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春图》看展子虔对中国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中国古典山水
管锥鉴物——《游春图》对山水画演变的贡献
管锥鉴物学术平台CAREERHORlZON叫游春图》对山水画演变的贡献赵涵《游春图》的作者展子虔,是隋代最为称著的画家,其经历北齐、北周而入隋,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
从其传世著录作品看,他作画题材广泛,山水、台阁、车马、人物俱佳。
但历来评论,多以为他在山水画方面成就尤为突出。
《宣和画谱》认为展子虔画山水‘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之趣。
’元代《画鉴》也认为他的绘画。
可为唐画之祖。
’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
由南北朝至唐初,是山水画形成与发展的最重要阶段,此期画家们初步奠定了山水画的处理法式,展子虔和他的《游春图》是其中的代表,被宋徽宗赵佶赞赏有嘉,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早期山水画的代表作,为后来山水画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游春图》为横幅绢本设色山水作品,横80.5厘米,高43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该图以全景方式描绘了广阔的山水场景,图中除描绘了山水树石外,还描绘了白云出岫,杂以楼阁、院落、桥梁、舟楫,并点缀着踏春赏玩的人物车马,展示出一幅杏桃绽开、绿草如茵、水波粼粼,春风荡漾的春日融融之景象。
这幅作品描绘精细,设色鲜亮,画面以山水为主,入马细小如豆,但描绘的一丝不苟,形态毕现。
宋代书法家黄庭坚看了他的作品,写诗道:。
人间犹有展生笔,事物苍茫烟景寒,常恐花飞蝴蝶散,明窗一日百回看。
’这幅面的技法特点,以细线勾描,没有皴笔,施以青绿,色彩明秀,人物直接用粉点染,山顶小树,只以墨绿随意点出,敦煌莫高窟隋代壁画中的树,亦有此法。
詹景风在《东图玄览编》中认为这种画法。
大抵涉于拙,未入于巧。
其所面树,还有—种双钩夹叶,上染淡绿。
也有用倒。
个4字作叶如松针的。
再有一种。
点花’法,用粉点点在枝上。
展画山水的这种种画法,对唐代李思训l一派,产生很大的影响。
《游春图》其总体风貌上符合于中国早期山水画的基本面貌,也与史籍中描述的展子虔的绘画风格相一致。
这幅作品在构图上虽以山水为主,但却穿插有较多的人物、台阁、舟马,重在场景的描绘与情景的布陈,尚留有从人物故事画的场景蜕变出来的痕迹。
谈《游春图》的创作背景及其对山水画的影响
联时期艺术少有个性,更多的是用于宣传服务,在西方对这个时期的艺术评价并不高。
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初期的苏联美术风格占主流地位的仍旧是社会现实主义,《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和《战罢休息》两件作品都表现了人民革命斗争胜利的果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主义精神与意识形态。
虽然风格内容上《战罢休息》这幅作品有向风俗画融合渗透的倾向,画家也试图探索新的主题性绘画的出路,但突破不大,远不及后期画家融合浪漫主义明显,却也为苏联美术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奠基作用,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美术作品也有着深厚的影响。
[参考文献][1] 艾中信.苏联的油画艺术[J].美术,1954(11):7.[2] 李方平.俄罗斯画家弗·阿·谢罗夫创作中期的艺术风格[J].艺术评论,2011(09):88.[3] 列昂节夫. 苏维埃俄罗斯美术[M]. 朝花美术出版社, 1958.[4] 李方平.俄罗斯画家弗·阿·谢罗夫创作中期的艺术风格[J].艺术评论,2011(09):88.[5] 萧椆.聂普林采夫(Ю.М.Непринцев)《战斗后的歇息》[J].俄语学习,2015(03):62.[6] 黄海波.特瓦尔多夫斯基《瓦西里焦尔金》人物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12):38.[7] 萧椆.聂普林采夫(Ю.М.Непринцев)《战斗后的歇息》[J].俄语学习,2015(03):63.作者简介:冯子珊(1989),女,北京人,硕士研究生,馆员。
摘 要:《游春图》作为目前有史可考的第一张中国山水画,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中国山水画的肇始与发展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虽跨越千年,但《游春图》对于当代中国山水画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展子虔;天人合一;畅神;卧游;澄怀观道一、展子虔及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展子虔,生于公元545年,卒于公元618年,渤海人,历经东魏、北齐、北周,成名于隋代,擅画山水、车马、人物等。
从《游春图》看展子虔对中国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
从《游春图》看展子虔对中国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作者:莫云峰来源:《艺术评鉴》2017年第22期摘要:展子虔是中国古典山水画发展进程中有突出贡献的重要画家,他的《游春图》不仅展现了中国古典山水画的技法渊源,同时也展现了山水画技法的发展和理念的创新,他以深厚的写实功力和创造性的俯瞰式构图,创造了“咫尺千里”的山水画新境,为中国山水画表现现实生活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关键词:展子虔《游春图》古典山水画传承创新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2-0028-03展子虔是中国山水画独立成科以来以写实创新而成就卓著的山水画家,他的《游春图》不仅在题材上改变了自顾恺之以来早期山水画以佛道传奇及玄学内容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基本状况,更在绘画技法和构图技巧上实现了“山高人远”的山水画理论要求,创造了“咫尺千里”的山水画新境。
他传承了早期山水画勾勒填色的传统技法,同时又以界画为基础,以深厚的写实功底和强大的透视能力创造了全新的山水画构图模式,使自顾恺之以来延续了三百多年的山水画焕然一新。
展子虔的这个贡献,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山水画技法,给中国山水画带来豁然开朗的新境界,更让中国山水画从此具有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为中国山水画讴歌自然、讴歌现实生活树立了极佳的榜样。
一、展子虔其人其画关于展子虔的个人资料,专业书籍所述甚少,《历代名画记》记载最早最权威也最简单。
正文记载:“展子虔,中品下。
历北齐、北周,在隋为朝散大夫,帐内都督。
‘僧悰云:触物留情,备皆妙绝,尤善台阁、人马、山川,咫尺千里。
’李云:‘董展同品,董有展之车马,展无董之台阁。
’”①随后是小字标注:“法华变白麻纸、《长安车马人物图》《弋猎图》《杂宫苑》《南郊》白画、《王世充像》《北齐后主幸晋阳图》《朱买臣覆水图》,并传于代。
”②这里“法华变白麻纸”或应为《法华变》白麻纸。
《法华变》是作品名称,“白麻纸”是对作品材质的说明,就如后面的“《南郊》白画”一样,然这里并未记有《游春图》。
浅析展子虔青绿山水的影响
浅析展子虔青绿山水的影响作者:梁艳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3期摘要:山水画他是中国古代早期绘画艺术表现。
青绿山水他的绘画表现形式是以颜色为基础的一种绘画表现。
青绿山水是一种独特的工笔表现样式。
据传《游春图》为展子虔所画,从《游春图》妍丽的设色,通过他对绘画艺术画面的表现手法,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一时期展子虔他在绘画表现手法上的特点以及对后人所产生的影响,他是青绿山水画画派重要的奠基人。
关键词:青绿山水;展子虔;发展过程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8-0176-01山水画在中国画的地位是很特殊的。
山水画是人的心的艺术,山水画隐去人的外形,却加入了人的活泼的性灵,一片山水就是一帧心灵世界的图画”。
青绿山水画的绘画表现手法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表现形式。
青绿山水画是在传统中国绘画艺术中较早成熟的,因流行在盛唐时期,所以表现出了十分辉煌的成就。
但是随着水墨山水画的日益兴盛,导致青绿山水画很早就被定格为一种古典的艺术形态,而日趋没落。
一、青绿山水画的早期发展历程(一)山水画的早期来源山水画最早出现于东汉画像石上面.这个时期的“山水画”仅仅作为图符或宣教故事的背景出现,匠作的描绘手法也只能使处于图示式的表现形式。
1.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所呈现的独立趋势。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才得以正式以绢帛和纸张的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王朝交替迅速,战乱不断,民生萧条,因此,在这时期的中国文化收到特别大的影响。
而此时玄学兴起,这时期的文人墨客对当时的朝廷感到深深的失望,只能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潜心作画,以此来表达心中的愤懑不平,壮志未酬的爱国情怀。
这些文人士子离开说教的式的审美,真正地去领悟大自然的山川之美,隐喻淡泊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情操,对性情和风骨的追求,使山水画快速的成长起来。
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所呈现出的独立趋向,在入隋朝之后逐渐的清晰明朗。
中外美术史复习题名词解释
中外美术史复习题名词解释中外美术史复习题名词解释6 5一、名词解释(15分)1、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由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简称“铜器”。
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
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大类。
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2、文人画(2006年清华美院、2006年湖美)指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绘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的绘画。
特点是重视文化修养,强调笔墨趣味,追求诗、书、画、印结合,标榜“士气”和“逸品”。
作为一种绘画思潮,初步形成于北宋中后期,成熟于元代“四大家”,后成为明、清绘画的主流。
3、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4、《营造法式》《营造法式》编于熙宁年间,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
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
5、宣德炉宣德炉,是明代宣德年间设计制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
是明代王室祭祀宗庙和陈列玩赏的器皿,盛行于宣德年间。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
6、紫砂壶是一种由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制程的无釉细陶器,一般呈现赤褐、淡黄或紫色。
紫砂壶创于宋代,明中叶后开始盛行。
其中以江苏宜兴的紫砂器最为著称。
7、画像石(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石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砖石上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8、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
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隋朝展子虔游春图赏析.doc
隋朝展子虔《游春图》赏析展子虔(550-604 )隋代杰出画家。
渤海( 今山惠民何坊展家村) 人。
他是在唯一有画迹可考的隋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他北、北周入隋,他多才多,各种画几乎无所不能。
他画人物,画立,画山川,都形象生、逼真,呼之欲出。
特是他描族游春情景的《游春》,是我国在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卷山水画之一,后世山水画的展影响很大他在中国画史上,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宗。
画史称隋初画家展子虔的《游春》最古的卷山水画,也是我今天得看到的唐以前山水画向成熟程中一件独立成画的珍品,那么,在此前的山水画是什么的呢?据唐彦的《代名画》:“ 其画山水,若犀,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从晋画家之的《洛神》卷中可略一二,其背景之山水,就大致是种“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情形。
也就是,山水在画中,依然是人物的陪,然勾画已前致,但在比例上不能相称,水面狭小不能泛舟,峰低矮似是土堆。
画面平直,富装感然而缺乏空感。
但展子虔的《游春》大有改善。
43 厘米,横 80.5 厘米,本,色。
藏北京故博物院。
《游春》以春游主,画幅不大,但却有置景大、气宇昂的大面,就是画史中所的“咫尺千里”。
一点是西方画家无法与中国画家相媲美的。
江南早春二月,叶吐,桃杏争芳。
一水自左上流下中,水面,微波起,有游艇泛。
两岸游人三两成群,沿途春景,或步行立,或主而仆随后。
小岸,坡后有舍,而山谷中寺。
人、、舟、与山石、木、江水的比例已十分合适,、石近大而小,江水斜下,两岸落,林密布,白云,得疏密有致,透的空感和深感也十分恰当。
江水勾起伏漾的波,淡,天水天一色。
山石木以流利的墨勾勒,但无皴笔,身染深赭色,叶染。
山石通体染淡赭色后,石脚染重赭而石身敷青重彩。
小杆及寺廊柱填朱砂,而人、、白云填以白粉。
整幅画山石木的色彩郁,但由于中大片水色的清澈相映,得而不俗。
不,此尚有不足之,如的造型嫌,枝干少化,叶已精至双勾法,但大都平铺而欠生动,而远树则处理稍觉简单,更多装饰意味。
展子虔《游春图》对中国青绿山水画的范式化意义
2018.02163文化长廊Cultural Corridor·展子虔《游春图》对中国青绿山水画的范式化意义文 / 翟明帅摘要: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反映了早期青绿山水画的艺术风貌,其成就标志着中国山水画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
《游春图》一改此前“山水”作为人物画背景的局限,突破了“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惯性图式,具有空间建构合理化、表现内容多样化、意境营造理想化、造型手段线条化和设色技巧程式化等范式化意义。
关键词:展子虔;游春图;青绿山水画;范式化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8)02-0163-03展子虔是隋代最具代表性的青绿山水画家。
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游春图》是目前已知的展子虔唯一传世的作品。
展子虔的《游春图》在中国山水画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它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山水画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
在展子虔的《游春图》中,画面表现的视角发生很大变化,画中营造的“氛围”变得更加宏大旷远,人物在画面上变得很小,成为点缀和映衬,不再是画面的主体;而树石、云水等成为画面表现的主体,占据画面的主要空间。
至此,“山水画”才真正从人物画中发展出来并走向成熟。
《游春图》在空间建构、意境营造、造型手段、表现技法、审美机制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因此成为山水画创作的“标准样式”和“源头活水”,对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具有范式化意义。
一、空间建构的合理化 青绿山水画是在二维的空间上表现出三维空间感的艺术。
这种“在平面上再造出立体”的艺术形式要打破绘画材料在维度上的限制。
因此,《游春图》对空间的建构是颇为讲究的,空间的布陈更为合理,比例的把握渐趋协调。
尤其是对山川的表现给人以高旷、平蜒、纵深之感,为“高远”“深远”“平远”的雏形,开“三远法”之先河。
画中树石青绿葱翠,山间有清泉小溪,溪上有朱色木桥,春意盎然,游目生趣。
东晋顾恺之在《洛神赋图》中描绘过一些早期青绿山水画的图式,但作品中显现出的空间是感性化和意象化的,各要素的比例是失调的,缺乏理性特征。
浅析隋代展子虔青绿山水的艺术特色
一、展子虔的生平展子虔生于公元6世纪中期,正是东魏末期。
展子虔年少的时光在战乱中度过,他从小就极具绘画天赋。
在父母的支持下,展子虔拜师学艺,走上了绘画之路。
展子虔的创作题材范围广泛,善画佛道、人物、鞍马、车舆、宫苑、楼阁、翎毛、历史等,尤其擅长山水。
他曾辗转大江南北,在许多地区的寺庙创作了大量壁画。
展子虔曾入朝为官,被封为朝散大夫,后因学识过人和一心为民,又晋升为帐内都督,一直到晚年告老还乡。
二、展子虔作品风格形成的内因每一种文化艺术都有深层内涵,其中隐藏着决定它的本质形态的某种哲学思想。
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有较大的关系,生活环境能影响人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审美观念。
对于中国绘画艺术来说,“天人合一”是影响深远的哲学观点。
展子虔生于南北朝时期,当时比较有名的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两篇画论都是以老庄哲学思想的“道”为核心,认为山水的自然之美体现了大自然的精神,人的精神境界也是如此,以大自然规律作为行为准则,就能拥有豁达的胸襟和高尚的情趣。
展子虔在战乱中成长,渴望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后来入朝为官,由于生性耿直,虽在官场上不得志,但他利用更多的时间潜心于绘画创作。
寄情山水和创作山水画,与他在思想上所受到的影响息息相关。
他不为世俗所同化,能够保持自己的心性。
三、展子虔青绿山水作品的艺术特征1.笔墨技法:以勾勒为主,线条流畅从技法上看,展子虔虽然没有用到皴法,却能画出山石树木的质感,对推动青绿山水画法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游春图》中,所有山峦都是用细线勾描,在勾勒出山形后用石青、石绿上色,山脚用泥金扫描。
画中的树,先勾出树干,然后直接用赭石填染,双勾的叶子用淡绿填染。
杂树杈如鹿角,缀以粉点。
松树主干不画鳞片,叶子不画松针,直接用石绿点染。
山顶小树只圈出外形,然后用墨绿填染。
所描绘的人物虽然形象上差异不大,但人物的神情各有特色,每个人物的服饰用线勾勒得流畅、飘逸,用细节展现人物神态,使观者有“观人于微”的感受。
隋朝展子虔《游春图》赏析[整理版]
隋朝展子虔《游春图》赏析[整理版] 隋朝展子虔《游春图》赏析展子虔,550年生,617年逝世,渤海(今山东阳信)人。
北周末隋初画家。
历北齐、北周入隋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
擅画人物、山水及杂画,几无所不能,人物描法细致,以色景染面部,画马入神,立马有足势,卧马则腹有腾骧起跃之势,与董伯仁齐名。
亦工台阁,写山水远近,有咫尺千里之势。
曾在洛阳天女寺、云花寺、长安灵宝寺、崇但不及董伯仁,圣寺等绘制佛教壁画。
画迹有隋朝官本《法华变相图》、《长安车马人物图》、《白麻纸》、《弋猎图》、《南郊图》、《王世充像》、《白描》等六卷,著录于《贞观公私画史》;《朱买臣覆水图》、《北齐后主幸晋阳图》、《维摩像》等,著录于《历代名画记》、《北极巡海图》、《石勒问道图》等20件,著录于《宣和画谱》。
传世作品有《游春图》轴。
画史称隋初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为最古的卷轴山水画,也是我们今天难得看到的唐以前山水画趋向成熟过程中一件独立成画的珍品,那么,在此前的山水画是什么样的呢,据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录》这样记载:“其画山水,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从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中可领略一二,其背景之山水,就大致是这种“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情形。
也就是说,山水在画中,依然是人物的陪衬,虽然勾画已经较前细致,但在比例上还远不能相称,水面狭小不能泛舟,峰峦低矮似是土堆。
画面平铺直陈,富装饰感然而缺乏空间感。
但展子虔的《游春图》则大有改善。
《游春图》卷,隋代,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卷首有宋徽宗赵佶题“展子虔游春图”六字。
画面描绘了阳光和煦的春天,翠岫葱茏,碧波荡洋,贵族士人于堤岸策马游赏的景象。
《游春图》不同于南北朝时“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树石若伸臂布指”的山水画的早期幼稚阶段,而发展到了人与山有了适当比例,远近关系有所解决。
因此唐人称展画有“远近山水、咫尺千里”之势。
在画法上是青绿填色,有勾无皴,人物与枝干直接用粉点染,全画以青绿作主调,是中国山水画中独具风格的画体,亦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卷轴山水画。
“唐画之祖”展子虔开启了唐代金碧山水的先河
“唐画之祖”展子虔开启了唐代金碧山水的先河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游山玩水的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
展子虔《游春图》
我们能见到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展子虔渤海人(今山东省阳信县),他在山水画上所达到的成就及其
绘画方法,直接开启了唐代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金碧山水的先河,因而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青绿金碧山水画一一代表人物是展子虔和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以石青和石绿色为主要色相,描绘自然景物的青绿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个重要门类。
古代中国画赏析之二展子虔《游春图》
古代中国画赏析之二展子虔《游春图》展子虔(约545-618),隋朝画家,他历经北齐、北周这些战乱频仍的短命朝代,至隋被文帝所召,历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
进入隋朝的时候,经历了战争的磨难和辗转流徙的生活,和平到来了,他的艺术也成熟了。
展子虔是个全面的画家,像人物、车马、台阁、佛像他都能画,不过,他最擅长的还是山水。
山水画在展子虔之前尚未独立,大多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像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人物是绘画的主体,山水不过是人物经历悲欢离合时的环境,注重的是装饰效果,不大在意比例的合理性,以至于“人大于山,水不容泛”。
而展子虔呢,从他仅存的画作《游春图》看,已经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是有独立品质的山水画了。
可以说,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游春图》在空间处理上,山势的高低远近层次分明,有“远近山川,咫尺千里”之势,但从台阁、舟马、人物的分布上看,依然有从魏晋时期人物画脱胎出来的痕迹; 树木的画法摆脱了“伸臂布指”式的概念化处理,可山头树木的布置平板单调,明显是从早期人物画中转化出来的。
而水纹和云纹的描绘,与魏晋时代的壁画也多有近似之处。
在线的运用上,画家注意把握轻重顿挫等节奏上的变化,用笔劲挺,山石有勾无皴,色彩以青绿为主,大体上用的是魏晋时期随类赋彩的方法。
《游春图》作为中国早期山水画的代表,明显有一种新旧杂糅的过渡感在里面。
由此可见,艺术面貌的改变,往往都是一种渐变的发生,这种中间的过渡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就像《游春图》,虽然是从旧的传统中转化出来的,却开启了山水画独立发展的新方向。
可以说没有展子虔,就不会有唐代继之而起的李思训,李道昭的青绿山水。
“没有他,历史即少了一个重要环节”,所以人称展子虔为“唐画之祖”。
下面我们来看《游春图》。
春天,风吹绿了群山,山顶的树木因为离太阳更近,而早早地绿了。
桃花开了,遍布于山角、岸边、皋上,花朵虽然稀疏,却这里一点那里一点地绽出了春天到来的消息。
春水荡漾,连绵的波纹浩荡而没有止境,在微风的吹拂下,向着无尽的远方流去。
咫尺千里尽生机——浅谈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游春图》
咫尺千里尽生机——浅谈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游春图》
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画家的作品中存世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
作品以抒情而近似纪实的手法,展示了江山的美丽,以及贵族生活的优雅闲适。
近处,一条倚山俯水的斜径,路随山转,便见一位妇人立在竹篱门前。
由此向上,山隈岸侧,树木掩映,通过小桥,又是平坡。
水面上,布篷游艇,清波荡漾。
画面下半部分,有坡陀花树围绕山庄,桃李盛开,新绿成荫。
远处水天一色,莫辨深浅;山峦连绵起伏,屋宇鳞次栉比。
春光中,一切都是么融洽和谐。
全图用鸟瞰方式遥摄景物,“游春”这一主题不言自明。
开阔的视野与多变的场景,得到了完美的统
当然,《游春图》的不朽,决非仅仅因为其年代久远。
展子虔的绘画成就,早在隋唐时就已有定评。
他善于表现活泼生动的情景意态,更能画出远近山川”的“咫尺千里”之势
中国山水画起源很早。
但是,早期的山水画只是将山水作为人物的点级,山水树木的画法完全与常态不同。
或者是水面小得容不下一叶扁舟,或者把人画得比山还大,至于树木,更画得像人直挺挺地伸开了手臂张开了手指,与复杂多变的自然状态相去甚远。
再看《游春图》,主体是山水,人物却作为陪衬。
景物的大小比例、远近距离、前后层次和空间关系等都处理得较为妥贴。
这就是山水画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游春图》展子虔英语作文
The Splendor of Spring: An Analysis of Zhan Ziqiang's "Spring outing"Amidst the rich tapestry of Chinese art history, the "Spring outing" by Zhan Ziqiang stands as a testament tothe artist's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nature and his exceptional skill in representing its essence. This painting, often described as a masterpiece of early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offers a vivid portrayal of the natural world in full bloom, capturing the essence of spring andthe joyous spirit of those who embark on a leisurely outing.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ainting is carefully crafted, with each element playing a pivotal role in creating a harmonious and engaging scene. The foreground, dominated by meticulous renderings of trees and rocks, sets the tone for the painting, introducing the viewer to the natural world through a sense of intimate detail. These elements,rendered with great care, not only contribute to theoverall realism of the scene but also create a sense of depth and spatial perspective.The middle ground, where the main action of thepainting unfolds, is where the viewer's eye is drawn to thefigures engaging in various activities. These figures, dressed in bright colors, add a vibrant note to the otherwise serene landscape. Their poses and interactions reflect the joy and camaraderie of a spring outing, a sentiment that is further echoed in the lively animals and birds that dot the scene.The background, consisting of distant mountains and a hazy sky, provides a sense of infinity and completes the compositional triad. This use of space and perspective not only adds to the overall aesthetic appeal of the painting but also serves to emphasize the grandeur and vastness of nature.The technical proficiency of Zhan Ziqiang is evident throughout the painting. His use of color is particularly noteworthy, with hues ranging from muted earth tones to vibrant blues and greens. These colors are applied with great skill, creating a sense of both realism and idealism. His brushwork, both meticulous and free-flowing, adds to the dynamic quality of the painting, capturing the essence of both the still and the moving elements of nature.The "Spring outing" is not just a painting of natural beauty; it is also a testament to the cultural values and social norms of its time. The activities depicted in the painting, such as riding, walking, and picnicking, reflect the leisurely pursuits of the upper classes in ancient China. The painting also serves as a reminder of the importance of harmony with nature, a philosophy that has been a guiding principle in Chinese culture for centuries. In conclusion, Zhan Ziqiang's "Spring outing" is a masterpiece of both artistry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It not only captures the beauty and essence of spring but also serves as a window into the cultural values and aesthetic preferences of ancient China. The painting's meticulous composition, vivid color palette, and skilled brushwork make it a timeless testament to the Splendor of Spring.**《游春图》展子虔赏析**在中国艺术史的丰富织锦中,展子虔的《游春图》无疑是一件瑰宝。
从《游春图》看展子虔对中国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中国古典山水画系列研究之二
从《游春图》看展子虔对中国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中国
古典山水画系列研究之二
莫云峰
【期刊名称】《艺术评鉴》
【年(卷),期】2017(000)022
【摘要】展子虔是中国古典山水画发展进程中有突出贡献的重要画家,他的《游春图》不仅展现了中国古典山水画的技法渊源,同时也展现了山水画技法的发展和理念的创新,他以深厚的写实功力和创造性的俯瞰式构图,创造了“咫尺千里”的山水画新境,为中国山水画表现现实生活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总页数】3页(P28-29)
【作者】莫云峰
【作者单位】贺州学院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5
【相关文献】
1.试论中国古典山水画与现代山水画的审美思想 [J], 刘丹龙
2.从《游春图》看展子虔对中国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r——中国古典山水画系列研究之二 [J], 莫云峰
3.李思训山水:写盛世气象,极青绿辉煌r——中国古典山水画系列研究之三 [J], 莫云峰
4.展子虔《游春图》对中国青绿山水画的范式化意义 [J], 翟明帅
5.从"势"看中国古典山水画的节奏意识
——以北方山水画为核心 [J], 詹文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析《游春图》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探析《游春图》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摘要展子虔是我国隋代著名画家,他首创了“青绿勾填”技法,给后世带来了重大影响。
《游春图》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历史最久远的山水画卷,也是展子虔目前仅存的传世作品。
《游春图》画面布局合理,画风清秀,摆脱了前朝“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局限性。
后世的李思训《江帆楼阁图》,也受此影响。
中国山水画也进入了比魏晋时期更成熟的阶段。
《游春图》的真伪性存在一定的争议,大多数证据表明,故宫现存的《游春图》是隋朝时期的真迹。
《游春图》历经宋徽宗、贾似道等收藏,后又转入明、清内府。
1945年后,穆蟠忱、马霁川等古玩家从长春抢救了一批文物,其中包括《游春图》。
后张伯驹先生购得《游春图》,1952年捐献给国家,于是《游春图》在故宫博物馆存放至今。
关键词:游春图;展子虔;艺术成就;历史价值AbstractIs a famous painter of the Sui Dynasty in China, Zhan ziqian pioneered the "green hook fill" techniques, brought great impact to the later. "Spring Outing" is now found in China's long history of the landscape painting, is currently only handed down the works of Zhan ziqian. "Spring Outing" picture style layout is reasonable, handsome, get rid of the former "people in the mountain" and "water cannot pan" limitation. Later Li Sixun "Jiang Fan Pavilion map", also affected.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has entered a more mature stage tha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There are some disputes of authenticity for map", most of the existing evidence that the Imperial Palace "Spring Outing" is an original in the Sui dynasty. "Spring Outing" after Song Huizong and Jia sidao and so on, and then transferred to the Ming and Qing palace. After 1945,Shen fanchen, Ma Jichuan and other ancient Mourinho to rescue a number of artifacts from the game player Changchun, including "Spring Outing". Mr. Zhang Boju bought the "Spring Outing" in 1952, and donated to the state, so the "Spring Outing" in the Palace Museum today.Keywords: Spring Outing; Zhan ziqian; Artistic achievement; Historical value目录TOC \o "1-3" \h \z \u摘要IAbstract II前言1一、《游春图》简介2(一)《游春图》作者展子虔简介2(二)现存《游春图》真伪考证2(三)解说《游春图》3(四)《游春图》的收藏历史4二、《游春图》的历史地位5(一)展子虔的历史地位5(二)《游春图》的历史地位6三、《游春图》的影响7(一)《游春图》作者展子虔的影响7(二)《游春图》的影响7结论9参考文献10谢辞11前言隋代画家展子虔的作品《游春图》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山水画。
山水画的鼻祖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画
山水画的鼻祖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画展子虔展子虔的《游春图》被认为是其传世之作,这也是现存的最早的卷轴画。
这是一幅山水画,所以仿佛展子虔只是一个山水画家似的。
其实不然,据史料记载,展子虔画过佛教画《法华经变》,风俗画《长安车马人物图》。
他的人物画,善于用紧密的线条和能够晕染出浓淡的色彩,表现对象的性格特征和神态形貌,神采如生,为唐代人物画法开辟途径。
在着色技巧上,他用青绿设色。
他的画法为唐代绘画名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所宗法,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
展子虔(545-618),中国隋朝画家,生卒年代不详,渤海人(今山东省阳信县)。
他曾在隋朝任朝散大夫,后任帐内都督,历经北齐、北周,至隋为文帝所召,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
传世作品有《游春图》、《授经图》。
授经图《授经图》相传为隋朝展子虔,该图为绢本设色,纵30.1厘米,横33.7厘米,原是清顺治时户部尚书梁清標所藏,后来入了清宫。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授经图》作为展子的代表作,被世人所瞻仰。
唐朝张彦远评展子虔的此画:“细密精致而臻丽。
”从这一幅《授经图》中可以看出其刻画人物手法之高超。
人物衣褶用“高古游丝描”绘出,线条流畅,圆滑宛转,以淡彩晕染人物面部、手部富有立体质感,人物造型准确。
所衬背景点染粗疏,更加反衬出人物清逸飘洒的学者风范和出尘脱俗的清高品质。
另有一幅《群仙礼佛图卷》,传为展子虔作品。
群仙礼佛图卷展子虔在中国美术史上影响最大的是山水画。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游春图》被认为是其传世之作,这也是现存的最早的卷轴画。
因此,这里不妨也录于下。
《游春图》现藏故宫博物院,纵43厘米,横80.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卷前有宋徽宗赵佶手书“展子虔游春图”的题签。
在这幅画上,展子虔以圆劲的线条和浓丽的青绿色彩,描绘了在阳春三月、花红树绿、山青水碧的郊野中,贵族、仕女骑马泛舟、踏青赏春的优美景色,是迄今为止所保存的最早的卷轴山水画。
在画面的空间处理上,一改过去绘画中的人大于山、水下容泛、树木排列,如同伸臂布指那种比例失调状况,特别是对湖水微波广阔深远的描绘,颇为成功。
南北朝展子虔山水画《游春图》
南北朝展子虔山水画《游春图》展子虔(北齐至隋之间,约550年~600年)《游春图》是中国传世的第一幅山水画。
此画横幅,青绿山水,大的结构是一湖两岸,全景山水,故事是春游,技法上空勾无皴。
说实话,这幅画在技法上略显稚拙,但这不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青绿山水,详细的我们等到《千里江山图》时再谈,今天要说的是,山水画在此前只是作为人物画配景,人物画大多用色,而山体的颜色,一般就是赭石打底后上淡淡的汁绿,或者用淡墨分染。
我们站在画家的角度来考虑一下,第一次将山水作为主要景物来写,人物变得很小,所以上重色来突出。
但山体如何处理?现实自然中的山,且时间是春天,那一定是草木生发的状态,所以用石青和石绿来上山体,上色之前先用赭石在山体上打底,然后由山顶向山脚分染,留出山根部分的赭石,代表土质。
注意画面右上部份,用勾云法勾出云层且分隔山峰前后,纵深感一下子就拉出来了。
山脉同时向左上方延伸至消失,画面的辽阔感也出来了。
《游春图》局部(云山)《游春图》局部(远山)青绿山水是指石青石绿,这两种矿物颜料其实都是氧化铜矿,俗称蓝铜矿和孔雀石,这幅画前不久在故宫修复后,依然光彩照人。
古人认为青绿两色可以代表大自然的生机盎然。
隋唐时期,画家、民间彩绘以及敦煌壁画都大量使用青绿色,应该是互相都有影响,时至今日,已经一千多年,色彩依然鲜明感人。
值得一提的是,西方古典绘画时期,也使用天然矿物颜料,包括孔雀石和蓝铜矿,但青色蓝色在西方还使用一种产于阿富汗的青金石,达·芬奇《蒙娜丽萨》身后的天空就是用青金石染的。
国画中使用青金石的记录不多,应该是以蓝铜矿为主。
但因为都是矿物颜料,持久性都已经得到证明。
话说到这里,提请大家注意,同一个画家的作品,青绿山水的价格一般远超水墨山水,一个原因是颜料本身昂贵,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三矾九染甚至数十染,耗时长达数月。
目前市售的颜料大多为化工颜料,虽然也有天然颜料,但一定要注意区分。
化工颜料的颜色能保多少年,这实在是令人当心的事。
中国山水画成熟的标志隋唐时期
中国山水画成熟的标志——隋、唐时期中国山水画成熟的标志——隋、唐时期内容摘要:隋、唐是山水画的成熟期,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从展子虔到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青绿山水;二是以王维、张、王洽等为代表的水墨山水之崛起。
从而标志着中国青绿与水墨两大山水画系的完全成熟。
关键词: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标志成熟南朝宗炳《画山水序》宣告了中国山水画独立的艺术精神。
但从山水画的整体要求看,存在着一个明显的落差,即审美要求超前于表现,也就是艺术表现滞后于审美意识。
这样,艺术表现如何达到并融合于那种深植于文人意识之中的审美精神,就成为继六朝之后山水画发展最深刻的内在驱力,从而显示为隋唐之际山水画不同艺术方式表现的外在特征。
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展子虔到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青绿山水;二是以王维、张、王洽等为代表的水墨山水的崛起。
青绿金碧山水虽经二李的巧运而收华美之效,但这更多地代表着宫廷贵族的审美趣味,与玄学、庄学以自然为本的隐逸精神及审美追求尚有距离。
于是山水艺术表现对山水原质艺术精神的逻辑追求,在南宗禅纳入老庄哲学、美学的背景中,水墨山水于诗佛画一体的王维笔下脱颖而出。
到唐末,水墨山水对青绿金碧山水主流地位的取代,说明中国山水艺术精神终于找到了自己最适合的艺术形式,从而标志着山水画的完全成熟。
一、隋代展子虔与《游春图》隋代展子虔(约531—604年前后),渤海(今山东阳信县南)人。
隋初为文帝召,历官朝散大夫,帐内都督。
他的绘画取材较宽,“触物留情,备该妙绝,尤喜台阁、人马山川,咫尺千里。
”①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山水画。
展子虔《游春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是现存最早的独立性卷轴山水画。
此图铺展辽阔、平远的山水景色,其中点缀着人马舟船郊游的情景,烘染出春光明媚的气息。
图面视野开阔,水波荡漾的两岸逶迤错落,山峦重叠,层次井然地延向纵深,远水与远山隐约于烟霭之中。
此图的特点,一是其空间处理,远景、近景向中景靠拢,以中景方式处理,因而全图紧凑协调。
展子虔的《游春图》是迄今为止我们有据可查的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山水画
展子虔的《游春图》是迄今为止我们有据可查的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山水画画面中,山腰和山坳间建有几处佛寺,十分幽静,令人神往。
画家运用细而有力的线条勾画出物象的轮廓,人物虽然小如豆粒,但一丝不苟,形态毕现。
山石树木只用线条画出,可以看到行笔的轻重、粗细、顿挫、转折的变化,但尚未见到唐代以后绘画中出现的皴擦技法。
作品的色彩浓丽厚重,山石树木均以矿物制成的石青、石绿颜料赋色,以青绿的色彩为主调,建筑物和人物、马匹间用以红、白诸色,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
亮丽的色彩亦更好地衬托出大好河山盎然勃发的春天气息。
公元581年,经历了300年割据混战的局面之后,隋朝建立,中国再次统一。
虽然隋朝没能维持多少年的统治,但这一时期却涌现出了一批继南北朝后在绘画史上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画家。
他们综合了前朝的各种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和方法,为唐代绘画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坚实雄厚的基础。
中国山水画艺术在隋唐以前,基本都是作为其他画种的搭配景物而出现的,并没有能够独立出来,更谈不上自成体系。
这个时期出现在其他绘画中作为点缀的景物简单,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状况,根本不符合法度。
到了隋代,展子虔的出现,便彻底改变了中国绘画的格局。
他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将中国山水画从其他绘画中剥离出来,自成体系。
其代表作《游春图》就是迄今为止我们有据可查的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山水画。
这是一幅描绘贵族游春的青绿山水,其山水着重青绿,山脚则用泥金。
山上小林木以赭石色写干,用水沈靛横式点叶;大树则多勾勒,松不细写,松针则以苦绿沈点,松身界两笔,直以赭石填染,而不作松鳞;人物直用粉点成,后加乐色于上分衣褶,船屋亦然。
此一时期的中国山水画刚从宣教绘画中分离出来,虽然画法尚保留着东晋南北朝时期表现物象的手法,但它已经不再是作为陪衬景物出现,并且从“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稚嫩状态中超脱出来。
画面采用俯视取景方法,将远景、近景一起向中景聚集,使画面各个组成部分整体统一在一幅画面中,达到了“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小字标 注 : “ 法 华 变 白麻 纸 、 《 长 安车 马人物 图》 《 弋 猎 图》 《 杂宫苑》 《 南郊》 白画、 《 王世充像 》 《 北 齐后 主 幸 晋 阳
图》 《 朱买 臣覆水 图》 , 并传 于代 。” ‘ 里“ 法华变 白麻纸 ”
然 开 朗 的新 境 界 .更 让 中 国 山水 画 从 此 具 有 了浓 郁 的生
作 为 由北 齐 、 北 周 人 隋 的画 家 。 展 子 虔 的绘 画技 能 无 疑 是一 流 的 。 由 于 当时 绘 画崇 尚佛 道 和 传 奇 人 物 故 事 及 隋 初 大兴 土木 , 展 子虔 画得 最 多 的应 是 台 阁 、 人 马 等 应 制 之作 , 山水 画可 能 只 占其 中一 小 部 分 , 这从《 历代名画记》 所 记 载 的作 品情 况 可 以 看 出 。 尽管如此 , 展 子 虔 的 山水 画 在 中 国 山水 画 的发 展 进 程里 却 是 十 分 重 要 。 与 顾恺 之 《 画
中 图分 类号 : J 2 0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8 — 3 3 5 9 ( 2 0 1 7 ) 2 2 — 0 0 2 8 — 0 3
展 子 虔 是 中 国 山水 画独 立 成 科 以来 以写 实 创 新 而 成 就 卓 著 的 山水 画 家 , 他 的《 游春图》 不仅在 题材上 改变 了
2 8 l Y i S h u P i n g J i a n
l S h u H u a S h i J i e ・ 书画视界 l ■— 一
二、 展 子 虔 对 山水 画 的传 承
了“ 山高人远 ” 的山水画理论要 求 , 创造 了“ 咫尺千 里” 的
山水 画新境 。 他传 承了早期 山水画勾勒填色 的传统技法 ,
同 时又 以界 画为 基 础 , 以深 厚 的写 实 功 底 和 强 大 的 透 视
能 力 创 造 了全 新 的 山水 画构 图模 式 ,使 自顾 恺 之 以来 延 续 了三 百 多 年 的 山水 画焕 然 一 新 。 展 子虔 的 这个 贡 献 , 不 仅 丰 富和 发 展 了 中 国 山水 画技 法 ,给 中 国 山水 画 带 来 豁
理: 画 中 的人 马 、 舟船 、 树木 、 桥梁 、 观阁、 屋 宇 与 自然 山水
关 于展子虔 的个人 资料 ,专业书籍所述甚少 , 《 历代
名 画记 》 记 载 最 早 最 权 威 也 最 简 单 。正 文 记 载 : “ 展子虔 , 中 品下 。 历北齐 、 北周 , 在 隋为朝 散 大夫 , 帐 内都督 。‘ 僧惊 云: 触物 留情 , 备 皆妙 绝 , 尤 善 台阁 、 人马、 山川 , 咫 尺千 里 。 ’
从《 游春图》 看展子虔对 中国山水 画的传承与创新
— —
中国古 典 山水 画 系列 研 究之 二
贺 州 学 院 设 计 学 院
莫 云峰
摘要 : 展 子 虔 是 中 国古 典 山水 画 发 展 进 程 中有 突 出贡 献 的 重要 画 家 , 他的《 游 春 图》 不 仅 展 现 了 中 国 古 典 山 水
或应为《 法华 变 》 白麻 纸 。 《 法华 变》 是 作 品名 称 , “ 白麻纸 ” 是 对作 品材 质 的说 明 , 就 如后 面 的 “ 《 南郊》 白画” 一样 , 然
环 境 的大 小 比例 已经 相 当 和谐 。充分 体 现 了 顾恺 之 提 出
的“ 山高而人远 ” 的视觉要求 : 三是 “ 以形 媚 道 ” 等 山水 画 理 论 在 山 水 画 创 作 中的 影 响 。 宗炳 在 《 画 山水 序 》 说: “ 夫
活气 息 . 为 中 国 山水 画讴 歌 自然 、 讴 歌 现 实 生 活 树 立 了极 佳 的榜 样 。
一
、
展 子 虔 其 人 其 画
云台山记 》 相比, 《 游 春图》 这 幅作 品体现 了展子虔对前期
山 水 画技 法 的某 些 继 承 , 也 印证 了宗 炳 《 画 山水 序 》 、 王微 《 叙 画》 、 梁 元帝《 山水松石格》 中所 记 载 的某 些 山 水 画理 论 ,看 到 了前 期 山水 画技 法 和理 论 对 展 子 虔 山水 画创 作 的影响。从《 游春 图》 看, 展 子虔 对 前 期 山水 画 的传 承 , 至 少 有 以 下 三个 方 面 。 一 是 线条 和 色彩 的运 用 : 仍 是 用 细匀 的线 条勾 出 轮廓 , 然后 填 上青 绿 颜 色 : 二是 大 小 比例 的处
画的 技 法 渊 源 , 同 时也展 现 了山 水 画技 法的 发 展 和 理 念 的 创 新 , 他 以深 厚 的 写 实功 力 和 创 造 性 的俯 瞰 式 构 图 , 创 造 了“ 咫 尺 千 里” 的 山 水 画新 境 . 为 中 国 山水 画 表 现 现 实 生 活树 立 了很 好 的榜 样 。 关键词 : 展子虔 《 游春 图》 古典 山水 画 传承 创 新
自顾 恺 之 对 象 的基 本 状 况 ,更 在 绘 画 技 法 和 构 图 技 巧 上 实 现
这里并未记有《 游春 图》 。传 《 游春 图》 为展 子 虔 所作 , 只是 因 为宋徽 宗 赵 估 在 画上 题 了 “ 展 子 虔游 春 图” 六个 字 。 后 世
便 认 可 了这 一 鉴 定 , 本 文 亦 沿袭 此 说 。 由此 , 关 于展 子 虔 ,
能 达成 共 识 的 , 就是 : 展 子 虔 是 由北 齐 、 北 周 人 隋 的画 家 , 擅 长台阁、 人 马、 山川 , 当 时虽 然 画 有 很 多 作 品 . 但 现 在 能 见到的, 只有 《 游春图》 一件 , 现藏 于 北 京 故 宫博 物 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