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秦国的盛行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冲击的制度是()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井田制D.世卿世禄制分析:禅让制属于夏朝以前推行制度,故 A 项错误;王位世袭制属于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与战功大小没相关系,故 B 项错误;井田制属于奴隶制土地国有制,与授军功没相关系,故C 项错误;世卿世禄制属于贵族享受特权制度,军功授爵冲击了他们的特权,故 D 项正确。
答案: D2.二十级爵制的规定,必然程度上促使了秦国社会转型。
以下表达与之不符的是() A.秦国出现了一批军功地主,在地主序列中排在第一位B.促使秦国统治企业内部构成发生重要变化C.加强了秦军战斗力D.标志住世卿世禄制的取销分析:本题观察学生对二十级爵制影响的理解能力。
题干中要点信息是“社会转型”。
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改变了秦国统治企业内部的构成,也反响了秦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A、B、 D 三项均与题目信息吻合,而C项与题目信息不符。
应选C项。
答案: C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这主若是由于商鞅变法()A.赞同工商者入仕为官B.赞同土地自由买卖C.认同土地归个人所有D.奖励军功,取销“世卿世禄制”分析:题干中“宗室贵戚多怨望”是由于宗室贵戚利益碰到损害造成的。
A 项说法不对;B、 C 两项的经济措施没有触动他们的根本利益; D 项取消了其特权,故其“多怨望”。
答案: D4.《楚策一》载,苏秦说楚威王曰:“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
”能表现该看法的有 ()①秦国最初是从“夷狄”中分化出来的②公元前771 年,秦国成为诸侯国③秦国形成尚武精神④战胜魏国,迫使其求和A.①③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分析:本题观察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秦国成为“虎狼之国”,威胁六国是在商鞅变法此后,而①②在变法以前,应选 B 项。
答案: B5.《容斋漫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致使四方游士。
高中历史专题2商鞅变法2秦国的崛起练习人民版选修1
二秦国的盛行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基础牢固1. 战国时期 , 世卿世禄制开始向赐爵制转变, 这一转变适应了()A.新兴奴隶主的需要B.奴隶主贵族的需要C.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D.衰落的奴隶主贵族的需要解析 : 战国时期 , 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 封建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他们强烈要求掌握国家政权, 从世卿世禄制向赐爵制的转变, 正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这一要求。
答案:C2. 在春秋战国时期, 世卿世禄制逐渐为建立专职官僚制度所取代。
在以下改革举措或政策中, 表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是()A. 奖励军功B. 废井田 , 开阡陌C.什伍连坐制D. 重农抑商解析 : 专职官僚制度下的官员是任命的 , 有任期的规定 , 这打破了贵族世袭制 ,C 项是加强社会控制的内容 ,B 、 D两项是经济领域的举措 , 均与题干资料没关 , 故答案为 A 项。
答案:A3.战国中后期 , 为了对付富强的秦国 , 齐、楚、赵、韩、魏、燕结合起来, 张开了富强的“合纵”运动。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若是因为()A.六国战胜了内部的矛盾B.秦国经过改革变得富强C.争霸战争的严重形势D.六国领导人的高瞻远瞩解析 : 改革后的秦国实力富强 , 在对外征战中获取了一系列的成功 , 对东方六国的生计形成威胁 , 六国被迫结合起来 , 以求自保。
答案:B4.战国时期 , 秦孝公去世 , 力主变法的商鞅被逮捕杀戮 , 但新法并未被取销 , 故史册上说“商鞅虽死 ,秦法未亡”。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君之法”在当时已经众望所归B.新法适应了时代发展趋势C.秦孝公及其继任者坚决拥护和支持新法D.变法举措适合, 未给秦国带来消极影响解析 : 商鞅变法最后获取了很大的见效, 诚然商鞅自己被杀戮, 但是新法却获取了推行, 其根根源因在于新法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故答案为 B 项。
答案:B5.( 图文研究 ) 商鞅变法 , 法律均向秦国全体民众宣告 , 民众对法律条则都特别熟悉 , 不敢有任何违犯。
2021-2022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综合检测人民版选修
2021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综合检测人民版选修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 ) A.社会经济的变化B.统治方式的变化C.社会性质的变化D.思想文化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交替之际,A、B、D只是社会性质变化的具体表现,C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变化。
答案:C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解析: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他们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方位地进行变革,以便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为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服务。
据以上分析可知,应选D项。
答案:D3.商鞅能在秦国进行变法,实现其政治抱负,关键在于( )A.秦穆公的支持B.秦献公的支持C.秦孝公的支持D.秦惠文王的支持解析:注意商鞅在秦国变法关键在于秦孝公在位时期对其进行的支持。
答案:C4.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
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其中所说的“本”是指( ) A.农耕经济B.法家思想C.中央集权D.轻罪重罚解析:商鞅变法时提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为本,商为末。
因此这里的本应是指农业。
答案:A5.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利于( )①发展封建经济②打击旧贵族的势力③刺激宗室成员立军功的欲望④强化对基层的管理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世卿世禄制主要涉及的是政治层面,尤其是对世袭贵族的管理,所以①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D6.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之国,一跃而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军事强国的标志是( )A.秦献公实行改革B.秦孝公重用商鞅C.秦国打败魏国D.秦国被认“夷狄遇之”解析:公元前341~前340年,秦国大举伐魏,打败魏国,这是秦国成为军事强国的标志。
2021-2022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专题分层突破含解析人民版
2021-2022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专题分层突破含解析人民版A.百家争鸣B.什伍C.重农抑商D.县制E.封建制度主题一全面认识商鞅变法[核心整合]1.背景(1)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政治上: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地主阶级要求改革旧制度。
(3)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法家思想为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
2.措施(1)政治:在基层实行什伍、连坐制度,严密控制人民;轻罪重刑,建立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3)军事:奖励军功,严肃军纪,提高军队战斗力。
(4)习俗:改良社会风气,推行“分异”令。
3.性质:新兴地主阶级的富国强兵改革。
4.历史作用(1)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确立。
(2)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即时演练]1.“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材料提供的关于商鞅变法的信息有( )①除旧布新②关注民生③国富兵强④最为彻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根据材料“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可知,商鞅变法除旧布新,关注民生,使秦国国富兵强,故①②③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商鞅变法最为彻底,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答案】A主题二比较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核心整合]1.相同点(1)两次改革都有富国强兵的目的。
(2)两次改革都涉及对权贵利益的限制①商鞅变法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
②梭伦改革主张按财产划分等级,打击旧贵族的特权。
(3)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力强盛。
2.不同点(1)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
梭伦改革处于奴隶制度的上升时期,其改革加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商鞅变法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时期,改革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确立起封建制度。
2021-2022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
2021-2022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孙膑兵法》载:“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商君书》亦载:“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
当时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 )A.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B.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C.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D.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战胜而强立”成为战国时期历史的主线。
2“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一语应出自( )A.老子《道德经》B.《论语》C.李悝《法经》D.《孙膑兵法》,法家的代表人物,曾任魏文侯的国相,主持变法。
理不护亲,法不阿贵,亲疏贵贱,一视同仁,这是他在《法经》中提出的重要思想。
3史学家认为,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是一次重大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 )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D.提高了奴隶的地位4“这部分人已经完全遗弃了儒家学说的老一套保守传统,他们是第一批认同新社会秩序的人。
他们认识到……只有统治者以及地位仅次于他的丞相,才是真正的起作用和负责任的人。
”材料中的“这部分人”指的是战国时代的(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推崇君主的作用,强调君主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政治派别是法家。
5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与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最本质不同在于( )A.出现的根本原因B.代表的阶级利益C.产生的社会影响D.改革的具体措施益;而春秋时期各国改革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率先通过变法强盛起来的是( )A.商鞅变法—秦国B.管仲改革—齐国C.李悝变法—魏国D.吴起变法—楚国7《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
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二 秦国的崛起自我小测 人民版选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自我小测人民版选修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自我小测人民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自我小测人民版选修1的全部内容。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自我小测人民版选修1 基础达标1。
下图中,战国时期韩、赵、魏都城的相应标号依次是…( )A。
②③①B.①③②C。
①②③D.③②①2。
我国完成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主要是通过…()A。
兼并战争B.变法运动C.国家统一D。
发展生产3.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对此评价正确的是()①有利于鼓舞士兵作战的勇气②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③打击了贵族的特权④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地位A.①②④B.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4.下列关于秦国二十等爵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它以军功奖赏为中心B。
它按军功大小授予二十个等级的爵位C.它导致民间私斗盛行D.它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5.战国时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
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B.各诸侯国为争霸战争注重生产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6.《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A。
遭受变法打击的贵族B.立功将士C。
【优化方案】2021-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秦国的崛起随堂自测 人民版选修1(1)
【优化方案】2021-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秦国的崛起随堂自测人民版选修11.(2021·厦门高二质检)商鞅变法与以下图秦国疆域的扩大之间的内在联系应是( )A.变法直接致使了秦国的统一B.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C.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无关D.变法减缓了秦国统一的步伐解析:选B。
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使秦国慢慢成为七个诸侯国中最壮大的国家,这就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2.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开始向赐爵制转变,这一转变适应了( )A.新兴奴隶主的需要B.奴隶主贵族的需要C.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D.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需要解析:选C。
赐爵制是指军功爵制,结合其背景知识可知C项正确。
3.商鞅变法的方法直接促使统治集团内部组成发生重大转变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B.重农抑商C.奖励军功D.实行连坐法解析:选C。
内部组成转变指的是军功地主取代宗室贵族成为统治的支柱,这本源于军功爵制的推行,应选C。
4.(2021·济宁高二测试)(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过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文中“人”应代表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解析:选A。
材料核心信息是解决商鞅及其变法活动,备选项中只有没落贵族群体是变法中利益的受损者,应选A。
5.《史记》记载,秦孝公身后,太子即位。
保守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请大伙儿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仍是失败了?什么缘故?答案: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不是达到;保守贵族的反扑,商鞅被处死,说明了保守势力的跋扈和统治者的昏庸;商鞅虽死,但其改革方法却保留下来,变法仍是取得了成功;通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取得进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进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封建国家。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专题达标检测卷(二)(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专题达标检测卷 ( 二)( 时间: 90 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 ( 共 15 小题,每题 4 分,共 60 分 )1.郭沫若曾指出:“东周列国的社会制度改革到春秋末年时达到质变。
”最能说明这一见解的是 ()A.春秋争霸战争B.“战国七雄”出现C.各国经过变法取销奴隶制,确立封建制D.周王室更加衰微分析:此题观察学生的理解能力。
题干中的“质变”是指社会制度的改革,春秋末期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开始形成。
A、 B、 D三项均是社会改革的详尽表现,不涉及社会制度的改革,所以都没有表现“质变”,应选 C 项。
答案: C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张开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B.生产力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D.各国君主为牢固统治支持变法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宽泛张开变法运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B3.观察以下列图,从图中获取的历史信息不包括()A.商鞅为了实现变法敢于同旧贵族张开斗争B.商鞅的变法主张碰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C.商鞅变法在秦国获取了必然的支持D.商鞅变法必然以失败而告终分析:此题主要观察学生依照图片资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题干要求从图中获取历史信息, D 项无法从资料中得出,且不吻合史实。
答案: D4.以下列图反响的事件是商鞅变法,在其措施中最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的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重农抑商C.连坐法D.改革社会风俗分析:这里的劳动者应指的是新兴地主。
答案: A5.商鞅变法法律中规定“戮力( 全力 ) 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免除徭役 )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奴婢 ) ”。
以下对该政策的议论,正确的选项是()①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②有利于取销世卿世禄制度③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控制④明清时期该政策阻拦经济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分析:资料反响了商鞅变法重农抑商的政策。
2021-2022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专题综合测评人民版
2021-2022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专题综合测评人民版本试卷共6个非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对曰:“夫国不富,不可以用兵,兵不强,不可以摧敌。
欲富国,莫如力田,欲强兵,莫如劝战。
”材料二卫鞅对曰:“夫富强之术,不得其人,不行;得其人,而任之不专,不行;任之专而惑于人言,二三其意,又不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他是怎样“力田”“劝战”的?(9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认为变法成功的条件有哪些?结合史实指出商鞅新法能在秦国长行不废的根本原因。
(6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夫国不富,不可以用兵,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可以看出变法的根本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力田”“劝战”的做法结合商鞅变法经济、军事的措施回答。
第(2)问,注意从材料二分析变法成功的条件,主要涉及用人问题,变法或改革胜利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答案】(1)根本目的:富国强兵。
力田: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劝战: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连坐制。
(2)条件:统治者得人善任并坚定支持。
根本原因: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术也。
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患信而不楛(粗劣的),古之吏也。
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
观其朝廷,其朝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
——《荀子·疆国》材料二(商鞅的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借父耰钅且(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讥。
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2021-2022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教师用书:专题2 商鞅变法-二 Word版含解析
二秦国的崛起学习目标: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重点:商鞅变法的必要性;给秦国带来的巨变;变法成功的因素。
2.难点:正确评价商鞅变法。
教材整理1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1.世卿世禄制(1)基础:宗法制和分封制。
(2)特点:各级贵族依据等级,世袭高官,享受厚禄、特权。
(3)作用: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军功爵制(1)背景:战国时已实行赐爵制,并和官制紧密联系。
(2)实行: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
(3)内容①制定二十级爵,按功授爵。
②宗室贵族无军功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4)作用①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消灭一批军功地主,成为秦统治阶级的重要支柱。
②宗室地主地位下降。
③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贵族世袭制,用人机敏。
④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22“学习思考”,世卿世禄制的废除是不是历史进展的必定?【提示】奴隶制下施行的世卿世禄制在封建制时代被废除是历史进展的必定。
理由如下:①与生产力不相符合的生产关系必将被转变。
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进展,从奴隶制渐渐进入封建制,奴隶制的一系列社会制度也必将被废除。
世卿世禄制度是与宗法制和分封制联系在一起的,伴随着宗法制、分封制的瓦解,世卿世禄制也必定被废除。
②世卿世禄制是新兴地主阶级谋求政治权利的巨大障碍。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与地位,而世卿世禄制使他们无法得到官职爵位。
因此,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世卿世禄制必定被废除。
教材整理2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1.“夷狄遇之”(1)起源:秦人由“戎狄”中分化出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2)建国:公元前771年,秦才成为诸侯国。
(3)地位①与中原各国交往较少,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②不能参与中原各国的盟会。
2.“虎狼之国”(1)缘由①商鞅变法使秦国综合国力大增,政治威望日高。
②秦国实行鼓舞军功政策,增加了秦军的战斗力。
(2)表现①公元前341—前340年,秦国战胜魏国,迫使其割地求和,从今秦国成为军事强国。
【测控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后作业:2.2 秦国的崛起
二秦国的崛起一、选择题1.《楚策一》载苏秦说楚威王曰:“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
”能体现该观点的有()①秦国最初是从“戎狄”中分化出来的②公元前771年,秦国成为诸侯国③秦国形成尚武精神④秦国战胜魏国,迫使其割地求和A.①③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秦国成为“虎狼之国”,威逼六国是在商鞅变法之后,而①②发生在商鞅变法之前,故选B项。
答案:B2.商鞅变法功不行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迁都咸阳D.按军功授爵解析:商鞅变法前,秦国的贵族世世代代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他们贪图享受,不思进取。
商鞅在新法中规定,贵族没有军功不再授爵,这就废除了世卿世禄制,直接损害了贵族的利益。
答案:D3.《战国策》记载:(公元前338年)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文中的“人说惠王”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有农夫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该“人”挑拨秦惠王与商鞅的关系,意在反对变法,因此其代表了没落贵族的利益。
答案:A4.商鞅在被人诬告后,携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疆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
商鞅怅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A.推行县制B.法律严酷C.嘉奖军功D.焚烧诗书解析:旅店拒绝商鞅投宿,是由于可怕被牵连而受到严酷法律的惩治。
故选B项。
答案:B5.下图为明末刻本《新列国志》中的插图,该图反映了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处以车裂,族人被诛的情景。
商鞅变法成就巨大,但最终个人的结局凄惨,根本缘由是商鞅变法()A.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违反了历史的进展潮流C.推行严刑峻法D.焚烧儒书,禁锢世人思想解析:由于废除井田制、嘉奖耕战等改革措施触犯了贵族阶层的利益,商鞅遭到了以太子为首的既得利益集团的猛烈反对。
历史选修ⅰ人民版专题二商鞅变法 检测评估全套
历史选修ⅰ人民版专题二商鞅变法检测评估文档资料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2021·泰安高二检测)下列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相关的是()①井田制的确立②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③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④百家争鸣⑤频繁的争霸战争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解析:选D。
井田制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在全国确立,故①不符合春秋战国的时间要求,D 项正确。
2.(2021·常州一中月考)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解析:选B。
A、B、C、D四项都是这一时期诸侯国变法的原因,但B项是出现变法的经济根源,A、C、D只是推动因素或外部有利条件,正确答案显然是B。
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与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最本质不.同在于()A.出现的根本原因B.代表的阶级利益C.产生的社会影响D.改革的具体措施解析:选B。
注意题干中的“本质”。
战国变法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春秋改革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4.(2021·临沂高二检测)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解析:选B。
战国时期,为了在兼并战争中把握主动,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正是这一动力推动了各国的变法运动。
5.(2021·烟台高二测试)商鞅变法中直接有利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设的是() A.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B.移风易俗C.制定连坐法D.奖励耕织,重农抑商解析:选A。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是中央从政治上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从这一角度思考,只有A项正确。
6.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
2021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专题检测人民版选修1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战国时期一大批倡导法家思想的士人得到了各国统治者的重用,主要是因为他们倡导( )A.兼爱、非攻B.无为而治C.恢复礼乐D.应时变革2.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备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出发点是( )A.增强秦国国力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3.梭伦改革前和商鞅变法前都曾进行了大辩论,下列对这些辩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往往会引起既得利益者的反抗B.改革在最初阶段往往招致社会各阶层的攻击C.重大改革的推行不会是一帆风顺的D.推行改革要求改革者具有非凡的勇气和胆识4.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其中所说的“本”是指( )A.农耕经济B.法家思想C.中央集权D.轻罪重罚5.秦国的农民在看到商鞅变法的措施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如下图),主要是因为午( )①连坐制度可以使他们远离刑罚的惩罚②奖励耕织刺激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③奖励军功给他们提供了改变社会地位的机会④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得到了国家法律的认可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6.《史记》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这是商鞅哪两项变法措施执行的结果 ( )①废井田,开阡陌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③实行连坐之法④重农抑商,奖励耕织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7.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这种变化(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8.商鞅推行“废井田,开阡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些阶级或阶层的需要( )①新兴地主②自耕农③奴隶主④商人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9.商鞅变法时规定,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
2021-2022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习题人民版
2021-2022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习题人民版1.“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根本原因是( )A.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B.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C.秦孝公的鼎力支持D.人民群众的大力拥护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商鞅变法之所以得到贯彻落实,是由新兴的经济形式决定的,A、C、D均为政治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答案:B2.商鞅变法时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这表明商鞅变法( )A.要取消贵族特权B.模糊了社会等级界限C.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D.以废除奴隶制为重要目的解析:根据关键词“商鞅变法”、“军功”、“受上爵”、“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知题中的规定为军功爵制度,加之“明尊卑爵秩等级”,进一步明确了爵位等级,这些共同作用于贵族体制,使其产生变化,没有彻底的取消贵族特权,故A项错误;材料进一步明确了爵位等级,故B项错误;商鞅变法采用军功授爵制,打破原来世卿世禄的贵族体制,故C项正确;材料与奴隶制的存废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3.苏轼认为:“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②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③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④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4.《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解析:题干中“宗室贵戚多怨望”是宗室贵戚利益在商鞅变法中受到损害造成的。
A项说法不对;B、C两项的经济措施没有触动他们的根本利益;D项取消了其特权,故其“多怨望”。
答案:D5.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
2021-2022年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2新人教版
2021-2022年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2新人教版1.下列属于梭伦改革中的“解负令”措施的是( )①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②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③释放所有奴隶,给予其雅典公民权④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理解“解负令”的内涵是解题的关键。
该政策只适用于因欠债而沦为奴隶的雅典公民,而对于非雅典公民的奴隶是不适用的,故③错误;④是梭伦改革的措施,但不是“解负令”的内容。
【答案】A2.下列措施中对限制雅典贵族进行土地兼并起到直接作用的是( )①废除了“六一汉”制度②“遗嘱法”的规定③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④拨款赎回卖到外邦的公民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①“六一汉”制度与贵族兼并土地没有直接关系;②“遗嘱法”是为了杜绝贵族侵占平民财产;③是为了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④与土地兼并无关。
故②③正确,选C项。
【答案】C3.恩格斯在评论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 )A.颁布“解负令”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C.创立“四百人会议”D.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再现史实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注意材料中的“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遭到排斥”及“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等关键词语。
财产等级制度的改革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故选B项。
【答案】B4.公元前592年4月,雅典公民特拉奥西古参加了公民大会,聆听了令人振奋的有关民主制的演说。
但在选举国家公职人员时,他却只能出任低级官职,他当时应属于( )A.第一等级B.第二等级C.第三等级D.第四等级【解析】梭伦改革实行了财产等级制度,等级越高,享有的政治权利越多。
从特拉奥西古只能出任低级官职判断,他应该属于第三等级。
【答案】C5.梭伦改革后,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产生的方式是( )A.由各等级公民选举产生B.从各等级公民中抽签产生C.由各等级公民轮流担任D.由首席执政官随意指任【解析】梭伦改革后,公民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1.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
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
A.旧贵族B.商人
C.新兴地主D.农民
【解析】题干材料信息提到让有劳有功之人获得食禄,征召四方之士,这
体现了战国时期对士大夫群体的重视。
它反映了西周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遭到
破坏,打击了传统的以世袭世禄制为主的旧贵族,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
误。
【答案】A
2.商鞅变法时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授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这表
明商鞅变法( )
A.要取消贵族特权
B.模糊了社会等级界限
C.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
D.以废除奴隶制为重要目的
【解析】题干信息反映了商鞅变法中实行军功爵制的措施,它使贵族体制
发生转变,即由世卿世禄制转向军功爵制,故选C项。
【答案】 C
3.阅读下面材料:
《战国策》在评论商鞅变法时说:
“商君治秦,一法令至行”①,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②。
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③
,兵革大强,诸侯畏惧④。
”以上评论明显有夸大之嫌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 结合史实可知,①体现的是商鞅立法,没有明显夸大,故排除A 项;结合史实可知,②是商鞅为打破变法阻碍采取的措施,故排除B 项;结合史实可知,③是用夸张的方式表述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故选C 项;结合史实可知,④符合史实,没有夸大成分,故排除D 项。
【答案】 C
4.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之国一跃而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军事强国,这主要得益于商鞅( )
A .奖励耕织
B .实行县制
C .统一度量衡
D .推行军功爵制
【解析】 商鞅在变法中推行军功爵制,创造了一个能上能下、鼓励军民立
战功的灵活用人机制,使一大批社会下层人物为获得军功而英勇作战,这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
【答案】D
5.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它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 )
①进一步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②促进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的发展③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④使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汉代开始,统治者大力推崇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因此④的叙述错误。
【答案】D
6.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
但是,“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上述现象说明( )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③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④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D.①②③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符合题目要求的是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和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但并不意味着变法者大多没有好的结果以及变法者自食其果。
【答案】C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之法,良法也。
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
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
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
——毛泽东材料二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
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
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
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盐铁论·非鞅篇》
(1)根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从商鞅个人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认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概括出措施有:奖励军功;奖励耕织,
重视农业。
材料一中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
第(2)问,材料二认为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是“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即法律过于严酷;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1)措施:奖励军功;奖励耕织,重视农业。
原因:改革者态度坚决,获取了人民的信任。
(2)弊病:法律过于严酷。
认识:改革者要德、法并用,不能施行严刑峻法。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他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
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
……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
——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材料二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并不起源于秦国……但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或者持续时间不长,或者因为支持变法的君主去世而失败,或者影响有限,或者深度不够。
……只有商鞅的变法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商鞅变法所推行的政策措施,精神实质上是和秦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
——彭安玉《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贯彻其“基本精神”在秦国进行的制度创新。
(2)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原因。
根据材料一、二,从政治文明进步的角度指出其深远影响。
【解析】第(1)问,回答商鞅变法打击旧贵族利益的创新措施即可。
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但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或者持续时间不长,或者因为支持变法的君主去世而失败”“商鞅变法所推行的政策措施,精神实质上是和秦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进行概括;第二小问,从秦的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的角度回答。
【答案】(1)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
(答三点即可)
(2)原因:变法措施得到长期坚持;统治者长久支持;改革内容全面彻底;符合秦国国情(文化传统)。
影响: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推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答法家思想的成功实践亦可)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
袭的爵位。
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都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不得摘抄原文,逐条列出)材料中的“犹以务本”“王制遂灭”分别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国为何能达到“国富兵强”的局面。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坏井田,开阡陌”“耕战之赏”“务本之故”分析概括;第二小问“本”指农业,“王制”指奴隶制度。
第(2)问,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材料二、三进行回答。
【答案】(1)主要内容: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重农抑商。
含义:“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
“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
(2)原因: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度,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加强统治;重农抑商,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风尚习俗领域进行了改革。
X.39004 985C 顜@f21060 5244 剄9k4)35432 8A68 詨r27395 6B03 欃!25971 6573 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