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二岳麓版课件:第三单元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3单元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材整理 2 1.背景 (1)经济
新经济政策
①战争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亟须恢复社会经济。 ②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 (2)政治:农民对_______________ 政治危机 。 2.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___________
2.教训 (1)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 (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均衡发展。 (3)制定农业政策必须考虑农民的利益。 (4)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必须结合起来。
(2015· 全国卷Ⅱ)1930 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 亿千克,1931 年降至 694.8 亿千克;1930 年苏联粮食出口 483 亿千克,1931 年增至 518 亿千克。这表明苏 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探究点一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实质
史 料 史料一 1921 年 3 月,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 解 读
通过新经济政策。政策主要提到七点:国有工业仍为 结合“国有工业、 自 国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 由贸易、 出租”等关 可以自由出卖其制品及承受定购; 苏维埃全力支持人 键词, 来判断新经济 民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 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 ——《苏联简史》 政策在所有制、 流通 等领域的调整。
【史料应用】 (1)史料一中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工业化道路同资本主义国家有何不同?主要 理由是什么? 【提示】
不同:首先发展重工业。理由:苏联面临战争的威胁,为了保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共55张PPT)
在这场论争中,布哈林失败,其观点被定性为“右倾投降主义” “复辟资本主义”, 他被开除出政治局。
三、斯大林体制的建立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
客观原因: 帝国主义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国内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 长期实行专制主义的历史文化传统
主观原因 斯大林个人因素和国内的政治斗争。
工业化建设热潮
战争即将爆发,所以 必须尽早实现工业化
大中工业一律收归国 有;高度集中的管理 体制。
中小企业出租或私营,外 资开发矿产资源。扩大地 方和企业自主权。
取消自由贸易 和商品买卖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买卖
普通义务劳动,实 物配给。
按劳分配
3、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管理方法、手段 高度集中,行政管理。——战时主义政策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
从材料可看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还引发了什么危机?
引发政治危机,农民和士兵与政府的矛盾尖锐
阶段小结:
列宁在革命成果巩固后,想在落后的生产力水 平基础上,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定的“科学社会 主义”蓝图,构建取消商品流通,高度集中的社会 主义公有制,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 渡到社会主义阶段。
但是这个忽视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原理 的决定是错误的,这个探索是失败的。这就要求以 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要重新确立一个新的政策, 采取一个向社会主义阶段过渡的新方法。而这个政 策必须符合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928 年-1932年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 1933年-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 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2、 经 济
具
体
形 成 过
政 治
程
1、1925年,苏联提出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 针,优先发展重工业,进行三个“ 五年计划”的 建设。国民经济建设由中央统一制定计划、配置资 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起来。 2、1926—1932年,实行农业 “全盘集体化”, 把农业纳入计划经济轨道。
三、斯大林体制的建立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
客观原因: 帝国主义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国内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 长期实行专制主义的历史文化传统
主观原因 斯大林个人因素和国内的政治斗争。
工业化建设热潮
战争即将爆发,所以 必须尽早实现工业化
大中工业一律收归国 有;高度集中的管理 体制。
中小企业出租或私营,外 资开发矿产资源。扩大地 方和企业自主权。
取消自由贸易 和商品买卖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买卖
普通义务劳动,实 物配给。
按劳分配
3、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管理方法、手段 高度集中,行政管理。——战时主义政策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
从材料可看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还引发了什么危机?
引发政治危机,农民和士兵与政府的矛盾尖锐
阶段小结:
列宁在革命成果巩固后,想在落后的生产力水 平基础上,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定的“科学社会 主义”蓝图,构建取消商品流通,高度集中的社会 主义公有制,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 渡到社会主义阶段。
但是这个忽视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原理 的决定是错误的,这个探索是失败的。这就要求以 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要重新确立一个新的政策, 采取一个向社会主义阶段过渡的新方法。而这个政 策必须符合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928 年-1932年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 1933年-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 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2、 经 济
具
体
形 成 过
政 治
程
1、1925年,苏联提出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 针,优先发展重工业,进行三个“ 五年计划”的 建设。国民经济建设由中央统一制定计划、配置资 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起来。 2、1926—1932年,实行农业 “全盘集体化”, 把农业纳入计划经济轨道。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24张)(共24张PPT)
(1)必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农业、重工 业、轻工业协调发展) (3)必须维护农民的利益,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必须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5) 经济建设必须循序渐进,遵循客观规律;
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 有利于( )
积极影响:
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消极影响:
超越了苏联生产力水平: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 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④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探究讨论:联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 中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变化,给我国的经济建 设带来的那些启示?
3、斯大林经济体制的评价
苏联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
600%
243%
100% 13%
1913年 1920年
75% 1925年
1932年
1937年
系列1
斯大林在地球上第一次建成了强
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家,使得全
世界对它刮目相看,这件事是个
创举。
当资本主义经济被一次又一次
的经济危机所震撼时,在苏联,
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
普遍实现工业国有化(大中企业、小企业) 取消商品贸易,实行配给制
强制劳动, “不劳动者不得 食”
4、特点: 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采用军事与行政 命令
5、评价:
(1)积极作用:保证了军事的胜利。 (2)消极作用: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
损害了农民利益和积极性;不是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
例如,法国、英国、德国、美
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 有利于( )
积极影响:
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消极影响:
超越了苏联生产力水平: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 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④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探究讨论:联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 中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变化,给我国的经济建 设带来的那些启示?
3、斯大林经济体制的评价
苏联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
600%
243%
100% 13%
1913年 1920年
75% 1925年
1932年
1937年
系列1
斯大林在地球上第一次建成了强
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家,使得全
世界对它刮目相看,这件事是个
创举。
当资本主义经济被一次又一次
的经济危机所震撼时,在苏联,
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
普遍实现工业国有化(大中企业、小企业) 取消商品贸易,实行配给制
强制劳动, “不劳动者不得 食”
4、特点: 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采用军事与行政 命令
5、评价:
(1)积极作用:保证了军事的胜利。 (2)消极作用: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
损害了农民利益和积极性;不是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
例如,法国、英国、德国、美
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件:第三单元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PPT课件
•最新精品中小学课件
•11
②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③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最新精品中小学课件
•12
[易错易混]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俄经济又恢复到资本主义 时代。(×)
剖析: 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 前提下, 在充分认识苏俄国情的基础上, 在一定范围和限 度内, 恢复资本主义的某些经济模式和经营方式, 利用市 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 改善和巩固工农联 盟,由此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最新精品中小学课件 •13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使苏俄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途径是相同的。(×) 剖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 经济政策是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最新精品中小学课件
•14
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 1.确立 (1)途径:在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2)时间: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
•最新精品中小学课件
•22
[探究问题] 材料一 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
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在马克思主义的 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最新精品中小学课件
•23
材料二
列宁指出:“1921 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
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 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 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 说, 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 国家调节。”
•18
[易错易混] 1. “斯大林模式”形成之初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 ) 剖析: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 的探索和创新, 在实行初期和二战时期曾发挥过巨大的作 用。 到了后期, 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及 时调整生产关系,该模式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4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优质课件(37张)(共37张PPT)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 ¾ 国土被敌人所占,工厂停工,人民挨饿
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
1918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0年
➢背景: 国内外敌对势力 进攻苏维埃政权。
内战 爆发,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工业政 策
高管一律度理比国集较有中两个国私政有有策为并,主存新经济政提取高得了较劳 好动 的生 经产 济率 效, 益
策新在何处? 商业政 取消自 允许商品买卖, 有利于市场经济
策 由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 的发展
“战”是用强制性的经济手段管理经济,违背经济发
分展配规制律实;行“配新”在实以行公按有劳制取为主导的提前高提了下工,人允工许作多的种
肉类人均产量(公 斤) 35
20 ~ 25 15 ~ 20
25
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 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平等、斯蒂芬斯从 苏联归来后说:“我看到了未来,它 行得通。”
材料4:永恒的惊叹号:1991年,克 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 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C
D 目的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4、下列对新经济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目的在于实现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B是遵循市场和货币关系规律的体现 C使遭到破坏的工农联盟得到固和改善
A
D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采取的
B 5、下列斯大林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B 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
请思考:这种现象谁是最大的受害者?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课件(共21张PPT)
岳麓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上册
材料一 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 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 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 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材料二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 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 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 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 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命曾 命喀 的被 最琅 “苏是重施 荣共布要塔 光领尔支得 和导什柱水 骄人维之兵 傲称克一曾 ”为党,是
十党其十 月员中月 革, 革
畅言教育
岳麓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上册
小组讨论:结合视频和材料分析 战时共产主义的影响?列宁采取 的新措施
畅言教育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 政策
余粮收集制
工业 政策
畅言教育
岳麓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上册
英国首相丘吉尔:当他接过俄国时,俄 国只是手扶木犁的国家;而当他撒手人 寰时,俄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
结合材料和课本说明斯大林工业化模式的成就?
畅言教育
岳麓教育出版社 高一年级 | 上册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 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 过七十多年的建设, 1985 年苏联人均GNP 为3396 美元,不仅落后于西 方发 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 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 的三分之一左 右………….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 要 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 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 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 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 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 平方 米, 为西方国家的50% ;第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 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 。 结合材料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什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4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精品课件(57张)(共57张PPT)
——斯大林
请分析:他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的侧重点是什么?
这样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工业落后的优现先实发;展重工业是国防的基础
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
材料
1925联共(布)十四大提出 工业化方针
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 出农业集体化方针
自1928年始实行五年计划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
农业 余粮征集制
工业 推行工业国有化
贸易 取消商品贸易 分配 国家集中分配,不劳动者不得食
思考3 这些措施如何为战争服务?
是否实现了最初的奋斗目标?
思考4
材料: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 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仅是维 持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 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 的真正的主要门径。” ——列宁(1919年)
然而,当时很多人并不认可新经济政策, 指责列宁是在向资本主义过渡,背叛了十月 革命的理想,背叛了马克思主义,是严重的 倒退。很多共产党员退党。甚至有人以自杀 抗议这一“倒退”。
思考
思考9:新经济政策真的是向资本主义
吗?
资本主义制度:私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
新经济政策: 区别对待大中小企业 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大) 企业仍归国家所有 中小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 保证公有制为主体 保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
思考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另一个任务是什么?
幻想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存粹的社 会主义经济形式。
材料: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 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 划经济,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马克思
思考5: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比较它与马克 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否完全一致?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网
2.内容 (1)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 (2)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 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3)商业: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 集中分配。 (4)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 则。
中国教育网
3.评价 (1)进步性: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 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2)局限性: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
中国教育网
思考: (1)材料一反映出新经济政策有何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新经济政策有何特点? 提示:(1)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 主义。 (2)特点: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资本主义存在。
中国教育网
要点二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点 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2.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采取国家指令性计划 经济模式。 3.重视工业化,片面发展重工业。
中国教育网
[易错易混]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俄经济又恢复到资本主义 时代。(×)
剖析: 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 前提下,在充分认识苏俄国情的基础上,在一定范围和限 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的某些经济模式和经营方式,利用市 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 改善和巩固工农联 盟,由此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中国教育网
2.目的 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3.措施 (1)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2)工业: ①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 经营。
中国教育网
②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 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③恢复私人小企业。 (3)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中国教育网
2.斯大林体制指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剖析:斯大林体制指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 体制,不能将它简单地理解为只是一种经济体制。
中国教育网
图示法理解本课内容
中国教育网
要点一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1.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中国教育网
[探究问题] 材料一 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 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在马克思主义的 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中国教育网
材料二 列宁指出:“1921 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 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 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 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 说, 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 国家调节。”
中国教育网
2.特点 (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 制。 (2)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3)实行排斥市场的国家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 (4)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中国教育网
3.评价 (1)积极作用: ①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②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 工业化。 ③1937 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 ④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
中国教育网
[探究问题] 材料一 社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义只能允许一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 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 ——《世界历史》
中国教育网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 度集中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体制,它限制了商品货币关 系的发展,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 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 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 计划之下。 ——来源于网络
中国教育网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使苏俄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途径是相同的。(×) 剖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新 经济政策是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中国教育网
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 1.确立 (1)途径:在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2)时间: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中国教育网
第 14 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 制的建立
中国教育网
[课标导航]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 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 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 践中的经验教训。
中国教育网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国际: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 国家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 (2)国内: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 经济形势。
中国教育网
[易错易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当时苏俄的生产力发展水 平。(×) 剖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 非常措施,它适应了战时需要,是必要的。但它不适合当 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中国教育网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经济: ①战争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亟须恢复社会经 济。 ②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2)政治: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日益不满,频繁 发生暴动。
中国教育网
(2)消极影响: ①体制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 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导致农民 生产积极性不高。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阻碍了苏 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二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体制, 因此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中国教育网
[易错易混] 1. “斯大林模式”形成之初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 ) 剖析: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 的探索和创新, 在实行初期和二战时期曾发挥过巨大的作 用。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及 时调整生产关系,该模式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教育网
4.意义 (1)理论意义: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找到了一条 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即确立与落后的 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 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现实意义: ①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
中国教育网
②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③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