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4_5 氨和铵盐(讲)(含解析)1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0讲氨和铵盐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0讲氨和铵盐

解析 (1)②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混合施用时, NH4+与OH-反 应生成NH3·H2O,会释放出NH3,降低肥效。 (2)①燃料燃烧产生SO2,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H2SO3被氧化生成 H2SO4,H2SO4与NH3反应生成(NH4)2SO4。 ②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化肥,缓慢与H2O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 NH3,则尿素中O、N和H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价、-3价和+1价,根据各元 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推知,尿素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关键能力•提升
考向1 氨的性质及其应用 例1(2024·湖南岳阳一中高三模拟)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NH3能还原CuO,装 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省略)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试剂X可能是NH4Cl和Ca(OH)2的固体混合物 B.装置戊中盛放的试剂可能是碱石灰,目的是防止空气进入装置 C.装置按合理顺序连接为e→h→i→a→b→f→g→c→d D.证明NH3能还原CuO的实验现象是甲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丁中白色固 体变为蓝色
(2)过度施用氮肥将导致大气中NH3含量增高,加剧雾霾的形成。(NH4)2SO4 是雾霾的成分之一,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转化所需试剂及条件已略去):
①X可能是___S_O_3___ 、 __H_2_S_O__3 _,Y是__H_2_S_O_4__。 ②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化肥,缓慢与H2O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 NH3,则尿素中C元素化合价为__+_4_价____。
考向2 氨的制取及性质实验探究 例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NH3与CuO反应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加入药品前须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a中药品为氯化铵固体 C.b中固体变红,可能有Cu2O生成 D.c中能收集到氨水,d中可收集到N2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氨气和铵盐课件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氨气和铵盐课件





将分液漏斗中浓氨水滴入装有生石灰烧瓶中 可快速制备NH3原理: 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并放出热量, 温度升高,促使氨水分解,且OH-浓度增大 促进平NH3+H2O⇌NH3•H2O⇌NH4++OH左移,利于氨气逸出。
1.利用右图1、2可快速制备氨气的试剂 1:浓氨水 2:氢氧化钠固体/碱石灰/生石灰+浓氨水
错。CH3COONH4显中性 7.NH4HCO3 与足量NaOH反应,产物为?
NH3 Na2CO3 H2O 8.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产生气体的铵盐?
弱酸的铵盐(NH4)2CO3 NH4HCO3 (NH4)2SO3 NH4HSO3 9.与NH4+不共存的离子? AlO2- SiO32- OH-
1.防倒吸 1.①气体极易溶于水 ②温度下降,使压强下降(先撤导管,再熄灯)
喷泉实验装置
AgNO 3受热易分解,用下图装置加热AgNO 3固体, 试管内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一段时间后,在末端导 管口可收集到无色气体a。
(1)实验室检验气体a的方法为? (2)已知B中只生成一种盐,据此判断AgNO3受热分 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规范叙述NH4+的检验
三、喷泉实验
氨气和铵盐
1.N2的用途 2.NOX的来源、危害 3.气体不共存(6组)
4.气体溶于水浓度求算规律
5.红磷、白磷的保存与用途
提问
1.氨气用途:氮肥、制硝酸、制纯碱(先通氨气后通 CO2) 2.物理性质:刺激性气味,易液化(氨气分子存在氢键, 沸点高,易液化)制冷剂 N2冷冻剂 溶解度1:700 极易溶于水 喷泉实验、防倒吸 HCl 1:500 SO2 1:40 H2S 1:2.6 Cl2 1:2 CO2

【步步高】2021届高考化学大一轮温习 第四章 氨和铵盐配套导学案(含解析)鲁科版(1)

【步步高】2021届高考化学大一轮温习 第四章 氨和铵盐配套导学案(含解析)鲁科版(1)

学案23 氨和铵盐[考纲要求] 1.了解氨气、铵盐的性质,把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NH+4的查验。

2.初步了解常见化肥的大体性质。

知识点一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1.物理性质氨气是____色________气味的气体,____液化可作制冷剂,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______体积氨气。

2.分子结构电子式:____________。

3.氨的化学性质(1)与水的反映NH3+H2O NH3·H2O NH+4+OH-,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水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固,易分解:NH3·H2O===== ________________。

(2)氨气与酸反映①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____________,将浓盐酸改成__________,也会显现相同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CO2等酸性氧化物反映:NH3+CO2+H2O===NH4HCO3或2NH3+CO2+H2O===(NH4)2CO3。

(3)NH3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盐溶液反映将氨水加入以下溶液被滴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FeCl3溶液生成____色沉淀AlCl3溶液生成____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AgNO3溶液问题试探1.判定以下说法是不是正确,不正确的说明理由。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4.5 氨和铵盐测案(含解析)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4.5 氨和铵盐测案(含解析)

专题4.5 氨和铵盐测案(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一调试题】科学家预测,氨有望取代氢能,成为重要的新一代绿色能源。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液氨作为清洁能源的反应原理是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B .液氨具有腐蚀性和毒性,在使用过程中要防止液氨泄漏 C .氨气比空气轻,标准状况下密度约为0.76 g·L -1D .氨气与氢气相比,优点在于氨气不容易发生爆炸,使用时更安全2.同主族元素所形成的同一类型的化合物结构和性质往往相似,已知化合物PH 4I 是一种无色晶体,试判断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A .PH 4I 是共价化合物,属于分子晶体 B .PH 4I 对热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无色气体 C .PH 4I 不能与NaOH 反应 D .PH 4I 可由PH 3与HI 化合而成色)。

3.氢化铵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又知NH 4H 与水反应有H 2生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NH 4H 是离子化合物B .NH 4H 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显酸性C .NH 4H 与水反应时,N H 4H 是还原剂D.NH4H固体投入少量的水中,有两种气体产生4.【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3~2014上期中联考】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5.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 mL甲气体经过下图所示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A.NH3、NO2、N2 B.NH3、NO、CO2C.NH3、NO2、CO2 D.NO、CO2、N26.“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②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④实验室中采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7.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不能确定8.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如NO、NO2等,用通式NO x表示)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为了保护环境,工业上常通入氨气与之发生如下反应:NO x+NH3―→N2+H2O来消除污染.有关此反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当x=1时,每生成2.5 mol N2,被氧化的气体有3 molC.当x=2时,有1 mol气体被还原,转移电子4 molD.反应通式配平表示为:6NO x+4x NH3===(3+2x)N2+6x H2O9.氨的三硼化物时下被吹捧为“化学储氢应用中最有希望的新材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其可由B3H7经无水NH3处理而得。

氨和铵盐-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氨和铵盐-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1)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 ①引发“喷泉”的方法是_打__开__止__水__夹__,__挤__出__胶__头__滴__管__中__的__水___。
②简述产生喷泉的原理:_氨__极__易__溶__于__水__,__使__烧__瓶__内__的__压__强__迅__速__减__小____。
(2)只使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 玻璃管中有空气,氨与水不接触,
①打开止水夹,水不能倒吸入烧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不__能__被__水__吸__收__,__烧__瓶__内__压__强__不__减__小__,__故__不__能__产__生__倒__吸__现__象___。
②如何引发图2装置的“喷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打__开__止__水__夹__,__用___手__(或__热__毛__巾__等___)将__烧。瓶捂热,使烧瓶内氨膨胀,将导管中的空 气排出,使氨与烧杯中的水接触
(1)HCl、NH3、NO2 气体或它们与其他不溶于水的气体混合时,所得溶液的物质的 量浓度为221.4 mol·L-1。 (2)当是 NO2 和 O2 的混合气体且体积比为 4∶1 时,c(HNO3)=218 mol·L-1。
易错辨析
1.液氨制冷、碘的升华、加热法分离NH4Cl和NaCl都不涉及化学变化( × ) × 2.现有1 mol·L-1的氨水,则该溶液中NH3·H2O的浓度是1 mol·L-1( ) 3.氨水具有弱碱性,说明氨水是弱电解质( × ) 4.浓氨水可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 )
(4)清洗仪器:清洗下列装置的操作是向g 中加蒸馏水;打 开k1,关闭k2、k3,加热 b,水蒸气充满管路;停止加热,关 闭k1,由于c、e及连接的管道内水蒸气冷凝后,装置内压强减 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故g 中蒸馏水倒吸进入 c 中,然后打开 k2 放掉水,重复操作2~3 次,即可达到洗涤目的。

专题4.6 氨和铵盐-20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

专题4.6 氨和铵盐-20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

【考情解读】1.了解氨气、铵盐的性质及用途;2.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3.掌握铵根离子的检验。

【重点知识梳理】 一、氨和铵盐1.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1)物理性质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可作制冷剂,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2)分子结构电子式:,空间结构:三角锥形。

(3)氨的化学性质 ①与水的反应 NH 3+H 23·H 2+4+OH-,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H +。

氨水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 3·H 2O=====△NH 3↑+H 2O 。

②氨气与酸反应a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HCl +NH 3===NH 4Cl 、NH 3+HNO 3===NH 4NO 3。

b .与CO 2等酸性氧化物反应:NH 3+CO 2+H 2O===NH 4HCO 3或2NH 3+CO 2+H 2O===(NH 4)2CO 3。

③NH 3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

④与盐溶液反应将氨水加入下列溶液,完成下表:2.铵盐及NH +4的检验 (1)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都是白色固体,均易溶于水。

(2)铵盐的化学性质(3)NH +4的检验未知液――→OH -呈碱性――→△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则证明含NH +4。

3.追根求源——喷泉实验的原理中学教材中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操作是: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则烧杯中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1)喷泉实验的原理因为烧瓶内气体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

(2)能形成喷泉的条件从原理上讲,气体要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以形成足够大的压强差;从实验条件上讲,烧瓶内气体要充满,气体和仪器均要干燥,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氨和铵盐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氨和铵盐

喷泉实验
1.物理性质 氨气是 无 色 刺激性 2.分子结构 气味的气体, 易液化可作制冷剂, 常温、常压下,1 体积的水可溶解
700 体积的氨气。Fra bibliotekSP3 电子式: ,N 原子是 杂化,氨分子的空 三角锥 极性 (极性或非极性) 间构型为 型。 是 相似相溶 分子,氨气易溶于水可用 原理和氨分子与水
课堂小结
一、氨的结构和性质
结构
三角锥型、极性分子
物理性质
无色、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易液化
溶于水得氨水 喷泉实验
化学性质
与H+反应 还原性
氨的用途 易溶于水 二、铵盐的性质 受热易分解
化肥、有机合成、制冷剂等 铵盐 检验铵根离子
与碱共热生成氨气 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 三、氨气的制法
加热浓氨水
课堂检测
2、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 其中正确的是 ( B )
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 C.②是氨气吸收装置
B.③是氨气发生装置 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
课堂检测
3.已知NH3难溶于CCl4,如下图所示,下列装置中,
不宜用于吸收氨气的是
(
B

课堂检测
4.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 其原因是 ( B )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②幕布的质量增加 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 降低了温度 ④氯化铵分解
(4)在稀氨水中通入过量 CO2:NH3· 2O+CO2===NH++ H 4 HCO3

(×)
( ) √
+ +
(5)AgNO3 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g +NH3· 2O=== H AgOH↓+NH4 ( ×)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四章第6讲氨和铵盐课件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四章第6讲氨和铵盐课件
+ ⑤氨水中含氮微粒中最多的微粒是 NH4 。 +
⑥把 NH3 通入稀 HNO3 中,当溶液的 pH 等于 7 时,溶液 中 NH3 和 HNO3 等物质的量反应。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第 6讲
答案
②③④正确。
①不正确,NH3 本身不导电,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 NH3 +H2ONH3· H2ONH4 +OH 而导电,故 NH3 不是电 解质;
-1
(2)0.045 mol· L
(3)0.045 mol· L-1
(4)0.036 mol· L-1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第 6讲
思路点拨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点有:
①溶质是什么?(注意 NH3 溶于水后,溶质仍按 NH3)②溶质 的物质的量是多少?③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解析
(1)由于 HCl 气体极易溶于水,最终所得溶液的体积
和原 HCl 气体的体积相等, 即相当于 V L 溶液中溶解了 HCl V 气体: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2.4mol(设烧瓶体积为 V L), V 22.4mol 1 -1 -1 = mol· L = 0.045 mol· L 。 VL 22.4
Al3 +3NH3· H2O===

Al(OH)3↓+3NH+ 4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第 6讲
特别提醒
(1)氨气是电解质。(2)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也 不能用无水 CaCl2 干燥,可用碱性干燥剂碱石灰干燥。(3)氨气 溶于水,生成 NH3· H2O,但关于氨水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 度的计算仍按溶质为 NH3。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3)NH3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
第 6讲
催化剂 4NH3+5O2 ===== 4NO+6H2O △ 化学方程式: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氨和铵盐说课课件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氨和铵盐说课课件

PART 3
说教材
教材是将课标与学生链接的桥梁。
1 地位和作用
1.《氨和铵盐》是高中人教版必修教材第二册第五章 第二节的内容。 2.纵观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这章内容起着重要的承前 启后的作用,就这一节位置来看教材将这部分的内 容放在了氯、硫及其化合物之后形成了完整的非金 属体系。 3.最后,氨前面承接上一节氮的氧化物和这部分内容 后面是本节的硝酸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主题为 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它在整个章 节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业要求: 1 能举例、描述、辨识氮重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 实验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典型 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2 能说明氨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合成氨)对社会发展的 价值,对环境的影响。能有意识运用所学的知识或寻求 相关证据参与社会性议题的讨论
在学业质量水平中,对于本节课提出如下 要求:
一、说课程标准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 在必修课程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氮及氮的化 合物第三节氨和铵盐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如下:
内容要求:结合真实情景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践探 究,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 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深入学习
1.对于氨水的不稳定性我会补充 演示实验。 2.启发学生联系氨与水反应生成 碱进行思考分析得出氨与盐酸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再根据氨-3价是最低价态,具 有还原性,引出氨和氧气反应, 指出这是催化氧化反应,也是工 业制硝酸的基础。
联系实际
课件中展示氮肥的标签,联系实 际中氮肥保存方法,引出常用的 铵盐及其性质。利用实验5-7引 导学生总结出铵盐与碱受热产生 氨。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一轮复习氨和铵盐

一轮复习氨和铵盐

1
2
②写出浓氨水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3· 2O+CaO = NH3↑+Ca(OH)2 H (4)若用右图制取氨气则试管中的试剂通常是 NH4Cl+Ca(OH)2 (NH4)2CO3/NH4HCO3 _____________,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 3 碱石灰 B中试剂是_______,试管中能否用氯化铵? 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H4Cl = NH3↑+HCl↑ NH3+HCl=NH4Cl
高温
4NH3+5O2 4NO+6H2O 催化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H+、OH-、 NH4+ 、______ 离子。 NO3- ______
【小结】 NH3的性质
与水反应
①刺激性气味 ②极易溶于水 (1:700) ③ρ<ρ空气 ④极易液化
△ 答案 (1)NH4 +OH =====NH3↑+H2O
+ -
【练习1】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在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 (2)在NH4Cl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 (3)NH4Cl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4)NH4HCO3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 (5)NH4HCO3与NH3· 2O反应 H
与氧化剂反应 体现还原性与酸、酸性Fra bibliotek化物反应 与盐反应
NH3
实验室制法
1.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 2.加热浓氨水。 3.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
【知识盘点二】
氨盐
【练习】下列有关铵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D ) A.铵盐都易溶于水,且都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B.铵盐加热都分解,且分解时都产生NH3 C.铵盐与强碱混合共热,都产生NH3 D.等物质的量的NH3· 2O与HNO3反应所得溶液的PH=7 H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4.5 氨和铵盐(练)(含解析)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4.5 氨和铵盐(练)(含解析)

专题4.5 氨和铵盐1.【河北冀州中学2016届第二次】下列反应中的氨与反应4NH3 + 5O2→ 4NO + 6H2O中的氨作用相同的是()A.2Na + 2NH3→ 2NaNH2 + H2↑B.NH3 + HNO3→ NH4NO3C.4NH3+ 6NO → 5N2 + 6H2O D.3SiH4 + 4NH3→ Si3N4 + 12H2【答案】C考点:考查氨气在不同反应中的作用的知识。

2.【2015-2016学年江苏省邗江中学下学期期中】通过一步反应不能直接完成的是()①N2→ NO2②NO2→ NO ③NH3→ NO ④NH3→ N2⑤Cu→ Cu(NO3)2⑥HNO3→ NO2A.①④ B.②⑤ C.③④⑥ D.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①N2与氧气生成NO再与氧气生成NO2正确;②NO2与水反应生成NO,错误;③NH3与氧气反应生成NO,错误;④NH3与氯气反应生成N2,错误;⑤Cu与硝酸反应生成Cu(NO3)2 ,错误;⑥HNO3与铜反应生成NO2,错误;D项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物质转化3.将氨水分别滴加到下列4种溶液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a中产生白烟B.试管b中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C.试管c中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试管d中先有沉淀,后沉淀溶解【答案】D考点:元素化合物知识4.【2015-2016学年内蒙古包头九中下第一次月考】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 mL甲气体经过下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A.NH3、NO2、N2 B.NO、CO2、N2C.NH3、NO2、CO2 D.NH3、NO、CO2【答案】D考点:考查混合气体中成分的确定5.下列不属于铵盐共同性质的是()A.易溶于水 B.跟苛性钠共热生成NH3C.都是晶体 D.受热分解都能生成NH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是铵盐共同性质,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4.5 氨和铵盐1、掌握氨及铵盐的性质及用途、2、掌握NH 4+的检验。

2、掌握氨的实验室制法。

3、初步了解常见化肥。

一、氨 1、物理性质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可作制冷剂,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液氨与氨水的区别液氨 氨水 形成 氨气液化 氨气溶于水 物质分类 纯净物混合物微粒种类 NH 3NH 3、NH 3·H 2O 、H +、H 2O 、NH 4+、OH -存在条件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常温常压下可存在2、分子结构电子式: 空间结构: 三角锥形 。

3、氨的化学性质 (1)与水的反应 NH 3+H 2ONH 3·H 2ONH +4+OH - 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 NH 3·H 2O 、NH 3、H 2O 、NH +4 、OH -、H +。

氨水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 3·H 2O=====△NH 3↑+H 2O 。

(2)氨气与酸反应①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4Cl、NH3+HNO3===NH4NO3。

②与CO2等酸性氧化物反应:NH3+CO2+H2O=NH4HCO3或2NH3+CO2+H2O=(NH4)2CO3(3)NH3的还原性①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4NH3+5O24NO+6H2O②与其他氧化剂反应4NH3+3O2(纯氧)=2N2+6H2O4x NH3+6NO x =(2x+3)N2+6xH2O2NH3+3CuO=3Cu+N2+3H2O8NH3+3Cl2 = N2+6NH4Cl(白烟)(4)与盐溶液反应将氨水加入下列溶液4、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一般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装置:“固体+固体→气体”(与用KClO3或KMnO4制O2的装置相同)。

②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③干燥:用碱石灰(NaOH 和CaO 固体的混合物)。

④验满方法: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 b 、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⑤环保措施:收集时,一般在管口塞一团用水或稀H 2SO 4浸湿的棉花球,可减小NH 3与空气的对流速度,收集到纯净的NH 3,同时也可避免污染空气。

(2)加热浓氨水①反应原理:NH 3·H 2O===NH 3↑+H 2O 。

②装置如图1(3)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 ①反应原理:浓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NH 3+H 2ONH 3·H 2ONH +4+OH -,加入固态碱性物质,(如CaO 、NaOH 、碱石灰等),使平衡逆向移动,同时反应放热,促进NH 3·H 2O 的分解。

②装置如图2(4)氨气实验室制法的注意事项①实验室用固体铵盐与碱共热制NH 3时,不能使用NH 4HCO 3、NH 4NO 3及NaOH 固体,因为NH 4HCO 3受热分解产生CO 2,使制得的NH 3不纯;NH 4NO 3受热时易发生爆炸;NaOH 容易吸水结块,不利于NH 3的产生和逸出,且加热条件下NaOH 容易腐蚀玻璃。

②吸收氨气(或HCl)时要注意防止倒吸。

可用于吸收氨气(或HCl)并能防倒吸的常用装置为:图1 图25、工业制法N2+3H22NH3【典型例题1】【2015-2016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下3月月考】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并检验氨气的某一化学性质,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C.用装置丙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 D.用装置丁吸收氨气【答案】C考点:考查氨气的制备和性质检验【点评】对于NH3的性质要掌握其特殊性质,如溶解性、水溶液呈碱性、还原性等,NH3的实验室制法需要从实验原理、实验装置、气体的干燥、收集方法、验满方法等方面掌握。

【迁移训练1】【百强校·2016届平遥中学第二轮复习限时训练】从某些性质看:NH3和H2O,NH2-和OH-,N3-和O2-两两相似,据此判断下列反应正确的是()①2Na+2NH3=2NaNH2+H2↑ ②CaO+2NH42+2NH3↑+H2O③3Mg(NH2)3N2+4NH3↑ ④NH4Cl+NaNH3↑A.③ B.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D考点:考查元素及化合物类推关系正误判断的知识。

二、铵盐及NH +4 的检验1、铵盐的概念铵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都是白色固体,均易溶于水。

3、铵盐的化学性质 (1)受热易分解 NH 4Cl=====△NH 3↑+HCl (2)与碱反应①NH +4+OH -=====△NH 3↑+H 2O②在稀溶液中不加热:NH +4 +OH -=NH 3·H 2O ③在浓溶液中不加热:NH +4 +OH -= NH 3↑+H 2O (3)水解反应: NH +4 +H 2ONH 3·H 2O+H +4. NH +4的检验未知液————→OH -呈碱性————→Δ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则证明含NH +4。

【典型例题2】氯化铵和氯化钠可用下列哪一种方法分离 ( ) A .加入氢氧化钠 B .加入AgNO 3溶液 C .加热法D .加入一种合适的酸【答案】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可以通过正向解决——根据物质的类别、性质,确定分离方法,也可采用——逆向代入法,将每个选项,应用物质,看是否能分离。

【迁移训练2】【15-16年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检验铵盐溶液的方法是:将待测物质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然后()A.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检验B.加强碱溶液后加热,再滴入无色酚酞试液C.加热,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检验D.加烧碱溶液后加热,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检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A.铵盐溶液在加热时不发生分解,没有氨气产生,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检验无现象,故A错误;B.加强碱溶液后加热,再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因为强碱溶液呈碱性,不能确定是否有铵根离子,故B错误;C.铵盐溶液在加热时不发生分解,没有氨气产生,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检验无现象,故C错误;D.将铵盐和氢氧化钠混合后入加热,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说明产生了氨气,这是由于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产生的氨气,则原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为铵盐溶液,故D 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铵盐溶液的检验方法考点一:喷泉实验中学教材中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操作是: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则烧杯中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1、喷泉形成的原理因为烧瓶内气体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这种压强差的作用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

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的方法(1)减小容器内压强①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②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被吸收。

当外部的水或溶液接触容器内气体时,由于气体大量溶解或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被吸收,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

(2)增大容器内压强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受热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或由于发生化学反应,容器内产生大量气体。

使容器内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

例如喷雾器、人造喷泉等均是利用了此原理。

3、中学化学中常见的能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和吸收剂气体HCl NH3CO2、Cl2、H2S、SO2NO2和O2CH2=CH2吸收剂水、NaOH溶液水、盐酸NaOH溶液H2O 溴水4、喷泉实验成败的关键(1)装置气密性要好;(2)烧瓶要干燥;(3)气体的纯度要高。

5、①使烧瓶内的气体迅速溶于水或某种液体中。

②使烧瓶内气体温度降低,使气压减小。

③使烧瓶外待喷液面上的气压增大。

6、喷泉实验的装置喷泉实验的本质是形成压强差而引发液体上喷,为此可设计多种不同的装置和采用不同的操作(如使气体溶于水、热敷、生成气体、发生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等)来使喷泉产生。

装置Ⅱ:挤压气球,即可使少量的溶液沿导管进入烧瓶中,导致大量的NH 3溶解,烧瓶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喷泉。

装置Ⅲ:去掉了胶头滴管。

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捂热烧瓶,氨气受热膨胀,使氨气通过导管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

(开放性问题,或用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水进入烧瓶,烧瓶内氨气溶于水)装置Ⅳ:在锥形瓶中加入能产生气体的物质,使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明显增大,将液体压入烧瓶而产生喷泉。

装置Ⅴ:在水槽中加入使水温度升高的物质,致使锥形瓶内酒精因升温而挥发,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

装置Ⅵ:烧瓶中通入H 2S(或SO 2),然后通入SO 2(或H 2S),现象为有淡黄色粉末状物质生成,瓶内壁附有水珠,NaOH 溶液喷到烧瓶内。

【典型例题3】【江西临川一中2016届上期中】某同学准备利用下图进行喷泉实验,已知圆底烧瓶内充满X 气体,胶头滴管内装有少量Y 液体,烧杯内装有足量Z 液体,下列组合能进行喷泉实验且最终液体一定能充满整个烧瓶的是 ( )【答案】C考点:考查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喷泉实验等知识。

【点评】喷泉实验的本质是形成压强差而引发液体上喷,为此可设计多种不同的装置和采用不同的操作(如使气体溶于水、热敷、生成气体、发生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等)来使喷泉产生。

【迁移训练3】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图甲中,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

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盛有液体。

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A.HCl和H2O B.O2和H2OC.NH3和H2O D.CO2和NaOH溶液(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

①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溶液C.CaCO3与稀硫酸D.NH4HCO3与稀盐酸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②在图乙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喷泉。

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③比较图甲和图乙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甲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图乙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

(填“增大”或“减小”)(3)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填“图甲”或“图乙”)装置的原理相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