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
熔化和凝固教案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熔化和凝固教案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通过实验培养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及协作精神2学情分析“物态变化”一章研究了物质常见的3种状态间的6个变化。
虽然这节课位于第四章的第二节,但“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即将要学习的六个变化中的第一对变化。
本节教学的关键是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的数据分析,所以完成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是本节课的前提。
这节课中,学生是第一次在一个实验中使用如此复杂的仪器,第一次观察和记录如此多的现象和数据,第一次学习用图像的方法分析数据找规律,所以,教师和学生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完成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有效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到规律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图、并分析图像找到规律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提问: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几种?ppt图片展示“水的不同物态”,再问:物质的3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吗?(ppt课件辅助教学)活动2【讲授】讲授演示实验并实物投影:“冰棍化了”“蜡烛液的凝固”一、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提问:铁能熔化吗?用什么方式可以使铁熔化?ppt图片展示“铁熔化成铁水”,提出问题:再问:铁在熔化过程中状态是怎么变的呢?它的温度变化情况又如何呢?提出问题:“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实验设计交流对于实验的设计已经让同学们预习并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下面请同学到讲台上展示实验报告,并说明如何设计的实验。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将学生引入材料的物性变化领域,使其具备以下能力:1、了解物质的不同状态以及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2、掌握材料的熔化和凝固原理;3、能够自主探究并解决物质状态变化问题。
二、教学内容1、物质的三态2、熔化和凝固3、状态变化的问题探究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互动探究3、小组讨论四、教具准备1、幻灯片2、热板3、药品玻璃杯4、铁蜡烛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幻灯片展示物质的三态以及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物质的物性变化。
2、讲解首先讲解物质的三态,即固态、液态、气态,并进一步介绍物质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原理。
接着介绍熔化和凝固的原理,以及熔化和凝固图示的展示。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可以通过展示熔化和凝固的实物示例,如药品玻璃杯和铁蜡烛来进行讲解。
3、探究提出状态变化的问题,如何解决液态变固态、固态变气态等问题。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主探究材料状态变化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方案。
4、总结在小组讨论结束后,让学生汇总并展示各自解决方案,并对状态变化问题做出总结。
六、作业1、做一份报告,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2、调查一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状态的变化情况,并给出解决方案。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物质的三态,了解了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原理,掌握了材料的熔化和凝固原理。
同时,通过探究状态变化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材料的物性变化。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加深自己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一、)熔化和凝固现象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考: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注意事项:(1)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三)凝固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以及习题篇二一、复习测评: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熔化和凝固完整版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教学用具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师]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生甲]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生乙]冰是固体,水是液体,水蒸气是气体[生丙]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师]大家回答地很好确实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生甲]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ting)[生乙]冰熔化成水属熔化过程[生丙]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oidification)[生丁]水结成冰属凝固过程[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1熔化和凝固(板书)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ting),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oidification)[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师]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生甲]应该不相同[生乙]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才会变成液态冰熔化成水不用很高的温度[生丙]不管在很高温度还是不太高的温度时变成液体,是不是都需要给物质加热[生丁]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生戊]熔化过程中给物质加热,这时温度是不断上升,还是不变[师]现在提出了固体熔化时温度是怎样变化的问题,大家相互讨论,利用桌子上的仪器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先制订计划和方案[方案一]把装有一些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给海波均匀、缓慢地加热,并搅拌装置如课本图—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方案二]把石蜡放在试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给石蜡均匀、缓慢地加热装置如课本图—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石蜡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师]这两个方案都很好,且可行我们可按照这两个方案来做实验我们先看挂图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学生看完后,宣布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师]请同学们根据海波和石蜡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自己实验分析一下,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生甲]给海波加热,海波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上升到48 ℃,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还在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48 ℃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生乙]在给石蜡加热,石蜡先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态,在整个熔化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生丙]从我们组对海波熔化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认为这个现象表明,海波在一定温度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生丁]我们组对石蜡熔化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认为这个现象表明,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师]同学们回答地很好,实验观察很仔细,每组同学都团结协作,讨论也很激烈我很高兴,看来大家对学物理很感兴趣现在我们打开课本,看图—2和图—3;方格纸上纵轴表示温度,温度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自己写上,根据你们的实验数据,在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学生们画图,教师巡回指导][师]同学们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生甲]海波在熔化前温度升高,在熔化中温度不变,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生乙]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都在上升[师]现在我们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相互讨论你们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看看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写出实验报告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师]从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我们还能总结出什么[生甲]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crta)[生乙]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noncrta)[生丙]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meting in四、板书设计1熔化和凝固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2熔点和凝固点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 (2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才学物理不久,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都还不是很强,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学重点: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
教学难点:固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教学过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提问:实验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 首先我们先说熔化,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呢?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是怎样的呢?老师这里有两种固体,一个海波,一个石蜡,我们来用实验探究一下他们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么变化的。
进行实验,说明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各实验仪器的用处及注意事项。
知识讲解: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的固体。
熔点:晶体熔化时候的温度晶体熔化特点:师:通过我们刚的出来的图像我们发现,海波跟石蜡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有些差异,让我们来进行比较一下。
帮助学生区分晶体和非晶体以及学习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和条件。
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加热认识晶体熔化曲线逆向思维法: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应用以及危害。
与学生一起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曲线。
引导学生由熔化过程思考凝固过程,并得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提问: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应用和危害有哪些?温A B CD板书设计:熔化和凝固一、熔化和凝固现象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
熔化和凝固_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转化的。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教学用具】酒精灯、烧杯、冰、松香、温度计【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探究、讨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气态变为液态或液态变为气态,知道了它们之间的一些关系。
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固态和液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新课教学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1.活动:探究冰、松香的熔化特点请四位同学,两人一组合作,分别对冰和松香进行研究,每过半分钟,一人读温度计,一人描述物质的状态,其它同学把数据填入书上的表格。
实验完成后,让同学把所测得数据在时间温度图上描点,并引导他们用光滑的曲线描绘出来。
引导对图像进行分析,得出在熔化时两物质的不同点。
结论:冰熔化时,温度不变,需要吸热松香熔化时,温度升高,需要吸热晶体:固体在熔化时,虽然受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即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同时此时的温度我们称之为熔点。
非晶体:固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区别晶体和非晶体主要看固体在熔化时有没有固定的温度,即有没有熔点。
2.引导学生查表:查钨、锡、冰、固态水银的熔点并分别做出一些解释,白炽灯为什么用钨丝;为什么在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3.由于凝固是熔化的反过程,它的过程与熔化恰恰相反。
根据熔化的曲线图,让学生推导出凝固的曲线图,并分别讨论、争论、操作、作图得出凝固结论。
液体不同点相同点有无凝固点熔融状态的晶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放热有熔融状态的非晶体凝固过程温度下降放热无4.熔化、凝固的应用课外活动:讨论:在什么情况下,熔化、凝固会对我们产生不利影响?如何避免?。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熔化和凝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实验科学的认知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观察和总结。
三、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总结,深入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本质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集体教学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观察和总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3. 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块冰,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这块冰是怎么形成的?如果将冰加热,会发生什么变化?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幻灯片或黑板,教师简要讲解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熔化:物质由固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也可以称为熔融。
熔化是固态物质的分子或离子脱离固定位置在内部进行无规则运动,形成无序排列的液态状态。
凝固:物质由液态转化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凝固是液态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停止无规则运动,重新接近、排列有序的过程。
3. 实验操作(30分钟)实验一:熔化材料:一段香蕉、火柴、火苗步骤:1) 将香蕉切成小块,放在实验器皿中。
2) 用火柴点燃,将火焰靠近香蕉。
观察:香蕉发生变化,变软液状。
实验二:凝固材料:一些纯净水、冷冻室步骤:1) 将纯净水倒入冷冻室,放入冰箱冷冻。
2) 等待一段时间后,取出冷冻室观察。
观察:水变成了冰,成为固态。
4. 实验总结(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规律,包括:1) 熔化是固体变为液体,凝固是液体变为固体。
2) 熔化是分子或离子脱离固定位置,进行无规则运动;凝固是分子或离子停止无规则运动,重新接近、排列有序。
《熔化与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温水、大试管、粉末海波、石蜡、温度计、搅拌器、火柴、停表。
【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模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兴趣播放水循环的视频: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美丽的风景,观察水存在于哪些状态?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我们把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联系生活,展示图片: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
八年级物理教案 熔化和凝固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熔化和凝固9篇熔化和凝固 1教学目标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4.会查熔点表.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1.引入新课: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
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
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又可用来导入新课,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2:从生活事例引入。
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
由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学习新课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法:方法1:启发讲解式。
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边讲解。
在讲台上,组织部分学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实验,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做“松香(或蜂蜡)的熔化”实验。
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方法2:科学探究式。
在教师的组织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写出实验报告。
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重点、难点分析】晶体的实验,在熔点(或凝固点)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现象不容易做到。
要得出正确结论,对实验要求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
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学生知道从熔化过程表现出的特点区分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方法1:承上启下引入。
熔化和凝固_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可以互相转化。
(2)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直观的表示物理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1.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不变,与学生平时的习惯性理解有所不同。
2.由熔化反推凝固过程的特点【教学准备】大试管(2只)大烧杯(1只)、铁架台(1只)、酒精灯(1只)、冰屑、石蜡屑、搅棒(2只)。
【教学过程】一、引入能否利用蜡烛制造一个蜡制小动物?通过观察蜡烛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说明物质的固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从而引入新课二、传授新课1.熔化和凝固的定义(1)直接通过引入的例子,自然得出定义(2)列举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的实例穿插观察书本图片,正在消融的冰凌;长江源头——各拉丹东雪山(长江的来源)(说明自然界的和谐变化之美)2.通过实验探究熔化特点(1)冰的熔化实验(由学生记录数据,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状态和温度的关系)状态温度(2)石蜡的熔化实验状态温度总结:根据温度时间画出图像(介绍拐点及温度、物态情况)对比石蜡和冰的熔化过程,有何联系和区别?联系:都吸热结论:熔化要吸热学生谈谈生活中的应用酒中加冰,降温;冰敷用0摄氏度的冰和等量的0摄氏度的水来冷却物体,哪一种效果更好。
区别,熔化时温度变化情况不同我们可以根据些将自然界的物质分为两类,一类物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称为晶体。
另一类,熔化时温度保持变化,称为非晶体。
介绍常见的晶体:金属、海波、冰、食盐、明矾非晶体:玻璃、沥青、塑料、石蜡、松香观察熔点表:找出熔点最高的物质――钨,学生说明灯丝用钨的原因。
熔点较低的金属――锡用锡焊接金属水银――常温下为何是液态能用铝锅来熔铁吗?学生归纳总结:晶体熔化的条件-10摄氏度的冰放入20摄氏度的房间是否能立即熔化3.根据熔化特点反推凝固特点总结:(1)晶体凝固温度不变,而非晶体改变(2)同一物质凝固点和熔点是相同的在很冷的地区,测气温你会选择酒精温度计还是水银温度计呢?为什么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摄氏度呢?熔化要吸热,凝固呢?放热在北方,菜窖中会放入几桶水,来防止菜冻坏?为什么?4.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不利:应用:制塑。
初二物理熔化与凝固教案5篇
初二物理熔化与凝固教案5篇初二物理熔化与凝固教案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内容要非常条理地进行整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熔化与凝固教案精选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高二年级物理课教学,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析得出,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必修1、2内容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不多。
学生基本知识点落实不够好,学习效果不明显。
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回顾,重点是与会考知识点的结合。
恰当的处理教学内容的深度与难度。
以会考要求为准。
二、本学期教材分析选修3—2分为三章内容,第一章《电磁感应》,第二章《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第三章《交变电流》,第四章《远距离输电》,第五章《传感器及其应用》。
在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比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及其技术应用,了解它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文化的互动作用。
通过第一章《电磁感应》第三章《交变电流》第五章《传感器及其应用》的学习加深对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多样性的认识。
本模块中的概念和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的基础,是高中物理核心内容的一部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本学期的教学重点为在会考的要求上完成选修3—2的教学。
在后半个学期的时间内对高一必修内容进行相应的复习。
旨在期未的会考考试中让学生以充足的知识与信心去通过它。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复习手段;2、仔细研究教学指导意见与会考要求,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的知识点与难度,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3、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4、认真积极批发作业、试卷等,及时反馈得到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调节教学;5、尽量多做实验,多让学生做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加深理解;6、认真做好教学分析归纳总结工作,教师间经常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初二物理熔化与凝固教案精选篇2一、指导思想以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为纲,以新编中学物理教材为本,在落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多下功夫。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安徽)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安徽)我设计这节《熔化和凝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原理。
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认为熔化和凝固的原理是难点,因为需要学生理解物质在温度变化时的状态变化。
而实践活动则是重点,因为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原理。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准备了各种教具和学具,如温度计、熔化实验装置、凝固实验装置等。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冰块、水、石蜡等。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如冰淇淋的熔化过程。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让他们自己发现熔化的特点。
接着,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熔化的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现象,让他们理解熔化的原理。
在活动重难点上,我会特别关注学生对熔化和凝固原理的理解,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对于那些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我会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部分,我会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这节课的理解和感受,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
同时,我还会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引入实践情景的方式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冰淇淋的熔化过程,我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这个环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盐、水、盐花、温度计等。
2.实验材料:冰块、蜡烛等。
3.教学资源:PPT演示、实验视频等。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1.引入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并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联系,如冰块融化、蜡烛熔化等。
2.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观察到其他物质的熔化或凝固现象?请举例。
步骤二:理论讲解和示范实验(20分钟)1.使用PPT演示或实物模型,向学生介绍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解释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如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3.运用实验演示,展示盐的熔化与冰的凝固过程,观察温度的变化并解释。
步骤三:小组讨论与实验设计(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有哪些物质可以熔化和凝固?它们的熔点和凝固点分别是多少?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控制变量:相同物质的不同形态、不同温度等。
–观察指标:物质的状态变化、温度变化等。
–实验步骤:详细写出实验所需材料和操作步骤。
步骤四: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30分钟)1.学生按照小组讨论的实验设计进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温度变化等数据。
2.小组内进行数据分析,总结相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的规律,并与其他小组分享结果。
步骤五:实验报告与展示(15分钟)1.每个小组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材料、步骤、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实验报告的汇报与展示。
四、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在0℃以下的温度可以仍然保持液态?2.给学生提出更多的观察题目,如铁水出现的凝固现象、冰淇淋融化等,促使学生产生更多的疑问和探索的兴趣。
3.分组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或提供更多的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熔化和凝固的现象和原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演示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熔化和凝固教案篇1第三节熔化和凝固(2课时)(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5.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
(二)教具学生实验,三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我们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
二、进行新课1.熔化和凝固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学生回答)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学生回答)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
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2.学生实验:观察海波的熔化。
(1)讲述实验的做法各组的熔化实验仪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体物质海波。
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海波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
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等水温升至30℃以上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并观察海波的状态。
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2)注意事项为了做好实验,每组的三位同学要分工合作。
一位同学搅动,一位同学读数,并观察海波的状态,第三位同学记录温度和状态。
熔化与凝固 教案
教学方案课题第十二章12.2 熔化与凝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对冰和石蜡的熔化现象的科学探究,产生条熟悉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2.从科学探究过程中,感知熔化现象及其件、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3.学会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了解常见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4.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凝固是放热过程,能分析熔化、凝固图线的物理意义。
5.利用熔化、凝固过程的规律解释相关的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冰和石蜡的熔化现象的科学探究教学难点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凝固是放热过程,能分析熔化、凝固图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方式讨论式、讲授式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目的【演示ppt3】春天来了,冰雪消融;寒冬来了,河水结冰。
通过冰化水和水结冰的过程,引入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ppt4】给出一些常见的例子,例如冰化水,巧克力熔化等,讲解熔化的概念,板书:一、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ppt5】给出一些常见的例子,例如水结冰,蜡烛凝固等,讲解凝固的概念,板书:二、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ppt6】通过刚才举出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比如冰熔化的过程和蜡熔化的过程有什么区别?冰熔化时是一部分冰化成水,然后水越来越多,直到全部熔化,而蜡听讲思考、听讲听讲并思考、讨论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引入实验熔化是先变软,然后越来越软,直到完成变成蜡的液体。
就比如车的轮胎,夏天温度高的时候会变软。
讨论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现象。
引入实验。
【ppt7-12】引导学生思考,①冰在什么情况下由固体变成液体?②冰在熔化过程中与其他固体(如石蜡)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相同吗?做熔化实验时需要哪些器材,怎样实验,需要观察哪些现象与结果,并做实验或演示海波熔化实验。
讲解水浴加热,能够加热更均匀。
【ppt13】处理实验的数据,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状态,并引出图像法分析实验,得出海波熔化过程中有一个固定的温度,提出问题:是否所有物质熔化都有固定的温度?引出石蜡熔化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熔化和凝固》教案
百官中学李军标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课程中学过天体系统到地球上的生物和非生物都是有物质构成的,是自然界不同层次的物质,并且在小学阶段已学过物质三态变化常识。
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常识,本节课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学习熔化和凝固等物态变化。
二、教学目标
1.知识:(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并能说出几种典型晶体和非晶体;(2)掌握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3)理解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并能说出海波、水、钨等的熔点;学会查熔点表。
2.技能: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实验探究,得出实验数据,作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图象,初步认识图象的意义并学会画图象的方法。
3.情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三、教学准备
学生用:固体熔化装置、海波、松香、温度计、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热水、实验数据记录单
教师用:一烧杯冰块、温度计、CAI课件
四、教学过程
[引入]
创设用实物冰块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的实验情景
师:俗话又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
师:你见过水结成冰或冰化成水的现象吗?
生:……
师: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
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展示图片,增加感性认识。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出:熔化和凝固(板书)
[科学探究]
(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熔化和凝固有什么特点?
(二)引导学生提出各种假设和猜想
如:1.熔化时温度会升高;
2.凝固时温度会降低;
3.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4.……
(三)制定并实施实验方案
——课件展示实验设计图,并作出下面交代:
1.分14组,每组4人,其中10组做[实验一]硫代硫酸钠熔化实验,其余4组做[实验二]松香熔化实验。
2.每组4人应有明确分工:1人计时、1人搅拌并读出试管内温度计读数、1人填写学习单、1人负责加热并监督。
3.给每组烧杯加约50℃的水,并开始加热。
4.教师在此期间巡视,并不断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几点:
①各位同学应明确职责;②大烧杯中水温不要超过60℃(指前10组);③搅拌不能停止;
④从40℃开始计时并填写学习单;⑤温度计应始终放在被测物体中。
强调
4.学生在完成熔化实验后,整理仪器。
按照所填写表格数据,引导学生正确画出图象。
(四)实验结果评价与交流
将具有较好实验效果的实验小组的学习单用实物投影展示,进行表扬激励。
将实验一、实验二两个学习单进行比较与分析逐渐引导学生充实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1.晶体和非晶体
比较分析两个图象和表格得出:象硫代硫酸钠这样的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叫做晶体;象松香这样的不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叫做非晶体。
(板书)
——课见展示常见晶体和非晶体图片
2.熔点
晶体熔化时不变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板书)
查熔点表:——课件展示,按照展示内容分别:查一查、选一选、想一想、说一说、猜一猜。
得出:熔点是晶体的特性之一
由“猜一猜”引出: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师:你能猜想晶体凝固和熔化的区别吗?
生:……
师—评价学生猜想,课件展示两者重要区别。
[巩固小结]
当一回小老师
——课件展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曲线
师:你能说出图中曲线呈现的信息吗?
生:……
根据学生回答对本堂课的内容作一小结。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