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遗传学研究

合集下载

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

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

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青少年脊柱侧弯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青少年脊柱侧弯,也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S),是一种复杂的脊柱三维畸形疾病,通常在青春发育前期发病,不仅影响患者的体型外貌,更可能导致心肺功能受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诊疗技术的进步,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防干预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推动青少年脊柱侧弯诊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二、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成因与发病机制青少年脊柱侧弯(S)是一种复杂的脊柱疾病,其成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然而,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观察,科学家们已经提出了一些主要的理论和假说。

遗传因素在AIS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患有AIS的患者的家族史中,脊柱侧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一些特定的基因变异已经被证实与AIS的风险增加有关,如HLBTB6和WNT等基因。

这些基因可能通过影响脊柱发育、骨代谢或神经肌肉功能等方式参与AIS的发病。

生长发育异常也是AIS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青少年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脊柱在这个阶段也会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结构的变化。

如果脊柱的生长板在生长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如机械应力、激素水平等,就可能导致脊柱侧弯的发生。

脊柱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等软组织也可能因为生长发育的异常而失去平衡,进而引发脊柱侧弯。

环境因素也对S的发病产生一定的影响。

生活习惯、运动方式、坐姿不良等都可能导致脊柱的力学平衡失调,从而增加患脊柱侧弯的风险。

一些疾病和药物也可能影响脊柱的发育和功能,如神经纤维瘤病、脊柱结核等,以及某些激素类药物和抗癌药物等。

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成因与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遗传、生长发育、环境等因素。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疾病的本质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需要进一步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和探索。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骼肌肉、 生长发育 、 神经系统 、 内分泌系统异
常等 原 因。近年 来 , 遗 传学 方 面 的 候选 基 因研 究 取
得一 些进 展 , 本 文对 此方 面研 究 进展做 一综述 。
由于老鼠和人类之间存在同线性 , 即部分基因序 列相对保守或全部保守 , 通过对有脊柱畸形 的老鼠研
至下游 2 k b区域的确定的 7 个位点 , 其中位于 5 ’ 侧
翼位点 r s l 1 4 9 0 4 8具有 等位 基 因多态 性 , 较正 常 组有 更 高发病 风 险 , 对照结果在统计 学上有意义 , 证 实 的易感 基 因 。韩 国学 者 研 究 报道 应 用 选 自 H a p —
作用 。
分析得到结果其 中 1 0 3 b p片段传递率达到 6 3 %, 证
实3 ’ 非转 录 区域 短 串联 重 复 序列 1 0 3 b p多 态 性 与 A I S发病相关 联 。中国学 者通 过病 例对 照研 究 报 道, 选 取标记 的 S N P位于 T N- 1基 因组 自上游 5 k b
究, M AT N- 1基因 而 成 为候 选 基 因。人  ̄M AT N- I基
A I S患 者家 族 发病 明 显 多 于 一般 的人 群 , 表 明 达到 2 8 %, 亲缘 关 系越远 发病 风 险越 低 J 。有 学者
因位于染色 体 l p 3 5 , 于 软骨 中表达。其 所表 达 的
首先提 出 A I S为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模 式_ 2 』 , 由于
A I S发病 女性 多 于 男 性 , 进 而 应 用 全基 因组 扫 描 和
连锁分析研究 x连锁遗传 , 认为 x染色体存在 A I S 易感位点 。单基因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 但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病情况与致病因素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病情况与致病因素

S ua o [ . 9 1名 9 1 o ccs等 8 8 0 】 2 对 4岁 的 儿 童 进 行
了 大规 模 筛 查 .在 筛 选 出 的 13 4 6名 AI 者 中 . S患 A S的总男 女 比例 约 为 1: .。然 而 随着 侧 弯 角 度 I 21 的增 加 , 女 比例 将 不 断 变化 : o b角 小 于 1 。 男 : 男 Cb O,
澳 大利 亚 研 究 调 查 了管 理 与技 术 人 员 、 白领 与 服 务 业 人 员 、 领 及农 场 家 庭 1 1 蓝 7 O例 A S患 儿 , I 他
们 所 占 比例 分 别 是 5 O%、25%、27%和 49% , 1. 3. . 发现 AS在较 高 层次 的社会 经 济 群体 中更 常 见 。 I
维普资讯
J 床 小儿 外 :t 志 2 0 l 玺  ̄- s杂 0 6年 1 O月第 5 卷第 5期
_ 6 3 1

综 述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 凸的发病情 况与致病 因素
付桂 兵 综述 , 唐盛平 审校 ( 深堋 市儿童 医院外科 ,深圳 5 82 ) 1 06
角 >1 。 统一 诊 断标 准 。 1 8 0为 9 9年 , 京地 区患 病 北
A S已经 是 青少 年 继 视 力 异 常 、 胖 、 茎 和 社 I 肥 包 会 心理 障 碍后 的 第五 大 常 见病 [。 过 普 查 , 以 早 1通 0 j 可
率 为 1 4 3广 东 省 肇 庆 市 于 20 . %[. 0 J 0 3年 1月 ~2o O4 年 1 2月对 广 东省 肇 庆 市 城 区 1 幼 儿 园 8 1 5所 20例
4~7岁 幼 儿进 行 了脊柱 侧 凸 的普 查 . 病率 为 O8 患 .7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研究与进展(一)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研究与进展(一)
. 病 为 性 染 色 A S的 原 田 是 一 个 有 意 义 的 研 究 方 向 : 该 I 引起 侧 凸 的 发 生 及加 重是 同一 原 因还 是 体显性 遗传 亦 有 可 能:对 群 体 研 究 发 因为遗传 因素在
定的环 境 F, 在小 儿
谖 AI 可 不同原因, 也不清楚 为什幺 一些患 儿 侧 现 , 病 的 表 型 特 征 . S可 能 是 常 染 色 的 生 匠发 育 中 , 能 出现 某 种 蛋 自质 的
提 弓起 凸会 加 重 , 另 一 些 患 儿 删 凸 不 加 重 。 体显性遗传或性 染色 体遗传模 式 , 示 表 达 强 度 不 同 , 1 脊 柱 生 长 发 育 不 平 而 各 出现 脊柱 侧 凸 。 当然 。 证 这 一 学 说 论 笔者 试图 阐述 :1可能 与删 凸发生有关 A 为 单基 因异 常。家系调 查 中 . 代 衡 , () 的学说 ; 2 可 能 与侧 凸加 重有 关 的学 有 遗 传 支持 这一 观点 :至 于 性 染 色 体 显 还 需 大 量 的 工 作 () 理 说 当然 . 时 很 难 分 开 一 种 假 说 只 与 性遗 传 . 论 上讲 男 性病者 严重 程度 应 有 而 I 不 2 生长 发育学说 侧 凸 的发 生 有 关 , 另 一 种 假 说 只 与 侧 该高过女性 . A S不具有这种 特点 , 而
g tt n aoaa s ) l C/ v [ 1 。在 对 78 对同卵 双 生 中 , 2 有 7对 ( 3 同时 发 链 分析(eei ikg n 】 的关键 : 对照 组 身 高 之 间 差 距 不 大 J , 1 7 %) AI I ogk0 发 I 病 , 3 对 异 卵 双 生 中 只 有 l 对 窳 所周 知 . S定 义 为 冠 状 面 X 线 片 测 中 国 ^ 的 研 究 中 , en 现 A S患 而 6 1 0。 (6 同 时发病 。临床研究 表 明, 3 %) 同卵 得 脊柱侧 凸角大于 l。而且不 能确定 己 者的身高高于埘 照 组。总 之 生长发 育 严 是 与该病有 肯定 的关 系 首先 . 生长 发 育 双生同时发病 比异卵双生同时发病 高出 知 的病 因 。 所 , 格 掌 握 诊 断 标 准 , 其次 . 畸形加重 根 多 , 明基 因在 A S中有 肯定 作用 。 研究该病遗传的关键。如能增大研 究群 是该病 发生的 必要 条件 ; 说 I 将 即 些 学 者 对 其 遗 传 方 式 进 行 丁研 究 。 体的量 , 会对该 病遗传特 性 获得 更多 多 出 现 在患 儿 快 速 生 长 期 , 在 儿 童 陕

邱勇的脊柱侧凸讲义

邱勇的脊柱侧凸讲义

目 录(一)第一章 前言第二章 脊 柱 畸 形 治 疗 历 史第三章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特征第四章 褪黑素与特发性脊柱侧凸第五章 脊柱侧凸的临床病因学分类研究第六章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恻凸的临床分类第七章 脊柱畸形的支具治疗第八章 特发性脊柱侧凸非手术治疗和术前准备第九章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第十章 脊柱侧凸的后路去旋转矫正技术第十一章 CD—Horizon 在脊柱侧凸后路矫形中的临床应用 第十二章 多棒分段CD技术治疗严重复杂脊柱侧凸 第十三章 90°以上脊柱侧凸的手术策略及方法第十四章 成人脊柱侧弯的自然转归第十五章 成人脊柱侧凸的手术适应征选择第十六章 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早期外科治疗与“可延长型”矫形技术第十七章 后突型脊柱侧凸前路手术时的入路选择 第十八章 严重脊柱后突畸形的外科治疗 第十九章 脊柱侧凸伴发Chiari 畸形或/和脊髓空洞时的临床评价和治疗2006.06.05骨科第一病房目 录 (二)第二十章脊柱侧凸术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第二十一章脊柱侧弯手术与肺功能相关问题探讨第二十二章脊柱侧凸中脊椎旋转的影像学测量及临床意义骨科第一病房2006.06.05前言近20年脊柱外科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对各种脊柱畸形可进行低并发症的满意外科矫治。

对脊柱侧凸自然史的了解,使支具治疗的效果获得了进一步提高,并减少了脊柱侧凸进人成年期的并发症。

对脊柱侧凸发生发展三维理论的创立和新型脊柱内固定技术的发展更使严重复杂的脊柱畸形外科矫治成为可能。

我国存在大量各种原因的脊柱畸形,又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早期诊断治疗,进入成年期时,病人的胸廓已严重变形、躯干倾斜塌陷、侧凸脊柱僵硬、早期出现腰痛等,临床治疗十分困难。

为了使众多的脊柱畸形患者获得安全满意的治疗,促进对脊柱畸形的进一步认识,我们组织“脊柱畸形”继续教育中高级学习班,希望为立志于脊柱外科工作的同道们提供一个进行讨论和获得新知识的机会。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骨密度的研究进展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骨密度的研究进展

密 度 降 低 。C e g hn 等 对 A S患 者 术 中取 出 的髂 嵴 及 顶椎 I I 区 棘 突 的 骨 标 本进 行 组 织 形 态 学 和 形 态 计 量 学 分 析 , 现 发
骨 小 梁 变 薄 , 细 胞 数 量 减 少 . 平 均 骨 小 梁 厚 度 、 对 类 骨 而 绝
骨 密 度 吸 收方 法 ( u le eg ry a sr t mer DE d a n ry X- a bo pi t o y. X—
骨 密 度 的研 究 表 明 , I 者 成 年 后 的 确 存 在 较 低 的 峰 值 A S患
骨 密 度 。可 见 , I 者 骨 密 度 在 青 春 期 有 一 定 的积 累 , A S患
对 照 组 2个 标 准 差 以下 的 A S患 者 ,随 访 约 3年 后 这 些 I
中占 7. n 47 。目前 其 发 病 机 理 尚 不 明 确 , 多 数 学 者 认 为 大
其可 能 是 多种 致 病 因 素 综 合 作 用 引 起 的 I 年 来 , 量 。近 大
研 究 发现 A S患 者 存 在 全 身 性 的 骨 密 度 降 低 , 这 种 状 况 I 且

直 从青 春期 持 续 到 成 年 期 。 就 有关 A S患 者 骨 密 度 的 现 I
AS患 者 仍 然 存 在 持 续 性 的 低 骨 密 度 。结 合 关 于 AS患 者 I I
所 表 现 出 的 低 峰值 骨 密 度 的 研 究 , 们 认 为… , I 他 I S患 者 比 A 健康青少年有较高的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 , 且这 种 低
骨密 度 年 增 加 率 大 致 相 当}。 随访 性 研 究 }表 明 , 初 表 l但 0 1 l l I 起 现 为 骨 密 度 降低 的 A S患 者 在 整 个 青 春 期 内呈 持 续 性 的 I 骨 密 度 降 低 。C eg等 …发 现 ,4例 初 始骨 密 度 低 于 正 常 hn I l

各国应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问卷(SRS-22)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现状

各国应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问卷(SRS-22)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现状

文化背景的人群 时, 需要对其进行语 言翻译及进行 文化 调适 J并尽 量保 证 新 版 本 的 问卷 能保 持 原 版 ,
的统计 学 特性 。 目前 国际学术 界 已建 立 了问卷 或量 表跨 文化 翻译 和调 适 的标 准 化 流 程 j并 对 问 卷 或 , 量表 的信 度 、 度 及 反应 度 等 统 计 学 指 标 进 行 了量 效
斯 ] 挪 威 ] 、 、中 国 大 陆 、中 国 香 港 、日
患者 中的 国际化 研究 及应 用作 一综 述 。
1 S S2 R -2问卷 的建 立
临床上 常把 脊 柱在冠 状位 及矢 状位 的畸形矫 正 程 度 、 衡 是 否 恢 复 等 作 为 评 判 I 效 的客 观 依 平 S疗 据 j但 由于忽 略 了 患 者 自我 形 象 、 理 状 态 及 主 , 心
研究 与 运用 , 特别 是 各 种不 同语 言版 本 的建 立 和 不 同文 化背 景 下 的跨 文 化 调 适 。 目前 S S2 R一 2问 卷 已 经在 美 国 J德 国¨ 加 拿 大 ¨ 西 班 牙 ¨ 、 大 、 、 、 意 利 ㈣ 、 耳 其 、 国 ] 巴 西 、 腊 ] 波 土 泰 坫、 希 "、
等 先 后 在 20 20 00、0 3年分 别 提 出改 良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2 R 一4 问卷 及 S S2 R 一2问卷 调 查 表 。但 由于 在 青 少 年 中该
威等 , 由于 患者不 是 治疗 费用 的支付 主体 , 因此研 究 者建 议 删 除 功 能 维 度 的第 1 5题 ( 的背 部 问题 是 您 否给 您和 您 的家庭 带来 了经 济 困难 ? 。 )
魏 显招 , 左 乔 , 颖川 , 赵 李 明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Mari一1是 软骨 内基 质 蛋 白 的一 种 ,对 细胞 外 基 质 及 软 tin l 骨 的 发 生 起 到 重 要 作 用 。Mo tn r na ao等 l通 过 对 8 l 4 j 1个 AI S 患 者 的家 庭 进 行 分 析 , 现 Mari一1 MAT ) 因 与 家 发 tl in ( N1 基
等 … 的研 究 表 明 , ge a a rc n的 基 因多 态 性 和 A S患 者 的严 g I
重 程 度 相 关 =Mao y等 l却 认 为 a ge a rs l 2 】 g rc n基 因和 AI S之 间
缺 乏 必 然 的联 系 。 I 者被 认 为 存 在 软 骨 内 成骨 异 常 [ , A S患 1 3 j
中国脊柱脊髓杂 志 2 1 0 0年第 2 0卷第 1期 C ieeJunlfS iea dS ia C r .0 0 V 1 0.o1 hns o ra pn n n od 2 1 . o. N . o p l 2
7 3
青 少 年特 发 性在 A S发 生 发 展 中 的作 用 是行 之 有 效 的基 因定 位 方 法 。 I 基 质 蛋 白多 糖 在 脊 椎 生 长 板 上 合 成 不 平 衡 被 认 为 是 A S I 的发 病 原 因之 - I 。 聚 蛋 白多 糖 (g rc n 约 占软 骨 干 重 0 1 a ge a )
者家 庭 中 的 1 9 1 8名 家 庭 成 员 进 行 全 基 因扫 描 ,通 过 连 锁 分 析 , 证 明 了 lDl 也 9 3为 AI S的 易 感 区 域 Ga o等 对 5 2
的 主要 功 能是 分 泌 褪 黑 素 。Qu等 】 8 9例 A S患 者 和 i 对 1 I
6 1名 正 常 青 少 年进 行对 照分 析 , 现 MT 5 发 NR1 B基 因 的 启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遗传学研究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遗传学研究
i i tl u c e ru t w. d o a h c s ol sste d o a f miil g r g t n a d i n rt n e i i e s , i h s g e t t s si n l a n i no I i p t i c i i n st a la g e a i , n t i he a c d v r e wh c u g ss l l o r a o s i s
l 跫学 探 本讨
Jra lncl ea it工 研e与 ie康gRee 眷 ̄mbr1,08—121.6 中 组 te is E 临 rn 勇 2 o/6 281.l出 国 织v 究 g床 复 争h f 0 o一 N 版 程 4 0 1 4 o n lfC i a R h blai Tsu n n ei sa c N v e 1 2 0 V 1 , o u o i i r e
Ho pi l Sh n ha s t , ag i a
2 o 3. i a o 43 Ch n
iip ti sois a eterslo eitrcino n cos n jr ee.tS eotdta e n e tnemo eo do ahc cl icnb ut fh eat f os h e t n o mayf tr dmao n sIirp r th h ra c d f a a g e h t i i
De , p' mme to n f Orh p e i s to a dc , Sh n ha a gh i a g iCh n a
Ab tac : oe c n ipahcs oiss a ihicd n ei rh p dc , ee rh sa o tt too yb gn al. we e, s r t Ad lse tdo ti c l i sahg ie c not o e is rs ac e b u seilg e ise ry Ho v r i o h n i

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

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
f o r a d o l e s c e n t i d i o p a hi t c s c o l i o s i s i n o r d e r t o p r o mo t e he t c l i n i c i a n s o t re t a t he t p a t i e n t s o f a d o l e s c e n t i d i o p a hi t c s c o l i o s i s wi t h b r a c e .
o l e s c e n t i d i o p a t h i c s c o l i o s i s h a v e he t p o o r p r o g n o s i s a n d he t p a t i e n t u l t i ma t e l y r e q u i r e s s u r g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wi t h o u t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i n t i me .
( 0~3岁 ) 、 少 儿型 ( 4—1 0岁 ) 及青 少年型 ( 1 0岁 以后 ) 。l 】 ] 。青 少年特发性脊柱侧 凸( a d o l e s c e n t i d i o p a t h i c s c o l i o s i s , A I S) 是引起青 少 年脊柱 畸形最常 见的原 因 , 在青少 年 中的发 病率是 1 % 一3 %,
T h e b r a c e r t e a t me n t i s p r o v e d he t o n l y e f e c t i v e re t a m e t n t i n n o n — s rg u i c a l re t a me t n t . We r e v i e we d he t n e w l i t e r a t u r e o f b r a c e t r e a me t n t

幼儿特发性脊柱侧凸研究进展

幼儿特发性脊柱侧凸研究进展

猪 脊柱生 长调 节 的过程 发现 在术后 半 年 内脊 柱侧 凸 平均 增加 1。1 时 间 内增 加 3 。 4 ,年 0 。作 者 指 出单侧 的脊 柱融 合可 以很 大程度 的改 变冠 状 面和矢状 面上 脊柱原 有 的生长 平 衡 特点 , 使椎 问盘 和 椎 体 呈 现楔 形变 , 而导致 脊柱 生长 的失平 衡 , 从 出现 脊柱侧 凸。
选择 治疗 时机和 方法显 得 十分 重要 。本 文通过 分 析 最近 的相关 文献 , 对幼 儿 I s的基 础 和临 床研 究 进 展 作一综述
1 幼儿 I S的发病 背景
儿时期 的生 长发 育 比较 快 , 些 时候 即使 是进 行 了 有
固定融合 治疗 也对 原有 脊柱 生长 平衡 的特 点有较 大 影 响 。N wo e tn等 通 过 观 察 前 路 短 节 段 融 合 后 的
幼 儿时 期 的脊柱 存 在 很 大 的 生 长 潜 能 , 此 幼 因
儿 期 的 特发 性 脊柱 侧 凸 (m aueii a i soi i m tr do t c el — ph o s , mm tr S 是 临 床 上 的一 个 诊 治难 题 。若 处 i i a eI ) s u

幼 儿时期 I 展 与 否 及其 程 度 的判 断 一 直 是 S进 困扰 医生 和患 者 的难 题 , 别 是 判 断侧 凸是 否 会进 特 步 加重 的 问题 显 得尤 为 困难 。Met ha等 提 出肋 椎角差 ( V D) 概 念 , 且 将 其 作 为 判 断侧 凸是 R A 的 并 否具有 进展 性 的指标 之一 。作 者认 为此 检查指 标 的
发 病率 较低 , 男性 多于 女性 , 以左 侧胸 弯 为 主 , 期 此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病因是什么?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病因是什么?

10岁至18岁的脊柱侧凸患者称之为青少年脊柱侧弯。

迄今为止,较常见的脊柱侧弯是不明原因引起,被称为“特发性”或者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

虽然目前在这一领域有大量的研究包括遗传基础方面,仍不能明确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病原因。

尽管如此,目前有准确的方法来确定脊柱侧弯进展的相关风险因素和很好的治疗方法。

虽然有很多的努力去寻找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发病原因,但是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公认的结论。

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之前是健康的,没有既往病史。

有关AIS发病原因的理论包括:荷尔蒙激素失调,不对称生长和肌肉失平衡。

约百分之三十的AIS患者有脊柱侧凸的家族史,因此似乎有一种遗传的相关性。

许多脊柱侧凸研究学会的会员在进行基因识别研究,这种理论在继续扩大。

较有可能的是,有许多基因与脊柱侧凸发病相关,每一个基因都可能有利于发现脊柱侧凸的发病原因,决定脊柱侧凸弯曲程度进展的因素。

一种被称为ScoliScore™的遗传筛查试验,可作为一种临床和X线检查的辅助方法来确定AIS进展的风险。

目前这一方法在白种人(北美,欧洲,东欧,中东)中应用,年龄在9岁和13岁之间(脊柱侧凸度数小于25度)的患者。

测试的目的是确定脊柱侧凸度数增加到40度或更大的风险。

到目前为止,独立的测试尚未完成。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一般不会出现疼痛或神经系统症状。

弯曲的脊柱不会对器官产生压迫,包括肺和心脏,AIS患者不出现呼吸急促等症状。

当脊柱出现侧弯时,患者往往有一定的背部疼痛,通常位于下腰部。

一般来说,弯曲的脊柱不会导致疼痛,正常青少年出现下腰痛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许多年轻人是由于没有良好的腰背肌锻炼而产生了腰背部疼痛。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一般不会导致疼痛或神经系统问题。

如果这些症状发生,需要进一步的包括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评估。

施罗斯(武汉)实践学院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施罗斯体操师认证机构,自2015年SBP进入中国大陆地区,一直致力于脊柱侧弯专业矫治人才的培养工作,施罗斯脊柱侧弯国际认证课程主要由施罗斯高级导师龚少鹏老师亲自主讲并向颁发认证证书。

高中生研究性小论文: 关于脊柱侧弯的现状及防治情况的调查

高中生研究性小论文: 关于脊柱侧弯的现状及防治情况的调查

关于脊柱侧弯的现状及防治情况的调查摘要脊柱侧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较隐匿的一种疾病,大众的认知度很低。

但也正因为此,脊柱侧弯很难被重视预防,真正发现病情就医治疗时往往情况已经十分严重,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

就此,我们着重调查了脊柱侧弯的一些基本内容,包括大众的具体认知情况、目前的发病情况、发病原因、治疗办法等来具体了解脊柱侧弯,并主要就脊柱侧弯的宣传和防治提出一些建议。

关于脊柱侧弯的现状及防治情况的调查【内容摘要】脊柱侧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较隐匿的一种疾病,大众的认知度很低。

但也正因为此,脊柱侧弯很难被重视预防,真正发现病情就医治疗时往往情况已经十分严重,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

就此,我们着重调查了脊柱侧弯的一些基本内容,包括大众的具体认知情况、目前的发病情况、发病原因、治疗办法等来具体了解脊柱侧弯,并主要就脊柱侧弯的宣传和防治提出一些建议。

一、研究现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对脊柱健康及脊柱疾病日渐关注,而脊柱侧弯也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据了解,对我国全国各地包括北京、天津、广东等城市的调查显示,脊柱侧弯的患病率大概在1.5%~2%左右。

脊柱侧弯症是指脊骨有不正常的弯曲,其中发病原因不明的称为特发性脊柱侧弯,是儿童青少年中最常见的脊柱畸形,在10到16岁年龄段的发病率高达2%~3%,女生占80%。

患者通常姿势不正,双肩不等高,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肺发育不良,缩短寿命。

脊柱侧弯目前已成为困扰许多青少年家庭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打算开展对于脊柱侧弯的研究性学习。

二、研究意义我们通过网络查阅了脊柱侧弯的危害。

具体情况如下:多数脊柱侧弯患者,特别是幼儿和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处于脊柱快速生长时期,如缺少有效的治疗,其侧弯角度会逐渐加重,导致躯干、胸廓变形,严重者可致脊髓和脊神经损伤,同时还会出现呼吸系统及心脏功能障碍,如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小气道功能异常,临床出现反复多次肺内感染,冬季更为严重,有时合并心脏受压出现心慌,气急,患者不能走路、跑步及上楼,影响日常生活。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研究进展(二)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研究进展(二)

发 如 凸肌电图改 蛮明 屁 . 而轻症 的脊 柱 侧 凸 榆 查 , 现 肌 纤 维 中 糖 原 和 脂 滴 明 显 增 变特点 , 骨密度 低下 及体感 诱发 电位 加 , 原纤 维变 小 , 纤 维 细 胞 装 增 加 . 异常等 , 能会进 一步提 高对 该病 的认 肌 肌 Z 可 信号基本正 常这 一 点分 析 , 凸删 肌 电活
维普资讯
中I N脊拄脊髓朵志 2 1 0 2年第 1 卷第 3 2 期
C nsJu m S ̄ e n 岫f ,0 2 I e rd A eo ln d 'a [ 20 ,
1. 2

2 21
蜀雹
青 少年 特发 性 脊 柱侧 凸 的病 因研 究进展 ( ) 二
1 例支具治疗 的患 儿 中, l 同样 发现 了 Ⅱ 蛋 白的水平 升高 , 现象 在侧 凸进 行性 此
肌电 图可 以 反 映 肌 肉 的 收 绵 力 , 型纤维增加 , 种变化 仅在凹侧 , 且 加重 的 患 儿 中 更 明 显 。 在 形 态 上 , 这 : 而 2I , , 可 用来探测椎旁肌的病理 改变。采用 在 凸侧也存在 该作者认 为椎旁肌 的改 Mee∞ 发 现 血 小 板 有 异 常 的致 密 小 体 ,
组 而凹侧的肌力强度大于凸侧 。对于 三角 l盟 纤 维 均 正 常 。 不 菅 怎 样 , 织 学 上 对谰钙蛋 白及侧凸加重 与稳 定之间 的关 肌 、 肌 及 股 四 头 肌 肌 电 图 榆 查 也 有 类 推旁肌的病理 改变 受许多 因 素的影 响 , 系进 行了比较 , 臀 发现 在进行 性 加重 的患 似 的 撮 导 。然 而 . otl ¨比较 AI pr o l ̄ S患 多数学者认为肌组织 的改 变继发性 的可 儿血 小 扳 中 凋 钙蛋 白 明 显 高 于 稳 定 组 的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二肽基肽酶9基因多态性研究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二肽基肽酶9基因多态性研究
C b 角 均 大 于 2 。。 结 合 汉 族 人 单 倍 体 型 资 料 , 选 取 r1 4 6 4 rl 6 0 7 r2 8 3 7、 2 7 7 3及 ob 0 s 0 0 1 5、s 1 7 5 0、 2 6 6 r 2 7 3 s s
s 2 3 r 3 6 1 5个 单 核 苷 酸 多态 性 (ig u lo d o mop i ,N s 位 点 , 用 聚 合 酶 链 反应 一 7 s l n ce t e p l rhs S P ) n e i y ms 采 限制 性 片 段 长
t n s a d 2 6 n r l c n r l we e r c u t dT e Co b a g e e e lr e h n 2 。 i l i t n 3 o ma o t s e o r e r i . h b n ls w r a g r t a 0 n a l S p t n s ig e AI a i t. n e Us
【 b t c】Obet eT netae w e e h ie t y— et ae 9 D P ) gn oy op i sw sa— A s at r jci :o i sg t h t rte dppi lp pi s ( P 9 ee plm rhs a s v v i h d d m
Ge e c p lmo p i fdp piy- e t ae 9 g n n a oecn do ahc so oiQI uh n , nt oy r hs o ie t lp pi s ee i d l etiip ti cf s / U X se g i ms d d s i s
度多态性 ( oy rs c an ra t n rs cin fa me tln t oy rhs P p lmea e h i e ci — et t rg n e gh p lmop im, CR— L o i r o RF P) 的 方 法 对 这 5个

特发脊柱侧凸分型与治疗

特发脊柱侧凸分型与治疗
IIIa 后路选择性融合近端两胸弯 或仅融合主胸弯
IIIb 后路融合3弯 或融合主胸弯及腰弯、胸腰弯
上胸弯(PT)的特点
容易被遗漏 Cobb角小 对双肩平衡影响大 柔韧性差 处理不当 双肩易失平衡
问题的提出
主胸弯矫形能力提高 双肩平衡的逐步重视
正确评估上胸弯

X线片质量良好

全脊柱正侧位

范围足够 避免遗漏

融合范围 及入路
后路 胸弯 后路 胸弯+腰弯
II
0 III
I
IV
IIb1:AVR 0-I IIb2: ≥ Ⅱ
TL 后凸 - 基本要求
5 15
IIb1
IIb2
PUMC IIc
亚型 IIc1 IIc2
IIc3
柔韧性
融合范围及入路
胸弯>腰弯 /胸腰弯 胸弯 Bending 25 胸弯>腰弯 /胸腰弯 胸弯 Bending >25 胸弯<腰弯 /胸腰弯
前路 腰弯/胸腰弯
后路 胸弯+腰弯/胸腰弯
参考 IIb
PUMC IId
亚型 胸弯Bending Fra bibliotek合范围及入路IId1 25
前路 腰弯/胸腰弯
IId2 > 25
后路 胸弯+腰弯/胸腰弯
PUMC III 型 (3个顶点)
IIIa
IIIb
远端弯符合IIb1条件
远端弯符合IIb2条件
融合范围
特发性脊柱侧凸 分型与治疗
邱贵兴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特点
病因不清 复杂三维畸形 多种表现类型
手术治疗目的
矫正畸形 获得稳定 维持平衡

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上端固定椎选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上端固定椎选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上端固定椎选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脊柱侧凸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特别是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随着人们对于脊柱侧凸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治疗方案也不断更新和完善。

在Lenke分型中,Lenke1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选择合适的上端固定椎对于治疗这种型别的脊柱侧凸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本论文将研究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上端固定椎的选择。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通过文献调研和临床病例分析的方法,收集大量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相关研究和治疗案例,分析目前医学领域针对该类疾病治疗方案的进展和不足,以及选择上端固定椎的关键因素。

具体方法如下:1. 文献调研:通过检索相关的医学文献数据库,例如Pubmed、Web of Science、CNKI等,收集国内外针对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方案和上端固定椎选择的相关研究资料,并进行文献综述,总结和评价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和临床应用效果。

2. 临床病例分析:利用本院收治的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例资料,分析不同的上端固定椎选择对于手术治疗的影响,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和优劣。

3. 统计分析:将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上端固定椎选择对于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此基础上分析选择上端固定椎的关键因素和规律。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全面了解到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上端固定椎选择的现状和进展,总结并分析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和临床应用效果,提出相关治疗建议。

同时,通过研究分析不同上端固定椎选择对于手术治疗的影响,并发现其关键影响因素和规律,从而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第12卷第46期 2008–11–11出版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November 11, 2008 Vol.12, No.46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遗传学研究★杨志洲,顾苏熙,李 明Genetics about idiopathic scoliosisYang Zhi-zhou, Gu Su-xi, Li MingAbstract: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has a high incidence in orthopedics, researches about its etiology begins early. However,it is still unclear until now. Idiopathic scoliosis trends to a familial aggregation, and its inheritance is diverse, which suggestsidiopathic scoliosis can be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of many factors and major genes.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inheritance mode ofidiopathic scoliosis includes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 X-linkage dominant inheritance and polygenic inheritance. With theconsummate of genome genetic map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enetic technology at recent years, scholars have gained muchadvancement through the researches in gene screening, candidate gene, gene mutation and animal model. Further study should focuson the accurate site of related genes.Yang ZZ, Gu SX, Li M. Genetics about idiopathic scoliosis.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yu Linchuang Kangfu2008;12(46):9156-9159(China) [ ]摘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学的研究尽管开始很早,却至今尚未明确。

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个有家族聚集性倾向的疾病,它的遗传方式比较复杂,多个基因单独或互相协同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同时可能存在着主效基因。

文献中已报道的特发性脊柱侧凸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X连锁显性遗传及多基因遗传方式。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遗传图的进一步完善及基因技术的进步,学者们通过基因筛查、候选基因、基因突变及动物模型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相关基因的准确位点还未确定,还需要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遗传;基因;病因学杨志洲,顾苏熙,李明.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遗传学研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46):9156-9159[ ]0引言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三维方向上的畸形,主要表现为脊柱偏离中线向侧方凸出,通常伴有脊柱的旋转。

脊柱侧凸有多种类型,其中以特发性脊柱侧凸最为常见,多发于青少年,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为2%~3%,男女比例约为1∶2~ 1∶7。

人们一直在对其进行研究,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

目前认为可能是多因素造成的, 如遗传、环境、生长发育不对称、结缔组织异常、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内分泌异常、椎旁肌肉组织及椎间盘异常等。

文章着重就特发性脊柱侧凸遗传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问题的提出问题1:特发性脊柱侧凸遗传方式有哪些?关于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病与遗传基因的相关性已得到广泛共识,但一直以来,对于特发性脊柱侧凸遗传的具体方式,却并没有定论。

问题2:特发性脊柱侧凸基因学的研究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绩?随着近年来DNA芯片工艺的发展和各项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潜在的研究复杂性疾病的易感基因的微阵列分析等方法的发展,对特发性脊柱侧凸基因学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包括基因筛查、候选基因及动物模型等方面的研究。

问题3:特发性脊柱侧凸基因研究的前景如何?分子遗传学已经将该疾病的相关基因定位于几个特定的染色体位点,同时表明了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相关。

然而,许多研究的分析结果并不一致,并且相关基因的准确位点也未确定。

这些还需要搜集大量临床资料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2问题的解决2.1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遗传学研究概况许多研究结果都支持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病中,遗传有很大影响,Harrington[1]首先报告特发性脊柱侧凸在母女之间的遗传率达27%,其后Wynne-Davies[2]和Riseborongh等[3]发现在患者家系中亲属发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因此认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病具有遗传学基础。

这也与Kesling和Reinker[4]对37对单卵双胞胎及31对双卵双胞胎进行回顾研究的结果相符,他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Shanghai Changhai Hospital, Shanghai200433, ChinaYang Zhi-zhou★,Master,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Shanghai Changhai Hospital, Shanghai200433, Chinayzzzwj@ Correspondence to:Li Ming, Doctor,Chief physician,Doctoral supervisor,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Shanghai Changhai Hospital, Shanghai200433, ChinaReceived: 2008-06-19 Accepted: 2008-07-26上海市长海医院骨科,上海市200433杨志洲★,男,1983年生,江苏省盐城市人,汉族,2006年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毕业,硕士,医师,主要从事脊柱畸形的研究。

yzzzwj@通讯作者:李明,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长海医院骨科,上海市200433中图分类号:R68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673-8225(2008)46-09156-04收稿日期:2008-06-19修回日期:2008-07-26 (54200806180012/W·Y)学术探讨杨志洲,等.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遗传学研究 们发现单卵双胞胎同时患侧凸的比率为73%,异卵双胞胎同时患侧凸的比率只有36%,两者的发病率都远比侧凸患者第1代亲属的发病率高。

文献中已报道的特发性脊柱侧凸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X连锁显性遗传及多基因遗传方式。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Martin等[5]在100个有患者的家系中选择25个家系的患者的亲戚进行调查研究,给出了一级亲属5.16%、二级亲属4.31%的患病率。

而Harrington[1]的研究认为患者的一级亲属中患病率约为11%,二级为2.4%,三级为1.4%。

这两项研究均证实了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亲属的发病率与亲缘关系相关,亲缘关系越远,发病率越低,但同时此两项研究也未严格表明特发性脊柱侧凸为常染色体显性疾病,因为常染色体显性疾病其在患者亲属中的发病率应与其亲缘关系线性相关。

此后Wynne-Davies[2]对114名患者的三级亲属进行研究,认为一级亲属发病率为6.94%,二级为3.69%,三级为1.55%,与0.39%的一般人群发病率相比,进一步支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遗传模式,然而此结果也不能排除多基因的遗传模式。

Cowell[6]在他们之后对509对父母及1组随机的110例患者的研究,表明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X连锁显性遗传:有意思的是,同样是Cowell[7],通过对17个家系(192例)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认为本病可能是X连锁显性遗传。

其后Miller[8]对14个家系(136例)中发病与X染色体的连锁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X 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易感基因。

Justice 等[9]对202个家系(1 198例)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和连锁分析,表明特发性脊柱侧凸可能存在着2种遗传方式,即常染色体显性和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但应用模型依赖的连锁分析时,却发现X染色体存在潜在的连锁。

多基因遗传:前面的资料大多认为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病的概念是以单个基因为单位遗传的疾病。

而单基因遗传病应遵循孟德尔定律进行遗传,由单个基因的基因型决定个体的性状,并严格从父母传递给子代。

如其遗传基因是显性的,则单个基因即可表现出显性表型的特征,如其是隐性的,则只有在个体为隐性纯合子时才表现出隐性表型的特征。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家系中每代均有易感者,支持显性基因的遗传方式,但如果特发性脊柱侧凸为X连锁显性遗传,则从理论上来说通常男性患者患病的概率往往比女性患者大,而事实恰恰相反。

并且临床上脊柱侧凸患者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

这些都表明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遗传方式并不能完全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X染色体显性遗传来解释,而只能是由于遗传的异质性造成的,即两个或多个基因独立或协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多基因遗传模式下的患病家系中,每个成员的发病几率是不等和不确定的,其发病可能是因为能产生疾病表型的几种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由单个主要基因发生突变或基因的多态性造成,且与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不同的基因型可以导致临床上相同的疾病,而同一种疾病,在各个家系之间遗传方式也可不同。

早在1976年Bonaiti[10]对241个家系(913例)进行研究分析后就认为特发性脊柱侧凸存在遗传异质性,并在一部分家系中表现为多基因遗传,在另一部分家系中存在主效基因,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其后Axenovich[11]等对一些家系进行了X线检查并严格诊断后发现,不能用单一的基因因素来解释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家族遗传。

目前,更多的学者和文献倾向于这种多基因表达和基因相互作用的看法。

2.2 特发性脊柱侧凸基因研究的策略和进展由于人类基因组遗传图的进一步完善及基因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基因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了通过对患者家系的基因筛查找出可疑基因,进行大家系的连锁分析,针对个体病例的关联分析和候选基因的研究以及通过建立动物模型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