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练习(含解析)人民版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专题检测(含解析)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专题检测一、选择题1.关于王安石变法中均输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 ) ①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配合②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③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④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答案】C【解析】均输法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既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又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
故①②③正确,④与题意无关。
2.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
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 ) A.募役法和保甲法 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C.将兵法和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农为本。
根据题干信息“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可知,其根本解决方法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募役法保证了农时,但保甲法与推动农业生产发展无关,排除A项;将兵法的目的在于强兵,排除C项;实行科举新法的目的在于育才,排除D项。
故选B项。
3.“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
”材料所述王安石的措施有助于 ( ) A.杜绝高利贷盘剥 B.抑制土地兼并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减轻农民负担【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赊贷县官财货”,可知是政府进行贷款,根据“出息十分之二”,可知利息比较高,由此可知这一措施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答案选C项。
其他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均可排除。
4.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收入的是 ( ) A.青苗法 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答案】A【解析】在变法以前,对农民进行高利贷盘剥的主要是大地主,而青苗法规定由政府向农民借贷,从而限制了高利贷盘剥。
5.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 ) A.抑制土地兼并 B.限制高利贷盘剥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减轻农民负担【答案】C【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后练习(有答 案)
王安石变法45分钟课堂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北宋中期,兴起变法运动的主要原因是:(①北宋统治黑暗腐朽②财政危机的困扰③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②④2.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措施是A.军事B.理财 C.改革科举 D.限制贵族地主利益3.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
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
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①是利用封建国家权力干预经济②目的在于限制大商人操纵市场③在—定程度上可以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④政府能增加财政收入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4.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A.农田水利法 B.青苗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5.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
”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②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A.①对②错B.①错②对C.①②都对D.①②都错6.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
”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A.王安石认为任用贤才是兴国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B.王安石认为任用贤才是兴国关键,但变法中用人不当C.王安石认为社会治安是兴国关键,变法中他加强保甲制度D.王安石认为社会治安是兴国关键,但他变法只重经济7.“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配)之弊。
”反映的是:()A.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C.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D.新法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8.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9.有关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C.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D.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10.王安石的新法被废止的最主要原因是()A.宋神宗态度的动摇B.新法推行中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D.王安石本人的动摇11.下列关于免役法实施后起到的作用,表述有误的是:(A.B.C.D.贫苦人家的免役钱少,可以轻松支付12.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瞒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均输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13、(14分)材料一: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王安石变法一、选择题1.宋神宗见王安石“适如所愿,不觉如鱼得水,如胶投漆,则倾心纳之。
”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克服危机,维护统治B.提高军队战斗力C.使人民生活富裕D.增加政府收入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注意题干中“根本目的”这一限定,统治者采取的措施从根本上讲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答案:A2.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D.募役法解析:材料中“耕桑……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的信息说明与水利河运有关,青苗法属于贷款性质改革,故A项错误;农田水利法与水利河运有关,故B项正确;方田均税法主要是丈量土地的问题,故C项错误;募役法与兵役和徭役的减免有关,故D项错误。
答案:B3.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
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理财措施。
首先确定限定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然后通过阅读材料搞清“这一问题”实际是“聚敛财富”,再根据变法内容得出答案选D项,③是强兵之法。
答案:D4.下列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体现了“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思想的有( )①青苗法②均输法③方田均税法④市易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据题干“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可知,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①②③④都是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
答案:C5.“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法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州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派)之敝。
”这段话反映出( )A.新法打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C.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D.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提取能力以及青苗法实施的问题。
2019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1.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 )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B.市易法、均输法C.青苗法、免役法D.保甲法、保马法解析:例如,青苗法的实施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在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有些地方官为追求政绩,强制农民借贷;二是利息偏高,成为借贷者沉重的负担。
免役法使得那些缴纳一定费用的人能够从劳役中解放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史书记载,两浙富户交的免役钱是过去的7倍。
免役钱对穷人来说也是沉重负担。
答案:C2.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推断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 ) A.急功近利B.动摇不定C.反对变法D.用人不当解析:急功近利强调变法求快求强,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可知宋神宗对变法动摇不定,故B 项正确;根据材料“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不能说明宋神宗反对变法,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用人不当,D项错误。
答案:B3.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主要是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A.农田水利法B.青苗法C.方田均税法D.募役法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农田水利法促进了荒地开垦,保证了农业灌溉,符合题干中“耕桑富”“河淤开亿顷”的信息,A项符合题意。
答案:A4.北宋中期,宋神宗曾对王安石说:“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粗致太平,以何道也?”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宋朝实行均田限田的措施B.宋朝“强干弱枝,分化事权”的措施C.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D.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解析:王安石变法的主要背景是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社会危机的现状主要是由于宋代设官较多,分化事权导致,故B项正确;北宋是不抑制土地兼并,故A项错误;此时王安石还没有变法,故C项错误;D项不是导致材料中状况的原因。
2019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整合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单元整合一、网络构建二、典题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政治理论告诉我们,不受约束的权力是极其危险的。
在拥有绝对权力的情况下,滥用权力的诱惑力几乎是无法阻挡的……王安石曾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但曾经积极支持过范仲淹变法的三朝宰相富弼在听到这样的言论时感到十分震惊,说道:“人君所畏唯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为者!”——张剑锋《天变到底足不足畏》材料二及神宗朝,荆人(指王安石)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
后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
其诸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
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反矣。
——顾炎武《日知录·宋民风俗》材料三王安石的学术观点截然不同于所谓的纯儒或俗儒……要实行变法,就不能不在事实上背离保守的儒学,汲取管仲商鞅的变法思想。
——范文澜《中国通史》(1)材料一中王安石的“三不足”言论有何积极意义?依据材料一指出富弼对“三不足”言论感到十分震惊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与“国事日非”的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从变法思想及实践两方面归纳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意义”,王安石变法遭到了一些人反对,王安石的“三不足”言论是为其变法做宣传的,可以得出体现了王安石敢于冲破旧俗、勇于革新的精神;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一“人君所畏唯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为者”,得出“三不足”言论实际上取消了对皇权的制约,易导致不受约束的权力的滥用。
第(2)问,依据材料二“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反矣”得出顾炎武认为王安石变法导致了宋朝的衰败。
第(3)问,第一小问“原因”,思想上,依据材料三“要实行变法,就不能不在事实上背离保守的儒学,汲取管仲商鞅的变法思想”得出背离主流思想;实践上,依据材料二“后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得出损害百姓和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第二小问“启示”,据失败原因可以得出改革要有正确指导思想;有利于民众;利益调整必须兼顾各方。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4-2 王安石变法练习 人民版选修1-人民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二王安石变法课后强化演练一、选择题1.1072年秦凤路沿边安抚使王韶收复河、洮、岷等州,拓地千里,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大捷。
他打败的应是( )A.辽B.西夏C.大理D.吐蕃解析:位于北宋西北河、洮、岷等州附近的国家只有西夏,故选B项。
答案:B2.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是名垂青史的人物,而且历史对两人的评价都很高,王安石铁心变法,而司马光却铁心反对变法,这是因为( )A.他们各自代表的阶级不同B.他们的最终目的不同C.他们维护最终目的的方法不同D.他们的脾气性格不同解析: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的政治家,都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其根本目的都是维护北宋皇权和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的最大区别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方法不同,王安石看重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希望通过变法缓和阶级矛盾,达到长治久安;司马光看重地主阶级的眼前利益,害怕变法损失他们的眼前利益,引起社会动荡,故反对变法。
答案:C3.王安石变法中,青苗、免役、市易法是新法争论的焦点,而免役法又是焦点中的焦点。
“免役法又是焦点中的焦点”的主要原因是( )A.损害了大商人的利益B.直接触犯了封建统治阶层的利益C.不利于社会秩序稳定D.不能增加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解析:按免役法,当朝官僚和贵族也要交役钱,这直接损害了当朝统治者的利益,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
答案:B4.王安石变法力图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北宋政府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B.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的矛盾C.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矛盾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解析:由于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是大官僚、大地主阶级,他们可以凭借其特权不向封建国家纳税或少纳税,因此封建国家的经济支柱是自耕农,自耕农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国家的财政收入,而大官僚、大地主兼并自耕农的土地则直接影响着自耕农的多少,所以封建国家就要限制大官僚、大地主兼并自耕农的土地,以保障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故选B项。
答案:B5.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
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第2课王安石变法讲义人民版选修1
第 2 课王安石变法[ 目标导航 ] 1. 理解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详细举措。
( 要点 ) 2.认识王安石变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 难点 ) 3. 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研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必定性。
(要点)一、富国之法1.均输法(1) 内容:规定征购督运各地供给京城物质的发运使要认识生产和需讨状况,就近采买,以节省国家开销。
(2)作用:减少了纳税户的负担,增添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市易法(1)内容:在开封设“市易务”,收买滞销货物,市场缺货时卖出。
(2)作用:限制了豪商、大贾对市场的控制和操控,增添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3.青苗法(1) 内容:每年轻黄不接时借款或粮食给田户,加收20%的利息。
(2)作用:农民免受高利贷的剥削,官府也收入了大批利息。
4.募役(免役)法(1)内容: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募役花费。
(2)作用:使本来轮班充役的农民回乡务农,扩大了生产。
5.农田水利法(1)内容: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
(2)作用:使各地的农田水利显然发展。
6.方田均税法(1)内容:清丈土地,依据土地肥瘠区分等级,作为缴纳赋税的依照。
(2)作用:纳税土地增加,政府收入增添。
易错提示(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最主要的目的是保护封建统治。
发展经济、缓和阶级矛盾都听从于保护封建统治这一主要目的。
(2)王安石变法“富国”与“富民”政策的不一样:“富国”政策主假如解决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富民”政策主假如使天下百姓饱食暖衣。
二、强兵之策举措内容作用将兵法精简整编禁军,选拔有作战经验和有才改变了更戍法中兵将脱节、战斗力薄能的人担当负责演练军队的将官弱的场面,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乡村住户十家为一保,农闲时练兵、生使各地壮丁遇到军事训练,并和正规保甲法军相参为用,国家养兵花费日渐减产,保持治安少,北宋王朝的财政负担有所减少保马法废掉牧马监,把原占牧地送还民户,推保马法的推行,节俭了朝廷的大批开行民户代养官马的方法并赐予优惠政策支,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马匹的死亡率军火监在开封城内设置军火监,特意管理武器军火的制造逐渐改良的制造,依其制作的精粗进行奖惩要点精讲北宋统治者为防备武将专权,采纳兵将分别、屡次调换的举措,军队组织松散、缺乏训练,致使军队战斗力十分低下。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第二 王安石变法课时作业同步导学 人民版选修1 新课标
高中历史专题四第二王安石变法课时作业同步导学人民版选修1 新课标(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其“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解析:王安石的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是其“理财”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
答案: A2.关于王安石变法中均输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配合②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③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④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④解析:均输法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既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又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
答案: C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收入的是( )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解析:在变法以前,对农民进行高利贷盘剥的主要是大地主,而青苗法规定由政府向农民借贷,从而限制了高利贷盘剥。
答案: A4.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是( )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C.解除外部威胁 D.打击朝廷内的腐朽势力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首先清楚“寇乱息”指的是“农民起义得以平息”之意,其次明确王安石将平息农民起义作为保甲法取得成功的标志,由此可以推知王安石变法推行的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答案: B5.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来“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而采取的措施是( )A.保甲法B.保马法C.将兵法D.设军器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将兵法是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正将一人,专管训练,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战斗力有所加强。
高中历史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测试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测试人民版选修1(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1.《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宋政府吏治腐败B.北宋政府大量养兵,组织禁军C.北宋政府实行不禁止土地兼并的政策D.每年向辽和西夏送大量岁币解析北宋统治者认为土地兼并是富人为国家看守财富,因此实行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故选C。
答案 C2.五代十国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再未发生类似的现象。
一般认为,北宋政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
下列各项中最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实行一职多官制,削弱官员的权力B.通过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大量授官C.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权力分割D.削弱相权,设参知政事以分散相权解析要想实现藩镇割据,一是要有军队,二是要有地盘,二者缺一不可。
赵匡胤把地方的军政财权分开并收归中央,且由中央不同的部门掌握,这就削弱了藩镇割据的基础,故选C。
A、B只是增加了官员的数量,减少了其权力;D削弱的是相权,而形成藩镇的是地方势力,故排除A、B、D。
答案 C3.1005年宋辽签订了澶渊之盟,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这次议和的背景是( ) A.辽国财政无力支持战争 B.辽军的进攻受到遏制C.北宋在财政上非常充足 D.北宋军事占绝对优势解析本来北宋已经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杀死了辽军的统帅,但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
答案 B4.“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威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
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
”这段话反映的是( )A.北宋与辽之间的友好往来B.北宋向辽输送“岁币”C.宋辽之间的正常贸易交往D.北宋给辽的战争赔款解析由“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可知这是“澶渊之盟”后北宋每年送给辽的“岁币”,北宋统治者通过签订屈辱的盟约,用每年送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的方式换得暂时的苟安,故选B。
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选修1解析
2017-2018学年中学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选修1(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 (辽宋金卷)认为,王安石变法时,国家通过市场的力气调整供需和物价,而不是着重于国家的干脆经营活动。
相应的变法措施是( )A.农田水利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市易法【解析】农田水利法和方田均积法都是与农业相关的变法措施,故A、C两项错误;募役法是与劳役相关的变法措施,故B项错误;市易法是与市场相关的变法措施,故D项正确。
【答案】 D2.王安石上书宋神宗:“陛下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争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募役(也称免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________。
”空白处应填写的语句是( )A.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B.寇乱息,而威势强矣C.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D.贫者举息于豪民者少矣【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募役法(免役法)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料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它使原来轮番充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官府也因此增加了收入,故A项正确;B项为保甲法的作用,C项为市易法的作用,D项为青苗法的作用,故解除B、C、D三项。
【答案】 A3.王安石为变更积弱局面推行的变法中,既能够增加国防力气,又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是( )A.保马法B.将兵法C.保甲法D.设军器监【解析】保甲法是政府把农夫编成保甲,平常参加社会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所以既能够增加国防力气,又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答案】 C4.王安石说:“今以少壮时,正值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为解决这一问题,王安石变法时所实行的措施是( ) A.整顿太学,重新编撰教科书B.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C.由皇帝干脆限制录用权D.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解析】王安石指出了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要内容不能选拔出好用型人才的弊端。
2019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选修1_6444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10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韦骧在《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
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
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青苗法、募役法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C.免役法、更戍法D.保甲法、农田水利法2.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发生的下图现象中可借鉴的反面教训不正确的是A.关注民生B.吏不得人则法不得行C.变革应符合社会现实D.应用严厉手段推行法规3.梁启超评价我国古代一位改革家的改革时说:他推行的一些措施与近代西方的一些方法极其类似。
其中某项措施“颇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 某项措施“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他评价的是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庆历新政D.王安石变法4.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原因有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王安石变法的“募役法”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意义是: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A.限制了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10.下图是北宋前期兵员增长示意图,其反映的现象说明了B.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使封建赋税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6.庆历新政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地方将领擅自扩充兵员,拥兵对抗中央A.北宋王朝的内部矛盾十分尖锐B.宋初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的国策发生了变化B.北宋王朝十分腐败C.政府为抵御边患和稳定内政而扩充军队C.变法内容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D.宋太祖以后,统兵将领的地位逐渐提高D.变法内容不尽合理7.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第II卷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4王安石变法2王安石变法练习人民版选修1
二王安石变法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基础巩固1.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调整的是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2.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豪末之利”,该法令是( )A.青苗法B.均输法C.免役法D.市易法,买贱卖贵,渔夺商人豪末之利”,表明该法令使政府与商人夺利,损害了商人的利益。
A项有利于使农户免受高利贷的盘剥,B项在材料中无法反映,C项亦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A、B、C三项。
D项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故正确。
3.据载,商人刘乾随叔父在汴京经商致富,成为有名的大商人,但王安石变法却使他的收入直线下降。
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对他打击最大的是( )A.均输法、市易法B.保甲法、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募役法D.青苗法、免役法,使原归大商人的巨额利润转归国家所有,这两项措施使大商人遭受沉重打击。
4.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什么法的实施( )A.保马法B.将兵法C.保甲法D.免役法5.(图文探究)观察下列四幅图片:探究:(1)图片中朝中大臣、地方官员和两位太后的态度说明了什么?(2)宋神宗的态度与他们有什么明显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同?说明王安石变法触犯了一些保守派官僚和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2)宋神宗同意罢免王安石但坚持实行新法。
因为他是最高统治者,为维护统治,必须针对北宋中期的弊端进行变法。
二、能力提升1.王安石的某项变法措施达到了“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的目的,该措施应是( )A.青苗法B.募役法C.市易法D.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的原则是“徙贵就贱,用近易远”,这就减轻了运输的负担,节省了大量开支,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免役收庸法④方田均税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 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③寓兵于农,减少军费开支④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3.王安石变法中,意图“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的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4.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中,体现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能力的是()。
A.市易法 B.方田均税法C.均输法 D.募役法5.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A.农田水利法 B.青苗法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6.王安石变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品评的话题。
请看下面漫画,从中你能得出的信息是()。
①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②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失当的问题③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④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
”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8.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4王安石变法检测人民版选修1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北宋政府规定,由三司的都指挥使统领中央的正规军——禁军。
另外设立枢密院,掌有军队的调遣权,“凡天下兵籍、武官选授及军师卒戍之政令,悉归枢密院”。
这种做法产生的影响是( )A.有利于军队将领发展个人势力B.不利于加强皇帝对军队的控制C.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奉行“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的原则。
北宋的下列做法,充分体现该原则的是( )A.采取措施集中兵权B.对土地兼并采取纵容政策C.采取养兵募兵政策D.进一步分散宰相的权力,非与百姓治天下”,就是重视笼络士大夫,而不关注百姓的生活。
因此,北宋统治者采取了“不抑兼并”的政策,纵容地主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
3.“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配)之弊。
”这段话反映出( )A.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C.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D.新法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配)之弊”,反映出变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弊端。
由于有利可图,提举使对各郡定额强制分配,把它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4.王安石在向宋神宗呈送的奏疏中说:“汉之张角,三十六方同日而起,所在郡国莫能发其谋;唐之黄巢,横行天下,而所至将吏无敢与之抗者。
汉、唐之所以亡,祸自此始。
”他是要说明( )A.农民起义具有很大的威力B.汉、唐的灭亡是由于发生了农民起义C.避免农民起义是不现实的D.统治者不改革就会重蹈前朝的覆辙,以此来推进改革。
5.王安石变法前,某地主只需向政府交纳379缗的地税。
王安石变法时,他却要向政府缴纳1 553缗的地税。
这主要是因为( )A.王安石提高了赋税征收的标准B.方田均税清查出了原先隐瞒的地产C.政府借变法向地主们勒索财富D.王安石把政府土地分配给地主耕种,重新丈量土地,根据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地主原先隐瞒的许多土地被重新清查出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选修一人民版习题:专题四二王安石变法 Word版含答案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1.下表中两位历史人物的言论,共同指向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 )C.均输法D.市易法解析:结合材料中的“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以邀倍息”“贷者常苦于不得”及“破富民以惠贫民”可知体现的是变法中的限制高利贷,由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的青苗法,故A项正确;保甲法是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闲时练兵战时入军,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均输法是政府设发运使,“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采购物资,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市易法是政府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2.从关注民生的角度看,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的目的是( )A.加强百姓的户籍管理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D.增加农民的劳作时间解析:加强百姓的户籍管理是保甲法的作用,故A项错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不属于民生角度的历史作用,故B项错误;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符合关注民生的角度,故C 项正确;方田均税与增加农民劳作时间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3.王安石制定的“强兵”之法有( )①设明法科②保马法③设军器监④将兵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设明法科与科举制度的改革有关,因而不属于“强兵”之法,故①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保马法、设军器监、将兵法都与军事有关,故②③④正确,所以选择D符合题意。
答案:D4.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这说明王安石( )A.继承了古代墨家的思想B.主张读书人要以天下为己任C.具有注重实用的教育思想D.反对诗赋取士和经义策论解析:墨家思想是立足于小生产者,而不是材料所提到的“天下国家之用”,故A项错误;题干强调实用性,而非强调以天下为己任,故B项错误,C项正确;诗赋与经义也可能实用,王安石对此不一定反对,故D项错误。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练习
1、“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
七月行均输法。
九月行青苗法。
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
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
四年二月改革科举。
十月行募役法。
行太学三舍法。
〞提醒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哪一方面原因〔〕A.触犯了大贵族大官僚的利益B.变法推行操之过急C.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D.变法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2、王安石变法中,立足于平抑物价、抑制大商人控市场的政策是〔〕A.市易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3、?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
〞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低,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
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
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以上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A.①② B.②③④C.②④ D.①②③④4、以下关于王安石变法作用的表述中,最准确的是〔〕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C.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场面D.增加了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5、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在社会经济开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作用是〔〕A.限制了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B.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消费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商品经济开展使封建赋税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6、王安石说:“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为解决这一问题,王安石变法时所采取的措施是〔〕A.整顿太学,重新编撰教科书B.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C.由皇帝直接控制录取权 D.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7、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买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
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以成批赊购货物。
半年长进一分。
以下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①是利用国家权利干预经济②目的在于限制大商人操纵市场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④政府能增加财政收入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D. ①②③④8、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王安石变法1.下表中两位历史人物的言论,共同指向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 )C.均输法D.市易法解析:结合材料中的“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以邀倍息”“贷者常苦于不得”及“破富民以惠贫民”可知体现的是变法中的限制高利贷,由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的青苗法,故A项正确;保甲法是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闲时练兵战时入军,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均输法是政府设发运使,“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采购物资,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市易法是政府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2.从关注民生的角度看,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的目的是( )A.加强百姓的户籍管理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D.增加农民的劳作时间解析:加强百姓的户籍管理是保甲法的作用,故A项错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不属于民生角度的历史作用,故B项错误;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符合关注民生的角度,故C项正确;方田均税与增加农民劳作时间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3.王安石制定的“强兵”之法有( )①设明法科②保马法③设军器监④将兵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设明法科与科举制度的改革有关,因而不属于“强兵”之法,故①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保马法、设军器监、将兵法都与军事有关,故②③④正确,所以选择D符合题意。
答案:D4.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这说明王安石( )A.继承了古代墨家的思想B.主张读书人要以天下为己任C.具有注重实用的教育思想D.反对诗赋取士和经义策论解析:墨家思想是立足于小生产者,而不是材料所提到的“天下国家之用”,故A项错误;题干强调实用性,而非强调以天下为己任,故B项错误,C项正确;诗赋与经义也可能实用,王安石对此不一定反对,故D项错误。
答案:C5.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是( )①以整顿吏治为中心②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③给北宋的统治者带来了转机④目的都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中心,而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中心。
答案:B6.王安石是一位理论上的先行者,希望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的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年(1069年)二月,拜参知政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脱脱,等《宋史·卷三百二十七》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材料三臣(司马光)曾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1)结合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变法中有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王安石“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的变法措施,并任选其中的两项措施进行评价。
(3)材料三中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为什么?答案:(1)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等。
(2)突出特点: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或重视客观经济规律)。
列举:青苗法、募役法、均输法、市易法等。
①青苗法:打击了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增加了政府收入,抑制了土地兼并、保障了农业发展;农民负担仍很沉重,变成了变相的苛政。
②募役法:减轻了农民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③均输法: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减轻百姓负担,增加了政府收入;触动了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
④市易法: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稳定物价,增加了政府收入;触动了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任选两项评价即可)(3)反对。
因为司马光代表大官僚、大地主阶级的利益。
[基础巩固]1.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
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题干要求回答理财的措施。
③是为增强军队战斗力而采取的措施,故排除。
答案:D2.王安石变法前,某地主只需向政府交纳379缗的地税。
王安石变法时,他却要向政府缴纳1 553缗的地税。
这主要是因为 ( )A.王安石提高了赋税征收的标准B.方田均税法清查出了原先隐瞒的地产C.政府借变法向地主们勒索财富D.王安石把政府土地分配给地主耕种解析:变法前后同一地主上交地税大增,依据变法内容分析,受方田均税法的影响可能性最大。
答案:B3.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时的是 ( )A.青苗法B.募役法C.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募役法中向不愿服役的人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就保障了农时,不服役的地主也要出钱,又打击了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故选B。
答案:B4.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保马法 B.将兵法 C.保甲法 D.军队精简解析:盗贼减少说明社会秩序好转,主要原因是实行了保甲法,对人口实行有效控制,既保证了兵源,又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答案:C5.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辞章取士的旧制,增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 )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B.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C.否定了科举制度D.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解析:王安石变法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本题选B项。
答案:B6.王安石上书宋神宗曰:“陛下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________________。
”画线处应填写的语句是( )A.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B.寇乱息,而威势强矣C.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D.贫者举息于豪民者少矣解析:募役法(免役法)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按户等征收所需募役的费用。
它使原来轮班充役的农民回乡务农,保证了生产时间,故A项正确。
B项为保甲法的作用,C 项为市易法的作用,D项为青苗法的作用,故B、C、D三项错误。
答案:A7.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讲道: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时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
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已知道可以用信用借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增长。
材料表明王安石变法在理财方面的特点是 ( )A.通过加税来增强国家财力B.用改革经济来操纵国事C.以抑制土地兼并稳定农业D.运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解析:从材料信息“不加税而国用足”“用信用借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增长”可知A、B 项错误,D项正确;C项与题目无关。
答案:D8.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有( )A.改革取士之法B.改变土地所有制C.重视农业生产D.限制旧贵族权力解析:商鞅变法没有涉及改革取士之法,故A项错误;王安石变法没有涉及改变土地所有制,故B项错误;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中都涉及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故C项正确;王安石变法没有涉及限制旧贵族权力,故D项错误。
答案:C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王)安石曰:“……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故也。
”光曰:“善得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
”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脱脱,等《宋史·司马光传》(1)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论战各自阐述了什么主要观点?为此,王安石采取什么理财措施?(3)如何评价司马光的观点?答案:(1)目的:摆脱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富国强兵和巩固北宋政治。
(2)王安石主张“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是“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为此王安石采取理财措施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⑤市易法;⑥均输法。
(3)司马光认识到王安石变法触及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由于他代表了这部分人利益,故反对王安石变法。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二(司马光说)“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脱脱,等《宋史》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
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梁启超《王安石评传》(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王安石针对“兵”“农”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例)?这两项改革措施分别是为了改变北宋怎样的局面?(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
(3)分析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持这种态度的主要原因和真实意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归纳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问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
第(2)问要从材料信息中得出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
第(3)问要从梁启超的阶级属性及政治主张来分析。
答案:(1)“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等。
为了改变北宋积弱的局面。
“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等。
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的局面。
(2)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
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
(3)主要原因: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变法维新。
真实意图:借用王安石变法阐述自己的变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