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虫子》ppt课件

合集下载

走向虫子

走向虫子

走向虫子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①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②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2. 过程与方法:①体会“虫子”的形象意义,把握文章主题;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家习作风格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五彩缤纷的生命世界,反思自己:我们每天应该如何热爱生命、享受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虫子”的形象意义,把握文章主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生字词:痒yǎnɡ蜣螂qiānɡlánɡ土坷垃kē一轱轆ɡūlu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阅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第一种虫子,很小,头只有针尖大,连名字都被忽略了。

作者循着常规思维,“看得可笑。

眼见它在指甲盖上爬行,到了尽头,若是不停止就要一头栽下去。

”作者由此产生了优越感,觉得这粒小虫面临危机,却毫无感觉,明明是“短视和盲目好笑”。

但是,小虫却从手指底部慢慢地爬向了手心,并没有掉下去。

这时,作者“为自己眼光(短浅)羞愧了”。

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步。

三、合作探究1、怎样理解“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步”?为什么说人“在某些方面连一个小虫子都不如”?理解:这是作者自我表述的第一次错误。

作者把本来可能是无聊的错误深化了。

他把它写成是优越感的错误,自以为是的错误,而这种由于优越感而造成的错误,并不是个别的,而是人类普遍的错误。

这样写自己的错误的深刻,就在于是对人的优越感的嘲笑。

人的局限性如此之明显,在某些方面连一个小虫子都不如,却常常盲目地为优越感所蒙蔽。

这一点因为处于对比(手之大,虫之小,人之自以为聪明,虫之笨)之中,而显得鲜明强烈,在一些方面,人不如虫,是人的局限:人对此的不自知,是更大的局限。

人的局限是宿命的,不能超越的,人的盲目优越感却是可以克服的,但是人缺乏自审,因而“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步”,人不能变成比人更为聪明的动物。

这句话,虽然文字很浅白,道理却很深刻。

自以为是的本质是人的自我封闭。

八年级语文上册《走向虫子》 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走向虫子》 北师大版
蜣 螂
( 屎 壳 郎 )
——草原上的清洁工
走向虫子
刘亮程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掌握文中生字、生词。 2 、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幽默风趣的语 言特点。 3、理解文章主旨,树立热爱生命、尊重生 命的意识。
“走向”即走近、靠近、了解之意。“走 向虫子”即接触虫子,认识虫子,试图了解 虫子。题目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内容。
2、圈点勾画,文中描写虫子以及作者感想的词句。
3、思考感悟,课文中三只“虫子”带给我们的启 示。

自 嘲 - 大 脑 袋 小 脑 袋 … …
思维方式
比较
动物
固 步 自 封
自 以 为 是
感叹 敬重
对比 鲜明
毫 不 气 馁
不 断 探 索
作者刘亮程对昆虫的态度 给你什么启示?
请你写出有关动物的 古诗句。
刘亮程,当代作者。1962年出生于古尔班通
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 ,在那里度过了童
年和青年时期。他种过地、当过农机管理员,
现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工作。主要作品
有 :
《晒晒黄沙梁的太阳》、《库车行》《风
中的院门》《一个人的村庄》等散文集,其中
《一个人的村庄》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
1.给下列生字(红色)注音。 骨碌碌( lù ) 痒( yǎng ) 仓皇( cāng)
预 习 检 测
蜣螂( qiāngláng )
土坷垃(
kēla )
盲目( máng )
2.解释词语 悬崖勒马—— 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 清醒回头。 仓皇而逃——匆忙、慌张而逃跑。
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是 自以为是—— 正确的,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盲目—— 眼睛看不见东西,比喻 认识不清。

8走向虫子

8走向虫子

八年级语文“三段式”有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走向虫子主备人审查人总课时数14
学习目标:掌握生字词,体会“虫子”的形象意义,把握文章主题
学习重点:体会“虫子”的形象意义
学习难点: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准备复述故事
2、积累生字词
二、问题探究:
探究一:分析文章思路
1、文中作者叙述了哪几件关于虫子的趣事?
2、分别复述故事,并体会从这些趣事中,作者有什么感悟?
探究结论:
探究二:感知文章主旨
1、“走向”的意义,“走向虫子”的含义?
2、第6段中作者为什么将蟑螂的举止看成一个游戏?
3、作者借走向虫子告诉人们什么?
探究三:理解写作特点
1、第9段中作者为什么模拟蚂蚁对话?体会细致生动的描写。

2、本文的语言幽默风趣,因作者采用了拟人、夸张手法,试分别找出一例分析。

课堂练习: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辨别巧妙绝伦别出心裁
B. 隔漠心旷神怡千锤百练
C. 威胁出奇致胜相题并论
D. 造诣殉私舞弊记忆尤新
2、释词,盲目:仓皇:
学习体会:本节课你的收获或疑惑是
三、自我检测
1、如何理解“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步。


2、如何理解“我这颗大脑袋,压根不知道蚂蚁那只小脑袋里的事情”。

拓展思考:《蚂蚁》中的“我”看穿了蚂蚁,《走向虫子》中的“我”猜不透蚂蚁。

问什么两文读来都有趣?
第16页。

刘亮程《走向虫子》原文阅读

刘亮程《走向虫子》原文阅读

刘亮程《走向虫子》原文阅读刘亮程《走向虫子》原文阅读一只八条腿的小虫,在我的手指上往前爬,爬得极慢,走走停停,八只小爪踩上去痒痒的。

停下的时候,就把针尖大的小头抬起往前望。

然后再走。

我看得可笑。

它望见前面没路了吗?竟然还走。

再走一小会儿,就是指甲盖,指甲盖很光滑,到了尽头,它若悬崖勒不住马,肯定一头栽下去。

我正为这粒小虫的短视和盲目好笑,它已过了我的指甲盖,到了指尖,头一低,没掉下去,竟从指头底部慢慢悠悠向手心爬去了。

这下该我为自己的眼光羞愧了,我竟没看见指头底下还有路。

走向手心的路。

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步。

虫能走到哪里,我除了知道小虫一辈子都走不了几百米,走不出这片草滩以外,我确实不知道虫走到了哪里。

一次我看见一只蜣螂滚着一颗比它大好几倍的粪蛋,滚到一个半坡上。

蜣螂头抵着地,用两只后腿使劲往上滚,费了很大劲才滚动了一点点。

而且,只要蜣螂稍一松劲,粪蛋有可能原滚下去。

我看得着急,真想伸手帮它一把,却不知蜣螂要把它弄到哪儿。

朝四周看了一圈也没弄清哪是蜣螂的家,是左边那棵草底下,还是右边那几块土坷垃中间。

假如弄明白的话,我一伸手就会把这个对蜣螂来说沉重无比的粪蛋轻松拿起来,放到它的`家里。

我不清楚蜣螂在滚这个粪蛋前,是否先看好了路,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朝这个方向滚去有啥去处,上了这个小坡是一片平地,再过去是一个更大的坡,坡上都是草,除非从空中运,或者蜣螂先铲草开一条路,否则粪蛋根本无法过去。

或许我的想法天真,蜣螂根本不想把粪蛋滚到哪儿去。

它只是做一个游戏,用后腿把粪蛋滚到坡顶上,然后它转过身,绕到另一边,用两只前爪猛一推,粪蛋骨碌碌滚了下去,它要看看能滚多远,以此来断定是后腿劲大还是前腿劲大。

谁知道呢。

反正我没搞清楚,还是少管闲事。

我已经有过教训。

那次是一只蚂蚁,背着一条至少比它大二十倍的干虫,被一个土块挡住。

蚂蚁先是自己爬上土块,用嘴咬住干虫往上拉,试了几下不行,又下来钻到干虫下面用头顶,竟然顶起来,摇摇晃晃,眼看顶上去了,却掉了下来,正好把蚂蚁碰了个仰面朝天。

《走向虫子》上课用

《走向虫子》上课用

自 以 为 是
鲜明
不 断 探 索

品读课文,体会内涵
“我这颗大脑袋,压根不知道蚂蚁那
只小脑袋里的事情?” 这是“我”的自嘲,也是“我” 的自贬,但并不是自轻自贱,而是一 种幽默诙谐的情趣,是理性的结论, 充满情感和智慧的交融,同时表现பைடு நூலகம் “我”胸怀的宽广。


1.细致生动的描写。
“先让两只蚂蚁见见面,商量商量,那只或许会求这 只帮忙,这只先说忙,没时间。那只说,不白帮, 过后给你一条虫腿。这只说不行,给两条。一条半, 那只还价。”
走向虫子
刘亮程
学习目标
1 . 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 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 2 . 理解文章主旨,树立热 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走进作者
刘亮程,1962年出生,新疆沙湾人,当 代作家。主要作品有: 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 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 曾获:“冯牧文学奖” 被誉为:“乡村哲学家”


2.幽默风趣的语言。
“也没看清咋打的,好像两只牵在一起,先是用口咬, 接着那只腾出一只前爪,抡开像这只脸上扇去,这 只便倒地了。”
课堂小结
走向虫子,走向生命。人 不能自以为是,盲目估计一切。 只有当我们用平等的眼光看待 所有的生命,对他们给予尊重 和爱护,世界才会在我们的面 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
我抓一只蚂蚁来帮忙,一 拉一顶就可以越过土块
这只蚂蚁不愿意帮忙, 跳下土块就跑。
我让两只蚂蚁见见面, 商量商量。 我将蚂蚁和干虫搬过土 块,以为它会感激我。
结果见面就打。 硬是把干虫再搬到 土块那边。
细读课文,把握主旨

固 步 自 封
思维方式

走向虫子(教师)

走向虫子(教师)
3.本文不是单纯的写景叙事,而是一篇饱含哲理的散文,其主旨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的自以为是极其危害;(2分)“走向虫子”暗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感受与反思,能引发读者的深刻思考;(2分)而“小虫·蟑螂·蚂蚁”只是显示了描写的对象,不能暗示文章的主题。(2分)
【课后作业】
1.配套练习册
从第一只虫子身上,可笑“人的自以为是”;从蜣螂身上,可笑人类智慧的有限;从蚂蚁身上,可笑人类能力的有限。
语言品味。
5.幽默是一种智慧,是让读者在微笑中品味深刻的哲理。《走向虫子》一文中幽默的语言比比皆是,请同学们找出一两例来谈谈,品味一下。
例:第7自然段中对蜣螂姿势的描写、第8自然段中说“孤寡老小在等着这条虫呢”、第9自然段中“它生气了”、第12自然段“我会搬它回家吗”的心理活动,特别是想象两只蚂蚁见面商量等等,都是大词小用,赋予了蚂蚁人的思想行为,显得特别风趣。
2.赏析下面这段话。(4分)
先让两只蚂蚁见见面,商量商量,那只或许会求这只帮忙,这只先说忙,没时间。那只说,不白帮,过后给你一条虫腿。这只说不行,给两条。一条半。那只还价。http://ra
3.请对“走向虫子”和“小虫·蟑螂·蚂蚁”进行比较,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走向虫子”这个题目的好处。(6分)
参考答案:
7.如果你遇到一只伤残的、外表丑陋的,可能还是有害的小生命,你会怎样对待它?
不论是伤残的、丑陋的、有害的,都是一条生命,我们都不能将他制至于死地:因为有害无害是相对人类而言的,其实他们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有生命权的,都应受人类的尊重。
【当堂检测】
1.文中三个故事发生的时问顺序本来是:蚂蚁——蜣螂——小虫。然而本文却倒过来叙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不是。对于第一只虫子,作者说到“这下该我为自己的眼光羞愧了,我竟没有看见指头底下还有路”。对于蜣螂,作者写道“……还是少管闲事。我已经有过教训”。对于蚂蚁,作者的感慨是“我这颗大脑袋,压根不知道蚂蚁那只小脑袋里的事情”。可见,刚开始是“看得可笑”,但到最后我们可以感受到真正可笑的是我们人类。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走向虫子》ppt课件1共28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走向虫子》ppt课件1共28页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走向虫子》ppt课件1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8

《走向虫子》

《走向虫子》

《走向虫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幽默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2、感悟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

3、激发学生走向自然,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行文思路,读懂文章。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学会反思。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激情导入:一花而见春,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

寻常细微之物,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珍藏于有限之中。

懂得见微知著的人才能真正打开这个世界的门。

我们今天一起随作者刘亮程“走向虫子”,看虫子这个在人类看来极其渺小的存在,在作者看来有什么不凡之处。

二、预习检查:1、速读课文,参照下列注释划出需要积累的词语注音、解释注音:蜣螂(qiāngláng) 土坷拉(tǔkělā) 轱辘(gūlù) 骨碌(gūlu)解释词语:悬崖勒马、仓皇而逃、短见、盲目说明:实现字词教学目标,训练、提高学生阅读速度。

2、作者常识填空:本文作者,1962年出生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期。

他种过地、当过农机管理员,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工作。

主要作品有:《晒晒黄沙梁的太阳》、《风中的院门等散文集,其中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

三、整体感知:1.作者观察了哪几种虫子?它们分别在做什么?(准确复述)2.文章通过写虫子的事,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方法指导:先找出叙述的对象,再明确主要活动是概括。

抓住生动细节,重点活动是复述。

说明:训练、培养概括能力与文字操作能力。

四、写法学习:观察图片,你能用课文的方法生动描写他们在干什么?说明:细致生动、拟人手法。

五、深入探究:1、走近虫子后作者感慨到“我这颗大脑袋,压根不知道蚂蚁那只小脑袋里的事情”。

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的“大脑袋”和虫子的“小脑袋”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产生代沟的原因。

2、怎样理解下面两句话?①“这下该为我自己的眼光羞愧了……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步。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上《走向虫子》 (二)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上《走向虫子》 (二)

走向虫子教案思路概述:《走向虫子》与本单元其它文章有相同之处,都是写小虫子的。

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却突破了贴近生活写作自己自以为是的观感。

作者先引出一件小事得出自己的结论:“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这一步。

”点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优越感的错误,进而又深入嘲讽了自以为是的局限,用平平单单的故事写出了深邃的哲理。

而后的文字中作者又不厌其烦地写了蜣螂与蚂蚁的故事,与前面相同,作者都出于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愿望去帮助两只小动物,却发现要么无从下手,要么是一次又一次的出力不讨好。

层层递进深入地对自己的盲目进行了嘲笑。

单一深刻的主题和风趣幽默的文字组成固化了作者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

另外从写小动物的角度来看,文章与寓言故事有很多相似之处,将二者联系做一比较也易于学生理解。

为此,将“自以为是”的理解作为理解文章的关键,将嘲讽人的自以为是作为文章的重点去处理。

进一步确定了全面了解事物,认识世界,培养和谐相处的品质等目标。

并与之相联系分层设置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目标,展开授课计划。

文章基础积累部分涉及到的知识点并不多,除个别画龙点睛式的重点句外,理解的难度并不大。

因此文本的把握与理解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速读方式了解课文梗概,并划出重点词语加强识记;其次点出方法引导主体去完成文体信息的概括,整体了解文章及其框架;再次在讲析中逐层设置拟人化的写作手法,设想动物心理活动,动作描写等知识点的学习,力求从方法入手理解其作用。

制定授课预案时,一方面遵循着由浅入深,由易而难、以简驭繁的原则,另一方面还兼顾了文字的特点和主题理解的顺序、层次。

预案顺着“自以为是——为什么自以为是?——我们自以为是吗?”三个基本的关键问题展开,将问题通俗化的讲出来。

只要攻下“自以为是”这个难点、制高点,其余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为了达到简化的目的,在引出部分添加了选择性图片,使学生明确观察角度由可能是影响我们思考的障碍和局限;理解“自以为是”时还插入视频剪辑,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从形象化的故事中知道“自以为是”。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上《走向虫子》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上《走向虫子》

《走向虫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幽默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2、感悟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

3、激发学生走向自然,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行文思路,读懂文章。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学会反思。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南帆先生的《蚂蚁》和马克·吐温先生的《辛劳的蚂蚁》,知道了他们其实是通过蚂蚁来写我们人类,今天我们要走近更多的小虫子,看看作者是不是也通过小虫子来写我们自己。

我们今天一起——《走向虫子》。

二、作者简介:刘亮程,男,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沙湾县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

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

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

在这个人畜共居的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

作者在不慌不忙中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

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该书在99年引起巨大反响,被誉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

还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风中的院门》、《库车》等。

曾获“冯牧文学奖·文学新人奖”。

现为《中国西部文学》编辑。

批评家们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刘亮程是中国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位散文家……他的作品,阳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笔下的塔希提岛,但是又没有那种原始的浪漫情调,在那里夹杂地生长着的,是一种困苦,一种危机,一种天命中的孤独无助,快乐和幸福。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1、疏通字词。

蜣(qiāng)螂铲(chǎn) 喘(chuǎn)土坷(kē)拉:土块。

骨碌碌(gūlūlū):形容很快的转动。

忙碌(lù):忙着做各种事情。

仓皇而逃:匆忙而慌张的逃走。

抡(lūn):用力挥动。

2、疏理文章脉络。

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八条腿的虫子“慢慢悠悠的爬”。

第四到第六自然段:蜣螂“滚土块”。

第七到第十三自然段:蚂蚁“搬干虫”。

走向虫子

走向虫子

《走向虫子》教案教者:匡佩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稳重生字词。

2、了解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3、学习从动词运用角度来赏析语言。

4、激发学生走向自然,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行文思路,读懂文章。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学会反思。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南帆先生的《蚂蚁》和马克·吐温先生的《辛劳的蚂蚁》,知道了他们其实是通过蚂蚁来写我们人类,今天我们要走近更多的小虫子,看看作者是不是也通过小虫子来写我们自己。

我们今天一起——《走向虫子》。

二、作者简介:(结合学法和教材注释)三、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1、走进题目。

“走向虫子”是什么意思?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中描述了哪几种虫子?他们分别在做什么?四、分析课文,揭示主题1、一读课文(读前三段,回答问题。

)2、二读课文(读四五六段,回答问题)3、三读课文(读余下段落,回答问题)4、归纳主题。

五、语言赏析六、具体研习。

1、分组讨论:这三只小虫子的行为是否如作者一开始说的“可笑”呢?明确:不是。

对于第一只虫子,作者说到“这下该我为自己的眼光羞愧..了,我竟没有看见.....指头底下还有路”。

对于蜣螂,作者写到“……还是少管闲事。

我已经有过教训..”。

对于蚂蚁,作者的感慨是“我这颗大脑袋,压根不知道蚂蚁那只小脑袋里的事情”。

可见,刚开始是“看得可笑”,但到最后我们可以感受到真正可笑的是我们人类。

2、从文中的三只虫子身上,大家能否找出我们“人”的可笑之处呢?明确:从第一只虫子身上,可笑“人的自以为是”;从蜣螂身上,可笑人类智慧的有限;从蚂蚁身上,可笑人类能力的有限。

小结:至此我们可以说,课文内容虽写的是“走向虫子”,其实是透过虫子看清自己。

作者感悟出:人的局限性如此之明显,在某些方面连一只小虫子都不如,却常常盲目地为优越感所蒙蔽。

3、讨论:前面我们学过的南帆先生的《蚂蚁》,大家比较一下二者的异同?(对“人”的思考)明确:相同——都是通过小动物来思考人类。

走向虫子

走向虫子

走向虫子作者:刘亮程来源:《新作文·高中版》2018年第02期一只八条腿的小虫,在我的手指上往前爬,爬得极慢,走走停停,八只小爪踩上去痒痒的。

停下的时候,就把针尖大的小头抬起往前望。

然后再走。

我看得可笑。

它望见前面没路了吗?竟然还走。

再走一小会儿,就是指甲盖,指甲盖很光滑,到了尽头,它若悬崖勒不住马,肯定一头栽下去。

我正为这粒小虫的短视和盲目好笑,它已过了我的指甲盖,到了指尖,头一低,没掉下去,竟从指头底部慢慢悠悠向手心爬去了。

这下该我为自己的眼光羞愧了,我竟没看见指头底下还有路。

走向手心的路。

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步。

一次我看见一只蜣螂滚着一颗比它大好几倍的粪蛋,滚到一个半坡上。

蜣螂头抵着地,用俩后腿使劲儿往上滚,费了很大劲才滚动了一点点。

而且,只要蜣螂稍一松劲儿,粪蛋有可能再滚下去。

我看得着急,真想伸手帮它一把,却不知蜣螂把它弄到哪。

我朝四周看了一圈也没弄清哪是蜣螂的家,是左边那棵草底下,还是右边那几块土坷垃中间。

不清楚蜣螂在滚这个粪蛋前,是否先看好了路,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朝这个方向滚去有啥去处。

或许我的想法天真,蜣螂根本不想把粪蛋滚到哪去。

它只是做一个游戏,用后腿把粪蛋滚到坡顶上,然后它转过身,绕到另一边,用两只前爪猛一推,粪蛋骨碌碌滚了下去,它要看看能滚多远,以此来断定是后腿劲大还是前腿劲大。

谁知道呢?反正我没搞清楚,还是少管闲事。

我已经有过教训。

那次是一只蚂蚁,背着一条至少比它大二十倍的干虫,被一个土块挡住。

蚂蚁先是自己爬上土块,用嘴咬住干虫往上拉,试了几下不行,又下来钻到干虫下面用头顶,竟然顶起来,摇摇晃晃,眼看顶上去了,却掉了下来,正好把蚂蚁碰了个仰面朝天。

蚂蚁一骨碌爬起来,想都没想,又换了种姿势,像那只蜣螂那样头顶着地,用后腿往上举。

结果还是一样。

但它一刻不停,动作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没效果。

我猜想这只蚂蚁一定是急于把干虫搬回洞去。

洞里有很多孤老寡小在等着这条虫呢。

八年级上册语文《走向虫子》教案-word文档资料

八年级上册语文《走向虫子》教案-word文档资料

八年级上册语文《走向虫子》教案内容预览:走向虫子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幽默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2、感悟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

3、激发学生走向自然,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行文思路,读懂文章。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学会反思。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南帆先生的《蚂蚁》和马克·吐温先生的《辛劳的蚂蚁》,知道了他们其实是通过蚂蚁来写我们人类,今天我们要走近更多的小虫子,看看作者是不是也通过小虫子来写我们自己。

我们今天一起--《走向虫子》。

刘亮程,男,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沙湾县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

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

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

在这个人畜共居的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

作者在不慌不忙中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

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该书在99年引起巨大反响,被誉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

还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风中的院门》、《库车》等。

曾获冯牧文学奖·文学新人奖。

现为《中国西部文学》编辑。

批评家们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刘亮程是中国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位散文家他的作品,阳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笔下的塔希提岛,但是又没有那种原始的浪漫情调,在那里夹杂地生长着的,是一种困苦,一种危机,一种天命中的孤独无助,快乐和幸福。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1、疏通字词。

蜣(qiāng)螂铲(chǎn) 喘(chuǎn)土坷(kē)拉:土块。

骨碌碌(gūlūlū):形容很快的转动。

忙碌(lù):忙着做各种事情。

仓皇而逃:匆忙而慌张的逃走。

抡(lūn):用力挥动。

2、疏理文章脉络。

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八条腿的虫子慢慢悠悠的爬。

第四到第六自然段:蜣螂滚土块。

第七到第十三自然段:蚂蚁搬干虫。

第二单元生之机趣—走向虫子

第二单元生之机趣—走向虫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之机趣—走向虫子
实验区优秀教学设计——《走向虫子》
走向虫子
一、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刘亮程在《走向虫子》中记述了与三只小虫的故事,发挥想象,想想他会对三只虫说说哪些心里话?
2《走向虫子》写小虫子的事情却透出大智慧,语言素淡纯真,幽默风趣,找出喜欢的词句赏析。

二、《蚂蚁》中的“我”看穿了蚂蚁,《走向虫子》中的“我”猜不透蚂蚁,为什么两文读来都有趣?
(都对蚂蚁的行为写得惟妙惟肖;都运用了拟人及大词小用等造成幽默风趣的效果;《走向虫子》文中一系列猜错,煞有介事地自我贬低,调侃人的自以为是,风趣幽默;《蚂蚁》还有感悟、思考中表现的智趣。

作者看穿蚂蚁,由“蚂蚁的快乐”感悟出一个“被他人主宰命运,自身却浑然不知”的值得深思的人生、社会问题,而且写得很平静,很冷静,文字简省节制,不事渲染,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和发现的乐趣。

)。

走向虫子(1)

走向虫子(1)

走向虫子主备人李城责任人张军海审核:仲连智授课时间月日共1课时本页第1课时学习目标1、识记并积累文中生字词的形、音、义。

2、理解文章内容、主旨。

3、理解和学习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

4、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自己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认真准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蜣螂..(.) 骨碌..() 痒.()..() 轱辘..() 土坷拉2、解释下列词语悬崖勒马仓皇而逃短见盲目3、查资料,了解作者本文作者,1962年出生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期。

他种过地、当过农机管理员,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工作。

他的散文集《》获第二届“”。

注:刘亮程,祖籍为金塔,其父母1960年逃荒到新疆沙湾后定居,他就出生在那里,2001年曾陪母亲回到过阔别41年的故乡——金塔。

他曾说:“我们没有宗教,故乡便成为我们最后的归宿……回乡一直是中国人心灵史上的一大风景。

”二、新课导学(一)情景引入(二)展示交流预习成果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速读课文,看看文中共写了几件事,概括并写出来。

2、作者评价虫子说“短视”“盲目”,那他的“远见”又是什么?正确吗?如果你是虫子,又会用什么词语来评价作者的这种想法呢?3、由此作者得出了什么教训,请在原文中划出来4、比较几件事中作者的想法有什么共同之处?5、替虫子着想的作者设想了不少虫子的想法,文中有几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细微的变化吗?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文章还使用了什么方法?小结:作者刘亮程关注一个小生命,用比拟的手法把小虫子捕食、活动的特点和习性,描摹得生动有趣,栩栩如生;从细处落笔,由小中见大,写出了小虫子具有人的神情和心理,从小脑袋引申出大哲理,令人深思。

从而使我们产生了对小生命发自内心的喜爱,这也正是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四、当堂练习,检测固学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强.迫(qiǎnɡ)雕塑.(shuò)B. 秀颀.(qí)更.换(ɡēnɡ)C. 贮.藏(zhù)称.职(chēnɡ)D. 秘.诀(bì)沉淀.(dià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辨别巧妙绝伦别出心裁B. 隔漠心旷神怡千锤百练C. 威胁出奇致胜相题并论D. 造诣殉私舞弊记忆尤新3找出课文中让你喜爱的句子,请写出理由。

走向虫子-完整版教学设计

走向虫子-完整版教学设计
课 题
《走向虫子》
年级
八年级
授课类型
新课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
2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3体会“虫子”的形象意义,把握文章主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家习作风格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文章行文思路,读懂文章
难点:理解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学会反思
教学手段
多媒体
第一课时
备 注教Biblioteka 步骤及本课作业用拟人化的方法写一动物活动的片段
板书设计:
1——3 八条腿的小虫——人类的自以为是 走向虫子
4——6 蜣螂——人类智慧的有限 反思自己
7——13 蚂蚁——人类能力的有限 缺乏自审
课后反思:
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告诉我们他的认识。面对未知的世界与事物,我们要认真细致的去观察、研究;面对未明的事理,我们要客观谨慎的去辨别、分析;面对未悟的困惑,我们要勇敢冷静的去思索、判断;面对远远近近的交往,我们要设身处地的去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武断,不臆断。世界需要和谐,社会也需要和谐。
主要内容
一、导入:选取了四五个选择性图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明确“横看成林侧成峰”的道理,进而知道角度方式可能成为影响我的思考的局限或障碍。二、 字词积累:速读课文,参照下列注释划出需要积累的词语。蜣螂(qiāngláng) 土坷拉(tǔkělā) 轱辘(gūlù) 骨碌(gūlu)说明:实现字词教学目标,训练、提高学生阅读速度。三、整体感知跳读课文,看看文中共写了几件事,概括并写出来。方法指导:先找出叙述的对象,再明确主要活动,文字中要突出这两点。说明:训练、培养概括能力与文字操作能力。四、探究学习1、 作者评价虫子说“短视”“盲目”,那他的“远见”又是什么?正确吗?如果你是虫子,又会用什么词语来评价作者的这种想法呢?2、 由此作者得出了什么教训,请在原文中划出来。讨论:人为什么会自以为是?(1)先观看视频剪辑;(2)人与其它动物相比有优势吗?有局限吗?3、 比较三件事中作者的想法有什么共同之处?方法与活动:老师可引导学生逐一找出作者的想法,然后进行比较。4、 替虫子着想的作者设想了不少虫子的想法,文中有几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细微的变化吗?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文章还使用了什么方法?五、拓展延伸5、 你在生活中有与作者一样的经历吗?6、 在社会生活及人际交往中一定也有这样的见闻与经历,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3/14
作业资料补充(一) ——蜘蛛
“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 捉飞来将。”这是一条有趣的谜语,相信你能猜出 这是善于结网捕虫的蜘蛛。在天气暖和的时候,你 会发现墙角边、屋檐下都有蜘蛛忙碌的身影,它们 正忙着吐丝结网呢!许多人以为蜘蛛是昆虫,其实 这是误解,昆虫只有6只脚,且大都有一对触角和翅 膀,而蜘蛛有8只脚,没有触角和翅膀。
作业资料补充(三)
——蜣螂
蜣螂体黑蓝色或灰黑色,在马粪堆下面生活。它在马粪堆 下掘个小洞,白天就呆在洞里,晚上飞翔,到处寻找马粪。马 粪不仅是蜣螂的食物,也是它的幼虫的食物。它找到粪堆以后 就钻到底下,掘一个很深的洞,把洞里装满粪,吃掉一部分, 储存一部分,俗称“屎壳郎”。
蜣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这种甲虫可以作为睛雨计。蜣 螂只在好天气出现之前飞翔。有的时候整天都下雨,傍晚还在 下毛毛雨,天上还乌云密布,而蜣螂却出来飞翔,结果,第二 天乌云确实散了,天气也变晴朗了。蜣螂活得很久,它可以作 为整个夏天的“睛雨计”。
2020/3/14
2020/3/14
作 者 刘亮程 授课人 杨咏梅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积累文中生字词的形、音、义。 2.了解并记住作者刘亮程。 3.理解文章内容、主旨。 4.理解和学习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 5.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自己关
心爱护动物的情感。
2020/3/14
预 习 检 测
2020/3/14
“大力神”搬运工——蚂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阅读交流:
你认为文章哪些内容 写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 哪里?
2020/3/14
作者在描写虫子的同时,
探 是怎样描写自己心理的?这 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大 脑
固自
袋 步以

自为
小 脑
封是


2020/3/14
思维方式 比较
动物
感叹
敬重 毫 不
不断
对比
气探 馁索
鲜明
小结
作者刘亮程关注一个个小生命,用 比拟的手法把小虫子捕食、活动的特点 和习性,描摹得生动有趣,栩栩如生; 更是从细处落笔,由小中见大,写出了 小虫子具有人的神情和心理,从小脑袋 引申出大哲理,令人深思。从而使我们 产生了对小生命发自内心的喜爱,这也 正是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蜣 螂
( 屎 壳 郎 ) ——草原上的清洁工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3.本文作者 刘亮程 ,1962年出生于古尔
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 ,在那里 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期。他种过地、当过 农机管理员,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 工作。主要作品有 :
《 晒晒 黄沙梁的太阳》、《风中 的 院门 》《 一个人 的村庄》等散文集, 其中《 一个人的村》庄获第二届“冯
2020/3/14
思考
1.如果你遇到一只伤残的、外表丑陋的,可 能还是有害的小生命,你会怎样对待它?
2.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上演着令人怵目惊 心的悲剧故事——顽劣的弹弓、狰狞的枪 口下鸟类或其它生物在奔走丧生;硝烟弥 漫、炮火纷飞的战争中人类文明惨遭破坏。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用启迪性语言表 明你的观点。
2020/3/1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业资料补充(二)
——白蚁
白蚁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一种生物,已生存繁衍了 2亿多年。因为它们会蛀坏房屋、桥梁、家具、地板 和森林等,被人们称为可恶的“无牙老虎”。不过白 蚁在建筑方面的才能让人不得不钦佩赞叹。它们用几 十吨泥土构筑的8、9米高的蚁冢(zhǒng),既坚固耐 用,又精巧绝伦,远远望去,既似高塔,又像碉堡, 是非洲草原上的一道独特风景。所以,人们又把白蚁 称为“自然界的建筑师”。
1.给下列生字(红色)注音。
骨碌碌( lù ) 蜣螂( qiāngláng ) 土坷垃( kēla )
痒( yǎn ) g
仓皇( cān ) g
盲目( máng )
2020/3/14
2.解释词语
悬崖勒马—— 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 及时清醒回头。
仓皇而逃—— 匆忙、慌张而逃跑。
短见—— 目光短浅。
盲目—— 眼睛看不见东西, 比喻认识不清。
2020/3/14

1.仿写:一个(种)小动物捕

食或活动的情景。 2.探究:小动物能使你获得某
种启示吗?请写出你
的感受来。
3.找出课文中让你喜爱的句子,
请写出理由。
2020/3/14
2020/3/14
杨咏梅

不能以人的思维来衡量和
揣摩动物的思维;这样写为揭
示文章主旨埋下了伏笔。
2020/3/14
精读课文,理解句义
1.怎样理解下面两句话? ①“这下该为我自己的眼光羞愧
了……
人 使人只能走到 这一步。”
②“我这颗大脑袋……小脑袋里的事 情?” 2.作者为什么反复说:“我又想错
2020/3/14




牧文学奖”。
2020/3/14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描述了哪几种动物?它们分别
景 在做什么? 八脚虫、蜣螂、蚂蚁…… 2.文章通过写小动物的事,意在告诉
意 我们什么道理? 任何事物都各有各的规律, 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改变。
2020/3/14
走近虫子 观察虫子
2020/3/14
种类繁多的八条腿虫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