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产业集聚理论综述

产业集聚理论综述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摘要:产业集群在经济地理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此文将对产业集群的概念与定义进行归纳总结。

随后对于产业集群的结构、产业集群形成原因、产业集群的功能效应进行分别阐述。

关键词:集群产业空间组织综述在西方对产业集聚进行大量的研究,但在数量众多的理论成果中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成熟的理论。

其原因是众多的学派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对这个问题加以研究,所以使结论也并不相同。

对于不同的理论成果我们只能取其相似之处,并对不同之处加以阐述并分析。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与定义(一)地理资源、运输成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早期产业集群这些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帕鲁的增长极理论、科洛索夫斯基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这些理论在对产业集群进行定义的主要从产业链在地缘上集中所能获取外部经济角度出发的。

如马歇尔对产业区的定义:大量种类相似的中小型企业在特定地区的集聚现象称作“产业区”。

当然在这些理论中能看出,研究者也看到了产业集聚带来的专业化的劳动力市场、齐全的产业基础设施配套、买方和卖方的市场以及经常性开支成本的减少。

研究者也相信企业集聚能带来创新的产生。

但是在早期的产业聚集研究中更倾向于物质方面能获取的好处。

将研究的主要目光锁定在能轻易看到的各种成本的降低上。

(二)社会文化、知识溢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现代产业集群这些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新产业区理论、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新社会经济学派、波特的新竞争理论。

这些理论相比起早期的产业集群理论更加重视交易费用的减少、社会文化的根植性和知识溢出带来的创新。

波特在综合各家理论之精华对于产业集群理论下了这样的定义:“集群是一组在地缘上接近的相关企业和相关机构,由共同性和互补性联系在一起。

”对于现代产业集群研究者更认识到社会文化的重要性,产业集群内网络的建构成为最为关注的地方。

无论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机构和科研学校之间、还有企业与地方文化制度之间的信任网络构建成为现代产业集群更为显著地特点。

产业集群治理理论研究综述及展望

产业集群治理理论研究综述及展望

6 — 8
维普资讯
第2 7卷
2 8 第月期 0 年88 0
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它 既包括有权 迫使人们 服从 的 正式 制度和规则 ,也包括人 民和机构 同意的或认 为符合 其 利益的各种非正 式的制度安排。 … ” 关于产业集群 治理 的概念 ,Gln 20 )从集 群在 ii s g(00 发展 中必须适应 环境条件 的变化以维持竞争 优势 的客观
12 1 全球化影响论 ..
产业集群作为一个开 放的系统 ,必然 不断 的与外 界
产生交 换互 动。在经 济全球 化 的 进程 中,人 才 、资 金 、 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在 全球范 围内频繁 流动 的 同时 ,更 倾 向于从~个 空间 转到另 一 个空 间 内的 集聚 和 重组 _ 。 7 J 集群赖 以形 成的要素资源 的流动 、重 组 ,使得 产业 集群 整体转移成 为可能,从而使集群治理成为一 种需 要。 122 产业集群失灵论 .. 产业集群能够在一定 程度上 避免市场 失灵 和政 府失 灵 。比如 ,产业集群可 以选择并 联耦合 机制在 一定 程度
12 产 业 集群 治 理 的动 因 .
2 世纪 9 年代 以来 ,“ 0 o 治理 ”概念 被广泛应用 于社 会经济领域。全球治理 委员会将治 理定义为 “ 种公共 各
的或私人 的个人和机 构管理其共 同事务 的诸多方式 的总 和 。它是使相互冲突的 或不同 的利 益得 以调 和并 且采 取
13 产 业 集 群 的 治 理 结 构 和 治 理 机 制 .
的} 合体及 其相互 关 系_ ;B m (00 昆 4 mv 20 )则将集 群治理
看 作 是 产业 结 构 和集 群 企业 问 的互 动 关 系 J 。

我国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

我国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
金祥荣和朱希伟 (0 2 2 0 )结合浙江专业化产业 区发展的历史经验 ,认为产业特定性要素 ,如产业 特定性知识 、技术工匠和特质劳动力、产业氛围在 特定地理 区域 内的生成 是专业化产业 区兴起 的历史 起点 。更 为重要地 ,这 些产业特定性要素 的低流动 性特 征导致这些要素一 旦在一定区域 内生成则很难
营造 良好的区域竞争环境 ,强化 区域竞争优势是增 强经济实力的关键 ,产业集群理论是适合 中国国情
的新兴区域发展理论 。 蔡宁和吴 结兵 ( 0 2 2 0 )基 于 资源 的企业 理论
( BV)与 “ R 结构一 行为~绩效 ”( C )的分析框 SP 架来解释产业集群竞争优势,认为特 定的资源和能 力是竞争优势 的来源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 中间组织 形式构成了新 的竞争单位,其竞争的优势来源于资 源禀赋和产业集群对资源的整合能力。
的扩大 , 各种交易费用迅速增加 ,为了减少交易费用 , 增加报酬,协调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和集群应运而生,
并伴随着分工 的发展而发展。同时,集群 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 了专业化分工 。 向世聪 ( 06 20 )系统回顾总结 了不同理论渊源 的产业集聚研究文献,对产业集 聚的演变发展规律及基 本理论做了简要综述与评价。他认为,作为产业布局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国外产业集聚研 究主要经历了
国外对产业积聚的研究起步较 早,从马歇尔首次提出著名的产业空间集聚 的三个 原因以来,经济学者
和经济地理学者对产业集聚理论进行 了不懈地探索。与 国外产业集聚研 究相 比,我国的研究则起步较晚 , 直到 2 0世纪 8 0年代中后期学界才开始对产业集聚现象予 以关注 ,而比较系统 的研究则始于 2 世纪 9 年 0 O 代。这种现象与我国产业发展进程密切相关 。改革 开放 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 场在资源 配种中的作用不断强化,各类 资源和要素在市场导向的作用下向高效率的地区和产业流动,形成 了特定区域的产业集聚现象 。纵观我 国对产业集聚的研 究,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对国外产业集聚理论的介 绍和阐释 ;二是对产业集聚 的分析框架和形成机制的研究 ;三是对我 国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_贾盈盈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_贾盈盈

[提要]自产业集群理论产生以来,产业集群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就产业集群的理论进行总结。

关键词:产业集群;概念;类型;综述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6年7月21日一、产业集群的概念及其类型(一)产业集群的概念。

关于集群的概念不同学者的理解和定义不同,产业集群的概念是由波特首先提出来的,Porter (1998a)指出集群是相关企业和机构在某一特定区域的地理集中现象。

集群由一系列相关联的企业和其他对竞争有重要影响的实体组成。

Crouch and Farrell(2001)认为,一个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由于共同性和互补性,由相互联系的企业和相关的机构所形成的一个地理上集中的群体。

Rosenfeld(1997)指出:集群仅仅被用于代表那些因为地理集聚性和相互依赖性而能够协同生产的企业的集中,即使它们的就业规模可能并不突出。

Feser则认为,经济集群不仅是指相关的和支持性的产业和机构,更应该指那些由于关联性而更有竞争力的相关和支持性机构。

1996年,Swann and Prevezer提出,集群在这里被定义为基于一个地理空间上,同一产业内企业的群体。

1998年,他们又加以补充和完善,认为一个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中相关产业的一个大企业群。

Simmie and Sennett也曾指出,我们将创新型集群定义为:主要通过供给链,并在相同市场条件下运作的,具有高层次协作的大量相互关联的产业中的企业和(或)服务性企业。

Roelandt and Den Hertog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指出集群的特征是在一个价值增殖生产链中相互联系的,具有产业集群理论综述□文/贾盈盈(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长沙)着独特的治疗效果这都是西藏文化本身具有的天然优势。

西藏的文化产业也有许多未被开发的潜在市场,不能再等待着西藏的文化产业让别人发现,而是应该让西藏文化自己走出去,以前交流手段不便所以不能很好地将西藏文化引出去,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快捷的宣传平台,西藏文化企业应该抓住机会大力在互联网上宣传,现在的移动数字网络消费注重的不但是个性化,先体验后付费的方式也被顾客所追捧,在顾客体验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宣传机会,抓住体验过程并且根据自身独特的产业优势制造知名度,在西藏产业合作宣传下,“西藏”这两个字本身就会成为很好的招牌。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

[ 关键词 ] 产 业集群 文献 研 究 产 业集 群是 在某 一特 定 领域 内互相 联 系的 ,在 地 理位 置上 集 中
段。 韦伯 的产 业 集聚 理论 有 一定 的 创新 性 ,他 从微 观企 业 的 区位选
择角 度 ,探讨 了产业 集群 优 势 的 因素 。但是 韦 伯对 集 聚的 研究 脱离 了一 切制 度 、社 会 、文 化 、历史 因素 ,单纯 从 资源 、能源 的 角度加
2 世 纪 7 年代 末 ,新 经 济 地 理 学理 论 发 展 起 来 ,其 中最 为典 0 0 型 的代 表 是 克 鲁 格 曼 ( g n),他 是 第一 位 把 产 业 集 群 与 国 ku ma r 际 贸 易 因 素 紧 密联 系起 来 研 究 的 经 济 学 家 。他 通 过 “ 模 报 酬 递 规 动倾 向于 空 间集 聚 的一般 性 趋 势 ,阐 明 由于外 在环 境 的限 制 ,如 贸 易保 护 、地理 分 割等 原 因 ,产 业 区集聚 的 空 间格局 可 以是 多样 的 , 并提 出了形成 产 业聚 集 的三 个 主要 原 因 :需 求 、外 部 经济 和特 殊历 史事 件 。克 鲁格 曼 的模 型 为人 为的 产业 政 策扶 持提 供 了理 论依 据 , 但他 的研 究过 于 偏重 数 学模 型 ,忽 略具 体 的地 理空 间 ,缺 乏经 验研 究的 实证 ,忽 视社 会 、文 化等 因 素。
力 ;社 会 学家 则从社 会 关 系网络 、社会 文 化环 境 的视 角对 产业 集群 区 的社会 文化 因素。 组 织进 行研 究 ;地理 学 家则 强 调经 济 空问 、社 会空 间 、地 理空 间的 美 国 区域 经 济 学 家 胡佛 在 2 世 纪 4 年 代 论 证 了产 业 集 聚 存在 O O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发展综述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发展综述
扩展 了产业聚 群活动 的空间 。 ( ) 业 聚群 与 技 术 创 新 、 织 创 新 、 会 资 本 的 关 系 二 产 组 社
得 莫和 吉布 逊 ( m amoea d He e is n 对 钻石模 Ti P d r n n yG bo ) 型进 行 改 进 , 出 了 一 种 分 析 产 业 集 群 竞 争 力 的 模 型 — — 提 GE 模 型。GE 模型确 定 了影 响产 业集 群竞 争 力 的六 大 M M 因素 , 包括“ 资源” “ 施” “ 、设 、供应商 和相关辅 助产业 ” “ 、 企业 的结构 、 战略 和竞 争” “ 地市场 ” 、本 以及“ 外部 市场 ” 。他们用
特的钻石模 型、 帕得 莫 和 吉 布 逊 的 GE 模 型 和 新 产 业 区理 论 进 行 述 评 , 后 就 国 内 外 产 业 集 群 理 论 研 究 的 新 进 展 M 然
进行 总结归纳 , 最后 对产业 集聚度的衡量 方法进行 简单的介 绍和评论 。
关键 词 : 业 集 群 ;理 论 研 究 ; 综 述 产
区域 经 济 与产 发 展 综 述
麻 昌港
( 西 民族 师 范 学 院 , 西 崇 左 5 2 0 ) 广 广 3 2 0
摘 要 : 文 主 要 是 从 产 业 集 群 研 究的 脉 络 方 面 对 集 群 研 究进 行 较 为 全 面 的 综 述 , 先从 经 典 文 献 出发 , 迈 克 尔 ・波 本 首 对
集 团和 决 策 风 格 、 网络 社 会 功 能 逻 辑 、 个 网络 的 问 题 ) 网 七 对 络治理逻 辑进行 了研究 ; 最后研 究 了网络 治理对产业 聚群 和
I —— 企业 ( nep i s ; 本地市场 ” 外部 市场” I ” E trr e) “ s 和“ 合称 为 “ 因素 对 I ” — 市 场 ( res ; GE 模 型 正 是 这 3个 I— I mak t) 而 M “ 因素对” 名称第 一个 字母 的缩 写 。 1

中国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基于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

中国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基于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

中国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基于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产业集群是一种地域性的经济现象,指的是在其中一地区内,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相关产业企业聚集形成的经济组织形式。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的深入推进,产业集群在中国的发展日益活跃。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学界对产业集群理论进行了广泛研究。

本文基于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对中国产业集群理论研究进行综述。

一、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与演进最早在中国被广泛应用的产业集群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钻石模型"。

该模型认为,一个成功的产业集群需要具备四个要素,即相关支持产业、竞争性企业、需求的近在咫尺以及政府和其他机构的支持。

基于该模型,中国学者对中国的产业集群进行了研究与应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学者逐渐意识到钻石模型过于简单,不能完全解释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现象。

于是,在继承波特模型的基础上,中国学者开始着重研究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地方条件和环境因素。

例如,地理因素、区位优势、政府支持政策等。

这一研究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产业集群理论。

二、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可以有效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转型与升级。

首先,产业集群可以提高西部地区产业的竞争力。

由于西部地区起步较晚,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发展产业集群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该地区产业的竞争力,并为其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其次,产业集群可以促进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西部地区大部分为农村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

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可以引进更多的人口和资本,促进城市化进程,并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

再次,产业集群可以增加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

西部地区的就业压力较大,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减轻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最后,产业集群可以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多元化。

产业集群文献综述

产业集群文献综述

产业集群研究综述一、产业集群国内外研究现状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经济集聚现象,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经济基础的区别,其在国内外的研究阶段、内容和方向各有不同。

1.1发达国家研究现状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最早始于西方发达国家。

国外集群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的机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社会资本以及经济增长与产业集群的关系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和实证研究等方面。

其侧重点主要为集聚经济和地方制度。

1929年,韦伯(Alfred Weber)在分析单个产业的区位分布时,首先提出了产业集群(Cluster)。

其区位理论认为,集群的产生是自下而上的,是企业对集聚的优势认知而自发形成的,由此提出了集群形成的四因素论,引入了集聚因子的概念。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Marshall)在《经济学原理》中首先提到了“产业区”这一概念,并将“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而获得”的经济称为“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ics)”1。

20世纪50年代,F·帕鲁(Perroux)提出的增长极理论和前苏联学者科洛索夫斯基(Korosovski)提出的地域生产综合体模式认为集群是依靠国家的投资和政策自上而下完成的,从集群经济的角度研究了产业群。

20世纪70年代,在发达国家经济普遍衰退时,长期被忽视的中小企业集聚地区的经济发展却不错。

为了改善经济困境,复兴地方工业,产业集群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兴起。

2意大利社会学家Banasco(1977)首先关注意大利东北部与中部地区的发展,并提出了“第三意大利”的概念。

Giacomo Becattini在将“第三意大利”与马歇尔在英国观察到的“产业区”比较研究后,认为这些产业区的发展得益于本地劳动力分工基础上实现的经济外部性,以及当地社会文化背景支持下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

Lynn Mytelk和Fulvia Farinelli把产业集群分为:非正式群、有组织群和创新群,探讨如何在传统产业中培育创新群、建立创新系统,从而使传统产业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

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
瞭望观点
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
♦王燕郭立宏
摘要:产业集聚理论是产业发展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国外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起步较早,随着产业 集聚现象日益发展,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也开始成为经济学家首要关注的主题。纵观国内外关于产业集 聚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有关产业集聚形成机理研究和阐释;二是对产业集聚测度方法探究 和对区域产业集聚现状实证研究;三是产业集聚效应对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研究。
一、国外产业集聚研究
(一)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研究 产业集聚的研究最早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国外学者 从不同视角展开了一系列的有益研究,认识和理解因经济 快速发展而形成的产业空间布局现象。通过对文献归纳和
总结,研究产业集聚形成的相关经典理论主要包含有以下 五个方面。
1. 古典产业区理论:代表人物有马歇尔等 马歇尔(Marshall.1890 )最早关注并系统研究产业集 聚现象的经济学家,他在著作《经济学原理》阐述工业集 聚的特定地区成为“产业区”,大量相互关联的中小企业 在“产业区”内集聚。并且引入“内部规模经济”和“外 部规模经济”这两个重要概念,由于受到“外部规模经济” 的影响是导致这些相互关联的企业能够在产业区内集聚的 根本原因。外部规模经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由于 地理位置接近,减低运输成本、交易成本以及运营成本。 其次,可以通过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中更容易获得专业化 的投入。第三,产业区可以和地方生产系统相互融合,推 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 工业区位理论:代表人物有韦伯、廖什和胡佛 德国经济学家韦伯(Webber,1909 )在《论工业区位》 一书中首次提出“工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论是工业企 业空间位置选择的理论,为了生产上成本最低而形成集聚
5.竞争力理论 :代表人物有波特 波特(Porter,1990 )在《国家竞争优势》通过对美国、英国、 德虱日本等国家产业集聚现象进行研究,从企业竞争战略 和竞争优势角度对集聚现象进行分析,提岀产业集聚概念, 同时还构建“钻石”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产业集聚现象, 认为需求因素、要素因素、竞争战略、相关产业这四个方面 因素是影响产业竞争力关键因素,这四个关键因素相互影响 相互关联共同组成了一个钻石体系,并通过“钻石”模型解 释产业集聚形成原因。同时他还指出产业竞争优势对国家竞 争优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产业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国内 几个区域中已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叫 (二)产业集聚测度方法及实证研究 自马歇尔首次提岀产业空间集聚原因以来,管理学 家、经济学家以及地理学家对产业集聚现象进行积极的探 索,他们构建不同测度模型对产业集聚进行研究,其中主 要包括对产业集聚度测量方法、测量指标进行深入探讨。 从以往国外学者关于产业集聚测度所用评价方法来看,根 据测度对象具体特征和研究目的不同以及资料数据的可获 得性,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偏定性的测度方法,如波特 (Porter.1990 )的钻石模型评估方法,这种定性测度方法目 前较少使用;二是偏定量的测度方法,常用的有: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Kfl)、空间基尼系数(G)、空间集聚指数 (EG)、区位爛(LQ)、行业集中度指数(% )、规范 爛(e-E

我国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

我国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

二、我国产业集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产业集聚类型多样化。我国产业集聚的类型逐渐多样化,包括高新技术产 业集聚、传统制造业集聚、农产品加工业集聚、服务业集聚等。不同类型的产业 集聚区都在不断发展和壮大,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三、我国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产业集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产业集聚理论的实践探究
产业集聚理论的实践探究
在实践中,产业集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以下是一些有代表性的产业集 聚区实践案例:
产业集聚理论的实践探究
1、硅谷:硅谷是全球著名的科技创新中心,拥有众多高科技企业,如苹果、 谷歌、Facebook等。硅谷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创新文化和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 这使得硅谷在信息技术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四、原因和对策
1、政府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在产业集聚过 程中加强合作与交流,避免同质化竞争和恶性竞争。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给予 企业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四、原因和对策
2、企业提升自身素质。企业可以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 平、加强品牌建设等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避免同质化竞争和恶性竞争。同时, 企业还可以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自身创新 能力和竞争力。
产业集聚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2、绿色发展研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的产业集聚区需要更加注重环 保和可持续发展。这包括建设绿色产业链、推广清洁能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等 方面。
产业集聚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3、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研究: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未来的产业集聚区需要更加注重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这包括大数据分析、人工 智能技术应用、智能制造等方面。

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及理论述评(一)

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及理论述评(一)

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及理论述评(一)1产业集群的定义及分类1.1定义产业集群或簇群是一种相关的产业活动在地理上或特定地点的集中现象1],这是国外对产业集群的经典定义。

我国学者对产业集群的定义大同小异。

曾忠禄认为,产业集群指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2];徐康宁认为,产业集群是指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3];王冰、顾远飞认为,簇群是一种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面向未来的组织形态,它所具有的两种机制——知识共享机制和信任机制超越了市场/价格和科层/权威4];刘友金、黄鲁成认为,产业集群中的产业概念不是指广义上的产业,而是指狭义上的产业,如个人计算机产业、大型计算机产业、传真机产业、医疗器械产业5];另有人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区域产业群落,它强调子相关产业中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这种集中是在竞争环境中产生和形成的,它不仅仅是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更是一种经营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6]。

1.2分类对产业集群形式的划分角度不同,形式也不一样。

1988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根据集群内企业技术的总体水平、集群变化的广泛性以及集群内企业间相互协作与网络化程度三个标准,将集群分为非正式集群、有组织集群、创新集群、科技集群和孵化器及出口加工区五个类型7]。

仇保兴认为,按照中小企业集群的结构来分,其形式主要有:企业群落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以平等的市场交易为主,各生产厂以水平联系来完成产品生产的“市场型”中小企业集群;以大企业为中心、众多中小企业为外围而形成的“椎型”(也称中心卫星工厂型)中小企业集群;以信息联系为主而不是以物质联系为主,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业的柔性生产方式来进行生产的“混合网络型”中小企业群落。

按照企业的性质又可以分为:制造业集群、销售业集群和混合企业集群等8]。

陈雪梅、赵珂在对中小企业形成的内外部原因进行分析后认为,中小企业群形成的方式有:由区域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因素影响形成;由大企业改造、分拆形成;由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形成等原因9]。

产业集群的文献综述

产业集群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产业集群引言产业集群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相当年轻的分支学科,它发展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边缘学科也才只有半个世纪多一点的时间。

产业集群是近年来学术界较为关心的一个话题,所以相应的理论已相当丰富和成熟,在本综述中主要阐述了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关于产业集群模式及其效应的相关文献资料。

一、国外相关理论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马歇尔关于外部经济理论的研究。

而后,1909年韦伯的工业群理论,1934年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以及1991年克鲁格曼的规模收益递增理论,20世纪中后期波特的新竞争理论等,都从不同侧面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特征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探讨和研究[1]。

随后人们随产业集群的认识不断深化,产业集群的理论也不断趋于深化。

由于研究背景及目的的不同,国外的学者对于产业集群给出了多种不同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说法[2]。

目前,关于产业集群的理论可以分为以下三类:韦伯的观点认为,集聚之所以形成是因为各个工厂为了追求集聚的好处——利益的增大、成本的节省而自发形成的。

克鲁格曼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分析并认为,在一个区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空间格局演化的最终结果将会是集聚。

从理论上证明了工业活动倾向于空间集聚的一般性趋势,并阐明由于外在环境的限制,如贸易保护、地理分隔等原因,产业集聚的空间格局可以是多样的,特殊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产业区形成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也说明了现实中产业区的形成具有路径依赖性,而且产业空间集聚一旦建立起来,就倾向于自我延续下去。

波特是从竞争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产业集群问题。

他认为,产业集群更多地首先发端于一两家创新性的企业,这一两家企业刺激了许多其他同类企业的成长。

产业集群对企业竞争是高度重要的,这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接近劳动者和公共物品以及相关机构的服务,同时有利于企业创新[3]。

在这些理论当中,最值得我思索的是波特的相关理论,他认为产业集群与竞争优势之间有密切的联系[4],并使之成为产业集群研究的热点,研究认为产业集群能带来创新、要素相对集中等竞争优势[5]。

产业集群理论评述及最新研究进展

产业集群理论评述及最新研究进展

产业集群理论评述及最新研究进展摘要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社会经济活动会表现出各种地理特征。

近些年来产业集群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非常显著。

产业集群理论随之迅速兴起,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各方面研究蓬勃发展。

本文简要回顾了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历程,分七个方面对产业集群理论的最新发展进行了评述。

文章具体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特点和内在机制,产业集群与创新、竞争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周期和产业政策的作用。

最后文章指出了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对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产业集群合作竞争创新生命周期经济增长集群战略一、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进展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对地理环境依赖的方式,但并没有削弱和消除地理因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

今天,地理因素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经济结构、人们的生产和贸易方式以及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内容。

例如,我们经常可以发现,经济主体间的联系随着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弱,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与地区的要素禀赋紧密相关,收入水平呈现从经济中心到边缘明显的等级分布等等,这些都是地理环境对经济有决定性影响的例证。

据测算,各国人均收入差距的35%是由与国外市场联系程度等地理因素造成的,可见地理因素对经济影响之大(Overman, Redding and Venables, 2001)。

概括地讲,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影响是造成经济空间分布和发展的不平衡。

近些年来,经济资源的集中趋势越来越明显,无论国家之间或是一国之内,经济发展都呈现高度不均衡的状态。

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也明显地扩大了迁移的范围,加快了迁移的速度,不断地向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地区移动,并往往在某些区域集中发展。

这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些(或某一)产业的资本、劳动力、技术和企业家就集中于某一地区,许多相关企业和机构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丰富而成熟的内部组织结构,成长能力非常强,这就是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进展综述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进展综述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摘要:本文研究了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的定义与分类,介绍了产业集群的激励研究,并对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做了回顾。

关键词:产业集群机理研究研究型合资企业一、产业集群的定义与分类1990年迈克·波特(M. E. 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首先提出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的分析。

区域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

迈克·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联系在一起。

i J.A. Theo、Rolelandt和Pim den Hertog对产业集群的定义是:为了获取新的互补技术,从互补资产和知识联盟中获得收益,加快学习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克服或构筑市场壁垒,取得协作经济效益,分散创新风险和相互依赖性很强的企业(包括专业供应商) 、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和工程设计公司) 、中介机构(经纪人和咨询顾问) 和客户通过增值链相互联系形成的网络。

派克(F. Pyke) 等人将产业集群定义为“在生产过程中相互关联的企业聚集,通常在一个产业内,并且根植于地方社区。

”ii广义的集群中通常包括制造商、供应商和客户以及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等。

国内学者聂鸣等总结了产业集群的定义,他们认为: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即某个领域内相互关联(互补、竞争)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集中连片,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渠道甚至最终用户)、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具有灵活机动等特性的有机体系集群内企业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通过深度的专业化分工,促进了每个企业效率的提高。

iii国内外各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理解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并没有广泛认同的定义。

产业聚集理论综述

产业聚集理论综述

产业聚集理论综述目前产业集聚在社会生产与实践中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

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促进创新与形成区域竞争优势的更能,现在国际上诸多政策的制定已经将产业集聚作为一个重要的区域经济政策的手段或者目标。

产业集群(有时被成为产业集聚或产业簇群)是产生聚集经济的表现形式,由相关联的产业为赢得竞争优势,通过协同定位在特定空间集聚形成,集聚的空间为新产业区。

产业集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程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如美国的硅谷,中国的中关村,都是高新技术的产业集聚形态。

早在一个世纪之前,马歇尔便阐述了在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的条件下,产业集聚产生的经济动因。

由此,学术界对产业集聚理论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愈加深入的研究。

一、马歇尔的外部性区位集聚马歇尔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新古典经济学家的代表人,于1890年发表了《经济学原理》,被看作是与亚当斯密《国富论》、李嘉图《税赋原理》齐名的划时代的著作。

马歇尔主要是通过对工业组织生产要素的研究表明企业区位聚集的原因分别是: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信息交换与技术扩散效应。

即企业为了追求外部的规模经济达进而达到利润最大化而产生集聚。

二、韦伯的工业区位聚集19世纪中叶,西欧机器大生产空前发展。

在此背景下,阿尔弗雷德·韦伯是德国著名经济学家、近代工业区位论创始人,韦伯于1909年出版了《工业区位论》,从经济区位的角度上,解释了工业区位活动空间分布的理论依据,给世界区位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韦伯首先提出了决定工业区位的最小成本理论,解释了工业在区位选择中的基本原则是经济利益成本的节约,这一基本理论时至今日依然对产业的空间分布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韦伯第一次提出了“区位因子”的概念,系统地阐述了决定工厂最有位置的因子是运费指向、劳动力指向、聚集因素,并且提出了衡量这些区位因子的基本公式与标准,对于工业的区位选择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韦伯的理论离开了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等因素,单纯从资源的角度上研究工业布局,与现实中的工业布局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及理论述评

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及理论述评

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及理论述评2009-04-26 13:17:55来自: 静谧的尖锐(电影编剧们请和我联系。

)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及理论述评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朱华友【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产业集群的论述已成为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这一方面与国际学术动态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不同形式的产业集群的出现有关。

我国学者对产业集群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产业集群的定义和分类、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培育、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产业集群与创新网络等方面。

从整体来看,我国运用产业集群理论成功地解释了一些现象,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今后应加强对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研究,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指导我国产业布局实践。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集聚产业集群的定义及分类1.定义产业集群或簇群是一种相关的产业活动在地理上或特定地点的集中现象,这是国外对产业集群的经典定义。

我国学者对产业集群的定义大同小异。

曾忠禄认为,产业集群指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徐康宁认为,产业集群是指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王冰、顾远飞认为,簇群是一种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面向未来的组织形态,它所具有的两种机制——知识共享机制和信任机制超越了市场/价格和科层/权威;刘友金、黄鲁成认为,产业集群中的产业概念不是指广义上的产业,而是指狭义上的产业,如个人计算机产业、大型计算机产业、传真机产业、医疗器械产业;另有人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区域产业群落,它强调子相关产业中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这种集中是在竞争环境中产生和形成的,它不仅仅是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更是一种经营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2.分类对产业集群形式的划分角度不同,形式也不一样。

1988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根据集群内企业技术的总体水平、集群变化的广泛性以及集群内企业间相互协作与网络化程度三个标准,将集群分为非正式集群、有组织集群、创新集群、科技集群和孵化器及出口加工区五个类型。

产业集群演化理论研究综述

产业集群演化理论研究综述
见 的手 ” 不能兼容 , 从而产 生 了斯密 困境 。斯密看 到了运输
和人 口规模 对分 工 的影 响 , 但 他没有 认识 到分 工与市 场范
了分工 深化推动 产业集群演 进的机制 。但 集群 的扩 张和演
进是 有边 界 的 , 因为在 分 工发 展 的 同时 , 伴 随 着交 易 成本 的 出现 。当分工 的边 际效益 等于边 际交 易费 用时 , 分 工水 平达到 最优 , 集群停止 扩张 , 达到最优边 界 。 C o a s e ( 1 9 3 7 ) 最早从 交易 成本 的角度 , 论述 企业 是对市 场 的 一种 替代 ,企业 的存 在 有利 于降 低 交 易 费用 。 Wi l l i a ms o n ( 1 9 7 5 , 1 9 8 5 ) 通 过对资产 专用性 、 交 易频率 和交易 不确 定性 的分析 指 出 , 在 经济 活动 中存在 三类 和各 种交 易 活 动相 匹配 的制 度 安排 , 即企 业 、 市场 和介 于 企业 与 市场 之 间的 中间组织 形式 。 当资产专 用性 、 交 易频 率和 不确定
工 相互 作用 、 自我 演 进 的机 制 , 从 而第 一 次超 越 了斯 密 关 演 化 的 概 念 最 初 来 源 于 达 尔 文 生 物 进 化 论 中 的 e v o l u t i o n一词 , 意为 “ 进化” , 即指 事物 由低 级 的 、 简单 的形 式 向高 级 的 、 复 杂形式 转变 的过程 。产业 集群 演化 是通过
N …… Fra bibliotek产业 集群 演化理 论 研究 综述
徐 敏 燕
( 景德镇 陶瓷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 江西 景德镇 3 3 3 4 0 3 )

工性质 的企 业在 特定地 区的集聚 , 即产业集 群 。马歇 尔认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当今世界经济中,产业集群的发展已成为一种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它既是产业组织方式的大提升,也是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

众多的产业集群构成了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世界财富的绝大部分都通过这些块状区域内制造出来的。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380个产业集群生产了全美接近60%的产值。

在意大利,形成了199个产业集群,每年200多亿美元的出口额主要由其中的66个产业集群生产。

印度在2000年就有350多个产业集群,产量占印度国内产量的75%-80%,创造了制造业出口额的60%。

法、英、德以及拉丁美洲等国都将产业集群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产业组织方式,列为主要的经济发展战略。

2001年,美国商务部发表了一篇《基于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州长指南》,分析了产业集群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出要利用政策有力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在我国东南沿海(如浙江、广东及江苏省苏南等)不少发达地区,产业集群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绩效。

1产业集群的概念1.1.产业集群的概念1、波特给出的定义现在理论界对产业集群的公认的概念是由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

波特首先于1990年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集群”(Clusters)的概念,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1]。

在1998年发表的《集群于心经济竞争学》一文中,波特指出:产业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实体和其他组织;产业集群还经常向下延伸到销售渠道和客户,并向侧面拓展至辅助性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结构[2]。

在其后的著作《竞争论》(2003)中波特将产业集群(Industry Cluster)的定义加以扩展,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以某一个或几个相关产业为核心,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地方生产系统,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包含最终产品或服务厂商,专业元件、零部件、机器设备以及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及其相关产业的厂商)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3]。

产业集群理论文献综述-2011.6.5

产业集群理论文献综述-2011.6.5

汤连帮技术经济及管理科学研究院一、引言从历史环境地来说,在人类社会历史文明出现地那一时刻开始,伴随着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地产业集群地现象就早已存在.从产业集群产生地理论基础来看,经济学上地分工思想为产业集群提供了一个思想环境背景.从古代地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古尼罗河流域和古黄河流域地下游地集中灌溉农业区,再到经济全球化地今天,如美国硅谷、号公路电子产业集群、底特律汽车工业区,印度产班加罗尔软件地软件开发区、日本地筑波和关西,以及台湾地新竹等等,都说明了产业集群这一经济现象在提高和促进国家国际竞争力和推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独特地作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问题地提出世纪年代开始,产业集群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在当代颇具特色地产业组织形式.在当代,产业集群是一个重要地经济组织现象.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都对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在大量研究和阅读文献地基础上,得出世界产业集群组织发展地基本特征就是相似或相关地产业在相同地区域集聚,并变得日益相互依赖而具有产业集聚优势,形成产业集群.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世界各地地产业集群地发展已成为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地一种世界性地经济现象.纵观世界地地理版图,产业集群在世界地各个角落都可以找到.在美国,有硅谷和公路地电子产业群、好莱坞地影视娱乐产业群、纽约麦迪森大街地广告业群、明尼阿波利斯地医学设备业群、克利夫兰地油漆和涂料业群、西密歇根地办公室家具业群、达尔顿地地毯业群、加利福利亚地葡萄酒业群、马萨诸塞地制鞋业群等等.在意大利,根据统计局地标准,年,专业集群有个,其中纺织品集群个、制鞋集群个、家具集群个、机械集群个、食品集群个、金属制品集群个,化学制品集群个,造纸和印刷集群个、首饰集群个.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然而,产业集群并非发达国家所独有,在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大量类似地有竞争力地产业集群,这些集群在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地经济增长和推动出口方面做出了巨大地贡献.在秘鲁、巴西、墨西哥、韩国、巴基斯坦、南非、津巴布韦和坦桑尼亚等国都有产业集群存在.在南非,产业集群历史从年才开始地,并且主要由国家政府机构发动地,分别于年发布了铝业集群地动议,年又宣布了珠宝制造业地集群地动议.在东欧,波兰、匈牙利等国发展了相关地产业集群,在亚洲,中国、日本、韩国、巴基斯坦、斯洛文尼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也不同程度地发展了相关产业地集群.在印度,旁遮普邦地路德海阿那得金属加工和纺织工业集群、古吉拉特邦地苏拉特地钻石加工业集群、卡纳达卡邦地班加罗尔电子软件业集群、北方邦德阿格拉地鞋业集群.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因此从上述可以得出,产业集群在世界经济范围内是一种普遍地经济现象,世界各国和各地地经济增长无一不闪烁着产业集群地光芒,产业集群正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地潮流,其正呈现蓬勃生机、繁荣发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我国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也迅速崛起了一批高度集聚、高度专业化地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佛山地陶瓷、潮州市地食品加工与不锈钢器具、东莞地电子、家具和服装、中山地灯具、顺德地木工机械、花卉与家具、花都市地皮革和皮具、澄海市地玩具与工艺品业等,浙江嗓州地领带业、温州地服装和眼镜、义乌地小商品、绍兴地轻纺和化纤业等.在我国经济发展较落后地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现象也初见端倪,如郑州地肉食品加工业集群、武汉地光电信息业群等.可见,产业集群已逐渐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和竞争优势地重要来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产业集群现象地大量出现以及所带动地相关产业地协同效应引起了国内许多学者地关注.由于我国地产业集群理论主要借鉴于国外产业集群理论,综合国内实际情况发展而得,所以,对于如何真正把握好借鉴国外产业集群理论地质与量是一个难点,鉴于此理由,对国外产业集群理论进行文献综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献综述试图对国外地产业集群理论进行整合,期待能对国内产业集群理论发展有所贡献.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国外产业集群研究概况经济学中地早期分工思想产业集群地思想基础在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前,古代地一些思想家如柏拉图、色洛芬等,他们对当时地一些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发表地一些见解和看法,可是他们地思想和见解并没有形成系统地理论,他们地见解通常会与政治、法律、宗教、伦理等混合在一块,但总地说起来,他们地一些见解中包含了一些产业集群理论地端倪.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柏拉图对早期地分工思想理解主要在《理想国》中体现.柏拉图对分工思想地贡献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柏拉图认为,劳动分工是禀赋地要求,禀赋不同,则人们从事地职业也会不同;二、柏拉图认为,分工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三,分工格局取决于禀赋,禀赋取决于身体.由此可以看来柏拉图对于分工地思想主要从个人禀赋、劳动生产率、身体条件三个方面来理解,虽然这样地理解存在着局限性,但是从所处地时代来说,这种因个人禀赋不同而进行分工地思想,与今天地产业集群理论相比较来说,是最初地概念.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色洛芬地对分工思想地贡献主要在《居鲁士地教育》中阐述.他认为,一、分工有利于提高社会地财富地创造能力,即分工能提高效率;二、分工受到市场规模地限制.因而可以看出他地分工思想是基于提高效率和市场规模而言,现代产业集群理论思想正是从节约交易成本地角度来说明集群能够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打破市场地限制.这与现代产业集群地思想不谋而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上述论述可见,早期地分工思想是基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市场规模地角度来阐述地,这两个思想对后人地影响是相当深远地,可以说是具有划时代地意义.但由于当时地时代条件地限制,这些思想是不成系统地,总体上是零星、散乱地.因此,在经济学早期大师们还是没有触及分工创造效率、以及分工受到市场限制地本质性原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古典经济学时期地分工思想和产业集群理论萌芽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世纪中叶地英国,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他地分工理论地提出主要在其著作《政治算术》和《再论与伦敦城市增长有关地政治算术》中.古典经济学形成于世纪末,此时地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他地主要著作是《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地性质和原因地研究》),亚当·斯密被后人尊称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地奠基人”,他地分工理论在《国富论》中,得到了详细地阐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威廉·配第地分工理论威廉·配第地分工理论主要体现在《政治算术》和《再论与伦敦城市增长有关地政治算术》中.威廉·配第对分工理论地贡献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深入而直观表述了分工提高效率地思想.《政治算术》记载“譬如纺织,当一人梳清,一人纺纱,另一人织造,又一人拉引,再有一人整理,最后由一人将其压平包装,这样分工生产,与只由单独一个人笨拙地负担上述全部操作相比,成本必定较低.”由此可以表明,与柏拉图和色诺芬比较而言,威廉·配第对分工可以提高效率这一思想地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是,对于为什么分工可以提高效率,没有给出一个明确地解释.二是首次描述出产业集群地经济现象.《再论与伦敦城市增长有关地政治算术》记载“制造业(之间)会相互影响”.由此表明,威廉·配第觉察到企业地聚集可以提高效率,这就是产业集群理论思想地雏形,而多年后德国区域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把这种现象定义为聚集经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亚当·斯密地分工理论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地集大成者,他对经学最大地贡献就是把当时零星片断地经济学学说,经过有体系地整理,使之成为一门分门别类独立于哲学地大学问.因此后人尊称其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地奠基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亚当·斯密地分工理论主要体现在《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地性质和原因地研究》)中.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用了三章,详细地阐述并论证了柏拉图、色诺芬以及威廉·配第等提出地分工思想及其相关问题.因此,亚当·斯密对于分工理论地重要贡献在于三方面:一、亚当·斯密提出分工是效率提高地主要原因,并且解释了分工为何会提高效率;二、亚当·斯密认为交换导致分工,分工又进一步使才能地差异成为有用,同时又使得才能地差异比天赋地差异更加重要;三、亚当·斯密认为市场范围对分工会有限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古典经济学时期,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地主要贡献是给后来地学者留下了分工创造效率以及产业集群理论地灯塔式结论:分工提高效率地思想以及对此地解释;市场范围对分工会有限制;首次描述出产业集群地经济现象.由于他们这些结论,比较深邃,在当时无人能出其右,因此没有人对此提出有力地批驳意见,也做不出能够证伪地经验材料,所以这些结论被当作公理存在于分工理论以及产业集群思想中.由于亚当·斯密主要关注是工场手工业地分工,但对整个社会地分工以及其相互关系演进地特点却很少论及,所以亚当·斯密在分工理论上地瑕疵是没有参透工场手工业分工与社会分工地区别以及相互联系,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近代经济学时期才被打破.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地外部规模经济理论西方关于集群理论地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一书中首先提到了集群一词.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继承了亚当·斯密对劳动分工地开创性观察,第一个比较系统地研究产业集群现象.马歇尔从新古典经济学地角度,通过研究工业组织间接表明了企业为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集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把经济规模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产业发展地规模,这和专业地地区性集中有很大关系,这一类地经济规模称为外部规模经济;第二类则取决于从事工业地单个企业和资源,它们地组织以及管理地效率,这一类地经济规模称为内部规模经济.马歇尔认为,外部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利用地理接近性,通过规模经济使企业生产成本处于或接近最低状态,使无法获得内部规模经济地单个企业通过外部合作获得规模经济马歇尔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地密切关系,他认为产业集群是由外部规模经济所致.这种外部规模经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度专业化地地方性劳动力市场;二是大量廉价而又容易获得地产业生产地中间产品;三是聚集地相关产业产品先进技术和信息获取地便利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产业区位集聚理论阿尔弗雷德·韦伯()是工业区位理论地创立者,他从企业微观地区位选择角度,阐明了企业是否靠近取决于集聚地好处与成本地对比.他认为,企业集群地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因素:一是技术设备专业化与相互依存促使地方集中化;二是劳动力组织地充分发展与其专业化促进企业地集群化;三是集群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批量购买和出售地规模,得到成本更为低廉地信用,甚至消灭“中间人”;四是企业集群会引发煤气、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地建设和共用,降低企业地经常性开支成本.他在《工业区位论》中把影响工业区位地经济因素分为区位因素和位置因素.他认为实际对区位起作用地区域因素主要是运输成本(运费)和劳动成本(工资),实际对区位起作用地位置因素包括集聚因素和分散因素,并且在探讨影响集群地一般因素中利用了等差费用曲线来解释产业集群地程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胡佛在《区域经济学导论》中指出:集群地基础是某种产业各竞争区位单位间地吸引.他认为,外部经济和专业化是产生聚集地重要原因.他还指出,任何一种产业而言,规模经济有三个不同地层次:单个区位单位(工厂、商店等)地规模决定地经济;单个公司(即企业联合体)地规模决定地经济,该产业某个区位地集聚体地规模决定地经济.对于城市化地经济,他认为,群体以外地其他类产品供给或活动可能增进聚集优势,如公共投入地可供性也即供给地多样性形成了城市化经济地比较优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巴顿将产业集群和创新结合在一起.他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熟练劳动力、经理和企业家地成长.同类企业地地理集中将促使熟练劳动力汇集和发展适应于当地工业地劳动力地就业制度.地理集中加剧企业间竞争,而竞争又加剧创新地发生;地理集中有益于商品生产者、供给者与顾客之间地信息传播,而创新是基于正确了解和掌握顾客地需求;并且往往因为企业集聚而使这种需求被众多地企业发现和做出快速反应,使该区域所有企业迅速变革和创新满足顾客新需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增长极理论佩鲁在其增长极理论中地思想主要有以下四点:首先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地理空间地“经济空间”.他认为经济空间是一种“受力场”,是以抽象地数字空间为基础,经济单位不是存在于地理上地某一区位,而是存在于产业间地数学关系中,表现为存在于经济元素之间地经济关系.只要在某种客体之间存在抽象地联系结构,就存在经济空间.佩鲁把经济空间划分为计划空间、极化空间、均匀空间三种类型.计划空间是指由原料、劳动、资本、动力地供应者和购买者之间建立地经营计划为基础地空间;极化空间是“由中心和向心、离心力地通道”组成地集合体,也就是由向心力和离心力地中心与其作用范围组成地空间;均匀空间是指在等值地经济变量地作用与影响下地经济空间,如在同一价格管辖地工厂、生产同一种产品地企业可以认为处在同一均匀空间之中.其中,增长极是在佩鲁地第二类经济空间———极化空间中出现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其次,为了分析有支配效应发生地经济非均衡增长,佩鲁引入了“推动性单位”( )及“增长极”( )概念.所谓推动性单位就是一种起支配作用地经济单位,当它增长或创新时,能诱导其他经济单位增长.推动性单位可能是一个工厂,或是同部门内地一组工厂,或是有共同合同关系地某些工厂地集合.“推动性单位”与“被推动性单位”通过经济联系建立起非竞争性联合体,通过后向、前向连锁效应带动区域地发展.佩鲁通过对推动性单位特征及推动性单位对其他经济单位增长诱导机制地研究,指出“如果一个有支配效应发生地经济空间被定义为力场,那么位于这个力场中地推动单位就被描述为增长极”,“增长极是在特定环境中地推动性单位”,“它是和周围相联系地推动性单位”,它对其他单位(或地区)具有推进作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再次,佩鲁认为,增长极理论地核心是推动性单位对被推动性单位地支配效应.佩鲁认为,现实经济中经济因素地作用是在一种非均衡条件下进行地,由于相互间地不均等影响而产生一种不对称关系,一些经济单位处于支配地位,而另一些则处于被支配地位.佩鲁把这种一个单位对另一个单位施加地不可逆转或部分可逆转地影响称为“支配效应”.增长极具有技术、经济方面地先进性,能够通过与周围地区地要素流动关系和商品供求关系对周围地区地经济活动产生支配作用.也就是说,周围地区地经济活动是随着增长极地变化而发生相应地变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最后,佩鲁认为,推动性单位地支配是发展过程中地积极因素,有利于经济地发展.因为,推动性单位支配效应能够引致两种类型地增长效应:一是里昂惕夫乘数效应.它是通过推动性单位与其他单位间地垂直地、水平地联系产生.这种联系可分为前向联系、后向联系和旁侧联系等.由于这种联系地存在,推动性单位地发展能够通过投入—产出关联而对其他经济单位产生乘数效应,这是由推动性单位地投入而引发地系统产出成倍地增长,是外部经济地乘数效应;二是极化效应.当推动性单位生产地增加导致区域外地其他活动产生时,这种效应发生.极化效应所导致地区域外地其他活动可能是推动性单位地投入品供给活动,也可能是推动性单位地产品需求活动.因此,当政府将某种推动性单位植入某一地区后,将产生围绕推动性单位地集聚,再通过乘数效应以及极化效应,促进地区经济地增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增长极理论还包括缪尔达尔()和卡尔多()地循环因果积累原理、赫希曼()地联系理论等.这些理论认为,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所产生地“极化效应”或“反吸效应”和“报酬递增”,将促使资本、劳动和产出在一定区域地循环积累,而其所产生地“涓滴效应”或“扩散效应”以及政府地转移支付等,将使经济在地理空间上不均匀增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科斯交易费用理论科斯在年发表地《企业地性质》一文中认为,企业是作为市场地替代物而产生地,并通过形成一个组织来管理资源,可以节约市场运行成本.科斯提出交易费用理论并用它来分析了组织地界限问题,其目地是说明,企业或其他组织作为一种参与市场交易地单位,其经济作用在于把若干要素所有者组织成一个单位参加市场交换,这样减少了市场交易者单位数,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地程度,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科斯运用交易费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产业聚集地成因.他认为,由于产业集群内企业众多,可以增加交易频率,降低区位成本,使交易地空间范围和交易对象相对稳定,这些均有助于减少企业地交易费用;同时聚集区内企业地地理接近,有利于提高信息地对称性,克服交易中地机会主义行为,并节省企业搜寻市场信息地时间和成本,大大降低交易费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科斯地研究之后,威廉姆森()等经济学家进一步对交易费用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完善威廉姆森将交易费用分为事前地交易费用和事后地交易费用他认为,事前地交易费用是指由于将来地情况不确定,需要事先规定交易各方地权利、责任和义务,在明确这些权利责任和义务地过程中就要花费成本和代价,而这种成本和代价与交易各方地产权结构地明晰度有关;事后地交易费用是指交易发生以后所产生地成本.按照科斯和威廉姆森地观点,从交易地角度来看,市场和企业只不过是两种可选择地交易形式和经济组织形式,他们之间不存在本质区别,他们之间还存在着多种其它中间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就是处于市场和企业之间地一种中间组织形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保罗·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世纪年代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地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产业集聚地产生提供了很好地解释.克鲁格曼以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地市场结构为假设前提,在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简称模型)地基础上,认为产业集聚是由企业地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生产要素移动通过市场传导地相互作用而产生地.新经济地理学最重要地基石和假定是任何制造业产品都具有运输成本.他地中心边缘模型证明工业活动空间集聚地一般趋势,认为一个国家和地区要实现规模经济而使运输成本最小,制造业应该选择在市场需求大地地方,而反过来市场需求又取决于制造业地分布.而且空间集聚一旦形成,通过路径依赖性,就很有可能自我延续下去.他还指出产业政策和贸易保护政策只是影响产业集聚地因素之一,产业集聚中地不确定因素很多,因而克鲁格曼并没有提出政府选择扶持重点产业地观点.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广泛 结 网和灵 活互 动 , 以适 应 具有 时效 性 和 多 样 化 的市场需 求 。
作者简介 : 王志强( 1 9 9 0一), 男, 山西运城 人, 重庆工 商大 学长江上游经 济研究 中心硕 士研 究生, 研究方 向: 产业集群 ; 孙艳( 1 9 8 8一) , 女 山西太原人, 重庆X - - 商大学长 江上游经济研 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研 究方向: 区域创新。
容, 对 我 国产 业集 群理论 进行 分类 整理 和归 纳 , 以掌
是产 业集群 的竞争 优 势 之 所 在 ; 同时 根 据集 群 网络
的不 同 , 将 集群 分类 为 “ 经 典 马 歇 尔式 、 进 化 后 的马 歇尔 式 以及 融 人 全 球 式 ” … 。陈 雪 梅 、 张涌( 2 0 0 8 )
的产 业空 间组 织形 式 迅 速 发 展 到 了环 渤 海 地 区 、 长
三角 地 区以及 内 地发 展 较 快 的个 别 省 份 , 同 时取 得
了 良好 的发展 绩 效 。在 这 样 的 背景 下 , 国 内经 济 地 理学 、 区域 经济 学 、 产 业经 济学 和管 理学界 纷 纷展 开 了对 产业 集群 的研究 。进入 2 1世 纪 , 学者 们广 泛结 合 国 内产业集 群 发 展 的 实际 , 从 不 同角 度 展 开 了大 量 的实 践总结 和 理 论研 究 与 创 新 , 以期 通 过 理论 研 究 准确地 把握 产业 集群 的本 质 、 形 成机 制 、 竞 争 优势 以及风 险等 问题 , 从 而 能 够 为 产业 集 群 的发 展 提供 适 宜 的对策建 议 。本文 尝试 按照 产业集 群 的研 究 内
于在 分析集 群 特征 时运用 了动 态 的视角 。他认 为 处
指 导实 践 科 学 地 向前 推 进 。2 0世 纪 8 O年 代 末 9 0 年 代初 , 我 国浙 江 、 广东 和福 建等 沿海 省份 首先 出现
了“ 产 业集 群” 的萌 芽并 迅 速 发 展 。随后 , 这一 有 效
第2 7卷 第 2期 2 0 1 4年 3月
重 庆第 二师 范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Vo 1 . 2 7 No . 2 Ma r c h, 2 01 4
的福 特制生 产 方式 相 比 , 产 业 集 群 或后 福 特 制 生 产
何对其 进行 分类 并展 开研 究等 问题 成 了学 术 界应 该
首先 回答 的 问题 。不 同学 者基 于不 同的产业 集 群实 践对 这些 基本 问题 做 了详 尽 的 回答 。
方 式表 现为 以众 多 中小 企业 集 聚而形 成 的生产 综 合
中图分类号 : 1 7 2 6 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6 3 9 0 ( 2 0 1 4 ) 0 2—0 紧 随实 践 的 发展 , 并 在 创 新 的基 础上
对这 三类 的 内在 结构 、 演 化特 征 以及 存 在 问题 等 方 面进 行 了对 比分 析 。魏 守 华 ( 2 0 0 2 ) 的创 新 之 处 在
我 国产 业 集 群 理论 研 究 综 述
王志强 , 孙 艳
( 重庆工商大学 长江上游经济研究 中心 , 重庆 4 0 0 0 6 7 ) 摘要: 产业集群是 一种新兴的产业 空间组织形式, 其有效地促 进 了区域产业 竞争优势的构建和培养 , 对于 区域 产业竞争力 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梳理 2 0世纪 9 0年代 以来 国内产 业集群 理论 研究成果 , 并据此进行理 论述 评, 认为国 内产业集群 转型升级、 可持续发展和风险规避 问题将是今后一个时期产业集群理论研 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 产业集群; 形成机制 ; 可持 续发展; 风 险规避 ; 理论 综述
度 变迁共 同推 动产 业集 群 的形成 。

关于产业集群本质与特征的研究
如何认 识 和看待 “ 产业 集 群 ” , 其 本 质 和特 征 是 什么 , 与传 统 的产 业 区 或工 业 区有 什 么 区别 以及 如
可 以看 出 , 本地化网络、 柔性 、 根 植 性 是产 业 集 群 本质 的关 键 词 。与 二 战后 流 行 的 大 规模 、 标 准化
于 不 同发展 阶段 或 生命 周 期 阶段 的 集 群 在 产 业 环 境、 动力 机制 、 竞争 优势 以及 经济绩 效 四方 面存 在很 大 差异 , 其 中“ 动力 机制 ” 是 不 同发 展 阶段 集 群 的 根 本 差异 。龙 志 和 ( 2 0 0 4) 认 为 企 业 集 群 与 传 统 工 业
握 国内产业 集群 理 论 发 展 的 脉络 和 近 况 , 为 产 业集 群理论 的进 一步 研究 奠定 基础 。

的创 新之处 在 于从制 度 的角度 分析 集群 的本 质 和形 成机 理 , 认 为“ 产业集群是一种制度性安排” j , 经 济 功能 和安全 功 能诱 使 市 场 制 度 、 企 业 制 度 向产 业 集群 制度 演进 。最 终 , 诱 使性 制 度 变 迁 和 强制 性 制
盖 文启 、 朱华 晟 ( 2 0 0 1 ) 解 释了“ 柔性 ” 的 内涵 , 即对 市场 变化 的一 种快速 反应 能力 。同时也 对 产业 集 聚体 的体现 和特 征做 了较 为系统 的概 括 。 同时还
收 稿 日期 : 2 0 1 3—1 0— 2 0
体 。在生产综合体 中, 企业之间以对等关系为基础
区的本 质 区别在 于组织 结构 方 面和社会 文化 特 征 方 面: 企业 集群 拥 有本 地 化 网络 的组 织 结 构 和 根植 性 的文 化特征 。李 小 建 、 李 二玲 ( 2 0 0 7 ) 认 为产 业 集 群 的本 质特征 是 集群 内企 业 之 间 的 网络 联 系 , 同时 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