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诗二首学案

合集下载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诗二首》优秀学案第一课时(精品)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诗二首》优秀学案第一课时(精品)

《诗二首》学案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对古诗修辞手法的赏析,学生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由《夏日绝句》的赏析方法,延伸到其他的赏析方法,使学生能融会贯通。

学习过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遍,读准字音。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独立完成下列词中加点的字注音。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杰.( ) 死.( ) 鬼.( )
雄.( ) 项.( ) 羽.( )
2.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独立完成以下各词意思的解释。

人杰:鬼雄:
3.搜集资料,了解《夏日绝句》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4.思考下列问题,写出你的理解
(1)诗人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写了这首诗?
(2)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你从诗中学到了什么?
三、学生活动
收集李清照的图片和资料和她其它的古诗,全班同学交流分享。

使用“手机”拍照\录像\录音。

分享给全班同学。

25中李贺诗二首

25中李贺诗二首

青岛二十五中高二语文集备组李贺诗二首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现的思想情感和自己的感受。

2、了解李贺的诗歌风格特点。

3、进行个性化诗歌解读。

【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加强直观效果。

2、指导学生朗读,追求声情并茂。

3、引导学生把握同一作家的艺术手法和诗歌创作风格,学会比较鉴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起唐诗,大家都会想起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在这个时期,还有一个人,他的作品有人将其比美于杜甫,誉为“唐《春秋》”。

有人斥之为“鬼魅世界”。

大家知道这个人诗人是谁吗?——诗鬼李贺(“诗鬼”李贺的由来:“其诗多感世伤逝之作,或寄情天国,或幻念鬼境,想象丰富奇特,意境新颖诡异,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世称…鬼才‟”。

)2、李贺,字长吉,世称李昌谷,唐代诗人,著有《昌谷集》。

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代表诗人。

存诗240首左右。

3、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象,运用传说,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自己的风格。

他诗歌的中心内容是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

二、诗歌鉴赏《李凭箜篌吟》(一)、解题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

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

李贺这首诗在众多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这是有道理的。

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象声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

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等。

而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同学们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① 诗中写了什么?(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②诗中所写意象有什么特点?(有动有静,可感可想象联想)③诗中所写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的赞美)(二)、内容赏析在描绘李凭箜篌弹奏的乐声给人们的感受、描绘乐声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

李贺《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诗二首学生版导学案

李贺《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诗二首学生版导学案

1《【课标解读】1.教学目标: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赏析两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重点:鉴赏两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3.难点:领悟诗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1.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少有诗名,曾受到韩愈的赏识。

27岁病逝。

今 存诗240余首,艺术上,他熔铸了前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李贺被后世称为“诗鬼”,自宋代以来,不少学者、诗人常用“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来形容唐朝两位著名诗人。

“鬼才”并非只说他喜欢写神仙鬼魅的题材,而主要是指他的诗想象丰富奇特,意境新颖诡异。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的诗歌继承《楚辞》和乐府民歌的传统而有所创新,在诗歌的形式、意境、比喻、语言等方面不落前人窠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优秀作品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老夫采玉歌》等。

名句有“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桃花乱落如红雨”等,为后世所传颂。

2.解题引:原指古代一种乐曲的形式或体裁,略近于“引子”“序曲”或“序奏”。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后代诗人多借此题写征戍之事。

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

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神妪yù 怄气òu 箜篌kōng hóu 边塞s ài 瘦蛟jiāo 胭脂yān zhi 【学习探究】《李凭箜篌引》1、诗歌的前两句写出了什么?时间:高秋(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马诗》优秀教案

《马诗》优秀教案

《马诗》优秀教案马诗【学习目标】1、学习《马诗》,借助工具书与教师的引导理解诗意。

2、借助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李贺积极进取、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建功的志向和怀才不遇之苦。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匹怎样的骏马?(生诵读《房兵曹胡马》)2、导入新课:如果说杜甫笔下的马是雄健俊美的,那么诗人李贺笔下的马又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下他心目中的骏马。

(板书课题《马诗》)3、简介诗人李贺。

(生介绍,师适当补充)二、预习检测:1、多音字燕似2、词语理解。

月似钩:金络脑:走:三.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自学生字词,把诗句流畅地读下来。

四.小组内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句大意,能复述诗歌大体意思。

精读赏析,品悟诗情1、生根据理解,补充句子。

(一望无际)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新月(像金钩),一望无垠的大漠沙石仿佛(雪一样晶莹洁白),我是一匹(珍贵)的骏马,我多么希望(受重用)。

2、赏析句子:(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a、这是一幅(辽阔雄浑)的战场夜色图。

学生诵读诗句,体会苍凉雄奇的疆场夜色。

C、师小结: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a、这匹骏马的愿望是什么?联系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从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想象情境,体会作者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表达了诗人期盼能被当成良马,立功疆场的远大抱负。

诉说盼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抱负。

b、交流体会:同房兵曹的胡马一样,是骏马都渴望()。

同年轻时的杜甫一样,诗人李贺也渴望()。

C、师小结:作者多么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献上自己的一点力量。

可是昏庸腐败的朝廷不认同他的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焦急?——引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忧虑?——引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愤慨?——引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五、拓展训练1、试着背诵这首古诗。

诗二首教案

诗二首教案

诗二首教案诗二首教案课题:诗歌创作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创作诗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创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2.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教学准备:1.诗歌创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教学诗集。

3.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2.组织学生讨论,谈谈他们对诗歌创作的感受和看法。

二、讲解(20分钟)1.讲解诗歌创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如韵律、押韵、词语的选择等。

2.通过诗歌创作的例子,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三、激发创作(15分钟)1.提供一些创作材料,如图片、音乐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创作的想法和灵感。

四、创作(30分钟)1.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创作灵感,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2.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拘泥于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五、展示和评价(2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分享创作的过程和心得。

2.老师和同学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总结(5分钟)1.总结诗歌创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2.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诗歌创作,并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板书设计:诗歌创作-韵律、押韵、选择词语-比喻、拟人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诗歌的创作,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了解到了诗歌创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并有机会进行了创作实践。

在展示和评价环节中,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接受他人的评价和建议,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活跃,学生表现积极,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下一步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创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审美能力。

古诗二首第2课时导学案

古诗二首第2课时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古诗二首第2课时使用人日期
教学目标
1、学习《马诗》借助工具书与教师的引导理解诗意
2、在诵读中体会诗人积极进取为国建功的志向和怀才不遇之苦。

教学过程
预习展示
《马诗》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马诗》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代李贺)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大面积指名朗读,齐读。

4、要求读准每个生字,读不准的画出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朗读好的学生朗读课文。

其他学生注意听:自己读的不熟练的生字的发音。

2、学生自己再朗读课文。

3、指学生分层次读课文,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发音。

(三)再读一读书,深入感受
1、小组讨论: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纠正。

3、评一评哪个小组讲得最好。

(四)教师指重点词,学生回答。

1、小组中理解诗句的含义。

2、指名让学生复述诗的大体意思,教师进行整理。

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意思?学生充分发言,体会诗人由一开始扫兴到兴奋的感情变化。

(五)这首诗与《房兵曹胡马》都是写了马,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根据诗的意境,诗所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探讨。

交流展示
反馈展示
1、默写古诗《马诗》
2、《马诗》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唐李贺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唐李贺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唐李贺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唐李贺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

2、搜集有关马的诗句。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

(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一()当先()到成功老(千军万()万()奔腾快((二)理解意象出示古诗)识途)加鞭通过一组初步认识马的形象。

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般是什么?1、学生齐读: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注释)悟诗情,反复诵读入诗境。

(四看诵读法)2、明确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3、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的有关作者李贺的资料?(二)简介作者酝酿情感。

1、学生汇报。

2、(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作者资料李贺(790~816),唐代诗人。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

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

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

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

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

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

本诗正是当时所写。

(三)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自学要求: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

交流展示: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小学六年级语文《诗二首》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诗二首》导学案
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
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导学案
情境
导入
预习
检测
学生倾听,汇报。
齐读《想家的心情》
同学们,如果离开家很久,我们都会想家,想家的滋味说也说不清。老师在异地求学的时候,思乡之情也日益渐深。你们有这样的时候吗?导入新课。
确立
目标
自主
探究
出示学路导航一:1.自由读文,读通诗句。
2听朗读录音,感受诗句感情基调和节奏。
教师点拨
合作
交流
汇报
展示
出示学路导航二:
1、自由读文前提示,读后交流。2、看文章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小组内自学、组内交流、合作识字。
4、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阅读文前提示,明确学习任务,然后从整体入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精读
点拨
深化
理解
出示学路导航三:
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采用了哪些具体的意象,是如何将它们变为具体可感的?
达标
测评
总结
提升
摘记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朗诵诗,感悟乡情。
板书设计:
诗二首
望大陆
乡愁
教学反思:
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学六年级语文《诗二首》导学案
课题
诗二首
课时
5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
主备人
时间
10.8
授课时间
10.12
执教人
学习
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上册《古诗二首》学案苏教版

八年级上册《古诗二首》学案苏教版

八年级上册《古诗二首》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二首》学案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咏诵读,要求当堂背诵这首诗歌。

2、采用点拨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着重讲一两个可以提挚全诗的词,着重讲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艺术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雁门太守行》一、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人。

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

有“诗鬼”之称。

李贺21岁时,因父亲的名字“晋肃”在当时犯讳,所以不准他应考进士。

他只做过三年奉礼郎小官,辞官后心情一直抑郁不平。

27岁就去世了。

李贺的诗歌,除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以外,也有一些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统治者残暴荒淫的篇。

在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

李贺的这首《雁门太守行》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的。

当时年仅17岁。

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背景链接:“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

南朝梁简帝萧纲所作《雁门太守行》三首,都是五言古诗,写边城的寒苦和征战。

李贺这首七言古诗,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感情朗诵诗歌。

二、合作交流:1、此诗以为序,前四句写。

首句既是,也是,成功的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后四句写。

其中“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具有“ ”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2、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表现官兵戒备森严;一个在,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诗二首》精品学案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诗二首》精品学案

《诗二首》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喜欢的诗句。

2.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明白两首诗中描写的狐狸的不同之处。

3.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在读中感悟,交流体会。

4.体会作者的不同情感,提高我们对事物的认识。

二、学习过程
(一)自读诗歌,学习字词
1.我会读
冤枉搜刮造谣中饱私囊罪恶勾当偏见愚蠢默契偏颇怨恨跋涉奔波
2.借助字典理解词语
冤枉:
中饱私囊:
愚蠢:
跋涉:
奔波:
(二)再读诗歌,回答问题
1.理清思路
(1)《狐狸的清白》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2)《可爱的小狐狸》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2.从哪些诗句中感知到狐狸的虚伪、贪婪、奸诈?
3.从哪些诗句中感知到狐狸的可爱?
4.学习两篇诗歌后,你有什么感触?
(三)当堂测验
1.读拼音写词语
jìng yì piān jiàn wēi hài bá shâ bēn bō pīn bó()()()()()()
2.多音字组词
zhōng()bēn()
中奔
zhòng()bân()
(四)朗读课文,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李贺《雁门太守行》学案

李贺《雁门太守行》学案

李贺《雁门太守行》学案一、文学常识及创作背景李贺,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

如史载,809年(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

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二、内容及情感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思想感情:边关战士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三、名句赏析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运用比喻夸张象征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赞美了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在色彩和形象上首句与次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相互映衬渲染了紧张气氛。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中,号角声漫天遍野;暮色中的塞土有如胭脂凝成,发出浓重的暗紫色。

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织、短兵相接的剧烈局面,只对两边收兵后战场上的现象作了大略的但是极富体现力的点染:激战从白日进行到夜晚,晚霞照射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李贺《雁门太守行》教学简案(通用10篇)

李贺《雁门太守行》教学简案(通用10篇)

李贺《雁门太守行》教学简案李贺《雁门太守行》教学简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贺《雁门太守行》教学简案,欢迎大家分享。

李贺《雁门太守行》教学简案篇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行”的文体特点。

2.探究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

3.领悟诗歌主题,从小树立爱国之志。

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体会古诗中颜色词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1.学习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从小树立爱国之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二、初读解题。

1.朗读。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解题。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遂有“歌行”一体。

比较:《长歌行》、《钱塘湖春行》三、再读探究。

1.小组合作。

找出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体会他们的表达作用。

2.交流反馈。

先朗读、疏通诗句,再解释词语,最后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3.教师小结。

点明时间、点明地点、描绘形象、创造意境、传达感情……四、学以致用。

请你就诗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进行扩写。

要求:1、展开想像,适当加上一些具体的景物描写,要充分运用颜色词来表现战争的惨烈;可以适当抒情。

2、字数在150字左右。

五、作业布置。

请挑选本学期我们学过的三句诗句,体会色彩词的表达作用。

附板书:雁门太守行李贺白天:敌军攻城我军严守傍晚:气氛悲壮战斗激烈深夜:夜袭敌营风疾霜重忠君报国浴血奋战李贺《雁门太守行》教学简案篇2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李贺是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

《雁门太守行-李贺作业设计方案

《雁门太守行-李贺作业设计方案

《雁门太守行-李贺》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闻名诗人李贺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雁门太守行》。

2.理解《雁门太守行》的背景和主题,掌握其中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

4.通过本次进修,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对诗歌的热爱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李贺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介绍。

2.《雁门太守行》诗歌全文赏析。

3.诗歌主题和意境解读。

4.诗歌艺术特点分析。

5.古代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介绍李贺的生平宁诗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进修过程:(1)听读诗歌:让学生先听老师朗读《雁门太守行》,感受诗歌的音韵和节奏。

(2)诗歌赏析:逐句解读《雁门太守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4)诗歌鉴赏:指点学生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和理解古代诗歌。

3.总结归纳:对学生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对《雁门太守行》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评判:1.教室表现评判:评估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包括听力、口头表达和诗歌理解能力等方面。

2.作业评判:安置相关作业,如诗歌赏析、诗歌写作等,评估学生对《雁门太守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诗歌进修的感受和意见,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五、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表达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雁门太守行》的创作活动,让学生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和挑战。

3.引导学生阅读更多李贺的诗歌作品,扩大学生的文学视野和知识面。

通过本次《雁门太守行/李贺》的进修,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为学生的终身进修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和作者李贺的生平等知识。

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文本分析和解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贺的诗歌才华和对音乐的热爱。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尊重。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诗歌的关系,启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李凭箜篌引》全文。

李贺的生平介绍资料。

2.2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2.3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和解读技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李贺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李凭箜篌引》的思考。

3.2 朗读与理解:分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节。

3.3 文本分析与解读: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解释其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运用解读技巧,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3.4 欣赏与创作: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进行小创作,如写一段赏析文字或绘制诗歌的意境图。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朗读中的表现。

4.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回答,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4.3 学生创造力:评估学生在创作环节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

评价学生对诗歌意境的表达和描绘。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料:《李凭箜篌引》全文。

李贺的生平介绍资料。

5.2 多媒体资源:相关的音频资料,如箜篌音乐的播放。

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对诗歌的解读和赏析。

5.3 其他资源:古典文学鉴赏指导书籍。

李贺诗二首

李贺诗二首

东平高级中学高二年级学案李贺诗二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箜篌..()()女娲.()神妪.()瘦蛟.() 胭脂.() 提携.()【答案】kōnɡhóu wāyùjiāo zhi xié第2步词语释义——字字落实根基牢(1)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玉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昆山玉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芙蓉泣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京城,国都。

这里指长安。

(2)指剑。

(3)形容音乐的高音清脆激越。

(4)形容音乐的幽咽之声。

第3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________________,李凭中国弹箜篌。

______________,芙蓉泣露香兰笑。

(2)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老鱼跳波瘦蛟舞。

(3)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4)__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

【答案】(1)湘娥啼竹素女愁昆山玉碎凤凰叫(2)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3)黑云压城城欲摧(4)报君黄金台上意李贺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弱驴,背着一个又古又破的锦帛制作的袋子,每有心得感受,就写下来投入囊中。

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诗稿,见所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说完就点灯,[文体常识](1)长吉体:指唐元和年间诗人李贺的诗作所独有的风格意境。

2019-2020学年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6 李贺诗二首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6 李贺诗二首 Word版含解析

6李贺诗二首七龄童文惊大文豪李贺七岁时就写得一手好诗,名动京城,被誉为神童。

其时的大文豪韩愈听说后,不大相信,便去李家一探究竟。

韩愈出题让他写作,李贺毫不惊慌,援笔便写了一首在文学史足以流传的名作《高轩过》。

韩愈见诗,便惊喜万分地夸赞不已:“神童,神童!果然是名不虚传哪!”离开时,他热忱地邀请李贺到他府第中做客。

经过这次来访,李贺的诗名越发大了。

◎作者卡片李贺(790~816),字长吉。

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虽家道没落,但他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

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的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李贺是中唐重要的作家。

因为政局混乱及自身失意,其诗多揭露时弊,充满愤懑不平之音。

既有昂扬奋发之气,也有感伤低沉之情;既有热烈奔放的抒怀,也有凄冷虚幻的意境;既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也有及时行乐的颓唐。

他作诗态度认真严肃,呕心沥血,属意创新,形成了想象奇特、思想奇谲、辞采奇丽的独特风格。

在同时代的韩、孟、元、白诸家之外别树一帜,启迪了晚唐的诗歌创作。

但由于过分标新立异,也有的作品晦涩险怪。

著有《李长吉歌诗》。

◎背景呈现《李凭箜篌引》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

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知识链接引,乐府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一、字音箜篌..(kōnɡ)(hóu) 瘦蛟.(ji āo) 女娲.(w ā) 胭脂.(zhi) 神妪.(yù) 提携.(xié) 二、一词多义引⎩⎪⎨⎪⎧①李凭箜篌引. 名词,乐府诗体的一种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动词,疏导使流③引.车避匿动词,拉(车)④引.赵使者蔺相如 动词,宴请⑤引.次江北 动词,率领三、古今异义李凭中国..弹箜篌 古义:京城,国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课《诗二首》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课《诗二首》学案新人教版

22 诗二首【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朗读的要领与技巧,培养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2、理解诗歌的主题、形象与意境,总结、体会诗歌的语言特色。

3、感悟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及追求。

【重点难点】1、把握诗歌朗读的要领与技巧,培养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2、理解诗歌的主题、形象与意境,总结、体会诗歌的语言特色。

2、【助读资料】关于联想与想象:联想,是指由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与事物。

联想必须有相似点与相关点。

想象,是这在头脑中对的事物形象进展加工,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来的新的事物形象。

人们虽能想象出从未感知过的或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但是想象的内容总是来源于客观现实。

想象,还必须进展再创造。

意象:意象即表达主观情感的客观外物。

诗歌的意象是诗人心中之“意〞及外在之“象〞的结合体。

例题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景物:月落、乌啼、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等。

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常见意象自然景物:月亮——思乡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1、读准以下加点字的音。

飘渺〔〕隔.着〔〕镀.金〔〕卸.下〔〕闪烁.〔〕白昼.〔〕焚.起〔〕溅.起〔〕2、解释以下词语飘渺:__________定然 :___________闪烁:____________子午线:______________3、天上的街市作者________,我国________代出色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在文学方面著作很多,有诗集________,话剧________等。

天上的街市写于________年,收在他的第二部诗集________中。

4、吴望尧,笔名________,________现代派诗人,著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诗二首》教案

《诗二首》教案

《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以及意境与作者的阅历、情趣、心境的关系。

2、通过阅读、比较、分析,了解意与境二者的关系。

3、把握松、菊两个意象在古诗文中的涵义。

说明:要读懂诗歌,首先应该从意境入手,从诗歌所选择的意象出发,去探究诗歌所蕴涵的深层含义。

而意境的表现又与作家的阅历、情趣和心境等因素密不可分,所以,学习、评价和鉴赏诗歌必须要做到“知人论世”,要考察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和志趣,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

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反复比较、分析,掌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特点,最后做出对诗歌意境的品析和评价。

比如,“松”、“菊”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在学习这两首诗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对这两个意象的分析,联系作者的创作情况,才能正确理解它在诗歌中的涵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两首诗歌所表现的意境。

2、通过了解作者的身世背景、情趣、遭遇等因素,准确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在诗歌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

说明:王国维认为意境分为“写境”和“造境”两个层次,写境是表现的是生活真实,造境表现的是艺术真实。

无论是写境还是造境,从诗歌生成的角度看,它都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主观印象的外化,都打上了作者深深的印记。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作者的身份、家庭、经历、个性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作一番考察和了解,然后,结合诗歌中一些典故知识形成对诗歌的正确认识和理解,从而把握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和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①让学生说说“松”在日常生活中的外形特征,以及松树的象征意义,从而导入新课学习。

②回顾初中课文《桃花源记》的创作风格,导入陶渊明饮酒诗的学习。

①学生发言,说出松树的特征,比如一年常青,枝干笔直,亭亭如盖等。

②通过对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的回顾,了解陶渊明向往自由,厌恶世俗的思想。

①了解松树的特征,能够自然而然地联系到松树的象征意义,对左思诗歌的创作意图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

②初步了解陶渊明的创作风格,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李贺诗二首教学设计

李贺诗二首教学设计

《李贺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相关常识。

2.赏析诗歌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复习旧课略。

二、导入新课由不同诗歌对音乐描写的不同导入课文。

三、整体感知1.李贺李贺(790~816),字长吉,唐皇室远支。

仅做过几年奉礼郎(宗庙祭祀司仪一类事物的从九品小官),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

他对这种低微的职务不满,年少失意,心情抑郁,再加上刻苦作诗,损害了身体,年仅27岁就逝世了。

他早岁工诗,很有才名,受知于韩愈。

他的诗构思奇特,意境怪诞,想象丰富,语言新颖诡异。

他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象,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由于经历,他的诗中常有感伤、消沉情调。

被人称为“诗鬼”。

有《昌谷集》。

2.解题《李凭箜篌引》──见课文注释②。

《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多写征戍之事。

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

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3.学生听读诗歌,正音正字,初步了解诗歌。

4.学生诵读诗歌,注意诗歌格律。

5.学生默读诗歌,依据注释,初步把握诗歌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点拨:《李凭箜篌引》全篇都是描写李凭弹箜篌弹得异常之好。

《雁门太守行》写勇士们寒夜出击敌人的情景,歌颂了战士们的英雄气概。

四、探究鉴赏1.《李凭箜篌引》前四句有何特色?提示:前四句先写琴,写声,后写人,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

二、三两句写乐声: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提示:通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贺诗二首》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李贺及其诗歌。

2. 鉴赏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
理解内容,并背诵课文。

【学习建议】
诵读,涵咏。

【文题解读】
《李凭箜篌引》
箜篌引·乐府相和旧题。

箜篌,一种弦乐器。

体制不一,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等数种。

《通典》载:“竖箜篌,胡乐也。

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三弦,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欲谓之擘箜篌。

”从诗中“二十三弦”一语可知,李凭弹奏的正是这种。

《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乐府曲名。

后人多用题面意思,写边塞征战之事。

雁门,郡名。

在现在山西省。

太守,官名,州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从有关李贺《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分析,诗作就是在平定藩镇叛乱战争这一背景下写的。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文本·基础积累
1.字音辩识
箜篌()()女娲()神妪()
瘦蛟()胭脂()
2. 词语理解
1. 空山凭云颓不流
2. 李凭中国弹箜篌
3. 石破天惊逗秋雨
4. 梦入神山教神妪
5. 黑云压城城欲摧
6. 提携玉龙为君死
3. 名句名段
(1)昆山玉碎凤凰叫,。

(2)女娲炼石补天
处,。

,老鱼跳波瘦蛟舞。

(3),甲光向日金鳞开。

二、文本解读探究
(一)重点探究
1. 《李凭箜篌引》表现了李凭精湛的弹奏技艺,但开头一句却写箜篌的构造,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 《雁门太守行》一诗的首联起什么作用?
(二)文本争鸣
《李凭箜篌引》前四句,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

你认为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三、当堂检测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箜篌(hóu)蜀桐(shǔ)凝云(níng)
B. 弓弦(x ián)芙蓉(lóng)冷光(lěng)
C. 女娲(wō)神妪(yù)瘦蛟(jiāo)
D. 金鳞(lín)胭脂(zhī)提携(xié)
2.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吴丝蜀桐张高秋(弹奏)
B. 空山凝云颓不流(阻止)
C. 石破天惊逗秋雨(引出)
D. 黑云压城城欲摧(摧折,破坏)
3.下列诗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湘峨啼竹素女愁
B. 十二门前溶冷光
C. 甲光向日金粼开
D. 提携玉龙为君死
4. 补写出下列横线处的诗句。

(1)《李凭箜篌引》一诗中描写音乐的高音清脆激越和音乐时而幽咽时而轻快的两句诗
是:,。

(2)梦入神山教神
妪,。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背诵这两首诗。

【学后记】
【学习过程】
一、检查背诵、默写。

二、把握文意。

1.《李凭箜篌引》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 《雁门太守行》一诗塑造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三、文本争鸣
关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磷开”两句诗,王安石批评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你认为他的批评有道理吗?试作具体分析。

四、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 请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解说“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一句所表达的音乐效果。

答:
2. 对于“老鱼跳波瘦蛟舞。

”一句中“老”“瘦”二字,有人持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这两个字不能给人以美感,用来形容悦耳动听的箜篌之音不伦不类。

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

答: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李贺:时光焦灼中的灵魂(节选)
茱萸
李贺。

我缓缓地念出你的名字,俨然感受到了你的孤独。

可是我无法穿透时光亲自抵达你那个时代。

夜凉如水,而你的诗句成冰。

杜牧之说你的诗“云烟绵绵,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而在后人眼里,你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一个瑰丽无比的世界,这个世界包括你的诗篇,还有你的内心。

我终于明白了你那份对时间流逝的焦灼和伤痛了。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陈子昂早在你的前面就说出了那份与大唐的光荣与梦想迥异的悲凉和感伤,而你又将这份感伤传递了下去。

宇宙渺渺,而人的生命也不过是洪荒流转的一个片段而已。

一千多年后,我似乎依然能听见你鲜活的心跳声,你当初的声嘶力竭,以及你那永不褪色的笔墨划过夜空的声音。

我看不见你在春光明媚时的笑脸,我只看到你的影子。

你的影子斜挂在中唐,那桃花开得黯淡的所在。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你说。

桃花的轮回和你仅仅27春秋的生命相比,孰轻孰重,我是说不清楚的。

你的生命掠过天空划出的光芒持久而绚烂,和千遍红的桃花一般深入肺腑,不分彼此。

流年无情,于是你呕心沥血地写成这样的句子,我分明看见千年来你迅速衰老的容颜和少年心胸,转过铜镜的另一端,白发苍苍。

后世不是称你为“诗鬼”么?其实你是活生生的人,然而在人的世界你的声音没有回响,没有真正荡开任何人的心胸。

你自嘲说,寻章摘
句老雕虫。

那就到秋坟间听鬼唱诗吧。

雨冷香魂,恨血千年土中碧,这或许是你最喜爱的意境?
蒲留仙在《聊斋自志》中说你“长爪郎吟而成癖”。

其实在这样一个世界,这个或许是你唯一的寄托。

多少文人弄笔写苏小小,都没有你那首《苏小小墓》那般撼人心魄;多少文人搦管写春天,都没有《南园》中的那首奇崛妙绝。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这是怎样的不堪与冷寂,这样惊心动魄的句子,又是怎样如旋风般吹开无数人的心扉?“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昌谷的春天就是这般生动的吗,生动得令人难以想象这样的文字竟然出自你一贯奇崛的笔墨。

……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而在你之前,杜工部早就喊出了“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的句子。

我仿佛看到你们并排站着,向后人倾吐你们心中的郁积之气。

虽然积郁,而你的诗篇中依然不乏掷地有声的句子,它们又是那样地具有着金属的质地:“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宫费鲍鱼。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你是书生,但你用书生的血泪为吴钩刃光闪处的将军壮行,为八万里征程、五千年青史作证,为中华男儿的豪气干云,浮一大白!
阅读指津
李贺是我国唐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诗才,但他的英年早逝留给后人许多叹惋与哀伤。

本文通过运用第二人称的手法,借助对话交流的形式表达了对李贺的哀婉与敬重,感情真挚,语言简练,富有文学色彩。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

二、学习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

三、学习内容提纲:
1、了解作者生平。

2、预习自测达标。

3、鉴赏诗歌。

4、知识链接。

5、拓展练习。

四、学法指导:自主情境感悟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对照比较品评法。

练习巩固法。

五、学习过程:(一)作者简介及题解:李贺(790—816):字长吉,唐宗室远支。

早有诗才,遭竞争者毁谤,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仅担任过奉礼郎,于27岁病逝。

怀才不遇,一生潦倒。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箜篌”,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

它一般有二十三(一说二十二)根。

李凭是梨园弟子,善弹箜篌,技艺精湛,名噪一时。

李贺的这首诗就采取了乐府诗中“引”的这种体裁,比较自由地抒写了他对音乐的感受。

(二)预习自测达标:A 级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啼竹()箜篌()()神妪()蛟舞()2.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芙蓉泣露香兰笑:石破天惊逗秋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