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6《逍遥游》导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五第二单元《逍遥游》教案2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五第二单元《逍遥游》教案2

《逍遥游》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位哲学家,临死前,心情很平静。

然而弟子们想厚葬他,他却为弟子想法难过了。

他对弟子们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为我送行,我的陪葬物品还不齐备吗?”弟子们流泪了,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他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吃,地下有蝼蚁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这位勘破生死关的人就是庄子。

二、庄子其人及思想1.庄子其人:战国中期思想家,散文家。

/他曾作过只一段时间的漆园吏,因此长期生活在贫困中:靠打草鞋营生,饿得面黄肌瘦;身穿补丁衣服;曾向监河侯借粮。

/但是物质生活的困窘并没有使他低下高傲的头颅:他蔑视权贵,不愿为富贵利禄而苟且营求,曾拒绝楚王的千金聘相。

/他热爱自然,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2.庄子思想:庄子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神的主宰。

庄子思想极为复杂,与儒、墨两家思想针锋相对。

庄子建构的人生哲学体系有三个方面:(1)提倡率情任性的自然人生。

所谓自然,就是自在自为,不受外来干预的状态。

他认为仁义礼乐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束缚。

他主张人应当超越于社会规范之外。

(分析端正提高:网络游戏的愉悦与满足规则的前提关系)(2)奉行全性保真的贵生主义。

珍惜个体生命,避免伤生害性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但我们必须清楚他的“以无用为用”观点,即去除各种功利追求,既不对他人有益,也不求个人功名宝贵。

(分析举例:人生愉悦的状态)(3)追求超脱与自由的精神境界。

设计的途径:安命(庄子把现实中无法解释而又无法解脱的痛苦看作“命”);齐物(否定和抹煞事物间以及物我之间的差别,反对人为的价值判断)。

三、《庄子》著作及其风格1.学生参看课文题注。

2.背景知识及风格印象。

故事回顾:《目无全牛》《踌躇满志》《游刃有余》《望洋兴叹》《螳臂当车》《东施效颦》《鹏程万里》《白驹过隙》《得鱼忘筌》。

《逍遥游》名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逍遥游》名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逍遥游》名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4、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5、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学习流程】一、知识储备1、庄子和《庄子》简介庄子(公元前369-286),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一书现存33篇。

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

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2、同学们还知道其它几位先秦著名思想家的名字、原名和代表作及思想派别吗?儒家:孔子(孔丘)--《论语》孟子(孟轲)--《孟子》荀子(荀况)--《荀子》道家:老子(李聃)--《老子》(《道德经》)庄子(庄周)--《庄子》(〈南华经〉)法家:韩非子(韩非)--〈韩非子〉兵家:孙子(孙武)---〈孙子兵法〉为何以"子"称之?("子"是古代对有道德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道家思想又叫什么?(老庄哲学)其核心思想是什么?(崇尚自然,主张相对论,认为万物一体,主张无为而治。

)同是道家,庄子与老子有何区别?老子以箴言表达凭直觉感受微笑待人说给心听教人庄子以散文描述靠聪慧领悟狂笑处世直指心灵嘲人二、研读课文。

高二语文 必修五 第二单元 逍遥游 导学案

高二语文 必修五 第二单元 逍遥游 导学案

《逍遥游》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课前先知】1.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或哲学家)、文学家,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

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称“老庄”。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对《庄子》散文的辉煌艺术成就,鲁迅曾说:“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2.《逍遥游》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以神话传说熔铸成篇,构思宏伟,气势磅礴,笔墨恣肆,洋洋洒洒,“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刘熙载《艺概》),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比喻的运用,繁复灵活,令人应接不暇,回味无穷。

3.《逍遥游》主要说明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指出大到高飞九万里的鹏,小至蜩与学鸠,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这就是“逍遥游”。

它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观。

【自主学习】1.通假字(1)北冥有鱼(2)小知不及大知(3)此小大之辩也(4)而征一国(5)旬有五日而后反(6)御六气之辩(7)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9)而宋荣子犹然笑之2.古今异义(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今义:(2)众人匹之古义:今义:(3)腹犹果然古义:今义:(4)之二虫又何知古义:今义:(5)穷发之北古义:今义:(6)小年不及大年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辩:此小大之辩也而御六气之辩知: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圣人无名息: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词类活用(1)彼于致福者(2)而后乃今将图南(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4)德合一君(5)而征一国者5. 结合注释,疏通第一段文意。

【合作探究】课文第一段举例说明世间万物都“有所待”,即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所涉及的事物和人有哪些?哪些是作者赞美的,哪些是作者嘲讽、否定的?【当堂达标】1.解释虚词的意思之:(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2)其翼若垂天之云(3)鹏之徙于南冥也(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6)而莫之夭阏者(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8)之二虫又何知(9)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10)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而:(1)怒而飞(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决起而飞(4)而控于地而已矣(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6)而宋荣子犹然笑之(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9)而征一国者则:(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时则不至(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然:(1)奚以知其然也(2)虽然,犹有未树也(3)未数数然也且:(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2)彼且恶乎待哉(3)且适南冥也2.指出并翻译下列各种句式。

《逍遥游》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

《逍遥游》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

《逍遥游》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逍遥游》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1《逍遥游》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一、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掌握《逍遥游》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逍遥游》背景、内容和意义的讲解和学生理解。

2.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逍遥游》中道家哲学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设计:1.导入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逍遥游》课文的了解和感受,让学生阐述自己对于“万物皆内含天地,观其外者,皆见其形,因此失之;观其内者,皆见其神,故归之。

”等重要语句的理解和解读。

2.阅读分析教师通过对于《逍遥游》文本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逍遥游》这篇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哲学思想,特别着重讲解道家哲学中“无为而治”、“乾坤无偏,而人有偏”、“志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让学生对于《逍遥游》中的这些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3.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逍遥游》中的哪些思想和观点有所感悟和领悟,也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在《逍遥游》中的角色和立场,讨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促进学生交流和思考,提高他们的思辨和言语表达能力。

4.写作练习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逍遥游》背景、内容和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于《逍遥游》的理解和感悟,也可以让学生以《逍遥游》为启示,创作自己的诗歌或故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逍遥游》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也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

六、教学总结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逍遥游》的背景、内容和思想,还发扬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也让学生对于自己的梦想和人生价值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总之,适当地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 《逍遥游》导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  《逍遥游》导学案

《逍遥游》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全文,增加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及文言句式的积累。

2.把握文旨,了解《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3.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领略庄子散文想象奇特、思想纵横,气势非凡,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学习重难点】1. 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

2. 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词语:志、图、名、置、穷。

3.①想象、对比手法的运用。

②寓言的特色。

③浪漫主义色彩。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研读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学时安排】4学时【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

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却遭其拒绝。

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2.写作背景:庄子天才卓绝,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腐败社会现实使他不屑与之为伍;“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浑浊,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正是此景,他写出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3.解题:《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一书有52篇,分为内、外、杂三个部分。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逍遥游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逍遥游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5

《逍遥游》一、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2、熟读课文,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理解庄子的“逍遥之游”的主旨,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二、作者及作品1、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

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2、《庄子》(也称《南华经》《南华真经》)一书现存33篇。

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

《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导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导学案(第二课时)

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逍遥游》(第二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和特殊句式2、过程与方法目标:将全文每个自然段分为两部分进行文意的疏通翻译,利用课堂检测巩固本文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理解各自然段的内容,体会庄子的观点。

【教学重点】对文言语意的翻译和理解。

一、自主学习,疏通翻译(各小组竞赛形式)1、第一自然节,分两部分进行。

2、第二自然节,分两部分进行。

3、第三自然节,分两部分进行。

二、课堂巩固与检测:1、解释下列多义词。

(1)名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C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2)志 A《齐谐者》志怪者也。

B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C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D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E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3)负 A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B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C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D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E宁许以负秦曲 F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G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4)适 A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B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D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E适疱官进鸡汤。

(5)修 A 未有知其修者 B邹忌修八尺有余 C乃重修岳阳楼D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E其后五年,吾妻死,室坏不修(6)举 A 且举世誉之而加劝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C举孝廉不行 D 何不做衣裳,莫令事不举E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

2、选出与例句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例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C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其翼若垂天之云3、选出与例句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 之二虫又何知!C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D穷发之北,有冥海者4、选出与例句中“焉”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有鱼焉,其广数千里A且焉置土石? B曩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逍遥游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逍遥游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逍遥游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本节要点】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的实词、虚词和常见的文言现象。

2、疏通文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给文中的下列字注音鲲鹏(:):南冥(:):抟(:):坳堂(:):夭阏(:):蜩鸠(:):決起而飞(:):抢榆枋(:):舂米(:):晦朔(:):蟪蛄(:):椿树(:):斥鴳(:):翱翔(:):蓬蒿(:):知效一官(:)数数然(:)泠然(:)恶乎待哉(:)2.找到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北冥有鱼(2)三餐而反(3)小知不及大知(4)此小大之辩也(5)而征一国者(6)旬有五日而后反(7)而御六气之辩(8)而后乃今培风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古今不同意义。

(1)虽然,犹有未树也:::(2)腹犹果然::::::::::::(3)众人匹之::::::::::::(4)之二虫又何知:::::::(5)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6)小年不及大年::::::::(7)野马也,尘埃也::::::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齐谐者,志怪者也::::(2)亦若是则已矣::::::::(3)而后乃今将图南::::::(4)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6)朝菌不知晦朔::::(7)众人匹之:::::::(8)穷发之北,有冥海者::::::::(9)行比一乡::::::(10)而征一国者:::::(11)举世非之而不加沮::::5.写出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齐谐》者,志怪者也::::(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不过数仞而下:::::::::::(3)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4)举世非之而不加沮:::6.:说出下列各句中句式特征。

:(1)《齐谐》者,志怪者也。

(2)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3)此小大之辩也。

/南冥者,天池也。

::: (4)奚以知其然也?(5)莫之夭阏者。

《逍遥游》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逍遥游》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逍遥游》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王兴业【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读课文,将课下注释标记到原文中,标记勾画重点实、虚词以及疑难句子。

2.自主阅读“助读资料包”勾画出重要信息,并补充到课本上。

3.研读本学案。

(牢记:先读完规定内容,再做本预习案。

)4.认真、限时、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小组长在上课之前必须组织大家相互检查学案完成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与大家一起对课文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5.重点掌握的知识有文学常识、文言知识,运用的学习方法是“知人论世”“披文入情”“诵读”。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重点积累“置”“志”“名”“息”“其”等词语的含义。

2.通过质疑、讨论明白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文中“绝对自由”的思想,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了解庄子与《庄子》,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预习案第一步:自主阅读并翻译全文,遇到不了解的字词可以运用实词推断的方法进行推断,并用铅笔标注,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和难以理解的句子。

第二步:精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结合“资料包”和课下注释正音、释义。

要求落实到字、词、句上,并用红笔对第一遍理解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第三步: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自学,完成【预习案】。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走进作家作品: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

世称“ ”。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的艺术风格。

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

【自主学习•疏理基础】1.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将重点的字音、字形在教材上圈点出来,保证默写的正确性)2.在完成第二遍阅读后,自主完成下列问题:①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并注意其字形:北冥()鲲鹏()抟()迁徙()坳堂()草芥()夭阏()蓬蒿()蜩蝉()舂粮()蟪蛄()大椿()斥鴳()泠然()万仞()②自主完成《世纪金榜•课时讲练通》“本文自主预习”内容。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6《逍遥游》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6《逍遥游》导学案

【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图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

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填写在【我的疑问】栏。

仍不明确的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

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本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探究案】探究一:(活动)庄子逍遥游的主旨是什么?用课文原话回答。

探究二:作者认为真正的逍遥游是一种什么境界?探究三:你对这样的境界有什么看法?【训练案】(或等拓展)一、课内训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北冥( ) 鲲鹏( ) 抟扶摇( )夭阏( ) 蜩( ) 决起( )舂粮( ) 斥 ( ) 蟪蛄( )泠然( ) 数数然( ) 恶乎待(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北冥有鱼(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2)小知不及大知(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3)汤之问棘也是已(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4)而征一国者(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5)此小大之辩也(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6)而御六气之辩(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7)旬有五日而后反(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海洋上的运输。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野生的马。

(3)腹犹果然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①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②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蟪蛄不知春秋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春天和秋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6《逍遥游》学案2(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6《逍遥游》学案2(教师版)

《逍遥游》学案(教师版)第一学时学习目标4、通过音读与意读,归纳掌握重点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品味作者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5、通过情读和研读,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鉴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鉴赏作品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6、在理解、领悟的基础上熟能成诵,体会“逍遥游”的深刻内涵,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学习重难点1、熟读成诵,归纳掌握重点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品味作者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2、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理解庄子的“逍遥之游” 的主旨,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学习要点通过音读与意读,归纳掌握重点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品味作者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过程一、了解作者及其思想了●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做过蒙地的漆园吏。

家境贫困,曾向监河侯(官名)借粟而受到奚落,又以麻鞋布衣见魏王。

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遭其拒绝,明确表示:“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霸,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他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

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之称。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

孟子所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第6课《逍遥游》导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5(2021年整理)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第6课《逍遥游》导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5(2021年整理)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6课《逍遥游》导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6课《逍遥游》导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6课《逍遥游》导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5的全部内容。

班级:;小组:;姓名:;评价:;课题逍遥游课型新授课课时 2主备人审核人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重点难点1.鉴赏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庄子思想、艺术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方法讨论写作法内容部分一、探知部分(学生独立完成)(一)研读第二段.1、文言知识梳理。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大小之辩.也。

内容分析:2、你们认为朝菌、蟪蛄、冥灵、彭祖、大椿是逍遥的吗?众人希望和彭学生笔记祖一样长寿,如何理解作者的“不亦悲夫"?答:3、思考:为了证明“小年不及大年”,作者列举了那些事物?庄子提出“小年不及大年”,目的是什么?答:4、本段“汤之问棘"的内容与第一段中“北冥有鱼”部分的内容基本相同,该怎样理解?答:(二)巩固检测重点句子翻译①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高中语文2.6逍遥游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2.6逍遥游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

重庆市江津区第五中学高中语文 2.6逍遥游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学习方针1.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特色,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之作简单辨析。

2.了解本文大旨,从背面提出问题,紧扣“有所待”论证,给予否认,提出正面主张。

学习重难点1.庄子的人生哲学以及庄子寓言的特色。

2.积累文言词句。

学习课时: 2课时一.预习案1.走近作者:庄子(约前369-前286)。

战国时哲学家,名周。

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

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

《庄子》是庄子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

现存33篇,包孕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2.追溯背景:《逍遥游》——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弗成得也”(《庄子·天地》)。

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朽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弗成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3.题旨点睛:《逍遥游》主要论述了庄子所幻想的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课文通过鲲、鹏待风而飞,蜩、学鸠愚者夸愚,斥鴳识短志小,阐明世间诸物虽强弱、大小悬殊,智愚、寿夭迥异,却都受制于外力,牵累于內欲。

只有完全摆脱了这两方面限制的至人、神人和圣人,才能遨游于天地之间,达到绝对的精神自由。

4.积累字词:(1)通假字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此小大之辩.也()小知.不及大知.()旬有.五日而后返()御六气之辩.()而.征一国()(2)古今异义野马..匹之古义..也,尘埃也众人古义:古义:今义:今义:腹犹果然..穷发.之北古义:古义:今义:今义:虽然:虽然,树有未树也古义:今义: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置:置杯焉则胶()郑人有且置履者()苍苍:天之苍苍,其正色邪()两鬓苍苍十指黑()其:不知其几千里也()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名为鲲()其翼若垂天之云()而:化而为鸟()怒而飞()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水浅而舟大也()而征一国者()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而御六气之辩()之:鹏之徙于南冥也()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奚以九万里而南为()之二虫又何知()且:且适南冥也()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彼且恶乎待哉()图:而后乃今将图南( ) 图穷匕首见(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4)词类活用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彼于致.福者()适莽苍..者,三餐而反()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特殊句式:去以六月息者也()背负彼苍,而莫之夭阏者()奚以九万里而南为?()有冥海者,天池也。

第6课 逍遥游 学案(无答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6课 逍遥游 学案(无答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高二语文学案周次: 编号: 班级: 姓名:逍遥游第一课时学习过程【导读·理解必备知识】1.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

名周,字子休,宋国人。

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

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2.《庄子》简介《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共计52篇,今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导思·掌握关键能力】一、疏通文意,掌握下列文言知识 1.重点词语(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齐谐)者,志.怪者也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之.二虫又何知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 了解作者及作品。

2. 学习第一段并掌握重点字词。

学习第一段并掌握重点字词。

2.通假字(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2)三餐而反.3.词类活用(1)而后乃今将图南.(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古今异义(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野马..也,尘埃也(3)腹犹果然..5.特殊句式(1)南冥者,天池也(2)《齐谐》者,志怪者也(3)莫之夭阏者(4)之二虫又何知(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6)翱翔蓬蒿之间二、探究讨论6.文章极写鲲鹏的神奇莫测,那么鲲鹏达到“逍遥游”的境界了吗?7.蜩与学鸠上下翻飞自如,作者为什么用批评的口吻说“之二虫又何知”?8.概括本段内容。

【导练·巩固课堂所学】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抢.榆枋而止抢:触、碰B.我决.起而飞决:快速的样子C.绝.云气,负青天绝:阻挡D.《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C.众人..,犹有未树也..匹之 D.虽然3.下列各句中,与“彼且恶乎待哉”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之二虫又何知B.而莫之夭阏者C.去以六月息者也D.奚以知其然也4.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不违农时.时.则不至B.小知.不及大知之二虫又何知.C.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何以伐为.D. 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课堂小结高二语文学案周次: 编号: 班级: 姓名:逍遥游第二课时学习过程【导读·理解必备知识】一、文体知识先秦诸子散文春秋之末,王权袁落,诸侯崛起,天下纷争。

【教案】高中语文6逍遥游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

【教案】高中语文6逍遥游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
明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
无力。覆杯水于拗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6、蜩学鸠是怎样嘲笑大鹏的?作者是怎样解释的?
明确: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至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作者反驳:“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区之二虫又何知!”
7、提问:蜩与学鸠“枪榆伤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
明确;照样讲明它们也不逍遥,都是不自由的。
8、提问: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朝菌不知晦朔,编站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总结
通过对本节课内容回顾,归纳写作方法,先破后立,从而明确庄子散文善用比喻、想象奇特的特点。(由学生概括、归纳,最后再由教师明确。)
逍遥游
课题
逍遥游
课型新
集体备课
主备人
教学目标
学习本文,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特色
谐美,人情美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在欣赏中理解,在朗读这记忆,在感悟中体会
教学难点
感悟庄子的思想情感
疑难预设
在欣赏中理解,在朗读这记忆,在感悟中体会
模式与方法
运用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及时间分配
2、作者用众多的比喻所描写的物和人是不是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呢?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飨鹏之大?
明确:鲲之大,。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教师 导入Fra bibliotek介绍点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逍遥游》(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1、理解庄子的“逍遥之游”的主旨
2、积累文言知识
【自主学习】
一、一词多义
(1)息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博闻强志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之者谁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4)置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郑人有且置履者
(5)穷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复前行,欲穷其林
(6)苍苍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两鬓苍苍十指黑
(7)其
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其广数千里
彼其于世
奚以知其然也
(8)而
化而为鸟怒而飞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水浅而舟大也而后乃今将图南
我决起而飞我腾跃而上
而彼且奚适也而征一国者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夫列子御风而行
而御六气之辩
(9)之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之积也不厚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则芥为之舟而莫之夭阏者
蜩与学鸠笑之曰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二虫又何知众人匹之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
翼若垂天之云翱翔蓬蒿之间
此大小之辩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沮
(10)以
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以八千岁为春奚以知其然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二、特殊句式
(一)()句
1.《齐谐》者,志怪者也。

2.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3.南冥者,天池也。

4.此小大之辩也
5.此小年也 6.此大年也
7.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二)倒装句
1.()句
①奚以知其然也?②莫之夭阏者
③彼且奚适也④之二虫又何知
⑤彼且恶乎待哉
2.()句
①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②翱翔蓬蒿之间
③去以六月息者也
(三)省略句
翱翔()蓬蒿之间。

【合作探究】
1、第三段写了哪些人?可分为几类?作者对这几类人的看法是怎样的?
2、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什么?怎样理解这种追求?
3、鲲、鹏的形象在后世诗文中经常出现, 如“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鲲鹏水击三千里, 组练长驱十万夫”(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等。

再找出几例, 体会其中鲲、鹏的形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

【达标检测】 一、基础练习
1.选出下列“之”字的解释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B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C .汤之问棘也是已
D .之二虫又何知 2.选出下列“以”字的解释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去以六月息者也 B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C .以五百岁为春 D .以勇气闻于诸侯
3.下列句中加粗的“其”字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代词,译为“它的”,指鸟的) B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用在选择句中,是---还是---) C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助词,无义)
D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译为“它”,指水) 4.选出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野马也,尘埃也? B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 .翱翔蓬蒿之间。

D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5.选出下列句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 )
A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B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D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6.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其翼若.垂天之云君既若.
见录,不久望君来
B.⎩⎪⎨
⎪⎧
去.以六月息者也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止十有一月耳
C.⎩⎪⎨⎪⎧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舟行适.
临汝
D.
⎩⎪⎨⎪⎧
小知不及.大知农人告余以春及.
7.下列句子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以五百岁为春 ③诸侯以惠爱为德 ④奚以知其然也 ⑤问征夫以前路 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⑦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⑧农人告余以春及 A .①②③ B .④⑥⑦ C .⑤⑥⑧ D .①④⑥ 8.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庄子》的首篇,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讲,都堪称《庄子》的代表作。

B .本文集中表现了庄子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思想,这种自由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C .这种绝对自由的思想,实际上是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使人对现实采取极虚无的态度。

D .追求绝对自由,也体现了庄子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思想,因而代表了先进阶级的思想。

9.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篇首以奇特的想象,展现了大鲲化为大鹏,大鹏由北溟徙于南溟的壮观图景。

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

B .文章以譬喻的手法,以水浅不能承大舟,风九万里之厚才能负大翼,解说大鹏高飞九万里的缘故,说理完全寓于形象之中。

C .与鲲、鹏的“大”相对应,作者举出了野马、尘埃、蜩和学鸠等“小”的形像,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D .作者批判了一些目光短浅的庸人,认为世人都称赞的宋荣子的修养还不够,而赞扬了“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列子。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

现有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B .庄周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逍遥游》是最具代表性的。

庄子所向往的逍遥游,是摆脱一切世俗羁绊,精神上获得绝对自由的境界。

C .在两汉诸子散文中,庄周的作品想象丰富,言辞瑰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鲁迅说《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D .庄周思想也含有辩证法因素。

毛泽东曾指出:“庄子的《天下篇》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世界上就是这样 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

” 二、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wū)乎待哉?
【延伸阅读】
《逍遥游》素材挖掘与写作应用
素材一:
庄子作为继老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在为阐述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即道的运行规律而努力。

在道家看来,道是万物变化的总原理,是宇宙变化的法则。

掌握道的动行规律,顺应天地万物的自然变化规律,这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如上素材可用于以下作文话题或观点:
1、顺应自然
2、遵从规律
3、按客观规律办事
4、“顺天从性”辨等
素材二:
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他垂钓濮水,楚王以相印相许,他不为所动,毅然拒绝。

惠施当了梁国宰相,害怕庄子抢他的相位,要搜捕庄子。

庄子知道后主动会见惠施,表明了自己高洁的志向,说自己是非梧桐不栖的凤凰,绝不像惠施寻样如鹞鹰得到一只臭老鼠还怕丢掉。

如上素材可用于以下作文话题或观点:
1、诗意地生活
2、人要淡泊名利
3、不要为名利所累
4、欲望
5、追求等
素材三:
庄子的人生之旅在于游世,庄子的游世是站在宇宙的高度去审视芸芸众生,去观察现实生活,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洒脱与豪迈。

游世可以避免人世间的许多冲突。

从这一点上说,他
的理想与现实也并不矛盾。

如上素材可用于以下作文话题或观点:
1、理想与现实
2、高度
3、跳出“象”外
4、另一种对现实的关注等。

素材四:
庄子以奇崛瑰丽的想象力勾绘了诗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精神的绝对自由靠物象的极度自由空间得以伸展。

庄子“无己”“无功”“无名”的人生追求,即忘记自我,不追求功名事业、名誉和地位,他游世的境界高阔,非常人所能企及。

如上素材可用于以下作文话题或观点:
1、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2、人生的境界
3、“无为”与“为之”
4、自由
5、飞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