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就及其在概念整合下的翻译阐释
英语移就形容词及其翻译
英语移就形容词及其翻译关于英语移就形容词及其翻译一、引言《辞海》载:“移就:甲乙两项相关联,就把原属于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于乙事物叫移就。
如‘水’,幸福本属于人,今移用于水,这就叫移就。
”按照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的解释,TransferredEpithet是: “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appropriate noun to modify another to which it does not really belong”词典进一步举例说明: “Common examples are: ‘a sleepless night’; ‘the condemned cell’;‘a happy day’。
论文论文参考网由此可见,移就修辞格是英汉语言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一种超常的词语组合方式,是一种艺术语言。
除开上文提到的形容词移用外,英汉语言中还有副词的移用,如“Water flowed languidly into the thirsty field”(水无精打采的流进了干涸的土地);名词的移用,如“He knew that the moral card house would come down”(他知道那道德纸屋会塌下来)。
本文主要讨论移就形容词及其翻译,即移就形容词修饰语+中心语。
二移就形容词的表现类型转移形容词与中心语临时组合,其搭配有悖语言规范,是作者在调遣词语上的一种主观随意的“拉郎配”,只要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的搭配在逻辑语义深层结构中合情合理,一切属于人、动物、具体和抽象事物的形容词修饰语都可临时相互借用。
1、移人于物,说明人的.修饰语移用于说明事物,即把人类的性状移属于非人的或无知的事物使事物或概论带上人的情感,这是常见的用法。
⑴Before him there are still three weary miles在他前面仍有三英里令人厌倦的路程。
英语移就修辞格及其翻译探析
英语移就修辞格及其翻译探析周丁丁【摘要】“移就”(Transferred Epithet)是被广泛应用在英语中的一种修辞格.这种修辞格主要是指形容词的修饰对象发生转移的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现象,大多见于小说、戏剧及诗歌等文学作品中.使用移就修辞格能产生或简洁新颖或生动幽默的语言表达效果,并且还能使语言更为准确.对于英语中移就修辞格的翻译,应该根据其偏离常规语言的实际程度来采取比如直译法、意译法、对等法及混合法等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期刊名称】《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2页(P33,148)【关键词】移就;修辞格;翻译策略;修辞效果【作者】周丁丁【作者单位】泉州黎明职业大学,福建泉州 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移就”(Transferred Epithet或者 Hypallage)有时也被称为形容词移位,是被广泛应用于英语中的一种修辞格。
这种修辞格主要是利用语言结构上的变化来达到预期的修辞效果。
移就修辞格是英语中一种非常有特色,并且有着很强艺术感染力的修辞手法,通常使用在英语文学作品中。
本文首先对移就修辞格的内涵及其修辞效果进行分析解读,然后针对具体的移就修辞实例重点探讨几种比较有效的翻译方法。
一、移就修辞的内涵及其修辞效果1.移就修辞的定义内涵移就修辞源于希腊语的英语hypallage一词,意思就是“调换”,有时候也被称为“转移修饰”。
在《英语语法与写作手册》中有关于移就的定义,即“当两个印象在心里联系在一起时,把只适用于其中的一种事物性状或特征的词语转移到另一种事物上”。
同时,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也这样来解释移就修辞:“遇有甲乙两个印象连在一起时,作者就把原属于甲印象的性状移用于乙印象,名叫移就辞。
”从这些解释当中,我们可以发现移就其实就是一种在特殊语言环境中通过改变词语的搭配关系来达到一种临时的词语搭配的语言运用手法。
概念整合对英语移就的认知解读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浅析《格列佛游记》讽刺手法的运用2 中美电影文化营销的比较研究3 An Analysis of the Initiation Theme in The Child in Time4 Analysis on the Picaresque Elements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5 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黑色幽默”的怪诞性6 《周六夜现场》的幽默剖析7 从《卡斯特桥市长》看哈代作品中的宿命论色彩8 浅析《哈里波特》中小天狼星的人物特性9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10 Landscape Poems in Seven-character Quatrains and Sonnets11 空间介词在英汉时间表达中的隐喻性用法对比研究12 英语思维模式及其对英译汉的影响13 How to Avoid Chinglish on English Writ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14 互文性理论指导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15 浅析“红”和“黑”在中英文中的文化及语义对比16 从《恋爱中的女人》看劳伦斯的男性霸权意识1718 中西婚礼风俗对比19 《荆棘鸟》中主要女主人公爱情观比较20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s-and-Daughters-in-Law in China and the West21 从跨文化交际的发展看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22 从文化角度浅析中美两国幽默的特点23 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24 汉语语速性别对比研究25 探究马克吐温的反奴隶制观—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吉姆的分析26 中美大学生道歉策略对比研究27 基于作品人物浅析菲茨杰拉德28 比较中西方礼仪差别29 从文化差异角度看谚语的英汉互译:动态对等30 英汉死亡委婉语的文化差异及其分类对比31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32 哥伦布和郑和航海的对比研究——两次航海所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33 批评与重新解读《日瓦戈医生》34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卫夫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35 浅析简奥斯丁小说中自由间接引语36 An Embodiment of Virtue--- A Moral Insight into the Image of Tess37 模糊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功能研究38 展会汉英翻译的常见问题和策略分析39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中西商务翻译中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对等翻译40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41 A Brief Analysis of China English and Its Future42 《红字》中海斯特性格分析43 爱恨共辉煌——浅析《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44 (英语系经贸英语)浅谈成本领先策略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以格兰仕为例4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fusal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46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Approach in the Lead-in of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es47 英汉被动句语义特征对比分析48 美中传统文化对于其家庭教育的影响49 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50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野草在歌唱》中的女性角色51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52 语言艺术与目的性操纵的杂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53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新闻翻译54 何以苦难——《荆棘鸟》中女性悲剧的缘由55 谐音现象促成因素及其启示的研究56 美国黑人英语在电影中的应用研究57 双关的不可译性探索58 浅析《库珀尔街》中英语过去时的翻译59 分析简•奥斯汀的作品《爱玛》中的理性主义60 论合作语言学习在英语精读课上的应用61 商务英语报道中的情态意义分析62 On the Feminist Consciousness Reflect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63 从自然主义角度解读《苔丝》的悲观主义64 从“礼貌原则”看中国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以“please”为例65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的生死观66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化”研究67 An Analysis of the Divided Human Natur e in O. Henry’s Major Works68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69 翻译美学理论下的唐诗英译意境美研究70 从《宠儿》的人物形象中分析莫里森的种族观71 哈里的迷惘与自我救赎——《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哲学解读72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要素73 论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74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75 美国犹太文化与传统犹太文化的冲突——浅析《再见吧,哥伦布》76 Translating News Concerning China in Global Times: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77 斯佳丽性格的自我超越和升华78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赵丽蓉的小品79 浅析嘉莉妹妹成功的原因80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象征主义的研究81 亲属称谓:英汉社会文化差异82 论伊恩•麦克尤恩作品《赎罪》中的道德观83 Sister Carrie’s Stepping Stone to Success84 关于高中生英语听力理解中非语言因素的研究85 An Interpretation to The Characters in Nella Larsen’s Novel—Passing86 《红楼梦》中文化词的翻译87 The Influence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on International Trade88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89 小组合作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90 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浅谈91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成长三部曲92 麦都思眼中的中国宗教形象93 英汉新词对比研究94 《红字》中女权主义意识探析95 傅东华译《飘》归化现象浅析96 从《芒果街上的小屋》透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97 英汉颜色词隐喻的认知比较与研究98 从金融危机看美国自由企业制度下的政府调节——浅析“美国政府接管两房”99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ood cultures---from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100 透过《傲慢与偏见》论简奥斯丁的婚姻观101 浅谈商务英语广告的翻译102 茶文化和咖啡文化103 评《傲慢与偏见》中卢卡斯小姐104 浅析《飘》中女性人物形象105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Interpretation Class106 《芭芭拉少校》中的现实主义107 论跨文化因素对广告汉英翻译的影响108 浅析《等待戈多》“反戏剧”的艺术特色109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110 从十字军东征看中世纪宗教冲突111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我不能与你一起生活》的多重主题研究112 中美商务接待文化差异113 教师在农村初中英语游戏教学中的角色分析--以某中学为例114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115 战争时期坠入凡间的天使——通过《永别了,武器》分析海明威眼中的理想女性116 Analysis of Tony’s Tragedy in A Handful of Dust117 《生活大爆炸》言语幽默语用分析(开题报告+论)118 从《最蓝的眼睛》看托尼莫里森如何重塑美国黑人文学中的黑人形象119 仿拟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120 Comparative Study of Love-Tragedy Between Romeo and Juliet and The Butterfly Lovers 121 A Study of Cultural Influence upon Internet Language122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123 The Darkness in Oscar Wilde’s Fairy Tales124 经典英语电影台词的语言特征和文化态度125 浅析田纳西•威廉斯剧作《欲望号街车》的同性恋倾向126 The Impac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Sino-US Business Negotiations127 从习语翻译看文化空缺128 Sexism in English and Its Causes129 探讨美容化妆品翻译技巧--以安利雅姿产品为例130 “生活大爆炸”中美式幽默的翻译方法研究131 Thackeray’s Ambivalent Attitude towards the Women in Vanity Fair132 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133 解析女性主义在DH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人物塑造中的体现134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135 功能对等理论观照下《警察与赞美诗》译本评析136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词性转换翻译研究137 An Analysis of Hamlet’s Delay of Revenge in Hamlet138 广告翻译中的模因传播139 中美肥胖问题比较研究140 目的论关照下的归化与异化14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scar Wilde and Dorian Gray142 Growing Pains: An Analysis of the Hero in Catcher in the Rye143 论《呼啸山庄》中的意象144 中英日委婉语语言特征145 美国电影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以《阿凡达》为例146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交际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147 《希腊古瓮颂》中的艺术和永恒之美148 浅析《库珀尔街》中英语过去时的翻译149 《理智与情感》中埃莉诺的性格简析150 The Same Experience, Different Life—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Lin Daiyu 151 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方法——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为例152 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分析153 图式理论分析中国网络流行词翻译154 The Applic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155 论密西西比河对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影响156 On the Female Influences on Pip’s Character in Great Expectations157 汽车广告功能分析158 论功能对等原则下的商标翻译159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160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翻译161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精神力量分析162 论《爱玛》中简奥斯丁的社会理想163 《鲁宾逊漂流记》与《桃花源记》中乌托邦思想之比较164 质本洁来还洁去——解读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情人生165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象征手法解析166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霍桑对美国形象的思考167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168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169 金钱与婚姻—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价值与导向170 论《奥兰多》中双性同体观171 谈电影片名汉译的不忠172 试比较中美中学历史教育中历史思维的培养173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174 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研究175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麦康伯个性转变之分析176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简爱》和《红字》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177 The Tran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178 浅析《飘》中女性主义的萌发179 浅谈国际商务谈判礼仪180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181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学习策略调查182 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18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omen in Fortress Besieged and Pride and Prejudice 184 Osca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185 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准则186 解析名词化与商务语篇的汉英翻译187 从高校口译教学中看口译思维的重要性188 科技英语中被动句的语篇功能探析189 从寂寞到超然—索尔•贝娄的《赫索格》中书信体的内心独白190 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以宝洁为例(开题报告+论)191 广告翻译192 试论库珀的种族观——以《最后一个莫西干人》为例193 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194 Discourse, Immigrants and Identity in In the Skin of a Lion195 美国电影作品中英雄主义所隐含的美国社会文化196 中西社交礼仪的比较与融合197 《莎乐美》中月亮的意象——从原型批评视角进行分析198 《蝇王》中的象征199 称呼语的语用分析—个案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称呼语为例200 概念整合对英语移就的认知解读。
修辞手法移就
1.位置还原法
When I’m having trouble with a story and think about giving up, or when I start to feel sorry for myself and think things should be easier for me, I roll a piece of paper into that cranky old machine, and type, word by painful word, just the way mother did.
America has shown us too many desperately worried executives dropping into early graves. (J. B. Priesttley: The Future of the English)
在美国,有多少走投无路的经理过早跌进了坟墓。
例如:The big man crashed down on a protesting chair. 大个子一屁股坐了下来,椅子吱吱嘎嘎地作 响,好像是在提出抗议.
That was a stupid place to keep your money. 你真蠢,怎么把钱放在那种地方呢? I buried my head under the miserable sheet and rug, and cried like a child. 我一头扎进被单和毯子里面,像孩子一样 伤心地哭了起来。
移就
Transferred Epithet是英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
汉译“移就修饰”,亦称“转移修饰”,“移位 修饰”或简称“移就”。这种修辞格一是把本来 应该用来修饰甲事物性质或状态的词用来修饰了 乙事物,转个弯来表示甲事物给人的感觉。在现 代英语中,最常见的是把本来用以修饰人的词组 甩来修饰事物。
移就
收稿日期:1998-02-10“通感”修辞格的英汉比较———兼谈与“移就”的区别赵大昌摘要英语的synaesthesia与汉语的“通感”是对应的修辞格。
本文引用了中西文学中的经典名句,对该修辞格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运用加以对比分析,说明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文章还谈及“通感”与“移就”的区别。
关键词通感修辞格移就英汉比较作者简介1943年生,上海水产大学英语系副教授。
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第一幕中奥西诺公爵的开场白有这样的句子:That strain again! It had a dying fall;O,it came over my ear like the sweetsound That breathets upon a bank of violets,Stealing and giving odour.说甜蜜轻柔的乐声,吹拂一丛紫罗兰,又偷走又散发芬芳。
音乐声既产生味觉(sweet),又产生嗅觉(odour)。
再看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段描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彷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莎翁使剧中人闻声而知味嗅,朱老则闻荷香如闻歌声。
这种利用“感觉移借”来抒情状物的修辞手法,汉语里传统上称为“移觉”,钱钟书先生名之为:“通感”。
早在《礼记·乐记》里就有句曰:“……故歌声上如抗,下如队(附),由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勾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大意是说:乐声能上举,能下落,又转折,又静止;声音雅正,合乎规矩,圆转得象珠子贯联。
这都把听觉与视觉乃至触觉联系了起来。
英语里与通感对应的修辞格是synaesthesia,该词来自希腊语,意为“perceiving together”。
按照《A Dictionary of LiterarTerms》对该词的释义是“The mixing of sensations; the concurrent appeal to more thaone sense;the response through several senseto the stimulation of one”·即视、听、嗅、味、触五官感觉彼此相通。
移就修辞内在整合机制的认知阐释
移就修辞内在整合机制的认知阐释摘要:主要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探索移就辞格的内在整合机制。
移就修辞将2个不同空间的事物组合在一个新的合成空间,展现常规搭配所不能体现的结构意义。
移就修辞的内在整合类型表现为隐喻性整合、转喻性整合和复杂性整合。
概念整合理论对移就辞格有着很强的解释力。
关键词:移就修辞;概念整合理论;隐喻性整合;转喻性整合;复杂性整合认知语言学认为:现实世界是独立于人类范畴化之外的,我们是无法获得现实世界的,只能获得映射在语言世界中的现实结构,那么这种映射就是人类心智的产物,人们根据对世界的认知经验,形成概念结构,并在语言系统中映射为语义结构。
认知关系的变化进入到语言符号中就产生语义的变化。
在语义系统中有三种不同性质的语义特征:必有特征、可能特征、不可能特征。
当认知关系发生改变时,常规认知关系中的语义特征无法与不可能特征相匹配,但语义共现的规则要求句法组合必须接纳共现特征,因此句法组合只有通过增加或改换一定的语义特征的方式来接纳不可能特征。
移就修辞是一种运用广泛而独具魅力的语言现象,它的词语的移用就是通过语义改变来完成的。
近年来对移就修辞的研究已经引起外语学界的关注,从不同的视角对这一修辞现象的观察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移就修辞的内在整合机制进行认知阐释,从而丰富移就辞格的研究。
一概念整合理论修辞既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又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处理的动态心理过程,它的意义的构建与理解离不开人的认知活动。
移就修辞的认知机制来源于人类语言加工过程中的概念整合。
概念整合是人们进行思维和活动,尤其是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活动时的一种认知过程,对很多语言现象都具有强大的解释力。
概念整合理论探讨的是语言通过认知语义构建所产生的心理空间这个解释中介所反映的客观世界和场景。
该理论是从Fauconnier 的心理空间理论发展而来的。
概念整合是心理空间网络中组合认知模式下的一组认知机制,它牵涉到简单认知模式的临时组建和不同空间之间认知映射的建立。
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移就辞格意义的认知阐释
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移就辞格意义的认知阐释英语移就修辞格是一种超乎常规的语言现象,也是语言学习及文学欣赏中的一种不可忽视的修辞手段。
移就辞格的巧妙运用有着独特的表达效果与艺术魅力。
修辞格的理解依赖于人类的联想能力,他们的认知功能和语义功能也就不言而喻了。
对于移就辞格的传统研究都集中在它的美学功能,却忽视了对其意义构建的认知过程的解释。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语义构建的认知理论,即概念整合理论。
并以移就定义为出发点,证明概念整合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认知活动,为意义构建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具有极大的解释力。
本文以其定义与特点为依据选取十个英语移就辞格为例,从跨空间映射(cross-space mapping)和以组织性框架投射(projection of organizing frame)为依据进行分类的四种概念整合网络(integration networks)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概念整合依赖于跨空间映射,映射与概念整合在意义构建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通过仔细分析可以看出,移就辞格的意义构建涉及四种映射类型:类推式映射(analogical mapping),隐喻性映射(metaphorical mapping),借代式映射(metonymical mapping)和一个输入空间隐藏的映射(mapping with the phrase as one input)。
四种概念整合网络即:单一框架网络(single-framing networks),框架网络(frame networks),单边网络(one-sided networks)和双边网络(two-sided networks)。
这四种概念整合网络在移就辞格中的分析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移就辞格意义的转移和产生的过程。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语境和作者的意图在理解和阐释移就的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概念整合理论视野下的移就认知阐释
概念 整 合 理论 视 野 下 的移就 认 知 阐释
罗 玲
( 圳 大学外 国语 学 院 , 深 广东 深圳 586 ) 10 0
摘要 : 人类 的认知和意义的构建都 离不开概念整合 , 因此概念整合理论 对移就修辞 格的认知 过程具有 强
大 的 解 释 力 。 从认 知 的 角度 , 念 整 合 理 论 的 四 个 整 合 子 网络 可 以 对 移 就修 辞 格 的 认 知 过 程 进 行 阐释 。 概 关 键 词 : 念 整 合 理 论 ; 就 ; 知 概 移 认 中图 分 类 号 :3 H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 1 2—68 r y wo ds: n e t a n e ain Th o ;Tr n f re Epi t Co iin Co c p u lI t g to e r r y a se rd t ; he n g to
一
、
前 言
移就是语言 常用 修辞手 段之 一 , 的运 用 常常 能产 它 生 幽默 、 简洁 、 新奇 的效果 , 引发读者 联想 , 强说 服力 和 增 感染力 。移就并 非修 辞学 或者某 一种 语言 的独 特产 物 , 因此其 背后 必定 存 在着 普遍 的认知 规 律。纵 观 研究 历 史, 有不少学者从修 辞学 、 美学等方 面对移就 进行 了不 同 的研究 , 近年来 , 国内有不 少学者从 认知 的 角度用 Lk f ao & Jhsn的 概 念 隐 喻 理 论 ( o cpulMeah r ho ) ono C ne t t o er a p T y 来解释移就现象 , 但是 概念 隐喻 理论讨 论 的是 隐喻 的理 解过程 , 它对 于 移 就 修 辞 格 的 意 义 建 构 与 推 理 机 制 无 法 作 出合 理 解 释 。笔 者 认 为 , 们 可 以透 过 语 言 形 式 , 用 我 运 认 知 语 言 学 中 的 概 念 整 合 理 论 ( C ne t lItgao o cpu ne t n a r i h o T er)来 揭 示 移 就 表层 的思 维 能 力 背 后 所 隐 藏 的 “ 台 y 后 认 知 的 东 西 ” , 出移 就 现 象 的 形 成 机 制 , 而 让 人 们 … 找 从 进 一 步认 识 移就 现象 的本 质 。
“移就”修辞格在英汉诗歌中的运用
“移就”修辞格在英汉诗歌中的运用一、引言移就,又称词语移用。
《辞海》注曰:"甲乙两项关联,就把原属于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于乙事物,叫移就。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定义是:"遇有甲乙两个印象连在一起时,作者就把原属于甲印象的性状移用于乙印象,名叫移就辞。
" 如海涅的诗歌集中有一句"我的车子慢慢驶过快乐的绿林翠木,驰过那阳光之下奇花盛开的山谷。
""快乐"原本应该修饰"我",此处却用来修饰"绿林翠木",即是移就的用法。
在英文中,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给出了一个关于Hypallage的定义"a figure of speech by which an epithet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more appropriate to the less appropriate of two nouns." Hypallage 与中文的移就意义接近。
二、移就与移觉此处应分清移就与移觉两个概念。
两者相似之处在于都把修饰甲事物的词语用来修饰乙事物。
但移觉,也叫通感,还有一个基本前提:甲乙必须是感官相通的,例如"灰色的寂静"就是把视觉和听觉联系在了一起,又如"听了他的话,我的心里如蜜一般。
"就是把听觉转换成了味觉,从而产生了典型的移觉。
在英文中,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给出了一个关于Hypallage的定义"a figure of speech by which an epithet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more appropriate to the less appropriate of two nouns." Hypallage 与中文的移就意义接近。
英语移就修辞格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 239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英语移就修辞格及其翻译策略研究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徐媛媛【摘要】移就是一种颇具特色的修辞格,简洁明快且生动形象。
本文介绍了移就修辞格的定义、功能、分类及其常见翻译方法,期望能切实帮助英语学习者熟悉移就格,从而提高英语理解、表达能力及文学欣赏能力。
【关键词】移就 功能 分类 翻译一、引言修辞(figure of speech; rhetotic),最早见于《周易乾文言》的“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一语中,指“修饰言辞”,即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达到尽可能好的的表达效果。
英汉语中的修辞比较类似,大概共有近八十个小类,其中,移就(transferred epithet)便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现象,使表达意蕴深刻。
二、移就1.定义与功能。
关于移就,《辞海》有云:甲乙两项事物关联,原本形容甲的修饰语被用来修饰乙。
移就降低了“笔墨成本”,用精炼的语言突显人物性格、特征、思绪等,或显现事物本质,语言富于情趣且出奇制胜。
2.分类。
英语中的移就大致分为三种:移人于物、移物于人和移物于物。
在现代英语中,前者最为常见。
(1)移人于物。
移人于物,指有意识的将原本用来修饰人的词语转移用来修饰物。
比如:T h a t w a s a s t u p i d p l a c e t o k e e p y o u r money.“stupid ”原本用来修饰人转而修饰“place ”,根据语境可以译为“你真蠢,怎么把钱放在那种地方呢?”再如:a reassuring hand(一双安心的手),a sleepless night(不眠之夜),laughing eyes(笑眼)等。
(2)移物于人。
移物于人,指把形容某物的修饰语移用于修饰人。
比如:He is not an easy writer.此处“easy ”实指该作者的书,“an easy writer ”指这位作者的作品易懂。
翻译为“他不是一位作品难以被读懂的作家”。
成语 移 就
成语移就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通过几个字来概括一个固定的含义。
而“移就”是其中一个常用的成语,其含义是指依附于某一方,变换立场。
“移就”这个成语源自《庄子·天下》篇,其中有一则讲述两只小鸟争才,结果强者胜出后,弱者就自愤而去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以让步为动机而离去的情节,也就是“移就”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现实生活中,“移就”这种行为常常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有时候,适当的“移就”可以缓和矛盾、化解矛盾,让双方都得到满足。
因为当我们能够适当的将自己的立场或观点向对方做出适当的调整时,会使双方都感到受到尊重,社会关系也更加和谐。
“移就”不是一味的让步,而是一种更加宽容、更加理智的表现。
在现实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充满了矛盾与摩擦,而当我们能够懂得“移就”时,就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好感,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人格魅力。
就拿工作场合来说,时常需要和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同事合作,难免会出现分歧或矛盾。
这时候,如果能够适时的“移就”,不仅可以缓解矛盾,还能够建立更加良好的工作关系。
毕竟,在团队合作中,适当的妥协和让步是不可或缺的。
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也会出现各种矛盾。
如果双方都能够懂得“移就”,包容对方的不足,学会尊重彼此的观点和意见,家庭关系也会更加和谐融洽。
“移就”并不是让人背离真理违背正义。
在维护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的对一些小问题可以适当做出让步,从而取得更大的利益或和谐的关系。
在政治、外交方面,“移就”更是一种智慧和策略。
在处理国际事务时,适当的退让和让步可以化解各种矛盾,从而实现双赢局面。
历史上,许多国家与国家、政党与政党之间的冲突,都是通过“移就”而最终达成妥协的。
“移就”是一种智慧和胸襟。
在人际关系、社会交往、团队合作等各个方面,懂得“移就”可以收获更多的友谊和尊重,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快乐和和谐。
希望每个人都能懂得适时的“移就”,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从概念整合理论看移就修辞的翻译
从概念整合理论看移就修辞的翻译边陈琛【摘要】Transferred epithet is a unique language phenomenon,which is logically unreasonable but appropri-ate in specific linguistic settings. The reason why the transferred epithet is widely accepted and used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two input spaces undergo the mapping and project into the blend space from which the emergent structure appears based on the key roles.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translation of transferred epithet from the perspective the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and then further illustrates the great explanatory power of this theory.%移就修辞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它从逻辑关系来分析不合情理,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却恰到好处,在翻译时需要译者的灵活变通。
移就之所以被接受并被灵活运用,其原因在于两个输入空间的映射,并根据关键关系产生层创结构。
本文从移就出发,论证了概念整合强大的阐释能力,为移就的翻译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工具。
【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4页(P53-55,79)【关键词】移就;概念整合;映射;翻译【作者】边陈琛【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一、引言传统翻译理论对移就的翻译研究多从其特征、类型、功能出发,进行归类概括,完成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
翻译的阐释学派
翻译的阐释学派一、阐释学派翻译观:1、译者不是消极地接受文本,而是积极地创造文本的过程2、强调翻译和理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对理解的作用及方式进行不同的阐述;二、施莱尔马赫:1、翻译的两个途径译者可以“不打扰原作者而将读者移近作者〃--以作者为中心。
尽量不打扰读者而将作者移近读者“--以译文读者为中心。
2、首次提出翻译应区别口译与笔译。
区分了真正的翻译和机械的翻译。
前者是指文学作品和自然科学的翻译,后者指的是实用性的翻译;三、阐释学翻译模式与斯坦纳1、代表作《通天塔:语言与翻译面面观》2、主要观点:理解即是翻译3、阐释学的翻译步骤:信任、攻占、吸纳、补偿「即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地将个人的生活经验,文化和历史背景渗入了原文,使翻译变成了对原文的再创造。
翻译的结构学派♦解构主义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法国兴起的一种质疑理性、颠覆传统的全幵放式的批判理论,它以解释哲学作为哲学基础,主张多元性地看问题,旨在打破结构的封闭性,颠覆二元对立的西方哲学传统♦解构学派翻译理论强调消除传统的翻译忠实观,突出译者的中心地位♦比较著名的学者有德里达、本雅明、韦努蒂等一、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观1、翻译的性质、作用1)德里达认为,翻译应该重新定义。
即翻译不仅仅只定义为掌握某种内容的跨越活动,同时更主要的是为“播散”和“逃遁” (escape)等跨越时间场所提供论坛(forum)。
2)他的翻译思想是假设不存在共核和深层结构,将自己的解构理论建立在非等同、非对等和不可传达的基础之上。
3)他认为,翻译是不断修改或推迟原文的过程以置换原文c他对翻译的定义是:翻译是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一种文本对另一种文本有调节的转换。
(翻译的性质)4)德里达认为,各种语言在语义、句法和语音的差异上造成各不相同的表意方式,通过翻译我们对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和各语言的特定表达方式可以达到更深刻和更准确的认识。
(翻译的作用)5)因此,翻译的目的,不是“求同”,而是“存异”。
修辞手法移就TransferredEpithet
• He said “Yes” to the question in an unthinking moment. 他
对这个问题不假思索地回答“是”
• He passed a dreary thoughtful day. 他在忧郁和沉思中度过了
一天。
• The old man put a reassuring hand on my shoulder. 老人把
• 1 It relies on the deep structure of the sentence. It is illogical(不合逻辑的) and unreasonable in surface structure but reasonable and just in deep structure.
snow was silent • White fox/ shoes/silk/clouds • His stories achieved nothing but cheap laughs.他的故事
仅仅赚了点廉价的笑声。
• Letting that goal in was an expensive mistake. It cost us the championship.
• Eg. The big man crashed down on a protesting(抗议的 ) chair.
• 3Transferred epithet is suitable for the new context. • Eg. After several acid(酸的) years. She broke up with
• Group2:adj.+ sth. →adj.+another thing • The white silence seemed to sneer, and a great fear
移就的作用及其翻译策略
移就的作用及其翻译策略
李莹
【期刊名称】《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0)002
【摘要】英语移就修辞格是英语众多修辞格之一,主要特点是说话人把本常用于人的修饰语改用于事物,达到言简意丰、生动别致、出人意料、引人入胜的效果.笔者简略阐述了在英汉翻译中如何处理英语移就修辞格.
【总页数】3页(P62-63,71)
【作者】李莹
【作者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
【相关文献】
1.英语移就修辞格的特征和翻译策略 [J], 王金娟
2.英语中移就修辞格的修辞效果分析及翻译策略研究 [J], 林红
3.英语移就修辞格及其翻译策略探讨 [J], 司继涛
4.英语移就辞格的修辞效果及翻译策略 [J], 尹平芬
5.英语中移就修辞手法的辨析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J], 朱德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语“移就”的语用分析与翻译
英语“移就”的语用分析与翻译
刘明东;刘晓云
【期刊名称】《疯狂英语》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移就修辞格表面上好像搭配不合情理,但实际上却能启发人们的联想,而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本文分析了英语中移就修辞格的构成方式、表现手法、语用功能并探讨了有效的翻译方法。
【总页数】4页(P47-50)
【作者】刘明东;刘晓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英语修辞格Hypallage的翻译与汉语“移就”的比较 [J], 卢晓季
2.英语中移就修辞格的修辞效果分析及翻译策略研究 [J], 林红
3.英语移就辞格的语用分析 [J], 钟馥兰
4.浅谈英语翻译中移就修辞格的灵活运用 [J], 江洋
5.浅谈英语翻译中移就修辞格的灵活运用 [J], 江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ihid e o ra ybln ” ( ud n 9 9 P 3 5 ; hc os t el eog C d o ,17 , . 1 ) t n l 胡 曙 中 援 引 A Hadokt le tr 的定 义 : a de- n bo t aue中 o ir “ najc
t e u e ol t rmmai al o n w ih i d e o o i i s d t i a r mi g t l a n u h c t o sn t g— c y l
学 发 凡 》9 7 4 4 ) 19 :8— 9
1移 就 的 定 义 。 .
在英语语言修辞 中 , 与汉语移 就基本 相 同的对应 表 达 式 t nf rdei e.J A C d o 他 的 A Dc oay r s r p ht . . u dn在 a ee t iinr t o Lt ayT r s认 为 : h p lg ,a ok o n a rn— f i rr em e “ ya ae l n w st s l s a
( 移人于物 。 1)
An h rtt n rsn i g o h a so a e t r a f a d te f s e o ig n ft e p s in t h o to i
i l t l r 19 , .4 ) 另一位学者冯翠华在其《 s e e ”( 96 P 13 ; fc a 英 语修辞 大 全 》 的 定 义 为 : A t n m mpi ,t n— 中 “ si a ei l s r s s e a f rdei e i a gr o sec hr a pte ( na— e e p hts u e f p ehw ee nei t a d r t f i h
移 就 及 其 在 概 念 整 合 下 的 翻 译 阐 释
彭 玲
( 苏州 大学 外 国语学 院, 江苏 苏州 2 52 ) 10 1
摘 要: 移就作 为一种 重要和传神 的修辞方 法, 在翻译 中常常需要 译者的灵 活变通。通过 介绍移就和 概 念整合理论 , 旨在使 用概念整合作 为阐释 工具 , 分析移就 的概念 框架 , 从而 为移 就的翻译 提供 一种强 大的分 析工具 。
第1 2卷 第 6期 21 0 2年 6月
鸡 两 大 学 学 报
J OURN F JX NI RST ALl .
Jn2 2 u . 01
文章 编 号 :62— 7 8 2 1 )6— 0 2— 17 65 ( 0 2 0 0 8 3
fre p t e ,i a f u e o p e h i ih t e e i e s e r d e i t s g r fs e c n whc h p t t i h i h t n fre r m h p r p it o n t d f n t e o r se r d f a o t e a p o r e n u o mo i a o h r t a y
关 键 词 : 就 ; 念 整 合 ; 译 移 概 翻
中图 分 类 号 : 3 5 9 H 1 .
文 献标 识 码 : A
传统 翻译理论对移就 的翻译研究多把其视 为修辞层 面的语际转换关系 。本文尝试运用认知语 言学 的重要理 论之一 的概念整合理 论来分 析移 就 , 以著名 翻译 家张培 基 的《 英译 现代散 文选 》 中的语句 为语料 , 来探讨 移就 翻 译 的新模式 。运用认 知语 言学 中的概念 整合理 论 , 来揭 示移就表层 的思维 能力背后 所 隐藏 的东 西 , 出移 就现 找 象 的形成 机制 , 从而更好的进行移就的翻译 。 本文 主要 分为以下几 个部 分 : 先介 绍移就 的定 义 首 和分类 ; 其次从 认知概念整合角度来分析移就 ; 最后 以张 培基先生 的《 译现代 散 文选》当中甄选 出来 的移就语 英 例来 阐述 移就 翻译 策略。 移就 介 绍
c ly mo iy,to h t e ain i Ocos h tt e me n n al d f h ug her lto sS l et a h a i g
何善芬 ,英汉词义修 辞格对 比》 《 将之 称为诗 化语言 的一种 。诗化语言虽 表面 上违背 了常规模 式 , 其实 是利 用事物 间相 近、 相关 、 相属 的原理 , 依靠 人们 合乎逻 辑 的 比拟 、 想 , 一 种 特 定 的语 言 环 境 中 , 互 发 掘 , 成 一 联 在 相 形 种新的搭配关系 , 示 出内在 的深层语 义关 系。使人们 揭 从中体会 出一种 隐含 的完全符 合逻辑 的思维 联想 图像 , 获 得语 言美 的新 感 受 。英 汉 移 就 就 是 根 据 这 一 思 维 方 式 存在的 。( 何善 芬 , 英 汉词 义 修辞 格对 比》 0 2 3 3— 《 20 :8 3 4 8) 从语用角度来看 , 移就辞格大致可 以分为以下三种 :
一
积极 的修辞和消极的修辞不同 , 消极 的修辞 只在使人 “ 理 会” 。使人理会 只须 将 意思 的轮 廓 , 平实 装成 语 言 的定 形 , 可了事 。积极 的修辞 , 便 却要使人 “ 感受 ” 。积极 的修 辞, 是具体 的, 验 的。价 值 的高 下全 凭 意境 的 高下 而 体 定 。只要能够体现生活的真理 , 反映生活 的趋向 , 便是 现 实界所不 曾经见 的现 象也可 以 出现 , 逻辑 律所 未能推 定 的意境也可 以存在 。其轨道是意趣的连贯 。它 同事实虽 然不无关 系 , 却也不一定 有直接的关 系。( 陈望道 ,修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