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分反应的条件教学设计(初化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化学反应的方向》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方向》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化学反应原理》中主题2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2.3化学反应的方向1.内容要求知道化学反应是有方向的,知道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反应的焓变和熵变有关。
二、教材分析在人教版新教材中,精简了文字表述的内容,主旨内容更加突出,重点介绍了焓变、熵变与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关系。
旧版教材中,还强调了根据反应的焓判据和熵判据,只能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可能性,不能决定反应是否一定发生或反应速率的大小。
新版教材中删去了这部分的内容,知识难度降低,同时减少了对“熵”的概念的解释,只要求学生知道“熵”与体系的“混乱度”有关。
教材力图从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出发,介绍化学反应有向能量降低的方向自发进行的倾向,体会能量最低原理在化学过程中的存在;通过气体扩散和晶体溶解两个实例引出反应的自发性还与体系的混乱度(熵)有关,说明混乱度(熵)增加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也是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一种倾向。
发展学生“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的素养。
为了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认识,用实例说明单独运用上述判据中的任一种,都可能出现错误,都不是全面的。
要正确的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需要综合考虑焓变和熵变的复合判据。
诱导学生得出:事物的发展、变化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发展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素养。
在练习与应用中,增加了自发过程中焓变、熵变判断的习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具备了一些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
自发过程和熵变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结合生活情景和已有化学知识,加以引导,学生就能够理解、掌握该节相关知识。
四、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能通过教师列举的例子知道化学反应的进行是有方向的;2.了解熵变的概念,能初步判断体系变化过程中的熵变;3.能用根据化学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评价目标】1.通过学生对自发反应的举例,诊断学生对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的了解;2.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自发反应中焓变和熵变的情况,诊断并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3.通过引入科学家研究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化学史,发展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素养。
化学初中配平技巧教案人教版
化学初中配平技巧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反应中的配平概念;
2. 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化学反应的配平;
3. 掌握化学反应配平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
1. 化学反应配平的概念;
2. 化学反应配平的基本步骤;
3. 化学反应配平的常见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某些复杂反应的配平方法;
2.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技巧。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反应式中的原子数目相同,从而引出配平的概念。
2. 讲解:介绍化学反应配平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包括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调整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配平练习,加深他们对配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4. 拓展:介绍一些复杂反应的配平方法,如利用代数法或者观察法进行配平。
5. 总结:总结化学反应配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处理化学配平方程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化学反应配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用刚才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解答,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讲解和订正。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反应配平的概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进行配平练习,提高了化学配平方程的能力和水平。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加强化学反应配平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教学设计(初化人教版)
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动画、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微观动画以及课本
74-75 页实验 11-1 和 11-3 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判断化合物之间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2. 过程和方法:
(1)能够通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得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有 H+和 SO42-,等号右边的物质也都易溶于水,Na2SO4 会解离出 Na+ 和 SO42- ,稀盐酸中有 H+和 Cl- ,也就是说,等号左右离子及其数 目不变,这个等号不意味着发生了化学反应,就好像交换舞伴却没
有牵手成功。那什么是牵手成功?
〔提出问题〕科学的说,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下,复分解反应才能发 生?我们先来回顾几个成功发生了的复分解反应。 〔演示实验〕向盛有少量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 现象。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导入〕明确学习目标:1、分析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2、判断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
3、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上一单元单元考第 6 题第③问,选择上述物质,写出酸和盐发
生的反应,许多同学选了硫酸和氯化钠这样的盐,却没得分,为什
创设情境,
么这个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我们知道,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程。
形成沉淀。科学的说:反应物中的两种离子结合成不溶于水的沉淀
造成这两种离子数目的减少,使得反应发生了。
〔提问〕对照课本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
微观角度分析一下在溶液中,离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
〔总结〕复分解反应的发生反应——生成沉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第十一章《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第十一章《化学反
应速率》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实验室中测定反应速率的方法和步骤。
3. 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作用。
4. 研究如何调节和控制化学反应速率。
5.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材《化学》第十一章的教学内容。
2. 实验室器材和化学药品。
3.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教学课件。
4. 学生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
导入与引入
简要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理论知识讲解
以PPT演示或教学课件的形式,向学生详细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反应速率与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实验演示
进行一个与反应速率有关的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并分析实验结果。
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练与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题的讨论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和掌
握知识点。
拓展与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并讨论实际应用中如何调节
和控制化学反应速率。
总结与复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课本和笔记。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互动讨论、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以及练题的解答,评价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和计算的理解,以及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化学实验和速率反应的实际应用,拓宽视野和培养科学素养。
参考资料
教材《化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微课教案
HCl+CuSO4--CuCl2+H2SO4
CaCO3+HCl-CaCl2+CO2+H2O
NaOH+ HCl--NaCl+H 2 O
Na2CO3+BaSO4----Na2SO4+BaCO3
【追问】最后一个反应交换了成分,生成物中也出现了BaCO3白色沉淀,但为什么说它不是复分解反应尼?这是因为问题出在反应物上。
不是复分解反应了吗?
【思考】
依据特点思考问题
【思考】
生成物满足其一,其二、其三是否是否可行?
【回答】
溶解性表中查询
【阅读】
理解溶解性表的查询方式,并判断出沉淀
【完成笔记】
书写八大沉淀,并记忆
【完成练习】
依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的生成物来判断这几个反应是否是复分解反应,并给出理由
【思考】
因为反应物中没有酸,是盐和盐的反应,且BaSO4也是沉淀
判断步骤
【判断方法】
【复分解反应的分类】
依据反应物的种类,将复分解反应分为以下几类:
1.酸+碱---盐+水
2.酸+盐---新酸+新盐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4.碱+盐---新碱+新盐
5.盐+盐---新盐+新盐
【总结】
完成笔记并总结方法
课堂总结
1.概念: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第十一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内容
<化学>《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2年版)》下册第十一单元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姓名:黄沛霖任教学科:初中化学所在学校:夏湾中学
附录:
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实验探究
设计:黄沛霖1、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两种在溶液中成分,生成另外两种的反应。
2、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①】CuSO4和NaOH反应
操作: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振荡后观察现象。
【实验探究②】HCl和Na2CO3反应
【实验探究③】HCl和NaOH反应
操作: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后,观察现象,并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现象。
3、拓展探究
判断以下四组物质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如果能,请写出化学方程式;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1) Ba(NO3)2 + H2SO4─
(2) CaCO3 + HCl ─
(3) NaOH +HNO3─
(4) NaCl +HNO3─
5、本课小结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交换成分,生成的产物有或或。
初中化学反应条件问题教案
初中化学反应条件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反应条件的概念及其分类。
2.掌握常见反应条件的表达方式。
3.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反应条件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介绍反应条件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在化学反应中为什么要设置特定的条件。
通过举
例说明不同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二、学习
1.讲解反应条件的分类: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等。
2.讲解常见反应条件的表达方式,如写出化学方程式中的温度、压力等符号。
3.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书写反应条件。
三、练习
1.分发练习题册,让学生独立完成反应条件问题。
2.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解题思路,老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
1.老师让学生交流分享解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解题方法。
2.复习本课内容,确保学生对反应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五、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反应条件问题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交回。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过程有效。
及时总结教学反馈,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初中化学反应条件问题教案
初中化学反应条件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反应条件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常见反应条件的识别和应用;3. 能够分析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反应条件的概念和作用;2. 常见反应条件的识别和应用;3. 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反应条件的理解和应用;2. 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导管、滴定管等;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盐酸、硫酸铜等;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现象的概念;2. 提问:反应过程中是否有其他因素影响反应的结果?引出反应条件的话题。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反应条件的概念:反应条件是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结果的外界因素,如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2. 举例说明常见反应条件的识别和应用,如酸碱中和反应中的浓度和温度条件;3. 分析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如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生成物。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演示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实验,观察反应现象;2. 改变反应条件(如浓度、温度),观察反应现象的变化;3. 引导学生分析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四、学生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根据实验要求改变反应条件;2. 观察并记录反应现象,分析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3.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反应条件的概念和作用;2. 强调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提醒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注意反应条件的控制;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六、课后作业(可选)1. 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2. 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常见反应条件的作用和应用;3. 完成课后练习题。
2023年—新版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新版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前言本教案旨在为八年级化学上学期的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
本教案根据新版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内容编写,旨在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学生将能够:- 系统性地研究化学知识,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培养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科学思维和方法。
教学内容本教案共包含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1.1 物质的三态通过“水的三态”实验,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态和相变现象。
1.2 物质的组成介绍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研究化合物的组成和分类方法。
第二单元:空气和燃烧2.1 空气的组成通过实验和讲解,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分离空气成分的方法。
2.2 燃烧和燃烧反应介绍燃烧的定义、特征和条件,研究燃烧的反应类型和方程式。
第三单元:溶液和晶体3.1 溶解和溶液通过实验和讲解,学生了解溶解和溶液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3.2 晶体和晶体的制备介绍晶体的概念和性质,讲解晶体的制备方法和影响因素。
第四单元:酸、碱和盐4.1 酸、碱和盐介绍酸、碱和盐的概念,研究它们的性质和常见应用。
4.2 酸性、碱性和中性物质的检验通过实验和讲解,学生了解酸性、碱性和中性物质的检验方法和原理。
第五单元:金属材料与金属制品5.1 金属材料的常见性质和分类方法讲解金属材料的概念、常见性质和分类方法。
5.2 铁的生产和钢铁冶炼介绍铁的生产过程和钢铁冶炼的原理。
第六单元:非金属材料与非金属制品6.1 非金属材料的概念和分类方法介绍非金属材料的概念和分类方法,讲解非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6.2 塑料和纤维的应用通过实验和讲解,学生了解塑料和纤维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方法本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讨论、小组合作研究等,以达到提高学生研究兴趣和实验操作能力的目的。
教学评估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评估方法,如平时成绩、实验成绩、课堂表现、小组合作研究评估等,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意见。
2022年教学教材《《化学反应的限度》精品讲义》优秀教案
化学反响的限度化学反响条件的控制【学习目标】1、掌握化学反响的限度、可逆反响和化学平衡的含义2、知道当一定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反响限度可能发生改变3、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熟悉化学平衡中转化率的相关计算【主干知识梳理】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响1、可逆反响的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正反响方向和逆反响方向均能同时进行的化学反响称为可逆反响2、可逆反响的特点1反响不能进行到底2在一定条件下反响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3正、逆反响方向同时进行3、可逆反响的表示方法:可逆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中,用“〞号代替“===〞号【对点训练1】1、以下反响中,不属于可逆反响的是A.2NO2===N2O4与N2O4===2NO2B.H2+I22HI与2HIH2+I2C.CO2+H2O===H2CO3与H2CO3===CO2↑+H2OD.CaO+CO2===CaCO3与CaCO3错误!o SO2g和1 mo O2g通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22、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响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响速率与逆反响速率相等,反响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不再改变,到达一种外表静止的状态,称之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微点拨】①化学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响在一定条件下所能到达的或完成的最大限度,即该反响进行的限度。
化学反响的限度决定了反响物在该条件下转化为生成物的最大转化率②对于可逆反响来说,当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转化率、产率到达了最大限度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1逆:化学平衡状态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响2等:平衡时,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响速率相等,即:v正=v逆≠0实质3动:平衡时,反响仍在不断进行,是一种动态平衡4定:平衡时,各物质的转化率α、百分含量w%、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量浓度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混合气体的密度ρ、压强o SO2与1 mo O2反响生成2 mo SO3D.化学反响的限度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来改变三、化学反响条件的控制1、化学反响条件的控制1目的①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响,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加快反响速率②控制有害的化学反响,减小甚至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控制副反响的发生2根本措施①改变化学反响速率:改变反响物的温度、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气体压强或浓度、固体外表积以及催化剂的合理使用等②改变可逆反响进行的限度:改变可逆反响体系的温度、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气体压强或浓度等3考虑因素:控制反响条件的本钱和实际可能性2、提高煤的燃烧效率问题探究1煤燃烧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的依据是与空气中O2的接触面积增大,煤粉燃烧更充分,反响速率加快;通入过量空气的依据是空气充足,煤粉燃烧充分,生成CO2,放出热量多,假设空气缺乏,煤燃烧不完全,生成CO,产生热量减少,且会造成污染2选择保温隔热且耐热的炉灶膛材料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热量散失3充分利用煤燃烧后的废气中的热量可采取的措施是将燃烧后的废气通过交换装置,供其他方面使用3、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的措施1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导学案第二十课时物质的化学变化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应用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导教案物质的化学变化第20课时专题3复分解反响的条件及应用【学习目标】1.知道复分解应的观点,会依据方程式正确地判断复分解反响种类。
2.理解中和反响的本质,能用中和反响来解说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3.知道复分解反响发生的条件,会能判断酸、碱、盐之间可否发生反响。
【基础知识过关】1.复分解反响的特色:① 两种在溶液中相互,生成此外两种的化学反响。
② 生成物中有或或;③此反响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2.中和反响是和反响生成盐与水的反响。
①因为酸雨致使一些地方的土壤酸性增强,可加入适当的来中和其酸性,能够②中和硫酸厂的污水含有少量硫酸进行中和办理;③胃酸过多的病人常服用含的药物来进行治疗④被蚊虫叮咬后,在皮肤内分泌出乙酸,常涂一些性物质的药物,能够减少痛痒。
3.以下物质 :①H2SO4,②氢氧化钠 ,③氧化铜 ,④碳酸钙 ,⑤氯化钠,⑥盐酸 ,⑦NH 3·H2O属于酸的,属于氧化物的,属于碱的,属于盐的(填序号)或4.以下反响:4↓② +△①BaCl224+ 2NaCl+ Na SO = BaSO CO CuO=====Cu +CO2③H2CO3═ CO2↑ +H2O④NaOH + HCl = NaCl + H 2O属复分解反响的是(填序号);属中和反响的是(填序号)。
5.①碳酸钠与硝酸钾,②氯化铜与硝酸银,③碳酸钾与氢氧化钙,④氯化钙与硝酸镁,⑤氢氧化钠与硫酸,⑥碳酸钙与盐酸。
以上的溶液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响的是(填序号)6.把含钠元素的化合物投入到适当的稀盐酸中产生大批气泡,又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污浊,则含钠元素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考点与题型】考点 1:复分解反响及发生的条件点拨 : 此类考点务必需弄清楚复分解反响发生的条件:① 反响物可溶(包含可溶于稀盐酸、稀硫酸等)②生成物中要有积淀、水随和体中的一种物质。
此外还要记着哪些物质是积淀。
此类题的难度就是学生记不住积淀而误判。
新人教版九下:11.1.3复分解反映及发生条件的探讨导学案
11.1.3 复分解反映及发生条件的探讨学习目标:一、初步学会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式二、能判断复分解反映的类型及发生条件。
学习重点:对碳酸盐的特性的熟悉、复分解反映概念的形成。
学习难点:复分解反映发生条件的判断。
学习导航:自主活动:一、分组实验:按要求完成[实验11-1]、[实验11-2],记录实验现象。
二、集体交流: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创新尝试:仿照示例:①碳酸钙与盐酸反映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我会写:②碳酸钠与盐酸:③碳酸氢钠与盐酸:④碳酸钠与氢氧化钙:4、观察与思考(一):①观察:反映①②③有什么一路特点?②讨论:由此你发现了什么?③归纳: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的鉴定方式。
④举例:填写下表被鉴定的物质加入的试剂产生的现象五、观察与思考(二)①观察:第④个反映有什么特点?②讨论:由此,你又有哪些新发现?③归纳:复分解反映的概念、一般形式与特点。
六、回忆与反思:按照你具有的酸、碱、盐知识,列举几个酸与碱、盐与盐反映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判断它们是不是属于复分解反映?为何?7、讨论与归纳:①讨论:你所做实验中的复分解反映与你所列举的反映,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②归纳:复分解反映发生的条件。
问题拓展:按照复分解反映发生的条件,若是要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①你将用什么方式除去?②原理是什么?③如何操作?④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自我反思:你对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是满意,是大体满意,仍是不满意呢?自我检测:一、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映的是()A、碳酸钙和稀盐酸B、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C、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钾溶液D、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二、下列实验能利用厨房中的食盐、食醋、纯碱三种物质做成功的是()①查验自来水中是不是含有氯离子;②查验鸡蛋壳可否溶于酸;③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3、下列试剂中能把KOH溶液、稀硫酸、CaCl2溶液一次辨别出来的是:A、KCl溶液B、K2CO3溶液C、NaNO3溶液D、稀盐酸。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导学案(2份)人教课标版(教案)
第二章化学反响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响的速率和限度(第课时 )【学习目标】.经过实例,认识化学反响有快慢,概括化学反响速率的含义、表达方式及单位。
.经过小组合作,议论得出如何运用速率表达式进行简单计算。
.经过实验研究,知道影响化学反响速率的要素,认识其在调控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在分组实验沟通合作中增进相互认识,互相协作,扬长避短,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习要点】化学反响速率的定量表示,影响化学反响速率的要素。
【温馨提示】影响化学反响速率的要素可能是你学习的难点。
【自主学习】旧知回想:催化剂是指,过氧化氢分解反响方程式为。
新知预习:阅读教材,试试回复以下问题:.在平时生活和化学实验过程中,察看化学反响进行快慢的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化学反响速率的看法:表达式: , 单位:.影响化学反响速率的要素:内因:外因:情形导入:人们为何使用电冰箱储藏食品?人们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响时,经常采纳粉碎反响物。
原由是什么?为何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响时,往常将固体反响物溶于水中,配成溶液进行反响?其实人们是为了控制反响进行的快慢。
一、化学反响速率活动一:认识化学反响速率的定性比较方法.思虑与沟通:察看教材图,沟通教材“思虑与沟通〞。
.沟通:“新知预习1〞。
.小结:〔〕定性察看和研究某些化学反响快慢的方法。
〔〕化学反响速率是表示化学反响进行的物理量。
活动二:研究化学反响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沟通:“新知预习1〞。
.议论回复以下问题:〔〕甲、乙两容器内都在进行→的反响,甲中每分钟减少,乙中每分钟减少,那么两容器中的反响速率().甲快.乙快.相等.没法确立〔〕反响+=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响,内的物质的量增添了,求ν ()、ν ()、ν ()。
〔〕反响 2C 在四种不一样的状况下的反响速率分别为:①ひ〔〕(·)②ひ〔〕(·)③ひ〔〕( ·) ④ひ〔〕( ·)该反响在四种状况下的快慢次序为。
2020-化学人教版2学案:第2章第3节课时2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版含解析
课时2化学反响的限度和化学反响条件的控制学习目标:1.认识可逆反响,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难点)2.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重难点)3.了解控制反响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自主预习·探新知]1.可逆反响(1)正向反响:由反响物得到生成物的化学反响.(2)逆向反响:由生成物得到反响物的化学反响.(3)可逆反响:在同一条件下正反响方向和逆反响方向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响.(4)可逆反响的特点2.化学反响的限度(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2)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响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响速率和逆反响速率相等,反响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到达一种外表静止的状态.(3)化学反响的限度:化学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响到达的一种特殊状态,是在给定条件下化学反响所能到达的或完成的最||大程度,任何可逆反响在给定条件下的进程都有一定的限度 .3.化学反响条件的控制(1)化学反响条件的控制①促进有利反响⎩⎨⎧提高原料利用率加快反响速率 ②抑制有害反响⎩⎨⎧ 减缓反响速率减少甚至||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控制副反响的发生 (2)燃料燃烧的条件 ①燃料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且空气要适当过量 .②温度到达燃料的着火点 .(3)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措施 ①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 ,提高能量的转化率 .关键是燃料与空气或氧气要尽可能充分接触 ,且空气要适当过量 .②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出的热能 ,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4)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实质和意义①实质:从多方面控制燃烧反响的条件(包括环境) .②意义:节约能源、节省资源、减少污染等 .[根底自测]1.判断对错(对的打 "√〞 ,错的打 "×〞) .(1)2H 2+O 22H 2O 与2H 2O 2H 2+O 2互为可逆反响( )(2)任何可逆反响都有一定的反响限度 ,反响物的转化率<100%( )(3)可逆反响中 ,当c (反响物)=c (生成物)时v 正=v 逆( )(4)为了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尽可能增加空气的量 ,且越多越好( )(5)液体燃烧时以雾状喷出可以提高燃烧效率( )【答案】 (1)× (2)√ (3)× (4)× (5)√2.(1)炭在火炉中燃烧得很旺时 ,在往炉膛底内的热炭上喷洒少量水的瞬间 ,炉子内的火会更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欲使炉内炭更充分燃烧 ,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导学号:43722113】A.向炉内吹空气B.把块状炭碾碎C.使用H2O作催化剂D.提高炉膛内的温度【答案】(1)炭与水反响生成CO和H2 ,燃烧更快,火焰更旺(2)AB[合作探究·攻重难]化学平衡的特征与判定[问题思考](1)化学平衡状态建立后,反响停止,反响速率为0 ,这句话对吗?为什么?【提示】不对.如图可知,化学平衡建立后,v(正)=v(逆)≠0 ,说明反响并没有停止.(2)在反响到达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及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均保持________(填 "相等〞 "不变〞) ,______相等,________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填 "一定〞 "不一定〞)【提示】不变不一定不一定(3)对于N2+3H22NH3反响,当反响平衡时v正(N2)=v逆(NH3)对吗?为什么?【提示】不对,对同一物质v正=v逆,对不同物质两向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之比即v正(N2)∶v逆(NH3)=1∶2 .(4)当化学达平衡时改变温度,平衡状态改变吗?【提示】外界条件改变,平衡状态被破坏.(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概括为:逆、等、动、定、变 ,即:(2)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①速率标志⎩⎪⎨⎪⎧同一物质:v 正(X )=v 逆(X )不同物质:v 正(X )v 逆(Y )等于X 、Y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组成标志⎩⎪⎨⎪⎧各组分浓度不变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质量或体积分数不变反响物的转化率不变含有色物质的体系颜色不变 【注意】 对于压强、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判断要视条件或反响特点而定 ,总之要抓住 "变量不变〞即可 - -如果所给的物理量随着反响的进行是一个变量 ,在某时间段内不变 ,就可以说明反响到达平衡状态;如果该物理量始终是一个定值 ,就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对点训练]1.某可逆反响到达平衡状态时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正反响和逆反响同时进行 ,两者的速率完全相等②反响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两者的浓度相同③混合物的组成比例不会因时间而改变A .①B .①③C.②D.①②③B[可逆反响到达平衡状态时,v(正)=v(逆)≠0 ,且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故①③正确;而反响物和生成物浓度相同,只是反响到达的某一特殊状态,并不一定到达平衡.]2.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能标志某可逆反响A(s)+2B(g)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B.气体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C.2v正(B)=v逆(D)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因为反响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所以气体总物质的量、压强始终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不能作为依据,A、B错误;当反响到达平衡时,v正(B)=2v逆(D) ,C错误;因为容器的体积恒定,但是气体的质量不守恒,所以只要反响未到达平衡,密度就变化,反响到达平衡时,密度不再变化,D正确.] 3.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说明反响X2(g)+Y2(g)2XY(g)已到达平衡的是()【导学号:43722114】A.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C.XY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D.X2和Y2的消耗速率相等C[该反响的特点:一是可逆反响;二是反响前后气体体积相等.根据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推断,该反响在整个反响过程中总压强是不变的,A不能说明该反响已经到达平衡;同理推断,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B不能说明该反响已经到达平衡;X2和Y2的化学计量数相等且均为反响物,其消耗速率始终相等.][当堂达标·固双基]1.以下不属于可逆反响的是()D[D项中放电与充电的条件不相同.]2.对化学反响速率与化学反响限度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当化学反响到达最||大限度时反响速率为0B.同一化学反响,假设反响条件不同,限度可能不同C.化学反响的限度影响了反响物在该条件下的最||大转化率D.反响物本身的性质是影响化学反响速率的决定性因素A[化学反响到达最||大限度时,即到达了化学平衡状态;该状态是动态平衡,化学反响速率不为0 .]3.对于可逆反响M+N Q到达平衡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导学号:43722115】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B.M、N全部变成了QC.反响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D.反响已经停止C[平衡时反响物、生成物的浓度之比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反响物的起始浓度,二是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如2 mol M与1 mol N反响,无论怎样反响,M与N的浓度永远不相等,所以 "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A错误;此反响是可逆反响,B错误;反响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可以说明反响到达平衡状态,但未停止,C正确,D错误.] 4.N2(g)+3H2(g)2NH3(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响,以下表达表示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N2、H2、NH3的浓度比为1∶3∶2的状态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C.当有1 mol N≡N断裂时,有6 mol N -H断裂D.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N2的同时,消耗3a mol的H2的状态C[A中,N2、H2、NH3的浓度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不能确定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因为无法以v正=v逆和浓度是否不变进行判断;B中,因容器的体积不变,而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改变,那么无论平衡与否,混合气体的密度均不变化;C中,当有1 mol N≡N断裂时,相当于生成2 mol NH3(1 mol NH3中含有3 mol N -H) ,即生成6 mol N -H ,与有6 mol N -H断裂符合v正(NH3)=v逆(NH3) ,故处于化学平衡状态;D中,消耗a mol N2的同时消耗3a mol H2是同向的,不管平衡与否,只要N2和H2反响就一定符合该比例.]5.将煤块粉碎、经脱硫处理、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这样处理的目的是()【导学号:43722116】①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煤的利用率②减少SO2的产生,防止造成 "酸雨〞③减少有毒的CO产生,防止污染空气④减少CO2的产生,防止 "温室效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A[煤块粉碎是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脱硫是为了减少SO2的产生;过量空气是为了减少CO的产生.]平衡状态判定的方法(1)v(正)=v(逆)(动态标志)――→等价标志⎩⎪⎪⎨⎪⎪⎧①正逆反响速率不随时间变化②针对相同物质量的描述方向相反数值相等③针对不同物质量的描述方向相反数值等效(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2)各成分浓度不变(静态标志)――→等价标志⎩⎪⎪⎨⎪⎪⎧绝||对标志: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转化率不变相对标志:①反响体系中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适用于反响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响)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适用于反响前后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等的反响)③混合气体的密度(适用于反响前后,混合气体密度不相等的反响)。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部教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部教学案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要点:一、焓变(△H)反应热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差值即焓变(△H)决定。
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放热反应△H 0吸热反应△H 0焓变(△H)单位:KJ/mol二、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时应注意:1.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对于25℃、101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
2.所有反应物和产物都用括号注明它们在反应时的状态。
3.各物质前的系数指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单位KJ/mol中每摩尔指的是每摩尔反应体系,非每摩尔某物质,其大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5.对于可逆反应中的△H指的是正向完全进行时的焓变。
三、燃烧热定义: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单位:KJ/mol注意点:1.测定条件:25℃、101KPa,非标况。
2.量:纯物质1mol3.最终生成稳定的化合物。
如C→CO2,H→H2O(l)书写燃烧热化学方程式应以燃烧1mol纯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四、中和热定义: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 (aq) == H2O(l) △H= -57.3KJ/mol实验:中和热的测定见课本第4~5页思考:1.环形玻璃棒的作用2.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五、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假设反应体系的始态为S,终态为L,若S→L,△H﹤0;则L→S,△H﹥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1、教学设计理念及教材内容分析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本教学设计针对学生学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其应用枯燥、困难的特点,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线,采用分类、归纳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建构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加深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从“被学”到“会学”再到“乐学”学习品质,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复分解反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一《几种常见的盐》中的一部分内容,安排在第二课时。
本课题通过化学反应实验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通过化学反应实验的讨论,分类、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最后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酸碱盐溶解性表,探究实验“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加强对复分解反应条件的认识和掌握。
2、学情分析、重难点创新教学设计特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对酸和碱的性质学习,认识了复分解反应的一种——中和反应,在本课题的上一节课已经通过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逐步接触到了复分解反应。
但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强,学习归纳能力不足,在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往住得不出准确的结果。
另外,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比较差,利用刚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足。
本重难点创新教学设计打破了常规的以教材编排为主的束缚,结合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多媒体技术动画模拟,采用分组实验探究的方式,在教材原有的基础上分类对酸和碱反应、酸和盐反应、盐和碱反应以及盐和盐反应等增加了常见的一些复分解反应的例子,把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细致化,拓宽学生思维,促进学生顺理成章的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加深对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的理
解。
最后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促进学生熟练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有效突破本课题的教学重难点。
3、教学准备
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6至8人。
实验准备器材:完成分组实验必备的仪器和药品。
【练习二】课本85页练习与应用4
【投影】复分解反应条件Flash动画。
【讲述、总结】
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首先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