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民间文学的审美特征与生态精神

合集下载

畲族

畲族

畲族民歌的山野文学韵味畲族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五省六十多个县、市的部分山区。

闽东、浙南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

在整个广州地区,惟一有少数民族的地方,就在增城的正果镇。

兰溪畲族村,是广州地区最大的畲民聚居村落。

虽然村里已经有些汉化了,但还是可以看到少数民族的风情。

畲族有自己的语言、民歌和服饰,善长唱山歌,他们还有自己的图腾崇拜。

畲族有本民族自己的习俗和语言,唱山歌是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种主要活动形式。

山歌是畲族民众传授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各种社会知识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唱山歌成为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不论男女老少大都善歌,并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民族歌俗歌会。

畲族民歌不仅对畲族历史和重要人物进行刻划和颂扬,对汉族章回小说和戏剧评话唱本进行改编,而且对日常劳动和生活起居即兴言唱,喜怒哀乐全在歌言中,形成鲜明的山野文学韵味。

(一)畲族民歌之题材篇畲族民歌按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小说歌(或称叙事歌、长联歌)、杂歌(含爱情、劳动生活、传授知识、伦理道德、娱乐生活等内容)、仪式歌(含婚仪歌、祭祖歌和功德歌等);按历史时期可分传统民歌、革命山歌和新民歌。

小说歌发源于霞浦县的白露坑村,是清末一批有文化底蕴的人才创造的,如今被尊为歌王的钟学吉就是其代表性人物。

清代的白露坑,以文化发达而名重一方,村里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歌手,将汉族民间神话故事、传说、章回小说、评话唱本等改编成诗歌体口头唱本和手抄唱本,并结合本民族语言特点、以七言四句体律诗的形式进行再创作,小说歌便应运而生了。

小说歌(长篇叙事歌)有歌颂祖先的《祖宗歌》,有揭露旧社会统治阶级罪恶的《末朝歌》,有由汉族章回小说和评话本改编而成,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条数视故事情节和内容而定,短的几十条,长的达到六七百条,条条衔接紧凑。

杂歌既我们所熟悉的山歌。

杂歌则内容广泛,形式活泼,包括十条起、散条、叙事杂歌、字歌、分字歌、谜歌、嫁女歌、小令等多种,一般是四句一条独立成一个内容,男女对唱时基本上是一唱一答,一唱一和的。

畲族文化

畲族文化

畲族文化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畲族人民创造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畲族民间文学艺术璀璨夺目,包括歌谣、故事、音乐、舞蹈等,特别是畲族民歌独树一帜,是畲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在全国民族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以祖宗崇拜和多神崇拜为特征的宗教文化,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引人关注的还有畲族的医药学和畲族武术。

畲族医药专科性强,具有特殊的传艺方式、独特的疾病观和治疗方法;畲族武术是在吸取南少林精华的基础上融汇而成,具有步稳势烈,发力短、猛、狠,攻守严谨,进攻多用指法、掌法等特点。

1 畲族简介畲族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等省,多居住在江南丘陵地带。

其先民是长河“武陵蛮”的一支,后经多次迁徙,大约在十三四世纪来到福建北部和浙江南部的山区。

畲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

无文字,通用汉文。

畲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

畲族住房多为茅草房和木结构瓦房,一般都有厅堂和左右厢房。

盖房往往是先立柱、上梁、盖瓦,然后再筑墙和整修室内。

畲族妇女多穿大襟小袖衫,衣领袖口和右襟多镶花边。

花边为宽纹的是中青年妇女的服装;老年妇女则穿窄纹花边的衣服、短裤,裤角镶有锯齿形花纹,束黑色绑腿。

畲族妇女的“凤凰装”别具风格,在衣裳、围裙上刺绣各种彩色花边,多是大红、桃红夹着黄色的花纹,镶绣的金丝银线象征着凤凰颈、腰和美丽的羽毛,金色腰带象征着凤凰尾巴,周身叮当作响的银器象征着凤凰的鸣叫。

全套“凤凰装”一般作为畲族女子的嫁衣。

每年农历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各家照例要蒸乌米饭,用来聚餐、赠友、祭祀祖先。

乌米饭的做法是把野生植物乌树叶捣碎煮汁,然后捞出,在汁中放入糯米,这样做出的饭颜色乌黑,数日不馊,用猪油炒热,香软可口。

祖图,又称“盘瓠图”,是畲族信仰的主要标志之一。

畲族把有关始祖盘瓠的传说画在布上,制成约40幅连环画式的图像,代代相传,称为“祖图”。

畲族民间还有“高皇歌”,记述盘瓠王不平凡的经历,歌颂其英勇杀敌、繁衍子孙的丰功伟绩。

畲族文学 畲族的小说歌文化有什么特点

畲族文学 畲族的小说歌文化有什么特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畲族文学畲族的小说歌文化有什么特点导语: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畲族文化中的小说歌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虽然畲族小说歌只是手抄唱本,但丰富的内容,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畲族文化中的小说歌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虽然畲族小说歌只是手抄唱本,但丰富的内容,却贯穿了畲族历史的发展进程。

畲族小说歌是对压迫与苦难的深切痛诉,以及对生活的窘迫。

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看看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吧。

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

白露坑是畲族人口最为密集和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区域,堪称闽东第一村。

最初畲族歌手将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为山歌口头唱本和手抄唱本,后逐渐在流传的英雄人物事迹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生活、心理、语言特点创作了一些作品,如《高皇歌》、《历期歌》、《钟良弼》、《白蛇传》、《十贤歌》、《钟景祺》、《蓝佃玉》等,于是形成小说歌。

小说歌作为长篇故事歌,是畲族民众创造的文学样式和文化载体。

历史上,白露坑村曾出现钟学吉、雷德朵、钟学算等杰出歌手,清末民初是小说歌的全盛阶段。

畲族素有盘歌、对歌的传统习俗,这种以歌代说、以歌当哭、以歌传情、以歌达意,贯通整个生活的行为,霞浦畲民贴切地称之为歌言。

小说歌是一种长篇故事歌。

题材和内容大都取材于我国民间流传的戏曲、曲艺中的故事,与畲族的日常杂歌有别。

其基本特点是:叙事性强,有故事情节;有严谨的结构章法;运用多种技法对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每篇由众多的单首组成,单首的结构为四行,每行七字,类似汉语格律诗的七绝,最短小说歌也有几十首;作者的署名被巧妙生活常识分享。

闽东北畲族传统文化审美研究

闽东北畲族传统文化审美研究

闽东北畲族传统文化审美研究作者:郑国平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7期摘要:畲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篇文章主要从闽东北地区畲族文化中的音乐文化以及发饰文化为例,对闽东北地区的畲族传统文化审美价值进行研究。

关键词:闽东北;畲族文化;审美研究0 引言畲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分布较为广泛的民族。

畲族在全国的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都有所分布,其中,福建、浙江两省共有畲族人口54.62万人,以福州、莆田、宁德、三明、南平五个城市为核心的闽东北地区是畲族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畲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闽东北地区的畲族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进行研究。

1 闽东北畲族音乐文化的文化审美价值研究在民族传统文化体系之中,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进行研究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两种因素。

在对闽东北畲族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围绕音乐等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对闽东北地区的畲族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进行研究。

以畲族的民族音乐为例,畲族的民族音乐种类主要包括劳动歌、时政歌、情歌、历史传说歌、生活歌、歌俗歌以及杂歌等多种形式。

[1]其中,劳动歌是反映畲族群众劳动生产生活的歌谣,这种歌谣是为田间劳作增添动力的工具,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发挥协调劳作节奏动作,减轻劳累的作用,劳动歌的代表作主要有《采茶歌》《长年歌》《牧牛歌》等。

时政歌是畲族群众根据自身所面对的政治形势而创作而成的歌曲。

这一类的歌曲不仅对政治形势有着鲜明的态度,而且还反映出了畲族群众为了完成梦想而坚持斗争的精神,这一类歌曲的代表作主要有《解放歌》《翻身谣》《荒年记》等音乐作品。

情歌是反映畲族青年男女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追求的歌曲,这种歌曲主要包括初识歌、试探歌、速恋歌及相思歌等多种内容,主要对爱情的不同时期、不同方面以及不同的情感进行了表现。

历史传说歌主要是根据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原型创作而成的歌曲,这一类的歌曲对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进行了再现,可以说是对畲族历史文化的一种记录。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畲族民间文学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畲族民间文学

作者简介:吴素萍,硕士,副教授,丽水学院,浙江·丽水。

邮政编码:323000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畲族女性文化史研究—以浙西南为例”,项目编号:NB97文章编号:1672-6758(2011)03-0106-3女性主义视野下的畲族民间文学吴素萍摘要:畲族民间文学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歌颂了勤劳勇敢朴实善良的畲族女性,充分反映了畲族女性在本民族文化历史上的作用,体现了丰富的女性文化特征。

试从女性视角对畲族民间文学进行研究阐述,全面地概括畲族民间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特征,对研究畲族传统文化特质的形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畲族;民间文学;女性视角;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207.7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民间文学中,许多少数民族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畲族民间文学在这方面就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畲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丰富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有着众多的女性形象,她们既向我们展示了畲族历史上女性的社会地位,又为我们树立了众多富有智慧、值得尊敬的女性形象。

本文试图以女性视角审视畲族民间文学,并对畲族民间文学中的女性意识作一考察。

一畲族民间文学概述民间文学是大众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文学艺术,它即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思想感情的集中反映,又是他们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相比,汉族文学以书面文学和作家文学为主,少数民族文学则以口头文学和民间文学为主。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为文学的一个种类。

”[1]畲族文学主要是民间口头文学,其中以民歌、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最有特色。

畲族民歌随处可见,以畲语歌唱的形式表达。

畲族民歌按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叙事歌(含神话传说歌和小说歌)、杂歌(含爱情、劳动生活、传授知识、伦理道德、娱乐生活等内容)、仪式歌(含婚仪歌、祭祖歌和功德歌等)。

[2]可以用来达到叙事、说理、咏物、抒情等多方面目的。

浅谈畲歌文学特色

浅谈畲歌文学特色
呈 现 了畲歌 的 主要 艺 术 形 式 。既 是 盘 歌 , 双 方 都 须 听清 楚对 方所 唱的 歌词 并 理 解 含 义 , 因此 歌 词 的往 返 重 复适 合 “ 盘歌” 的 需 要 。盘 歌 经 常 需 要 即 时 因

形 式特 点
体 式 。畲 歌 的体式 以七 言 ( 字) 四句 为 主 , 每 四 句 一个 单位 , 成为“ 一条 ” 。 实 际歌 唱 时 因情 景 还 可

思, 多 为数 十 条 组 成 的杂 歌 , 这 数 十条 都 贯 穿 同一 个 主题 而连 成 一 体 。 因为 有 多 达百 多条 , 甚 至数 百 条 的历 史传 说 歌 和小说 歌 这样 的 “ 长连 ” , 因而 数 十 条 组 成 的杂歌 就称 “ 短连” 。长连 : 也 称全 连 , 都 是 长 篇叙事 , 具体是 历史传说歌 和小说歌 , 篇 幅 有 百 多 条, 甚 至数 百 条 。 二、 艺术 特 色 歌, 谱 曲之 诗 也 。 畲 歌 的 基 本 形 式 是 对 歌 , 畲 族称“ 盘歌 ”, “ 盘歌 ” 又称 “ 盘诗” 。“ 盘诗” 的“ 诗” ,
你 郎来 到 我 娘 家 , 姐 妹 相 叫笑 哈 哈 , 左 手 捉 着
郎包 袱 , 右 手端凳 又泡 茶。 ” 心 思 单 纯 助 长 着 想 象 力, 从 而 使 夸 张 的 翅 膀 任 意 飞翔 。反 之 , 若 心 思 杂 而顾 忌 多就难 于 夸 张 。遇 到 落 寮会 唱 , 主 人 不 时 会 因生 活 困顿 、 无 力 招 待 好 客 人 而 感 到 歉 意 和 自嘲 , 在坦 陈后 比拟 性 的 夸 张 突 兀 而 起 : “ 米 舀来 暗酒 炊 暗, 你 郎来玩 嘴淡 淡 , 平 时不 晓买 一件 , 今 晡 凑 巧 无 人担 。买 肉路 远 又 未 去 , 米粉来煮又是 粗 , 我 娘 忖

闽东畲族民间工艺文化的艺术内涵

闽东畲族民间工艺文化的艺术内涵

具象造型
畲族工艺中常见具象的人物、动物和 植物造型,这些造型往往生动逼真, 体现了畲族人民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 热爱。
抽象造型
通过点、线、面的组合和变化,创造 出富有动感和韵律感的抽象造型,展 现了畲族人民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
意象造型
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创造出富有 深刻文化内涵的意象造型,表达了畲 族人民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理 解和感悟。
,在中小学和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培训与交流
03
定期组织传承人、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交流活动,
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促进技艺传承和文化传播。
创新发展思路,拓展应用领域
推动创新发展
鼓励传承人、艺术家和设计师在保持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开发出符合现代 审美和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旅游纪念品开发
将畲族民间工艺开发成旅游纪念品,可以丰富旅游市场,满足游客 对特色文化产品的需求,同时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工艺品销售市场
通过拓展工艺品销售市场,将畲族民间工艺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文化创意产业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畲族民间工艺进行创新和开发,打造具有民族特 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畲族起源与历史迁徙
畲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等地。其起源 和历史迁徙与古代百越民族有密切关系,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畲族文化特色
畲族文化以山歌、舞蹈、服饰、饮食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 和艺术魅力。其中,民间工艺作为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民 族历史和文化信息。
图案寓意
畲族工艺品中的图案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信息。如常见的凤凰、龙、麒麟等 吉祥图案,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美满;而一些反映农耕生活、自然风光的图案,则体现 了畲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挖掘畲歌美育价值,坚定畲民文化自信

挖掘畲歌美育价值,坚定畲民文化自信

挖掘畲歌美育价值,坚定畲民文化自信畲歌是畲族文化的瑰宝,是畲族人民的精神食粮,也是畲族美育的一部分。

畲歌美育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传承畲族文化,弘扬畲族精神畲歌作为畲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畲族文化的载体和传承形式。

畲歌不仅蕴含着畲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更蕴含着畲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畲歌,人们可以感受到畲族人民对自然、对生活、对理想的热爱和追求,体验到畲族人民对和谐、对团结、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挖掘畲歌美育价值,有助于传承和弘扬畲族文化,激发畲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引导畲族人民珍惜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传承和保护畲族文化遗产。

三、传播畲族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畲歌作为畲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文化吸引力和传播力。

通过挖掘畲歌美育价值,可以把畲族文化和畲歌艺术推向更广泛的社会,促进畲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和交融,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在畲族地区举办畲歌音乐会、文化节等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和体验畲族文化,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艺术交流,增进各族人民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友谊,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也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将畲歌推广到更广泛的社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畲族文化的魅力和魂魄,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和繁荣。

四、构建美丽乡村,促进乡村振兴畲歌所述的主题多是质朴与生活相关,一方面’s彰显着畲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畲族人民对自然、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挖掘畲歌美育价值,可以通过畲歌来构建美丽乡村,促进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可以通过畲歌来振兴畲族村庄的文化,激发畲族人民的创造力和活力,为畲族村庄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动力。

通过畲歌,可以营造具有浓厚畲族文化氛围的乡村生活,提升乡村生活品质,促进乡村的文化建设和旅游开发,从而促进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畲歌美育价值重大,对畲族文化传承、美育教育、文化交流和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畲族 诗句

关于畲族 诗句

关于畲族诗句(原创实用版)目录1.畲族简介2.畲族与诗歌的关系3.畲族诗歌的特点4.畲族诗歌的当代价值正文【畲族简介】畲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的地区。

畲族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到公元 7 世纪。

畲族有自己的语言,称为畲语,属于汉藏语系的一种。

畲族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同时也受到了道教、佛教等宗教的影响。

畲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如畲歌、畲舞、畲族服饰等。

【畲族与诗歌的关系】畲族是一个热爱诗歌的民族,诗歌在畲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畲族诗歌起源于畲族民间,是畲族人民表达情感、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畲族诗歌的创作与传唱,与畲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婚丧嫁娶、节庆祭祀等密切相关。

【畲族诗歌的特点】畲族诗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特点:畲族诗歌采用畲语创作,具有浓厚的地方方言特色。

2.内容特点:畲族诗歌主题丰富,既有对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有对神话传说的传承。

3.形式特点:畲族诗歌形式多样,有山歌、田歌、婚歌、祭歌等,既有独唱,也有对唱和合唱。

4.韵律特点:畲族诗歌韵律优美,节奏鲜明,易于吟诵和传唱。

【畲族诗歌的当代价值】在现代社会,畲族诗歌依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方面,畲族诗歌是传承畲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弘扬畲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具有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畲族诗歌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观念、审美意识等,对于丰富多元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畲族诗歌是畲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关于畲族 诗句

关于畲族 诗句

关于畲族诗句
摘要:
1.畲族简介
2.畲族诗句的来源和特点
3.畲族诗句中的文化内涵
4.畲族诗句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正文:
畲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等省份。

畲族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其中包括畲族诗句。

畲族诗句的来源和特点主要体现在畲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劳动中。

畲族人民善于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些诗歌既有传统的畲族民歌,也有现代创作的诗歌。

畲族诗歌的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

在畲族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富有文化内涵的元素。

畲族人民通过诗歌传达了对自然、对生活、对爱情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畲族民歌《高山顶上一株松》赞美了畲族人民的坚韧不拔,而《三月三》则表现了畲族人民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

在现代社会,畲族诗句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许多学者和文艺工作者致力于对畲族诗歌的研究和整理,希望通过畲族诗歌来弘扬畲族文化。

此外,一些畲族诗人也在创作新的诗歌,将畲族文化融入其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畲族诗歌的魅力。

总的来说,畲族诗句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畲族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畲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

挖掘畲歌美育价值,坚定畲民文化自信

挖掘畲歌美育价值,坚定畲民文化自信

挖掘畲歌美育价值,坚定畲民文化自信
畲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一种民歌形式,是畲族人民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它具有丰富的美育价值,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加强畲民文化自信。

畲歌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重要群体,畲歌作为他们的传统文化形式,包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畲歌中的歌词通常描写的是人们的生活和情感,反映了畲族人民对于自然、生活、亲情、友情等的理解与感受。

在畲歌中,人们能够感知到畲族人民的生活态度、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念,了解到他们对于自然、社会和家庭的深厚感情。

这些文化内涵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培养了人们的文化品位和情感认同。

畲歌也是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畲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自信的体现。

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重要代表,他们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畲歌作为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畲民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意识,是畲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和象征。

通过挖掘和传承畲歌,能够增强畲民对于自身文化的自信,激发畲族人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使畲民族文化在当代社会获得更加广泛的认可和尊重。

要充分发挥畲歌的美育价值和文化自信作用,需要加强畲歌的研究与传承。

一方面,需要通过对畲歌的研究和整理,挖掘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提高人们对畲歌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要加强畲歌的传承与推广,通过开展畲歌比赛、演唱会等形式,将畲歌推向更广泛的群众,加强人们对于畲族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还可以通过畲歌的融合创新,开展跨文化交流与对话,进一步丰富畲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内涵,提升其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和美育价值。

挖掘畲歌美育价值,坚定畲民文化自信

挖掘畲歌美育价值,坚定畲民文化自信

挖掘畲歌美育价值,坚定畲民文化自信畲歌是畲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创造的一种民族音乐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

挖掘畲歌美育价值,坚定畲民文化自信,是推动畲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畲歌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传承发展等方面展开论述,以阐释畲歌对畲民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畲歌,是畲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创造的一种民族音乐形式,广泛流传于浙江、福建、江西、广东等地区的畲族聚居地。

畲歌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生活歌、劳作歌、恋爱歌、戏曲歌等多种形式,其中不乏旋律优美、情感深沉的经典之作。

畲歌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渊源、民族风情和精神内涵,具有深厚的美育价值和文化价值。

畲歌具有丰富的历史渊源和民族特色。

畲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畲歌作为畲族文化的传统表达形式之一,承载着畲族人民的生活感悟、民族情感和精神追求,反映了畲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培育的独特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

畲歌以其淋漓尽致的表达方式和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展现了畲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风貌,成为畲族文化的瑰宝和充分体现畲族文化自信的载体。

畲歌的传承发展对于坚定畲民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畲族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坚定和弘扬畲族文化自信,推动畲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畲歌作为畲族文化的传统表达形式之一,承载着畲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民族精神,对于弘扬和传承畲族传统文化,树立畲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加强畲歌的传承发展,挖掘畲歌的美育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于坚定畲民文化自信,提升畲族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挖掘畲歌美育价值,坚定畲民文化自信

挖掘畲歌美育价值,坚定畲民文化自信

挖掘畲歌美育价值,坚定畲民文化自信畲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民俗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畲族的文化中,畲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它不仅是畲族人民的日常娱乐活动,更是畲族文化传承和美育的重要载体。

挖掘畲歌美育价值,能够加强畲族文化自信,推动畲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挖掘畲歌美育价值,坚定畲民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畲歌是畲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畲族人民内心深处情感的抒发和精神寄托。

畲歌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生活琐事的抒怀,又有对历史传统、家乡情怀的讴歌,更有对爱情、友情的追忆和赞美。

畲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畲族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也成为畲族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媒介。

而在现代社会,畲歌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挑战,如何挖掘畲歌美育价值,坚定畲民文化自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挖掘畲歌美育价值,可以促进畲族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畲歌作为畲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在传承过程中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传统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和现实社会意义。

通过挖掘畲歌美育价值,可以加强畲族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促进畲族文化的跨文化交流与融合。

挖掘畲歌美育价值,能够帮助畲族人民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畲族文化在社会交流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挖掘畲歌美育价值,可以促进畲民文化自信,增强畲族人民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自豪感。

畲族文化自信是畲族人民对自身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自信和认同,是畲族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立足之本。

通过挖掘畲歌美育价值,可以激发畲族人民对自身文化传统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畲族人民对自身文化传统的珍视和保护意识,从而促进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可以继续咨询。

挖掘畲歌美育价值,坚定畲民文化自信

挖掘畲歌美育价值,坚定畲民文化自信

挖掘畲歌美育价值,坚定畲民文化自信【摘要】畲歌美育作为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传承畲族文化的功能,还能够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挖掘畲歌美育的精髓,可以促进畲民文化自信的建立,加强畲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畲民文化自信也与畲歌美育密切相关,两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畲歌美育的传承与挖掘是畲民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而畲民文化自信的巩固也离不开畲歌美育的传承和发展。

畲歌美育和畲民文化自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和互为支撑的关系。

通过深入挖掘畲歌美育的美育价值,可以进一步巩固畲民文化自信,实现畲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畲歌美育,畲民文化自信,传承,挖掘,教育,建立,关系,促进作用,体现,巩固,支撑,价值。

1. 引言1.1 畲歌美育的重要性畲歌美育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畲族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和精神财富。

畲歌是畲族人民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历史和生活体验,反映了畲族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与理解。

畲歌美育不仅可以帮助畲族人民传承和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更可以促进畲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丰富和拓展了畲族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通过学习和领悟畲歌美育,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畲族文化的魅力与独特性,增强对畲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畲歌美育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畲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可以激发畲族人民对自己文化的热爱与热情,加深对畲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推动畲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畲歌美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传统价值的传承与弘扬,更在于其对畲族群体的文化认同、自我认知和社会融合的促进作用。

畲歌美育的重要性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以推动畲族文化的振兴和发展,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的畲族文化。

1.2 畲民文化自信的意义畲民文化自信是指畲族人民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是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信心态和自信能力。

畲民文化自信的意义在于,它是畲族文化独特性的体现,是畲族人民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畲族人民对自身身份认同的重要表现。

试论畲族民间文学的生态美学特征

试论畲族民间文学的生态美学特征

试论畲族民间文学的生态美学特征作者:吴素萍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06期摘要:畲族民间文学是畲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民间文学崇尚自然、追求人的内心和谐、以和谐社会为终极目标,从而实现“诗意栖居”,这种审美特征与当代生态美学的审美原则不谋而合,为畲族文学的发展奠定了美学基础。

关键词:畲族;民间文学;生态美学;特征中图分类号: I207.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7)06-0071-03在畲族民间文学中,自然是有灵魂的,是平等的生命形式,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关系。

尤为重要的是,畲族民间文学蕴涵着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学思想,“生态意识已渗透、融入他们整个的文化体系之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文化体系的本质特征。

”[1]一、人与自然畲族民歌是畲民在日常劳动与生活过程中的情感抒发。

畲族人自古以来居住在山区,他们的生活与山林树木、花草虫鱼、日月星辰、风霜雨雪等密切相关,因此在畲族民歌中,山、树、花、云、风等都是极为常见的意象。

畲族人民常常借这些自然事物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类情形在生产歌、劳动歌中尤为常见。

如“春雨绵绵似落麻,畲山妹子忙采茶。

雨打茶树沙沙响,茶树林间开鲜花。

山上茶树青又青,树上传来画眉音。

停脚蹲下看一看,采茶妹子在谈心。

”短短的八句歌词中就出现了春雨、茶树林、鲜花、画眉鸟、畲家妹子等意象,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景。

畲族先民认识到了自身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对于生存繁衍的重要性,因此凭借歌谣传递劳动知识和经验,表达以自然为师的思想,这又是畲族民歌自然美的另一个方面。

畲族民歌深刻体现先秦儒家强调“取物以时”的思想,在农、林、牧、副、渔等各个行业都有一套劳动歌,如《采茶歌》《养蚕歌》《种棉歌》《农时歌》《二十四节气歌》等。

这些民歌告诉畲民各项劳动应该遵循的农事季节,介绍生产知识,提醒畲民根据时令来耕作,按自然规律的运行而选择作物,体现了畲族人民对天序地规的把握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畲族民间文学的审美特征与生态精神

畲族民间文学的审美特征与生态精神

畲族民间文学的审美特征与生态精神
吴素萍
【期刊名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20)003
【摘要】畲族特定的社会形态以及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精彩的畲族民间文学.畲族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畲族人民生活活动的方式、意义和价值,更表现了该民族的特性及其审美特质.畲族民间文学所蕴含的审美特征与当代文化热点中的生态精神是不谋而合的.
【总页数】4页(P74-77)
【作者】吴素萍
【作者单位】丽水学院, 浙江丽水 3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7
【相关文献】
1.试析畲族女性崇拜观——基于畲族民间文学的视角 [J], 肖来付
2.民族史中的民间文学——评邱国珍《浙江畲族史》中关于民间文学的论述 [J], 孟令法
3.论贵州畲族民间文学的价值 [J], 安尊华
4.试论畲族民间文学的生态美学特征 [J], 吴素萍
5.论贵州畲族民间文学的价值 [J], 安尊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畲族民间文学的审美特征与生态精神作者:吴素萍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03期摘要:畲族特定的社会形态以及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精彩的畲族民间文学。

畲族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畲族人民生活活动的方式、意义和价值,更表现了该民族的特性及其审美特质。

畲族民间文学所蕴含的审美特征与当代文化热点中的生态精神是不谋而合的。

关键词:畲族民间文学;审美特征;生态精神中图分类号: I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6)03-0074-04畲族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学宝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畲族人民生活的曲折反映,也是畲族审美艺术的重要方式。

畲族民间文学是畲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诞生的,虽然存量少,传承难,艺术上略带粗糙,但它们反映了畲族人民的群众智慧,是研究畲族历史与社会的宝贵资料。

当我们考察畲族民间文学独特的审美内涵时,不难发现其审美特征与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生态精神不谋而合。

一、原生态的稚拙美民间文学是指劳动人民用集体智慧进行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文学,它的孕育、萌芽、发生和流传始终缘于特定的生活情境,具有自我发源和不自觉的艺术加工的特点。

民间文学是广大人民长期社会生活的产物,根据广大人民社会生活的需要产生和流传,它精确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各种思想情感。

在上古时代,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处于蛮荒时期,人们的认知能力极低,他们在探究大自然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疑问,如人类的起源与繁衍、风雨雷电等种种自然现象。

人们对这些现现象好奇又困惑,却不得其解,只有通过神秘的幻想来进行自我安慰和自我认同,这种神秘的幻想思维在神话传说中表现最为突出。

神话是远古时期劳动人民开始思考和探索自然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所创造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它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表现人类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的追求。

在这些故事中,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的美好画卷。

神话是畲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神话故事与自然结合的很紧密,保持着一种原生态的稚拙美,它是构成畲族民间文学美学特征的主要因素,构成了畲族民间文学纯朴浑然、稚拙古朴的美学境界。

长期以来,畲族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拓了自己的家园,在生劳动和日常生活中,畲族人民对美丽的大自然产生了崇高的感情与深沉的眷恋。

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激发出畲族人民的创作热情,引起他们丰富的想象。

在畲族民间故事中,自然是有灵魂的,而且是平等的生命形式,是和谐宇宙的一分子,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敌对和奴役的关系,而是一种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关系,人们与自然万物共同生存与发展,表现出一种原生态的稚拙美,这可以说是畲族民间文学生态品格最直接最生动的写照。

创世神话《高辛创造月和世间万物》叙说了高辛帝创日月星辰的壮举。

传说高辛帝降生时,天弯残缺,宇宙黑暗,他用松树枝编成一个球,点着火挂在天空,这便是光芒四射的太阳;高辛帝又用柳条编成一个球挂在天空,这便是发出柔和光束的月亮;高辛帝看到天破了,就用许多宝石做钉子把天补好了,这就是夜晚闪烁的星辰。

他用手扳倒一棵枫树,抓些大大小小的叶子抛向天空变成了小鸟;把大枝儿拗断放在地上就成了兽;把小枝儿扔进水里就成了鱼虾;地面上的木屑被风一吹漂浮在空中就成了飞虫,从此世上变热闹起来了。

这类创世神话中充满了畲民对宇宙人生的幻想,而幻想是他们认识宇宙、自然以及人类自我认识的一种重要方式。

同时,这些由稚拙的思维模式而产生的幻想,体现了畲族先人单纯的认知观,从而构成了畲族民间文学原生态的稚拙美。

畲族民间文学原生态的稚拙美还体现在畲族民歌浓郁的自然风情中。

民间文学语言的形象生动不是像文人创作“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那样的刻意所得,而在于它善于从身边的人、事、物、景引发创作的冲动,随手偶成。

在民间文学作品中,自然风光、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男女情爱等人间万事万物无一不被作为创作素材被取用,使作品充满了原汁源味的原生态之美,这种原生态之美在畲族民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畲族人民喜爱借助自然事物抒发浓郁的情感,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如“棉苗生好青苔苔,傍紧加肥又加灰,加肥加灰又加土,便等七月棉花开。

七月过了花结球,双双拎篮就去收,去采花球连连转,汗水淋淋满身流。

忙忙棉花收转寮,晒了三日便晒燥,花绞擎来绞花籽,白棉拿来籽甩掉。

”(《种棉歌》节选)再如“郎变山林树木清,等娘土山好相见,变作坑边杨柳树,分娘遮凉好洗衫。

郎变大树在山中,分娘遮水又挡风,变作大路通娘垌,分娘行转结成双。

”可见畲族民歌不仅源于自然,而且将自然与自身的生命情感融为一体。

这些民歌是畲民从即时即景中信手拈来,脱口而出,未经任何的雕凿粉饰,其歌词古朴自然、充满原生态的田园风味,充分展示了畲族民间文学原生态的稚拙美。

二、善美合一的崇高美张世英在《进入澄明之境——哲学的新方向》中说道:“审美意识的高级形态是崇高,是无限美,它不仅仅是愉悦,而且包含严肃的责任感在内。

人能达到这种境界,才算是与真正的无限整体合一,换言之,无限整体或者说无底深渊在这里成了人生的真正家园;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均无限隔,人可以安居其中,怡然自得”。

[1]畲族人民把人的感性的生命本质扩张到了自然万物中,草木虫鱼、山川河流、日月星辰,无一不被包容到人类主体感性的生命本体中,表现了以人性自我去同化外部自然,最后达到人性自我的升华,将美与善合而为一,由此也构成了畲族民间文学的又一美学特质——崇高美。

畲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孕育了耿直善良不畏强暴和勤劳节俭的道德观念,这种民族的道德观念在畲族民间故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畲族人民非常注重对世人的教化,他们常常用民间故事歌颂那些忠贞正直民族形象,赞美勤劳勇敢的精神,倡导纯朴和谐的家庭观,教育后辈如何为人处世,促使人们做有道德的人。

首先,正直善良耿直是畲族人民共同的行为准则。

历史上的畲族先民一直遭受来自汉族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文化上歧视,但他们,不得不一次次迁徙到更荒芜更遥远的地方生存。

这种不合流俗、不愿被歧视、正直善良耿直的性格成为畲族人民历代相传承的民族个性。

他们不仅把这种道德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也将之渗透到文艺作品中。

《根凤驱魔》的故事流传于丽水莲都、云和等地,故事讲述美丽善良的钟根凤和威武强壮的雷旺结为夫妻,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

不料“大脖子山鬼”横行,许多乡亲都患上了大脖子病。

钟根凤历尽艰辛采得神药治好了乡亲的病。

后来,钟根凤就和雷旺骑着小白龙四出为民治病;《麦神》中的麦神青娘用麦芒除灭了乌鸦精和施奎头,帮助穷苦百姓过上了安乐的生活;《蓝李水危难济艄公》中蓝李水坦诚正直、乐于助人的侠骨柔肠……这些都是畲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伦理道德在故事世界中的反映。

除了正直善良的行为准则之外,畲族人民另一个美德就是勤劳勇敢。

勤劳勇敢是畲族人民世代传承并引以为豪的人生价值取向,是畲族民族性格的基本因子,在畲民的血脉中永远奔流。

自古以来,畲民的生产工具十分原始和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物质极为匮乏,他们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够生存。

他们奉行的是勤劳致富,坚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据《景宁县志》记载:“无论男女,黎明即起,早饭后即携其工具或背其婴孩赴田间工作,或入山砍柴、采茶、挑担、拔草。

妇女之耐劳,尤胜男子。

”[2]这类反映畲民勤劳勇敢的传说故事比比皆是,如《找金岩》告诉人们“人勤金满山,懒来金变岩”的道理;《蓝妹与痣哥》则赞美了蓝妹勤劳善良,遣责了痣哥的自私懒惰。

这些民间故事一方面是歌颂祖先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也是告诫后人要勤劳勇敢,不畏劳苦,艰苦创业。

除了正直善良、勤劳勇敢之外,畲族还是一个极其友善的民族。

正如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一样,人的生存也离不开社会。

在畲民纯朴的社会观念中,个体之间应形成共生关系,因此,畲民待人接物推崇温、良、恭、俭、让,充分表现出谦和、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格。

他们追求的是宁静和谐的人生境界,保持着纯朴善良的本色。

畲族以血缘关系聚族而居,畲民互相之间团结一致,这种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民族成员之间的团结是种族繁衍和个人生存的保证。

畲族聚居村没有阶级的划分,邻里之间“无阋墙御侮之事”,同姓使用同一祠堂,爱戴共同的祖先,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德国人类学者史图博对畲族人民有过这样的描述:“他们总是非常好客、亲切有礼貌,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争吵,他们既不纠缠不休,也不好奇,也不唯利是图;而是胆怯的、缄默的,是一个和平的、谦虚的民族。

他们从事艰苦的劳动,过着极端简朴的生活。

”(1)这种纯朴善良的本性在畲族民间故事中有着大量的表现。

如《雷二九善得银财》的故事流传于景宁一带,讲述的是雷二九为人善良热情,宁可自己饿着肚子,把晚饭让给叫花子吃。

神仙化妆而成的叫花子报答了雷二九满桶的白银。

故事教育人们要乐善好施、睦邻友好。

这些畲族民间故事,其中的人物无论是英雄人物还是乡野民夫,其结局无论悲剧或喜剧,彰显的都是一种阳刚之美,传播的是一种正能量,表现出一种崇高的美学气质。

正因为如此,民众在欣赏这些畲族民间故事时,总是在矛盾冲突中取得心理平衡和精神陶冶,从而感受到人的本质力量,进而体会到一种善美合一的崇高的美学力量。

三、多元交融的和谐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

各民族审美文化的多元交融,可以丰富人们的情感体验和精神生活,也是满足人类复杂多样的审美需求的文化基础,因此,多元融合的复合性给民间文学的审美价值提供了表现方式和途径,增强了民间文学审美价值的表现力。

经过历史上长期的迁徙,到明清时期,畲族陆续定居于在福建、广东、浙江、江西、安徽、湖南、贵州等省的广大山区。

这几十万人口的民族分散在8个省60多个县市,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杂居格局,因此畲族与汉族自古以来经济文化的交流就十分频繁,畲族民间文学与汉族文学形成了多元交融的和谐之美。

畲族民间文学审美特征的多元性首先表现为创作题材上与汉族的交融。

例如:汉族民间文学中流传着一个关于人类起源的故事,天降大火,兄妹二人幸免于难,为使人类繁衍下去,兄妹俩结为夫妇。

而在畲族民间文学中也有类似的传说故事《火烧天》;汉族民间文学中有关于“仙界一刻人间一年”的传说,无独有偶,畲族民间传说也有《神仙一局棋,人间没尾巴》的故事。

此外,有畲民聚居地区,也经常会流传着一些汉族的民间故事,这些出现了不同的审美效应,丰富了民间文学的审美价值,也充分说明了畲族与汉族之间的多元交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