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观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中国版“非洲马歇尔计划”?
关键词:马歇尔计划、非洲马歇尔计划、非洲援助计划、中国的非洲战略
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

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

美国今天的地位、美元今天的霸权都与“马歇尔计划”关系密切。

可以说,“马歇尔计划”奠定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础。

中国版“非洲马歇尔计划”是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于2011年4月正式提出的战略构想,他建议中国政府推出10年共4000亿美元的大规模对非洲援助计划。

这一计划借鉴了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但在战略目标、做法和实现路径上又与之有很大区别。

在安邦研究团队看来,中国版“非洲马歇尔计划”的核心,实际上是借鉴美元货币在全球流通的经验,以人民币资本大量输出非洲的方式,以发钞来换回国内急需的石油和资源,同时推动中国企业大量对非洲投资、推动中国商品流向非洲市场。

它起到的一个重要作用,实际是以继续大量印钞来刺激推动国内生产,避免经济出现冻结,在加强对非洲投资的同时,释放国内大量库存和产能,有效消弭中国国内的通胀压力。

与过去部分研究人士零星建议中国借鉴“马歇尔计划”的点子不同,安邦研究团队对“非洲马歇尔计划”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可能的政策路径和解决方案。

2011年7月,在安邦提出这一战略构想之后,已88岁高龄的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一个全球化研讨会上也谈到了中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必要性。

基辛格指出,1947年,英国这个处于没落时期的帝国的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迫不得已地对美国国务卿说:“作为最大的债权国,美国现在必须在建立新秩序方面承担领导责任。

”由此,美国发起了战后重建的“马歇尔计划”,在20世纪余下的岁月里,美国进入蒸蒸日上的轨道。

作为世界最大债权国,中国现在相当于1947年的美国,处于下一个世界秩序建立的起点。

基辛格表示,尽管这种从一种体制到另一种体制的转变可能需要30年,但是中国的作用只会扩大,因为从自身利益考虑,在改变全球体制的问题上,它责无旁贷。

在基辛格看来,中国进入领导角色的步伐将加快,因为西方当下停滞不前,中国应该推出自己的“马歇尔计划”。

加大对非洲的投入和经营,已经是中国的战略需要,关系到中国经济未来长期发展的能源与资源基础。

美国现在已经提升了对非洲的战略介入,将美军的“非洲司令部”由虚做实。

这意味着,全球主要大国对非洲的竞争将会加剧。

在此背景下,中国尽快推动“非洲马歇尔计划”已经刻不容缓,这是未来中国重要的非洲战略。

2、为什么中国应做“温和的巨人”?
关键词:温和的巨人、中国威胁论、中国崛起
经济崛起之后的中国将会怎样?中国将以何种角色与这个世界相处?胡锦涛主席过去访问英国时,英国女王曾向胡主席问道:“中国的崛起令人惊叹,但西方社会不清楚的是,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崛起?中国崛起之后对世界有什么影响?”英国女王的问题,典型
地代表了西方世界对中国崛起的普遍、长期的担心。

“中国威胁论”及其多个变种,都反映了西方世界的这种担心。

安邦研究团队在2011年2月15日的研究简报中提出,中国应该做“温和的巨人”。

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认为,对于中国未来角色这样的大问题,应该超越现实做出富有前瞻性的理性回答。

从中国自身发展和世界的感受来看,中国的确应该清楚地展示未来的发展期望和战略定位。

这个定位应该是“温和的巨人”,它反映了中国面对世界的基本态度。

所谓“巨人”,指的是实力和影响力,包括经济、军事、文化、技术等多个方面;“温和”则指的是态度,包括对别国的态度,对人民的态度,对使用权力的态度,对财富分配的态度,对环境的态度。

中国成为“巨人”的可能性是最不用担心的,这是迟早的问题,但“温和”则需要中国付出努力才能达到,这需要中国的领导者和中国的机制,能够真正地接受“温和”,能够限制成为“巨人”后常常出现的肆意使用权力的冲动。

2011年初,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曾表示,美国虽然是一个霸权,但它却是柔和的,这种世界政治格局对新加坡是最好的。

但他认为中国在崛起之后不会是一个友善的霸权。

在他看来,当中国更加强大,“他们(中国)就会认为我们更应该尊敬他们。

他们告诉每个国家,我们不是霸权,我们不称霸。

但是当我们做了一些他们不喜欢的事情时,他们就说‘你让13亿人民不高兴’。

而当他们让我们不高兴呢?你知道那只是让几百万人不高兴而已。


中国崛起之后会成为不友善的巨人吗?我们应该意识到,在一个高度全球化、注重知识和信息分享的时代,中国的财富积累脱离不了世界,只靠强悍无法获得财富,反而会让你远离财富。

对于全球财富而言,分享才是硬道理!时代告诉我们,中国的富裕必须建立在对世界生产秩序尊重的基础上,强悍与好战,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与人为敌,不如与人为善,温和给中国带来的东西,强悍和好战无法获得。

所以未来的中国,必须是一个温和的国家,这样的中国,它的强大才不会是个威胁,才不会成为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与之战斗的对象。

温和不仅表现在对待外部世界,中国的内政同样应该是温和的。

现在的中国,急于发展所导致各种矛盾丛生,比如每年的“上访”以及“反上访”,消耗了数目惊人的财富和人力,占用了大量的财政资源和行政资源。

这种情况显然不令人满意,也不是中国所需要的。

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如何在让人民满意的条件下继续发展?这一切问题的症结,关键在于放弃“对抗式的发展模式”。

在内政和内部发展方面,中国也要强调温和,强调温和的处理。

实际上,温和与和谐社会是高度包容的,温和就是和谐,温和有利于削减矛盾,避免对抗,争取时间,从容解决问题。

温和不仅体现在外交、内政和发展,还包括面对环境、市场和财富的态度。

未来的中国,应该营建“温和的巨人”的形象。

只有温和,才有利于凝聚民心,凝聚支持的力量,有利于营造中国长期发展所需要的环境。

3、中国金融政策需要宏观审慎
关键词:金融政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
中国的金融政策目前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

通胀高企要求中国维持紧缩货币的政策;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在加剧,最新出现的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现象值得警惕;此外,结构性的缺钱导致民间利率上升,以钱炒钱的高利贷投机现象日趋严重,就连国有银行也牵涉其中。

这些现象相互矛盾并交织在一起,想从金融政策上开出一剂“万灵药”几乎不可能。

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在我们看来,两年前的“4万亿”刺激政策是一个重要原因。

2009-2010年,中国的银行新投放了17万亿元的人民币信贷,这是此前正常年份信贷规模
的数倍。

反思“4万亿”政策并不是要事后苛责决策者,而是要对未来中国的金融决策提供经验和教训。

在中国现行的政治经济格局之下,GDP政绩导向已深入中国官员的骨髓,再加上中国仍处在工业化中期,这种大背景下,中国的金融政策注定了倾向于长期扩张,多发货币更是常态。

正如国家发改委官员所说,中国的货币政策首先要为经济增长服务。

多年来,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过热,到本世纪初中国加入WTO后的黄金时光,中国基本上是在货币扩张的环境走过来的。

在长期扩张环境之下,中国的银行很容易忘记了经营的是风险,而中国的银行业在十多年前开始的改革中,为过去的“不审慎”剥离了巨额的坏账。

在这种背景下,未来如果要进行真正的调整,在货币政策上恐怕要长期坚持“宏观审慎”的态度。

只要GDP政绩导向在中国不改,“宏观审慎”就一天不能放松!
但越是在这时候,越是要抓住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越是要坚持宏观政策的主要方向。

不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中国经济中的问题主要还是过度扩张货币造成的。

因此,“宏观审慎”仍然应该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调,需要坚持下去。

在宏观趋紧的同时,中国需要在微观上放松,打掉市场准入的限制,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推进各项体制改革,同时各级政府还要减税让利,盘活现有的各种经济资源,为微观经济个体的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条件。

中国未来金融政策应该注重两个原则,一是宏观审慎,微观放松;二是继续推动改革开放。

4、未来稳定世界的是“区域货币联合体”
关键词:金融危机政策区域货币联合体
金融危机以及近期的美债、欧债危机,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对美欧经济的信心。

这种信心丧失不仅表现在对美欧经济复苏的失望、对美欧国债的信心下降,还体现在对美元为主体的世界货币体系的看法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沙特阿拉伯经济专家认为,毫无疑问,美国债务危机引发了经济危机,由于一些国家担心美国债务危机将对美元造成影响,导致美元贬值,因而出现了把货币储备变成黄金储备的趋势,例如中国就吃进了大量黄金,占其(货币)储备的很大一部分。

卡西姆预期,可以肯定在未来的10-20年内,世界货币将变成黄金和白银,到那时美元将没有用了。

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认为,沙特专家对美元的看法太过悲观,世界重回金银本位制的情况不会出现。

原因很简单,金银货币体制的消失是世界货币体系演进的结果。

不论是古典的金币本位制,还是其后出现的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不论是中国汉代以后的银两制,还是到明代后开始出现的银币制,最后都让位于纸币制度。

在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上,都出现过由于金银产量不足而导致过世界经济危机以及中国若干王朝倒台的现象。

18世纪,全球通用的货币是黄金,谁拥有最多的黄金,谁就拥有最多的财富,谁就争夺到了世界货币的发行权。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之一,就是英国剥夺了殖民地的货币发行权。

独立战争后,美国纸币缺乏黄金的支撑而迅速贬值,靠着法国借给美国600万法国金币,才度过了货币和财政危机。

在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之前,鸦片贸易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平均每年流出500万两白银,再加上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白银投入,银贵钱贱对中国经济是雪上加霜,打断了中国货币制度的正常发展之路。

从历史可以看到,金银的数量是有限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以金银为货币远不能满足经济对货币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在现代经济中,全球货币需求不仅仅来自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规模更大,无论是黄金还是白银,都无法担当得起如此的重任。

现代经济对信用扩张的需求,对货币制度的选择,不可能走回头路。

在陈功看来,在金融危机之后,能够稳定世界的只能是若干区域货币的联合体。

这些区域货币应该是一种相对“超脱”的标杆货币,而不是像现在的欧元那样越来越“本币化”的欧元。

只有这样,未来的亚元、欧元和美洲里拉,才有可能与标杆货币建立比价,利用货币体系将经济问题和风险尽可能地约束在一定的区域之内。

欧元本来是一种区域货币,但在发展之中却越来越本币化,但今后的欧元也可能非本币化。

现在的美元是一种标杆货币,但在全球范围内,美元也算是一种更大的区域货币,因为并非所有市场都接受美元。

金融危机之后的全球市场,不可能回到金银货币体制。

未来稳定世界的货币体系,将是若干区域货币的联合体。

5、美国“精细工业”的发展趋势将影响中国
关键词:精细工业美国再工业化中国制造投资外流山寨文化
“精细工业”是安邦研究团队提出的一种产业发展新动态。

美国“占领华尔街”的运动,将对美国的产业政策产生影响。

在金融危机后,美国提出了自己的经济长期发展战略,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再工业化”,另一个是发展“新能源”。

“再工业化”是奥巴马政府促进产业发展的主要战略方向,该战略主张重新加强对国内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视,通过促进制造业高速增长,让美国回归实体经济,并力图转向“出口推动型”经济发展方式。

虽然美国扭转经济模式的目标短期内可能难以实现,但美国“再工业化”对制造业的改变却不容小觑。

安邦研究团队不久前分析过美国重新发展“精细工业”的可能性。

所谓“精细工业”,是指那些具有持续创新设计以及绝对高品质管控的高价值工业品的生产活动和生产体系。

比如瑞士的手表制造就是精细工业,类似的产品还有很多,覆盖了洗衣机、手机、超级跑车、游艇、飞机制造等诸多行业。

与“精细工业”对应的概念,就是大批量的廉价消费品生产活动,比如中国的山寨产品。

“占领华尔街”的运动、美国“再工业化”的努力,将会促使大量的工业生产回流美国,美国人将会从大量使用中国制造的“山寨”工业品,逐渐开始转向使用自己制造的精细工业品,并且自己拥有这样的一支工业生产队伍,这样有助于安排巨大而稳定的就业队伍以制造这样的工业品。

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将对中国过去富有“山寨”特色的制造业形成威胁。

有证据支持这一判断。

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美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日益显现,今后五年间,美国将新增200万-300万个工作岗位。

该报告的主要研究者哈罗德·西尔金说:“大约10年前,我们开始外包器械、计算机等占美国制造业相当比例的诸多产品。

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因为中国正快速涨薪,而美国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4倍。

”西尔金说,某些商品在美国制造可能更为经济,这一“临界点”已开始显现。

研究发现,最可能回流美国的制造行业包括运输工具、电子设备和器械、家具、塑料和橡胶制品、机械、金属制品和电脑。

这些类别的商品占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将近70%,年均耗费美国消费者大约2万亿美元。

作为当前全球经济最大的发动机,美国经济模式的任何变化都会带来巨大影响。

美国不是没有从事“精细工业”的制造力量,过去是因为有人提供更廉价的制造品,所以美国人懒得制造。

但现在不同了,在多种因素之下,“精细工业”在美国的强化将成为趋势。

一旦这种趋势成形,中国的制造业就需要小心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