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厘米九年级语文教案示例 语文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一厘米》教案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一厘米》教案 语文版

《一厘米》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2、能说出本剧的主题,学习借一件小事来反映深刻的主题。

3、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描写,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懂得要体谅父母,学会宽容,努力做一个正直、诚实、善良、有责任感的人。

教学重点:1、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2、课文借一件小事来折射人性的光辉,映照平凡中的伟大这一深刻的主题。

教学形式:常规教学,学生讨论为主教具:尺子,幻灯片课前准备:通过互联网查阅有关作者的一些资料;查字典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作者,并熟悉课文内容,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一、设疑导入:教师拿出一把尺子,问:尺子上的一厘米会引发你哪些联想呢?(学生各抒己见)导语:一厘米只是一段微不足道的长度,但这一厘米却引发了一场风波,今天我们就走进毕淑敏的《一厘米》去探个究竟。

(板书课题,作者)二、检查预习:1、说说你所了解的毕淑敏。

(学生把课前从互联网上查阅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在班级内交流。

)2、师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并配有作者相关图片)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成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

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国家一级作家。

内科主治医师。

北师大文学硕士。

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3、检查生字词:幻灯片展示。

(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解释词语)三、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自由读,默读,几个人一组分角色朗读等。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一厘米》教学设计 语文版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一厘米》教学设计 语文版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厘米》教学设计语文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二些生僻字词的用法,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3.通过作者对文中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4.文章使用了许多写作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掌握其精髓,并正确、灵活地运用。

◆过程与方法1.教师深情朗读部分片段,并详细讲解这些内容如何表达、升华作者的思想。

2.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加以理解,明白课文中女主人公的作为。

3.组织讨论,学生从自己的感受探讨母爱的无私、伟大。

4.结合其他关于母爱的名篇,谈如何从细微处来表情达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伟大,从内心深处激起对母亲以及其他亲人的热爱。

2.使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以及发展的巨大作用,引导学生摈弃从社会中沾染的不良习惯与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有关常识,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

2.体会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3.领会小说的巨大思想内涵及其对于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意义。

◆难点1.理解课文中对陶影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文中主人公来反映母亲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

◆教学突破1.运用仪器和设备,放映一些反映或表达母爱的世界名片的片段,或通过图片来加强效果。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揣摩、领会作者的一些写作手法,来感受这些手法的写作技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第一课时课前,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提出预习内容和要求;查找反映母爱的图片、音像等资料,如课文的朗读带、世界名片的录像带或者自己的能够反映母亲或其他亲人的关怀的故事。

2.第二课时课前,教师搜集一些以“母爱”为内容的文章,如张洁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以及梁晓声《年轮》片段,与本文进行风格上的比较。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一厘米》教学设计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一厘米》教学设计 语文版

6.一厘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清故事线索和情节。

2.学会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习重难点】学会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唐代诗人孟郊曾经吟出了天下游子对母亲的颂赞。

母亲,我们的母亲,无论她们的个性是多么不同,但同样都有伟大的母爱!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小说《一厘米》,让我们与一位母亲促膝而谈,说说心里话。

二、自主预习1.作者简介。

毕淑敏,当代女作家,1952年10月生,山东省文登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代表作品《红处方》《血玲珑》等。

毕淑敏曾经说过:“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会感到一个幼小生命的意义,成人强调这个价值,他们越发感悟到深深的爱意”。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窘(jiǒng)迫迷惘(wǎng)矜(jīn)持执拗(niù)忐忑(tǎn tè)恬(tián)淡腼腆(miǎn tiǎn)3.解释下列词语。

窘迫:非常穷困;十分为难。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忐忑:心神不定。

矜持:拘谨,拘束。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地直抒己见。

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恬淡:不追求名利;淡泊,恬静,安适。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小说题目《一厘米》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明确:“一厘米”是小说情节的关键所在,它贯穿全文,是该不该“买票”的关键问题。

(2)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说说文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情节。

明确:陶影。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小说的叙事线索是什么,叙事顺序是什么?明确:“买不买票”是作品的线索;围绕着时间顺序展开故事情节。

2.请简要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明确:蓝领女工陶影带儿子乘公共汽车去参观大庙,因为儿子该不该买票而在庙门口与红衣青年发生争执,受到别人尤其儿子的误解。

她为讨回公道,挽回儿子的信任坚决“上诉”,并最终如愿。

最新初中语文教案 《一厘米》(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

最新初中语文教案 《一厘米》(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

初中语文教案《一厘米》(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教案一厘米内容简析文章讲述了一位艰辛的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形成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不倦而持久地努力,以微薄的心力构造庞大的工程,描绘了这个母亲内心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

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

创意说明本文是刻画伟大母爱的好文章。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的探究精神。

小说的学习一直讲究体会和个人感悟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设置问题,推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善加指导。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本篇文章的主题内涵、语言特色,而且要教会学生比较阅读的方法,以便学生在日后的小说阅读和鉴赏中学会迁移,进而拓展探究能力。

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一些生僻字词的用法,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3、通过作者对文中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4、文章使用了许多写作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掌握其精髓,并正确、灵活地运用。

◆过程与方法1、教师深情朗读部分片段,并详细讲解这些内容如何表达、升华作者的思想。

2、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加以理解,明白课文中女主人公的作为。

3、组织讨论,学生从自己的感受探讨母爱的无私、伟大。

4、结合其他关于母爱的名篇,谈如何从细微处来表情达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伟大,从内心深处激起对母亲以及其他亲人的热爱。

2、使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以及发展的巨大作用,引导学生摈弃从社会中沾染的不良习惯与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活动时间1课时课前学习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毕淑敏及其主要作品。

活动过程初读·感知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1生命和尊严哪一个更重要?(只引导学生讨论,教师不给予评价。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一厘米》教案参考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一厘米》教案参考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一厘米》教案参考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一厘米》教案参考教学目标1.理解母亲为儿女的成长所付出的努力。

2.了解心理活动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3.体会文中比喻的妙处。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含义。

2.难点:心理活动的刻画。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作者简介。

二、研读课文1.阅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小说脉络。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二部分(从“今天她领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院参观”到“这种有惊无险的遭遇,一定会令不也天心。

”):这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寺院门口,母亲坚信儿子还差一厘米而没有再买一张票。

第三部分:(从“你过来”到“况且他能否明白这其中的奥妙?”):这是故事情节的高潮。

母亲在儿子面前出了丑,被儿子误解为贪小便宜而不愿买票。

第四部分:(从“小也的目光总是怯怯”到结束):这是故事的结局。

写母亲最终为自己讨回了公道,在儿子面前保持了完美的形象。

2.课文哪些情节表现了女主人公“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所做出的艰辛努力?表现在:在儿子面前,时刻注意检点自己;不把西瓜皮啃得太苦;为儿子买了本没心要买的票;倒假带儿子参观寺院;强压怒火,不与人争吵;写信为自己讨公道。

因为她要把儿子培养为一个诚实,正直,有教养,有大家风范的人。

她深知家教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以她要在儿子面前树立好完美的形象,为儿子的成长做好正确的导向作用。

三、小结本文描写了一位普通母亲为孩子的成长所做出的艰辛努力,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四、作业课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预习二、课文分析1.陶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讨论并归纳:陶影是一个普通的女工,一个普通的母亲,她身上有很多的缺点,家境的.不富裕使得她想尽办法处处节俭,占便宜。

她是一个可笑的小人物,但又是一个令人敬佩的母亲。

为了孩子她时时检点自己,为了孩子她尽量做到温文尔雅,显得高贵,显得有教养。

但要做到这些是那么地不容易,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千千万万母亲的良苦用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一厘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一厘米》教案

《一厘米》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陶影为儿女的成长所付出的努力,学习她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

2.体会文中比喻的妙处,学习并积累文中的生动词句。

3.理解心理活动对人物刻画的作用,学习通过心理活动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含义,学习并积累文中的生动词句。

2.难点:学习通过心理活动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简介作者及主要作品。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厘米》,看看发生在主人公陶影身上的故事,体会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

二、整体感知(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大意。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2)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2.交流讨论。

(1)课文主要写了陶影带儿子小也坐公交车去公园玩,因为一厘米的身高问题而与检票员发生争执的事情。

(2)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5自然段)写陶影带儿子小也坐公交车去公园玩;第二部分(6-13自然段)写因为一厘米的身高问题而与检票员发生争执;第三部分(14自然段)写事情的解决和陶影的感受。

三、研读赏析(一)研读第一部分,了解人物性格。

1.指名读第一部分,思考:陶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交流讨论。

(1)陶影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教养的母亲。

从她对儿子的照顾和教育可以看出来。

如“她总是把儿子抱在怀里,给他讲故事,教他认字”“她总是耐心地解答儿子的问题,从不厌烦”。

(2)陶影是一个有原则、有尊严的人。

从她与检票员的争执中可以看出来。

如“她据理力争,声音柔和而坚定”“她觉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

3.体会比喻的妙处。

如“她的心情就像天空一样晴朗”“她的脸色就像一块布一样阴沉”。

这些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陶影的心情和性格特点。

《一厘米》教案

《一厘米》教案

《一厘米》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一厘米”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掌握测量一条物体的长度的方法。

3.通过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一厘米》课文朗读。

2.介绍和讲解“一厘米”的概念,它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和数值关系。

3.用校内实际场景作为教学练习,指导学生使用直尺或卷尺测量物体长度,反复练习掌握并熟悉操作流程。

4.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体验数据,以图表形式记录不同物体长度信息。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和讲解1.【引入】: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常常用到尺子吗?人和物体都要测量吧?买菜要用到天平量吧?都是测量长度的,这次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单位——一厘米。

2.【概念讲解】:教师通过图表或幻灯片讲解:“一厘米是长度单位,它是国际标准单位之一。

1cm=10mm=0.01m。

而米、千米、毫米、微米、英尺、英寸、码都是长度的常用单位,日常测量长度时常要用到一些单位之间的换算。

3.【方法讲解】: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使用直尺和卷尺测量长度,比如手臂长度、书桌的长度、橡皮的长度等等,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直尺尺度上对齐0刻度线。

第二步:实践练习1.【实际操作】:教师带领学生去校内采集数据,比如测量教室黑板、桌子、椅子、门、窗、篮球架等的长度。

并将采集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数据分析】: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的数据并进行分析,通过图表的形式呈现,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大小,分别展示在横向条形图、柱形图或折线图中。

第三步:制定作业1.【练习题】:教师下发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比如学生自己测量他们的手掌、书、手机等长度,并换算成毫米,英寸等单位,再用图表展示。

2.【课后思考】:教师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使用测量长度的知识。

教学反思1.《一厘米》教学能够打开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求知需求。

通过实际测量和理论知识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观察能力。

同时,这类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最新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一厘米》说课稿及教案精品版

最新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一厘米》说课稿及教案精品版

2020年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一厘米》说课稿及教案精品版(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一厘米》说课稿及教案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说课的一号选手。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一厘米》。

这篇课文的教学共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的任务是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节。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作品内涵,培养学生品评鉴赏的能力。

下面,我主要针对第二课时作以下说明。

一、对教材的认识本文是语文出版社《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

本单元的阅读,意在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能力。

《一厘米》是当代女作家毕淑敏写的一篇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小说,选材视角独特、心理描写真实细腻。

本课时承载的任务:不仅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更要让学生通过完整的阅读实践,学会初步地鉴赏品评文学作品,学会有意识地交流和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

二、针对任务,预设三个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品读中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2、使学生学会对文中的表达技巧作出初步评价,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3、理解“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学会宽容,学会体谅父母,关爱父母;努力做一个正直、诚实、有责任感的人。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已经接触了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对小说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已具备初步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本节课力求继续使这种能力得以提高。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亲情虽然不是陌生的话题,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接受了太多来自亲人的关怀,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亲情,母爱并不敏感,对父母的关爱并没有更多深入细致的思考,或者只是片段式的。

本节课要做的就是让多数本不缺少爱的学生发现他们身边的爱。

九年级学生,虽思想较成熟,判断有主见,但多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单一。

作者选材视角独特,别具匠心,学生很难体会作品的深意。

针对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取了如下办法:四、设计理念及教法选择1、重视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

《一厘米》教学设计

《一厘米》教学设计
呈现经过整理的问题,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参与学习过程,适时点播、形成互 动: 矛盾不解:陶影为何给不用买票的小也 买车票?为何平日有过逃票行为这次却 不报销?对儿子关爱备至为何在庙门口 给儿子“凶猛的一掌”?为何拒绝参观 券…… 深深感动:结尾。


第二课时 指导分析(思维)



关键词语:P43悲惨、残忍、骄横,P45 冰晶与P47寒冰。 比喻佳句俯拾即是,注意似是而非句。 精彩段落:重点分析“寺庙门口”部分。 揣摩在特定环境中人物描写对表现人物 性格的作用。陶影是个怎样的形象? 多元主题:母亲的心;童心的可贵;人 心不古,呼唤诚信……
第三课时


பைடு நூலகம்
指导评价(学生实际)
评价小也,回忆自己的童年。 评价陶影,联想自己的母亲(课后题)。 评价红衣青年,学会回头重审文章。 评价选材、题目、结构、写法和语言 (联系自己的作文,学习写作)。
《一厘米》教学设计
姜绍
第一课时 指导预习(表达)
反复阅读:生字词,比喻佳句、精彩 句段批注及心得。 复述故事——简述故事——提炼情节 几件事?主要人物?围绕什么?结局? 提出问题: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 题(自问自答),也可针对自己读不 懂的地方提出问题。(教师收集筛选)

第二课时 指导分析(思维)

九上6一厘米教案.docx

九上6一厘米教案.docx

6《一厘米》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整体感知,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

(2) 通过作者对文中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 文章使用了许多写作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掌握其精髓,并正确、灵活地运用。

2、 能力目标:学习、理解和运用文章心理描写、生动的比喻,并交流心得。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2) 懂得要体谅父母,学会宽容,做一个诚实、正直、善良、有责任感的人。

教学设想: 1、 教学重点:(1)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2) 课文借一件小事来折射人性的光辉,映照平凡中的伟大这一深刻的主题。

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对陶影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2) 理解作者通过文中主人公来反映母亲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

3、 教学准备:幻灯片4、 教学方法:常规教学,学生讨论为主5、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的最大心愿,为了对孩子进行教育,古 代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在现今,智障少年舟舟的母亲历尽 艰辛,育子成材。

今天,我们也來认识一位母亲,看她是怎样对孩子进行“全力 以赴的正而教育”的。

好,按照我们良好的预习习惯,大家先来汇报一下预习课 文的收获。

二、 介绍作者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1969年入伍,在西藏的高原部队当兵11 年,1980年转业回到北京。

毕淑敏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之后, 她就成了 “文学界的白衣天使”。

毕淑敏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得各种文学 奖30余次。

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三、 自读、预习课文,积累下列字词(小黑板) jingqiejun tT • • K J1U 战战兢兢 • • 锲而不舍 • 辍裂 • 挑剔 • 脱臼 ■ V e ming bln xia bi ng温文尔雅 冥思苦想 彬彬有礼 狡黠秉公四、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小说内容1、主要故事情节车上陶影为小也买票一一张师傅送票一一寺庙门口发生争执一一被误解逃票扫兴而归一一投书报社讨回公道两位领导登门拒绝赠票挽回尊严2、文章是按什么线索组织全篇的?“买不买票”是课文的线索,而这关键就是那“一厘米”。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一厘米》教案1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一厘米》教案1

《一厘米》教案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2.学习课文借一件小事来反映深刻主题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借一件小事来反映深刻主题的写法(以小见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厘米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目,可是在一位母亲心中,它却成了天大的事情。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看毕淑敏的小说《一厘米》。

看后请同学们说说这位母亲究竟遇到了怎样一件事。

二、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2.学习课文借一件小事来反映深刻主题的写法。

三、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

国家一级作家,1969年入伍,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2.基础字词皲裂jūn捺nà锲而不舍qiè脱臼jiù咂zā狡黠xiá煳hú戳chuō彬彬有礼bīn皲裂:因干燥而开裂。

捺:按检点: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

印堂:额部两眉之间。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释然:形容疑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秉公:按照公认的道理或公平的标准(办事)。

脱臼:关节脱位。

狡黠:本指狡猾奸诈,这里指耍小聪明。

煳:指食物被烧烤得变焦变黑。

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有礼貌。

3.理清情节(1)说说剧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情节。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独立思考→组内1+1交流→全班展示)过渡:阅读课文后,我们已经对文章的基本框架有了大致的了解,小说的情节和结构安排都很简单,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故事,作者也将之写得一波三折。

那剧本中到底呈现了多少波折呢,让我们进入活动2重点探究。

4.理清矛盾课文叙述的不是一个很复杂的故事,可作者却写得波澜起伏。

这是因为多重矛盾掀起了多重波折。

这部剧本为我们呈现了哪些矛盾?你认为其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独立思考→组内1+1交流→全班展示)明确:中心矛盾冲突是该不该买票过渡:文章中妈妈陶影被误解后坚决讨回公道,为之做出了很多努力。

《一厘米》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厘米》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厘米》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厘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母亲为儿女的成长所做的努力。

2、努力做一个善良,正直,诚实有责任感的人。

3、学习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体会比喻的妙处。

[教学步骤]1、导入上堂课我和大家一起感知了一个与“一厘米”有关的感人故事,这件事在生活中可谓是非常小的一件事,可在一位母亲的眼里它却成了一件毫不能含糊的大事,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

2、这篇文章说了几个时间段的故事?中心矛盾冲突是什么?明确:(1)坐车多买票(2)被误解逃票(3)投诉讨回公道。

中心矛盾冲突是该不该买票,小说的情节发展分别对应着三个时间段的故事。

第一是开端;第二是发展;第三是高潮和结局。

3、故事中,你认为陶影为什么在被误解后坚决要讨回公道呢?明确:这关系着一位母亲在儿女心目中的形象是否完美,这件事关系到教育子女的导向,她希望把儿子培养成诚实正直,善良,有责任感的有教养的人,她深爱小也,正是这种爱,使她具有非常强烈的责任感,她要给小也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

4、除了陶影“被误解后坚决讨回公道,写信投诉”这个情节以外,小说在第一、二部分里,还有哪些情节都表现了她为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所做的努力呢?明确:①她为儿子快乐,让儿子有小小男子汉的尊严,在儿子身高不够的情况下,爽快地掏出二毛钱买了不必要的票。

②为了不在孩子面前撒谎,她放弃了用票根报销的计划。

③为了培养有大家风度的孩子,她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把西瓜啃得太苦。

④倒班陪儿子逛寺院。

⑤在儿子面前,她强忍怒火,不与小青年争吵,不想让让孩子看她面目狰狞的一面。

⑥为了融化孩子眼里的寒冰,向儿子证明自己没错,求人帮忙写信向上级反映情况。

这些细节足以表现这是位对完美有着执著,全力以赴追求的伟大母亲5、怎么理解这位母亲独立坐车不买票的行为呢?是否就因为如此,她不能成为伟大的母亲形象?明确:第2段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她的一种自我安慰,以借以减轻内心的不安和愧疚的,所以我们不能从第2段就直接得出她是个爱占小便宜的人,其余各段的心理描写也能证明这一点。

《一厘米》教学设计

《一厘米》教学设计

《一厘米》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以短篇小说《一厘米》为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作品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以下是本教学设计的具体安排:一、教学目标1.了解短篇小说《一厘米》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意义;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所传达的主题和思想,并表达个人看法;4.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课前准备在课前要求学生阅读短篇小说《一厘米》,并做简单的阅读笔记,包括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的内容;2.整体阅读教师进行整体阅读,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所营造的氛围;3.细致解读通过分段阅读,对作品进行逐段解读,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4.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帮助他们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并分享个人的感悟和看法;5.情感表达通过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6.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促进互动交流,拓展思维。

三、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既进行讲解和引导,又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的空间,注重启发式教学;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和合作,共同探讨作品的意义和主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3.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概念图,整理和展示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4.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将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价他们对作品的理解深度和批判性思维水平;2.作业评定布置相关阅读或写作作业,评定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3.学习反馈定期进行学习反馈,指导学生根据反馈意见,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一厘米》说课稿及教案共10页文档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一厘米》说课稿及教案共10页文档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一厘米》说课稿及教案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说课的一号选手。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一厘米》。

这篇课文的教学共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的任务是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节。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作品内涵,培养学生品评鉴赏的能力。

下面,我主要针对第二课时作以下说明。

一、对教材的认识本文是语文出版社《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

本单元的阅读,意在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能力。

《一厘米》是当代女作家毕淑敏写的一篇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小说,选材视角独特、心理描写真实细腻。

本课时承载的任务:不仅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更要让学生通过完整的阅读实践,学会初步地鉴赏品评文学作品,学会有意识地交流和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

二、针对任务,预设三个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品读中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2、使学生学会对文中的表达技巧作出初步评价,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3、理解“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学会宽容,学会体谅父母,关爱父母;努力做一个正直、诚实、有责任感的人。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已经接触了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对小说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已具备初步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本节课力求继续使这种能力得以提高。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亲情虽然不是陌生的话题,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接受了太多来自亲人的关怀,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亲情,母爱并不敏感,对父母的关爱并没有更多深入细致的思考,或者只是片段式的。

本节课要做的就是让多数本不缺少爱的学生发现他们身边的爱。

九年级学生,虽思想较成熟,判断有主见,但多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单一。

作者选材视角独特,别具匠心,学生很难体会作品的深意。

针对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取了如下办法:四、设计理念及教法选择1、重视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

学生的感受、品味是理解、欣赏、评价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厘米九年级语文教案示例这是一篇视角独特、主题深刻的小说。

“买票”是一桩小事,但意义重大,它关系着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尊严,关系着一位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教育子女的导向。

这篇小说肯定了主人公陶影对完美的执著和全力以赴的追求,也表达了对不完美的理解与宽容,对正直、善良与责任感的褒扬。

通过阅读分析,我们将——1.理解陶影这一人物形象。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会宽容,努力做一个正直、善良、诚实、有责任感的人,学会体谅父母,爱父母。

走近作者一、作者简介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会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十一年。

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二十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二百万字。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十六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十七届联合报文学奖等三十余次。

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

二、相关知识《毕淑敏文集》包括:《最后一支西地兰》、《看家护院》、《送你一条红地毯》、《原始股》、《预约财富》、《紫花布幔》、《不会变形的金刚》、《一厘米》、《妈妈福尔摩斯》、《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提醒幸福》、《我很重要》、《孝心无价》、《行使拒绝权》、《友情:这棵树上只有一个果子,叫作信任》、《昆仑殇》、《补天石》、《阿里》、《红处方》、《预约死亡》、《生生不已》、《紫色人形》、《捉刀》、《假如我出卷子》、《斜视》、《天使和魔鬼的较量》等。

三、王蒙谈毕淑敏我真的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规规矩矩的作家与文学之路。

我本来以为新涌现出来的作家都可能是怀才不遇、牢骚满腹、刺头反骨、不敬父母(而且还要审父)、不服师长、不屑学业、嘲笑文凭、突破颠覆、艰深费解、与世难谐、大话爆破、呻吟颤抖,充满了智慧的痛苦天才的孤独哲人的憔悴冲锋队员的血性暴烈或者安定医院住院病人的忧郁兼躁狂的伟人——怪物。

毕淑敏则不是这样。

她太正常、太良善,甚至于是太听话了。

即使做了小说,似乎也没有忘记她的医生的治病救人的宗旨,普渡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

她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的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

而我们国家,常常是杀人之论火爆易红,救人之论黯然无光;大而无当之文如日中天,诚实本分之作视若草芥;凶猛抡砍之风时赢喝彩,娓娓动人之章倒陪末座。

一句话,乖戾之气冲击文坛久矣,恨比爱强健,斗比和勇敢,骂比分析痛快,绝望比清明时髦,狂妄比谦虚“现代”,乌眼鸡驱逐掉了百灵与夜莺,厮杀的鼓噪遮盖了万籁,而与人为恶的文风正在取代与人为善的旧俗……所以就更显得毕淑敏的正常、善意、祥和、冷静,乃至循规蹈矩的难能可贵。

即使她写了像《昆仑殇》这样严峻、撼人心魄的事件,她仍然保持着对于每一个当事人与责任者的善意与公平。

善意与冷静,像孪生姐妹一样地时刻跟随着毕淑敏的笔端。

唯其冷静才能公正,唯其公正才能好心,唯其好心世界才有希望,自己才有希望,而不至于使自己使读者使国家使社会陷于万劫不复的恶性循环里,也许她缺少了应有的批评与憎恨,但至少无愧于、其实是远远优于那些缺少应有的爱心与好意的志士。

她正视死亡与血污,下笔常常令人战栗,如《紫色人形》,如《预约死亡》,但主旨仍然平实和悦,她是要她的读者更好地活下去,爱下去,工作下去。

她宁愿忏悔“我”的多疑与戒备太过,歌颂普通人性(《翻浆》),而与泛恶论的诅咒与煽动迥异其趣。

至于她的散文就更加明澈见底了。

她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医生,好医生,她会成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

昆仑山上当兵的经历,医生的身份与心术,加上自幼大大的良民的自觉,使她成为文学圈内的一个新起的,别有特色的和谐与健康的因子。

融入文本一、跨越障碍1.字音字形惩(chéng)罚皲(jūn)裂吝(lìn)惜捺(nà)塑(sù)料挑剔(tī)允(yǔn)诺逻辑(jí)矜(jīn)持磕(kē)头骄横(hèng)顷(qǐng)刻吮(shǔn)哄(hōng)笑脱臼(jiù)兀(wù)自狡黠(xiá)内疚(jiù)反驳(bó)无措(cuò)2.词语解释[温文尔雅] 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锲而不舍]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释然] 形容因疑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秉公] 依照公认的道理或公平的标准(办事)。

[狡黠] 本指狡猾奸诈,这里指耍小聪明。

[彬彬有礼] 形容举止文雅,有礼貌。

3.同义词辨析企图试图两个词都有打算、计划的意思。

主要区别:“企图”为贬义词,可以做名词或动词。

“试图”为中性词,只能做动词。

本课例句:“他的眼光很犀利,抓到过许多企图逃票的人。

”二、整体解读陶影独自坐公共汽车时,经常不买票。

为什么一定要买票呢?就是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开,也不能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员,也不会少烧汽油。

当然她很有眼色,遇上认真负责的售票员,她早早就买票。

只有对那些吊儿郎当的,她才小小地惩罚他们,也为自己节约一点儿钱。

陶影是一家工厂食堂的炊事员,在白案上,专做烤烙活,烘制螺旋形沾满芝麻的小火烧。

她领着儿子小也上汽车,先把儿子抱上去,自己断后。

车门夹住了她背上的衣服,好像撑起一顶帐篷。

她伶俐地扭摆了两下,才脱出身来。

“妈妈,买票。

”小也说。

小孩比大人更注意形式,不把车票拿到手,仿佛就不算坐车。

油漆皲裂的车门上,有一道白线,像一只苍白的手指,标定—·一○米。

小也挤过去。

他的头发像干草一样蓬松,暗无光泽。

陶影处处俭省,但对孩子的营养绝不吝惜。

可惜养料走到头皮便不再前进,小也很聪明,头发却乱蓬蓬。

陶影把小也的头发往下捺,仿佛拨去浮土触到坚实的地表。

她摸到儿子柔嫩的头皮,像是塑料制成,有轻微的弹性。

那地方原有一处缝隙。

听说人都是两半对起来的。

对得不稳,就成了豁豁嘴。

就算对得准,要长到严丝合缝,也需要很多年。

这是一道生命之门,它半开半合,外面的世界像水,从这里流进去。

每当抚到这道若隐若现的门缝,陶影就感觉到巨大的责任。

是她把这个秀气的小男孩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她很普通,对谁都不重要,可有可无,唯独对这个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

在小也的圆脑袋和买票的标准线之间,横着陶影纤长而美丽的手指。

由于整天和油面打交道,指甲很有光泽,像贝壳一样闪亮。

“小也,你不够的。

还差一厘米。

”她温柔地说。

她的出身并不高贵,也没读过许多书。

她喜欢温文尔雅,竭力要给儿子留下这种印象,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她感觉自身高贵起来。

“妈妈!我够来我够来!”小也高声叫,把脚下的踏板跺得像一面铁皮鼓,“你上次讲我下次坐车就可以买票了,这次就是下次了,为什么不给我买票?你说话不算话!”他半仰着脸,愤怒地朝向他的妈妈。

陶影看着儿子。

一张车票两毛钱。

她很看重两毛钱的,它等于一根黄瓜两个西红柿如果赶上处理就是三捆小红萝卜或者干脆就是一堆够吃四天的菠菜。

但小也仰起脸,像一张半开的葵盘,准备承接来自太阳的允诺。

“往里走!别堵门口!这又不是火车,一站就从北京到保定府了,马上到站了……”售票员不耐烦地嚷。

按照往日的逻辑,冲她这份态度,陶影就不买票,今天她说:“买两张票。

”面容凶恶的售票员眼睛很有准头:“这小孩还差一厘米,不用买票。

”小也立刻矮了几厘米,而绝不是一厘米。

买票与不买票强烈地关系着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尊严。

两毛钱就能买到尊严,只发生在人的童年。

没有一个妈妈能够拒绝为孩子提供快乐。

“我买两张票。

”她矜持地重复着。

小也把他那张票粘在嘴唇上,噗噜噗噜吹着响,仿佛那是一架风车。

他们是从中门上的,前门下的。

前门男售票员查票,陶影觉得他很没有眼力:哪个带孩子的妈妈会不买票?她就是再穷再苦,也得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昂起头。

她把票很潇洒地交给售票员,售票员问:“报销不?”她说:“不要了。

”其实她应该把票根保存起来。

这样以后哪次集体活动或开食品卫生会,她骑车去,回来后可以用这张票报销。

夫妇都是蓝领工人,能省就省一点。

可小也是个绝顶机灵的孩子,会追着妈妈问:“咱们出来玩的票也能报销吗?”在孩子面前,她不愿撒谎。

这样挺累的,她按照各种父母必读上的标准,为自己再塑一个金身。

你得时时注意检点,因为面对一个无所不在的观众。

不过也充满了温馨与爱。

比如吃西瓜,只要小也在,她一定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把西瓜皮啃得太苦。

其实在她看来,西瓜瓤与西瓜皮没什么大分别,一路吃下去,不过红色渐渐淡了,甜味渐渐稀了,解渴消暑是一样的。

瓜皮败火,还是一味药呢。

终于有一天,她发现儿子也像妈妈一样,把瓜皮啃出梳齿样的牙痕,印堂上粘了一粒白而软的嫩瓜子,她勃然大怒了:“谁叫你把瓜皮啃得这样苦?要用瓜皮洗脸吗?”小也被妈妈吓坏了,拿着残月一般的瓜皮战战兢兢,但圆眼睛盛满不服。

小孩子是天下最出色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行家。

陶影从此明白了,以她现有的家境要培育出具有大家风度的孩子,需要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

这很难,就像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一样,但并不是做不到。

在这个过程中,她觉得生活多了几分追求。

【第一部分:陶影带儿子坐公共汽车,不但没有逃票,反而多买了一张票,表现了一位用心良苦的母亲勇于承担做母亲的责任。

】今天她领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院参观,小也长这么大,还没见过佛。

陶影心里是不信佛的,她不会让小也磕头。

这是迷信,她知道。

门票五块钱一张,如今庙也这样值钱了。

票是红案上的老张给的。

期限一个月,今天是最后一天,老张神通广大,什么人都认识。

有时拿出一本像撕掉皮的杂志说:“见过吗?这叫大参考。

”陶影觉得论个头,它可比报纸样的参考消息要小得多,怎么能叫大参考呢?问老张,老张也说不清,只说别人都这么叫,许是把杂志拆开来一张张铺开,终归是要比那张小报大的。

想想也很有理。

仔细看那大字印的参考,上面还在议论海湾战争会不会打,其实大家都在谈伊拉克的战争赔款问题了,说他们除了伊拉克枣,不知道还有什么。

不管怎么说,陶影还是佩服老张。

为了这锲而不舍的佩服,老张给她这张票。

“就一张啊?”感激之余,陶影还不满足。

“爷们就算了,领孩子开开眼呗!不满一米一的孩子免票。

实在不乐意去,到门口把票倒腾出去,够买俩西瓜的!”老张设身处地为她着想。

她特地倒休带小也来玩。

京城里难得有这一大片森然的绿地。

未及靠近,便有湛凉的冷绿之气漫溢而来,仿佛正要面临一座山谷或是一道飞瀑。

小也从妈妈手里夺过门票,又含在嘴里,飞快地跑向金碧辉煌的寺门,仿佛一只渴极了要饮水的小动物。

陶影突然有些伤心,不就是一座庙吗?怎么连妈妈都不等了,旋即又释然,带儿子出来,不就是要让他快乐嘛!庙门口的守卫是一个穿着红衣黑裤的青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