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道德批判与法的价值理念的发展
法律道德引领社会价值观的导向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途径与方法
丰富教育内容
除了法律知识传授外,还应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法治精神、 法治原则和法治实践能力,例如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 等方式让青少年深入了解法律实践。
创新教育方式
采用生动有趣、互动性强的教育方式,例如法治游戏、模 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参与 度。
整合教育资源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 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通过社会舆论 、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
法律特点
道德特点
具有普遍性、强制性、明确性和稳定性等 特点,是外在的、他律的规范。
具有内在性、自律性、多样性和相对性等 特点,是内在的、自律的规范。
法律与道德相互作用关系
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
法律通过立法将部分道德规范转化为 法律义务,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从而推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
培育“四有”新人
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四有”新人为目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全面依法治国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
通过广泛宣传、深入教育、积极引导等方式,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和教学 能力;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开发优质的 法治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培养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实践活动
01
志愿服务活动
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例如参与环保、扶贫、助老等公益活动。
02
校园文化活动
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例如诚信教育、礼仪教育等,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
中国传统文化的法律伦理 传统价值观与法治建设的关系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法律伦理传统价值观与法治建设的关系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法律伦理传统价值观与法治建设的关系与发展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它深深嵌入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中。
其中,法律伦理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法治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价值观与法治建设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本文将探讨这一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首先,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律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接着,将探讨传统价值观与法治建设之间的关系,并阐述其发展与变化;最后,将指出传统文化在法治建设中的现实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律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中国传统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中,其中法律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经典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多反映法律伦理观念的内容,如《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都反映了中国人关于道德和法律的思考。
在传统文化中,法律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被视为社会秩序的基础。
人们相信,只有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原则行事,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
此外,传统文化中强调诚信、忠诚、孝顺等价值观念的培养,这些价值观念也为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传统价值观与法治建设之间的关系传统价值观与法治建设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首先,传统价值观的存在为法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社会基础。
传统文化中重视规矩和纪律,这些传统观念使得人们对法律有着根深蒂固的尊重和遵守。
其次,传统价值观在法治建设中起到了道德引领的作用。
法治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还需要基于人民的道德素质的提升。
传统价值观中的诚信、忠诚、正直等观念,可以促进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社会的信任度和公平正义的实现。
此外,传统价值观对法治建设的发展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这时候传统价值观可以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思路,使法治建设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法律的道德批判与法的价值理念的发展
种 描述 性 的判断 , 是指 对 应 于 发生 在 世 界 上 的真 实事 件 所 作 的 客 观 的描 述 , 主要 解 决 的是
“ 是什 么 ” 问题 。简言 之 , 实判 断就 是对 客体 本 身是 什 么 的判 断 。对 于事 实判 断 的正 确 与 的 事
否, 主要是 看其 所描 述 的事实 是否 能够 与 现实世 界 的客 观事 实 相 对应 。 事实 判 断 与判 断 者 的
法 的价 值 理念是 法 学 的核 心 理论 问题 , 也是 法 的根本 出发 点 。它是 关 于理 想 中 的价值 追
求 的系统理 论 和表述 , 一理 想 中的价 值追求 需 要通 过具 体法律 制度 以及 司法 程序 予 以释放 、 这 体 现 和实现 。从 法 的伦理 道德 性来 看 , 一个 法律 可 以是 符 合技术 标 准 的具 有完 美 的体 系 , 也可 以是符 合功 利标 准 的具有 效率 的运 行过 程 , 它 要成 为一个 完善 的法 律 , 但 就必 须符合 道德 的批
《 东南 学术 } 0 0年 第 1期 2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法 律 的 道 德 批 判 与法 的价 值 理 念 的 发 展
潘 丽 萍
摘 要 : 的价 值 理 念 是 法 学 的核 心 理 论 问题 , 是 法 的根 本 出发 点 。 法 的价 值 理 念 的 变迁 与 发 展 法 也 在 很 大 程度 上 取 决 于 法 律 的 道 德 批 判 如 何 。 法 律 的道 德 批 判 之 所 以可 能 主 要 是 源 于价 值 判 断 的 客 观 性 ; 价 值 判 断是 否 合 理 的 问题 , 说 明法 律 的道 德 批 判 是 必 须 的。 法 律 的 道 德 批 判 的 深 刻 性 与 法 的 而 却 价 值 理 念 的发 展 程 度 成 正 向比 例 的 关 系 , 们 相 并 而 行 , 为 作 用 , 同推 进 着 我 国乃 至 世 界 法 律 文 它 互 共 明 的发 展 。 关 键 词 : 律 ; 德 批 判 ; 的价 值 理 念 法 道 法 中图 分 类 号 : F D0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16 (0 0 0 — 17— 7 10 59 2 1 ) 1 0 0 0
道德与法治的发展趋势
道德与法治的发展趋势道德和法治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道德和法治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围绕道德与法治的发展趋势展开论述。
一、道德和法治的关系道德和法治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而存在的制度。
道德是指个体内心的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一种内在的伦理判断,具备普遍性和灵活性;而法治则是指国家以法律为依据,通过立法、司法和执法等手段对个体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制约。
道德和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社会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在实践中,良好的道德风尚为法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法律的规定也是道德的一种体现。
二、道德发展的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道德观念也在不断向着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以下是道德发展的几个趋势:1. 个体主义的崛起:现代社会的个体主义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集体主义道德观念。
个体主义强调个人的自主性、独立性和权利,倡导尊重个人的选择和追求。
这种趋势使得道德观念更加注重个人的权益和自由。
2. 多元化的价值观:社会的多元化使得不同的价值观在同一个社会中并存。
人们对于道德问题的看法存在差异,道德观念的多元化和相对化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特点。
这也意味着以传统价值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受到了挑战,人们更加注重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包容。
3. 科技对道德的影响:科技的快速发展对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兴技术的涌现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和道德问题,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
对于这些新问题的道德评判和规范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法治发展的趋势法治发展的趋势与道德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社会形势、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等方面的影响。
以下是法治发展的几个趋势:1. 国家法治的强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法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法律规范越来越相似,国家法治的建设变得更加重要。
国家以法律为基础,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并加强执法力度,旨在维护社会正义和法律权威。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以对自然法学派与分析法学派的论战的解读为视角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以对自然法学派与分析法学派的论战的解读为视角一、概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历来是法学界乃至更广泛的社会科学领域所探讨的核心议题之一。
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对法律本质和道德内涵的深入剖析,更关乎法律制定、实施以及司法裁判中的价值判断与伦理选择。
自然法学派与分析法学派作为法学史上的两大重要流派,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二者之间的论战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思考与启示。
自然法学派强调法律与道德的内在联系,认为法律应当体现道德原则,是道德理念的制度化表达。
该学派认为,法律不仅是一种社会规范,更是一种道德价值的载体,其目的在于实现社会的公正、善良与秩序。
自然法学派倾向于从道德角度评价法律的正当性,主张法律应当符合道德标准,否则便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分析法学派则主张法律与道德的分离,认为法律是一种独立的社会规范体系,其效力来源于国家权威而非道德原则。
分析法学派强调法律的逻辑性和形式性,认为法律应当关注规则的适用与解释,而非规则背后的道德价值。
在分析法学派看来,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应当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道德对法律适用的不当干预。
两大学派的论战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不同理解,也为我们今天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通过对自然法学派与分析法学派观点的梳理与对比,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而为现代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 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规范的重要性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规范的两大基石,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更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法律作为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明确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它通过设定权利与义务、规范行为模式、制裁违法行为等方式,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民权益的保障。
法律的存在使得社会成员在行为时能够有所依据,从而减少了社会冲突和不确定性。
道德与法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道德与法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道德与法治作为人类社会规范行为的两种重要方式,不断地发生着演变与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演变过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道德与法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诞生。
在早期的原始社会中,人们依靠习俗和共识来规范行为,形成了最初的道德规范。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和复杂化,道德逐渐与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等相结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道德体系。
而法治的历史要相对较晚一些。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法律作为一种规范行为的制度化方式逐渐形成。
最早的法律系统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社会,如古埃及法典、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等。
而在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法治概念逐渐发展,并对现代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演变过程1. 道德的演变道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发生了显著的演变。
在古代,道德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道德准则主要通过宗教教义和神圣经典传递。
在中世纪,道德规范受到神权和教权的支配,教会的道德教导对整个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近代,道德逐渐脱离宗教束缚,开始注重个人自由和人类价值观的发展。
2. 法治的演变法治的演变历程较为明确,从古代到现代可以看到明显的发展轨迹。
在古代,法治是通过君主或统治者的意志来实现的,君权至上。
随着古代国家的发展,法治逐渐从个人专制转向以法律为基础的社会秩序。
在现代,法治逐渐成为国家治理的核心原则,包括民主法治、宪政法治等概念逐渐兴起。
三、发展趋势1. 道德与法治的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与法治越来越多地发生融合与互动。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公认的底线行为规范,必然受到道德的支撑和补充。
而道德则通过法律的制度化和明确性来得到更好的实施和保障。
未来,道德与法治的融合将越发密切,以形成更加健全和完善的社会规范体系。
2. 法治的社会化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法治也将呈现出更多的社会化趋势。
网络监管、移动支付等新型法律问题的出现,使得法治的执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司法机关,而是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参与。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对传统理论的反思与批判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对传统理论的反思与批判一、概述道德与法律作为社会规范的两个重要方面,自古以来便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传统理论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理论的反思与批判,深入剖析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以期为我们理解二者关系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传统理论在探讨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时,往往侧重于强调二者的区别和独立性。
一些观点认为道德是内在的、主观的,而法律是外在的、客观的;道德关注个人的良心和道德判断,而法律则强调社会的秩序和公正。
这种将道德与法律割裂开来的做法,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渗透。
道德和法律在很多情况下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
道德为法律提供了价值基础和伦理支撑,而法律则通过强制力保障道德的实现和维护。
传统理论在解释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时,也往往忽视了社会变迁和文化差异对其产生的影响。
不同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下,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我们需要以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来审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不断探索其在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具体表现和发展趋势。
对传统理论关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反思与批判,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本文接下来将分别从道德对法律的影响、法律对道德的保障以及二者在社会实践中的互动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我们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视角。
1. 道德与法律作为社会规范的两大支柱,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道德与法律作为社会规范的两大支柱,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内在的价值观和伦理原则,引导着个体行为的选择和社会秩序的维系。
它通过教化、熏陶和内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法律则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强制性规范。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
4、鼓励社会监督:社会舆论和公民监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政府和相关 部门积极履行职责,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பைடு நூலகம்考内容三
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共筑社 会和谐
道德和法律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重要的支柱,它们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道 德和法律在很多方面都有重叠,但又有着各自的独特性,它们的相互作用对于维 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法律可以维护道德秩序:法律可以通过制裁违法行为来维护道德秩序, 使得社会更加安定有序。
参考内容二
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共筑社 会秩序
在构建社会秩序的过程中,道德和法律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道德强 调的是内在的良心和自觉,而法律则强调外在的强制和约束。本次演示将深入探 讨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分析两者在人类社会中的不同作用,以及它们如何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
法律的发展变化
法律的发展变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也在不 断地更新和完善。法律的变化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社会的发展是法律变化的重要原因。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 的变化都会对法律产生影响,促使法律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其次,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法律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法律在立法、 司法和执法等方面也需要不断地适应和更新。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道德和法律的基本概念。道德是一种社会规范,是人 们关于善恶、对错等价值的共识,主要依靠内心强制和社会舆论来维持。法律则 是由国家制定和执行的一系列强制性规范,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道德和法律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区别在于,道德强调的是内在的道德良心和 价值判断,而法律则强调外在的强制和约束。然而,它们之间也存在密切的。道 德为法律提供了理念和价值基础,而法律则为道德提供了强制力和保障。
法治社会中的法律价值与道德价值
法治社会中的法律价值与道德价值在一个法治社会中,法律价值和道德价值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共同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和秩序。
法律以其明确的规定和制度体系,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明确的边界和准则,而道德则通过价值观念和伦理准则来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法律价值和道德价值在法治社会中的重要性。
首先,法律价值作为法治社会的基石,为社会奠定了稳定和可预测的基础。
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各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责任,使得社会秩序得以维护。
法律还赋予了每个人公正和平等的诉讼权利,保护了个人和集体的利益,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平等和公正的途径来解决争议和冲突。
没有法律作为准则,社会将陷入混乱和无序,人们的利益将受到侵犯,社会进步和发展将无法实现。
尽管法律在规范人们的行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并不能涵盖所有的道德问题。
这时,道德价值便起到了补充和引导的作用。
道德,作为人们内心的伦理准则和行为规范,提供了人们超越法律的行为准则。
法律规定了那些明确可见的规则,但道德价值则涉及到更加模糊和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自己之间的关系。
在涉及道德的问题上,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善恶判断和良知来进行选择和决策。
然而,法律价值和道德价值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存在着相互关联和互相影响的关系。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不仅受到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影响,而且也反过来对道德产生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价值观念可以影响立法者的法律意识和立法行为,使得法律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的伦理准则和价值取向。
与此同时,法律的实施和执行也有助于塑造和传播社会的道德理念,通过法律制裁来推动社会风气的改善和提升。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和道德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职能。
法律是强制性的,具有明确的约束力和可执行性。
它是国家和政府的一种权力表现,通过立法和惩罚手段来规范社会行为。
而道德则是自愿性的,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内心和道德观念,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和社会共识的基础。
道德与法治的发展历程
道德与法治的发展历程道德与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方式相互作用和发展,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就道德与法治的发展历程展开论述。
1. 古代道德观念与法律制度在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道德观念的形成是基于人们对于善恶、美丑的直观认识。
人们凭借着本能和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规范行为的准则。
这些准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传承和发扬,成为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
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主要依靠君主或统治者的权威来维护。
君主通过制定各种法律和规则,对社会进行管理和调节。
这些法律大多以君主意志为准,随时可改变,缺乏普遍适用性。
在这一阶段,道德和法律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道德准则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2. 道德与法律的分离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法律出现了分立于道德的趋势。
法律从原本依赖于道德准则的角色中,逐渐独立出来。
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国家机构的出现。
国家机构的出现带来了更为系统和正规的法律制度。
法律开始以书面形式存在,通过立法的方式制定,逐渐达到了一种可以普遍适用的程度。
法律的出现使得社会秩序得到更好的维护,人们的行为受到法规的制约和约束。
3. 道德与法律的互补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和法律逐渐形成了互补关系。
道德作为一种守则和准则,为法律提供了伦理基础和价值取向。
法律在实践中也体现了对道德准则的尊重和保障。
道德和法律在满足社会需求和维护秩序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道德观念引导个体的行为,使得社会成员有更好的自我约束和规范。
而法律则通过法制制度,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追求公平、正义和法治的价值。
4. 现代道德与法治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道德与法治进入了一个更加复杂和多元的阶段。
现代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更加注重个体自由与人权的保障,倡导多元文化和宽容的精神。
现代法律制度则在保护公民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做出了更多的努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价值观念的更新,道德与法治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法律与道德、正义等价值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正义等价值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正义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法律和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不可分割的关系。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是为了维护人类社会的正义和和谐,但是,法律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它无法完全涵盖人类社会中的所有行为,也无法把每一种行为的正确性进行定位和定义,这时候就需要道德和正义来补充法律,赋予法律更多的内涵。
其次,道德和正义是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是人们制定出来的,它们需要依据道德和正义原则来进行规范和约束,以保证法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使得人们能够尊重法律,遵循法律,为实现法律的目的而努力。
此外,道德和正义还能够为法律赋予更多的意义,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更好地保护人们的社会权利和利益。
最后,法律与道德、正义是一方面通过彼此的相互补充,形成社会公正和正义的法律体系,使得人们在社会中能够获得公正和平等的待遇,另一方面,法律也是一种约束,它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人们能够有效地遵守道德和正义,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法律与道德和正义之间的关系是千丝万缕的,它们不仅可以相互补充和约束,而且可以赋予法律更多的内涵,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实现人权及正义的最终目的。
道德与法律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相互促进与发展
道德与法律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相互促进与发展在法治社会的建设过程中,道德与法律是相互促进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道德是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而法律则是国家制定的具有强制力的规定。
本文将从道德与法律的定义、作用和相互关系三个方面对其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相互促进与发展进行探讨。
一、道德与法律的定义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根据其内心所认定的好坏、美丑等价值观念所做出的判断和选择的准则。
道德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和变动性的特点。
而法律是国家以立法形式明文规定并由国家机关予以强制的社会行为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道德与法律的作用道德与法律对于法治社会的建设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道德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
在法治社会中,人们在遵守法律的同时应该遵循道德准则,以避免法律所不能涵盖的行为。
道德引导人们内化法律规范,促使其自觉尊重他人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则通过其具有的强制力,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
法律的存在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们的权益,并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争议解决的机制。
法律规定了社会行为的底线,确保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有底气和安全感。
三、道德与法律的相互关系道德与法律在法治社会建设中是相互促进与发展的关系。
道德为法律的制定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法律是在社会道德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在立法过程中,往往会考虑到社会道德的观念,并通过立法的方式将道德规范具体化,使其成为法律的内容和要求。
同时,法律也对道德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加强对道德规范的强制和监督,避免道德规范成为虚火。
法律通过明确权利义务的界限,使道德规范更具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并通过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形成了一种对不道德行为的惩罚和制裁机制,从而进一步引导人们遵循道德准则。
在某些情况下,道德和法律之间可能存在冲突。
道德可能主张的是超法律的行动,而法律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规范保护公众利益。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法律往往是社会道德的底线,人们应遵守法律以维护社会秩序。
道德与法律中国的过去和现在
道德与法律中国的过去和现在道德与法律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重要的基石,对于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历史进程、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和法律思想、现代法制的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道德与法律是人类社会中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
道德涉及的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它引导人们自觉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而法律则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手段,它通过国家的制定和实施,保障了社会秩序和公正。
道德与法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维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道德与法律的发展历程可谓源远流长。
从古代的“礼法合一”到现代的“依法治国”,道德与法律在中国社会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的道德和法律思想深受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和法家的“以法治国”等理念的影响,这些理念为社会和谐和国家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道德与法律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地演变。
现代中国法制建设经历了从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中国的法律体系逐渐完善,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社会的道德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诚信、公正和责任感。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与法律之间也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地方。
例如,某些法律条款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道德考量,导致一些具有争议性的案件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和讨论。
对于道德与法律、中国的过去和现在这两个主题,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一些结论。
道德与法律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的法制建设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仍需在道德与法律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应该更加注重道德与法律的协调发展,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针对道德与法律的发展趋势,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我们应该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使人们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
法学毕业论文浅析法的价值视野下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浅析法的价值视野下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法律源自道德,是精简化的道德,是基本的道德,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法律和道德关系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一、法的价值法的价值问题不仅是一个法哲学的问题,其对立法、执法实践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对法的价值的探究一直是法律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法学流派对法的性状、作用的期望也彼此不同。
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就是正义、就是善德; 分析法学派认为法律就是一种规范、规则或秩序。
“恶法非法”理论是自认法学派的理论代表,“恶法亦法”理论责任分析法学派的典型观点。
“恶法非法”理论认为法应当是正义的,法律与道德密不可分;而分析法学派却坚持“法律至上”或“规则至上”、法律与道德相分离,法律的主要使命是应当为人们提供秩序。
法的价值目标到底为何? 笔者认为法是人们自我约束以期更加正义和秩序的生活,它实际上是我们达到目的的一种工具。
正义和秩序都是法的目的。
而事实上,如若我们制定出来的法不能够满足这两个方面。
那么我认为制度的罪恶所带来的灾难胜于凶残的千军万马。
因为制度的罪恶为凶残的侩子手提供了合法的外观。
这是很可怕的。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认为法的价值是指法律作为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是法律作为客体对于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人关于法律的超越的绝对指向,并且法的价值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属人性和社会性。
人们对法律问题的判断有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
对法律价值的判断,是人们从自身的需要出发来衡量法律的存在与人的关系以及对人的价值和意义,它是以主体为取向尺度,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是一种规范性即应然的判断。
①法的价值主要体现为秩序、正义、自由和利益。
而“自由”在普世价值中成为法的最本质价值的体现,是人性最深刻的需要,可以去衡量一部法律是否较之前取得了进步,甚至可以作为判断一部法律是否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法律的标准。
法律的目的在于维持一定的秩序,法的基本价值由秩序自身的性质所决定; 秩序的正义性与否决定了法的其它价值的正义性,在形式上决定了社会生活的正义属性。
道德与法治的发展历程概述
道德与法治的发展历程概述1. 介绍道德和法治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人类社会秩序的基石,也是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概述道德与法治的发展历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含义和关系。
2. 道德的发展历程道德是指人们对于社会行为和价值观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初期。
最早的道德观念来源于人类对于集体利益和生存的认识,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观念也逐渐丰富和深化,包括对于个体权利和尊重的强调,以及对于公平正义的关注。
3. 法治的发展历程法治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法律来管理和约束人们的行为。
法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社会。
最早的法律形式是君主统治者制定的命令和规则,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者的权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权意识的增强,法治观念逐渐发展,包括法律的公正性、民主性以及法律的普及和适用性。
4.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道德和法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道德的外部约束和保障。
道德准则反映了社会共识和价值观,而法律是具体化和实施这些准则的手段。
道德和法治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但它们的方式和作用有所不同。
道德是内在的自我约束,而法治是外在的社会制度。
5. 当代的挑战与问题在当代社会,道德和法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给道德和法治带来了新的考验,包括信息泛滥和道德沦丧的风险,以及跨国犯罪和法律执法的困难。
在应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时,我们需要坚持道德的基本原则,加强法治的建设和国际合作,以实现全球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6. 结论道德与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和法治的发展历程相互依存,共同构建了社会的秩序和公正。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继续注重发展道德观念和法治体系,以应对新的挑战和问题,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7. 参考文献[1] Smith, J. (2000). The Evolution of Morality. Journal of Ethics & Social Philosophy, 11(3), 1-11.[2] Johnson, R. (2015). The Development of Rule of Law as a Moral Ideal.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19(2), 123-136.doi:10.1017/jls.2013.21。
论法律的道德批判
论法律的道德批判我们为什么要对法提出批判?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法从实质上代表了一种社会的善恶评价,而善与恶决不是先在的天赋观念,它是特定时代人们对行为合理性作出的价值思考。
因而,法的确立,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从更高的层面来讲,它是一个价值问题。
它象征和代表着社会的正义原则与理论。
而它象征和代表的正义原则与理论是否真的正义?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我们有可能对法进行一种道德的批判。
法的道德批判不是要打倒法、取消法,而是要在一种合理的道德维度中审视法,探求法的正义性。
对于法来说,它不是抽象的原则,而是涉及立法、司法和守法等一系列环节的规范律令。
每一条款法律的背后都隐藏着无形的道德观念。
一、法律与道德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批判的前提及可行性法律和道德是否具有必然联系的问题是西方法哲学领域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主要反映于自然法学派与分析实证法学派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中。
自然法学派主张道德是法律存在的依据和评价标准。
从斯多葛派的自然法观到古典自然法学派再到当代的新自然法学派,尽管学者们关于自然法的内涵、形式等的观点和论述不尽相同,但认为法律应以自然理性、正义等道德准则为基础的核心观点却贯穿始终。
“斯多葛派学者认为,理性作为一种遍及宇宙的普世力量,乃是法律和正义的基础”。
①古罗马政治家法学家西塞罗深受该观点的影响,认为“国家实施的‘有害’的法规,理所当然不配被称为法律,因为这种法规无异于一伙强盗在其集团内部所可能制定的规则。
"到了17、18世纪古典自然法哲学盛行阶段,格老秀斯把自然法引入对市民社会特性和原则的分析,为世俗的和理性主义的现代自然法观奠定了基础,他把自然法定义为“一种正当理性的命令,它指示:任何与合乎理性的本性相一致的行为就有一种道德上的必要性;反之,就是道德上罪恶的行为。
”而主张契约论的近代启蒙思想家们如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也都将人的自然法上的权利作为国家和法律的基础。
论法律正义与法律价值的辩证关系的论文
论法律正义与法律价值的辩证关系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论法律正义与法律价值的辩证关系法律正义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法律无论在制定还是执行过程中都把正义作为了所坚持的一项原则,正是把正义当作了重要的价值目标,法律才得以以正确的方向引导人们的行为,约束人们的行为,改变人们的行为,从而使人民在法律正义的基础上平等公正的享受自身合法权益,使社会达到安定团结,国泰民安的状态。
法律以正义为最高目标,当其真正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其正义的价值所在,换句话说,就是法律以正义为基础产生其正义价值,法律的正义价值又反作用于法律正义,将其升华为更高层次的精神和社会原则,得以实施。
法律的正义价值是判断法律自身优劣不可或缺的标准,一项正义的法律对改善人民行为,促进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一项缺乏正义的法律则可能将整个社会引向一个阴暗面,甚至导致整个国家陷入一种严重的精神困境。
法律讲求其正义价值的最大实现,有助于确保社会的民主正义与和谐发展。
一、法律正义与法律价值概述(一)法律正义的含义法律是正义之剑,正义是法律之魂,法律和正义是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的。
法律正义就是法律和正义的集合,是他们的统一体所以要想理解法律正义,首先必须先去搞清楚什么是正义。
何为正义?一般人可能都认为自己了解这个概念。
但是要是让你给“正义”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的话可能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其实,一直以来,直接给“正义”下具体定义的很少,而大多是一些作家、思想家、学者等在他们著作中谈到的对正义的理解和自己观点。
例如,《韩诗外传》卷五中“耳不闻学,行无正义。
”、《史记.游侠列传》里“今游侠,其行虽不轨於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
”以及朱德《过图门江怀朝战》诗中的“奋起援朝倡正义,雄师百万复开州。
”这几句都把“正义”认为就是“公正的”、“正当的”意思。
道德与法制的未来发展
道德与法制的未来发展未来发展中,道德与法制的关系将日益紧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道德行为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需要法律对社会秩序进行规范。
在未来,道德和法律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展:1.道德与法律的互动关系道德和法律是相辅相成的。
道德是指个体内心对于善恶行为的判断和规范,而法律是基于道德标准制定的具有强制力的规则。
未来,道德和法律将更加密切地互动。
法律将更加倾向于尊重和保护个体的道德权益,而道德标准也会被纳入法律的制定过程中。
2.技术发展与法律的调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将给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
未来,法律将需要跟随技术的发展进行调整,以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同时,在技术创新与法律规制之间需要找到平衡点,既要鼓励技术创新,又要避免滥用和侵犯他人权益。
3.国际法律合作的加强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未来,国际法律合作将成为促进全球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际组织和国家之间将加强法律合作,制定和执行全球性的法律规范,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
4.法律教育的改革法律教育是培养合格法律人才的重要环节。
未来,法律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法律人才。
培养学生积极遵守道德规范、具备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
未来道德与法制的发展需要法律制度与道德观念的相互补充和进步。
只有通过法律的规范,才能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行;而只有道德的引导,才能使人们更加积极地遵守法律。
通过不断追求道德和法制的完善,我们将实现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发展。
道德与法制的发展历程
道德与法制的发展历程1. 引言道德和法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形成。
本文将探讨道德与法制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2. 道德的发展历程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道德是通过传统和俗来传递和维护的。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为准则,以约束个体的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开始思考道德的本质和意义。
伦理学的兴起,为道德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现代社会中,道德的发展趋势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社交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对道德标准的需求也不断演变。
同时,道德的发展也受到科学和文化的影响,人们开始关注环境保护、人权、社会公正等问题,道德观念逐渐趋向普世化。
3. 法制的发展历程法制的出现和发展源于人类社会的需要,它是道德的一种规范化体现。
随着社会的复杂化和人口的增加,单纯依靠道德无法有效维护社会秩序,法律的作用逐渐凸显。
法制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的法典和律法制定。
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法律程序,社会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冲突和争议,保护个体的权益。
在现代社会,法制的发展更加注重人权保护、公正审判和法治建设。
然而,法律也受到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存在差异。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法的发展也成为重要的议题,以维护全球和平与公正。
4. 道德与法制的关系与相互作用道德和法制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道德是法制的基础,它的原则和价值观念可以指导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法制则为道德提供了具体的规范和约束力,保障了社会的正常运转。
另一方面,道德也可以促进法律的发展和完善。
当社会对某一道德问题达成共识时,法律可以对相关行为做出明确规定,以保护社会的利益和公共利益。
然而,道德和法制之间也存在冲突和矛盾。
道德标准有时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个体在面临道德抉择时可能偏离法律。
在这种情况下,法律需要更新和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中华法系中的法与德
中华法系中的法与德法系是指基本特征相同的法律系统。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40年代,日本法学家穗积陈重博士开其先河,使用的中文译名为“法族”的概念,提出了《法律五大族之说》,将世界法系分为“印度法族、中国法族、回回法族、英国法族、罗马法族”。
这以后,日本及西方不少法学家分别提出了三分法、七分法等等,最多的将世界法律分为16个法系。
但无论何种分法,都不能把中华法系排除在外。
也就是说,中华法系是人类有史以来具有鲜明特色的法律体系之一,是世界公认的独具特色的一个法系。
对中华法系的特点,法史专家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看法。
今天在这里,因为时间有限,只讲讲中华法系中的法与德的相关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辩证中华法系中的几个主要概念法史学家一般用“礼法社会”、“伦理法”、“与道德相混成”等作为中华法系的主要特征。
这主要涉及三个概念。
“法”,从文字学的角度,有多种解释。
但在中华法系中,没多少异议,几乎都使用的三个含义。
第一是准绳;第二是公平;第三是刑,古文字中,“法”、“刑”二字通用,法即是刑罚。
“礼”。
在甲骨文中是个象形字。
徐中舒先生释:“象盛玉以奉神祇之器,引申之奉神衹之酒醴谓之醴,奉神祇之事谓之禮,初皆用豊,后世渐分化”。
奉神祇要“尊”、要“敬”、要有相应的一套仪式,这些都是由礼字的原始意义引申出的意义。
我们在政治制度史中讲周公“制礼作乐”之“礼”,引申之义就更宽泛了,这个礼几乎包括了当时的所有意识形态的东西,既包含当时的政治制度、礼仪制度,又包含当时所说的“德”的含义。
这在《左传》中可以找到证明。
这个礼是很广泛的,包含当时的政治制度、礼仪制度,又包含当时所说的“德”的含义。
这是西周以来的传统思想,反映了周人或者周礼的实在内涵。
“德”。
在古代文献中,“德”字多独立使用。
又有“礼德”或“德礼”、“礼乐政刑”并列的。
这是为了强调德而从“礼”中把这一含义单独提取出来了,这里的“礼”就只剩下了“政治制度、礼仪制度”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的道德批判与法的价值理念的发展潘丽萍摘要:法的价值理念是法学的核心理论问题,也是法的根本出发点。
法的价值理念的变迁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的道德批判如何。
法律的道德批判之所以可能主要是源于价值判断的客观性;而价值判断是否合理的问题,却说明法律的道德批判是必须的。
法律的道德批判的深刻性与法的价值理念的发展程度成正向比例的关系,它们相并而行,互为作用,共同推进着我国乃至世界法律文明的发展。
关键词:法律;道德批判;法的价值理念中图分类号:DF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569(2010)01-0107-07法的价值理念是法学的核心理论问题,也是法的根本出发点。
它是关于理想中的价值追求的系统理论和表述,这一理想中的价值追求需要通过具体法律制度以及司法程序予以释放、体现和实现。
从法的伦理道德性来看,一个法律可以是符合技术标准的具有完美的体系,也可以是符合功利标准的具有效率的运行过程,但它要成为一个完善的法律,就必须符合道德的批判标准。
法律的道德性是法的合法性的前提,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法的价值理念就是法的伦理道德。
法的价值理念的变迁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的道德批判如何。
每当社会转型期,即人们道德标准日益多元化的时候,价值判断往往呈现出扑朔迷离的特征。
而这时,法律的道德批判也往往较为深刻而全面,并在不同程度上推动着法的价值理念的变迁与发展。
同时,法的价值理念的发展又不断/预设0或/指示0法律的道德批判的指向和目的。
一、价值判断的客观性)))法律的道德批判何以可能法律的道德批判之所以可能主要是源于价值判断的客观性。
/价值判断0是相对于/事实判断0而言的。
道德批判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是与事实判断既有不同又有某种联系的判断。
人类的一切认识活动都可以归类于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所谓事实判断,就是/是0的判断,是一种描述性的判断,是指对应于发生在世界上的真实事件所作的客观的描述,主要解决的是/是什么0的问题。
简言之,事实判断就是对客体本身是什么的判断。
对于事实判断的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其所描述的事实是否能够与现实世界的客观事实相对应。
事实判断与判断者的作者简介:潘丽萍,闽江学院法律系教授。
107主观偏好、性格以及欲望没有关系。
而所谓价值判断,就是/应该0的判断,是一种解释性判断,是指某一特定的客体对特定的主体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的判断,主要回答/有什么意义0的问题;对于价值判断来说,通常是取决于判断者主观的偏好、性格和欲望,而/需要0则是决定其质的主要因素。
简言之,价值判断就是关于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是什么的判断。
价值判断的正确与否并非完全以该判断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为标准,而主要看主体对客体的/需要0是否合理。
与事实判断相比,价值判断更具主观性,而事实判断则更具客观性;价值判断多变、复杂,而事实判断则稳定、简单。
关于/价值判断0与/事实判断0问题的研究最早从英国思想家休谟那里开始。
休谟在论述有关道德问题的时候提出:/在我所遇到的每一个道德体系中,我一向注意到,作者在一个时期中是照平常的推理方式进行的,确定了上帝的存在,或是对人事作了一番议论;可是突然之间,我却大吃一惊地发现,我所遇到的不再是命题中通常的-是.与-不是.等联系词,而是没有一个命题不是由一个-应该.或一个-不应该.联系起来的。
这个变化虽然是不知不觉的,却是有极其重大的关系的。
因为这个-应该.或-不应该.既然表示了一种新的关系或肯定,所以就必需加以论述和说明;同时对于这种似乎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即这个新关系如何由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些关系推出来的,也应当举出理由加以说明。
0¹这就是著名的/休谟法则0。
在这个法则中,首先,事实问题与价值问题是不同的,在/是0与/应该0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其次,从/是0过渡到/应该0是必须经过证明的,不经证明地就从/是0判断过渡到/应该0判断是不合法的。
一般认为,/休谟法则0开启了区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先河。
这段名言,也被实证主义法学用来否定对法律的道德批判的客观有效性。
自从休谟提出事实与价值的区分以来,这种二元论的范式就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被看作是现代思想所获得的最重要成就之一。
从实然律中不能推论出应然律,因此我们也以两种方法面对法律:是什么和应当是什么。
前者属于事实范畴,具有很强的客观性,是主体对于法现象认识的结果。
后者属于价值范畴,它是评价主体根据价值主体的需要,衡量作为客体的法律是否满足价值主体的需要,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价值主体需要的一种判断。
它以应然为结论的基点,所关心的是法应当是怎么的,以及现实法与应然法之间的差异。
当我们离开/是什么0而回答/应当是什么0时,我们就进入了法律上的价值判断。
那么,法律在/是0与/应该0之间是否真的不可逾越?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是否毫无关系可言?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应该建立在对价值判断客观性问题的认识基础上。
价值判断是客观的。
首先,价值判断是法学固有的一部分。
我们从自然法学和实证法学的兴衰历史中可以看到,尽管19世纪下半叶,各种法学思潮迭起,自然法观念衰微,法律被看成是纯事实的领域,不容价值涉足。
但是进入当代后,新自然法学派将法律的价值判断再次引入到法律中,新分析法学派也在注重律令和技术分析的基础上,一定程度地承认了法的道德性。
由于法律制度中包含着一套价值标准,法学无法回避应然法的问题,因而价值判断也就成为法学研究中固有的一部分。
这说明,作为调整社会生活的规范体系,法律的存在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追求和实现价值目标的手段。
因此,社会中的所有立法和司法活动都隐含了价值选择和判断。
也就是说,立法者在立法之前,总是有自己既定的价值追求和目标的。
从立法上看,例如,民法中关于/不当得利0的规定,正是因为立法者认识到不当得利是违反正义的价值准则的,于是才规定了不当得利者所取得的利益及其孳息应当返还因此而受到损失的人,不能归还原物的应偿还其价金。
在刑事上,立法者认识到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法应当予以保护,于是才制定了惩罚故意杀人罪的刑法规定。
在行政法上,立法者认识到必须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被拥有强权的行政权力所侵犯,于是才创制了行政复议法规和行政诉讼法108等予以保护。
因此,立法以价值判断为依据是非常明显的。
此外,价值判断的改变直接影响到立法的变化。
例如,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渐转变,原先被否定的价值准则)))契约自由,渐渐地获得了社会的认同,并被体现在民事立法之中,成为民事活动的重要法律原则。
随着民主的发展,强调以个人为本位的权利观逐渐取代了以社会为本位的集体价值观,人民对于国家权力的运作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价值认识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
从司法上看,如果说立法活动是一定价值选择的记录,那么司法活动则是一个若干价值判断交替或同步进行的过程。
博登海默指出:/当法官在未规定案件中创制新的规范或废弃过时的规则以采纳某种适时规则的时候,价值判断在司法过程中会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在这类情形中,法官在权衡诉讼过程所具有的利弊时运用的辩证推理,往往缺乏相对的确定性,有时还缺乏演绎、归纳和类推等推理形式所具有的那种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简言之,在不受先已存在的规范和原则指导的相互冲突的利益间进行选择,就需要进行价值判断。
0º由于法律条文的自身局限性(如法律条文中使用的概念通常由内容或含义不甚明确的日常用语所构成)以及社会现象的复杂多变,有许多案件仅仅依照法律条文的字句进行逻辑推论是无法解决的。
它要求法官在具体的事件中必须依据各种事实关系与条文规定的内容进行对照,自己去做出价值判断。
因此,法的解释与法官的价值判断是紧密相关的。
每一种不同的解释多少都以含有解释主体自己的价值认识。
如果在没有具体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执法就更有赖于价值判断。
这时的价值判断有着其他方法都不可能具有的独特作用。
在实际中,对同一案件的不同裁决,实际上体现的是法官价值判断的分歧。
其次,价值判断的基础是客观的。
在阶级社会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主体可供选择和遵从的价值是多元的。
对诸如秩序、自由、平等、人权、正义等基本价值,人们有不同的理解,即使终极价值上一致,但在具体的价值判断上,也可能产生分歧,而这种差异,会引发一系列价值和事务上的冲突。
因此,法学家们仍须以一定(既定的)的方法来处理法学问题,寻找使价值判断客观化的方法,以保证法的普遍性和法的安定性在切合时代使命的目标下得以客观地向前实践。
法官的价值判断应当尽力避免主观因素的介入,使自己对相关法律事实的认识,具有最大的客观性质。
凯尔森说,/如果将某种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范的陈述称之为价值判断,那么,这是一个客观价值判断,必须同用以表达判断人意愿或感情的主观价值判断明确地划分开来。
特定行为是合法或非法的陈述是不以判断人的愿望和感情为转移的;它只能用一种客观的方式来测定。
0»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学方法论正是在追求价值的客观化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的。
可见,不经证明地就从/是0判断过渡到/应该0判断是不合法的论断,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律的/是0与/应该0之间毫无关联。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和哲学的研究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显示出单纯强调事实与价值的对立之局限。
法律的/是0与/应该0之间并不存在无法跨越的鸿沟。
实际上,一切知识,包括法学,都是历史地也是社会地和文化地建构起来的,事实承载着价值并包含着评价,价值评价也联系于事实,并且成为形成知识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笔者认为,/是0与/应该0是法律存在的两个方面,作为/是0的法律表现为作为规范形式的客观存在;作为/应该0的法律表现为公民所认可和信仰的实际有效性。
法律同时作为/是0和/应该0,表明它是一个逻辑合理、形式严密、内涵丰富的规范体系。
在法律实践中,/是0不能必然地推出/应该0,但/应该0的判断必须在/是0判断的基础上。
例如,在我国传统法文化中,虽然没有出现象西方法学领域中的自然法学派与实证法学派的明显分野,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只不过讨论和关注的焦点与西方不同,即不是着重思考法律与道德109的本体意义上的联系,而更注重两者的社会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但尽管如此,中国传统法文化无论在立法,还是在司法实践上)))/引礼入法0与/原心问罪0,都隐含着我国传统法律体系中所固有和基本的法律因素。
这种价值判断是客观的,也是不容置否的。
而这一价值判断的形成是建基在血缘家庭这一事实判断基础之上的。
二、价值判断的合理性)))法律的道德批判何以必须价值判断的客观性为法律的道德批判提供了可能,但价值判断是否合理的问题,却说明法律的道德批判是必须的。
前面提到,价值判断的正确与否并非完全以该判断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为标准,而主要是看主体对客体的/需要0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