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教学设计
《满江红》教学设计
《满江红》教学设计《满江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颂《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
一、导入(背景音乐为屠洪纲的《精忠报国》,营造氛围)豪迈动听的歌曲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到学习《满江红》的氛围中。
(投影歌词)“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师朗读或学生齐读《发现》(投影):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闻一多的这首诗,热情澎湃,抒发着满腔的爱国热情,犹如隆隆的地火在运行,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
在闻一多迸着血泪,呼唤祖国自强时,让我们把时光往前推800多年,也有一位民族英雄为了国家的兴衰而“怒发冲冠”,他是谁?(岳飞!)二、新授1、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1)请学生讲述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
(展示图片)(2)教师总结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
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
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
满江红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余秋雨,浙江人,1946年生,中国文化史学者、艺术理论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有《艺术创造工程》等专著多种;著有散文集多本:《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逐节阅读,正音正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理清思路,研读课文。
整篇文章分三部分。
先来研读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六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以人们心目中已经成为定论的长城和都江堰作对比,开宗明义标明观点,推出主题。
第2自然段,写长城之伟大。
作者说长城不如都江堰,并不是否定长城。
长城的伟大之处,主要在于它是“人类意志力的骄傲”,是久远历史和民族演化的见证。
反过来,写长城的伟大,也不会减低前面对都江堰的评价。
第3、4、5自然段,具体对比长城与都江堰的不同。
作者认为,都江堰在哪四个方面胜过长城?历史更悠久,为民造福更直接,发挥作用的时间更长,今天仍然像最初那样有价值。
“灌溉”一词既是实写“都江堰”的水利功能,又比喻对民族人民的养育作用。
第4自然段用一组排比句解释“灌溉”的深层意义。
第5自然段再以三组对比,从外在形象,象征意义,再到内在精神,对二者进行比较,以反复印证咏叹的笔法赞美都江堰,支持文章的观点。
第6自然段,用短句,并另起一行。
目的是推出并强调主角。
小结:第一部分,用长城做对比,说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第二部分:第7自然段,写以前心目中的都江堰,“只是一个水利工程”,根本没放在眼里。
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是欲扬先抑,为后来的“发现”做铺垫。
与第一部分结尾盛赞并隆重推出“都江堰”又形成反差,使文章产生起伏悬念,引人人胜。
第8自然段,写走进都江堰的过程。
这一段写得细致、真切、传神。
是从哪些感觉角度来写的?先是视觉“草木茂盛”,再是触觉“渐觉滋润”,再是直觉、听觉、第六感觉,最后是心理感应。
终于全身心地被震撼。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情感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深入领会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国家、民族奋斗的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岳飞在抗金时期所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憎恶。
2.2 教学重点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作者的情感。
2.3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岳飞抗金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
3.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爱国情怀。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4.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了解学生对爱国情怀的认同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满江红(怒发冲冠)》及相关背景资料。
5.2 多媒体课件岳飞抗金事迹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5.3 参考文献相关学术论文、教育专著等。
教学设计力求遵循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有机统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岳飞抗金的背景音乐和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营造一种浓厚的爱国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诗词的学习中。
6.2 启发式教学在讲解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满江红(怒发冲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岳飞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岳飞忠诚于国家、敢于直言的精神品质。
2.2 诗文内容分析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意象,如“怒发冲冠”、“潇潇雨歇”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义。
2.3 诗文表达手法解析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感受诗人岳飞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岳飞的事迹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满江红(怒发冲冠)》。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3.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文背景、内容、表达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诗文填空、问答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诗文内容、表达手法的掌握程度。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诗文的阅读与鉴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3 学生互评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诗文内容。
5.2 岳飞事迹短片播放岳飞事迹短片,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历史背景。
5.3 相关诗文资料提供与本课相关的其他诗文资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5.4 在线互动平台利用在线互动平台,方便学生随时提问、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激发兴趣通过讲述岳飞的故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兴趣。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经历。
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如何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经历。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情感。
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诗歌的图片和背景资料。
3.2 教学手段:使用PPT课件展示诗歌内容和相关信息。
播放诗歌的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播放诗歌的朗读音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4.3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如比喻、拟人等。
4.4 深入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并欣赏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让学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写一首小诗。
5.2 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关注学生在理解诗歌、欣赏修辞手法和创作方面的进步。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的: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如《春望》、《月夜忆舍弟》等,以便更深入地了解杜甫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如李白、白居易等,进行比较和欣赏。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了解作者岳飞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3)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句式分析。
2.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把握。
3. 作者岳飞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思想内容的解读。
2. 诗词的审美鉴赏和创意写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意义。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4. 运用小组合作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岳飞的生平介绍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2)教师简要介绍《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字词句意。
(2)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诗歌。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的字词和句式特点。
(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解读诗歌的思想内容。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5. 欣赏与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2)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运用诗词中的意象。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1)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2)完成课后练习,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2)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背景知识。
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岳飞生平,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诗人的情感。
4. 诗歌解析:讲解诗歌的字词释义和背景知识,解释一些生僻字词的含义。
5. 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绘的场景,感受诗人的情感。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满江红(怒发冲冠)》。
2. 写一篇关于岳飞和《满江红(怒发冲冠)》的短文。
3. 选择一首其他关于岳飞的诗歌进行学习,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的韵味。
3.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分析《满江红(怒发冲冠)》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岳飞生平简介:介绍岳飞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
2.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背景知识介绍:讲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满江红》教案
《满江红》教案《满江红》教案《满江红》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词,把握作者的情感。
2、从历史背景中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感受词作悲壮豪迈的风格。
3、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思想,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课题叫什么?(齐读课题)1、介绍满将红《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
这首词是谁写的呢?2、介绍岳飞PPT展示岳飞图片:岳飞,抗金名将,精忠报国3.PPT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词作,读准字音发、冠、车、缺、血、朝、阙(二)再读词作,知人论世,读出节奏1.了解作者PPT展示岳飞:字鹏举,北宋相州汤阴县人。
从小天资聪悟,爱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臂力超人,十一岁随刀枪手陈广学武艺,成为一县无敌的枪手。
后拜周同为师学射箭,练就了能挽弓三百斤,左右开弓箭无虚发的本领。
二十岁,首次从军,带兵首战告捷,活捉贼首。
二十四岁,转入开封宗泽部,带兵一战汜水关,二战竹芦渡,清水亭一仗杀得金兵横尸十五里,斩获金军大小军将首一百七十五颗,在建康南面的牛头山设下伏兵痛击金兵,斩首三千余,生俘三百余,收复了大片国土,岳家军威名大振,人民感恩岳飞,为他建了生祠祭祀。
绍兴三年春,岳家军已达一万八千人。
同年九月九日,高宗在临安召见岳飞父子,并赐“精忠岳飞”锦旗,授江州建置制置使司等官职。
岳飞在江州写下了振铄千古的《满江红》词。
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奉命平定了洞庭杨幺,仅用八天时间,一举获胜,收编六万降军入岳家军,扩充了抗金力量。
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所向披靡,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是一首由闻名作曲家胡军作曲,王洛宾填词的歌曲,歌曲以秋瑾的生平事迹为素材,赞叹了她坚贞不屈、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作为一首具无意代意义的歌曲,它既富有感情,又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适合用于中学语文教学中。
二、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了解其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塞位和作用;学生了解《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欣赏歌曲和阅读相关材料,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感悟革命先烈的殉国精神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介绍秋瑾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她的革命经历和精神风貌;分析歌曲《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领略其深刻内涵。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帮助他们从中感悟到秋瑾的坚贞不屈和无畏精神,理解革命先烈的伟大意义。
四、教学方法分析1. 听歌曲:让学生先听一遍《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歌曲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3. 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经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义和内涵。
4. 教室演讲:组织学生进行教室演讲,让他们就秋瑾的事迹和歌曲的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大心。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从歌曲中感悟到秋瑾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 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经历,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的背景、作者及词牌的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这首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2.1 词语解释“怒发冲冠”、“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等词语的理解。
2.2 词牌特点分析《满江红》词牌的格式、韵律等特点。
三、教学难点3.1 诗句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3.2 文学鉴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等。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欣赏法等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介绍岳飞及《满江红》的背景。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词牌特点,划出关键词语。
5.3 课堂讲解讲解关键词语的含义、词牌的特点,分析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5.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5 欣赏与拓展欣赏其他相同词牌的词作,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6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6.1 教学效果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6.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7.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等。
7.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改进8.1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理解困难、参与度不高等,思考改进教学方法的措施。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古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的正确理解和朗读。
(2)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历史背景的理解。
(2)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
2. 利用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受。
3. 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满江红》的曲子,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氛围。
(2)简介诗人岳飞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语气。
(2)学生自主解释生僻字词,教师给予指导。
3.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4. 诗歌解析(1)讲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解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
(2)引导学生向岳飞学习,培养精忠报国的意识。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古诗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作业设计1. 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2. 写一篇关于岳飞精忠报国精神的心得体会。
3. 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2.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学设计篇1《满江红》是一首词。
作者秋瑾在词作中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教读本文,即以词的文体特点入手,以声律、物象、意格作为读词的根本,以吟词调、读画面、品心怀为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三)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二、教学重点1.吟诵词作,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怀。
三、教学难点1.朗诵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怀。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五、教学思路大致上分为三个教学板块:(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三)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六、预习要求1. 读标题,读课文,读注释。
2. 朗读课文。
七、时间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教学铺垫 (5分钟)1.由《满江红》词导入:岳飞的《满江红》脍炙人口,古今许多人都写过《满江红》,很少有岳飞这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秋瑾的词作《满江红》。
2.同学们都知道秋瑾是个女英雄,为革命献身。
针对这首词,我们再做一下补充。
知识卡片1:(1)秋瑾( 1875-1907),字璿卿,别号鉴湖女侠,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
出身诗书之家。
(2)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3)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4)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写下《满江红》这首词抒怀。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5)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词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能够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岳飞的生平和历史背景。
解释《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2.2 诗词文本解析:逐句解析诗词的意义和意境。
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岳飞的历史背景和《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与历史、社会的关联。
3.2 文本解析:分组讨论,每组负责解析诗词的一部分。
各组汇报解析结果,进行全班讨论和分析。
3.3 诗词鉴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体验诗词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2 学生作品评价:评估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评价学生的表达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准备《满江红(怒发冲冠)》的文本和作者简介。
提供相关的注释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词。
5.2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诗词的文本和相关的图像或视频资料。
提供音频或视频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第六章:教学扩展活动6.1 诗词创作体验: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模仿《满江红(怒发冲冠)》的风格和主题。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6.2 文化背景探究:引导学生研究宋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岳飞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诗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热爱文学的热情。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信念,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诗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生僻字、难写字的学习与理解。
(2)诗文背景及历史知识的掌握。
(3)对诗文内涵的深入剖析,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岳飞生平及《满江红(怒发冲冠)》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字词句意。
(2)教师辅导学生解决生僻字、难写字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赏析环节(1)分析诗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5. 情感体验(1)学生谈自己对诗文的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五、板书设计《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理解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其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分析诗句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满江红(怒发冲冠)》,使学生对古代诗歌产生兴趣,增强对文学的热爱。
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诗人岳飞的生活背景和历史时代。
解释《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2 诗歌内容分析: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释其修辞手法。
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诗人岳飞的生平介绍,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向学生提问,了解他们对诗歌的认知和感受。
3.2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加强他们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3.3 内容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释其修辞手法。
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第四章:教学活动4.1 阅读与讨论:分组让学生阅读诗歌,并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2 写作与表达:给学生发放写作纸张,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
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给予鼓励和指导。
5.2 写作作品: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注意他们的表达和创造力。
给予学生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理解诗歌的背景和创作情境,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用法,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美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岳飞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
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用法的学习。
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分析。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诗歌的背景和创作情境的把握。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的领悟。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熟悉诗歌的内容和背景,准备好相关的讲解材料。
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准备好教学用具。
3.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的重点和笔记。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岳飞的历史背景和《满江红》的创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引发学生的思考。
4.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情感的传达。
引导学生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美感。
4.3 词语解释与分析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用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5.2 作业与测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评估学生对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
通过书面测试或口语表达,评估学生对诗歌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
学生能够掌握《满江红》的朗诵技巧和方法。
学生能够欣赏《满江红》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讲解、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讨论、交流、分享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朗诵、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秋瑾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让学生体会《满江红》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让学生学习秋瑾的精神品质和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
掌握《满江红》的朗诵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满江红》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学习秋瑾的精神品质和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让学生对词有初步的理解。
讲解《满江红》的朗诵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要领。
演示法教师示范朗诵《满江红》,让学生感受朗诵的魅力。
播放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满江红》的艺术魅力。
练习法让学生练习朗诵《满江红》,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让学生练习写作《满江红》的读后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满江红》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义。
1. ◦ ◦ ◦ 2. ◦ ◦ ◦ 3. ◦ ◦ ◦ 1. ◦ ◦ 2. ◦ ◦ 1. ◦ ◦ 2. ◦ ◦ 3. ◦ ◦ 4. ◦组织学生讨论秋瑾的精神品质和人生态度,让学生学习秋瑾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秋瑾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和爱国精神。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秋瑾是谁吗?她有什么贡献?讲授新课讲解《满江红》的词意和意境,让学生对词有初步的理解。
讲解《满江红》的朗诵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要领。
九年级下册语文《满江红》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满江红》是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文诗词,作者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岳飞。
本诗表达了岳飞对国家的忧虑、对敌人的憎恨以及对将士们的激励。
诗中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满江红》;2. 能够分析并欣赏岳飞诗词的艺术特色;3. 能够理解诗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熟读并背诵《满江红》;2. 难点:理解诗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分析岳飞诗词的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3. 诗词鉴赏的相关工具书。
五、教学过程1. 引入:简要介绍岳飞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岳飞抗金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2. 朗读:让学生朗读《满江红》,感受诗词的韵律美;3. 讲解:解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岳飞诗词的艺术特色,如对仗工整、用词准确等;5. 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分享各自的感悟;6.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检测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六、板书设计1. 《满江红》2. 岳飞3. 爱国主义精神4. 诗词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满江红》;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岳飞的其他诗词作品,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岳飞的诗词作品,深入了解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满江红》是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文诗词,作者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岳飞。
本诗表达了岳飞对国家的忧虑、对敌人的憎恨以及对将士们的激励。
诗中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诗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岳飞诗词的艺术特色。
满江红教学设计一等奖
满江红教学设计一等奖满江红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颂《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学生介绍有哪些古代诗词被吟唱成歌曲的?复习学过的诗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苏幕遮》、、李清照的词等,引出《满江红》)二、走进作者1、请学生讲述对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
2、教师总结。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
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少时勤奋好学,并练就一身好武艺。
19岁时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
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板书),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
岳飞没有专门的军事著作遗留,但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奏章、诗词等。
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他多次与金兵作战,屡战屡胜。
绍六年,岳飞再次出兵北伐,但由于朝廷昏庸,秦烩等奸臣当道,致使岳家军当时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
岳飞独上高楼,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写下千古绝唱《满江红》,诠释了他的爱国主义的真谛。
三.朗读-体悟1、教师范读,并解决生字词。
(配乐)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培养语感(个人自由朗读)3、学生读后的感悟描述4、通过提问,介绍词的大意,简单分析作品。
问题:①上下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②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明确:①《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江红》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5-15
我要投稿
《满江红》教学设计
《满江红》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吟诵《满江红》,激发学生朗诵、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课前温故
师:同学们,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其中很多诗人写的爱国诗篇更是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你可以选择一首爱国古诗背诵给大家听听吗?(一稿:课件出示两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庐山瀑布》,两首现代诗《乡愁》《只要明天还在》,注明诗题、作者。
齐读之后,又师生互动一起回忆《论语》中的有关名句。
座谈时,我们主要提出异议:这样的导入,会不会喧宾夺主?回顾这么多内容,对本课知识点有无辅助?讨论后,决定精简,学生自由选诵爱国古诗。
这样做
有两个明确目标:
1、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诗歌积累容量;
2、通过背诵,可以为新诗词的学习铺垫一下爱国情调。
)
一、介绍背景资料,初识岳飞。
过渡:孩子们的积累非常丰富,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继续穿越时空来到宋朝。
(板:宋)
1、师介绍背景。
师:宋朝时期,与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非常强大,而宋朝统治者无能,因此,宋朝一直受到外族的侵犯与掠夺,当时(图片)战火纷飞,狼烟四起,老百姓生活流离失所,在这民族存亡、国家危难之时,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抗金英雄,岳飞(板:岳飞)就是其中的一位,你能从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谈谈你对岳飞的了解吗?
2、生介绍资料。
师:岳飞率领岳家军抗击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就在即将完成抗金大业时,奸臣秦桧勾结金兵,陷害岳飞,使得岳飞抗金被迫结束,他壮志未酬,痛心疾首,仰天长啸,写下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壮词——(板并齐读:满江红)(一稿:课件出示“战乱”画面,师提问:假如你是那位骨瘦如柴的老人,你心里会怎么想呢?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汉子,一位男人,你又会怎么想呢?学生简单回答后,老师引语: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跟你们一样,也有满腔的热血想去保家卫国,他写下了《满江红》这首诗词。
来,请大家自读手中的文本。
质疑:学生的情感尚处于一汪清水时,怎么能说得出什么有深意的感悟?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心里的'那团“火”根本没有被点燃!在这种感受下,让他们去自由朗读,除了声音大,还会有什么。
建议:培养学生自主获得信息资料的能力,让他们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内交流后互相激发爱国情怀,初步感知岳飞心中的那团“怒火”。
)
二、初读感知,读通读顺。
1、出示初读要求。
师:你愿意去了解其中的内容吗?那就请打开诵读内容,先小声试读,来一起读初读要求:
(课件出示:读准字音:口眼并用,不添字、不漏字,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读出节奏:读出标点符号,不读破句,读好长句中的小的停顿。
请按要求小声读好吗?
2、自由初读。
3、指名朗读。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强调停顿、重音等问题)
4、教师范读。
(一稿时,课件出示诗词原文,但没有标注停顿符号。
我们建议高老师,添加停顿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节奏、语速、情感。
)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想来读一读,也许我会帮助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