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课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课前预习
一
文体知识:
1、律诗: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
三种。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望岳》《春望》均为五言律诗。
2、诗歌从表达方式来划分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等。《石壕吏》属于叙事
诗。
3、对偶:在词语中,它是一种修辞方法,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
的意思。在语文中,对偶的种类很多,分为单句对对偶、偶句对对偶,多句对对偶等。
4、古诗句式节奏划分标准:一般四字为二、二式,五字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
七字为二、二、二、一式,有时因表意需要而有特殊情况。节奏划分符号为“/”。
二
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作品简介:
1、诗史:指能反映某一时期重大社会事件有历史意义的诗歌。
2、“三吏”“三别”是指:《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
老别》。
3、三首诗都收入《杜甫详注》。
写作背景:
1、开元二十四年(736年),24岁的诗人开始了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望岳》诗
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2、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西南)发动兵变,次年6月就攻进长安。唐
玄宗仓皇出逃西蜀。当时杜甫正护送家眷到乡下避难。当他听说太子李亨7月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庙号肃宗),立即从漉州(今陕西富县)羌村动身投奔新朝廷。中途被叛军俘获,解送到沦陷的长安,直到757年4月才逃脱,到达凤翔(今陕西凤翔)的肃宗朝廷。这期间,他触景生情,感慨国事,写下了诸如《月夜》《哀王孙》《悲陈陶》《悲青坂》《塞芦子》《哀江头》《对雪》和《春望》等名篇。《春望》当写于757年1月,他逃离长安的前夕。诗篇集中抒发了
诗人伤悼国家残破、眷念亲人离散、“感时”与“恨别”交织的满腔愁情。
3、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诗人回到洛阳,看到了战乱之后的家乡。两个月后,唐军在邺城大败,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经骚乱。诗人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所见,征夫哀妇怨声载道。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
三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夫.如何青末了.决眦.搔.更短不胜簪.逾.墙走邺.城戌
老妪.泣幽咽.
(二)、解释下列词语。
岱宗青末了造化钟阴阳荡胸
曾眦会当国浑逾
一何前致词附书至新偷生已
乳下孙无完裙请应犹待幽咽
(三)、翻译下列句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史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四)、为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5、史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6、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五)、文学常识
1、杜甫,字______,_____代伟大的___________诗人,自称__________,后人称他为________,称他的诗为____________,另外,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______________。文中三首诗都选自__________________。
2、“三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三首诗都是古体诗,前两首的体裁是_________,结构分为“四联”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壕吏》按表达方式,属于________诗。
课中探究
第一课时
一
1、在《望岳》《春望》二诗中,诗人分别“望”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2、诗人通过所望之景,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二
探究点1:《望岳》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有哪些不同呢?
探究点2:在《望岳》中诗人是怎样描绘泰山“高山雄伟”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探究点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提示:联系创作背景,由浅入深理解诗句的含义。
探究点4:《春望》一诗中,诗人借助哪些景物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探究点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可作两种解释:一种是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感到惊心;第二种是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一种解释?为什么?
探究点6:诗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三
四
(一)、按课文理解,填写诗句
1、在《望岳》中,用问答形式,表现泰山宏伟壮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望岳》中,体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望岳》中,表现泰山景色早晚变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望岳》中,诗人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句子来表现早年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