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式政治变革

合集下载

浅谈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政治改革

浅谈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政治改革

浅谈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政治改革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对其革新过程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对其他国家的行政体制改革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革新胡志明思想越共十大1背景链接1945年越南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后在50年代到80年代经历了中越(南越)西沙之战、边境战争,抗美战争,国内统一战争和入侵柬埔寨的战争等连绵不断的战争后,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国家急剧减少,也令其余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空前的危机,越南在意识形态上仍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适应经济建设和国内外新的形势,改变了过去对苏“一边倒”的外交路线和封闭的对外经贸政策,实行全方位的对外政策,并加速了经济革新的步伐。

下面我主要就越南的政治改革方面的得失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对其得失及教训进行讨论。

2 越南政治改革历程的简单回顾在1989年3月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越共中央提出改革必须坚持“五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爱国主义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相结合作为革新开放的基本原则,还特别强调发明了“社会主义定向”一词,此外, 越南共产党还特别强调要反对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

受戈尔巴乔夫激进改革对苏联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的启示,1991年越共七大第一次提出胡志明思想是与马列主义一样的指导思想,标志着它彻底放弃了苏联戈尔巴乔夫式改革,开始采取经济突进,政治缓进的稳妥改革,反对极端、过激的民主发展倾向。

1992年历时三年的宪法修正案公布,确定了越南此后的政治国家架构。

新宪法对实行新的革新政策后出现的新的政治经济情况予以了肯定,并在法律意义上认可了公民自由和权利等概念,并规定了政府部门之间以及党国之间的界限。

于是在之后的次国会选举中出现了“独立参选人”,更加宽松的党内气氛。

1994年越共七届中期会议首次提出来“经济发展滞后的危机、和平演变危机、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危机和贪污腐败危机”四大危机,即经济发展滞后的危机、和平演变危机、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危机和贪污腐败危机。

越南行政体制改革

越南行政体制改革
• 在每个步骤、每个领域 要紧密结合 行政改革和经济改 革。 行政改革和经济管理机制改革彼此推动;
• 行政改革是敏感、困难工作,需要有一致的指导观点 和原则,在每个阶段有确切的行动计划;要有高度的 的决心和意志。
• 行政改革要同步、从上到下、从下至上配套进行;重 视、鼓励有创新的地方和机构。确定每个阶段的突破 口;
• 行政改革遇到很多阻碍,因为触及到各部委、行业、 中央和地方干部等 的局部利益;公务员的做法、作风 还受保守,没有及时更新。
• 公务员待遇的制度、政策还不适应,没有创造出改革 的动力;
• 中央政府、各部委、地方政府在指导改革方面没有坚 决,缺少一致。
经验教训:
• 行政改革是一个重大任务,关系到很多领域,要与政 治体制改革、国家机构改革 同步进行;
• -逐步改革在各领域的行政体制,首先是形成符合 于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
• -中央政府和各级机构的组织 得以重组,朝着精简 方向迈步。 行政机构的运行生效更多;
• -干部、公务员的管理和使用依照干部法令进行改 革。薪水的制度和政策也朝着货币而
存在和面临问题:
• 越南国家行政体系仍有集中官僚主义的痕迹,还没有满足新的管理机 制和在新的条件下服务人民,管理效果和效率不高。表现如下:
• 另外在这一阶段,为了给各个组织、公民 和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创造 了顺利机制,越南加快 改革行政手续步伐,集中解决七大方面,如: 企业经营登记和成立;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进出境;建设 许可; 都市土地使用权 认证;国家财政预算;上诉、上告。
• 值得一提的事, 胡志明市和一些地方试行 “一把钥匙”(一门一章) 的改革模式带来很好效果。
• 在机构组织方面, 这阶段 为了适应 市场经济中国家管理的要求,越 南行政管理机构 朝着宏观调控 进行调整。政府,各部委 集中到 制定 政策、建立规划战略、 国家、行业、领域、区域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越南政治体制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越南政治体制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越南政治体制改革对中国的启示作者:任云飞来源:《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01期摘要:越南的革新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政治体制改革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通过对越南政治体制改革的分析,归纳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越南;中国;启示中图分类号:D7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2)01-0084-04一、越南政治体制改革的背景越南是越南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越南宪法规定:“越南是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共产党是领导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人民代表制度。

”[1]越南经历数十年的战争,到1975年统一时,经济已濒临崩溃。

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越南曾照抄照搬前苏联模式,政治上党领导一切,实际由党的最高领袖掌握国家命运,排斥民主和法制;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公有制经济,排斥市场,以行政命令来发展经济,毫无活力可言,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政治上的独裁使得决策一旦失误,经济生活将遭受巨大损失。

例如,越南上世纪70年代错误推行的“二五计划”,原本目标是“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结果企业开工不足,社会总产品年均增长率仅为1.4%,国民收入年均增长仅为0.4%[2]。

越南经济发展受到高度集权政治体制的严重制约。

越南统一后的国际形势非常有利于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由于领导人独断专行,越南不仅在苏联唆使下占领了柬埔寨,还武装挑衅中国。

中国于1979年被迫发动自卫反击战,一系列的战争使越南的经济状况更加恶劣,人民生活更加困苦。

越南官员一般视忠诚度而得到提拔,许多人只知奉承上级,导致行贿受贿成风,腐败严重。

起初的革新开放由于没有触及政治层面,导致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以权谋私,甚至办理公事也要施以钱财[3]。

一些干部通过巧立名目、非法收费来敛财,而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又形同虚设。

近代越南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近代越南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近代越南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近代越南的政治和社会变革是一个充满波折、曲折和风雨的历史。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越南社会的变革呈现出动荡不安的格局。

他们不仅经历了殖民主义的铁蹄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还面对着内部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动荡不安。

在此背景下,越南社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有所发展和变革。

政治变革19世纪中叶,越南遭受外敌的入侵和殖民统治,政治形势严峻,难以维护独立和自主。

虽然有人反抗,但是反抗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1862年朝鲜朝鲜海战之后,越南的民族危机更加深重。

越南人民遭受了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越南文人墨客的奋发反抗,虽然有一些成果,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拯救越南的民族危机。

在此背景下,西方国家的殖民主义开始在越南扎根,并且发展成为制度性的殖民统治。

法国在1883年建立了官方殖民政府,并将越南划分为北、中、南三个殖民地。

1900年代初,越南人民开始反抗殖民地统治,出现了一系列的反法斗争。

1919年,在巴黎和会议上,越南共产党派人参加,并且发表了如下声明:“我们要求法国政府终止在越南的殖民统治,保护越南独立和民主!”这是越南在国际上发出的第一个反殖民呼声。

然而,在随后的数十年里,由于法国政府的镇压措施,越南反抗运动遭受严重打击。

直到1945年,越南才宣布成立了独立的人民共和国。

社会变革近代越南社会的变革不仅构成于政治层面,还有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等层面上的变化。

随着西方国家进入越南,当地的传统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逐渐被扭曲和破坏。

农民们开始失去土地和直接经济来源,成为贫困和被剥削的群体。

他们的社会地位下降,受到了严重的歧视和排斥。

在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越南的传统文化系统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无数中小企业倒闭,很多公司破产。

到了20世纪,宗教、家庭、文学、艺术这些传统文化领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同时,越南社会也在深刻地变化。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变革越南的社会主义道路与市场经济改革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变革越南的社会主义道路与市场经济改革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变革越南的社会主义道路与市场经济改革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变革:越南的社会主义道路与市场经济改革社会主义是一种基于公有制和社会主义政治的经济体系。

在现代世界历史上,社会主义曾经兴起、发展和变革,并且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取得了各种不同的成就与经验。

其中,越南作为一个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其发展和变革的历程中,尤其在市场经济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以越南为例,探讨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变革,重点关注越南的社会主义道路与市场经济改革。

一、越南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基本特征越南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源于越南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探索与总结。

越南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指导,并结合其国情,探索出一条适合越南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以人民战争和全民族团结为基石,以农村为重点进行革命,最终在1975年取得胜利,实现了越南的社会主义革命。

越南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特征包括: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越南把人民的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福利。

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地位。

越南完善了国家所有制经济,同时鼓励、引导和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三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越南将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确保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

二、越南的市场经济改革与社会主义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际形势的发展,越南意识到单纯依靠社会主义公有制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迫切需要进行市场经济改革。

越南的市场经济改革旨在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激发经济的活力,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市场经济改革在越南的主要举措包括:建立多层次的市场经济体系,实行价格和资源的市场调节,引进外资和发展私营经济等。

这些改革措施的推行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成就。

越南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外贸不断扩大,贫困人口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然而,市场经济改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越南的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

越南的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

越南的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越南的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不久之前,越南给⼈的印象仍然是⼀个战争作风浓厚的,经济状况萧条的社会主义国家。

然⽽,在其经历了⾰新开放,⾛上具有越南特⾊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后,今天的越南已经成为亚洲经济增长速度,紧随中国之后,第⼆快的国家。

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然⽽越南已经成为了世界瞩⽬的焦点,被誉为“展望”(vista)五国之⼀,获得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基本状况(⼀)⾃然情况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崇左、防城港)接壤,西南与⽼挝、柬埔寨交界,东⾯和南⾯临南海。

海岸线长3260多公⾥。

越南全国⼤约32.9万平⽅千⽶。

北部地区由⾼原和红河三⾓洲组成。

东部分割成沿海低地、长⼭⼭脉及⾼地,以及湄公河三⾓洲。

越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候,⾼温多⾬。

(⼆)社会情况1、⼈⼝状况越南全国⼈⼝约为8700万,其中男性占49.5%、⼥性占50.5%(2010年越南⼈⼝普查数据)。

越南国内有54个民族,京族占总⼈⼝86%,⼤量聚集在冲积三⾓洲和沿海平原地区。

京族作为⼀个最⼤的同系社会群体,控制国家的政治经济,主导⽂化事业,对社会⽣活施加巨⼤影响。

2、政治状况越南现⾏宪法规定: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政权属于⼈民,越南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为指导思想。

2001年⼗届国会10次会议对宪法部分条款作出修改,确定越南要发展“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

越南共产党是越南唯⼀政党,1930年2⽉3⽇成⽴,同年10⽉改名为印度⽀那共产党,1951年更名为越南劳动党,1976年改⽤现名。

现有党员约248万⼈,基层组织4万多个,同世界上180多个政党建有党际关系。

此外,越南还有祖国阵线,这是越共领导的政治联盟组织,由各政治组织、社会组织以及各阶级、阶层、民族、宗教和在海外定居的各界代表⾃愿组成。

国会是越南国家最⾼权⼒机关,任期5年,通常每年举⾏两次例会。

政府是其国家最⾼⾏政机关,其司法体系由最⾼⼈民法院、最⾼⼈民检察院及地⽅法院、地⽅检察院和军事法院组成。

越南社会制度

越南社会制度

越南社会制度引言越南,位于东南亚,是一个具有独特社会制度的国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南经历了大规模经济改革和政治重组,逐渐转变为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

本文将对越南的社会制度进行全面分析,探讨越南社会制度的特点和发展。

1. 社会主义制度越南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社会制度基于共产主义理念。

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拥有生产资料,实行计划经济,并追求社会公有制和公平分配。

越南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包括:•党政合一:越南共产党是唯一执政党,拥有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权力。

•国家所有制:国家对主要生产资料实行所有制,通过政府控制和管理实现国家利益和社会福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南发展了一种独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既保留了计划经济的特点,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政治稳定:越南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拥有强大的控制权,保持了相对的政治稳定。

2. 经济改革为了解决落后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越南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经济改革,采取了开放政策和市场化措施。

这使得越南的经济迅速增长,并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

越南经济改革的一些主要方面包括:•经济自由化:越南逐渐开放市场,降低贸易壁垒,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

•私有化:国有企业经过改革和重组,一部分被私有化,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

•对外合作:越南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与各国建立了广泛的经济合作关系。

这些经济改革举措使越南成为东南亚地区的新兴经济体之一,并在减少贫困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3. 社会发展越南社会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也带来了社会方面的变革。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越南在教育、卫生、住房、就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进步。

以下是越南社会发展的一些关键方面:•教育:越南高度重视教育,实现了基本教育的普及,完善了教育体系和教育质量。

•卫生保健:越南增加了对医疗和卫生保健的投资,提高了卫生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

•住房改善:通过政府的住房计划,越南改善了大部分人民的住房条件,减轻了居民的住房负担。

越南政治革新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越南政治革新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越南政治革新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作者:陈明凡继中国改革开放后,越南也以1986年召开的越共六大为起点踏上了革新的征途。

中国和越南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都成功地抵御了苏东剧变多米诺效应的冲击,并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

越南在革新过程中学习和借鉴了中国成功的经验,但越南并没有机械照搬“中国模式”,而是从本国国情出发,力求走出自己的路,特别是在政治革新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

研究越南政治革新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越南在政治革新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

其主要经验是:1.把理顺执政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作为政治革新的主线正确处理执政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三者之间良性互动的机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极其艰巨的历史任务。

越共提出“党领导,人民做主,国家管理”作为政治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政治革新始终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进行。

越共强调指出:决不效仿西方国家的政治模式,决不搞多党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同时要改善党的领导方式。

党对国家机关的领导,主要是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决不包办、代替国家机关的管理职能。

越共充分尊重国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

革新前,国会的任务只是把党的文件按照国家法律程序规范化。

现在党不再干预国会活动,对许多问题,政治局只是提出方向性的建议,具体问题由国会讨论决定,国会对政治局的建议也可以做出修改。

在国会与政府的关系上,国会强化了对政府的监督与制约作用。

政府总理签署的文件需经国会讨论表决后才能生效。

根据越南《国会组织法》,国会有权否决政府的提案。

2010年6月,越南国会投票否决了政府关于建设从河内到胡志明市的高铁规划方案。

政府关于国家重大发展规划的提案被国会否决在越南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它向人们表明了在决定国家重大问题上,国会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越南对政府的机构和职能也进行了改革。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使政府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全能政府的角色向有限责任政府转变,把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区别开来。

越南政治改革是温和_平稳_水到渠成的

越南政治改革是温和_平稳_水到渠成的

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7月/14日/第001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研究所所长谷源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何胜越南政治改革是温和、平稳、水到渠成的见习记者刘莉本报记者刘波6月24日,距离任期结束尚有一年的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政府总理潘文凯和国会主席阮文安向越南国会递交辞呈。

下午越南国会便投票通过。

不过,对于这种变化,熟悉越南政局的人却并不吃惊。

“水到渠成。

”7月11日,谷源洋对记者说。

谷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研究所所长,1962-1963年在越南河内进修越语和经济,多年来对越南政治、经济有着深入研究。

与他持相同观点的是何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东南亚问题专家。

他曾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任职,从事政党外交与研究工作,多次访问越南。

何胜甚至为自己取了一个越南名字,“Hathang”。

“交流起来会更方便”。

何胜说。

他们不接受西方议会制《21世纪》:6月底,时任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国会主席阮文安和政府总理潘文凯同时提出辞职,三人也没有进入越共的中央委员会。

这意味着什么?谷源洋:我不同意关于越南改革激进的说法。

我认为这一轮改革是温和、平稳、水到渠成的。

面对新一轮的改革,越南老百姓并没有感觉很突然,一切早已在人们的意料之中。

何胜:用“激进”来形容这场政治改革不很恰当。

实际上,越南进行的是一种稳健的政治改革,同时在近期为了适应国内的需要,改革的步伐得到了加快。

实际上这3位领导人的辞职早在4月18日至25日的越共十大上就已经决定了。

更早的时候,越共九大的几次全会也都讨论过这些问题。

总体而言,这一人事变动过程还是比较平稳的,3位领导人也是在越共十大前夕主动提出退居二线请求。

《21世纪》:早在人们意料之中就是不激进?怎么定义激进和不激进?谷源洋:越共坚决反对极端民主化倾向以及利用民主、人权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阴谋,主张逐步、慎重、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他们不接受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不搞西方议会制。

越南的体制改革最终版1

越南的体制改革最终版1

越南的体制改革摘要:越南,一个在世界上不起眼的国家,为了民族的富强,国家的繁荣,勇敢的顺应世界的民主潮流,走上了政治和经济改革道路。

近年来,越南在改革开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越南,一个与中国有着深刻渊源的东南亚国家。

它,在东亚封贡体系中是中国的藩属国,也曾经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同志加兄弟”。

而现在,在目前中国南海争端激化、危机四伏的时刻,越南作为侵占中国南海主权的好处大捞者,利益最大获取国,被愈来愈多的国人恨之入骨。

除了本世纪的南海纷争和上世纪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外,我们很少了解过越南。

然而,无论是在宏观的发展模式与国家发展战略方面,还是在微观的政府管理机制、政府运行方式等方面,与中国都有太多相似地方的越南,参考了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于1986年在越南开始进行革新开放运动。

回顾越南20多年的革新历程,可以看出越南并不是一个总会给人带来“突然”和“意外”的国家,从经济上的革新开放到政府治理方面的变革与创新,再到政权体制的调整,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都是在稳步推进,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

近年来甚至有报道说越南的政治改革步伐甚至超过中国,这些逐渐成为中国公共政治的热门话题。

一、走向革新之路越南的革新开放,发生于80 年代初, 到1 9 8 6 年才全面铺开。

政策革新,在越南语中有“刷新”之意,是指1986年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大会所提出的政策、主要是经济上和思想上的改革与开放。

后来逐渐深入到政治体制革新。

越南的革新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的。

有这样一段描述:“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 国土面积32.9万平方公里. 人口7 0 0 多万。

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来看, 有许多得天独厚之处, 气候适宜, 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等都十分丰富. 另外, 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越户南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 并富有勤劳勇敢的精神”。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国家的统一更为越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但是, 这些优越的条件并没有使越南走上富强之路。

越南政治体制改革

越南政治体制改革

越南政治体制改革越南政治体制改革一、改革的革历史背景1. 多年的殖民统治,连年的战争使越南的经济基础异常薄弱。

2. 照搬照抄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使经济发展走进死胡同。

3. 决策的失误与“二·五”计划的失败,使越南经济彻底崩溃。

二、改革的历史进程1. 第一阶段:从1986年党的六大到1991年党的七大召开。

在这一阶段,越南明确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全面革新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全面推进市场机制,建立符合经济规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新体制,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生产经济。

2. 第二阶段:从1991年越共七大到2001年越共九大召开。

在这个阶段,越南遭受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巨大冲击,但是越南经过在经济、政治、思想上采取了有力的措施,顶住了内外压力,继续探索适合越南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3. 第三阶段:从2001年4月越共九大到目前。

这是越南的革新开放进一步深化的阶段,越共九大规划了越南革新开放的蓝图。

三、改革的特点1. 党内民主(1)强化了中央委员会对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的监督。

越共规定对重大政策主张、重要干部任免、大型工程项目等决策,都要在中央委员会集体民主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这已打破一言堂的官本位体制,形成重要的党内民主制度。

(2)越共在中央全会上实行质询制度,开创了党内民主的新形式。

每位中央委员都可以对包括总书记在内的其他委员提出质询,也可以对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中央检查委员会集体提出质询,直到得到满意答覆为止。

(3)提前公布党代会政治报告草案,广泛吸收党内外智慧。

这从1986年“六大”开始,提前两月公布,在全党进行充分讨论,对文件作了重大修改。

越共六大参考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式提出“革新开放”路线。

“七大”、“八大”继续这个制度,到了2001年“九大”,越共首次通过新闻媒体提前两个月公布政治报告草案,不但在党内,甚至在全国范围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进行补充修改,越共“十大”前将《政治体制改革报告》交全民讨论,这不但集中了党心,还反映了民意,充分表现了执政党的责任心和自信力。

中越政治体制改革特点之比较

中越政治体制改革特点之比较

中越政治体制改革特点之比较越南与我国既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有着多方面的历史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又同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休戚相关的命运和共同的发展目标。

因此,将两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进行比较,对促进两国交流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与做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基本原则、基本方向的相同性越南政治革新是从1986年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的,至今已走过20年的艰辛历程。

虽然越南政治革新比中国起步晚8年,但是它们改革的基本特点大体相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社会主义为方向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由中越两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

中越两国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两国的改革方向只能是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中国共产党改革之初就明确提出了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89年越共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越南的革新必须坚持“五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目标和理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党的领导、实行有集中的社会主义民主、将爱国主义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以及民族力量与时代力量相结合。

2001年,在第九次代表大会上,越共明确提出“在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基础上、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建设祖国”[1] 作为党的基本路线,这为越南21世纪革新的发展确定了方向。

2.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注意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

越南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把马列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1991年,越共七大首次提出了“胡志明思想”,并指出“胡志明思想”是越南在具体条件下“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取得的成果”。

2001年4月越共九大重申,越共要坚定以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础。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和当前越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若干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和当前越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若干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和当前越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若干问题目前越南社会主义民主取得了显著进展,体现在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制度建设上。

越南政府一直在积极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民主制度的改革,建立了一系列政策和机制,以促进人民参与政治决策的过程,并保障不同阶层、不同民族和不同群体的利益。

越南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多项政治制度改革举措,包括建立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扩大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渠道和范围,并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事务。

越南政府还积极推动依法行政和法治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的法治意识和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和法律权利。

当前越南社会主义民主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和单位的民主制度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民主形式和程序落实不到位,民主决策的程序和机制还需要不断完善。

民主制度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在越南国家发展的进程中,一些地区和部门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与民主制度建设之间存在关联,需要在建设民主制度的过程中,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还需要解决对社会主义民主概念的混淆和误解。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些人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概念混淆和误解,需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民主理念的宣传和教育,确保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民主理念的理解和支持。

为了更好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越南需要在多个方面不断加强和完善。

需要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需要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推动基层民主自治,保障人民群众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直接参与和民主决策。

还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理念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解和支持。

还需要积极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民主制度建设的创新和进步,不断完善民主制度的程序和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向更加健全和成熟的方向发展。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越南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任务,也是越南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越南政府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实践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之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越南制度规定

越南制度规定

越南制度一、介绍越南是东南亚国家之一,位于中国南部,东临南海,西邻老挝和柬埔寨。

越南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共和制,由越南共产党领导,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

本文将对越南制度进行全面的介绍,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等方面。

二、政治制度1.政治体制越南政治体制是社会主义共和制,由国家主席、政府和国会等机构组成。

国家主席负责国家元首的职责,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构,国会则负责制定法律和监督政府工作。

2.政党制度越南共产党是越南的执政党,是越南政治生活的中心。

它由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等构成。

越南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为指导,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国家的发展。

3.选举制度越南的选举制度是多党制。

除越南共产党外,还允许其他政党存在,但这些政党需接受越南共产党的领导。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越南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

三、经济制度1.经济模式越南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即强调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同时保留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

越南政府积极推行经济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和农业等产业。

2.经济主权越南政府拥有经济主权,可以实施宏观调控和制定相关经济政策。

国有企业在越南的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越南政府也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

3.对外开放越南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旨在促进经济发展和与国际社会的互利合作。

越南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多个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四、社会制度1.教育体系越南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和普及的高中教育。

越南政府提供基本的教育资源,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普及率。

2.医疗保障越南实行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的健康权益。

越南政府投资医疗卫生事业,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险。

3.社会保障越南政府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

这些制度旨在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和社会安全。

五、总结越南制度是社会主义共和制,政治制度以越南共产党为核心,经济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社会制度注重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

越南式政治变革

越南式政治变革

“弱王”现象与政治发展的动力学近年来,越南的政治变革屡屡创出新意,引人注目。

1980年代,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越南追随中国,也开始积极寻求变革,社会经济发生巨大转型,堪称原社会主义阵营渐进改革的又一成功样本。

但两国道路的差异也可谓巨大。

尤其在政治发展方面,越南看上去大大超前。

如何理解这一超越式政治发展的动力机制,传统上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思路,从社会结构的变迁入手,观察新兴社会集团,比如中产阶级、工商企业主阶层如何寻求政治参与,导致权力结构相应变化,也即“从利益结构向权力结构运动”。

而另一种则是自上而下的思路,从上层权力结构本身出发,来观察政治变化。

我们认为,越南社会结构的新变化不足以构成政治变革的压力。

自1986年仿效中国革新开放以来,越南摆脱计划经济束缚,融入全球经济,常年保持着6%以上的增长率。

一度甚至被列入新兴工业国家的第二梯队。

但是迄今为止,越南的城市化率只有30%,工业化水平仍属初级阶段。

新兴城市中产人群的数量有限,其组织化水平和舆论动员程度,也都尚未充分发育。

在这种条件下,很难相信社会结构的变动是导致这一政治变革展开的主要动力。

而沿着上层权力结构这一路径,我们能够找出理解越南政治变革的关键因素。

简而言之,与中国共产党相比,越南共产党的社会控制力明显偏弱,其上层权力结构缺乏核心,集中度不够,最高权威呈现扁平化,基本上是一个平等者之间的竞争。

其自然的演变,就是导致权力水平分散或者纵向分散。

而这两种维度的权力分散,在今天的越南同步出现了。

主要展开形式,就是党内高层民主以及大众民主的逐次扩大。

邓小平曾经讲过,中央领导集体一定要有一个核心。

越南现在的情况为此做了反面的注脚。

所谓“核心”,即地位略高于其他权力者的最高决策者。

“政治核心”的存在有利于权力体制的稳定,这恐怕就是“民主集中制”的真谛吧。

但是,越南党目前没有这样的核心。

因此,我们认为,越南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动因是党内高层权力扩张与分散化的趋向,党内民主反映了高层权力者扩张权力,抑制他人的需求,是民主集中制瓦解的表现。

揭秘:越南为何会形成“弱王分权”的局面?越共越南

揭秘:越南为何会形成“弱王分权”的局面?越共越南

揭秘:越南为何会形成“弱王分权”的局面?越共越南近年来,随着“四驾马车”政治体系的成熟,越南的政治改革屡出新意,引人注目。

事实上,自1980年以来,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越南开始积极寻求变革,其经济社会发生巨大转型,堪称社会主义阵营渐进改革的又一成功样本。

不过,相较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改革,越南的改革之路则看上去大为超前。

那么越南的政治改革究竟是怎样的?为何政治学界都普遍认为越南的政治体制是“多头架构”呢?越南“四驾马车”的政治架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权力的极度分散。

与其他国家的首脑负责制不同,越南的权力中枢主要是多头架构,即由越共总书记、越南国家主席、政府总理、国会主席组成“四驾马车”。

除此之外,还另有以越南祖国阵线为代表的“半驾马车”。

作为东亚民主体系超前化的代表,越南政治架构所体现的这种“权力分散制”特征,源于其独特的历史地理特征、时代变化和国际局势等诸多要素。

我们要清楚,与我党的发展历程不同,越南共产党自创建起,就只是国内诸种力量之一,是越南进步事业的同盟者,而绝非垄断者。

这一进步事业,用中国革命的术语来说,就是民族矛盾始终压倒阶级矛盾。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越南国内进步力量一直致力于争取民族独立,而非发展社会主义革命。

现在越南国内的“半驾马车”祖国阵线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越南统一之后,针对国内革命斗争的不彻底,也进行了相应的社会主义改造,但不彻底,没有根本触及到南方的大资本家与种植园经济。

而出于现实情况的考虑,越共允许这些非社会主义因素存在,这也导致了后来资产阶级尾大不掉的现象。

举个例子,现在越南的政坛几乎都有当年南方余孽的身影。

在这种情况下,越共的统治力自然不如中央,党内也较为分散,各种政治力量交织并存,这也是造成越南“弱王分权”政治体制的历史原因。

除此之外,越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也造就了现在的政治体制。

“一条扁担挑着两个箩筐”,是对越南地理位置的形象比喻。

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就决定越南必须保持三分鼎立的经济势力与政治派别。

越南政治革新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越南政治革新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越南政治革新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摘要】越南政治革新经验教训及启示的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文章介绍了越南政治改革的背景和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通过对越南政治改革历史的概述,总结了其影响与成果。

接着,详细分析了越南政治改革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在此基础上,归纳了越南政治改革的经验教训,探讨了可能带来的启示。

结合现实情况,总结回顾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文章全面阐述了越南政治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为其他国家在政治改革方面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越南政治改革、经验教训、启示、历史概述、影响与成果、挑战和困难、总结回顾、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越南政治改革经验的背景介绍:越南是一个历史悠久,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

自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越南政治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和转型,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背景下,越南政治改革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越南政治改革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后,越南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社会主义国家成立。

在最初的几十年里,越南政府主要实行计划经济和政治集中的政策,试图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越南逐渐意识到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越南政治改革开始逐步展开,包括加强政治民主、提高行政效能、打击腐败等方面的措施。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不仅为越南政治带来了积极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发展。

越南政治改革的经验教训和启示对其他国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2 问题提出越南政治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探讨越南政治改革的历史概述、影响与成果,以及其中的挑战和困难。

我们也将深入分析越南政治改革的经验教训和启示,以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越南的政治制度以及国家机构

越南的政治制度以及国家机构
肆 越南国会 伍 行政简介 陆 越南共产党 壹 政治制度沿革 贰 越南宪法 叁 国家主席
柒 国家机构设置
扒 政府结构 玖 扩展
1
政治制度沿革
1945年9月2日宣布独立,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 同年9月法国再次入侵越南,越南又进行了艰苦的抗 法战争。1954年7月,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 瓦协定签署,越南北方获得解放,南方仍由法国统 治。 1961年起越南开始进行抗美救国战争,1973年1 月越美在巴黎签订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 的协定,美军开始从南方撤走。1975年5月南方全部 解放,1976年4月选出统一的国会,7月宣布全国统 一,定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2、地方机构组织 (1)人民会议(省、市、县、乡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 包括:省(直辖市)人民会议;县(直辖市、郡) 人民会议;乡、坊、镇人民会议。 (2)人民委员会(省、市、县、乡各级政府) 包括:省、直辖市人民委员会,下属机构包括各 厅、局,以及人民委员会办公室。县及同级人民 委员会,下属机构包括各处、科、人民委员会各 机关及办公室。乡及同级人民委员会,包括各科 室及办公室。
4
越南国会
国会是越南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也是全 国惟一的立法机构,任期5年,通常每年举行两 次例会。 国会代表以普选制投票产生,国务委员会 是国会的最高常设机关,任期与国会相同。 越南国会现为第十二届国会,共有国会代表493 人,现任国会主席阮生雄,2011年当选。
国会的主要职权:
制定和修改宪法及其他法律并实施监督;决定 国家经济计划;审定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规定国 会、部长会议、法院、检察院等国家机构的组织形 式,任免国务委员会和部长会议主席、副主席和其 他成员,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决定成立或撤销国家各部、委;审议国务 委员会、部长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 检察院检察长的工作报告;决定各省、中央直辖市 和相当级别行政单位的地界划分;规定、修改或废 止各种税收;决定大赦及战争与和平问题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南式政治变革作者:房宁来源:《文化纵横》2012年第06期“弱王”现象与政治发展的动力学近年来,越南的政治变革屡屡创出新意,引人注目。

1980年代,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越南追随中国,也开始积极寻求变革,社会经济发生巨大转型,堪称原社会主义阵营渐进改革的又一成功样本。

但两国道路的差异也可谓巨大。

尤其在政治发展方面,越南看上去大大超前。

如何理解这一超越式政治发展的动力机制,传统上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思路,从社会结构的变迁入手,观察新兴社会集团,比如中产阶级、工商企业主阶层如何寻求政治参与,导致权力结构相应变化,也即“从利益结构向权力结构运动”。

而另一种则是自上而下的思路,从上层权力结构本身出发,来观察政治变化。

我们认为,越南社会结构的新变化不足以构成政治变革的压力。

自1986年仿效中国革新开放以来,越南摆脱计划经济束缚,融入全球经济,常年保持着6%以上的增长率。

一度甚至被列入新兴工业国家的第二梯队。

但是迄今为止,越南的城市化率只有30%,工业化水平仍属初级阶段。

新兴城市中产人群的数量有限,其组织化水平和舆论动员程度,也都尚未充分发育。

在这种条件下,很难相信社会结构的变动是导致这一政治变革展开的主要动力。

而沿着上层权力结构这一路径,我们能够找出理解越南政治变革的关键因素。

简而言之,与中国共产党相比,越南共产党的社会控制力明显偏弱,其上层权力结构缺乏核心,集中度不够,最高权威呈现扁平化,基本上是一个平等者之间的竞争。

其自然的演变,就是导致权力水平分散或者纵向分散。

而这两种维度的权力分散,在今天的越南同步出现了。

主要展开形式,就是党内高层民主以及大众民主的逐次扩大。

邓小平曾经讲过,中央领导集体一定要有一个核心。

越南现在的情况为此做了反面的注脚。

所谓“核心”,即地位略高于其他权力者的最高决策者。

“政治核心”的存在有利于权力体制的稳定,这恐怕就是“民主集中制”的真谛吧。

但是,越南党目前没有这样的核心。

因此,我们认为,越南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动因是党内高层权力扩张与分散化的趋向,党内民主反映了高层权力者扩张权力,抑制他人的需求,是民主集中制瓦解的表现。

近年来越南国内知识分子的活跃,就与权力结构中的这种形态有关。

由于权力趋于分散,党内各派政治力量竞争激烈,客观上为政治辩论和发展道路的选择打开了空间。

在这一公开、半公开的思想、学说竞争中,知识分子扮演着重要角色。

有人说,越南的政策咨询时代已经到来。

今天,越共的主要政治领导人都拥有各自的智囊团。

不难设想,外部的影响也会通过这个管道渗透进来。

柏拉图就注意到民主引发的“外援”现象。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指出了民主政体内部因政治竞争会引发引入外部资源的问题,并认为这是实行民主政治的主要风险之一。

“弱王”现象的三个由来我们初步的研究认为,有三个原因导致了越南未能实现较为集中的上层权力结构。

其一,历史原因。

越南共产党自创建时期起,就只是国内诸种政治力量之一,是越南进步事业同盟的领导者,但绝非垄断者。

这一进步事业,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内涵,但始终未步入社会革命的阶段(用中国革命的术语,相当于民族矛盾一直压倒阶级矛盾)。

如在反殖民主义时期,先是反法,再是反日,接着又是反法。

进入南北对峙阶段,则是漫长的抗美和南方游击战争,以及最后阶段的南方解放战争。

在这一长时间的革命战争阶段,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始终是越南共产党战略的基本原则。

祖国阵线,就是这一统一战线策略的体现(成立于1955年,南北统一后又并入了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和北方的越南民族、民主及和平力量联盟/越盟)。

统一之后,越南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但不彻底。

反映在社会层面,它没有根本触动南方的天主教势力、庄园主经济基础以及相当数量的华人商业经济。

越南共产党允许这些非社会主义因素的存在,并非其政治雅量和气度的表现,而更多是受限于实际的社会支配和渗透力。

相比之下,中共早期在根据地时期,即实行武装割据,建立地方政权,具有政治上、组织上和军事上的独立性、完整性,拥有完备的政权形态,并且从小到大,最后覆盖了全国。

而越共的独立性、完整性远逊于中共,也缺乏中共那样的强大的领导集体和领袖人物,党的内部团结统一性较弱,易受外部影响和内部不同区域、不同派系的影响。

这是越南政治体系以及越共内部集中程度较弱的历史原因。

其二,地理原因。

越南的历史、越南的政治与其地理环境有重要关联。

“一条扁担挑着两个箩筐”,是对越南地理的形象比喻。

两个“箩筐”,一个是红河平原,一个是湄公河即九龙江平原,是越南主要的经济区,全国绝大多数人口和经济活动集中于这两地。

此外,狭长的中部“扁担”也有一定地位。

这一地理环境决定了它的经济活动半径,包括物流半径和管理半径的范围。

南北两大平原、两个经济中心形成的物流和管理半径将这个国家一分为二,若加上中部则是一分为三。

这样的地理环境、这样的经济结构,使越南在社会资源、社会组织和政治势力上,长期分为南、北、中三大块。

近期又日益出现南北分块的趋势。

我们的直觉是,越南共产党里面一定有个“南北党”,两个背景、两个系统。

这是地理因素带来的必然影响。

此外,越南党内也很难形成“山头”与“五湖四海”的平衡。

尤其是在没有强大领导集体和杰出领袖的情况下,越共的“五湖四海”很难搞成。

长期以来,越共权力阶层基本上是搞三地均衡,北方历来出党的总书记,南方出总理,中部出国家主席或国会主席。

近年来,随着南方经济地位上升,南方干部的数量、地位也呈现出上升趋势,总理、国家主席都是南方人。

现在的总书记也不是核心,不是最高权力者,而是一个“可接受”的人。

总理也不是第一把手。

实际上,越共以及越南恐怕根本就没有“一把手”。

其三,时代原因。

不同时代的政治家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全然不同。

在新的社会环境中,领导人权力地位产生的“合法性”的新变化也成为导致权力分散化的重要原因。

关于党内领导人的权力和地位的“合法性”问题,越南学者的概括是“不比功劳比智慧”。

照这个说法,过去的领导之所以是领导,那是因为有“功劳”。

所谓功劳就是开创革命和建设的成功道路。

就是说,这些领导人是一条道路的探索者,一种体制的创立者,是在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中反复筛选、脱颖而出的人物。

他们的领袖地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而后来者就不同了。

创立者与执行者,一个是“在路口”,一个是“在路上”;一个是从无到有,一个是继承发展。

毫无疑问,现在的越南已经进入“在路上”的阶段。

新一代领导人的成长环境、经历都差不多。

“功劳”比不出,就要比“智慧”。

这样一来,就与以前领导核心的产生办法有了本质区别。

“功劳”是历史的、客观的,是既成的事实,按“功劳”排定“座次”,权力结构就稳定下来了。

而比“智慧”,那就是一事一议,权力地位是随机的、不固定的。

大家意见不统一,就没法做出决定,决定了也不服气。

权力结构自然不会稳定。

而比智慧的背后,其实就是辩论,包括“反辩”。

谁辩论赢了就是谁,谁说服了别人,谁就是真理。

祖国阵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能说明越南政治生活特色的,莫过于祖国阵线。

这一机构在越南的政治体系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其政治功能,类似中国政治中的政协,但其地位和角色则自有其特色。

(在此前的表述中,越南官方明确将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改为“政治体系”。

这堪称一个标志性的举措,说明在意识形态上,越南党已经不再坚持原有的专政学说,接近于承认国家只是社会不同团体利益竞争的中立平台。

这是一个涉及国家学说的根本变革,也给未来的各派政治力量的多元竞争留下了空间)祖国阵线的组成,包括正式的政党,也包括社会团体、NGO,以及一些外围的党群组织。

其功能,除了政协意义上的“界别”代表性,还包括国会代表选举提名推举、组织选举以及组织公共政策辩论、监督政府等等。

越南共产党是祖国阵线的领导力量,也是其成员之一。

在越南学者的一般理解中,这一领导是不出面的、“站在背后的那个人”。

通常,越南共产党以祖国阵线来出面,由它协调各种政治力量,目的是最终统一到越南共产党的口径上来。

祖国阵线构成了一个重要的政治参与路径。

尽管一些重要的商会并未进入祖国阵线,但就其广泛性而言,是超越了体制内,而延伸到“体制外”。

它具有准政权的性质,拥有一些实权。

它并不完全是越南共产党的社会触角,以“国家统合主义”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一组织。

在其运行中,大量存在着谈判、协商和讨价还价的余地。

这是一个具有相当政治弹性的机构。

“无为而治”的现代化与中国相比,越南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国家。

这表现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公共管理等诸多方面。

这一无为而治的好处是:社会有活力,政府和人民群众目前矛盾比较少——你不管它,自然矛盾少。

政府汲取能力最能反映这一低限度的政府管理。

越南财政收入占比非常低,完全没有达到初步工业化国家的同等水平。

汲取能力差的附带结果之一,就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足。

对此,我们有一个形象的概括:“二桥时代、50公里时速”。

此次越南调研特意安排了贯穿越南的地面旅行。

我们从河内出发,沿越南最主要的南北通道1号公路一直走到胡志明市,行程近2000公里。

一路走下来,对越南的基础设施及社会发展水平有了一个直观的、综合的印象。

所谓“二桥时代”,在河网地带的城市及公路都要修建桥梁,桥梁的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发展水平、发达程度。

比如:我国上海黄浦江上30年来已建了10余座大桥,韩国首尔汉江之上桥梁多达20余座。

而越南的城市、道路上目前大多建好第二座桥,当然首都河内和南方胡志明市要好一些。

越南的国道基本上相当于我国的二级公路,路况一般还好,但综合下来平均车速只能达到每小时50公里,再快就比较困难了。

从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越南的整体现代化水平。

从战后东亚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后发国家都要有个“战略性发展”,就是要政府组织。

这一“战略性发展”有四个方面: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初始资本和社会管理等。

尤其对于一个现代化起飞阶段的国家而言,没有适度的集中,没有农业剩余的提取,工业化的初始资金很难聚集,后续的发展势头就很难保持。

没有理由相信越南能自外于这一规律。

源于近代历史和独特的南北地理构造,社会主义并未给越南带来一个高度集中的权力结构。

就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而言,其权力整合程度似乎是不足的。

实践和时间将检验一切,我们仍将继续观察越南的政治和经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