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2_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时作业人民版选修1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5.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改进的方向。
6.教师评价与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课后作业,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综合评价,并提供具体、有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7.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2.答案: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的特点是改革力度大、影响深远。与吴起变法和李悝变法相比,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和彻底,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对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六国起到了关键作用。
3.答案:商鞅变法在秦国内部改革的必要性在于,当时的秦国面临着内部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社会矛盾尖锐等问题,改革是秦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3.史料实证: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如古籍、文献、图片等,对商鞅变法进行实证分析,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其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其影响进行批判性思考,从多角度审视历史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商鞅变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改革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培养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发展的情怀。
3.商鞅变法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商鞅变法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商鞅变法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商鞅变法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当时秦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以及商鞅变法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商鞅变法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2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2

4. [学习思考 ](教材 P22)秦成为“虎狼之国”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
提示: 根本原因是商鞅变法后秦国生产力得到大发展。
2.从商鞅变法中我们有何认识?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如果想要发展,必须根据现实的需要适时地进行改革,绝不能 因循古代的传统。
(2)改革不会一帆风顺,有时可能遭受挫折,甚至中途夭折。 这就要求改革者有敢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不怕挫折、不怕 失败的大无畏精神,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引导改革冲破艰难险 阻到达胜利的彼岸。
一、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对秦国来说:
3)军事上: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 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如: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一、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2、对后世:
对中国历史发展起重要作用。 (如统一度量衡、推行县制、逐 步建立中央集权制。)
二、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 2、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压迫。 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 3、法律严苛,容易造成暴政。 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4、改革不彻底。 5、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6、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 7、对忠孝、诚信、仁义、贞廉等伦理道德的蔑 视,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使政权失去了社会道 德的支持。
功而被封为诸侯,至此秦才成为诸侯国。 (3)地位:秦国地处西部边陲,经济文化上落后于 中原 诸国,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不能参加中原各国的盟会。
2.“虎狼之国”
(1)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综合国力大增。
(2)表现:公元前 341至前340年打败魏国,一跃成为军事强
国。 (3)影响 ①六国采取“ 合纵 ”运动。 ②秦完成统一的大势已经不可抵挡。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2_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学案人民版选修1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2_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学案人民版选修1

第1课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预习导引知识点一 大变革时代 1.政治上(1)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逐渐瓦解了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

(2)随着土地的私有化,新兴地主阶级不断要求获得政治权利,主张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3)各国先后出现了一系列变法。

2.经济上(1)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

(2)井田制下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瓦解,土地私有权逐步得到认可。

3.思想上——“百家争鸣”(1)概况⎩⎪⎨⎪⎧①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荀子认为要“制天命而用之”。

②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③法家主张“以法为本”,认为除国君外,都要受法律的约束。

(2)影响: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的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知识点二 取信于民,立志变法1.必要性:为改变秦国的落后状况,实现富国强兵。

2.可能性(1)秦国统治者热衷于改革①秦献公下令废除用人殉葬的恶习,迁都栎阳,允许在国都内进行商业活动。

②秦孝公进一步进行社会改革,向全国发出“求贤令”,吸引各方有识之士。

(2)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的主张,得到秦孝公的赏识。

知识点三强国之术1.主要目的:实现富国强兵。

2.中心环节:发展农业和厉行“法治”。

3.主要内容[误区警示] 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小农经济,巩固地主阶级的政权,有利于增强秦国的综合国力,为秦国灭六国奠定了基础;但这一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商或轻商的观念长期制约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高中历史专题2商鞅变法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练习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2商鞅变法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练习人民版选修1

一“治世不一道 , 便国不用法古”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基础牢固1. 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改革。

追根溯源, 所有改革发生的根源是()A.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行B.“百花绽放”场面的出现C.人身依靠关系逐渐削弱D.变法改革浪潮的推动解析 :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生产工具的改革, 因此 ,A 项是吻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A2. “这部分人已经完好遗弃了儒家学说的老一套保守传统, 他们是第一批认同新社会序次的人认识到只有统治者自己才是真切的起作用和负责任的人。

”资料中的“这部分人”指的是战国时期的 ()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解析 : 战国时期 , 敬爱君主的作用, 重申君主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政治门派是法家。

答案:B3. 战国时期 , 百花绽放 , 人才济济。

商鞅在秦国变法, 重视选拔、储备的人才是()A. 能征善战的兵将, 从行伍中选拔B. 经济发展的强者, 能提升耕织技术水平的人才C.熟读儒家经典, 能经邦济世管理国家的人才D.能舞文弄墨 , 制造变法舆论的文士解析 :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争霸 , 战乱不断。

秦国变法的目的就是实现富国强兵, 确立霸主地位。

因此, 商鞅变法第一重视选拔军事人才。

答案:A4.《史记·商君列传》中记录 : “有军功者 , 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

”商鞅这项变法措施最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于()A. 以法律形式认同土地私有B. 取销世卿世禄制度C.革除了陈风陋习D. 增强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解析 : “宗室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表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被剥夺, 应选 B 项。

答案:B5.( 图文研究 ) 观察右图 :徙木立信研究 :(1) 商鞅“徙木”的目的是什么?(2)“徙木立信”反响的本诘问题是什么?商鞅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参照答案 : (1) 守信于民 , 成立新法律的声威。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自我小测 人民版选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自我小测 人民版选修1(2021年整理)

选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自我小测人民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自我小测人民版选修1的全部内容。

民版选修1基础达标1。

以下选项中最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是( )A.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形成时期B。

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C。

民族融合大发展时期D。

文化科学空前繁荣时期2。

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这些变法运动是()A.周王室为了巩固“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地位B。

奴隶主贵族巩固统治的尝试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必然结果D.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3.商鞅变法中规定其活动受到限制的是()A。

奴隶主贵族B。

新兴地主C.农民D.工商业者4。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应代表()A。

儒、道、墨、法B。

墨、儒、法、道C。

法、儒、道、墨D。

道、法、墨、儒5.商鞅推行县制和秦始皇实行郡县制都具有…()A.经济制度改革的性质B。

皇制改革的性质C。

监察制度改革的性质D。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性质6.商鞅变法的内容中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有()①军功授爵制②重农抑商③废除井田制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③④B.①②⑤C。

②③⑤D.②③④⑤7.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名师精编作业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名师精编作业

专题二商鞅变法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1.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

”对文中的“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土地归国家所有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C.受田者对土地世代使用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解析:材料所反映的土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在这种制度下劳动成果归奴隶主所有。

答案:B2.战国时期,吴起在楚国颁布的法令规定,收回封君三代以后子孙的爵禄,这实际上是要()A.向周天子发起挑战B.向自耕农发起挑战C.向旧贵族发起挑战D.向各诸侯国发起挑战解析:收回封君三代以后子孙的爵禄,就是要废除世卿世禄制,这是对旧贵族特权的否定。

答案:C3.商鞅变法前的秦国()A.是中原各国争相效仿的强国B.已具有完备的中央集权体制C.统治者力求改变落后的面貌D.已具有兼并各诸侯国的实力解析:商鞅变法前,秦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于东方各国。

秦国统治者立志改变长期落后的状况,商鞅变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答案:C4.下图再现了商鞅到秦国后,秦孝公与商鞅促膝长谈,并决定重用商鞅进行变法的场景。

某同学要为该图片命名,最恰当的选择应是()A.强者的共鸣B.弱者与强者的结合C.殊途同归D.知人善任解析:商鞅有卓越的才能和伟大的抱负,可谓“强者”;秦孝公渴望改变秦国的落后局面,实现富国强兵,也可谓“强者”。

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本题易错选C项或D项。

秦孝公和商鞅的“途”是相同的,都是要通过变法实现国家的富强;D项仅从秦孝公方面考虑,忽略了商鞅。

答案:A5.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合法化()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织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解析:“废井田,开阡陌”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了井田制,承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

答案:A6.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解析:什伍连坐制度使秦国的邻居之间形成一种战战兢兢、互相监视的关系。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时练习卷:专题2商鞅变法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时练习卷:专题2商鞅变法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1.战国时期,吴起在楚国颁布的法令规定,收回封君三代以后子孙的爵禄。

这实际上是要( )A.向周天子发起挑战B.向自耕农发起挑战C.向旧贵族发起挑战D.向各诸侯国发起挑战2.右图再现了商鞅到秦国后,秦孝公与商鞅促膝长谈,并决定重用商鞅进行变法的场景。

某同学要为该图片命名,最恰当的选择应是( )A.强者的共鸣B.弱者与强者的结合C.殊途同归D.知人善任3.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

此规定的目的是( )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维护井田制D.保护私有财产4.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5.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

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 )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D.社会动荡,无法经商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

追根溯源,所有变革发生的根源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B.“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C.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削弱D.变法改革浪潮的推动7.“这部分人已经完全遗弃了儒家学说的老一套保守传统,他们是第一批认同新社会秩序的人……认识到只有统治者本人……才是真正的起作用和负责任的人。

”材料中的“这部分人”指的是战国时期的(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8.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

商鞅在秦国变法,着重选拔、储备的人才是( )A.能征善战的兵将,从行伍中选拔B.经济发展的能人,能提高耕织技术水平的人才C.熟读儒家经典,能经邦济世管理国家的人才D.能舞文弄墨,制造变法舆论的文士9.《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商鞅这项变法措施最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于(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世卿世禄制度C.革除了陈风陋习D.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10.(图文探究)观察右图:徙木立信探究:(1)商鞅“徙木”的目的是什么?(2)“徙木立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商鞅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一、选择题1.下列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相关的是( )①井田制的确立②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③新兴地主的出现④百家争鸣⑤频繁的争霸战争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解析:井田制确立于西周时期,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现象,故排除①,答案为D项。

答案:D2.《吴子·料敌》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

”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包括( )①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②秦国拥有较多的贤能之人③秦国的国君热心变法④秦国尚武精神充斥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和分析理解的能力。

“政严”“赏罚信”说明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皆有斗心”说明秦国尚武精神充斥。

而②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D项。

答案:D3.在商鞅变法前进行的舌战群儒中,有人曾提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该主张实质上是(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解析:该主张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的利益,那就不能轻易改变过去的统治方式。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

答案:D4.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的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出发点是( )A.增强秦国国力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秦孝公面对诸侯争霸的局面,任用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富国强兵以便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

答案:A5.《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高中历史 专题2 商鞅变法 1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必法古练习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 专题2 商鞅变法 1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必法古练习 人民版选修1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基础巩固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

追根溯源,所有变革发生的根源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B.“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C.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削弱D.变法改革浪潮的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生产工具的革新,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这部分人已经完全遗弃了儒家学说的老一套保守传统,他们是第一批认同新社会秩序的人……认识到只有统治者本人……才是真正的起作用和负责任的人。

”材料中的“这部分人”指的是战国时期的(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推崇君主的作用,强调君主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政治派别是法家。

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

商鞅在秦国变法,着重选拔、储备的人才是( )A.能征善战的兵将,从行伍中选拔B.经济发展的能人,能提高耕织技术水平的人才C.熟读儒家经典,能经邦济世管理国家的人才D.能舞文弄墨,制造变法舆论的文士,诸侯争霸,战乱不断。

秦国变法的目的就是实现富国强兵,确立霸主地位。

因此,商鞅变法首先注重选拔军事人才。

答案:A4.《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商鞅这项变法措施最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于(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世卿世禄制度C.革除了陈风陋习D.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解析:“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表明了贵族的世袭特权被剥夺,故选B项。

答案:B5.(图文探究)观察右图:徙木立信探究:(1)商鞅“徙木”的目的是什么?(2)“徙木立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商鞅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1)取信于民,树立新法令的威信。

(2)本质:尊崇法令。

影响:赢得了秦国民众对其变法的支持,保证了变法法令的顺利推行。

二、能力提升1.战国时期,吴起在楚国颁布的法令规定,收回封君三代以后子孙的爵禄。

这实际上是要( )A.向周天子发起挑战B.向自耕农发起挑战C.向旧贵族发起挑战D.向各诸侯国发起挑战,就是要废除世卿世禄制,这是对旧贵族特权的否定。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堂互动学案人民版选修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堂互动学案人民版选修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堂互动学案人民版选修1三点剖析一、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及其作用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实行第一次变法。

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一,颁布法律,制定连坐法。

这项措施在秦国建立起了比较严密的法律体系,同时,将百姓按照什伍体系编制起来,这为以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兵役以及进行统治创造了条件,并在秦国建立起了基层管理体制。

第二,鼓励小农生产,崇本抑末。

商鞅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这便是封建政治的经济基础。

崇本抑末的政策对当时秦国的富国强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奠定了中国此后一千多年对商业发展抑制的总体趋势,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

第三,奖励军功,按军功规定给予名位的标准。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这对秦国的世卿世禄制度以及宗族势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从而避免了宗族贵族长期把持政权的现象,此外还引进了大批的人才,扩大了秦国的统治基础。

公元前350年,商鞅进行了第二次变法,这次变法是在第一次变法的基础上对政治、经济更进一步的改革。

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废除井田制,“开阡陌封疆”。

通过这个法令,承认了土地私有制,允许百姓自由买卖土地,并用法令的形式保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二,推行县制。

将全国的政权、兵权都加以集中,建立了君主专制的统一的封建政治体制,巩固了封建统治,发展了地主经济。

第三,统一度量衡。

这对秦国经济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四,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第五,改良社会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

秦国地处西部,在其统治范围内有不少西南、西北的少数民族,商鞅依照中原地区的风俗、风尚进行改革,不仅促进了秦国的发展,也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同时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国家赋税,加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

拓展延伸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国内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相对较弱;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容易受到秦国君民的认可;统治者如秦孝公向全国下“求贤令”;同时,当地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

历史选修Ⅰ人民版2-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件(33张)

历史选修Ⅰ人民版2-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件(33张)

历史·W 选修1
专题二 商鞅变法
学探究学案
讲课堂讲义
练高分跨栏
2.取信于民 “_南__门__徙__木___”在秦国引起轰动。 3.商鞅变法 公元前 356 年,商鞅被任命为_左__庶__长___,正式实行变法。
历史·W 选修1
专题二 商鞅变法
学探究学案
讲课堂讲义
练高分跨栏
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 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礼者不足多。”
历史·W 选修1
专题二 商鞅变法
学探究学案
讲课堂讲义
练高分跨栏
专题二
商鞅变法
历史·W 选修1
专题二 商鞅变法
学探究学案
讲课堂讲义
练高分跨栏
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历史·W 选修1
专题二 商鞅变法
学探究学案
讲课堂讲义
练高分跨栏
右图反映的是商鞅“立木取信”的 故事。商鞅变法时,法令已详细制订 但尚未公布,商鞅怕百姓不信任,于 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 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搬到北门去就赏给二百两。百姓 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动手去搬。商鞅又说:“能搬过去 的赏一千两。”于是有一个人半信半疑地拿着木杆到了北 门,立刻获得了一千两的重赏。这时,商鞅才下令颁布变法 法令。
提示: 从宗法统治秩序的破坏、生产力和经济发展、阶 级结构的变动、变法运动的兴起、“百家争鸣”等方面思考。
历史·W 选修1
专题二 商鞅变法
学探究学案
讲课堂讲义
练高分跨栏
取信于民,立志变法 1.立志变法 (1)商鞅:原名公孙鞅,后因在秦国变法有功,被封在商邑, 故称商鞅。 (2)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魏国。 (3)商鞅离魏奔秦:秦孝公下“求贤令”,商鞅在“求贤令” 的感召下来到了秦国。 (4)商鞅到秦国后:商鞅以_变__法__强__国___之术游说秦孝公,商鞅的主 张得到秦孝公的赏识。

高中历史 专题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

专题二商鞅变法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程标准](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一、大变革时代——时代要求1.经济(1)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

(2)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________逐步确立。

2.政治新兴____________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进行社会变革。

魏、楚等国进行变法,其中魏国旧臣________在楚国变法比较有名。

3.思想文化(1)概况: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________认为要“制天命而用之”;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法家主张“以法为本”,认为除国君外,都要受法律约束。

(2)影响:“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一次____________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二、取信于民,立志变法——变法准备1.客观上:秦孝公向全国下“________”,吸引了各方有识之士。

2.主观上:(1)商鞅以重视________、加大对立功官兵的奖赏及“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的主张,赢得秦孝公的赏识。

(2)以“南门立木”取信于民,还对破坏新法的人予以严厉打击,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开始全面推行新政。

三、强国之术——变法措施1.目的:商鞅变法以发展农业和厉行“________”为中心,其根本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

2.第一次变法(1)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以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什伍之内相互有告奸、举盗的责任,隐瞒不告的,要同罪连坐。

(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尽心耕作,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____________;从事工商业或做事懒惰而致家境贫困的人,全家没入官府为奴婢;不准商人私贩粮食,提高对商人的________标准;以优惠政策吸引他国的老百姓来秦国开垦荒地。

(3)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赏赐爵位。

军功越大,爵位越高;________________没有军功不再授爵位;对于私斗者,按罪处罚。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2_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练习人民版选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2_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练习人民版选修1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后强化演练一、选择题1.据《吴子·料敌》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

”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是( )①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②秦国拥有较多的贤能之人③秦国的国君热心变法④秦国尚武精神充斥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政严”“赏罚信”说明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皆有斗心”说明秦国尚武精神充斥。

而②③材料没有体现。

答案:D2.“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傲)贱,诈必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以上言论应出自( )A.孔子B.墨子C.孟子D.老子解析:材料强调“天下之人”不应该“不相爱生”,体现了“兼爱”思想,这与战国时期墨子的主张相一致,故选B项。

答案:B3.《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

”下列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 )A.治之经,礼与刑B.唯同乎天和者为然C.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D.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解析:材料主张用军事力量消除贵族,用强有力的措施管理人民,这是法家思想的体现。

而A项是儒家的主张,B项是道家的主张,C项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D项是墨家的主张,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4.秦孝公曰:“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秦国在诸侯国中相对落后B.秦孝公求贤若渴C.秦孝公希望改革D.改革的根本原因是秦国强大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秦孝公认为晋国侵略秦国、诸侯鄙视秦国都是因为秦国不强大,秦孝公希望有人帮助秦国改革,故排除A、B、C三项,因为秦国不强大,秦孝公才希望秦国改革,故选D项。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学业分层测评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学业分层测评 人民版选修1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选修1(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人类历史是个复杂的社会演讲过程,改革往往出现在社会矛盾复杂或激化的时期,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解析】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不断要求分享政治权利,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与原来掌握国家政权的奴隶主贵族存在分歧与矛盾。

【答案】 D2.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这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解析】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的意图是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以便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根据以上分析,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3.“夫善牧民者,非以城郭也。

辅之以什,司之以伍……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

”这一制度所起的作用是( )A.强化对社会基层控制B.推动城市经济发展C.促进郡县制度的形成D.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解析】题干材料信息说明这一制度的作用为“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它强化了对社会基层的控制,故A项正确;材料提及的制度是什伍连坐制度,与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该制度对于郡县制的促进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 A4.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实行连坐制度D.按军功授爵【解析】商鞅变法前,贵族拥有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

从题干要求的“直接损害”来看,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5.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诸子分财)者,倍其赋”。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A.法家政治改革的影响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解析:变法运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适应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需要。

答案:B2.《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

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

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A.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B.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解析:根据材料中“秦以牛田,水通粮……令严政行”可知,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故A、B、D三项正确。

C项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中并没有体现。

答案:C3.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指导思想是( )A.农商并重B.重农抑商C.重商主义D.无为而治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指导思想是重农抑商,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答案:B4.“孝公用商君……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务本”主要是指( )A.建立县制B.什伍连坐C.奖励耕织D.焚烧诗书解析:从材料可知其“倾邻国”“雄诸侯”是“务本”之故,即对农业的重视。

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要求。

答案:C5.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限制特权的是( )A.“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B.“燔诗书而明法令”C.“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D.“集小乡邑聚为县”解析:“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说明按军功授爵,使贵族阶层失去了特权,故A项正确;“燔诗书而明法令”促进了思想的统一,故B项错误;“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C项错误;“集小乡邑聚为县”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 专题二 第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时作业同步导学 人民版选修1 新课标

高中历史 专题二 第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时作业同步导学 人民版选修1 新课标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时作业同步导学人民版选修1 新课标(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以下最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是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形成时期B.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C.是民族融合大发展时期D.是文化科学空前繁荣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掌握。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可知B、C、D三项仅是对某一方面特征的概括,不是阶段特征。

只有A项全面的反应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点。

答案: A2.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统治者大力提倡的思想是( )解析: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加强中央集权成为社会主要趋势,因此法家思想被重用。

答案: C3.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国实现理想,其原因不包括( )A.出身贵族家庭B.在魏国不受重用C.秦孝公求贤若渴D.商鞅本人才能突出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理想实现与否与出身无关。

答案: A4.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出发点是( )A.增强秦国国力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秦孝公面对诸侯争霸的局面,任用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富国强兵以便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

答案: A5.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B.世卿世禄制C.行县制D.连坐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注意题干中“加强对基层管理”的限定语,与之相符的是连坐法。

答案: D6.商鞅变法中,对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D.推行县制解析:商鞅变法中的废除井田制,即以法令的形式废除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确立了封建私有制。

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必法古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

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必法古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

【优化方案】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时作业人民版选修1一、选择题1.(2013·某某高二质检)春秋战国时期,下图所示事件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解析:选C。

图片给出的信息是铁器和牛耕,它们是新的生产力发展的代表,不可能强化周王室的统治。

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与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解析:选D。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他们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方位地进行变革,以便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为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服务。

据以上分析可知应选D。

3.(2013·昌乐高二月考)商鞅变法首先着手于( )A.发展农业生产B.废除“世卿世禄制”C.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D.普遍推行县制解析:选A。

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富国强兵,为了实现强兵,必须首先实现富国。

所以,商鞅变法首先从发展农业生产开始。

4.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 )A.宣传法家思想B.依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解析:选D。

“燔诗书而明法令”主要目的是为以法治国制造思想舆论和环境,主要是为适应中央集权政治而建立的。

因此实质是进行思想文化上的专制。

5.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B.世卿世禄制C.行县制D.连坐法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注意题干中“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的限定语,与之相符的是连坐法。

6.(2013·某某高二联考)下图反应的事件是商鞅变法,在其措施中最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的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B.重农抑商C.连坐法D.改革社会风俗解析:选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 2.1“治世不一道,便国
不必法古”课时作业人民版选修1
一、选择题
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生产力的发展B.争霸战争频繁
C.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动荡变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题干中“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到破坏;“礼乐散寒烟”说明奴隶社会礼乐崩溃,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征是动荡变革。

答案: D
2.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 )
A.为田开阡陌封疆B.世卿世禄制
C.行县制D.连坐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注意题干中“加强对基层管理”的限定语,与之相符的是连坐法。

答案: D
3.商鞅一人多姓。

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

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其中“商”姓来源于( )
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战国以前盛行分封制,题目中“秦封于商,故号商君”的信息,表明商鞅的“商”因其封地而来。

答案: D
4.《战国策·秦策》记载:(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
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
解析:结合材料含义可以得出结论:文中的“人”攻击商鞅变法,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没落贵族的利益。

答案: A
5.商鞅变法中,对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起决定性作用,满足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的措施是( )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军功
C.重农抑商D.推行县制
解析:对于新兴地主阶级来说,最大的利益是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而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是关键,故选A项。

答案: A
6.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
A.普遍推行县制B.实行连坐法
C.按军功授予爵位D.奖励耕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推行县制,取代分封制,国君直接任免官员使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

答案: A
7.商鞅变法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 ( )
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
B.“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C.“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D.“为田开阡陌封疆”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透材料,然后结合商鞅变法中的措施“奖励耕战,轻罪重刑”的影响来选择。

答案: B
8.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A.奖励军功B.奖励耕种
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解析:因为秦实行“什伍连坐”,所以人际关系比较淡薄,怕被连累;因为实行“告奸制度”,也使人们之间的关系“好生分”。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反映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一组图片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畋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

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如豺虎毒药,一夫作难而子孙无遗种,则鞅实使之。

——苏轼《东坡志林·论商鞅》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
(2)据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3)材料三中,指出苏轼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偏差?
解析:第(1)问要紧扣材料一,反映的是奖励耕织和统一度量衡。

第(2)问要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

第(3)问要求依据材料说明苏轼对商鞅变法评价出现的偏差。

答案:(1)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3)颂扬秦孝公,贬低商鞅。

一、自我测评(教材P20)
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提示:变法共进行两次。

第一次的主要内容: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第二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废井田,开阡陌;推广县制;统一度量衡;“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二、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20)
1.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粮食价格低,农民虽然辛苦但获利少。

商贾获利,妨碍农业生产。

2.商鞅采取重农抑商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目的是发展农业生产,保证争霸战争的需要,同时让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