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山陵(说课)

合集下载

《公开课巍巍中山陵》课件

《公开课巍巍中山陵》课件

02 中山陵的建筑结 构
中山陵的建筑布局
建筑布局
中山陵的整体建筑布局呈现中轴 线对称,从入口牌坊到墓室沿中 轴线依次排列,左右对称,体现 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点。
空间层次
中山陵的建筑空间层次丰富,通 过石阶、平台、门洞、墓室等不 同高度的空间变化,营造出一种 庄重、肃穆的氛围。
中山陵的建筑特色
游客可乘坐地铁2号线至中山陵站,出站后步行约15分钟即 可到达。
自驾路线
游客可沿中山东路或中山西路行驶至中山陵停车场,停车费 用为5元/小时。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元素的融合
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同时也吸收了一些西方建筑元素,形成了 独特的风格。
建筑布局与山水环境的融合
中山陵所在的紫金山环境优美,中山陵的建筑布局与山水环境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和谐 的整体。
雕刻艺术的运用
在中山陵的建筑中,雕刻艺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雕刻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还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凝聚民族精神
中山陵的建造对于凝聚民族精神、促进国家团结起到了积 极的作用。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地标,吸引了无数游 客前来参观和缅怀。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中山陵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不仅在国内具 有重要地位,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它促进了中外文化交 流与传承,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山陵的建筑风格
建筑细部
中山陵的建筑细部非常讲究,如门洞上的石刻、檐角的装饰等都非常精致,体 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技艺。
03 中山陵的文化内 涵
中山陵的文化价值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和文化意义。

分析中山陵所体现的红色文化——《巍巍中山陵》教案2

分析中山陵所体现的红色文化——《巍巍中山陵》教案2

分析中山陵所体现的红色文化——《巍巍中山陵》教案2。

中山陵的雄伟壮丽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学观念和尊严崇高的气质的体现。

由于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杰出领袖,因此中山陵被赋予了具有革命情怀和红色文化精神的象征意义。

中山陵主要由墓道、石刻群、纪念堂、方阵和陵园五部分组成。

每一部分都充分展现了中国革命先行者的民主思想、进步精神和伟大品格。

墓道是中山陵的一部分,是专为游客接待而设计的,也是中山先生历经风雨、跋山涉水走出未来中国的道路的缩影。

在墓道中,游客能够欣赏到一系列的石刻和彩绘。

其中的石刻描述了中山先生的人生历程和革命生涯,彩绘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和谐、爱国主义、民主等精神,表达了中山先生一生追求国家繁荣和人民福祉的旷世伟业。

这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山陵红色文化的整体性和具体性,是中山陵人文价值的典型代表。

石刻群是中山陵最为重要的景点之一,并被誉为“中山革命精神的丰碑”。

在石刻群主体中,刻有中山先生曾提出的国府组织政纲、“三民主义”等伟大思想的文字,悉数体现了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杰出领袖,以及中国革命的必然性。

通过观赏石刻群,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理念,以及他对中国革命和中国未来的信念和热爱。

纪念堂也是中山陵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山先生事迹的重要展示区。

纪念堂的主要建筑是一座中央展厅,该展厅展示了中山先生的传记及其革命生涯、革命事迹和主要成就,而展厅两侧则悬挂着中山先生的头像。

这种尊崇和纪念,深深地表明了中山先生为中国革命和国家繁荣稳定所作的突出贡献,并在广大中国民众心中树立了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和无尚崇高的崇敬。

方阵也是中山陵的重要景点之一。

方阵上耸立的巨大门杆,以及门杆上面悬挂的中国国旗和“Liberation”的大字,寓意着中山先生”光复中华”的远大愿望,体现了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出的辉煌贡献。

方阵是中山陵对中山先生民主思想和进步精神的最大表达,它在设计布局、造型雕塑等方面都力图呈现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丰功伟绩。

《巍巍中山陵》课件

《巍巍中山陵》课件
中山陵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 想,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美好未来 的憧憬和追求。
精神
中山陵所传达出的科学民主、爱 国奉献、团结进取的精神,对于 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仍然具有重 要的启示和影响。
四、中山陵的现状
保存情况
中山陵得到了良好的保存和保护,各主要建筑构件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状态。
修缮情况
中山陵经过多次的修缮,不仅恢复了原貌,还添加了一些现代化的设施和装饰。
结语
历史地位
中山陵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承载着无数英烈的崇高理想和壮丽事业。
现实意义
中山陵的存在和发展,提醒着我们要积极继承和发扬伟人崇高思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 业。
人文价值
中山陵所传递的人文精神,将激励着人们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 自己的力量。
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建筑风格 的重要代表之一,融合了中 西方建筑元素,充满了现代 感与庄重肃穆。
建筑材料
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材料是花 岗岩和青铜,以及其他经过 精心挑选和制作的优质材料。
二、中山陵的历史
1
建造背景
2
中山陵是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
驱孙中山先生而兴建的,体现了人民对
先驱英灵的崇敬和纪念。
3
《巍巍中山陵》PPT课件
巍巍中山陵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伟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本课件将 介绍中山陵的地理位置、建筑风格、建筑材料,以及其历史、文化内涵、现 状,以及审美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一、介绍中山陵
地理位置
中山陵位于中国南京市雨花 台区,占地面积约80万平方 米,背靠茅山,面朝明孝陵。
建筑风格
建造时期
中山陵的建造始于1926年,经历了多年 的建设与完善,于1929年正式竣工。

巍巍中山陵

巍巍中山陵
②内容的梳理概括要到位,学习把握文章语段的中心句。(首、尾居多)
3.合作学习
(1)学习任务: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阅读,探究,回答
练习提升
个别学生板演习题完成结果,并纠错。
①根据课文内容,概括中山陵的主要特征并举例分析。可以用“中山陵的特征是,我们从中看出。”这样的句式。
②用自己的语言,参考练习题3中的图表说说作者是怎样介绍中山陵的。组长把关,力求语言准确、流畅、到位。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巍巍中山陵
学科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课题研究学会中山陵,纵观全貌,明确要点。抓住中心,合并概括。
二、教学目标
1.多次阅读中,明确中山陵的特点及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2.学习概括事物特征的方法,准确而有条理的介绍事物特点。
3、学习概括事物特征的方法,准确而有条理的介绍事物特点。
2.自主学习
学习指导
自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法,圈画重点字词句(例:生字、多音字、易错字、四字词、成语、总领句、过渡句等),标明自然段序,了解并整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完成相关的练习。
小结提升:
①字词的巩固要到位,分析错因“不会?粗心?……”纠错时要对症下药,举一反三。对字词的掌握要从形、音、义三方面落实,不可一知半解。如:“中西合壁---璧”“地势高竣---峻”“永往直前---勇”。
(本节课重在前九个字,你学会了吗?)
学习展示1
学习展示2
第1段讲墓主及方位。2—4段讲地理位置、人文环境、设计方案兴建情况。……
书写,操作,观看
学生体现能力和理解
②自我检测:本文的对象是什么?主要特征是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举例分析。
③小结提升:抓住特征,多个角度,按照顺序进行介绍说明。

《巍巍中山陵》教案二:领略中山陵的建筑之美

《巍巍中山陵》教案二:领略中山陵的建筑之美

巍巍中山陵,是我国民族英雄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位于南京市中山陵景区,是一座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技术的杰出建筑作品。

走进中山陵,不仅可以受中国近代历史,也可以领略到中山陵的建筑之美。

本篇文章就来探究一下中山陵的建筑之美。

一、整体建筑风格中山陵整个建筑风格兼具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精华,融合了各个不同的建筑风格,展现出来的是一种既高大、雄伟,又优美、精致的建筑艺术,整个建筑所展现的意境和气势,是一个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

整座陵墓高达61米,前后两个石狮子,意味着将孙中山先生生平中的不懈追求和辛勤劳动,借以垂范子孙。

二、建筑的主体——大殿中山陵的主体建筑是大殿,是一座巨大的矩形建筑,大殿长82米,宽41米,高约29米。

整体的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十分相似,属于经典的中国式建筑,不同的是中山陵的大殿拥有现代建筑的技术条件和材料,展现出来的是材料和技术的完美结合。

三、建筑的配套设施中山陵虽然是一座陵墓,但其配套设施一丝不苟,与今天现代化社会的建筑标准也丝毫不差。

它的配套设施包括了一座纪念馆、一座民俗博物馆、一座游客中心和一个音乐广场,将中山陵的建筑艺术和相关历史文化资料展现出来,让人们能够在中山陵的陵墓之余,领略到中山陵周边区域的文化精髓。

四、建筑的花园景观中山陵的建筑艺术之美同样体现在其花园景观之中。

陵墓周边还有芦芽山、段腰阁、石舫、望江亭、清凉阁、无锡山、碑廊、古砖古瓦、名贵花木等标志性景点,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品味自然美和文化美的理想去处。

五、建筑的艺术魅力中山陵的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建筑设施之中,也表现在对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真正理解上。

整个建筑的建造历程,也是重建我们对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历史时期情感和认知,展现出来的是经典文化和现代追求的完美统一。

对于国家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的形象塑造,也具有无穷的启示作用。

总结:中山陵的建筑之美一直以来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它的建筑风格、建筑主体、配套设施、花园景观和艺术魅力让人们领略到了这座陵墓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所散发出来的气息。

《巍巍中山陵》说课稿

《巍巍中山陵》说课稿

《巍巍中山陵》说课稿一、说教材《巍巍中山陵》是苏教版-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建筑艺术”为主题展开。

《巍巍中山陵》是一篇陵园建筑的说明文,课文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山陵园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园的建筑特征,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由远及近按方位顺序描写和说明;叙述特征突出,角度多变;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文笔优美,描写生动””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确定为: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

2.学习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3.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教学重难点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以及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并适当运用目标导学法、情境激学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和勾画圈点法。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一下中山陵。

(板书课题。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

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为文章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案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Contents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难点与重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作业布置 • 教学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中山陵的历史背 景和建筑特点。
掌握中山陵的地理环 境和周边景观。
了解中山陵在中国近 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和意义。
05
作业布置
作业一:中山陵的建筑特色总结
总结词
总结中山陵的建筑特色,包括外观、内部结构、装饰等方面。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山陵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总结出其外观、内部 结构、装饰等方面的特色,并撰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总结。
作业二:中山陵的历史意义分析
总结词
分析中山陵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和 意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我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通 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我注重因材 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 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教师自我评估
总结词
教学相长、持续改进
详细描述
在完成《巍巍中山陵》的课堂教学后,我进 行了自我评估,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我认为自己在引导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在课堂节奏的把握 和教学难度的层次上还有待提高。未来,我 将继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
重点2
中山陵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特点。中山陵的建筑风格独特, 设计精妙,是本课的重点之一,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
重点3
中山陵的文化意义和价值。中山陵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 的见证,更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文化意义和价值是 本课的重点之一。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爱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山陵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

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中山陵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价值。

2. 教学难点:中山陵建筑艺术风格的分析和解读。

培养学生对中山陵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环境布局。

学生分享对中山陵的了解和印象。

2. 教学新课:教师介绍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学生通过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3. 课堂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山陵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价值。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互动交流的能力。

关注学生对中山陵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爱护意识。

2. 作业评价: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作业,让学生表达对中山陵的感悟和认识。

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资源: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包括建筑外观、环境布局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图片。

2. 视频资源:播放关于中山陵的纪录片或介绍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山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关于中山陵的资料,包括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等方面的信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巍巍中山陵》教案3:分析中山陵建筑中家国情怀与文化内涵

《巍巍中山陵》教案3:分析中山陵建筑中家国情怀与文化内涵

《巍巍中山陵》教案3:分析中山陵建筑中家国情怀与文化内涵。

一、家国情怀的浓厚氛围中山陵建筑中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其所散发出的家国情怀的氛围。

这种情感感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也让人们深深地爱上这座陵墓。

中山陵建筑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同时又体现了中国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围合式正门中央,巍然屹立着"民族复兴"热词,如此霸气的建筑设计,也凝聚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历史记忆与繁荣富强的美好愿景。

在建筑的设计中,也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元素。

古色古香的红色木质擂台,传统的花园景观、山水石等,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精髓。

在中山陵所展示的文化元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历史的积淀与精神的魅力,并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形成的根本。

对陵墓空间的内部隆起和盘曲空域的建立,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万物之中的自然状态。

这种对自然的认识也体现了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另外,中山陵外围的景区也为我们呈现出了中山陵对民族文化的重视。

其中便是中区的大型礼堂。

礼堂内两侧的圆球型主体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和“开天辟地”的过程,展现出中国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内涵,同时又充分彰显了中国民族精神的延续和传承。

二、文化内涵的深刻挖掘中山陵的建筑中也融入了许多文化内涵。

这些文化内涵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挖掘,以及对孙中山先生思想的思考和启示。

在建筑设计之后,其中的黄龙石像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充分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精神。

此外,中山陵中还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许多的文化元素。

其中,中华石质的岛屿则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思想。

然而,同时又体现出了对自然和环境的高度尊重。

全景式展示孙中山“同是中国人”思想的山水石,同样体现了中山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挖掘。

中山陵的文化内涵还在于,建筑的烈士墙简洁而不失庄重。

其表达了对中华民族英雄的纪念和悼念之情,更提醒着民众,要始终铭记中华民族发展的艰难历程,不断努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巍巍中山陵》教案3:解读中山陵建筑风格与特点

《巍巍中山陵》教案3:解读中山陵建筑风格与特点

《巍巍中山陵》教案3:解读中山陵建筑风格与特点】作为伟大的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既是一座纪念性建筑,也是一座代表着中华民族优秀建筑文化的典范。

它不仅继承了中华传统建筑的精髓,还融合了西方现代化的元素,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审美理念。

本教案将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大家详细解读中山陵建筑风格与特点,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这座典范性建筑的价值和意义。

【正文】一、建筑风格从整体风格上来看,中山陵的建筑风格是中西结合、典雅庄重、简洁大气的。

其中,以中国式三重山式建筑形制为主,借鉴了现代化建筑设计的布局和结构方式,体现了现代建筑美学的概念。

该建筑采用了“山”、“殿”、“门”等元素,以及汉白玉、花岗岩、黄松石等传统建筑材料,形成了一种典雅美观、精致华贵的建筑风格。

二、建筑结构中山陵的建筑结构包括中央大殿、石阶广场、御道、祭文亭、烈士纪念塔等多个部分。

其中,中央大殿是该建筑的核心,是全陵规模最大的建筑,其顶部为金字塔形,寓意着太阳的无穷力量。

石阶广场、御道是向中央大殿延伸的主体路线,石阶广场上的“国父纪念馆”是中山陵的又一亮点。

祭文亭则是纪念中国近代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纪念建筑,同时也是近年来加入中山陵景观的部分。

此外,中山陵的建筑中还融合了不同的建筑技术和工艺,如:蜿蜒而上的翠竹亭,借鉴了日本建筑技术的走板结构;中央大殿和谷神庙的石雕和精美的石材花纹则融合了传统的中国石艺术和西方现代造型学的风格。

三、建筑特点1.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特征中山陵的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智慧,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底蕴和特点。

例如,建筑围合,一种中国传统建筑的构思方式,在中山陵上得以充分体现。

同时,建筑材料的选择也表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注重质感、材料的重要性的特点。

此外,中山陵的建筑还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其建筑规模的庄重,寓意着孙先生的崇高和威严,而石雕上的龙、凤等神兽则蕴含了古代中国的龙凤文化。

2.体现了现代化建筑设计的理念中山陵的建筑设计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还融入了现代化建筑设计的理念。

认识中山陵建造的意义——《巍巍中山陵》教案2

认识中山陵建造的意义——《巍巍中山陵》教案2

认识中山陵建造的意义——《巍巍中山陵》教案2。

一、建造中山陵的背景中山陵的建造始于1926年,这一年,国父孙中山去世,中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当时,为缅怀孙中山领袖的英名,中国政府和人民呼吁全国民众捐款,共同参与建造中山陵。

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时期,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皇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成为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和民族英雄。

然而,在国父英年早逝后,国家政局不断动荡,权力斗争不断,反对势力交织,每个人都为保全眼前利益而忘记了孙中山的遗志。

因此,为了缅怀孙中山领袖的英名,为了更好地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山陵的建造被视为时代的需要。

二、中山陵的历史意义1.中山陵立为革命之先驱中山陵的建造预示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山陵被视为革命先驱的象征,它充分体现了中国革命的精神品质。

对于孙中山先生而言,他不仅是国父,更是革命家,他努力为中华民族的全面解放而奋斗终身。

他不遗余力地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摆脱封建束缚,推动中国社会翻开崭新的一页。

因此,中山陵的意义在于它成为了一个全面反映孙中山先生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和革命理念的纪念物。

2.中山陵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情感中山陵的建造在发展和弘扬民族主义方面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孙中山一人便表现出极具战斗力和气魄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中。

中山陵于是也成为了一种高度像征性的建筑,能够唤起人们强烈的爱国情感,激发他们对民族国家的强烈意识和热爱。

在现代国家体系建立之初,中山陵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从而帮助发展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3.中山陵的文化内涵中山陵的文化内涵包含着中国民族文化的海量精华。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熔铸着中华文明的精髓,中山陵能够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又具有当代地位和历史贡献,因此被认为是文化价值深厚的重要建筑。

三、中山陵的历史影响1.传承精神文明中山陵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

第12课《巍巍中山陵》说课稿(苏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第12课《巍巍中山陵》说课稿(苏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第12课《巍巍中山陵》说课稿(苏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讲明文。

课文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山陵园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地讲明了中山陵园的建筑特点,表现了它的巍巍气概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学情分析:讲解这篇课文,要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明确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在此基础上,再去明白得如何抓住特点,有重点地讲明事物,揣摩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教学目标:1、了解中山陵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行和不朽精神。

2、能从中山陵的建筑中体会华夏文化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行和不朽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认识孙中山,交流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及思想。

出示孙中山的图片,咨询:认识那个人吗?〔学生介绍孙中山的生平、思想及奉献。

〕孙中山(186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

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

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的思想:民主博爱、天下为公孙中山的奉献:领导中国革命二、关于孙中山如此举世景仰的伟大的革命家,他逝世后,假如请你设计他的陵墓,你认为,将他葬于什么样的地点、建筑如何样的陵墓比较合适?〔学生讨论、发言、交流〕出示一组紫金山、中山陵的图片给学生观赏。

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概宏伟。

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巍巍中山陵»。

三、释题:巍巍,高大的模样。

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概,也指它在宽敞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第12课《巍巍中山陵》巍巍陵园,高山仰止

第12课《巍巍中山陵》巍巍陵园,高山仰止

巍巍陵园,高山仰止
——分析《巍巍中山陵》中说明对象的特点
《巍巍中山陵》是一篇精彩的事物说明文。

作者把中山陵的特点落在“巍巍”两字上,分别从地势、建筑、人格这三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地势“巍巍”
★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宽度约3千米。

由于附近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丘陵,所以这座山就显得分外雄伟高大。

从地理位置上看,中山陵位于六朝古都南京城东郊的钟山南麓。

其实钟山并不是一座很高的山,主峰海拔约为460米,但是在周围丘陵和平原的衬托下,钟山显得异常雄伟。

于是,建造在这样环境中的中山陵也尽显雄奇壮丽,巍峨高耸。

二、建筑“巍巍”
★陵园用地面积2000多亩,前后施工6年。

★正面的陵门,高15米,宽24米,深8米。

★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

★祭堂与南端入口处石坊的水平距离为700米,垂直高差为73米。

在具体说明中山陵时,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确凿的数据,不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使人信服,还生动地体现了中山陵陵园建筑的“巍巍”。

三、人格“巍巍”
★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横匾一方。

★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驱者。

他的“博爱”精神、“天下为公”的思想,为世人所称颂。

在南京钟山建陵是遵从了他的遗愿。

陵园的设计处处着眼于孙中山先生的“巍巍”精神,体现着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精神。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教学课题:巍巍中山陵(刘叙杰)教学目的:1、体会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的精神2、学习介绍陵园建筑以空间为序,由总到分展开说明的方法。

学习重点:目标2教学方法:研读、讨论交流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孙中山,一个世纪的伟人。

伟人,自有伟人的思想,自有伟人的追求,自有伟人的归宿!那巍巍的中山陵,就是伟人孙中山的归属。

中山陵,有怎样的特征?中山陵,有怎样的气魄?巍巍乎,中山陵!中山陵,巍巍乎!二、阅读主场(一)学生快速自读课文1-5段,获取介绍的主要信息,画出气泡图,小组交流,班上发言。

1段:交代中山陵的方位:“位于南京东郊中山南麓”2、3段:交代中山陵建造于中山南麓的原因:⑴地理环境有巍巍气势⑵人文环境丰富⑶中山先生生前愿望4段:交代中山陵的设计方案、特点及修建经过:⑴钟形图案⑵采用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大面积绿化⑶1926年1月-1931年10月5段:交代中山陵的具体位置。

(二)按“研究.练习二”的要求,研究6-11段。

先找出标号①-⑩所代指的建筑物名称,在班上试作游览解说交流。

(三)由(二)的交流引出对说明顺序的归结。

以空间为序,由总到分展开说明。

(四)重点阅读2、5、9、10段,划出段中描写的句子,体会并交流描写在说明中作用。

2段:描写山形--“山顶坡陡崖峭”,“山腰以下渐趋平缓”,紧接着又以“大自然图画”作比喻,展现了林海与山的幽美景色。

这些从上到下的描写,气象宏阔,生动的衬托出中山陵的巍巍气势。

5段:采用描写手法,从道上写到外丘岗坡坨。

道上是“浓翠蔽日”,丘岗坡坨上是“林丛复叠,莽苍深邃”,极力渲染了陵园庄严肃穆的气氛。

9段:展现中山陵的建筑特征。

“方山如屏,秦淮似带”,“城犹潜蛇,山若伏鳖”。

变幻无穷的四时景色,起到了烘云托月的效果,山河辽阔壮丽,钟山巍巍气势,陵园庄严肃穆,这正是中山陵建筑的特征。

巍巍中山陵_教案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_教案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_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巍巍中山陵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山陵这一重要的革命纪念地。

2.培养学生对先烈的敬仰之情。

3.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综合运用。

三、教学准备1.PPT2.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纸和笔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介绍中山陵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基本情况。

2.知识讲解(15分钟)2.1中山陵的历史背景讲解中山陵的建设背景,介绍中山陵的命名由来。

2.2中山陵的基本情况介绍中山陵的位置、规模以及建筑风格等基本情况。

3.图片展示(10分钟)通过展示中山陵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中山陵的宏伟壮丽,引发学生对先烈的敬仰之情。

4.小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位伟人,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他们的事迹,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每个伟人对他们的影响。

5.整合讨论(10分钟)要求每个小组代表分享他们选取的伟人的事迹和对他们的影响,让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并对其他小组的分享进行评价。

6.延伸活动(15分钟)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与他们选取的伟人相关的地点,并进行PPT展示,介绍该地点的历史背景、意义以及相关的文化传承。

7.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中山陵的感悟和对先烈的敬仰之情的文章,并明天上交。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中山陵的基本情况和历史背景,通过小组活动和展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些伟人的事迹和对他们的影响。

通过展示和延伸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写作作业,可以让学生对中山陵有更深的思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

《巍巍中山陵》(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巍巍中山陵》(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巍巍中山陵》(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巍巍中山陵》(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巍巍中山陵》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必修的一首诗歌,也是为人们回味毛泽东主席半个世纪的丰功伟绩而作。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生动地描绘出中山陵的宏伟景象和毛泽东主席的卓越人格,讴歌了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的伟大事业和至高境界,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一、教学内容本课以《巍巍中山陵》这首诗歌为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诗歌美学要素、欣赏诗歌中的情感、领略作者的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1.教材意义本课的教材意义在于通过“学思用”三个阶段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欣赏诗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使学生在读懂文字的同时,,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

2.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中表现毛泽东主席崇高的政治风范的表现手法有很多种,如戏谑、悲壮、抒情等等。

三、教学目标1.掌握阅读理解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迅速找到相关信息,正确理解诗意。

2.身临其境式的唤起情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感受能力,让学生在情感丰富的情况下更能深入了解和理解诗歌,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化。

3.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通过学习诗歌中的美学要素和艺术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文章素材,培养学生的文学合作能力,更好地实现读写联系。

四、教学流程1.预览环节通过让学生观看中山陵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方面了解中山陵的线条和气氛,培养学生的语感基础,让诗歌中形象生动的场景愈加形象。

2.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中山陵为话题,学生读过相关信息或少许的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思想,让学生知晓诗歌的背景和具体内容,培养他们对诗歌的期待。

3.阅读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字面和常识方面理解诗歌的内涵,同时掌握阅读理解方法和技巧的方法,让学生逐步深入诗歌。

4.情感欣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给予一定的指导,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和电影等场合,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加学生的感受获取,让诗歌回荡在学生的心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巍巍中山陵》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下午好!我是10号选手梁爽,我说课的题目是《巍巍中山陵》。

(一)教材分析
《巍巍中山陵》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为说明文单元,主题是“建筑艺术”。

(二)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二、学习抓住特征、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体会准确、简明、生动的说明语言。

因为七年级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处在初级阶段,我将目标一、二定为教学重点,目标三定为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点拨法、情景设置法、诵读法。

引导学生使用的学法主要有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练习仿写法。

(四)教学步骤
本课为一课时
一、导入
台湾政界要员连战、宋楚瑜等人,到大陆后要去的第一个地方都是南京的中山陵!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刘叙杰,一起去巍巍中山陵,缅怀这位伟人——孙中山先生。

二、解题、明确学习重点
板书课题——巍巍中山陵
这个题目告诉我们,说明的对象是中山陵,它的特征是“巍巍”,什么是“巍巍”呢?——高大。

那么“中山陵”的巍巍体现在何处?快速浏览全文,寻找“巍巍”!
归纳:山势巍巍;建筑巍巍;先生的品格巍巍!
三、踏访先生的足迹,感受陵园的肃穆
这个不朽的建筑是为孙中山先生建造的陵墓,我们从哪些地方能找到先生的痕迹?又从哪些地方读出陵园的肃穆?
学生跳读课文,圈点勾画,明确(课件展示)。

四、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

教师请学生对照课文,完成练习二的平面图(课件展示),体味空间顺序的作用。

而后组织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选一位导游,对照平面图,用简炼的语言介绍中山陵。

要求:以中轴为线,条理清晰地进行说明!
思考:其说明的顺序是由作者而定,还是由建筑本身的特点而定?
———建筑的特点。

介绍故宫就要沿中轴线进行,但介绍咱们六中就不行了!
五、品味文章语言的魅力
其实“巍巍”二字不过就是“高”罢了!但文章到处透着一种气势,请大家跳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寻找“巍巍”气势。

学生跳读,明确(课件展示)。

教师配乐朗读。

归纳:这些生动大气的描写,与说明有机结合,无不生动突出了陵园的特征,既增强了说明的效果,也增添了文采,使我们得到美的享受!说明文也可以如此灵动。

六、小结
这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山陵园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而生动地说明了中山陵园的建筑特征,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七、迁移训练
教师简介袁世凯的地位和“袁林”的建筑特点,要求仿写。

作业设置:请大家再一次走进袁林,用你的慧眼去发现这个建筑的特点、发现它的美,用你的笔把这种美描绘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