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2长亭送别课件粤教版必修5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ppt粤教版必修五
长 亭 送 王 别 实 甫
送别旋律
送别旋律
曲词鉴赏
欣赏背诵
布置作业
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天之涯 地之角 一壶浊酒尽余欢 长亭外 古道边 问君此去几时还 天之涯 地之角 人生难得是欢聚 芳草碧连天 夕阳山外山 知交半零落 今宵别梦寒 芳草碧连天 来时莫徘徊 知交半零落 唯有别离多
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饶有 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 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 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 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完整。
本文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充 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的?
1、意象的精心选用
2、情景的密切交融 3、诗词的巧妙化用
4、修辞的广泛使用 5、典故的适当运用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 得起?
《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 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 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 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 不动,许多愁”,作比较分析。
元 · 王 实 甫
长 亭 送 别
长亭送别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王实甫,名德信,元易州定兴人。约生于1255 一1260年,曾作过某地县 官 ,声誉很好。后来升 任陕西行台监察御史,由于‘和台臣易不和’,四 十多岁就弃官不做了。他在弃官后不久就完成了 不朽的剧作《西厢记》。在六十岁时,他用散曲 套数描写他退隐后的生活。生活颇为优裕,诗酒 琴棋,笑做林泉,但在恬静淡泊的情怀深处,蕴 藏着久难平复的政治创伤。”“卒年约在1336一 1337年问。”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 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 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 去后何迟?
粤教版语文必修5课件:第3单元 12 长亭送别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又是一年退伍季,11 月 6 日,武警新疆阿勒泰边防支队吉木乃大队为即将 退出现役的武警战士举行欢送仪式。驻守在西北边境线上的武警战士,即将告 别他们日夜坚守的边境线,返回到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地。“默默无语两眼泪, 耳边响起驼铃声”,伴随着离别伤感的歌曲,退伍老兵分别与战友们相互敬礼, 一一握手言别,并相互拥抱,诉说心声。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 4 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都是为一点蝇.头.微.利.,让教育背上“乱收费”的骂名,少数歪嘴和尚把 上上下下治理乱收费的这本“好经”给念歪了!( ) 理由: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答案】 √ “蝇头微利”是指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比喻非常微小 的利润。用在此处合乎语境。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退伍老兵走到队伍中间时早已泣不成声,留队战友与退伍老兵相拥相泣, 一片依依惜别的场面。一个军礼、一个拥抱、一段诉说、一滴泪水、一碗饺子…… 无处不体现着战友情深,他们从此踏上了返乡的征程,告别了这里曾经拥有的 快乐、难忘、成长的大家庭,去迎接人生中新的旅程。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阶
阶
段
段
一
四
阶 段
12 长亭送别
阶 段
二
五
学
阶 段 三
业 分 层 测
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本课话题 ——离别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1.“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2.“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人生是一幕长剧,离别是难以避免的一迭又一迭的情节。从古至今,离别 一直是人们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许只有离别才能让我们有对重聚的向往, 对未来幸福和快乐的深深渴望。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12 长亭送别(共32张PPT)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 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 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 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 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端正好】中你最喜 欢哪向东流。
烟草、风絮、梅雨 试问闲愁都几许?
—李煜《虞美人》
愁
随水而流 装上船
化无形为有形 化抽象为具体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便作春江都是泪, 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情景交融
曲子的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 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萧瑟凄凉 的氛围,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 苦压抑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 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 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 而变红的。这段曲词句句是景,只一 “泪”字是情。但一个“泪”字,就使 全篇景物都闪耀出别离的泪光,它们都 成了传情之物。
明确: 修辞手法—— 排比、反复 叠词数量—— 五个 艺术效果—— 排比、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了 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 叹”的艺术效果。
第一部分三支曲子的艺术特 点分别是: 情景交融,诗情画意,化用诗 词, 加深意境;运用排比、反复 和叠词,造成音节和声韵的回环 流转,产生“一唱三叹”的艺术 效 果。
祝肇年先生说:“《长亭送别》 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 雅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 离歌,它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 受。” 跟随录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一部分,认真体会这种美感,勾 画出自己特别喜欢的曲子。
[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 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 林醉?总是离人泪。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长亭送别 PPT课件(26张)
激活你的思维
1.《长亭送别》这折戏按时间的推移、情节的发展,可概括为四幅图画,请 你拟四个小标题。
提示:送别途中→临别饯行→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2.有人说,只有【端正好】【一煞】这样的曲词,才可以称为“绝妙好辞”,【滚 绣球】与【叨叨令】与之相比便相形见绌,你的看法呢?
提示:【滚绣球】仍是莺莺的内心独白,借去长亭途中的景物,从正面刻画莺 莺与张生难以离舍的复杂内心世界。【叨叨令】由红娘的问话引发,叙说动身 前无心打扮的原因,设想今后孤凄的生活情景。关于曲词的评价:【端正好】【一 煞】等化用唐诗宋词精美语句固然堪称“绝妙好辞”,而【滚绣球】【叨叨令】 亦各有特色。这两支曲子使用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得也很生动真 切,同时,又更多地融口语入曲,语言通俗,这样才能使演员宜于演唱,听众容易接 受,雅俗共赏。【叨叨令】多用叠词、衬字,更能体现口语化的音韵美。有时委 婉含蓄,有时尽情倾泻,两种曲子风格各异而能统一,正是王实甫才华超群之处, 不必硬性分出高下。
4.辨用法 (1)谂知 稔知 ①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 ②他和老张共事 20 年了,稔知其为人。
二者都是“知道”的意思。“谂知”指深知;程度重。“稔知”指熟知。
(2)杯盘狼藉 凌乱不堪 ①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 ②几个孩子把客厅搞得凌乱疏林 罗帏. 靥.儿 经忏.
挣.扎 挣
挣.揣
读音 yán qiàn wéi yè chàn zhēng zhèng
加点字 玉骢. 金钏. 玉醅. 蹙.愁眉 揾.做
狼藉. 藉
慰藉.
读音 cōnɡ chuàn pēi cù wèn jí jiè
2.写汉字 词语 qiáo 悴 渔 qiáo qiáo 楼 shěn 知 rěn 知
《长亭送别》课件1-优质公开课-粤教版-必修5-精品PPT
为 伊 消 得 人 憔 悴
4.[ 叨叨令] 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几个叠词?这
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 排比、反复手法;五个叠词;排比、反复和叠词
的运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
“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第一部分
(“夫人、长老上”——“索与我恓恓惶惶的 寄”):赶赴长亭。
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 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 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端正好]一曲所写的环境起何作用? 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 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后
回来”,她并不看重功名,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
煞强如状元及第”;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 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 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 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 进步性。
人物形象分析
张生:
志诚种——忠于爱情,将爱情置于功名之上。
莺莺终于被张生的痴情所打
动,与之私会于西厢。不久二人 私情被老夫人察觉,由于红娘的
伶牙俐齿,老夫人只好许婚,但
又逼迫张生进京应试。
张生凭着胸中之才考中了状元, 回到普救寺,在众人的庆贺声中,与 莺莺成就了美好姻缘。
崔老夫人
莺莺 张生 红娘
(封建礼教)
(追求自由爱情的青年)
王实甫写张生在佛殿撞见了莺莺,猛然惊呼: “我死也!”
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 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粤教版语文必修5课件:12长亭送别
作者介绍
• 王实甫是大都(今北京)人。后人推测他的生卒年大约 是1260—1336,主要创作活动时期大约在元成宗元贞、 大德年间(1295—1307),这正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
•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杂剧 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入,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 与倡优(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弃官归 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王实甫的杂
•深 情
• 徐建英
• 我出生的豫南地区,山高林密,各类野兽世代驻扎 在深山之中,紧挨山边的庄稼跟着常遭罪,各村成 立的护农小组中,父亲年轻时候就是其中的一位铳 手。《枪支管理法》实施后,父亲的那杆双管猎枪 被公安机关列入收缴之列,
• 2.《西厢记》的结尾仍以大团圆结尾,这是不是又 流入了才子佳人幸福团圆的俗套?是不是削弱了剧 本的反封建主题?
• 提示:不会。《西厢记》贯穿全剧的重爱情、轻功 名的思想,使剧本在思想上更趋深刻。为了爱,张 生不去科举,滞留浦东;为了爱,莺莺冲破封建礼 教的枷锁,同张生联吟酬唱;为了爱,莺莺宁要并 头莲,不喜状元郎;
• 【答案】这里巧用典故并进行大胆的艺术夸张,将 莺莺难舍难分、片刻难离的焦虑心情,形象而生动 地表现了出来。
• 4.“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中“染”在表 达上有何作用?
• 【对应考点】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
• 【提示】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 回答,要回答此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 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 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忧伤的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合二为一,
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悲伤的悲凉意境,达到了情 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 5.《滚绣球》和《叨叨令》这两支曲子主要写了什 么?各具有怎样的特点?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课件:第三单元第12课长亭送别PPT课件
答案 错点提醒
案,古时进食用的矮脚木盘,不能写成“安”;齐眉,和眉毛一样高。 该成语形容夫妻相敬。易用错对象。 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比喻微不足道的小利。 (2)蝇头微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错点提醒
常与“蜗角虚名”连用,同为贬义词。
满腔怨恨
烦闷悲叹 意痴心醉 味似土泥 声声叹息
长亭送别 长亭饯行
酒和食物 恨塞愁肠
口占一绝
长亭惜别 殷殷叮嘱 极目远送
以剖寸心
缠绵悱恻 悲哀凄凉
2.初读感知 《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之作,被称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 那么它的剧本构成有何特点呢?请指出下列A、B、C、D、E所代表的 剧本构成。 [夫人长老上云A]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 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 旦、末、红同上,旦云 ] 今日送张生上 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 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B 【正宫C】【端正好D】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
答案 错点提醒
司马,古代官职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在船上听歌伎 演奏琵琶,泪湿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同情、感伤。出自白居易的 《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3.辨词填空
(1)留恋· 流连
①也许我谈不上 留恋 过去,但经常回忆起过去生活里那种简单的美好。
②附近有同仁路、窄巷子,还有成都画院等值得 流连 的地方。
文本常识积累
1.作者简介 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今北京)人,元代前期著名杂剧作家。 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入,是个 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弃官 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情山水的生活。“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对 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作品有杂剧13部,现存《西厢记》、《丽春堂》和《破窑记》3 部,其 中《西厢记》被称为“杂剧之冠”。
案,古时进食用的矮脚木盘,不能写成“安”;齐眉,和眉毛一样高。 该成语形容夫妻相敬。易用错对象。 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比喻微不足道的小利。 (2)蝇头微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错点提醒
常与“蜗角虚名”连用,同为贬义词。
满腔怨恨
烦闷悲叹 意痴心醉 味似土泥 声声叹息
长亭送别 长亭饯行
酒和食物 恨塞愁肠
口占一绝
长亭惜别 殷殷叮嘱 极目远送
以剖寸心
缠绵悱恻 悲哀凄凉
2.初读感知 《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之作,被称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 那么它的剧本构成有何特点呢?请指出下列A、B、C、D、E所代表的 剧本构成。 [夫人长老上云A]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 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 旦、末、红同上,旦云 ] 今日送张生上 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 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B 【正宫C】【端正好D】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
答案 错点提醒
司马,古代官职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在船上听歌伎 演奏琵琶,泪湿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同情、感伤。出自白居易的 《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3.辨词填空
(1)留恋· 流连
①也许我谈不上 留恋 过去,但经常回忆起过去生活里那种简单的美好。
②附近有同仁路、窄巷子,还有成都画院等值得 流连 的地方。
文本常识积累
1.作者简介 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今北京)人,元代前期著名杂剧作家。 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入,是个 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弃官 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情山水的生活。“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对 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作品有杂剧13部,现存《西厢记》、《丽春堂》和《破窑记》3 部,其 中《西厢记》被称为“杂剧之冠”。
粤教必修五课件:第12课《长亭送别》 (共51张PPT)
残连外欢零涯残连外
,天,,落,,天,
夕。古今。海夕。古
阳晚道宵一之阳晚道
山风边别瓢角山风边
外拂,梦浊,外拂,
山柳芳寒酒知山柳芳
。
。
。
送 别
李 叔 同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描述一个经典的古代 告别场面需要那些关 键词?旁的供旅客休息的亭子, 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 里,长亭短亭。即言十里 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导入新课
长亭送别,执手相看,西口走送,挥手回眸,柴门扶杖, 汽笛声催,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而当我们轻轻 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泪眼 婆娑的丽姿和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 就来欣赏一出离别的戏,感受别离戏剧的千种风情, 也就是王实甫的《长亭送别》。
——李清照《武陵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秋 柳
离愁
长亭
别恨
泪
酒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主题欣赏 当他们送别时……
当王维送 别友人时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当李白送别孟浩然时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崔母逼官:两人之事被老夫人发现了,拷问红娘。红娘反责老夫人 忘恩负义,并称此事若张扬出去,于崔家名声不利,不如答应两人 的婚事。老夫人无奈,但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士为由,逼张生赴 京应试,考取功名后才允许他与莺莺成亲。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正音 筵席( ) 松了金钏( ) 笑靥如花( ) 栖息( ) 余荫
第三单元 第12课 长亭送别课件 粤教版必修5课件
栏目链接
其后,崔莺莺原所许配的郑尚书之子郑恒又从中破坏, 崔母又乘机反悔。经过张生和莺莺的共同努力,最终战胜了 一切阻挠,有情人终成眷属。
《西厢记》在思想上具有新意,它正面提出了“愿天 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主张,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 否定了封建社会的传统联姻方式,具有鲜明的反对封建礼教 和封建婚姻制度的精神。
结构 图解
结构图解链接
栏目链接
写法 赏析
(1)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这一折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 环境,渲染气氛,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浑然天成,达到了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栏目链接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夸张、用典、对比、 对偶、排比、反复、叠音、设问等。
(3)融古典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从而形成清丽华美、 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链接
(
4
)
举
案
齐
眉
:
__东__汉__梁__鸿__的__妻__子__孟__光__给__丈__夫__送__饭_时__,__总__是__把__端__饭__的__盘__子___
__举__得__高__至__眉__前__。__后__人__用__来形容夫妻相敬。
(5)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_指__微___不_足___道__的__虚__名__小__利__。__语__出__苏__轼__《__满__庭__芳__》__词__的__头__两___ __句__。__“__蜗__角__”__和__“__蝇__头_ ”,都是形容极小。
栏目链接
(2) 荫荫蔽 yīn
荫庇 yìn
藉狼藉 jí 慰藉 jiè
栏目链接
2.写对字形
栏目链接
(1)朝光 (3) 熟
高中语文 3.12 长亭送别课件 粤教版必修5
二者都形容凌乱。“杯盘狼藉”指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 样子;“凌乱不堪”形容没有秩序、十分不整齐的样子。
5.记常识 元曲: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 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 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 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 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 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 酿成爱情悲剧。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西厢记》就由此加工创造而 成。《西厢记》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 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 努力,终于得到圆满结果的一对青年。张生考中状元后荣归河中,终于获得美满 婚姻。课文节选部分是莺莺在长亭为张生赴京赶考送行的一折戏。
点亮你的慧眼
1.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点评:“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一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句中对比鲜明,
一“迟”一“疾”使人物的相见恨晚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恨”既在言外,又在句中。 “柳丝长玉骢难系”一句,采用了双关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柳丝”意即“留思”,挽留 的心思,我国古代有折柳相送的礼俗,此时在长亭之上,古人时常饯别的地方,故 当有柳;而此时莺莺的心中,更想挽留,“柳丝”二字,谐音双关,天然成趣,耐人寻味。 “玉骢难系”既可以理解为张生骑着的马,也可以理解为比喻张生这匹野马。“难 系”是“恨”的原因,“恨”是“难系”的结果。“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一句,又“恨” 字当头,与前句呼应。“倩疏林挂住斜晖”意思是不让时光流逝,这是何等的相爱, 何等的殷切啊!
5.记常识 元曲: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 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 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 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 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 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 酿成爱情悲剧。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西厢记》就由此加工创造而 成。《西厢记》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 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 努力,终于得到圆满结果的一对青年。张生考中状元后荣归河中,终于获得美满 婚姻。课文节选部分是莺莺在长亭为张生赴京赶考送行的一折戏。
点亮你的慧眼
1.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点评:“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一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句中对比鲜明,
一“迟”一“疾”使人物的相见恨晚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恨”既在言外,又在句中。 “柳丝长玉骢难系”一句,采用了双关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柳丝”意即“留思”,挽留 的心思,我国古代有折柳相送的礼俗,此时在长亭之上,古人时常饯别的地方,故 当有柳;而此时莺莺的心中,更想挽留,“柳丝”二字,谐音双关,天然成趣,耐人寻味。 “玉骢难系”既可以理解为张生骑着的马,也可以理解为比喻张生这匹野马。“难 系”是“恨”的原因,“恨”是“难系”的结果。“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一句,又“恨” 字当头,与前句呼应。“倩疏林挂住斜晖”意思是不让时光流逝,这是何等的相爱, 何等的殷切啊!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2课《 长亭送别》 课件(49张)
送别地点: 长亭---别离
描绘情境:送别途中(途 中)——长亭饯别(设宴)— —临别叮嘱(离筵)——惜别 目送(目送)
愁别离
怨功名 念羁旅 忧重娶
送别途中 长亭饯别 临别叮嘱 惜别目送
元杂剧角色
末:男主角 旦:女主角 净:花脸、三花脸 丑:小花脸,男性次要人物 杂:扮老人的“孛老”,扮老妇人的“卜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西劝
黯
出君
然 销
——
阳更
魂 者
关尽
江, 淹唯
无一 故杯
《别 别而 赋已
人酒
》矣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初 遇
和 诗
匪 惊
赖 婚
赴 约
佳 期
拷 红
长 亭Biblioteka 鉴赏重点情景交融 思想感情 赏曲词:
【端正好】 【一煞】 【朝天子】 【耍孩儿】 【二煞】 【收尾】
这张生见到莺莺容貌俊俏,赞叹道:“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 娟解误人。”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侍中方丈借宿,他便住进西厢 房。
一日,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这崔老夫妻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 男子出入,张生硬着头皮溜进去。这时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该夫人和小姐进香 了,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张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报父母之心;小生 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
扮小孩儿的“徕儿”等各种角色。
元杂剧剧本构成【一本四折一楔子】
[夫人、长老上云A]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 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 姐来到。[旦、末 、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 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 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 万里程。”B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2课 长亭送别课件 粤教版必修5
栏 目 链 接
第二十页,共29页。
答:既有直接抒情,又有间接抒情,且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一句,是鲜明的对比,一“迟”一
“疾”使人物的相见恨晚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恨”既在言外,
又在句中。“柳丝长玉骢难系”一句,采用了双关和比喻的修辞
手法,“柳丝”意即“留思”,挽留的心思,我国古代有折柳相
目 链
衬托出莺莺为离别(líbié)所烦恼的痛苦压抑之情。后两 接
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líbié)的痛苦而流了一夜
眼泪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
红的。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
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
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创
第六页,共29页。
3.关于《西厢记》简介 《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它是以爱情为题材的杂剧的高 峰,是我国古典戏曲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全名《崔莺莺待月西 厢记》,五本二十一折。写相国小姐崔莺莺在普救寺遇书生张生
栏
(君瑞),二人一见倾心。适遇叛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崔母声言能 目
链
解兵围者即以莺莺许之。张生仗义相救,计退贼军。事后,崔母嫌 接 张生出身寒苦,弃约赖婚。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张生和莺莺便私 下结合。在既成事实面前,崔母虽无可奈何(wú kě nài hé), 却又强迫张生上京应考。
张,但不给人以生硬之感,倒好像非得如此不能传达离别之 栏
恨。这两句对偶工整,作为戏剧(xìjù)的台词,又不晦涩,
目 链
咀嚼起来,十分有滋味。“听得道”与“遥望见”相应, 接
“一声去也”与“十里长亭”相照,渲染了悲凉的离情,
“松了金钏”和“减了玉肌”生动地描画出莺莺被离别折磨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长亭送别课件粤教版必修5
第三十六页,共38页。
2.雅俗共赏 作者不仅善于熔炼方言口语入曲,而且更善于熔炼 古典诗词入曲,甚至把口语和古典诗词杂糅在一起而丝 毫不显生硬牵强。俗话说“量体裁衣”,《西厢记》很多 地方是“量体借衣”,借用前人的现成语句和意境而不 显“借”的痕迹。当我们读到“碧云天,黄花地”“暖 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等句时,也 会很自然地想到范仲淹的名篇《苏幕遮》。
第三十页,共38页。
这种担心正是爱极痛极的心理,是一种深情的痴语。 莺莺既倾诉着内心的万种离愁、无限忧思,又流露出怕 被遗弃的痛苦心理。在莺莺看来,状元及第并不值得羡 慕,最重要的是夫妻并蒂相守。她认为张生应试是被逼 的,他们的分离乃是封建势力的压迫所致。因此莺莺发 出了对封建势力的怨恨之声。莺莺还进一步把怨恨指向 那可恶的名利思想。
第三页,共38页。
【解读】 这是孟子所言人生三乐,后一乐不是常人所能为,而 前两乐,应该是我们的人生追求,能享受天伦之乐,能无 愧于天地人伦,这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啊!
第四页,共38页。
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选自《孟子·尽心下》
【译文】 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 【解读】 孟子告诉我们读书要有质疑精神,只有这样人类的文 明才可能健康发展,每个人才有独立精神。
第二十六页,共38页。
因此,可以说,在求取功名这一点上,他和老夫人 是一致的。只有莺莺是反对张生上京赴考的,但她无力 留住张生,内心十分痛苦。这一场三个主人公对科举功 名的不同态度,表现了封建礼教和爱情的对立以及封建 礼教对妇女的压迫。
第二十七页,共38页。
问题一 《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 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 《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对 这些句子做比较分析。
2.雅俗共赏 作者不仅善于熔炼方言口语入曲,而且更善于熔炼 古典诗词入曲,甚至把口语和古典诗词杂糅在一起而丝 毫不显生硬牵强。俗话说“量体裁衣”,《西厢记》很多 地方是“量体借衣”,借用前人的现成语句和意境而不 显“借”的痕迹。当我们读到“碧云天,黄花地”“暖 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等句时,也 会很自然地想到范仲淹的名篇《苏幕遮》。
第三十页,共38页。
这种担心正是爱极痛极的心理,是一种深情的痴语。 莺莺既倾诉着内心的万种离愁、无限忧思,又流露出怕 被遗弃的痛苦心理。在莺莺看来,状元及第并不值得羡 慕,最重要的是夫妻并蒂相守。她认为张生应试是被逼 的,他们的分离乃是封建势力的压迫所致。因此莺莺发 出了对封建势力的怨恨之声。莺莺还进一步把怨恨指向 那可恶的名利思想。
第三页,共38页。
【解读】 这是孟子所言人生三乐,后一乐不是常人所能为,而 前两乐,应该是我们的人生追求,能享受天伦之乐,能无 愧于天地人伦,这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啊!
第四页,共38页。
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选自《孟子·尽心下》
【译文】 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 【解读】 孟子告诉我们读书要有质疑精神,只有这样人类的文 明才可能健康发展,每个人才有独立精神。
第二十六页,共38页。
因此,可以说,在求取功名这一点上,他和老夫人 是一致的。只有莺莺是反对张生上京赴考的,但她无力 留住张生,内心十分痛苦。这一场三个主人公对科举功 名的不同态度,表现了封建礼教和爱情的对立以及封建 礼教对妇女的压迫。
第二十七页,共38页。
问题一 《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 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 《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对 这些句子做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