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领导体制改革的探索

合集下载

浅谈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政治改革

浅谈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政治改革

浅谈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政治改革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对其革新过程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对其他国家的行政体制改革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革新胡志明思想越共十大1背景链接1945年越南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后在50年代到80年代经历了中越(南越)西沙之战、边境战争,抗美战争,国内统一战争和入侵柬埔寨的战争等连绵不断的战争后,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国家急剧减少,也令其余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空前的危机,越南在意识形态上仍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适应经济建设和国内外新的形势,改变了过去对苏“一边倒”的外交路线和封闭的对外经贸政策,实行全方位的对外政策,并加速了经济革新的步伐。

下面我主要就越南的政治改革方面的得失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对其得失及教训进行讨论。

2 越南政治改革历程的简单回顾在1989年3月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越共中央提出改革必须坚持“五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爱国主义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相结合作为革新开放的基本原则,还特别强调发明了“社会主义定向”一词,此外, 越南共产党还特别强调要反对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

受戈尔巴乔夫激进改革对苏联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的启示,1991年越共七大第一次提出胡志明思想是与马列主义一样的指导思想,标志着它彻底放弃了苏联戈尔巴乔夫式改革,开始采取经济突进,政治缓进的稳妥改革,反对极端、过激的民主发展倾向。

1992年历时三年的宪法修正案公布,确定了越南此后的政治国家架构。

新宪法对实行新的革新政策后出现的新的政治经济情况予以了肯定,并在法律意义上认可了公民自由和权利等概念,并规定了政府部门之间以及党国之间的界限。

于是在之后的次国会选举中出现了“独立参选人”,更加宽松的党内气氛。

1994年越共七届中期会议首次提出来“经济发展滞后的危机、和平演变危机、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危机和贪污腐败危机”四大危机,即经济发展滞后的危机、和平演变危机、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危机和贪污腐败危机。

简述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政策的特点与启示

简述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政策的特点与启示

简述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政策的特点与启示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世界性的社会主义改革浪潮,越南逐步开展了社会主义的革新开放,重点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其主要内容是:改变单一的公有制,发展非公有经济,改变计划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同时实施对外开放。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在政治与社会改革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越南的社会主义革新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

关键词: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特点;启示1986年以来,在世界性社会主义改革浪潮的推动下,越南走向改革内部经济体制和外联东盟、开放欧美日的革新、开放、发展道路。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实践,越南基本完成了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建设不断取得进步。

1986-2010年间越南GDP年均增长接近7%成为亚洲仅次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第二的国家,人民生活迅速得到改善。

与此同时,越南在广泛学习其他国家的制度经验基础上,积极稳妥地逐步进行政治体制革新,在政治民主化方面,走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改革道路。

一、越南社会主义革新的进程越南的经济革新始于1986年的越共六大,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6~1991年)——探索徘徊阶段1986年,越共六大确立了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由国家管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的改革发展总路线。

这一阶段,越南党和政府相继颁发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和法规,如《关于扩大国营企业自主经营的决定》、《外国投资法》、《区分国家银行和商业银行职能的决定》等。

然而,这些决议法规的实施遇到了阻力,越南仍处于对市场经济的探索徘徊阶段。

第二阶段(1991~1996年)——高速起飞阶段面对严峻的经济和政治形势,以及人民生活贫困的现状,1991年6月,越共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全面调整了越南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

在农业领域,1993年7月越南国会通过立法,在“土地归全民所有制”的前提下,土地交给农民长期使用,期限可以长至15-50年。

越南式政治变革

越南式政治变革

越南式政治变革作者:房宁来源:《文化纵横》2012年第06期“弱王”现象与政治发展的动力学近年来,越南的政治变革屡屡创出新意,引人注目。

1980年代,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越南追随中国,也开始积极寻求变革,社会经济发生巨大转型,堪称原社会主义阵营渐进改革的又一成功样本。

但两国道路的差异也可谓巨大。

尤其在政治发展方面,越南看上去大大超前。

如何理解这一超越式政治发展的动力机制,传统上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思路,从社会结构的变迁入手,观察新兴社会集团,比如中产阶级、工商企业主阶层如何寻求政治参与,导致权力结构相应变化,也即“从利益结构向权力结构运动”。

而另一种则是自上而下的思路,从上层权力结构本身出发,来观察政治变化。

我们认为,越南社会结构的新变化不足以构成政治变革的压力。

自1986年仿效中国革新开放以来,越南摆脱计划经济束缚,融入全球经济,常年保持着6%以上的增长率。

一度甚至被列入新兴工业国家的第二梯队。

但是迄今为止,越南的城市化率只有30%,工业化水平仍属初级阶段。

新兴城市中产人群的数量有限,其组织化水平和舆论动员程度,也都尚未充分发育。

在这种条件下,很难相信社会结构的变动是导致这一政治变革展开的主要动力。

而沿着上层权力结构这一路径,我们能够找出理解越南政治变革的关键因素。

简而言之,与中国共产党相比,越南共产党的社会控制力明显偏弱,其上层权力结构缺乏核心,集中度不够,最高权威呈现扁平化,基本上是一个平等者之间的竞争。

其自然的演变,就是导致权力水平分散或者纵向分散。

而这两种维度的权力分散,在今天的越南同步出现了。

主要展开形式,就是党内高层民主以及大众民主的逐次扩大。

邓小平曾经讲过,中央领导集体一定要有一个核心。

越南现在的情况为此做了反面的注脚。

所谓“核心”,即地位略高于其他权力者的最高决策者。

“政治核心”的存在有利于权力体制的稳定,这恐怕就是“民主集中制”的真谛吧。

但是,越南党目前没有这样的核心。

对越南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

对越南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

对越南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心得体会老师布置下任务的当天晚上,我们在学术报告厅分配了每个人的任务。

我的主要任务试负责搜集整理资料,并和大家一起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

以前我不是很了解越南社会主义改革的相关内容,但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对越南社会主义改革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

下面说一下我从中学到的对越南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和观点,以及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对比。

【第一部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㈠越南社会主义革新的历史与现实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河内的巴亭广场宣布越南独立,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

但直到1975年,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共产党在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下,先后战胜法国和美国殖民统治,解放了南方,才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并改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此后,全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⑴有几方面因素推动了越南社会主义改革的步伐,主要分为以下六部分:1. 原有经济体制陷入困境,经济结构严重失衡2. 农业和工业领域基层萌动变革,闯关成功3. 流通和分配领域联动改革失败,经济陷入混乱4. 外交备受孤立,经济被封锁5. 外部改革风云波及,促越南领导层内思变革6. 最高领导的更换给越南革新带来重要契机⑵越南社会主义革新的成就与不足成就:①确立了越南社会主义的制度框架首先,在经济领域,越南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其次,在政治方面确立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权国家”作为政治制度建设方向。

②国家综合实力增强经济活力增强,政治民主化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国际地位得到高。

③明确了越南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不足:①经济、政治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存在困难和严峻的挑战⑶越南社会主义革新的特征1.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改革进程2. 这是一场渐进式的全面综合的体制改革3. 这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㈡我的认识我认为,越南革新是成功的。

革新是一个转折点,它使越南转向了社会主义定向的发展道路。

越南的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

越南的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革

越南的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越南的社会主义模式及其改⾰不久之前,越南给⼈的印象仍然是⼀个战争作风浓厚的,经济状况萧条的社会主义国家。

然⽽,在其经历了⾰新开放,⾛上具有越南特⾊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后,今天的越南已经成为亚洲经济增长速度,紧随中国之后,第⼆快的国家。

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然⽽越南已经成为了世界瞩⽬的焦点,被誉为“展望”(vista)五国之⼀,获得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基本状况(⼀)⾃然情况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崇左、防城港)接壤,西南与⽼挝、柬埔寨交界,东⾯和南⾯临南海。

海岸线长3260多公⾥。

越南全国⼤约32.9万平⽅千⽶。

北部地区由⾼原和红河三⾓洲组成。

东部分割成沿海低地、长⼭⼭脉及⾼地,以及湄公河三⾓洲。

越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候,⾼温多⾬。

(⼆)社会情况1、⼈⼝状况越南全国⼈⼝约为8700万,其中男性占49.5%、⼥性占50.5%(2010年越南⼈⼝普查数据)。

越南国内有54个民族,京族占总⼈⼝86%,⼤量聚集在冲积三⾓洲和沿海平原地区。

京族作为⼀个最⼤的同系社会群体,控制国家的政治经济,主导⽂化事业,对社会⽣活施加巨⼤影响。

2、政治状况越南现⾏宪法规定: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政权属于⼈民,越南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为指导思想。

2001年⼗届国会10次会议对宪法部分条款作出修改,确定越南要发展“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

越南共产党是越南唯⼀政党,1930年2⽉3⽇成⽴,同年10⽉改名为印度⽀那共产党,1951年更名为越南劳动党,1976年改⽤现名。

现有党员约248万⼈,基层组织4万多个,同世界上180多个政党建有党际关系。

此外,越南还有祖国阵线,这是越共领导的政治联盟组织,由各政治组织、社会组织以及各阶级、阶层、民族、宗教和在海外定居的各界代表⾃愿组成。

国会是越南国家最⾼权⼒机关,任期5年,通常每年举⾏两次例会。

政府是其国家最⾼⾏政机关,其司法体系由最⾼⼈民法院、最⾼⼈民检察院及地⽅法院、地⽅检察院和军事法院组成。

越南政治改革是温和_平稳_水到渠成的

越南政治改革是温和_平稳_水到渠成的

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7月/14日/第001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研究所所长谷源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何胜越南政治改革是温和、平稳、水到渠成的见习记者刘莉本报记者刘波6月24日,距离任期结束尚有一年的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政府总理潘文凯和国会主席阮文安向越南国会递交辞呈。

下午越南国会便投票通过。

不过,对于这种变化,熟悉越南政局的人却并不吃惊。

“水到渠成。

”7月11日,谷源洋对记者说。

谷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研究所所长,1962-1963年在越南河内进修越语和经济,多年来对越南政治、经济有着深入研究。

与他持相同观点的是何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东南亚问题专家。

他曾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任职,从事政党外交与研究工作,多次访问越南。

何胜甚至为自己取了一个越南名字,“Hathang”。

“交流起来会更方便”。

何胜说。

他们不接受西方议会制《21世纪》:6月底,时任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国会主席阮文安和政府总理潘文凯同时提出辞职,三人也没有进入越共的中央委员会。

这意味着什么?谷源洋:我不同意关于越南改革激进的说法。

我认为这一轮改革是温和、平稳、水到渠成的。

面对新一轮的改革,越南老百姓并没有感觉很突然,一切早已在人们的意料之中。

何胜:用“激进”来形容这场政治改革不很恰当。

实际上,越南进行的是一种稳健的政治改革,同时在近期为了适应国内的需要,改革的步伐得到了加快。

实际上这3位领导人的辞职早在4月18日至25日的越共十大上就已经决定了。

更早的时候,越共九大的几次全会也都讨论过这些问题。

总体而言,这一人事变动过程还是比较平稳的,3位领导人也是在越共十大前夕主动提出退居二线请求。

《21世纪》:早在人们意料之中就是不激进?怎么定义激进和不激进?谷源洋:越共坚决反对极端民主化倾向以及利用民主、人权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阴谋,主张逐步、慎重、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他们不接受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不搞西方议会制。

越南的体制改革最终版1

越南的体制改革最终版1

越南的体制改革摘要:越南,一个在世界上不起眼的国家,为了民族的富强,国家的繁荣,勇敢的顺应世界的民主潮流,走上了政治和经济改革道路。

近年来,越南在改革开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越南,一个与中国有着深刻渊源的东南亚国家。

它,在东亚封贡体系中是中国的藩属国,也曾经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同志加兄弟”。

而现在,在目前中国南海争端激化、危机四伏的时刻,越南作为侵占中国南海主权的好处大捞者,利益最大获取国,被愈来愈多的国人恨之入骨。

除了本世纪的南海纷争和上世纪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外,我们很少了解过越南。

然而,无论是在宏观的发展模式与国家发展战略方面,还是在微观的政府管理机制、政府运行方式等方面,与中国都有太多相似地方的越南,参考了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于1986年在越南开始进行革新开放运动。

回顾越南20多年的革新历程,可以看出越南并不是一个总会给人带来“突然”和“意外”的国家,从经济上的革新开放到政府治理方面的变革与创新,再到政权体制的调整,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都是在稳步推进,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

近年来甚至有报道说越南的政治改革步伐甚至超过中国,这些逐渐成为中国公共政治的热门话题。

一、走向革新之路越南的革新开放,发生于80 年代初, 到1 9 8 6 年才全面铺开。

政策革新,在越南语中有“刷新”之意,是指1986年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大会所提出的政策、主要是经济上和思想上的改革与开放。

后来逐渐深入到政治体制革新。

越南的革新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的。

有这样一段描述:“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 国土面积32.9万平方公里. 人口7 0 0 多万。

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来看, 有许多得天独厚之处, 气候适宜, 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等都十分丰富. 另外, 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越户南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 并富有勤劳勇敢的精神”。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国家的统一更为越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但是, 这些优越的条件并没有使越南走上富强之路。

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政策的内容及特点

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政策的内容及特点

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政策的内容及特点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世界性的社会主义改革浪潮,越南也逐步开展了社会主义的革新开放,重点集中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其主要内容是,改变单一的公有制,发展非公有经济,改变计划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同时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在政治与社会改革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审慎的尝试。

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越南的社会主义革新开放过程中,思想理论创新也取得很大进展,即:(1) 成立中央理论委员会,推进社会主义革新开放的思想理论创新。

早在1996年,越共中央政治局就成立了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以加强对越南党和国家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由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担任主席,委员由分散在各级各部门中有一定学术造诣的中央委员和专家出任。

理论委员会不仅参与指导全国的思想理论建设工作,同时直接承担重大研究课题,为中央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和理论支持。

2004年初,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共有37名成员,承担着8个大课题和79个小课题。

这些课题有些是中央政治局交办的,有些是根据实践中的紧迫需要由委员会自己拟定的。

由于越共中央领导非常重视,对重大理论的创新工作亲历亲为,及时提出必须研究解决的紧迫理论问题并率先垂范,促使越南各级党政领导更加关心思想论工作,学术气氛活跃,研究成果不断,用以指导和推动越南革新开放事业的发展。

(2) 面对现实,针对“四大危机”,推进革新开放。

相对而言,越南是在更加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

革新开放之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严重存在的教条主义等错误倾向,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政治冲击,也都在越南严重存在。

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总结过去,如何展望未来,就成为能否卓有成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改革的关键所在。

越南共产党认为越南党和国家正面临“四大危机”:即经济落后危机,国际竞争危机,党内腐败危机,和平演变危机。

这种危机观并不导致悲观主义,他们强调“危机并不一定垮台”。

危机只能用社会主义改革来化解。

越南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探索及其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

越南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探索及其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
启 示作 用 。
关键词 :社会主 义民主;政 治革新;探 索
2 0世纪 8 0年代末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 主义 国家 普遍采 用的高度 集 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的弊端 日益显露 ,国际共产 主义运 动陷入 困境 。面对 内忧外患 的局 面 ,在异 常严 峻 的经济 ,政 治 ,社 会形 势下 ,越共 “ 六 大” 以后 ,以阮文灵为代表 的改革派掌握 国家大权之后开始推行革 新开 放政策 ,政治方 面力 主将 权力下 放 ,经济 上大力 发挥市场 的调节作 用 , 以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 为契机 ,力图使 越南摆脱计 划经济 的桎 梏 ,从 而搞活越南 的经济 。实践证 明阮文灵政府 的革新 开放 政策是正确 的 ,此 后越南 的通货膨胀 降低 ,物价趋 于稳定 ,经济 开始得 到回升 。经济 方面 取得 了令人瞩 目的成 就,使 得人 民群众 的生活水平 得到 了极大地 提高 , 这就为越南进一步 的推行 政治体 制改革方面的民主建设 提供 了坚实 的经
济和群众基础 。

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实现了社会 的稳定有序发展 ,维护了社会 主义 制度。然而 ,由于国 内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思想观念尚未彻底解决 和来 自 国际社会的某些压力 ,越南在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建 设过 程中还存在 着 诸多问题 。 ( 一 )越南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成就 自从 1 9 8 6 年越南革新开 放之后加强 社会 主义民主建 设直 到越共 十
越南政治 民主进程的发展 ,在越共六大上 ,时任越共 总书记的长征辞 去 了领导职务 ,以改革派的代表阮文灵接替其职务 ,此后 越南政坛风气 为 之一振 ,民主的制度结构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2 0世纪八九十年代 ,随着 资本 的新一 轮扩张 和经 济全球 化的不 断

越南行政手续改革探索

越南行政手续改革探索

越南行政手續改革探索馮氏惠博士(越南) 中國研究院副院長在革新、建設以社會主義為導向之市場經濟、及融入國際社會的過程中,越南政府組織存在的不少問題也凸顯出來。

中央機關與地方政府以及各部門、各領域間並無明確的責任與職權劃分;行政體系及行政機能缺乏嚴密性、行政程式繁瑣、阻礙社會各方面的發展。

最值得注意的是,許多越南共黨與政府的正確主張、政策皆因行政手續複雜且麻煩,造成行政部門的效率低落,並對國內外企業之經貿活動帶來種種困難。

該情況迫使越南政府不得不推動行政改革,以實現改革開放、建設現代化經濟的目標。

國家行政改革已成為越南政府深刻的關切主題,並成為越南革新事業中戰略性目標。

鑒此,從越共第六屆全國黨代表大會(1986年)迄今,國家行政改革被提升到最優先任務之列,且隨時著重實現。

越南政府提出之行政改革,首要在「行政體制改革」、「組織架構改革」、「公務員隊伍建設」及「國家與公共財政管理改革」等四個方面同步進行。

在行政改革中,行政程式改革是非常重要且特有意思的,因為它直接牽涉到每個單位團體與每個公民之各種經濟、社會活動。

作好行政程式改革不僅為公民、企業、團體等減少麻煩,更為經濟、社會之發展創造順利條件;另提高政府管理能力與效率、改善國家機器與人民間之關係、對建立一個「屬民、由民、為民」的政府目標更具有重大意義。

一、越南政府行政程式改革的政策1、越南革新前之行政程式概況:越南在革新之前的行政管理體制是官僚集權模型的。

一切權利均集中在政府,上級與下級、政府與公民間之關係總是附屬與命令、「申請和賜予」之關係。

因此,越南的各種行政程式均很繁瑣、緩慢、不公開透明、毫無統一與科學性。

在此種情況下,絕大部分經濟、社會活動均遭遇麻煩與阻礙,降低管理效率及經濟成效。

革新初期,此種行政管理程式仍未獲得改善,始終影響革新之步伐與成就,並對外資企業帶來許多困難,有的投資項目甚至無法達成或浪費過多時間、資金。

例如:革新以前,越南港口繁瑣緩慢的行政手續使外國船艘經常遭遇障礙,停泊、取貨時間拉長,難以落實國際條約等。

中国与越南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比较及启示研究

中国与越南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比较及启示研究

中国与越南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比较及启示研究越南和中国一样,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在发展基础和国情上有着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

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越南和中国都进行了以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为中心的改革运动。

通过对中国和越南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相同点及其不同点研究比较分析,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下,研究中国与越南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异同点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标签:中国;越南;社会主义改革;比较研究;启示中国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大力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人民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善。

越南于1986年在六大上提出革新开放政策,通过对政治、经济和思想等领域进行大胆改革,越南走上了经济革新和对外开放的道路,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开始贫穷落后的国家逐渐发展起来。

越南和中国有着相似的基础和背景,国情大致相同,都曾被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经济文化落后,都曾模仿过苏联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发展模式,但后期出现了许多弊端。

所以通过比较研究中国和越南的改革发展之路,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中国与越南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相同点(一)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党的领导越南和中国在寻求和探索自身发展道路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强调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

越南共产党的纲领中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胡志明主席,我们党和人民所选择的社会主义目标,并决心沿着达到这个目标的道路走到底”。

目前,越南共产党正在积极探索适合越南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领导是必须坚持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带领中國人民走向繁荣富强。

“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越南式政治变革

越南式政治变革

“弱王”现象与政治发展的动力学近年来,越南的政治变革屡屡创出新意,引人注目。

1980年代,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越南追随中国,也开始积极寻求变革,社会经济发生巨大转型,堪称原社会主义阵营渐进改革的又一成功样本。

但两国道路的差异也可谓巨大。

尤其在政治发展方面,越南看上去大大超前。

如何理解这一超越式政治发展的动力机制,传统上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思路,从社会结构的变迁入手,观察新兴社会集团,比如中产阶级、工商企业主阶层如何寻求政治参与,导致权力结构相应变化,也即“从利益结构向权力结构运动”。

而另一种则是自上而下的思路,从上层权力结构本身出发,来观察政治变化。

我们认为,越南社会结构的新变化不足以构成政治变革的压力。

自1986年仿效中国革新开放以来,越南摆脱计划经济束缚,融入全球经济,常年保持着6%以上的增长率。

一度甚至被列入新兴工业国家的第二梯队。

但是迄今为止,越南的城市化率只有30%,工业化水平仍属初级阶段。

新兴城市中产人群的数量有限,其组织化水平和舆论动员程度,也都尚未充分发育。

在这种条件下,很难相信社会结构的变动是导致这一政治变革展开的主要动力。

而沿着上层权力结构这一路径,我们能够找出理解越南政治变革的关键因素。

简而言之,与中国共产党相比,越南共产党的社会控制力明显偏弱,其上层权力结构缺乏核心,集中度不够,最高权威呈现扁平化,基本上是一个平等者之间的竞争。

其自然的演变,就是导致权力水平分散或者纵向分散。

而这两种维度的权力分散,在今天的越南同步出现了。

主要展开形式,就是党内高层民主以及大众民主的逐次扩大。

邓小平曾经讲过,中央领导集体一定要有一个核心。

越南现在的情况为此做了反面的注脚。

所谓“核心”,即地位略高于其他权力者的最高决策者。

“政治核心”的存在有利于权力体制的稳定,这恐怕就是“民主集中制”的真谛吧。

但是,越南党目前没有这样的核心。

因此,我们认为,越南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动因是党内高层权力扩张与分散化的趋向,党内民主反映了高层权力者扩张权力,抑制他人的需求,是民主集中制瓦解的表现。

揭秘:越南为何会形成“弱王分权”的局面?越共越南

揭秘:越南为何会形成“弱王分权”的局面?越共越南

揭秘:越南为何会形成“弱王分权”的局面?越共越南近年来,随着“四驾马车”政治体系的成熟,越南的政治改革屡出新意,引人注目。

事实上,自1980年以来,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越南开始积极寻求变革,其经济社会发生巨大转型,堪称社会主义阵营渐进改革的又一成功样本。

不过,相较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改革,越南的改革之路则看上去大为超前。

那么越南的政治改革究竟是怎样的?为何政治学界都普遍认为越南的政治体制是“多头架构”呢?越南“四驾马车”的政治架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权力的极度分散。

与其他国家的首脑负责制不同,越南的权力中枢主要是多头架构,即由越共总书记、越南国家主席、政府总理、国会主席组成“四驾马车”。

除此之外,还另有以越南祖国阵线为代表的“半驾马车”。

作为东亚民主体系超前化的代表,越南政治架构所体现的这种“权力分散制”特征,源于其独特的历史地理特征、时代变化和国际局势等诸多要素。

我们要清楚,与我党的发展历程不同,越南共产党自创建起,就只是国内诸种力量之一,是越南进步事业的同盟者,而绝非垄断者。

这一进步事业,用中国革命的术语来说,就是民族矛盾始终压倒阶级矛盾。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越南国内进步力量一直致力于争取民族独立,而非发展社会主义革命。

现在越南国内的“半驾马车”祖国阵线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越南统一之后,针对国内革命斗争的不彻底,也进行了相应的社会主义改造,但不彻底,没有根本触及到南方的大资本家与种植园经济。

而出于现实情况的考虑,越共允许这些非社会主义因素存在,这也导致了后来资产阶级尾大不掉的现象。

举个例子,现在越南的政坛几乎都有当年南方余孽的身影。

在这种情况下,越共的统治力自然不如中央,党内也较为分散,各种政治力量交织并存,这也是造成越南“弱王分权”政治体制的历史原因。

除此之外,越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也造就了现在的政治体制。

“一条扁担挑着两个箩筐”,是对越南地理位置的形象比喻。

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就决定越南必须保持三分鼎立的经济势力与政治派别。

越南社会主义改革问题研究

越南社会主义改革问题研究

越南社会主义改革问题研究学号:姓名:班级:1.越南社会主义改革历史与背景越南,全称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临南海。

越南现今世界仅存的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1945年建国。

越南的社会主义改革始于1986年,在这之前越南的社会主义制度承袭自苏联,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制度也实行计划经济,这一套不合适的制度严重阻碍了改革开放前越南的生产力发展。

而社会主义改革在越南起到的效果和在中国一样,取得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有益效果,为越南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革前越南刚从越战胜利的喜悦中走出,就开始面对经济建设的难题,而此时冷战思维下的欧美各国均对越南实行封锁,因此越南经济发展只能求助于社会主义阵营。

而此时的苏联和中国在社会注意发展道路上已经出现了分歧,越南选择苏联阵营。

苏联在1980年后开始出项一系列社会问题,无暇顾及越南发展,此时的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封锁越南,可以说此时的越南孤立无援,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是难上加难。

在此绝境中艰难走过几年后,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开始施行,越南的领导人和人民越来越意识到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因此,1986年越共六大确立了改革开放的路线,至今越南的社会主义改革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2.越南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创新越南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总结经验教训,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历程而提出的越南发展的创新纲领。

越南从建国伊始就仿照苏联社会主义建立的模式,形成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高度统一的思想体系,以及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着重发展重工业,以工业化为核心而忽略农业的基础性作用,这些毫无改进的照搬照抄带来了惨痛的代价,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没有提高反而倒退,国内的生产力水平发展缓慢。

1986年越共六大会议总结以往发展问题,提出了改革开放的路线,重新运用胡志明思想,认真探讨了社会主义制度,正视发展规律,提出社会主义过渡阶段和经济改革的概念。

越南政治革新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越南政治革新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越南政治革新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摘要】越南政治革新经验教训及启示的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文章介绍了越南政治改革的背景和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通过对越南政治改革历史的概述,总结了其影响与成果。

接着,详细分析了越南政治改革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在此基础上,归纳了越南政治改革的经验教训,探讨了可能带来的启示。

结合现实情况,总结回顾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文章全面阐述了越南政治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为其他国家在政治改革方面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越南政治改革、经验教训、启示、历史概述、影响与成果、挑战和困难、总结回顾、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越南政治改革经验的背景介绍:越南是一个历史悠久,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

自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越南政治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和转型,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背景下,越南政治改革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越南政治改革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后,越南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社会主义国家成立。

在最初的几十年里,越南政府主要实行计划经济和政治集中的政策,试图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越南逐渐意识到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越南政治改革开始逐步展开,包括加强政治民主、提高行政效能、打击腐败等方面的措施。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不仅为越南政治带来了积极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发展。

越南政治改革的经验教训和启示对其他国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2 问题提出越南政治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探讨越南政治改革的历史概述、影响与成果,以及其中的挑战和困难。

我们也将深入分析越南政治改革的经验教训和启示,以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越南领导体制改革的探索

越南领导体制改革的探索

赖海榕:越南领导体制改革的探索来源:《中国改革》2011年第7期最近20多年来,在越共领导下,越南执行革新开放政策,取得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成就,为国际广泛瞩目。

同时,越南还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采取了积极的行动,对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做出了许多迄今相当成功的探索,引起包括中国干部、群众在内的各国人士的强烈关注。

笔者并非越南问题专家,但是在从事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过程中,偶有涉及与越南的比较,同时作为一般的比较政治学研究者,也对越南的政治发展感兴趣,特别是关于越南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建设的问题,遂有以下粗浅的观察和思考。

率先实现最高权力交接制度化国家领导权力的持有和移转,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在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前,各国在此问题上采取的方式是君权神授和君权的家族继承制。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类在政治、经济、科学、人文等各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政治领域的突破是在价值观上抛弃君权神授,转变为人民主权;在实际运作中抛弃权力的家族继承制,采取人民定期选举国家领导人。

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里,熊彼特认为,自由民主制度的最大贡献是实现了国家领导权力可以通过数选票而非拼刺刀,定期从一批人和平移交给另一批人,从而避免了因争夺权力而引发的残酷斗争乃至内战,避免了为保持无限权力而实行独裁专制。

社会主义国家自建立以来,就为如何在没有多党选举的条件下寻找合适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而努力探索,但是,应该说成效不彰。

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即,某个人长期担任最高领导人,直至死亡或被推翻下台。

他们没有正常的退休,没有把领导权移交给自己的同事。

党和国家领导权力的持有缺乏任期限制,不能有效挑选和培养接班团队,不能把权力和平移交给接班团队,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遭遇巨大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高领导权力持有和移转的制度化是社会主义体制生死攸关的关键问题。

越南国会改革及其启示研究【最新法学论文】

越南国会改革及其启示研究【最新法学论文】

了越南国会的最高监督权,2003年制定的《国会监督法》是有关国会监督的专门法律,对国会、国会常务委员会、民族会议及各专门委员会、国会代表等监督主体的监督对象、监督方式、监督规范及监督权限等做了具体规定。

各项法律的逐步完善确保了国会监督权能够充分发挥。

改革后的越南国会监督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3.2.1国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越南国会对于“一府两院”的监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法律监督即国会有权实施对“一府两院"遵守宪法、法律和国会决议情况的最高监察权。

工作监督主要体现在监督国家主席、国会常委会、政府、总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执行国会决议的活动、计划和预算监督、人事监督等,多通过批准人事任免、审查工作报告、审查对国会代表质询的回复以及针对特定事件的调查实现。

“在1992年,中央政府曾试图将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主席的任免权授予政府总理,人民委员会主席原先是由地方城市人民议会选举的。

最终,这一举措被国会予以否决而没有实施。

”①尤其是2001年新修订的《越南国会组织法》,该法建立了不信任投票制度,对由国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人员,如果出现失职或违法情况,经国会常务委员会或者国会全体代表20%以上提议,或者由民族会议或各委员会提议,国会可以决定实施不信任投票。

被提出不信任案的人员有权陈述自己的意见,国会审议后表决,未获得全体代表半数以上支持则由国会批准予以免职。

刚性的监督更能促使政府系统依法治国、真正为民。

国会的监督是一种一般性的、宏观性的监督,具体的监督和审查多由常务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和国会代表操作。

3.2.2国会常务委员会、民族会议和各委员会的监督国会常务委员会为越南国会常设办公机关,由国会主席、国会副主席、委员组成。

委员包括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及办公厅主任,常委会成员皆为专职国会代表,不得兼任政府职务。

其监督职能也体现在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即监督宪法和法律的修订和实施情况,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情况。

越共“革新”探索及其启示

越共“革新”探索及其启示

越共“革新”探索及其启示作者:曹子傲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02期摘要: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发展历程,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大众化和时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现实运动的变革和推进过程。

越南共产党从“六大”前后到“十一大”期间,对本国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也有个不断探索、深化和成熟的过程。

其启示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改革是社会主义自身实践进程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化民族化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越南共产党;革新;深化;启示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0.02.076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发展过程,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大众化和时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现实运动的变革和推进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各无产阶级政党根据时代的变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越南共产党从“六大”前后到“十一大”期间,对本国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也有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考察这一过程,对我们了解当代国外社会主义,进一步加深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过程和规律的考察与把握,从而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越共“六大”:革新的探索期越南共产党(Dang Cong San Viet Nam)是越南唯一政党,1930年2月3日成立,1951年更名为越南劳动党,1976年改用现名。

战后的越南,在经济建设上基本照搬苏联模式,这一模式在医治战争创伤,稳定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开展,苏联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伴随着世界性的社会主义改革浪潮,越南也逐步开展了社会主义的革新开放,重点集中在经济体制改革上。

从1979年9月到1986年12月,是越南改革的启动和探索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赖海榕:越南领导体制改革的探索来源:《中国改革》2011年第7期最近20多年来,在越共领导下,越南执行革新开放政策,取得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成就,为国际广泛瞩目。

同时,越南还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采取了积极的行动,对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做出了许多迄今相当成功的探索,引起包括中国干部、群众在内的各国人士的强烈关注。

笔者并非越南问题专家,但是在从事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过程中,偶有涉及与越南的比较,同时作为一般的比较政治学研究者,也对越南的政治发展感兴趣,特别是关于越南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建设的问题,遂有以下粗浅的观察和思考。

率先实现最高权力交接制度化国家领导权力的持有和移转,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在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前,各国在此问题上采取的方式是君权神授和君权的家族继承制。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类在政治、经济、科学、人文等各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政治领域的突破是在价值观上抛弃君权神授,转变为人民主权;在实际运作中抛弃权力的家族继承制,采取人民定期选举国家领导人。

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里,熊彼特认为,自由民主制度的最大贡献是实现了国家领导权力可以通过数选票而非拼刺刀,定期从一批人和平移交给另一批人,从而避免了因争夺权力而引发的残酷斗争乃至内战,避免了为保持无限权力而实行独裁专制。

社会主义国家自建立以来,就为如何在没有多党选举的条件下寻找合适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而努力探索,但是,应该说成效不彰。

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即,某个人长期担任最高领导人,直至死亡或被推翻下台。

他们没有正常的退休,没有把领导权移交给自己的同事。

党和国家领导权力的持有缺乏任期限制,不能有效挑选和培养接班团队,不能把权力和平移交给接班团队,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遭遇巨大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高领导权力持有和移转的制度化是社会主义体制生死攸关的关键问题。

到目前为止,社会主义国家中,只有两个国家基本实现了最高领导权力持有和移转的制度化:越南和中国。

前不久,古巴宣布将实行最高领导人两届十年的任期限制,但是未来是否真正实现还有待观察。

越南实现权力制度化的时间要早于中国。

自1975年越南共产党统一南方取得全国政权以来,七任总书记还没有人任职超过两届十年,六位总理(包括代总理)仅范文同任职超过两届达十一年,七位国家主席(包括代主席)仅孙德胜任职超过两届达十一年(其中有六年任期是在1975年统一南方以前)。

杜梅任职总理三年,任职总书记六年,总计未超过十年。

绝大多数领导人在任职届满或到达退休年龄时从领导岗位上平顺地退下来。

每次最高领导职务的交接都能够和平顺利地进行。

表一显示了1975年以来越南共产党历任总书记、总理和国家主席的任职情况。

越南几乎在取得全国政权之初就基本上建立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限任期制度、到龄退休制度、和平有序的交接班制度,这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是绝无仅有的,是越南在政治体制上领先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突出之处,尽管越南在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上不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为何能够平稳交接越南能够较早实现党和国家领导权力持有和移转制度化,可能有四个方面的因素起了作用。

首先,有可能实现高度集权的领导人、在革命战争年代获得无上权威的胡志明,在统一以前已经逝世,此后的越南共产党内,无人具有胡志明那样的魅力和权威,越南共产党不能不实行集体领导体制。

其次,越南在经济上只经历了非常短暂的集中化过程,且集中化程度比较低,影响还比较浅,就很快分权化了。

1975年越共统一南方后,在全国推行农业集体化和实行计划经济,但是,很快于1979年在四重压力下放弃了:三位数的通货膨胀;入侵柬埔寨造成的巨大负担;苏联援助由无偿变为贷款,且条件趋严;南方农民消极而强烈的抵制。

从1980年开始,越南便允许小型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在1986年越共六大上,总书记阮文灵宣布实行革新政策(DoiMoi),引入市场机制,并对外开放。

1990年后,越共加大市场改革的力度,并于1992年将建设社会主义取向的市场经济写入宪法。

因此,越南只发生了一次短暂的经济权力集中过程,没有形成与之配套的权力集中的政治体制,或者说与之配套的政治体制还没有来得及固化下来便开始改变,也没有造成巨大的、强烈的、持久的社会后果和群众心理后果。

众所周知,政治权力集中与经济权力集中是相伴相生的,政治权力集中会导致经济权力集中,经济权力集中反过来也会造成政治权力集中,同样,经济权力分散将导致即使起初集中的政治权力最终也会走向分散。

而越南则是既没有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比较而言),也没有经济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三,越南在政治文化上有制度重于个人的传统以及权力斗争温和进行的传统。

越南的政治文化主要受自北向南推进的中华传统的深远影响,但是,印度文化和法国殖民文化在越南南方有深厚的根基,并影响北方,由此形成了越南独特的政治文化,其一个特点是其官僚机器(包括长期的科举制度)虽然仿照中国,但是比中国注重制度,比较淡化个人影响。

越南政治运作中维护制度的权威性,要强于维护个人的权威性,强调个人服从制度。

越南政治文化中还孕育出了一种权力斗争较温和进行的传统,权力斗争在任何时代、任何制度下都不可避免。

民主选举和人权保障等现代政治文明的成果所解决的一大问题,不是消除权力斗争,而是消除前现代社会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血腥性。

越南共产党执政以来,党内外也有斗争,但都比较和缓。

这种较温和的政治文化可能与宗教对越南人的生活影响深广有关。

越南信教人口有2000多万,约占总人口的25%(越南总人口约9000万,其中越共党员200多万,约占总人口的2.3%)。

其中,1500多万是佛教徒,600多万是天主教徒(2009年12月初,越南国家主席阮明哲访问梵蒂冈,这是首个共产党国家元首访问梵蒂冈。

2011年1月13日,教皇本笃十六世向越南派出了特使。

双方关系逐渐正常化),还有几百万的其他宗教信徒。

佛教对包括越南在内的广大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生活有重大的影响,即促使这些国家崇尚和平、摒弃暴力。

东南亚国家除了柬埔寨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发生大规模的本国人民相互屠杀以外,没有严重的内部暴力。

可能出乎很多中国人的预料,柬埔寨于1989年取消了死刑。

老挝和缅甸虽未在法律上取消死刑,但是缅甸在1993年以后就未执行过死刑,老挝也几十年未执行过死刑,因而被国际社会看做事实上废除死刑的国家。

泰国和越南保留了死刑,但是,在过去四年,泰国只在2009年执行过两例死刑,越南执行死刑的数量也不大,表二是Death Penalty Worldwide公布的越南的死刑执行数。

表二中的数字在绝对量上以及占人口比例的相对量上都是不高的(中国虽然这几年在减少死刑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上两项数据比越南都要大得多,根据同一组织的估算,以死刑执行数占人口比例计,中国是越南的几十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越南比较温和宽容、尊重生命的文化。

这种文化对于柔化政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意见和利益冲突有很大帮助,对于越南共产党能够在统一之初就建立党和国家领导权力的有限任期制、到龄退休制以及和平有序的交接班制度是有帮助的。

第四,共产主义运动的国际经验和教训可能也给越南共产党提供了重要借鉴。

1956年起苏联共产党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对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反思,应该都对越南共产党关于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镜鉴,警惕越南避免权力过度集中于个别领导人。

最高权力交接制度化的影响越南党和国家领导权力的持有和移转的制度化为越南政治发展创造了一系列有利的条件。

首先,为越南的政治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越南党和国家领导权力的制度化带来了人事和政策的定期有序更新,带来了决策过程中不同意见能够相互交流协商的较好气氛,带来了利益在较大范围的共享,这就为政治体制创造了广泛的支持基础,为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集体领导制的建立和制度重于个人的传统,避免了人存政兴、人亡政息的问题,保障政策和制度既能够有所更新又能够保持一定的连续,有利于政治社会的稳定。

权力高度集中、领导人听不到任何不同意见的体制表面上非常稳定,也可以在一段时期内,甚至相当长时期内保持稳定,但其稳定实际上是非常脆弱的,可能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1989年的罗马尼亚,2011年的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表现出来的就是这种情况。

其次,为越南积极探索政治体制改革创造了条件。

越南共产党在探索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十分活跃,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越南党和国家领导权力的制度化,因为在制度化的条件下,不同的意见会得到尊重,新想法有机会得到试验,即使出现困难和问题也会被宽容。

在2006年越共十大上,总书记的选举有两位候选人,这在共产党国家是前所未有的,带有试验性质。

2011年越共十一大上,没有对外公布党的总书记的选举过程,意味着十大所实现的选举办法还在调整,但是并没有领导人因为十大的总书记选举尚需完善而被斗争。

第三,为越南党内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越南党内民主发展趋势强劲,在基层和高层都有突出的表现。

岘港(Da Nang)是越南第三大城市,2010年9月29日,市党委书记由党代表大会(约300人)选举产生。

过去,省(58个)和中央直辖市(5个)的党委书记由党的执行委员会(约50人)选举产生,而党代表大会的职责是选举党的执行委员会。

由党代表大会选举地方党委书记是扩大民主的举措,与岘港同时实行新选举办法的省还有9个。

此前,越南有200多个县,1400多个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人由党员直接选举产生。

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实行差额选举,而且差额幅度较大。

表三是最近两届越共中央委员选举的差额情况。

其中,十大有两位是自荐候选人,十大的中央候补委员原定选举25人,只有21人得票过半,大会决定不再举行第二轮选举。

这都反映出越共活跃的党内民主生活。

第四,为越南国会和社会监督党和政府的工作创造了条件。

越南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突出之处是由498人组成的国会在监督政府工作方面十分活跃,这点甚至得到西方国家许多怀疑越南政治体制的观察人士的认可,这些观察家基本上对各种党内民主持怀疑态度,认为是虚假无效的,但是他们也不能不承认,越南国会的工作日趋专业,对政府的监督是“硬”的。

最近几年,政府总理和部长要出面接受国会质询,回答民众关心的问题,质询场面还要向全国现场直播。

前总理潘文凯在任职期间于2005年6月21日在《华盛顿邮报》发表《行进在改革道路上的越南》一文,阐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方向,明确指出要增加越南政治过程的透明度和参与度,媒体包括互联网要曝光政府官员的腐败和其他不当作为,国会要强化监督政府的职能。

潘文凯的文章表现了他本人乃至越共领导集体在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积极主动的态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