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合集下载

生理学——骨骼肌的收缩功能ppt课件

生理学——骨骼肌的收缩功能ppt课件
化学接收
电刺激神经纤维达阈值 神经纤维兴奋,产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到神经末梢 Ca²+进入轴突末梢 轴突末梢量子式释放递质ACh 递质经过接头间隙与终板膜上N2受体结合
兴奋 收缩 耦联
收缩 过程
终板膜对Na+(还有K+)通透性增高而产生终 板电位
ACh被胆碱酯酶破坏 邻近肌膜去极化达阈电位而产生肌膜动作电位 肌膜动作电位沿横管传到细胞内部 肌质网终末池释放Ca²+入肌浆 Ca²+与肌钙蛋白结合,暴露肌纤蛋白上与粗肌 丝结合的位点 粗、细肌丝间形成横桥连接,细肌丝沿粗肌丝 向M线滑行,使肌小节缩短
2、肌管系统 (sarcotubular system)
横管系统(transverse tubule)
{ 纵管系统(longitudinal tubule) 肌质网 (sarcoplasmic reticulum)
三联管结构:由每一横管与来自两侧的纵管的 终末池组成的结构。其作用是把横管传来的电 信号与终末池Ca2+释放两个过程联系起来。完 成横管向肌浆网的信息传递。
舒张 过程
没有动作电位传来时 Ca²+被泵回肌质网
Ca²+脱离肌钙蛋白
粗、细肌丝间的相互作用停止, 细肌丝弹性回位
二、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一)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1、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 等张收缩( isotonic contraction)
2、单收缩和复合收缩
终板电位引 发动作电位
电压依从性 Na+通道开放
阈电位
Na+
3、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特征
(1)单向性传递 (2)1对1传递 (3)兴奋传递有一定的时间延搁。 (4)易受药物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肌组织是由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组成肌细胞的收缩活动构...

肌组织是由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组成肌细胞的收缩活动构...

---------------------------------------------------------------最新资料推荐------------------------------------------------------肌组织是由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组成肌细胞的收缩活动构...第四节肌组织肌组织是由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组成。

肌细胞的收缩活动构成了人体各种形式的运动。

例如四肢运动、胃肠蠕动、心脏搏动等。

肌细胞细长呈纤维状,所以又称肌纤维。

肌纤维的细胞膜称肌膜,细胞质称肌浆。

在肌纤维间有神经、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分布。

根据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可将肌组织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

一、骨骼肌骨骼肌的基本组成成份是骨骼肌纤维。

骨骼肌借肌腱附着在骨骼上。

一般说来,它是随意肌,接受躯体神经支配,产生收缩和舒张,完成各种躯体运动。

(一)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骨骼肌纤维为细长圆柱形。

长 1~ 30mm,直径 10~100 m,有多个椭圆形细胞核位于周边靠近肌膜处,肌浆中含有丰富的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在肌原纤维之间还有大量的线粒体、糖原颗粒等。

(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肌原纤维肌原纤维很细,直径约 1~2nm,其长轴与肌纤维的长轴一致,一条肌纤维中含数百1 / 12到数千条肌原纤维。

每条肌原纤维都显有明暗相间的横纹,由于平行的各条肌原纤维上的明带和暗带都分别在同一平面上,这就使整个肌纤维呈现明暗相间的横纹。

因此,骨骼肌又称横纹肌。

明带又称 I 带,暗带又称 A 带。

在明带中部有色深的间线,称 Z 线,在暗带中部有较明亮的 H 带,在 H 带的中部有色深的中线称 M 线。

在相邻两条 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每个肌节由1/2Ⅰ 带+A 代+1/2Ⅰ 傣组成。

一个肌节的长度可变动在 1. 5~3. 5 m 之间,在体骨骼肌安静时,其肌节长度大约为2. 0~2. 2 m。

肌节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基本功能—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人体解剖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人体解剖生理学)
1.定义:把以肌细胞膜 的兴奋过程和肌细胞 的收缩连接起来的中 介过程。
2.结构基础: 肌管系统 :
横管 (T管) 纵管 (肌质网)
纵行肌质网 LSR 连接肌质网 JSR 终池
三联管:骨骼肌的T管与其两侧的 终池
(耦联的关键结构)
三、具体过程
1.肌膜上AP沿肌膜和T管 传向肌细胞深处;
2.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 递;
轻负荷:横桥摆动及其与肌动蛋白解离速度快(缩短 速度快);处于张力状态的横桥数目少(收缩张力小)
重负荷:横桥摆动速度慢,横桥周期延长(缩短速度慢); 较多横桥处于张力状态(收缩张力增加)
(三)肌肉的收缩能力
1.定义:是指与负荷无关,但可影响肌肉收缩效能的肌肉的 内在特性和功能状态。
2.影响因素: (1)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特别是[Ca2+]; (2)肌肉蛋白质或横桥功能特性的改变,
Ca2+ 接头间隙
AP
Ca2+通道
突触小体
Na+
AP Na+
ACh
N2型Ach受体阳
AP
离子通道
Na+
三、传递的特点
(一)单向传递
(二)时间延搁
实质:电-化学-电的过程
(三)易受内环境影响
一、骨骼肌细胞的收缩
AP在运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N-M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AP在骨骼肌cell上的传导(局部电流)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骨骼肌的肌丝滑行收缩
特别是ATP酶活性; (3)神经、体液、药物及病理因素。
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蛋白质或横桥功能特性
缺氧 酸中毒 能源缺乏
降低收缩效果
Ca2+ 咖啡因 肾上腺素
提高收缩效果
一、神经-肌接头的结构 接头前膜 接头间隙 接头后膜

生理学第二章

生理学第二章

特点 : ①扩散速率高,无饱和性; ②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不需另外消 耗能量; ③扩散量与物质浓度梯度和膜通透性呈正相关.
转运的物质: 有O2、CO2、NH3 、N2 、尿素、乙醚、乙醇、
类固醇类激素等少数几种物质。 注:膜对H2O具高度通透性,H2O除单纯扩散
外,还可通过水通道跨膜转运。
组织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的对应关系
分 期 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低常期
兴奋性 与AP对应关系 机 制
降至零 锋电位
钠通道失活
渐恢复 负后电位前期 钠通道部分恢复
>正常 负后电位后期 钠通道大部恢复
<正常 正后电位 膜内电位呈超极化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本节主要以骨骼肌为例讨论以下内容: ① 运动神经的兴奋如何传递给骨骼肌细胞而使它
膜外N端:识别、结合第一信使 膜内C端: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
细胞内生物效应
特点:①信号转导与G蛋白 无关;②无第二信使的产 生;③无细胞质中蛋白激 酶的激活。
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图示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生物电(bioc-lectricity) :是指一切活细 胞无论处于静息状态还是活动状态都存在 的电现象。
两种表现形式:安静时具有的静息电位和 受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
(一)静 息 电 位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是指 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存 在的电位差。
意义: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基础。






B:电极A置于

细胞外,电 极B插入细

胞内,记录

到细胞

第三章第四节肌肉的收缩功能解读

第三章第四节肌肉的收缩功能解读

第三章第四节肌肉的收缩功能解读
肌肉收缩是肌肉组织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人体运动的基础。

肌肉收
缩是通过神经和肌肉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其中的复杂过程包括
肌肉营养、神经肌肉连接以及肌纤维的收缩等。

其次,肌肉收缩需要神经和肌肉组织之间的连接。

神经肌肉连接由运
动神经元和肌肉纤维之间的突触传递机制实现。

运动神经元通过神经冲动
信号在神经元突起中传导,最终到达突触部位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乙
酰胆碱在突触间隙与肌肉纤维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得肌肉纤维激活、产生收缩反应。

神经和肌肉组织之间的良好连接是实现正常肌肉收缩的前提。

最后,肌纤维的收缩是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

肌纤维是构成肌肉组织
的细胞单位,由多个肌原纤维组成。

肌原纤维内部有一条或多条线粒体,
能供给细胞所需的能量。

肌原纤维内有大量的肌纤维蛋白,主要包括肌球
蛋白和肌动蛋白。

肌球蛋白是肌纤维中的主要结构蛋白,能够与肌动蛋白
结合形成肌节。

当神经冲动到达肌纤维时,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之间的结
合会发生变化,导致肌节的重复形成和消失,从而引起肌纤维的收缩。


纤维的收缩过程主要分为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结合和解离两个阶段,这
一过程被称为肌肉组织的滑动理论。

综上所述,肌肉收缩是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合适的营养供应、神经
肌肉连接和肌纤维的收缩等多个方面的协调与合作。

了解肌肉收缩的机制,对于理解人体的运动过程和调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节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第四节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结构:接头前膜:轴突末梢 接头间隙:40-50 nm 接头后膜:肌细胞膜,终板膜
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AP传导至末梢突触前膜 Ca2+内流
囊泡释放乙酰胆碱(Ach)
Ach扩散与后膜 (终板)受体结合
Na+内流, K+外 流,膜去极化
终板电位
AchE水 解Ach
动作电位 整个肌细胞
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特征
–单向传递 –时间延搁 –易受药物和其它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 –兴奋传递一对一
影响神经-肌接头化学传递的因素
①肉毒杆菌毒素,可抑制Ach的释放。 ②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ACh积聚,出现
肌细胞挛缩等中毒症状。 ③美洲箭毒可以同ACh竞争结合位点, 肌松剂。 ④接头后膜上ACh受体功能异常,重症肌肉无力。
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 :指肌 肉收缩时长度缩短而无肌张力的变化。
单收缩 (single twitch)
收缩总和与强直收缩 (tetanic contraction)
前负荷的影响 肌肉在收缩前就作用于肌肉的 负荷,将肌肉拉长于某一状态。
最适初长度:使肌肉 收缩时产生最大张力 的初长度。
后负荷的影响 肌肉开始收缩时遇到的负荷。
后负荷愈大,产生张力愈大,肌肉缩短的速度及 缩短的长度愈小。
肌肉收缩能的影响
Ca2+、NE、E、毛地黄类药物→心肌收缩 能力↑使张力一速度曲线平行右上移。
H+、K+ 、Ach →心肌收缩力↓;使曲线 平行左移。
神经肌接头 (neuromuscular junction)
第四节 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骨骼肌收缩的机械力学特征 1、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2、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肌肉的收缩功能 PPT

第四节肌肉的收缩功能 PPT
新形成位阻,阻断myosin与actin结合 • →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AP 从肌膜传到T管 L-钙通道构象改变,激活JSR膜上得ryanodine受体
内钙释放后进入胞质,胞质Ca2+浓度升高
与肌钙蛋白结合,原肌球蛋白构象改变,肌细胞机械收缩 耦联得关键物质——Ca2+ 耦联得关键结构——三联管
胞浆中Ca2+ 浓度升高 激活肌质网上得Ca2+泵 将胞浆中Ca2+泵回肌质网 胞浆中Ca2+ 浓度下降 肌肉舒张
(四)骨骼肌得收缩形式及影响收缩得因素
1. 收缩形式: • 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 • 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
2、 影响因素: (1)前负荷(preload),初长度(initial length)
两列肌纤蛋白得单体聚合成球状,形成细丝 得主干,每一个单体上具有一个与肌凝蛋白结 合得位点。
肌纤蛋白与肌凝蛋白为收缩蛋白。
原肌凝蛋白在安静就是疏松得附在肌纤蛋 白丝上,覆盖了其与肌凝蛋白结合得位点。
肌钙蛋白有与Ca2+结合得作用,调节原肌凝 蛋白得变构,暴露肌纤蛋白得结合位点。
肌钙蛋白与原肌凝蛋白为调节蛋白。
• 相关药物:
• 新斯得明、有机磷农药:抑制胆碱酯酶; • 筒箭毒碱、 α-银环蛇毒等:阻断胆碱N受体。
(二)骨骼肌得收缩活动
1、 骨骼肌得超微结构:
•肌原纤维(myofibril) •肌管系统(sarcobutubular system) (1)肌原纤维得结构与分子构成: •粗肌丝与细肌丝及其排列:
横桥摆动及与细动蛋 白解离快,所以速度快。 瞬间处于产生、维持 张力状态得横桥少。

《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4肌细胞的收缩

《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4肌细胞的收缩

张力 最大张力
初长度 最适初长
异长调节
最适初长度
最适初长度或最适前 负荷时, 负荷时 , 肌小节内的粗 细肌丝处于最理想的重 叠状态, 每一个横桥附 叠状态 , 近都有能与之起作用的 细肌丝存在, 细肌丝存在 , 可出现最 佳收缩效果。 佳收缩效果
2.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二、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
Relaxed state
Initiation of contration
肌凝蛋白 肌动蛋白 肌球蛋白 肌钙蛋白
收缩蛋白
调节蛋白
(一)肌丝滑行过程
肌浆中Ca 浓度↑→ ↑→Ca 与肌钙蛋白结合→ 肌浆中Ca2+浓度↑→Ca2+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 构型变化→原肌凝蛋白构型变化→ 构型变化→原肌凝蛋白构型变化→肌纤蛋白上活性位点暴露 →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横桥ATP酶激活→分解ATP放出能量 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横桥ATP酶激活→分解ATP放出能量 ATP酶激活 ATP →横桥头部摆动并拖动细肌丝→肌丝滑行(肌肉收缩)。 横桥头部摆动并拖动细肌丝→肌丝滑行(肌肉收缩)
1. 粗肌丝 (thick filament)
肌凝蛋白(肌球蛋白,myosin)组成 肌凝蛋白(肌球蛋白,myosin)组成 bridge): 可逆性与细肌丝结合, 横桥 (cross bridge):1. 可逆性与细肌丝结合, 拖动细肌丝滑行;2.具有ATP酶活性。 拖动细肌丝滑行;2.具有ATP酶活性。 具有ATP酶活性
在一定范围内, 在一定范围内 , 随着前负 荷的增加, 荷的增加 , 肌肉收缩做等长收 缩时产生的张力也增加。 缩时产生的张力也增加 。 前负 荷过大, 荷过大 , 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 力反而减小。 力反而减小。 肌肉收缩时产生最大张力 的前负荷或初长度称为最适前 的前负荷或初长度称为 最适前 负荷或最适初长度。 负荷或最适初长度。

第三章第四节肌肉的收缩功能

第三章第四节肌肉的收缩功能

第三章第四节肌肉的收缩功能肌肉的收缩功能是人体运动的基础。

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肌肉纤维发生短缩,产生力量,使人体能够进行各种活动,如行走、跑步、举重等。

本文将解析肌肉收缩的机理、影响肌肉收缩功能的因素以及如何通过训练来提升肌肉收缩功能。

肌肉收缩的机理主要涉及到肌纤维、肌节、肌原纤维和肌动蛋白。

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单位,由多个肌节组成。

肌节内有数以百计的肌原纤维,它们形成了肌肉的纵横排列。

肌原纤维内含有肌动蛋白,其中包括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肌收缩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兴奋阶段、收缩阶段和放松阶段。

兴奋阶段是指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细胞传导到肌纤维,引起肌肉纤维内的肌节释放出钙离子。

钙离子与肌球蛋白结合,使肌动蛋白发生构象改变,从而使肌原纤维缩短。

这是肌肉收缩的关键步骤。

收缩阶段是肌原纤维缩短的过程,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之间的结合力增强,使肌纤维发生收缩。

放松阶段是在神经冲动停止后,肌纤维内的肌节停止释放钙离子,肌原纤维恢复松弛状态。

肌肉收缩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是神经系统的调控作用。

神经系统向肌纤维传导神经冲动,控制肌肉收缩的频率和力量。

如果神经系统受伤或功能异常,肌肉收缩功能将受到影响。

其次是肌肉本身的健康状况和结构。

肌肉的健康状况决定了能否正常进行肌肉收缩,如肌肉纤维的数量和质量是否正常等。

另外,肌肉的结构也会影响收缩功能,如肌肉纤维的排列方式和长度等。

此外,营养供应也是影响肌肉收缩功能的重要因素。

肌肉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给,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以维持正常的代谢和生长。

缺乏营养物质会导致肌肉疲劳和功能下降。

最后,运动训练对肌肉收缩功能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通过适当的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纤维的数量和质量,改善肌肉结构,提高肌肉收缩的力量和速度。

此外,运动训练还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适应和调节,提高神经冲动传导效率,增加肌肉收缩的敏感性和协调性。

总结起来,肌肉的收缩功能是人体运动的基础,其机理涉及肌纤维、肌节、肌原纤维和肌动蛋白等多个结构和因素的相互作用。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3.Ach与终板膜上受体结合(Ach控 制的N2通道)
4.通道开Na+内流>K+外流,终板膜去 极化(终板电位、局部电位)
a
4
5.局部电位扩布到肌细胞膜、叠加达 阈电位、产生AP(电压门控Na+ 通 道)
6.间隙中存在的胆碱脂酶可破坏未与 受体结合的Ach
7.箭毒、α—银环蛇毒能与Ach竟争N2 受体—肌松剂
构型复原→位阻效应恢复→横桥与肌
纤蛋白解离→细肌丝回位—肌肉舒张
(主动、耗能)
a
14
肌肉收缩过程中
参与摆动的横桥 数目;循环进行 的速率可决定
肌肉缩短速度 肌肉缩短产生张力 肌肉缩短的程度
a
15
二、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理 和力学分析
(一)前负荷或肌肉初长度对肌 肉收缩的影响
a
16
a
17
前负荷:preload 指肌肉收缩前遇到的负荷;前负荷↑ →初长↑ →收缩力↑最适前负荷→最 适初长(2.2μm)→肌肉张力最大。
a
8
实现该中介过程的关键结构部位: 三联管结构
实现该中介过程的关键物质:Ca2+
a
9
a
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
1、分子
结构
粗肌丝—肌凝蛋白 头部、横桥
(收缩蛋白) 杆状部
横桥 可与肌纤蛋白可递性结合 具有ATP酶活性
细肌丝 肌纤蛋白 收缩蛋白 肌钙蛋白 调节蛋白 原肌凝蛋白
a
11
a
12
2、肌肉收缩过程:
a
13
终末池释放Ca2+ ↑与肌钙蛋白结合→
原肌凝蛋白构型改变→解除位阻效应
→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横桥向M线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肌原纤维和肌小节
每个肌纤维内都含有大量的直径约1~2μ m的肌原纤维。 它们平行排列,纵贯肌纤维的全长。每条肌原纤维的 全长都呈现规则的明、暗交替,分别称为明带和暗带。 在暗带的中央,有一段相对透明的区域,称为H带。在 H带的中央有一条横向的暗线,称为M线。明带中央也 有一条横向的暗线,称为Z线。肌原纤维上相邻的两条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当神经冲动沿轴突传导到神经末梢时,神经末梢产生动作电位, 在动作电位去极化的影响下,轴突膜上的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 细胞间隙中的一部分Ca2+进入膜内,促使囊泡向轴突膜内侧靠近, 并与轴突膜融合,通过胞吐作用,将囊泡中的ACh以囊泡为单位倾 囊释放入接头间隙,这种释放形式称为量子式释放(quantal release)。当ACh通过扩散到达终板膜时,立即同集中存在于该 处的特殊化学门控通道N-受体结合,由此引起蛋白质内部构象的 变化,导致通道的开放,结果引起终板膜对Na+、K+(以Na+为主) 的通透性增加,出现Na+的内流和K+的外流 ,其总的结果使终板 膜处原有的静息电位减小(从-80mV变为-50mV左右),即出现终 板膜的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终板电位以电紧张 的形式扩布,可使邻旁的肌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激 活该处膜中的电压门控性Na+通通和K+通道,引发一次沿整个肌细 胞膜传导的动作电位,从而完成了神经纤维和肌细胞之间的信息 传递。
横桥具有两个重要的特性:(1)在一定条件下,横桥可以和细肌 丝上的肌纤蛋白分子呈可逆性的结合,同时出现横桥向M线方向 扭动,拖动细肌丝向暗带中央滑动,继而出现横桥和细肌丝的解 离、复位。然后再同细肌丝上另外的结合位点结合,出现新的扭 动。如此反复,使细肌丝继续移动,结果使肌小节的长度变短, 表现为肌肉收缩。有人估计,横桥每摆动一次,仅仅使单个肌小 节缩短2×10nm,约为肌小节长度的1%。(2)横桥具有ATP酶的作 用,可以分解ATP而获得能量,作为横桥移动作功的能量来源。但 横桥的这种作用,只有在它同肌纤蛋白结合之后才能被激活。
终末池,每一横管与两端肌小节的终未池构成三联体 结构。所以肌纤维的三联体结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终末
池的膜与横管之间,有一10~ 12nm的间隙,说明两组管道的内腔 并不相通,它们之间只有通过某种形式的信息转导才能实现功能
上的联系。一般认为,横管系统的作用是将肌细胞兴奋 时出现在细胞膜上的电变化沿T管膜传入细胞内部。 肌浆网和终末池的作用是通过对Ca2+的贮存、释放和 再聚集,触发肌小节的收缩和舒张。而三联体结构则 是把细胞膜的电变化和细胞内的收缩过程衔接起来的 关键部位。
Z线之间的区域,称为肌小节(sarcomere) ,它由中
间的暗带和两侧各1/ 2的明带所组成,肌小节是肌肉 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由于暗带的长度比较固定, 而明带的长度可随肌肉所处的状态不同而有变化。因 此,肌小节的长度在不同情况下可变动于1.5~3.5μ m 之间。通常在体骨骼肌安静时肌小节的长度约为 2.0 ~2.2μ m 。
(二)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1. 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无论是在细胞上引起一个可传导的动作电位,然后才出现肌 细胞的收缩反应。由此不难设想,在以膜的电变化为 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 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中介性过程把二者联系起来,这 一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 contraction coupling)。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包 括三个过程:首先是动作电位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 胞的深处,其次是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最后是 肌浆网对Ca2+的贮存,释放和再聚积。
粗肌丝与横桥
电镜观察表明,肌小节的明带和暗带中含有更细的规则排列的粗 肌丝和细肌丝。粗肌丝由肌凝蛋白(myosin,亦称肌球蛋白)所组 成,每条粗肌丝大约含有200~300个肌凝蛋白分子,每个肌凝蛋 白分子长约150nm,呈长杆状,其一端有一个球状膨大部。每个肌 凝蛋白分子的杆状部都朝向M线方向集合成束,形成粗肌丝的主干, 球状部则有规则地裸露在M线两侧的粗肌丝主干的表面,形成所谓 的横桥(cross bridge),横桥在粗肌丝表面的分布位置是很规则 的,在所有横桥出现的方位,都有一条细肌丝与之相对。这种对 应关系,对于粗细肌丝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十分有利的。
肌管系统 与三联管结构
肌管系统指包绕在每一条肌原纤维周围的膜性囊管状结构。由两 部分组成,一种是横管系统,简称T管,是由肌细胞的表面膜横 向伸向肌纤维内部而形成,与肌原纤维长轴垂直,在Z线水平(哺 乳动物的T管是在暗带和明带衔接处)形成环绕肌纤维的管道。横 管通过在肌膜上的开口与细胞外液相通,因而当动作电位在肌膜 上传导时,可沿横管传入肌细胞内部。肌原纤维周围的另一种肌 管系统就是纵管系统,即肌浆网, 简称L管。其走行方向与肌原 纤维一致,L管主要包绕每个肌小节的中间部分,是一些相互沟通 的管道。L管在接近肌小节两端的T管处,形成特殊的膨大,称为
细肌丝
细肌丝由肌纤蛋白、原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等三种蛋 白分子组成。(1)肌纤蛋白(actin,亦称肌动蛋白), 约占细肌丝的60%,由于它和肌凝蛋白都与肌肉收缩有 直接的关系,所以被称为收缩蛋白。 (2)原肌凝蛋白 (tropomyosin,亦称原肌球蛋白) 。在肌肉安静时, 原肌凝蛋白的位置正好在肌纤蛋白与横桥之间,将肌 纤蛋白上的各结合位点覆盖,起着阻碍二者相互结合 的作用。(3 )肌钙蛋白(troponin,亦称原宁蛋白)由T、 C、I三个亚单位构成(图2-15)。其中C亚单位有一些带 双负电荷的结合位点,对肌浆中出现的Ca2+有很大的 亲和力。原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虽不直接参与肌丝的 滑行,但可影响和控制收缩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故 将它们称为调节蛋白质。
二、骨骼肌的微细结构和收缩原理
骨骼肌由许多肌纤维组成,每条肌纤维就是一 个肌细胞,许多肌纤维组成大小不等的肌束, 包含许多肌束的整块肌肉被肌外膜包裹。大多 数骨骼肌都借助于肌腱附着在骨骼上,通过肌 肉的收缩和舒张活动,引起躯体的运动。与一
般细胞相比,骨骼肌细胞在结构上的最突 出之点,是它们含有大量的肌原纤维和 丰富的肌管系统,而且排列高度规则有 序,这是肌肉进行机械活动、耗能作功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