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三首ppt实用课件15
合集下载
杜牧诗歌ppt课件
穆宗长庆以后,唐王朝危机进一步加深,士人心
态发生巨大变化,诗坛风貌出现明显转变,唐诗由中 唐进入晚唐。
杜牧手迹(故宫博物馆藏)
“某苦心为诗,唯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 俗。”——杜牧《献诗启》
杜牧诗歌 ●咏史怀古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
忧多喜少,在此
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
重阳佳节,应该
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
举杯痛饮,采菊
而已。”
插头,潇洒忘怀,
❖ “菊花”句———古人有重阳节 采菊插发的习俗。《续神仙传》: “许曾插花满头,把花作舞,上 酒家楼醉歌。”
❖ 牛山句———《晏子春秋》: “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
杜牧诗歌 ●小结
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但生活在盛世不 再、大厦将倾的时代;虽满怀抑郁怀旧情绪,但 生性豪俊,因此他的诗歌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 不管是感慨时事,抒发襟怀,还是咏史怀古,写 景题咏酬赠,大都溢露出豪宕俊爽的意气和悠远 飘逸的情韵。尤其是论史绝句,议论警拔,别具 一格。
杜牧的诗以俊爽豪宕、雄姿英发的风格卓立于晚 唐诗坛,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因此,此诗看若旷达不羁,而实内含激愤感慨之 情。虽不无颓放之意,看似消极颓唐,但骨子里却 愤激不平,志士之气仍存,实有不甘落拓消沉之意。
❖ “此等诗,自杜公(指杜甫)外,盖不多见,当 为小杜(指杜牧)七律中第一。”
❖ “ 竟体超拔,俯视一切”。
❖ 《瀛奎律髓》称“此以‘尘世’对‘菊花’,开 合抑扬,殊无斧凿痕,又变体之俊者。
九日齐山登高
❖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态发生巨大变化,诗坛风貌出现明显转变,唐诗由中 唐进入晚唐。
杜牧手迹(故宫博物馆藏)
“某苦心为诗,唯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 俗。”——杜牧《献诗启》
杜牧诗歌 ●咏史怀古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
忧多喜少,在此
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
重阳佳节,应该
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
举杯痛饮,采菊
而已。”
插头,潇洒忘怀,
❖ “菊花”句———古人有重阳节 采菊插发的习俗。《续神仙传》: “许曾插花满头,把花作舞,上 酒家楼醉歌。”
❖ 牛山句———《晏子春秋》: “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
杜牧诗歌 ●小结
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但生活在盛世不 再、大厦将倾的时代;虽满怀抑郁怀旧情绪,但 生性豪俊,因此他的诗歌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 不管是感慨时事,抒发襟怀,还是咏史怀古,写 景题咏酬赠,大都溢露出豪宕俊爽的意气和悠远 飘逸的情韵。尤其是论史绝句,议论警拔,别具 一格。
杜牧的诗以俊爽豪宕、雄姿英发的风格卓立于晚 唐诗坛,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因此,此诗看若旷达不羁,而实内含激愤感慨之 情。虽不无颓放之意,看似消极颓唐,但骨子里却 愤激不平,志士之气仍存,实有不甘落拓消沉之意。
❖ “此等诗,自杜公(指杜甫)外,盖不多见,当 为小杜(指杜牧)七律中第一。”
❖ “ 竟体超拔,俯视一切”。
❖ 《瀛奎律髓》称“此以‘尘世’对‘菊花’,开 合抑扬,殊无斧凿痕,又变体之俊者。
九日齐山登高
❖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古诗三首《山行》ppt课件
远上寒山石径斜,
深秋时节 的山。
石头小路。
句意: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 曲的伸向深秋时节的山峦。
生,产生,生出。指 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白云生处有人家。
句意:在白云缭绕的地方,隐 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居住。
因为
傍晚时候的枫 树林
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坐爱枫林晚,
句意: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 我喜欢这深秋时节,傍晚的枫 树林美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
小拓展:请你尝试模仿“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句式描述下面图片中的景物。
梨花白于腊月雪。
我会填
《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 山间 )所 看到的( 深秋时节 )的枫林景色,描绘 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构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 景的( 喜爱 )之情。
被秋霜打 过的枫叶
霜叶红于二月花。
比……还红
句意: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
检查注释 串联句意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蜿蜒伸向山顶, 在白云飘浮的地方 有几户人家。
检查注释 串联句意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悟诗情
赞美喜爱不屈 不饶,顽强抗 争的精神。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红 于/ 二 月 花。
小组合作:读一读,说说古诗中写到了哪 些景物?圈出来,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石径
寒山
白云
人家
霜叶
枫 林
向山的远 处伸展。
字面意思为“歪斜, 不正”。这里指山间 小路弯弯曲曲。
读一读 山 行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PPT(附课堂练习)
朗读诗句,体 会秋天荷花衰败、 荷叶凋零的景象。
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残:菊花开败了,一看就知道是深秋季节。
秋风中残菊的花枝 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 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秋天所有丰收的景象,作者用了一个词概 括,那就是——橙黄橘绿。运用前面所学到的 理解词语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tiǎo 挑战 挑花
②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 ③一种刺绣方法。 ④拨弄,引动。
挑
tiāo 挑水 挑三拣四
tiāo ①用肩担着 ②挑、担的东西。 ③量词,用于成挑儿的东西。 ④选,拣。
理 解 诗 意 古
诗 三 首
自由朗读,读出节奏和韵律。画一画诗人
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说一说,下面哪副图吻合诗意,并说说理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唐]李商隐《赠荷花》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尽:荷花凋谢。 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在诗中指的是荷叶。
4 古诗三首
认 识 方 法 古
诗 三 首
借助拼音来读一读这3首古诗,猜一猜 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秋
你是从哪 里读出来的?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 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 文学家。后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 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 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有《樊川文集》。
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残:菊花开败了,一看就知道是深秋季节。
秋风中残菊的花枝 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 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秋天所有丰收的景象,作者用了一个词概 括,那就是——橙黄橘绿。运用前面所学到的 理解词语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tiǎo 挑战 挑花
②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 ③一种刺绣方法。 ④拨弄,引动。
挑
tiāo 挑水 挑三拣四
tiāo ①用肩担着 ②挑、担的东西。 ③量词,用于成挑儿的东西。 ④选,拣。
理 解 诗 意 古
诗 三 首
自由朗读,读出节奏和韵律。画一画诗人
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说一说,下面哪副图吻合诗意,并说说理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唐]李商隐《赠荷花》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尽:荷花凋谢。 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在诗中指的是荷叶。
4 古诗三首
认 识 方 法 古
诗 三 首
借助拼音来读一读这3首古诗,猜一猜 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秋
你是从哪 里读出来的?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 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 文学家。后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 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 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有《樊川文集》。
【高中语文】杜牧诗三首ppt精品课件15
答案一:杜诗好。杜诗指出胜败乃兵
家常事,好男儿应包羞忍辱,永不言 败。凭着胸怀壮志的江东子弟,是完 全可以东山再起的。全诗格调昂扬乐 观,积极向上。 答案二:王诗好。王诗冷静客观理智 的思考了当时的形势,指出项羽的失 败已无法挽回,是历史的必然,指出 江东子弟是不会跟随他卷土重来的。
答案三:杜诗好。作者批评项羽不能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4.两诗末句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杜牧诗用不大肯定的语气来表 述,表示推测,实际上是借题发挥。 王诗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 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6.关于这两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杜诗的第一句中“事不期”的意思是胜负 乃兵家常事,不能预料。 B.杜诗的第二句强调只有“包羞忍辱”才能 算是“真男儿”,实际上是批评项羽不应该 灰心丧气,含羞自刎。 C.王诗的第一句中的“壮士”和第四句中的 “君王”都是指乌江自刎的项羽。 D.王诗的第四句中的“势难回”指的是项羽 垓下失败之后,根据当时形势,再也难以回 到江东了。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注: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项羽垓下战败, 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 “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
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3.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
来的原因是什么?王诗认为项羽不 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 4 . 两诗末句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杜牧诗三首yongPPT课件
杜牧诗三首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祖居长安下杜樊乡,因称 “杜樊川”。唐文宗大和进士,又登贤良 方正直言极谏科。为弘文馆校书郎,人江 西、宣歙观察使幕和淮南节度使幕,后入 朝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曾任黄州、池 州、湖州等地刺史,人为考功郎中、知制 诰,官终中书舍人。与李商隐齐名,人称 “小李杜”。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 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以把不 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 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金河秋半虏弦开, 云外惊飞四散哀 。
想象雁遭射击四散哀鸣的情景。
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 这里泛指北方边地。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常 借秋天狩猎之机,乘中原地区军民并无防 范情况时突然袭击,其罪魁祸首当然是其 贵族统治者。
仙掌月明孤影过, 长门灯暗数声来!
想象雁失群后南飞途中情形。 当大雁飞过长安上空时,景象凄凉,令人
心碎:在清凉的月色下,汉宫中当年汉武 帝所建承露盘上的仙掌孤单地高高耸立, 形单影只;当年陈皇后幽居的长门冷宫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光黯淡,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陆续传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 岂逐春风一一回。
象征手法
作者都不是单纯地赞美事物本身,而是借这些物来赞颂某些美 德以及具备这些美德的人,或借以说明某项事理。可根据文章 的具体内容,细分为“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因物说 理”等。
这种手法,来源于《诗经》中的“比”、“兴”。《楚辞.橘颂》 就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的古代名作。此后在诗歌、散文中成为 常见的手法之一。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 想境界的追求,但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 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而由读者自己去 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 明象征的含义。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祖居长安下杜樊乡,因称 “杜樊川”。唐文宗大和进士,又登贤良 方正直言极谏科。为弘文馆校书郎,人江 西、宣歙观察使幕和淮南节度使幕,后入 朝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曾任黄州、池 州、湖州等地刺史,人为考功郎中、知制 诰,官终中书舍人。与李商隐齐名,人称 “小李杜”。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 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以把不 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 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金河秋半虏弦开, 云外惊飞四散哀 。
想象雁遭射击四散哀鸣的情景。
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 这里泛指北方边地。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常 借秋天狩猎之机,乘中原地区军民并无防 范情况时突然袭击,其罪魁祸首当然是其 贵族统治者。
仙掌月明孤影过, 长门灯暗数声来!
想象雁失群后南飞途中情形。 当大雁飞过长安上空时,景象凄凉,令人
心碎:在清凉的月色下,汉宫中当年汉武 帝所建承露盘上的仙掌孤单地高高耸立, 形单影只;当年陈皇后幽居的长门冷宫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光黯淡,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陆续传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 岂逐春风一一回。
象征手法
作者都不是单纯地赞美事物本身,而是借这些物来赞颂某些美 德以及具备这些美德的人,或借以说明某项事理。可根据文章 的具体内容,细分为“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因物说 理”等。
这种手法,来源于《诗经》中的“比”、“兴”。《楚辞.橘颂》 就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的古代名作。此后在诗歌、散文中成为 常见的手法之一。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 想境界的追求,但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 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而由读者自己去 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 明象征的含义。
第4课 古诗三首 课件(共54张PPT)
第4课
古诗三首
课文导入
春
夏
秋
冬
第一课时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唐代诗人。京 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著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 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 “小杜”。
知诗意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 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品诗意 品诗意
山路的绵长
深秋季节
表现了白云升腾、 缭绕和飘浮的种种 动态,也说明山很 高。
使人联想到炊烟袅 袅,鸡鸣犬吠,从 而感到深山充满生 气。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写景
品诗意
因为
停车坐爱枫林晚
品诗意 晚:
①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②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 格外美丽。
③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 爱之极。
④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荷荷尽尽/已无擎/擎雨雨盖盖,,
jú cán yóu ào
菊菊残残/犹有傲/傲霜霜枝枝。。
jūn
一一年年/好景君/君须须记记,,
chénɡ jú
最最是是/橙黄橘/橘绿绿时时。。
句段导读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写
荷花凋谢
景
菊花开败
秋天气温降到摄氏零 度以下,地面上或草 叶上会凝结一层薄薄 的白色冰晶。
古诗三首
课文导入
春
夏
秋
冬
第一课时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唐代诗人。京 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著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 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 “小杜”。
知诗意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 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品诗意 品诗意
山路的绵长
深秋季节
表现了白云升腾、 缭绕和飘浮的种种 动态,也说明山很 高。
使人联想到炊烟袅 袅,鸡鸣犬吠,从 而感到深山充满生 气。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写景
品诗意
因为
停车坐爱枫林晚
品诗意 晚:
①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②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 格外美丽。
③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 爱之极。
④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荷荷尽尽/已无擎/擎雨雨盖盖,,
jú cán yóu ào
菊菊残残/犹有傲/傲霜霜枝枝。。
jūn
一一年年/好景君/君须须记记,,
chénɡ jú
最最是是/橙黄橘/橘绿绿时时。。
句段导读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写
荷花凋谢
景
菊花开败
秋天气温降到摄氏零 度以下,地面上或草 叶上会凝结一层薄薄 的白色冰晶。
《杜甫诗三首》课件
开: 花开 泪开 “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飘零。
系: 舟系 心系 “他日泪” 则生悲情于从前, “故园心” 则托相思于万里。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触景生情: 菊花,引发羁旅之思 孤舟,产生漂泊孤独之感
对仗工整: 他日泪 故园心 写出思乡之。 。 苦之久
两开: 时间久, 花开 也是 泪开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停留此处的时间很久了, 再一次看到这 里的菊花开放, 往日流过的泪水禁不住又流下来了。 孤独的小船一直系在岸边, 也系着我对 故园长久的思念。
触景生情 故园之思 暗示停留时间久, 思念之苦之久。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触景生情, 抒发感慨。 “丛菊两开”,指流落三峡历经了两秋;
在诗歌艺术上, 他能够汲取和 总结前人的成就, 融合众长, 兼 备诸体, 形成反复咏叹、沉郁顿 挫的风格, 对后世影响很大。誉 其为“诗圣”, 他的律诗在唐代 诗人中最为出色, 他首创的“即 事名篇”的乐府诗, 对后世现实 主义诗歌的发展影响很大。
《秋兴八首》
背景: 国家动荡不安, 诗人客居他乡 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 然面临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 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
主旨
结束
《 咏怀古迹 》
杜甫
• 看到古迹,产生感慨,抒发自己的情怀!
《咏怀古迹》简介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时间: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 历
元年的秋天。 3、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 、
刘备、诸葛亮; 4.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一生
这首诗写了什么人, 表现什么心情? (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 主旨的那个词语。)
系: 舟系 心系 “他日泪” 则生悲情于从前, “故园心” 则托相思于万里。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触景生情: 菊花,引发羁旅之思 孤舟,产生漂泊孤独之感
对仗工整: 他日泪 故园心 写出思乡之。 。 苦之久
两开: 时间久, 花开 也是 泪开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停留此处的时间很久了, 再一次看到这 里的菊花开放, 往日流过的泪水禁不住又流下来了。 孤独的小船一直系在岸边, 也系着我对 故园长久的思念。
触景生情 故园之思 暗示停留时间久, 思念之苦之久。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触景生情, 抒发感慨。 “丛菊两开”,指流落三峡历经了两秋;
在诗歌艺术上, 他能够汲取和 总结前人的成就, 融合众长, 兼 备诸体, 形成反复咏叹、沉郁顿 挫的风格, 对后世影响很大。誉 其为“诗圣”, 他的律诗在唐代 诗人中最为出色, 他首创的“即 事名篇”的乐府诗, 对后世现实 主义诗歌的发展影响很大。
《秋兴八首》
背景: 国家动荡不安, 诗人客居他乡 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 然面临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 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
主旨
结束
《 咏怀古迹 》
杜甫
• 看到古迹,产生感慨,抒发自己的情怀!
《咏怀古迹》简介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时间: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 历
元年的秋天。 3、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 、
刘备、诸葛亮; 4.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一生
这首诗写了什么人, 表现什么心情? (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 主旨的那个词语。)
古诗三首 山行 ppt课件
品读释疑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借助注释理解难懂的词语。
注释
① [寒山] 深秋时节的山。 ② [生] 产生,生出。 ③ [坐] 因为。
古诗中有些字词比较难理解,有些古今词 义不同,课本提供了部分字词的解释,就
是——注释。
山行
[唐]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中写到了哪些秋天的景物?再次朗读诗歌,在文中圈一圈。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题目:在山中行走
诗人在山中行走 时看到了什么呢?
品读释疑
“寒”表明此刻处于深秋时 期; “远”写出山路的绵长; “斜”照应“远”写出了高 而缓的山势,说明坡度不大。
学生字
歪斜
旁逸斜出:
山行
题目:在山中行走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读诗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秋天的
景物,请大家拿起笔来圈一圈。
这么多的景 物中,最吸引 作者的是什么?
品读释疑
远上寒山石径斜
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
伸至深秋的山巅
白云生处
有人家
在白云升起的地方隐隐约约 有几户人家。
品读释疑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理诗意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 伸向充满秋意的山顶。在白云 飘浮的山中,有几户人家居住。
杜牧诗三首课件
“卷土重来未可知”——刚愎自用, 听不进亭长忠言。
精选完整ppt课件
18
③诗人写这一历史人物的目的何在?
诗人借古抒怀。表达了对项羽刚愎自 用的批评和惋惜。亦有与项羽惺惺相 惜之情。
④为什么此诗会千古流传?
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成
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
为一时失败所挫。说明了“败不馁”的道
④“无人知是荔枝来”: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 “无人知”含蓄地揭示了飞骑送荔枝之举的荒唐 程度。诗人感慨中含深深的嘲讽:帝王贵妃们的 骄奢淫逸 。
精选完整ppt课件
10
写作技巧
以小见大,讽刺见于其中。
巧作对比。“一骑红尘”与“妃子笑”巧 作对比。对比之下批评的矛头指向显而易 •见暗。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典故,不仅 是对唐明皇荒淫无度的嘲讽,还揭示了他 们乐极生悲的命运和国势衰落的深刻原因。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象征手法。
题都城南庄 唐 崔护 去
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
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精选旧完整笑ppt课春件 风。
首联“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哪些词最有表现力?
①“虏弦开”揭示雁哀的原因。 “虏”一般泛指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虏弦开”这里矛头直指回纥贵族统治者借秋
天狩猎之机,乘中原军民豪无防范突然袭击之举。
②首联已经呈现了一幅早雁遭射、四散哀
鸣的图景。一“惊”一“哀”,更突出了 大雁四处逃窜之状和哀声之凄惨。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纥部族
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边
地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诗人当时在
黄州刺史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
民命运充满关切。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感
精选完整ppt课件
18
③诗人写这一历史人物的目的何在?
诗人借古抒怀。表达了对项羽刚愎自 用的批评和惋惜。亦有与项羽惺惺相 惜之情。
④为什么此诗会千古流传?
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成
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
为一时失败所挫。说明了“败不馁”的道
④“无人知是荔枝来”: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 “无人知”含蓄地揭示了飞骑送荔枝之举的荒唐 程度。诗人感慨中含深深的嘲讽:帝王贵妃们的 骄奢淫逸 。
精选完整ppt课件
10
写作技巧
以小见大,讽刺见于其中。
巧作对比。“一骑红尘”与“妃子笑”巧 作对比。对比之下批评的矛头指向显而易 •见暗。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典故,不仅 是对唐明皇荒淫无度的嘲讽,还揭示了他 们乐极生悲的命运和国势衰落的深刻原因。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象征手法。
题都城南庄 唐 崔护 去
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
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精选旧完整笑ppt课春件 风。
首联“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哪些词最有表现力?
①“虏弦开”揭示雁哀的原因。 “虏”一般泛指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虏弦开”这里矛头直指回纥贵族统治者借秋
天狩猎之机,乘中原军民豪无防范突然袭击之举。
②首联已经呈现了一幅早雁遭射、四散哀
鸣的图景。一“惊”一“哀”,更突出了 大雁四处逃窜之状和哀声之凄惨。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纥部族
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边
地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诗人当时在
黄州刺史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
民命运充满关切。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感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典文学知识杜牧全国通用(15张ppt)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下】册语文- 古典文 学知识 :杜牧 全国通用 (15张ppt)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下】册语文- 古典文 学知识 :杜牧 全国通用 (15张ppt)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下】册语文- 古典文 学知识 :杜牧 全国通用 (15张ppt)公开课课件
70000平方米 秦代6尺一步。 十尺一丈。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 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 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 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 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
将及知命,得病,自为墓志、祭文。又尝梦人告曰 :“尔改名毕。”逾月,奴自家来,告曰:“炊将熟 而甑(zèng)裂。”牧曰:“皆不祥也。”俄又梦书行 纸曰:“皎皎白驹,在彼空谷。”寤(wù)寝而叹曰: “此过隙也。吾生于角,徵zhǐ还于角jué ,为第八宫 ,吾之甚厄也。予自湖守迁舍人,木还角,足矣。” 其年,以疾终于安仁里,年五十。
杜牧
杜佑任司空、同平章事。后又进拜司徒、封岐 国公。
杜佑以太保之职致仕,不久病逝,追赠太傅, 谥号安简。 杜佑曾用36年撰成二百卷《通典》,创立史书 编纂的新体裁,开创中国史学史的先河。
阿房宫赋(节选)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
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 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 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 角。盘盘焉,囷(qūn)囷焉,蜂房水涡,矗不 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 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 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 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下】册语文- 古典文 学知识 :杜牧 全国通用 (15张ppt)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下】册语文- 古典文 学知识 :杜牧 全国通用 (15张ppt)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下】册语文- 古典文 学知识 :杜牧 全国通用 (15张ppt)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下】册语文- 古典文 学知识 :杜牧 全国通用 (15张ppt)公开课课件
70000平方米 秦代6尺一步。 十尺一丈。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 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 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 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 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
将及知命,得病,自为墓志、祭文。又尝梦人告曰 :“尔改名毕。”逾月,奴自家来,告曰:“炊将熟 而甑(zèng)裂。”牧曰:“皆不祥也。”俄又梦书行 纸曰:“皎皎白驹,在彼空谷。”寤(wù)寝而叹曰: “此过隙也。吾生于角,徵zhǐ还于角jué ,为第八宫 ,吾之甚厄也。予自湖守迁舍人,木还角,足矣。” 其年,以疾终于安仁里,年五十。
杜牧
杜佑任司空、同平章事。后又进拜司徒、封岐 国公。
杜佑以太保之职致仕,不久病逝,追赠太傅, 谥号安简。 杜佑曾用36年撰成二百卷《通典》,创立史书 编纂的新体裁,开创中国史学史的先河。
阿房宫赋(节选)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
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 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 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 角。盘盘焉,囷(qūn)囷焉,蜂房水涡,矗不 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 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 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 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下】册语文- 古典文 学知识 :杜牧 全国通用 (15张ppt)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下】册语文- 古典文 学知识 :杜牧 全国通用 (15张ppt)公开课课件
古诗三首《山行》ppt课件
岳麓山“爱晚亭”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车坐爱枫林晚”,意思是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 的晚景。“坐”在这里是“因为”的意思。诗人被枫林的美景 所吸引,特意停车观赏。 “霜叶红于二月花”,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鲜 花还要红艳。诗人将秋天的枫叶与春天的花朵相对比,突出了 枫叶的艳丽和独特之美。二月的春花固然鲜艳,但经霜的枫叶 在诗人眼中更加充满生机和魅力,展现出一种别样的坚韧和成 熟之美。
作者:杜牧
春
夏
同学们,一年四季,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为什么
秋
冬
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 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 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 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秋季的名诗。
预习检测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 白云(生处 )有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远上寒山石径斜”,描绘了一条蜿蜒伸向山顶的石头小路, “远上”写出了山路的绵长,“寒山”点明了季节,给人一种清 冷、幽静的感觉,“石径斜”则形象地表现出小路的曲折。 “白云生处有人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白云生处”给人以缥缈、高远的想象,那几户人家仿佛处在仙 境之中,增添了画面的神秘和诗意。 这两句诗勾勒出一幅秋山远景图,营造出一种高远、清幽的氛围。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黄四娘家花满蹊(xī),千朵万朵压枝低。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查找几首描写秋天的古诗。 2、会背会默写古诗《山行》。
课文讲解
山行 [唐] 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诗三首》课件201811(会员上传)
(1)问:哪个词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2)问:雁为何“哀”?因为有胡人拉弓控弦射 雁。 (3)问:综观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流离失 所的雁儿们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 者的感情?请说出理由。 (4)雁的“哀”在哪里表现出来? (5)诗人通过写早雁,目的是为了表达什么?
咏史诗鉴赏步骤:
A 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C、诗人写作的目的?(述己志——知人; 忧天下——明世) D、写作技巧?
学习《题乌江亭》(15分钟)
1、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 史?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 ——项羽乌江自刎。题目,江东子弟。 2: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 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2分钟)
B、为什么三位诗人对项羽之死有如此不同的评价?
杜枚乃世家子弟,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 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 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杜枚早年仕途 不顺,中年时历经磨难,所以,在他看来,只要 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 教训,必能“卷土重来”。(一家之言,也可有 其他解释) 王安石,他是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 他担任宰相期间,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取得了 一定的成就。但新法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大地主的 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新政,革新失败。在这 种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形势逼人, 就算重头再来,但因失败已成定局,无人支持, 是无法转败为胜的。 李清照则希望以王者的不屈,桀骜的霸气,来 唤醒南宋帝王的尊严,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不是英雄所为。“包羞忍耻是男儿” 因为只 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可 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知总结教训,只是归于 “时不利”,确实有愧于其“英雄”之名。
咏史诗鉴赏步骤:
A 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C、诗人写作的目的?(述己志——知人; 忧天下——明世) D、写作技巧?
学习《题乌江亭》(15分钟)
1、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 史?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 ——项羽乌江自刎。题目,江东子弟。 2: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 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2分钟)
B、为什么三位诗人对项羽之死有如此不同的评价?
杜枚乃世家子弟,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 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 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杜枚早年仕途 不顺,中年时历经磨难,所以,在他看来,只要 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 教训,必能“卷土重来”。(一家之言,也可有 其他解释) 王安石,他是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 他担任宰相期间,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取得了 一定的成就。但新法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大地主的 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新政,革新失败。在这 种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形势逼人, 就算重头再来,但因失败已成定局,无人支持, 是无法转败为胜的。 李清照则希望以王者的不屈,桀骜的霸气,来 唤醒南宋帝王的尊严,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不是英雄所为。“包羞忍耻是男儿” 因为只 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可 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知总结教训,只是归于 “时不利”,确实有愧于其“英雄”之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要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 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大家积累一定的 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
在阅读一首诗词时,一定要读好注 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其次,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古 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 是触发感慨的媒介。
例如
如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 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 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 人感想的媒介。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 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
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人 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4.两诗末句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杜牧诗用不大肯定的语气来表 述,表示推测,实际上是借题发挥。
王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 实在是__历__史__的__必__然____。
三、四两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杜牧未 免太天真了,即使项羽真能重返江东,但对 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 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 痴人说梦而已。
王诗辛辣冷峻,抓住了_人___心__向___背___是
C.这两首都是咏史诗,都采用议论方法对项羽乌 江自刎一事发表看法。两人观点针锋相对,但都 能言之成理。
D.杜诗高屋建瓴,一气呵成,颇有气势;王诗 论据坚实,击中要害,末句以设问出之,含蓄而 有理。从艺术性来说,王诗胜过杜诗。
D(两诗的艺术性没有高下之分)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 的戏剧性场景。
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 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 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 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
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 无言谴责。
3.分析这首诗所揭露的社会现实。 (5分)
【揭露了唐玄宗荒淫误国, 鞭挞了统治阶级的骄奢生活, “一骑红尘”只为“妃子笑”, 是多么荒唐。】
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3.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 来的原因是什么?王诗认为项羽不 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
4 . 两诗末句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3.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 原因是什么?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 来的根据是什么?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1.杜诗中“不期”的语义是_______, 王诗中“势难回”的语义是_______.
2.杜诗以项羽事为题材,实际是宣扬 了________这样颇有积极意义的道理。
【1.不可预料 局势难以挽回】
【2.百折不挠 或 胜不骄,败不馁】
〖 整体赏析 〗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最终 以项羽垓下大败,自刎乌江而降 下帷幕。后人总想透过历史的烟 尘,剖析这位一代枭雄失败的原 因,从中引出某些历史鉴戒。
杜诗直截了当地指出: 胜败乃兵家常事。
因此,出色的战将自当_胜__不__骄__,__败__不__馁, 尤其是在_受__重__创__陷__绝__境__时,更应该“包羞忍 辱”,这才是_真__正__的__男__儿____ 。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思考: 两首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
的咏史之作,其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 色,但都能言之成理。你认为哪一首更 好,为什么? (请在默写本上写下你的题型,2003年全 国春季高考及北京、上海高考都考此类 题型。对比鉴赏,便于考查思维的多样 性。本题主要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 想感情。多角度思维,必能得出多样性 结论。
D.王诗的第四句中的“势难回”指的是项羽 垓下失败之后,根据当时形势,再也难以回 到江东了。
D(“势难回”是指失败的局势难以挽回)
7.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一开始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江东子弟 卷土重来的设想为前面提供证据,宣扬了百折不 挠的精神,颇有积极意义。
B.王诗充分析项羽面临的形势,再针对杜诗的 说法,说明项羽人心丧尽,不可能卷土重来。
诗 三 首
杜牧,字牧之 (803年-852年) 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唐 代诗人、书法家。 贤良方正能直言 极谏。善属文, 工诗,是唐代著 名诗人,人号 “小杜”,以别 于杜甫。
怀古咏史诗
对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 古诗的鉴赏,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诗人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例2 如《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 怀古》便是如此。
例3 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 首以古讽今的杰出之作。
最后,要分析手法。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是百花齐放的。 有以景抒情,如《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 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 还要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咏史怀古诗在吟
三、四两句设想他当日如果能听取乌江亭 长忠告,_重__返__江__东__,__再__整__旗___鼓__,那么历史 _或__许__会__改___写__。
杜诗在为项羽的失败__同__情__、__惋__惜__之余, 又对他的刚愎自用,缺乏自知不无__讽__刺___。 但尤其为人激赏的是,诗人借题发挥,道出一 个颇有积极意义的命题: ___百__折__不__挠____,才 能成功。
4.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选材典型,以小见大,咏史 却如写实,暗讽不露,朴素平易 而又含蓄精深。】
这首诗选取_为_贵__妃__飞_骑__送_荔__枝 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 者为满足___一__己_口__腹_之__欲____,竟 不惜__兴__师_动__众__,_劳__民_伤__财___,有 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扬贵妃的 __骄__奢_淫__逸__,讽刺了统治阶层的 _骄__奢__淫_逸__,_昏__庸__无_道___。以_古__讽 __今__,警戒__当__朝_统__治_者__。
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 镜头。唐明皇时,骊山遍植花木如绵绣, 故称绣岭。用“绣成堆”写“一骑”遥 望中的骊山总貌,很传神。次句承 “绣成堆” 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
这时候,“一骑”已近骊山,望见 “山顶千门次第开”;山上人也早已望见 “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将 “山顶千门”次第打开。
2.诗中写景的句子是什么?写出来并作赏析。 (4分)
3.分析这首诗所揭露的社会现实。(5分) 4.品味这首诗的特点。(5分)
1.“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妃子” 指的是__________。白居易的叙事 长诗《长恨歌》生动地写出了她的 爱情悲剧,请写出诗中的名句: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王诗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 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6.关于这两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杜诗的第一句中“事不期”的意思是胜负 乃兵家常事,不能预料。
B.杜诗的第二句强调只有“包羞忍辱”才能 算是“真男儿”,实际上是批评项羽不应该 灰心丧气,含羞自刎。
C.王诗的第一句中的“壮士”和第四句中的 “君王”都是指乌江自刎的项羽。
咏的主要人和事之外,还会引用一些其他的典 故,对于一些熟悉的典故要善于提取知识储备; 而一些不太熟悉的典故则一定要看清注解,真 正明白诗人如何用典,用典目的,景史情如何 结合这些问题。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 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 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 现实,或借古讽今,或借题发 挥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注: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项羽垓下战败, 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 “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借他人酒杯,浇 心中块垒”,内容特点是抨击现实,借古 讽今,借题发挥。
首先,要弄清史实。 其次,要体会意图。 还有,要领悟感情。 最后,要分析手法。 在构思上,有以景抒情,有议论引
发的。还要注意的典故。在章法上,或 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 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 联想到南宋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 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 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 也就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
还有,要领悟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