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外渗发生的原因和预防对策.doc陆士银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和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和护理对策静脉输液是指将药物或营养液等输送到静脉内,这种治疗方式在现代医疗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然而,由于输液时周围组织与输液管道之间的压力差异,导致输液外渗现象的发生。
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本文将就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以及预防和护理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1、静脉内压力过低:输液管道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压力差是外渗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静脉内压力过低,不仅会导致药液输送不畅,同时也会促使药液渗入周围组织,从而引起外渗。
2、输液管道损伤:输液管道在穿刺或移动中容易受到损伤,管道损伤会改变管道周围压力,导致药液流入周围组织引起外渗。
3、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速度过快会导致静脉内压力增大,使药液通过输液点直接渗入周围组织,引起外渗。
4、输液部位不当:输液部位不当很容易导致静脉内的流速减慢,并同时造成药物积聚,压力过高等因素。
这些因素均会增加药液外渗的风险。
二、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护理对策1、注重输液部位的选择:由于输液部位的选择会直接影响静脉输液的效果和安全性,因此护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输液部位。
一般来说,选择靠近心脏的静脉更稳定,不易出现外渗或溃疡等问题。
2、严格控制输液流速:护士应根据医嘱要求,合理控制输液的流速,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导致静脉内压力过大,增加外渗的风险。
3、注意输液管道的保护:输液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输液管道,避免摆动、扭曲等损伤,防止周围组织与管道之间的压力差进一步加大。
4、定期更换输液管路和敷料:输液管道或敷料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老化和变形等问题,会直接影响输液的安全性。
因此,护士需要定期更换输液管路和敷料,确保输液的效果和安全。
5、及时发现和处理外渗现象:护士需要及时观察病人的输液情况,发现外渗现象后需要立即处理。
处理方法可以包括更换敷料、更换输液部位等,避免药液渗入周围组织带来的不良影响。
临床护理中静脉输液外渗的常见原因及相应对策分析
临床护理中静脉输液外渗的常见原因及相应对策分析目的分析临床护理中静脉输液外渗的常见原因及相应对策。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时输液外渗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量表对护理过程中常见的输液外渗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
结果静脉输液外渗的常见原因主要集中在护理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和疾病因素3个方面。
结论引起静脉输液外渗原因有很多,护理人员需采用正确的护理措施,并针对外渗透原因进行相应护理,同时提高护理水平和职业素养,减少静脉输液外渗现象,提高护理质量。
标签:临床护理;静脉输液外渗;常见原因;相应对策在临床工作中,静脉输液外渗属于常见问题。
静脉输液外渗是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药物渗漏到皮下组织,引起患者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等现象,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出现皮下组织坏死,给患者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治疗及康复[1]。
而静脉输液外渗导致局部皮下组织坏死,会加重患者病情,进而延长其住院时间。
因此,应重视静脉输液外渗现象,及时发现尽时预防,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本次研究基于以背景,分析临床护理中静脉输液外渗的常见原因及相应对策,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时输液外渗患者32作为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13:9,年龄1-64歲,平均(30.5±8.9)岁,其中小范围药物外渗17例、大范围药物外渗11例、药物外渗导致皮下组织坏死1例、药物外渗出現水泡3例。
所有患者出现输液外渗后均给予相应的诊查与治疗,并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
本次纳入研究的患者及其家属均与我院签署《调查研究知情同意书》,并取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认证通过。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总结静脉输液外渗常见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以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研究。
问卷分为护理人员和患者两部分,主要内容为对日常护理工作中的用药、操作、知识讲解、沟通交流以及患者遵医行为和知识知晓程度等方面进行合理评估,总结出常见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2]。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医学信息 2011年 12月第 24卷第 l2期 Medical Information.Dec.2011.Vo1.24.No.12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3).总结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总结静脉输液外渗是常见的护理问题。
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静脉穿刺不当。
遇到静脉输液外渗的时候,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静脉输液外渗是指输液液体从静脉血管内渗到组织间隙中,而不是流经静脉血管到达目的组织或器官。
静脉输液外渗多是由静脉穿刺不当导致的。
1.静脉穿刺不当静脉穿刺不当是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最常见原因。
静脉穿刺穿进了静脉外,或者没有穿进静脉内,而是插在了静脉周围的组织中。
这样一来,输液液体就会从静脉血管内渗到组织间隙中,导致外渗。
2.静脉注射部位的关节弯曲、活动过度等当患者的手臂等静脉输液部位曲率过大时,就会导致静脉输液外渗。
此外,如果患者进行活动过度,也会导致输液管路的摆动,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3.输液管路连接的不紧当输液管路连接不紧时,输液液体会从漏洞处渗出。
4.患者本身的炎症反应患者本身的炎症反应或血管病变也会导致静脉输液外渗。
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措施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措施包括特别注意静脉穿刺方法、及时更换输液管路以及定时观察输液情况等。
1.特别注意静脉穿刺方法保证操作者具有足够的穿刺经验,不要多次插针或频繁更换穿刺部位。
2.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当发现输液外渗后,及时更换输液管路,更换时应注意消毒操作。
并且要保证管路连接的牢固,不要存在虫口或者漏洞等安装问题。
3.观察输液情况定时观察输液情况,及时发现外渗情况。
4.根据外渗情况开展合适的护理措施如果输液外渗情况不严重,可以根据外渗的部位和液体性质进行药物包扎和冰敷处理。
如果输液量比较大或浓度较高,并且不能输注到局部浸润范围以外的其他部位,需要采用撤销输液、局部吸出以及给予一定部位的足够维修治疗等措施。
结论静脉输液外渗是一种常见的护理问题,主要原因是静脉穿刺不当。
在护理中需要特别注意静脉穿刺方法,及时更换输液管路以及定时观察输液情况等。
对于输液外渗情况的处理要根据外渗情况开展合适的护理措施,以尽可能地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1. 引言1.1 静脉输液外渗的定义静脉输液外渗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输液液体发生渗漏至血管外组织、间隙或浮肿等现象。
外渗的发生可能导致药物浪费、局部组织损伤甚至感染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外渗的程度可轻可重,轻则局部肿胀、皮肤变硬、渗液外溢,重则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坏疽等严重后果。
静脉输液外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常见,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其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有效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事件。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和严密的监测,可以有效减少外渗的发生率,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了解静脉输液外渗的定义及危害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1.2 静脉输液外渗的危害静脉输液外渗是指静脉输液管道中药液流入组织间隙,而不是进入血管系统的情况。
静脉输液外渗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浪费:由于药液流入组织间隙导致药物无法发挥应有的疗效,造成药物浪费。
2. 降低治疗效果:药物在血液中无法达到目标浓度,治疗效果降低,延长患者治疗时间。
3. 组织损伤:药物流入组织间隙可能导致组织损伤甚至坏死,造成患者疼痛和并发症。
4. 感染风险增加:静脉输液外渗会破坏皮肤的完整性,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对患者造成健康威胁。
5. 导致其他并发症:如静脉炎、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和不便。
静脉输液外渗的危害不容忽视,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来预防和减少外渗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2. 正文2.1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静脉输液外渗是指输液液体从静脉内逸出至组织间隙或皮下造成的不良反应。
造成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如果护士技术不熟练或者操作粗糙,容易导致血管损伤,进而造成输液外渗。
2. 输液速度过快:当输液速度过快,超过了患者的承受范围,血管内的压力会增大,这样容易导致液体通过静脉管逸出至组织间隙。
3. 静脉管插入不当:静脉管插入位置不准确或者插入过深也容易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和护理对策
2008年u月第5卷第3l期
静脉输液外渗 的原 因分析及预 防和护理对策
张 英 (吉林市 第 二 中心 医 院门诊 注 射室 ,吉 林 吉林 132001)
【摘 要1静脉 输 液外 渗是 临 床上 护理 工 作 中经 常遇 到 的护理 问题 ,其 发生 的 常见 原 因有 多种 。一 旦 发生 静 脉输 液外 渗 ,
2.3护 士 的心理 素 质培 养
1.1.6肥胖 的患 者 肥胖 患 者 的 血管 看 不 清 、触不 到 ,穿 刺难
护 士应 在 日常 工作 中修 炼 自己 的心 理承 受 能力 ,不被 任
度 大 。
何外 界 环境 影 响 ,增强 自信心 ,注 意用 语 言与 患者 沟 通 。取 得
1.2药 物 因 素
物 一旦 外 渗 ,将 引起严 重 的后果 。
的理 化 因素 ,是 引起 渗漏 的主要 原 因 。据 统计 ,发 生渗 漏高 渗
1.3疾 病 因 素
溶 液 (20%甘 露 醇 )占 35%,抗 肿 瘤 药物 占 5% ,其 他 常 用 药
① 癌 症 是外 渗 的危 险 因素 ,由 于癌 症 患 者 反 复 接受 化 物 合 计 占 60% ,此 统 计 数 据 表 明 ,输 甘 露 醇 明 显 高 于 化 疗
1.1.3老 年 人 老 年 人 由于 生 理 、心 理 、行 为 功 能 减 退 ,导 致 尽量 避 免 多次 反复 穿刺 ,以 防血 管壁 多 处穿 孔 而 引起 局部 渗
疼 痛 感减 低 ,反 应 迟钝 ,皮 肤 松 弛 ,静 脉 脆 弱 ,这 些 都容 易 引 液 、渗 血 ,造 成第 2次 穿 刺 困难 。
加强 基 本功 的训 练 ,力 求 “一 针见 血 ”,穿 刺 时避 开关 节 、
输液外渗原因及整改措施
输液外渗原因及整改措施
输液外渗是指输液过程中,药液从输液器或输液袋之外渗出。
输液外渗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
1. 输液器或输液袋故障:输液器或输液袋的连接不牢固或损坏,造成药液渗漏。
2. 输液管路故障:输液管路连接不牢固、接头松动、输液管路老化等原因,导致药液渗漏。
3. 患者血管状况:患者血管受损、血管脆弱或血管壁炎症等,使药液渗透出血管。
4. 输液速度过快:快速输液会增加输液压力,导致药液外渗。
为了减少输液外渗,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 检查输液器和输液袋:确保连接牢固,没有损坏或漏液的情况。
定期更换老化的输液器和输液袋。
2. 规范输液管路操作:在插管和连接输液管路时,要注意操作规范,确保连接牢固。
及时更换老化、损坏的输液管路。
3. 细心观察患者血管状况:对于血管状况不佳的患者,如需进行输液,应减慢输液速度,避免过快输液导致血管渗漏。
4. 控制输液速度:遵循医生的嘱咐,不要超过规定的输液速度。
慢速稳定的输液可以减少药液外渗的风险。
5. 定期监测输液情况:对于营养输液、药物输液等长时间进行的输液,要定期观察输液情况,及时发现外渗并采取措施。
6. 加强护理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提高他们对输液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药液外渗。
总之,输液外渗是一种常见的医疗事故,给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通过加强操作规范,定期检查输液器和输液袋,合理控制输液速度,以及注重患者血管状况的观察等措施,可以减少输液外渗的发生,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和效果。
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关键词】 ,,,,输液外渗输液外渗(extravasation)是指输液过程中药物漏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
是门诊输液室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必须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减少患者的痛苦,防止护患纠纷,达到治疗的目的。
所以认真分析发生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输液外渗的常见原因1.1 外力因素(1)多数患者由于大意,触碰针头,或解手取物,使针头滑脱,造成外渗。
(2)小儿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天性好动,不懂得配合,肢体又难以固定,容易造成针头滑脱和静脉破损。
同时,由于婴幼儿表达能力不强,容易造成外渗加重。
(3)老年人行为控制能力减弱,皮肤松弛、静脉脆弱,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针头移位或静脉破损,此外,老年人反应迟钝,痛阈减低,是造成外渗加重的重要原因。
(4)意识障碍的患者:如肝性脑病、肺性脑病、中风、颅脑外伤的患者,由于昏迷、躁狂、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1.2 血管因素(1)微循环障碍:如失血、脱水、休克等,使血管塌陷,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2)静脉炎:由于血管壁炎症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容易发生外渗。
(3)血管硬化:如老年人血管硬化而且脆弱,慢性病反复穿刺也会使血管硬化,容易造成药液外渗。
(3)敷贴过大: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
(4)在关节及关节附近的血管,由于这些部位活动度大,血管不固定容易外渗,而且一旦外渗损伤程度较严重。
1.3 药物因素(1)高渗性药物,如高渗葡萄糖、甘露醇、钙剂等,对血管刺激比较大,易造成血管收缩、痉挛,使药物外渗,甚至发生静脉炎。
(2)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也容易造成外渗。
(3)化疗药对血管损伤比较严重,一旦发生渗漏,容易造成组织坏死,后果非常严重。
1.4 技术因素(1)穿刺过浅或过深。
穿刺过浅时,针头斜面没有完全进入血管,使部分药液渗漏到血管外。
而穿刺过深时,针头损伤血管对侧,造成药液外渗,乃至于皮下瘀血。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识别腹腔每条 引流管并用标签注 明, 妥善 术 后 病 人 应 当每 天 进 食 5~ 6餐 。 固 定 好 各 引 流 管 , 持 引 流 通 畅 , 日更 保 每 换各 种 引 流 袋 , 换 时 必 须 严 格 无 菌 操 讨 论 更 作 , 细记录引 流液量 及性质 , 详 出现 异 常 胰腺癌与糖尿病均 为全身性疾病 , 二 呕吐不得不再 次禁 食行 胃肠减压 , 消化道 及 时通 知 主 管 医师 , 并 发 症 的发 生 。 警惕 者相互影响 , 为 因果 , 互 使病情 变得 更加 功能 紊 乱 造 成 营 养 状 态 差 影 响 切 口及 胃 醋 酸 奥 曲肽 的 治 疗 护 理 : 酸 奥 曲 肽 复杂 , 醋 这也就对外科 医师与护士及术后治 肠等吻合 口愈合。本组患 者术后 均观察 是人工合成的人生长抑素类 似物 , 其药理 疗与护理 提 出了更高要求 。全 面 了解 胰 肠鸣音变化 , 日早 晚各 1 并记 录 , 每 次 每 作 用 与 天 然 激 素 相 似 , 减 少 胰 液 分 泌 防 腺癌合并糖尿病与手术的相互影 响, 可 有助 治 . mg次 每 于对此类患者术后行全面观察 , 2小时 翻身 1次 , 进肠 蠕动恢 复 , 促 术后 止 胰 瘘 的 发 生 , 疗 剂 量 为 0 1 / , 为有 效地 常规给予 胃复 安静推增加 胃动力 , 术后麻 8小 时 1 皮 下 注 射 , 严 格 掌 握 醋 酸 奥 进行有针对性 的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 , 次 应 从 醉清醒后取半 卧位 ,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 曲肽的注射 问隔时间及剂量 , 持其 在体 而积极预 防术后相关并发症 的发生 , 保 以利 保证疗效。 动, 能进食后鼓励 患者进 食 , 消除患 者精 内的药物浓度 水平 , 于患者全面康复 , 减轻患者的痛苦。 神紧张因素 , 有利 于胃肠道功能恢复。 饮食 指导 : 尿 病 病人 的饮 食组 成 糖 引流管观察治疗与护理 : ①为减少尿 为 : 白质、 蛋 脂肪及碳水化合物 , 胰腺癌合 参考文献 路感 染 , 应尽 早 拔 除 尿 管 , 组 患 者 常 规 并糖 尿 病 患 者 术 后 应 强 调 “ 食 多 餐 、 本 少 忌 1 秦新 裕 . 胃大 部 切 除 术 后 胃肠 动 力 紊 乱 . 中 术后 第 一 天 拔 除 尿 管 , 能 自行 正 常 排 甜 食 ” 这 样 既 可 避 免 因 一 次 饮 食 过 多 引 均 , 国 实用 外 科 杂 志 ,9 99 6 :2 19 ,( )3 5—36 2. 又 尿 , 1 出现尿潴 留; 胃 吴 言涛. 无 例 ② 腹部 手术后脏 器运动功能紊乱 的 保持持续 负压状态 并每隔 6小 时用生理 超 过 胰 腺 负 担 使 血 糖 升 得过 高 , 可 避 免 还 诊 治 原 则 .中 国 实 用 外 科 杂 志 , 99,9 19 1 盐水定时冲管 , 以保证 胃管通 畅 ; 正确 低血糖的出现 , ③ 尤其对注射胰岛素治疗的 ( :2 6) 3 4—3 5 2.
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
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
输液外渗是指液体药物或输液液体从输液装置、输液管路或患者静脉注射点外泄的情况。
造成输液外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输液装置故障:输液器、输液管路、针头等输液装置的连接不牢固或损坏,导致液体泄漏。
2. 静脉注射点插管不当:插管插入不深或插入时损伤血管壁,使液体渗出。
3. 静脉注射点血管壁损伤:注射时针头移位或移动,损伤血管内壁,造成液体外渗。
4. 静脉压力异常:静脉压力过高或过低,会导致液体不正常流动或外渗。
为了预防输液外渗,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输液:操作人员应掌握正确的输液技术和操作规范,确保输液装置的连接牢固,输液管路无损坏。
2. 注意静脉注射点的选择和插管技术:选择适当的注射点,插管时要准确把握插入深度和方向,避免损伤血管壁。
3. 定期观察输液情况:操作人员应定期观察输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控制静脉压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合适的输液速度和压力,避免静脉压力异常。
5. 加强培训和质控措施: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输液相关知识和操作技术的掌握程度,建立质控机制,及时纠正问题。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常常用于给予患者输液、药物或营养液。
静脉输液外渗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并发症。
本文将讨论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一、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1. 静脉穿刺技术不当静脉穿刺是静脉输液的第一步,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静脉损伤,进而引起输液外渗。
护士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应该具备专业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减少静脉损伤的发生率。
2. 输液管路不畅输液管路如果出现梗阻或者漏气,可能会导致输液外渗。
护士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要定期检查输液管路是否通畅,及时更换输液管路,避免漏气或梗阻导致的外渗。
3. 输液速度过快静脉输液速度过快会增加静脉内压,使得静脉壁承受的压力增大,容易导致静脉外渗。
在给予静脉输液时,护士应该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输液速度,以避免出现外渗现象。
4. 静脉血管状态不佳一些患者由于静脉血管状态不佳,如静脉硬化、静脉曲张等,可能会导致静脉输液外渗。
在进行静脉输液前,护士应该充分评估患者的静脉血管状态,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避免因为静脉血管状态不佳而导致的输液外渗。
5. 输液部位局部炎症、浮肿如果患者输液部位局部存在炎症、浮肿等情况,可能会影响输液的顺利进行,导致外渗。
护士在给予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前,应该仔细观察输液部位的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避免因为局部炎症、浮肿引起的外渗。
二、护理对策1. 提高护理技能护士应该提高自身的护理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静脉穿刺,避免静脉损伤的发生。
护士应该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减少因为技术不当而导致的输液外渗。
5. 定期观察输液部位的情况静脉输液外渗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并发症。
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应该充分了解外渗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外渗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摘要: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
由于诸多因素,液体外渗难免发生,一旦发生外渗,轻者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者导致组织溃烂、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起医疗纠纷。
关键词:输液外渗;原因;预防;处理静脉输液外渗是指静脉用药期间,药物从血管进入血管周围组织,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一.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1.患者因素:1.1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穿刺难度,易发生外渗。
1.2老年人的自身条件使疼痛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血管弹性差,全身状况衰老可增加外渗的可能,早期不易发现外渗,发现时较晚。
1.3休克、重度脱水的患者,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外渗。
2.药物因素:2.1有些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等,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如果不及时处理也将引起严重的后果。
2.2药物的温度及输注速度要适中,温度一般要求在15℃左右,当输入温度过低的液体时,局部血管易产生痉挛,使得血管壁本身的供血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处于相对缺血缺氧状态,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药物外渗。
而温度过高会引起血管内膜烫伤及血细胞的变性。
如果药物的输注速度过快,静脉内血液不能够中和输入的溶液,则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引起药液外渗。
3.技术因素:3.1护士年资低,没有经验;3.2护士对药物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3.3在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4.部位因素:4.1选用了有病变的一侧肢体的局部血管;4.2选用了有静脉炎的血管;4.3选用了靠近关节处的血管。
二.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1.加强护士基本功的练习,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避免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
2.加强护士责任心,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特别是老人、儿童,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3.选择弹性好,充盈度好,回流畅通的血管,应避免关节处的血管和有炎症、硬结、瘢痕的部位进针。
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维普资讯
· 基 础 护 理 ·
输 液 外 渗 原 因分 析 及 预 防措 施
陈刚毅 ,林 萍 (宜昌 市 中医院 湖 北 宜 昌 443003)
输液外渗是临床上常 见的护理 问题 ,一旦 发生 ,若 不采 取 替使用 ,同时确定针头在血管 内 ,方可注入药物 。 积极措施将会产生严重后果 ,如局部血 管和组织 损伤 ,注射 部 2.2 加强护理人 员护理 操作 技能 培训 把静 脉穿 刺列 为护
期营养 障碍 ,使血管壁 通透 性增 加 ,弹性 降低 ,损 伤 后修 复功 露醇 的外 渗 ,湿热敷 外渗部 皮肤 可 以加快 外 渗药 物 的吸收 和
能 降低 ,易发生输液外渗 。严重疾 病患者 :如严 重脱水 、休 克 、 分散 ,从而减轻药物 外渗 导致 的皮肤 损伤 。但 切 忌拔 针后 立
药 物特征和使用方法的 了解 ;穿 刺技术不 熟练 ,反复 多次在 同 疼 痛明显的需立即更换注射部位 ,局部 用 0.5%碘 伏或 95%酒
一 血管部位穿刺 ,针尖斜面 未完全进入 血管 内;用敷 料覆盖穿 精 持续 湿敷。当外渗 范围较 大时 ,若 输入药 液 是刺 激性 大 的 刺部位 ,使之难 以观察 ;穿刺针头 固定 不牢 ,从血 管 内脱 出 ;没 药 物 ,则需要制动 ,抬高患肢 ,用 0.5%碘 伏或 50%酒精持续湿
如钙剂 、脂肪乳 、甘露醇 、去 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化疗药物等 。 收快 的药物如普 通 的青霉 素钠盐 注射 液外 渗时可 以湿 热敷 ,
1.4 护理操 作技术 因素 护理 人员操 作 不 当可引起 输 液外 或用 0.5%碘 伏 、95%酒 精 、50% 硫 酸镁 湿 敷 ,肿 胀会 很 快 消 渗 ,对这种非病理 变化 而致 的外渗 应 当尽量 避 免。如缺 乏对 退 。输入 的药液 为血管 活性 药 ,局部 肿胀 虽不 明显 ,但 发红 、
浅谈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预防和护理
浅谈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预防和护理静脉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药液从静脉血管中渗出进入皮下组织,引起的局部红肿热痛,严重可引起皮下组织坏死。
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引起护理纠纷,是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预防输液外渗及渗后及早实施相应护理对策会减少患者身心伤害,从而可提高护理质量,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具有重要意义。
1外渗的原因1.1药物因素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包括药物酸碱度、渗透压,引起渗透性损伤,常见有血管收缩药如阿拉明、多巴胺等;阳离子溶液如氯化钙、葡萄糖酸钙;高渗溶液如50%葡萄糖注射液、甘露醇等,是引起药物外渗的主要因素。
1.2静脉输液时,为患者扎针的技术生疏,使血管壁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另外患者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
再就是患者长时间输液时,皮下组织缺血缺氧致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尤其是循环不好的肢端末梢,致使液体外渗的几率均较高。
1.3静脉输液速度过快,如静脉推注、加压注射进行给药。
1.4患者因素年老体弱患者血管存在不同程度硬化,静脉回流不畅,加上老年人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少,血管易滑动不易固定,易增加外渗的几率。
1.5微循环障碍如失血、休克、脱水等使血管塌陷,通透性增加,易发生外渗;血管硬化如老年人血管硬化且脆弱,容易造成液体外渗;敷贴过大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在关节及关节附近血管,由于部位活动度大,血管不固定易外渗,且一旦外渗损伤程度较严重。
1.6时间过长输液量大,使局部血液长期被稀释,静脉管壁缺血渗透性增加,当药液通过静脉管壁时,也会使药液外渗;因输液注射部位血管弯曲,充盈度差,患者不合作等。
药液外渗后刺激局部组织发生急性炎症改变,细胞受损变质,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理化性质是引起外渗的原因。
2药物外渗的预防2.1提高穿刺技术护士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提高自己的穿刺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避免血管穿破致药液渗出血管外。
2.2选择好正确的部位穿刺患者需要长期输液时,尽量用中长导管或深静脉插管,在给患者输液时,要尽量掌握从远端到近端,并进行左右交替的原则,对那些剂量大、毒性大、强刺激性的药物,应尽量选择血管弹性好的,相对大的管径穿刺给药,这样不仅使穿刺成功率提高,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外渗药物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论文
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学生:姚珍玉指导老师:雷琪2014年5月25日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概述[摘要] 目的:探究静脉输液外渗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及出现外渗现象后的处理手段。
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
结果:静脉输液外渗,应提高专业技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结论: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开展护理工作,有效杜绝输液外渗的现象。
[关键词] 输液外渗;原因;护理措施;研究概述静脉输液是根据病情将大量无菌液体或药物在严格的无菌操作过程下经静脉直接输入体内的方法,也是确保临床治疗的重要护理手段之一。
通过静脉输液,不仅能维持体液平衡,而且使机体的电解质、酸碱状态尽可能保持正常,为危重病员紧急抢救准备提供静脉给药通路,确保药物输入体内的需要]1[。
因此,作为护士静脉输液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操作,静脉输液外渗也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当静脉输注液体外渗至血管周围组织时,也将会依液体种类对病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轻则引起局部皮肤肿痛,重则导致血管周围组织炎症以及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形成,甚至于造成组织坏死。
所以为减轻病员的痛苦,令患者早日康复,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及时、正确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
1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常见因素静脉输液外渗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泡,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2[。
当外渗现象出现时,不仅会影响下一步的护理工作开展,更是会对患者造成机体损伤和额外的痛苦,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导致外渗的种种因素,为预防此类现象出现打下基础。
1.1 患者的实际情况1.1.1 新生儿新生儿因全身均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肤紫青,一般与头皮进行静脉穿刺,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养影响,使其易外渗。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240-340mosm/L 渗透压影响血管壁细胞水分子的移动
-低渗溶液:< 240mOsm/L 如 0.45%氯化钠 -等渗溶液: 240-340mOsm/L 如0.9%氯化钠、5%糖盐 水 -高渗溶液:>340mOsm/L 如10%葡萄糖、20%甘露醇
三、药物外渗的原因
疾病因 素
生理解剖
输液时 间
药物性 质
护理技 术
药物外渗相关因素
1、生理解剖因素
①年龄: 老年人 血管硬化、脆性大,血流速度慢 ,局部药物浓度相对高,刺激作用增强 小儿 血管细小、壁薄,容易受药物的化 学刺激,两者均可引起炎性介质释放,致 血管损伤 ②穿刺部位: 有文献报道各穿刺部位外渗发生率:大隐 静脉(踝部)>头静脉 (手腕)>贵要 胡爱菊;张书玲;寇玉坤 .静脉留置针液体外渗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
4、药物因素
PH值
动物实验证明:不同PH值溶液对静脉的刺激 作用亦不同。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PH值为4.5的溶液,
pH值— 部分药物pH值
环比沙星 多巴胺
血液pH值
环比嘧啶
强力霉素
吗啡
顺铂
庆大霉素
5-Fu
大仑丁
钾盐 万古霉素
氨苄青霉素
阿霉素
01234 567 8 9 10 酸11 12 13 14 生
血管收缩药、葡萄糖酸钙:酚妥拉明5-10mg加生理盐
水20ml局部封闭,辅以热敷。 高深液:0.2%普鲁卡因20ml加透明质酸 酶200u局部封闭,配合
654-2湿敷。 化疗药物:2%利多卡因2ml加透明质酸酶 200u或2%利多卡因1ml
急诊室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急诊室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室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输液外渗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后果。
方法分析急诊室输液外渗的原因,提出预防输液外渗的方法。
结果针对引起输液外渗的患者本身、药物以及护士操作技术等因素,给予相对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急诊室输液外渗的发生。
结论对急诊室静脉输液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能有效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
【关键词】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预防护理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护士必须要熟练掌握的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静脉输液看似简单,但在实际输液过程中,常常会发生输液外渗,结果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影响药物的疗效,所以仔细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原因分析1.1年龄因素1.1.1 婴幼儿:婴幼儿由于哭闹、不合作,且血管细、短、不直,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性好动,不易固定,尤其在关节周围易引起钢针刺破血管发生渗漏。
一旦发生外渗又难于表达疼痛的感受,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
1.1.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容易失控导致注射针头移位;痛觉减退,反应迟钝,皮肤松弛,血管弹性差、脆弱、充盈度欠佳,皮下脂肪薄,不易固定等,容易输液外渗。
1.2疾病因素1.2.1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伴随情绪激动、谵妄、感觉迟钝、不听劝阻、暴力行为,呕吐狼藉、治疗不合作等等,用头皮针输液,在治疗期间易发生刺破血管、液体渗漏。
1.2.2昏迷、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代谢功能的影响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输液外渗。
1.2.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且血流处于高凝状态,穿刺回血慢,都难保成功率,易发生外渗。
1.2.4凝血机能差的病人,血凝块对穿刺针周围于血管壁之间的间隙封闭不足,导致药物、血液渗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液外渗发生的原因和预防对策
输液外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发生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有的将会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引发医疗护理纠纷.所以,认真分析发生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具有积极的意义.1输液外渗的常见原因
1.1患者因素
老年人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行为容易失控导致注射针头容易移位;此外,老年人的痛感减退,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生理功能减退也能增加外渗的可能.
无法沟通者此类患者主要包括接受麻醉者,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如中风,颅脑外伤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重症患者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1.2药物因素刺激性大的药物入化疗药,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这些药物如果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1.3疾病因素(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2)外周血管疾病如动脉血管硬化.(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4)慢性疾病患者,长期静脉用药,反复静脉穿刺形成静脉结节.使血管脆性增大,容易外渗.
1.4技术因素护理技术欠缺造成外渗的情况:(1)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2)定时巡视不到位;(3)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4)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观察;(5)用力推注药物,或使用输液泵;(6)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1.5解剖部位外周静脉较中心静脉容易外渗;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血管内压力增加容易发生外渗.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度大易外渗,而且一旦外渗会造成严重损伤.
2输液外渗的机制:(1)血管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一方面血液成分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刺激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使血管内壁受损通透性增高,从而引起炎症反应;(2)药物持续滴注,胶体渗透压降低;(3)液体静压增加;(4)继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细胞的聚集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发生水肿.3外渗的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泡,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
4.外渗的后果:患者将经历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创伤,延长患者的住院日,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产生压力和担忧,严重的甚至造成患者残疾,引发医疗纠纷.
5.外渗的预防:
5.1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由家属陪伴者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已发生外渗者不在此处远端再作穿刺,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5.2选择合适静脉正确的选择静脉,有计划的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意识障碍,病危的患者,化疗时尽量选择粗直的血管.
5.3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血管收缩药时,最好开辟两条静脉通路,每隔2~3小时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
5.4加强责任心,多巡视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输液过程中患者出现疼痛,点滴不畅,局部肿胀时,一定要检查注射部位,发现药物外渗如果是高危药物,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每15分钟巡视一次.
5.5做好患者宣教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汇报.
5.6正确拔针输液完毕,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其稍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一般为5~10分钟,切忌在按压处来回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瘀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6预防外渗的对策
6.1小范围外渗(1)外渗的药物对组织刺激小容易吸收,入普通药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50%硫酸镁湿敷,喜疗拖外涂按摩,肿胀很快就会消退.(2)输入的药物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刻更换注射部位,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或金黄散外敷红肿也会很快消退.如出现皮肤破溃,红肿水疱等现象,可予康复新局部湿敷,在辅以贝复剂局喷,保持局部无菌干燥,情况会在2~3天内改善.
6.2大范围外渗输入的药物为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硫酸镁湿敷或金黄散外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
6.3药物外渗引起局部水泡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局部涂新洁尔灭酊,保持干燥,附以红外线灯照射20分钟,每日2次,数日后水疱即可吸收.水疱大的,先用安而碘消毒后,再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泡内的渗出液,不要揭去上面表皮,局涂新洁尔灭酊,保持干燥,辅以红外线灯照射20分钟,每日2次.如表皮已揭去,应保持局部创面无菌,严格无菌操作,红外线灯照射后,予康复新湿敷,局喷贝复剂,促进表皮及粘膜再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患者痛苦.也有用鸡蛋膜外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