未出仕前的服饰,比喻原先的志向(16)高耸的样子4.古今异义(1)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学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学案

《离骚》导学案【教学目标】1、趣味读诗,寻找难诗简单读的方法。

2、个性化读诗,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古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比较阅读,体会楚辞的语言特点。

2、分析香草美人意象,把握楚物的比喻意义。

3、欣赏诗中的直抒胸臆的句子,理解屈原高贵的思想品质。

4、读出个性,提升评价能力。

【预习导读】1、作家屈原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而殉自己的政治理想。

2、骚体诗:亦称“楚辞体”,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基础知识过关检测】1、读准字音修姱()謇()谇()揽茝()谣诼()偭()侘()傺()溘()死鸷()鸟方圜()攘诟()2、理解词义修姱:谣诼:度:溘:侘傺:昭质:岌岌:相道:陆离:游目:惩:【探究生趣,简单读诗】(一)比较阅读,写出你的发现。

1、朗读课文,勾出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2、将你所勾画的句子压缩,只留下最核心的字词。

你的发现:(二)课文描写花鸟禽虫的用意是什么?(三)试找出文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并解释其内容。

【个性读诗】我们也有自己的人生经历、思想见解。

读了《离骚》后,同学们是怎样看待屈原的呢?请联系个人经历,以“屈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屈原的认识,不少于80字。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 《离骚》导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  《离骚》导学案

《离骚》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离骚》,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背诵诗歌。

2.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方法。

【学时安排】3学时【知识链接】1.屈原,名,字。

战国末期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屈原因出身贵族,又见闻广博,记忆力特别好,对时代风云变化了如指掌,而且擅长口才,很快成为楚国政坛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

所以在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2.屈原作品《》、《》、《》、《》、《渔父》、《招魂》等,其中《》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

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高一语文必修2《离骚》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2《离骚》导学案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学后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四、自主学习
1、注音
姱( ) 鞿( ) 謇( ) 谇( ) 纕( ) 茞( )诼() 偭( ) 忳( ) 侘傺( ) 溘死( ) 鸷( ) 方圜( )攘诟( ) 芰荷( )裳( )岌岌( )
2、指出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
【忳郁邑余侘傺兮】
【何方圜之能周兮】
【进不入以离尤兮】
【芳菲菲其弥章】
【延伫乎吾将反】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探究一:屈原一生“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
探究二:《离骚》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探究三:诗文中大量运用了“香草”、“美人”意象,体味诗人这样描写的用意。
课题:离骚
学 习 内 容
笔记
【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及有关楚辞的文学知识。
2、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疏通生字、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学习重难点】
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课文,勾画重点文言知识,能初步翻译课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然后对照课下注释修改完善并做好标记。

高中语文《离骚》导学案

高中语文《离骚》导学案

《离骚》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预习导学一、文学常识:屈原,名字,时楚国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今存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都收集在西汉所编的《》中。

《》是屈原及其学生宋玉等人的作品集,也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其中的《》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它与第一部诗歌总集《》中的“国风”,并称为“”,该词后来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二、正音苗裔.()孟陬.()览揆.()肇锡..()()重.( )扈.江离()辟.芷()纫.秋兰()汩.()不吾与.()搴.()阰.之木兰()道.夫先路()★知识链接楚辞和《楚辞》楚辞:称为“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

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楚辞》:一本诗集名称,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古代的第二部诗歌专著。

西汉刘向编定,收录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诗人的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但不是他的个人专集,主要采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课中导练实词整理:1、指出通假字:(1)肇锡余以嘉名(2)扈江离与辟芷兮(3)来吾道夫先路2、说明词类活用现象:(1)名余曰正则兮(2)字余曰灵均(3)不抚壮而弃秽兮(4)朝搴阰之木兰兮(5)夕揽洲之宿莽3、解释重点字词:(1)帝高阳之苗裔..曰伯庸..兮(2)朕皇考(3)摄提贞.于孟陬兮(4)皇览揆.余初度兮(5)肇.锡余以嘉名(6)又重之以修.能(7)扈.江离与辟芷兮(8)纫.秋兰以为佩(9)恐年岁之不吾与.(10)朝搴.阰之木兰兮(11)日月忽其不淹.兮(12)惟.草木之零落兮(13)恐美人之迟暮..。

精品教案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导学案(2)(含答案)(清风语文)

精品教案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导学案(2)(含答案)(清风语文)

《离骚》导学案﹙二﹚高一语文编写人:巩义六中王秋岩审核人:杨保卿『学习目标』分析第二节,积累重点字词。

『目标重点』目标1以及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目标难点』1、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法学习过程一学生齐读第一段。

二抽学生读第二段,完成下列问题1重点词﹙A级﹚初服﹙﹚陆离﹙﹚游目﹙﹚离尤﹙﹚2名句默写﹙A级﹚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宁溘死以流亡兮,____________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独好修以为常。

____________,岂余心之可惩?3虚词﹙B级﹚驰椒丘且焉.止息苟.余情其信芳4通假字﹙B级﹚进不入以离尤.兮芳菲菲其弥章.5活用词﹙B级﹚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6特殊句式﹙C级﹚不吾知其亦已兮步余马于兰皋兮长余佩之陆离7 结合全文,解决下列问题﹙D级﹚①通观全文,理解下列句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②本文中多处用到比兴手法,试找出几例并简单分析它们各自的寓意。

③文中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第二段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前后是否矛盾?三课堂小结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出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及其势力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离骚》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离骚》导学案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莎士比亚语文必修2《离骚》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感悟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2.了解两种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移情和比喻。

3.了解屈原生平,领悟其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重点难点1. 诵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感悟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2.了解两种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移情和比喻。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一.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名平,字原,战国时代楚国人。

初辅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

后遭到守旧贵族子兰、靳尚等人的谗害而去职。

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比较接近人民生活,对黑暗现实愈益不满。

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首都郢亦为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

所作《离骚》《九章》《九歌》等篇反复陈述其政治主张,揭露统治集团昏庸腐朽、排斥贤能的种种罪行,表现了他对楚国国事的深切忧念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2.楚辞及《楚辞》①诗体名。

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②总集名。

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③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对后世影响很大。

后人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

高中语文必修2《离骚》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2《离骚》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2《离骚》导学案《离骚》导学案授课内容【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3、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学法指导】1.借助课文注释和古汉语字典自主理解诗的大意,掌握重点诗句的翻译及重点字词的含义。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屈原生平事迹及其对后世国民精神的影响;了解楚辞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诵、品悟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预习指导】第一课时1、走进新课:请大家猜一下这幅对联和哪位历史人物有关?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

因政治上的不得志,饱经忧患的《离骚》作者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的5月4日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

后人为了纪念这们守节不移的伟人,于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兴起了吃粽子、赛龙舟习俗。

(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纪念对联)2、阅读新课。

反复朗读课文,对照注解弄清句意。

诵读注意以下几点:(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5 离骚 屈原导学案(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5 离骚 屈原导学案(2)

《离骚》导学案主备人:信阳一高 2017年11月教学目标: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相关艺术手法运用的效果;了解《离骚》语言风格特点,理解文章节选部分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通过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

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

引导学生掌握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鉴赏《屈子行吟图》:画面通过古树野花,顽石曲径的简明勾勒,大块空白大地的随意铺设,描画屈原流放独行的环境,渲染了一个荒寒凄凉、萧瑟幽寂的意境,。

屈原愁眉锁眼、面容憔悴、髯髯垂须、昂首遥视,人物表情忧郁寂苦,但决不变心从俗的坚强意志,溢于言表。

画面以挺劲飞畅的线条勾画衣着的褶纹,夸张了服饰的奇伟,并在腰间配一随步摆动的飘带,进而强化了屈原庄重、傲岸的神态和精神气质。

二、解题解释:“离骚”,离忧也。

离,犹罹也。

骚,忧愁也。

离骚者,乃言遭遇忧愁,陷入困境。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也是“楚辞体”(骚体诗)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骚体诗”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风骚”:“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则是楚辞中的《离骚》。

这两部作品风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

三、诵读——感知诗韵学生朗诵,体会这首诗在形式特点:1.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作用:“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

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

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2.每句二至四个节拍诗句在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读来节奏谐和,音调抑扬,具有一种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离骚》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离骚》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学习目标】1.能够理解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富有感情的句子。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课文。

3.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

【学法指导】运用诵读法,读读背背,理解难字读音、难字词义和感情丰富的句子。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

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动,据《屈原列传》所载,并用屈原作品相印证,主要有:内政方面赞助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

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

顷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

大约此时郢都在庄暴郢之后,“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

辗转流离在沅、湘一带大概有九年之久。

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

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

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2.“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

它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主要作品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

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辩》等。

3.骚体诗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

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离骚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离骚含答案

离骚【教学目标】1.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3.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2.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

【教具】配音朗读磁带、投影胶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毛泽东诗词导入。

二、屈原及相关简介结合注释了解屈原,由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1.屈原作品2.关于楚辞三、结合背景知识释题“离骚”二字,古来数种解释:1.司马迁:遭受忧患的意思。

“离”通“罹”,遭遇;“骚”,忧愁。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班固亦同)2.王逸:离别的忧愁。

“离,别也。

骚,愁也。

”——因司马迁距屈原年代未久,故司马迁的说法最可信。

另外还有认为“离骚”二字当释为“牢骚”的。

又有认为《离骚》和《劳商》“同实而异名”,是楚地歌曲名称。

(游国恩)。

还有以离骚为“排解忧愁”之意。

(钱钟书)四、诵读1.播放录音范读,正音;2.学生朗读,要求:把握诗的节奏:《离骚》本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音乐性很强,诵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奏。

诵读时,上分句末字“兮”,犹如现之“啊”,读音要稍长,押韵的字要重读,反复练习,直至口熟。

体味诗的情感:朗读时还要把握每一节的主旨,一节一节地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感情。

五、《离骚》知识点梳理:(多媒体展示,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疏通句子)1.重点词语2.通假字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5.古今异义的词6.句式7.难句翻译六、阅读理解1.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明确: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2.了解“香草美人”的象征方法香草、美人是《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二导学案离骚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二导学案离骚导学案

【学习设想】1 、了解屈原的生平,感知其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2、了解《离骚》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理解节选部分的主旨。

【学习目标】1.通过品读《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

2.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见《学习指导》二、课后题检测(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课文里类似的诗句还有一些,试把它们找出来。

再以它们为线索,说说诗里写了哪些内容。

---------------------------------------------------------------------------------------------------------------------- (二)《离骚》的句式长短不一,又多用对偶手法,呈现出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

请具体说说下列诗句是如何构成对偶的。

1.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

2.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3.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4.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三)《离骚》多用比兴手法,正如东汉王逸所说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请从诗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分析它们各自的寓意。

【拓展链接】一、香草美人与后世文学论离骚中的香草美人,司马迁赞屈原道:“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离骚》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它的意象美人、香草了。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屈原很多时候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

以夫妇喻君臣形象生动,符合当时的情境。

大多数人是这样认为的,而王逸说:“女以喻臣。

”李陈玉认为:“言求女者,求贤君之譬也。

”我认为美女就是指具有高尚品格、具有内外美统一的女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骚》导学案﹙二﹚
高一语文编写人:巩义六中王秋岩审核人:杨保卿『学习目标』
分析第二节,积累重点字词。

『目标重点』
目标1以及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目标难点』
1、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

『学法指导』
诵读法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学生齐读第一段。

二抽学生读第二段,完成下列问题
1重点词﹙ A级﹚
初服﹙﹚陆离﹙﹚
游目﹙﹚离尤﹙﹚
2名句默写﹙ A级﹚
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
宁溘死以流亡兮,____________
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余独好修以为常。

____________,岂余心之可惩?
3虚词﹙ B级﹚
驰椒丘且焉.止息
苟.余情其信芳
4通假字﹙ B级﹚
进不入以离尤.兮
芳菲菲其弥章.
5活用词﹙ B级﹚
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
6特殊句式﹙ C级﹚
不吾知其亦已兮
步余马于兰皋兮
长余佩之陆离
7 结合全文,解决下列问题﹙ D级﹚
①通观全文,理解下列句子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②本文中多处用到比兴手法,试找出几例并简单分析它们各自的寓意。

③文中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第二段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前后是否矛盾?
三课堂小结
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出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及其势力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课外拓展
《离骚》【赏析】
屈原是诗国的一颗巨星,远在众星之前,它出现在我国诗歌史上,成为无数后继者所仰慕的风范。

他的不朽之作——《离骚》,震古烁今,千百年来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成为我国诗歌史以至世界诗史上,最为激动人心而具有“永久的魅力”的篇章。

伟大、优秀的艺术,自有其永恒的生命力,自是美的无尽藏。

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

”是的,多少年来人们读《离骚》,人们认识它,分析它,开掘它,只要是一个态度严肃者,真正的渴求者,似乎都不曾空手而返过。

它给人以“真”的启迪,“善”的激励,“美”的享受。

它是那样完美而丰富,古老而常新,“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离骚者,犹离忧也”,这是司马迁对《离骚》题义的解释。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这是他对诗篇创作动力的说明,也是对长诗《离骚》感情基调的诠释。

屈原为了振兴邦国,实行“美政”,“竭忠尽
智,以事其君”,但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遭谗远逝。

他满怀“存君兴国”之志,却唤不醒昏庸之主,眼看楚国兵挫地削,危亡无日,自己却竟被疏失位。

这对于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来说,能无怨乎?诗中有云:“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又云:“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最后说:“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离骚》正是诗人蕴藏着满腔爱国激情,饱含着血泪写成的一首悲伤怨愤之歌,读之令人摧肝裂胆,撼人心魄。

《离骚》导学案﹙一﹚
《离骚》答案
一 姱ku ā 羁j ī 謇ji ǎn 谇su ì 揽l ǎn 茝ch ǎi 诼zhu ó 偭mi ǎn 溘k è 诟g òu 椒
ji āo
岌j í 糅r óu 昭zh āo 弥m í 朕zh èn 规gu ī矩ju 蕙hu ì纕r ǎng 侘ch à傺ch ì
二1,太息:叹息
修姱:修洁而美好。

鞿羁:喻指约束,束缚。

揽茝 :采集白芷。

灵修 :神仙,这里指怀王 。

绳墨 :比喻准绳,准则 。

周容:苟合取容。

侘傺:失意的样子 。

方圜 :方和圆。

方枘和圆凿。

2 虽:唯
謇:古楚语的句首语气词
以:因为
虽:即使
3,“错”通“措”
“郁邑” 通 “郁悒”
“圜 ” 通 “圆 ”
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不得志,走投无路 今:指经济状况不好
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指随流水而消逝 今: 指因灾害或其他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自前世而固然
..古:本来就是这样今:表示承认某个事情,引起下文转折;或表示既承认甲事实又不否认乙事实。

偭规矩而改错
..古:改变措施今:改正错误
5 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丧。

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样。

6 ①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就是同情人民生活的艰难。

这两句承上,形象的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作用:承上启下。

②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但坦荡的胸怀,磊落的品性,决定了他为自己的政治思想,不会瞻前顾后,更不可能中途更改主张,所以,遭到小人的诬陷,得不到楚怀王的信任。

原因:a亦余心之所善兮b众女嫉余之峨眉c固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以追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