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地球的运动
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四课 地球的运动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控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定晨昏线。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进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1)有的国家根据本国所跨的经度范畴, 采取半区时,即采取与中央经线相差 7.5° 的时区的边界经线的地方时。例如,亚洲 的印度(东 5.5 区)。
(2)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采 取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例 如,朝鲜位于东八区和东九区之间,但采 取东 9 区的区时。
(3)还有的国家虽然领土跨度很大,但仍 采取一个时区的区时。例如,中国领土跨 5 个时区,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和谐, 全国目前统一采取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 (即东经 12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 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根据。
教学 内容
昼夜现象:
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即昼半球; 背着太阳的另一个半球是黑夜,即夜半球。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限,也就是中间的 大圆圈,叫晨昏线(晨昏圈),由晨线和 昏线组成。
由夜变为昼的半弧叫做晨线(图示红线), 晨线上的各点行将进入昼半球,即晨线上 各点行将进入白昼时段;由昼变为夜的半 弧叫做昏线(图示黄线),昏线上的各点 行将进入夜半球,进入黑夜时段。
思 考:
(1)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作为中央经线? (2)中时区以东和以西,顺次分为哪 几个时区? (3)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 (4)伦敦、开罗、莫斯科、北京、东 京、纽约分别在哪个时区?
运算步骤: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通过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公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
4.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低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5.在实验演示、观察思考、总结归纳等探究过程中,逐步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难点】1.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低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景法、实验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1:用小华和小明没有白天和黑夜的幻想创境导入,让大家思考世界上有这样的地方吗?为什么?如果怎样他俩的愿望就有可能成为现实了?根据课前预习成果,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引入地球自转运动知识的学习。
导入2:朝辉夕照,日月轮回。
你知道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的吗?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根据课前预习成果,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引入地球自转运动知识的学习。
导入3:用不同地方、时间差异的生活图片创景导入,根据课前预习成果,小组成员讨论现象成因,引入地球自转运动知识的学习。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地球的运动》在地理学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汇点,也是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了解宇宙的基础。
本课主要围绕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展开,涉及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特点、产生的地理现象等方面。
(1)作用与地位地球的运动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对于揭示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昼夜更替、四季轮回等现象具有关键性作用。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建立起地球运动的基本观念,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2)主要内容本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速度等。
2. 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概念、轨道、周期、速度等。
3.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等。
4.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对人类生活、生产、气候等方面的影响。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能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地球运动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认识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点。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地理意义。
2. 教学难点:(1)地球运动规律的理解与运用。
(2)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在教学《地球的运动》这一课时,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兴趣,同时凸显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差异。
1. 启发法:我将以问题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通过提问“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来引出地球自转的概念。
通过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进而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地球运动的规律。
地球的运动-ppt课件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A 北回归线
A
A
0°
B
D
南回归线 C
B D
C
读P13的图1.18,观察太阳直射点分 别落在哪条纬线上。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你能判断太阳直射点离我们的远近吗?
请区分四季。
春
赤道
冬
北回归线
夏
南回归线
赤道
秋
观看昼夜长短视频
你能判断太阳直射点离我们的远近吗?
C.自西向东
D.从南极上空看逆时针
2、地球自转一周(
)
A.12小时 B.1年 C.365天 D.约24小时
二、判断题(正确A,错误B)
3、地球自转是绕太阳运动的。
4、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方存在时间差异。
三、双选题
5、地球自转产生(
)
A.昼夜现象
B.昼夜更替
C.昼夜长短变化
D.时间差异
➢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交 替现象;
1天
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
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
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观察讨 论
• 地球自转产生什 么地理现象呢?
昼夜交替现象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地理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1天 昼夜更替、时差
一、单选题
1、地球自转的方向(
)
A.自东向西
B.从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第一课时
思考
我们看到太
阳每天为什么总
是东升西落?
托勒密与地心说
地心说
地球的运动ppt课件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2
一、地球的自转
1、自转概念: 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 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
3
2、自转方向: 始终由西向东自转
在南北两极上空,如何判断 地球的自转方向?
4
北极 从
上空看,学.科.网
从南极上空看,
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5
自转周期: 学.科.网
地球自转角度
24小时
=
15 ° 小时
=
1° 4分钟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旋转一周的弧度 自转的周期
15°/时 15°/时
8
自转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定义: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大小:除两极点外,各地都相等 约15°/h
定义:单位时间内划过的弧长
大小: 赤道向两极递减
注意:两极点的角速度、线速度均为0。
9
二、地球的公转
晨 昏 线
太 阳 光 线
18
6.22的俯视图 (夏至日)
0 30
A N
B
19
正视图
两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俯视图
20
晨昏线的判读
自转法 顺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进入昼的是晨线 ,
由昼进入夜的是昏线
地方时法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是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是18
点。 昼半球的平分线为12点,夜半球的分界线为24点
经度不同,区时也可能相同。
28
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界线
减一天
东
西
十
十
二
二
区
区
加一天
180度经线作为地球上的“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 日界线两侧钟点相同但日期正好相差一天。
初中地理必修——地球的运动
初中地理必修——地球的运动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它不仅是人类发展的条件之一,同时也是我们探索宇宙的起点。
地球的运动是我们研究地球的基础,初中地理必修课程中也涉及了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周期被定义为一昼夜,也就是24小时。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由西向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西向东旋转。
地球的自转不仅影响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而且也会对风向、海流等地球上的环境和气候产生影响。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5天,也就是一年。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而不是圆形。
由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因此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也会产生变化。
按照日地距离最小的时刻称为“近日点”,距离最远的时刻称为“远日点”。
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自然条件。
在北半球,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交替出现。
相对地,南半球的季节和北半球相反,也就是南半球的夏天和北半球的冬天是同时出现的。
三、倾斜度和赤道地球的赤道是指地球上纬度为0°的地方。
地球自转轴线并不与其公转轨道垂直,两者呈23.5度的倾斜夹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倾斜度”。
由于倾斜度的存在,地球上不同区域的日照时间和季节变化都不同。
赤道地区的气候通常较为热带,因为太阳照射强度较大。
而极地地区由于太阳角度很小,因此气温低,日照时间也非常短。
四、地球的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是表示地球上不同位置的方式。
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从赤道向南北两极方向所画小圆的大小,从赤道开始向南北方向逐渐增大。
经度是指地球表面的大圆投影到地球中心的轴上所得角度。
通过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倾斜度和赤道以及经度和纬度等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不同地域的气候、生态以及文化。
初中地理必修中关于地球的运动和地理位置的教学内容对我们呈现了一个全面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探索世界。
《地球的运动》课件
天文现象
要点一
总结词
天文现象是指发生在宇宙空间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如彗星 、流星、月食、日食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天文现象是由于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而产生的。例 如,彗星是一种长尾巴的星体,它们的轨道非常长,当彗 星进入内太阳系时,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轨迹和尾巴;流 星是宇宙中的尘埃颗粒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燃烧的现象;月 食和日食则是由于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运动关系导致的。这 些天文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宇宙和探索未知的机会。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基本的时间参
考。
季节变化
地球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对农 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
气候变化
地球运动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 异,形成了多样的生态环境和气候 带。
对地球生态的影响
01
0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生物多样性
地球运动产生的气候和环 境变化,促进了生物多样 性的形成。
03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 向东。
04
地球自转的意义:产生 昼夜交替现象,使地球 各处受太阳辐射的时间 不同。
地球公转
01
02
03
04
地球公转定义:地球绕太阳旋 转一周的运动。
地球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一周 的时间为365.25天,即一年
。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的意义:产生四季交 替现象,使地球各处受太阳辐
日出日落
总结词
日出日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 自转使得我们能够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
VS
详细描述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 这个轴心是地球上北极和南极之间的连线 。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我们能够看到太 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这就是日出 和日落的现象。同时,地球自转的速度并 不是均匀的,因此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在不 同的季节和地理位置会有所不同。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意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地球的运动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地球的运动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
2.自制地球运动演示仪。
3.PPT。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课的内容,如“太阳是什么?”、“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等,以复习和巩固学生对太阳的知识。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地球仪和自制地球运动演示仪,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一台地球仪,让学生亲自操作地球仪,观察和体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久?”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例,如“日出日落的原因是什么?”、“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以巩固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
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拓展问题,如“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地球的运动》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地理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地球的运动》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地理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地球的运动(带动画演示全面)ppt课件
2)、昼半球、夜半球和晨昏线
用太阳高度 表示昼夜情况
昼和夜的表示方法 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半夜的太阳高度最小)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直射点上太阳高度=90°
.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线晨 夜弧 昏
推算? .
37.5ºW 52.5ºW 22.5ºW
142.5º 157.5ºW
7.5ºW
西二区 西三区
西一区
西十区
172.5ºW
西十一区
中时区0°
30ºW 15ºW
45ºW
150ºW 165ºW
西十二区 180°
15ºE 30ºE 45ºE
165ºE 150ºE
东十二区
7.5ºE
东一区 东二区 东三区
.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辨析:“昼夜现 象”与“昼夜交替现象”
.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辨析:“昼夜现 象”与“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 “昼夜现象”——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
2)、昼半球、夜半球和晨昏线
.
补充:晨昏线的画法
晨昏线切面过 地心、与太阳光线 垂直并平分赤道。
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会向右偏转; 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会向左偏转; 赤道上,水平运动物体不偏转。
归纳:南左北右赤不偏。
.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例、如图:哪一岸受到水的冲涮作用更强 丙 ;哪 些岸受到的冲涮作用更弱,泥沙淤积,可能最终会与 小岛相连 丁 。
.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第4课 谁先迎来黎明
第4课 谁先迎来黎明
期末综合练习
一、知识速记 1.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 不同 。 东边 的北京比 西边 的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2.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树木的运动方向是 向后 。
期末综合练习
3.观察者坐在转动的转椅上观察,周围的景物围着观察者转 动,且景物转动的方向与转椅转动的方向 相反 。 4.每天看到太阳和其他天体东升西落,这说明地球的自转方 向是 自西向东 。 5.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24 小时, 并形成了天体 东升西落 的现象。
期末综合练习
二、判断题。 1.地球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早,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 √ ) 2.我们பைடு நூலகம்以把地球看成一个自东向西转的大转椅。( × ) 3.上海在成都的东边,上海先迎来黎明。( √ ) 4.地球上同一纬线上的人们在同一时间迎接日出。( × )
期末综合练习
三、选择题。 1.如果有一天地球自转变得忽快忽慢,那么地球上( B ) A.四季更替变慢 B.每个昼夜的时间长短不一 C.昼夜更替变慢
期末综合练习
2.我们感觉不到地球自转的原因是( C ) A.地球在运动,人没有运动 B.地球运动太快,人们感觉不到 C.人随地球一起运动,地球以外的参照物太远,人们感觉 不到
期末综合练习
四、生活应用题。 如图,为了解释“谁先迎来黎明”,同学们来到操场上进
行模拟实验。
期末综合练习
1.要确定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看到太阳,首先要确定 ( A )。 A.地球自转的方向 B.地球公转的方向 C.太阳自转的方向
小红 (选填“小明”或
期末综合练习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为了模拟这个方向,在实验 中应该采取的运动方式是( A )。 A.所有同学绕圆圈的中心按“方向A”转动 B.所有同学绕圆圈的中心按“方向B”转动 C.松开手后,每个同学原地顺时针转动 D.松开手后,每个同学原地逆时针转动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3)能够运用地球运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2)培养学生珍惜地球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3)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作用;(2)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地球仪、图片、模型等;2. 教学设施:黑板、投影仪等;3. 教学资料:课本、PPT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运动;(2)提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地球运动产生了哪些现象?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3. 课堂讲解:(1)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2)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3)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作用。
4. 学生活动:(1)观察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分组讨论,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3)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示意图;2. 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举例说明;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策略1. 直观演示法:通过地球仪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运动。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地理高一第四节课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时区的优质课
地理高一第四节课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时区的优质课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时区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们直接关系到我们对地球的认识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这堂地理课上,我们将深入学习地球的运动规律以及地理时区的形成和特点,以期对这一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们将介绍地球的运动。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它不仅自转,还绕太阳公转。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的各个地方分别出现白天和黑夜。
白天是由于太阳的光线照射到地球的一部分所致,而黑夜则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另一部分时,这一部分正好背对太阳。
另外,地球自转还导致了昼夜交替,使得我们每天都能体验到白天和黑夜。
同时,地球还绕太阳做公转运动。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这导致了地球到离太阳较近的地方和到离太阳较远的地方时,接受到的太阳光强度不同,从而形成了季节的变化。
在离太阳较近的时候,地球接受到的太阳光强度较大,气温较高,这时是夏季;而在离太阳较远的时候,太阳光强度减弱,气温较低,这时是冬季。
这种季节的变化是地球公转所带来的。
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地理时区的概念与特点。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不同地区由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而地球的周长是固定的,所以地球上的时间是不同的。
根据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的规律,将地球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
不同时区之间的时间有着明显的差异。
地理时区的划分是为了方便人们在不同地区之间协调时间。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从一个时区飞往另一个时区,由于时差的存在,我们可能需要调整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工作作息时间。
地理时区的划分使得全球的时间计算变得统一,方便人们进行交流和合作。
除了时区的划分外,地理时区还有一些与经济、文化等方面相关的特点。
比如,某些时区的国家或地区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了全球交通、金融、商业等中心,这些地区的经济繁荣度相对较高。
同时,地理时区也会对国际会议、比赛等活动的安排产生影响。
总结起来,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时区是地理学中不可或缺的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ppt课件
五带的划分
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分别 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 寒带和南寒带。
小结
以北半球为例
• 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冬 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春分 日和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 季多,分别春季和秋季。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春分日、秋分日
太阳直射的纬线是赤道 此时南北半球都是昼夜等长。
回归线和极圈
公转时,地轴倾斜, 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 线之间移动。南北回 hCeAt.8t3p6Fs7Q:f/aI/a3tPs41a9.F9cKnbG.amF5mmc86.4b62iyn6Qg00.dnqaeb1tx/9ktah%7/3eidda/e&R9r-6isal=4&0?priidk==InmMgRd归XawPc&线vrro=之01XB间7 存在太阳直 w&riu=http%3a%2f%%2fpic3射%2现fqu象iz%。2fi
思考:每天都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一、地球的自转
• 定义: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24小时,即一天
思考:分别在南北极上空俯瞰,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还是 逆时针?
北逆南顺
实验探究: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 实验器材:地球仪、手电筒 • 实验步骤: ①将地球仪放置在桌面上,确保能够自由旋转,不受任何阻碍。 ②给地球仪一个初始的旋转,使其开始自转。注意地球的自转方向。 ③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的位置,也可以自己前后移动模拟出昼夜变化。 ④开始模拟,观察地球仪的明暗变化。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 1.昼夜更替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球体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球的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是初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在整个地理知识体系中占据着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地位。
本节课主要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部分内容。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而地球的公转则导致了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为后续学习气候、地理环境等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在编排上,通过大量的图片、示意图以及活动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但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直观的教学手段和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现象,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2)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环境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
(2)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现象,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
2、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的判断。
《地球的运动》PPT课件完美版4
2.经历1.初 步 理 解 昼 夜 交替 现象与 地球和 太阳的 相对圆 周运动 有关。 2.认 识 到 积 极 参与 讨论, 并发表 有根据 的解释 是重要 的。
3.认 识 到 同 一 现象 ,可能 有多种 不同的 解释, 需要用 更多的 证据来 加以判 断。 4.认真、仔细询问访客的办事意图, 快速办 理相关 业务。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3.5°S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春分—夏至:赤道—北回归线(向北移动) 夏至—秋分:北回归线—赤道(向南移动) 秋分—冬至:赤道—南回归线(向南移动) 冬至—第二年春分:南回归线—赤道(向北)
季节变化与昼夜长短
春分、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
夏至: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 地轴的倾斜是以地球公转的轨道面( 黄道平面)为基准的,通俗来说,地 球是斜着身子在绕着太阳公转。
• 地轴倾斜的角度(黄赤交角)为 23.5°
• 由于地轴是倾斜的,地球在公转轨道 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 就不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如果我们把赤道看成平的,把地轴 看成垂直的,那么地球公转的轨道面 就相对倾斜了,这样看来,地球在公 转过程中,一半的时间在太阳的斜下 方,一半时间在太阳的斜上方。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则北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则南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则全球昼夜平分。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则北半球昼渐长,夜
渐短;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则南半球昼渐长,夜
渐短。
极昼极夜现象
极昼和极夜是南北极附近地区的一种现 象,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称为极昼 ;一天24小时都是黑夜,称为极夜。
•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五带的范围哪些 会变大,哪些会变小?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
实验方法
左肩贴“东”,右肩贴“西” 分别从西向东,从东向西匀速转动椅子, 观察周围景物是怎么转动的 轮流坐在椅子上面进行试验。
日常生活中,太阳东升西落。
地球椅自西向东转,太阳东升西落。 地球椅自东向西转,太阳西升东落。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探索三:在地球模型上再次模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昼夜变化
点击播放视频
课堂小结
【点击图片可放大】
按照由“西”向“东”转;
按照由“东”向“西”转;
大声说出看见太阳,记录;
轮流做北京和乌鲁木齐。
实验记录
运动方向 由“西”向“东” 由“东”向“西”
谁先看到太阳 北京
乌鲁木齐
探索二:“地球椅”实验,确认地球自转的方向
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 树木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坐在转动的转椅上观察,周 围的景物在怎样运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
聚焦
地球上不同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会相同吗? 比如我国的北京和乌鲁木齐,哪座城市先迎来黎明呢?
探索
探索一:北京和乌鲁木齐哪座城市先看到太阳
北京在乌鲁木齐的 东 边 乌鲁木齐在北京的 西 边
实验方法
面向外,手拉手,围成圈,在一位学生胸前贴“北京”和“东”, 在他的右手边的一个同学贴上“乌鲁木齐”和“西”,再请一个同学 站在外圈举一个红色纸片,代表“太阳”。
研讨
1.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
北京 根据模拟实验,北京乌鲁木齐的东边,地 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北京先迎来黎明。
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自转一周要多长时间? 我们又是如何知道的?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要24小 时。在模拟实验中,地球自转一周,一个地区只迎 来一次黎明,而我们生活的城市每天也只有一次黎 明,所以可以推理出地球自转一周就是一天,即24 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