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概述桂剧发展的改革策略
广西改革实施方案
广西改革实施方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也是中国面积第七大、人口第八多的省级行政区。
近年来,广西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
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
为了进一步推动广西改革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广西自
治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改革实施方案。
首先,广西将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革力度。
广西是一个资源型省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资源。
但传统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
分的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广西将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革力度,通
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措施,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其次,广西将深化农村改革。
农村是广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
改革发展的短板。
广西将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
城乡发展的协调和一体化。
再次,广西将加强对民生领域的改革。
民生是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
益的重要领域,广西将加强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
改革,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广西还将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构建法治政府,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总的来说,广西改革实施方案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改革方案,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
广西将以此为契机,加快改革步伐,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为广西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时期桂剧的话语重构与现代转型
新时期桂剧的话语重构与现代转型
桂剧是广西地区的一种戏曲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但面对现代社会
的变革和文化多元化,桂剧也需要进行话语重构和现代转型。
首先,桂剧需要通过话语重构来适应现代观众的口味和审美。
桂剧的传统表演形式较
为单一,通常只能在戏剧节日等特殊场合进行演出,限制了观众的人群和演出的影响力。
为了适应当下观众的需求,桂剧需要结合现代审美,进行话语重构,创新剧本和舞美设计,增加现代元素的融入,扩大桂剧的受众群体,提升桂剧的文化影响力。
其次,桂剧需要进行现代转型,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和娱乐价值。
传统桂剧的演出形
式和表现手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需要创新发展,引入现代表演技巧,丰
富表演元素,提高演出的艺术性和娱乐性,让桂剧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广泛的受众。
最后,桂剧的现代转型还需要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
桂剧是广西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需要保护和传承,不仅是为了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也是为了促进地区文化的发展和社
会稳定。
进行现代转型的同时,需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持传统桂剧的艺术特点和
文化内涵,创新发展不能削弱桂剧的民族特色和传统风格。
综上所述,桂剧需要进行话语重构和现代转型,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要求。
但在创新发展的同时,需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实现文化的多样性和社会的和
谐发展。
新时期桂剧的话语重构与现代转型
新时期桂剧的话语重构与现代转型在新时期,桂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分支,需要进行话语重构和现代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重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既要传承桂剧的经典元素和艺术魅力,又要与时俱进,与观众需求相契合,以实现桂剧的持续发展。
下面从话语重构与现代转型两个方面来探讨新时期桂剧的发展。
话语重构是指对桂剧的表演形式、剧情内容、角色形象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
桂剧的表演形式需要与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相符合。
传统的桂剧继承了明代木偶戏和元代扬州评话的特点,其表演形式十分庄重厚重,但也存在观赏难度较大的问题,需要经过改革和创新。
可以借鉴音乐剧、话剧等现代戏曲形式的表演手法,提高桂剧的可观赏性和亲民性,使观众更易理解和接受。
桂剧的剧情内容需要更贴近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
传统的桂剧剧情多为历史故事和传统神话,难以引起现代观众的共鸣。
可以通过改编和创作新的剧本,将桂剧的剧情设定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反映当下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如家庭关系、职场困境、爱情纠葛等,以增加观众的情感共鸣和参与感。
桂剧的角色形象也需要进行现代转型和塑造。
在传统桂剧中,男性扮演女性角色是一大特色,但这种“男变女”形式在现代社会已经难以适应观众的审美需求。
可以进行角色性别的重新定义和塑造,让女性扮演女性角色,并注重角色的性格和情感的丰富性,使角色形象更加立体和具有现代感。
现代转型是指桂剧在艺术形式、演出场所和传播方式等方面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转变。
桂剧需要适应不同演出场所的需求。
传统的桂剧演出多在剧场或曲艺楼中进行,可以考虑将桂剧引入到更广泛的演出场所,如校园演出、社区演出、城市广场等,使更多的观众接触到桂剧,增加其传承和发展的机会。
桂剧的传播方式需要与互联网和新媒体相结合。
在新时期,互联网和新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文化娱乐的主要渠道之一,桂剧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移动应用等途径进行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参与其中。
桂剧的艺术形式也需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推荐下载】概述桂剧发展的改革策略
概述桂剧发展的改革策略概述桂剧发展的改革策略以下为为您编辑的桂剧发展的改革策略,敬请关注!!一、以地方特色为内涵桂剧是中国十大传统剧种之一,2006 年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桂剧是广西的主要剧种之一,从桂剧内容中处处可见广西的人文风貌以及背景,可以说是研究广西发展史的宝贵资料。
由于桂剧的发展过程中深受儒家文化、民俗文化,乃至宗教文化的影响,它也较为深刻的折射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和美学思想。
首先它的唱腔别具地方特色,用桂林方言演唱,唱腔细腻婉转,吸取了诸多剧种的声腔比如祁剧、京剧、昆曲等,以弹腔为主,兼有高腔、昆腔、吹腔以及杂腔小调。
弹腔又可分为南北两路即二黄、西皮。
器乐伴奏也有一些固定的曲牌版式,分为文场和武场。
文场使用二弦(似京胡)、月琴、三弦、胡琴以及曲笛、梆笛、唢呐、唧呐(即海笛)等,兼配部分中、低器;武场使用脆鼓(板鼓)、战鼓、大堂鼓、小堂鼓、板(扎板、摇子)、大锣、大钹、小锣、小钹、云锣、星子、碰铃等等。
显然,桂剧唱腔和伴奏中的这些程式不仅使其具有了强烈的舞台节奏与鲜明的艺术表现力,又赋予了桂剧与其他剧种不一样的形式美。
其次是它的舞台表现技巧在继承了程式化特点的同时,讲究生动传神的演绎。
完美的体现了我国古典美学写意性的特点,虚实相生,以形写神。
一方面通过运用人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势来传递情感,极富有生活气息。
另一方面它通过唱、念、做、打这样综合的艺术手段虚实结合来塑造角色传递情感。
表演过程中,动作姿态都极具韵律性和节奏美。
可以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演出氛围中,获得丰富隽永的审美享受。
第三、桂剧剧目相当丰富,有大小本杂八百出之说。
从目前所遗留的资料来看,桂剧第一批独有剧目可以追溯到1896 年唐景崧为桂剧春班撰写《看棋亭杂剧》40 出; 再到30 年代末40 年代初,欧阳予倩为桂剧创作、改编和加工整理一大批新剧目《梁红玉》、《打金枝》、《断桥》等,桂剧由此进入了中国十大戏剧剧种行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也为桂剧传统剧目的挖掘整理了大量的工作;1976 年以后,桂剧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不仅制作出一批反响很好的古装戏如《十五贯》、《西厢记》、《小刀会》还创作了一批历史剧目《太平军》、《永安城》、《闯王司法》还有现代剧目《儿女亲事》、《一朵鲜花》等等。
新时期桂剧的话语重构与现代转型
新时期桂剧的话语重构与现代转型
桂剧作为中国戏曲中的瑰宝,是广西地区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观众的审美需求的变化,桂剧面临着新时期的转型和重构。
为了使桂剧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需要对话语进行重构与现代转型。
桂剧的话语形式需要进行重构。
传统的桂剧以唱、说、做、打为主要表现形式,这种形式在现代观众中显得陈旧和不易接受。
为了吸引年轻观众,桂剧的话语形式需要更加多元化。
可以引入现代音乐、舞蹈、戏剧等元素,让桂剧更具时代感。
在剧本创作上也可以注入更多的现代元素,让故事情节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引发观众的共鸣。
桂剧的话语内容需要进行现代转型。
传统桂剧的话语内容大多是古代历史故事和传统寓言,这在现代社会中往往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
为了与观众沟通,桂剧的话语内容需要注入现实主题和现代价值观。
可以选取一些当代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人权平等、家庭关系等作为剧情背景,让观众在欣赏桂剧的同时思考社会问题。
桂剧的话语风格需要与现代社会相契合。
传统桂剧的话语风格以柔和、缓慢、婉转为主,这种风格在现代社会中可能显得太过沉闷。
为了与现代社会相契合,桂剧的话语风格可以更加直接、幽默、活泼。
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搞笑成分,增加观众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让观众更容易接受和喜爱。
桂剧的话语重构和现代转型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观众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桂剧的话语形式、内容和风格需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只有与时俱进,桂剧才能在新时期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当代桂剧发展刍议
装、 化装都要 予 以统一 的处理 。” ②这是说 , 只有进 行 顺应时代 的思想 内容 和艺 术形式 的改革 , 桂剧 才 能够有发展 。 阳予倩 在 当时就是 把 自己改革桂剧 欧 的理念运用到 实践 之 中,创作 了 《 红玉》 《 花 梁 、桃
但是 , 历史不会 简单地 重演 。当下 的桂 剧与 当
.
文 究I 艺, 研1 l
当代桂剧发展刍议
●王建 平
[ 摘 要 ] 当代桂剧发展状 况与抗战前桂剧发展 困境相似 , 因此要促 进 当代桂剧发展 就必须进行适应新 时代 的改 革 。当代桂剧在创作上要努力 用艺术精 品反 映当代社会 生活, 在人员上要大力培养新演 员和新观 众 , 在
扇 》 木 兰从 军》 和《 等优秀作 品 , 喻今 , 内容 上 借古 在
与当时全 民抗 战的思潮相 吻合 , 形式上做 了全新 在 的改造 , 因此上演后 , 引起 了巨大 的轰 动 , 得 了成 取 功。 有鉴 于此 , 我们 今天 的桂剧创 作改革 , 一方面要
认 真整理和保存 以古代题材 为主 的传 统剧 目 , 另一 方 面更要 把握 时代 脉搏 , 映百 姓生 活 , 反 积极 创作
切合社 会现实 的现 代剧 目。只有贴近社会 , 贴近 时
获得国家 的重 点保护 。因此 , 广西各 桂剧 团要 充分
利用 这一优 势 , 紧紧抓住 中共 中央 十七届六 中全会
决 定深 化文 化体 制改 革推 动社会 主 义文 化大 发展
大繁荣 的契机 , 积极 改革 桂剧 , 努力 拓宽 其发 展空 间, 创造 出新的辉煌 。
利年》 等佳作 。 建国后 , 广西的桂剧不但移植 改编 了
() 2 喜欢看哪一种 艺术? 案 : 答 喜欢 影视 2 7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桂剧乐队的演变、发展和回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桂剧乐队的演变、发展和回归作者:李保江来源:《歌海》2020年第04期[摘要]桂剧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不同历史时期,伴随国家的文化政策的变动,桂剧的伴奏乐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伴随着国家对于戏剧的改良和重视,桂剧开始丰富和增加传统乐器。
至“文革”时期,伴随移植样板戏的历程,开始大量加入西洋乐器,几乎在传统乐器基础上,形成了以单管制为主的西洋乐队编制。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洋乐器逐渐淘汰,至80年代中后期,逐渐回归至传统乐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西桂剧乐队的编制变化,一定程度也反映了中国戏曲改革历程中的共同现象。
通过口述访谈的调研,对这一时期乐队的变化能够有更鲜活的认知,体现了口述史料对于当代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桂剧;广西桂剧团;乐队建制;口述访谈桂剧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剧种之一,因广西简称“桂”,从历史源流看桂剧主要形成于桂林地区,故称之为“桂剧”。
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桂剧的历史研究是广西音乐史关注的重要课题。
音乐历史的研究首先依赖于文献的考证,然而,文本的文献总是会因为客观的原因而有所缺失和不足。
对于当代史的研究,口述史料的重要价值就凸显出来。
一些在档案史料中没有的涉及广西地方戏曲当代发展的一些重要口述史,如桂剧乐队的建制演变的问题,就不在档案史料中有太多体现。
接受访谈的代表历史见证者是宋德祥老先生(辽宁营口人),广西籍蔡立彤、韩德明和戴景强先生。
访谈主要通过受访人口述的方式,对访谈主题进行论述,同时对口述内容进行提问、解答。
在采访过程中以笔记、录音、录像的手段,来记录、整理、保存访谈资料。
经过多次的访谈工作,笔者的关注点开始聚焦于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发展,其中对桂剧团乐队建制的演变就是关注的一个重点。
通过对于几位历史见证者的访谈,笔者将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背后发生演变的缘由作出较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从而梳理了桂剧乐队编制的历史发展变迁。
旅游演艺视野下平乐桂剧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精选)
旅游演艺视野下平乐桂剧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精选)第一篇:旅游演艺视野下平乐桂剧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精选)旅游演艺视野下平乐桂剧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摘要:本文以旅游演艺为视角,提出桂剧与旅游演艺事业的结合,并对桂剧旅游演艺产品开发进行SWOT分析,给出相应的平乐桂剧旅游演艺开发建议,希望对传统戏曲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旅游演艺;传统戏曲;桂剧;平乐一、旅游演艺的界定旅游演艺是指在旅游目的地进行的且能够充分突显地域文化特色或民俗风情的,以旅游者为主要观赏和参与对象的文艺表演节目和演出活动。
其特征包括:一是演艺项目是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的,是针对旅游市场所开展的,不同于文艺表演;二是演艺项目体现了该地域的文化,突出文化在旅游中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演艺项目强调了旅游者观赏和参与体验的结合;四是演艺项目强调主题的鲜明;五是演艺项目的商业性质,演艺项目的开展能吸引旅游者,延长其逗留时间,从而产生溢出效益,从而带来极大的商业利益。
二、平乐县桂剧文化概况平乐桂剧传入有据可考是清光绪中叶平乐始有“玩字馆”坐唱桂剧,紧接着光绪末,沙子街人创办桂剧科班“兰斌小社”和榕津街人创办“芙蓉词馆”始为桂剧正式传入。
桂剧自传入平乐后,可谓兴盛,子弟层出不穷,在不足百年的历史上,兴办过七届职业桂剧科班,五届业余桂剧科班,十三个职业桂剧戏班团社,数以百计的业余桂剧团。
平乐素有“桂剧窝”之称,自清末以来,不仅外地剧团到平乐境内演出十分频繁,而且本县所办的职业科班也冠桂林地区各县之首。
科班的名角,以及平乐在外地习艺出名的弟子,如杨兰祯、熊兰芳、黎兰芬、李冠蓉、曾艾蓉、邓巧蓉、千秋鉴、冲霄凤、玉芙蓉、月中仙、庆顶珠、邓瑞祯、玉峰侠等等。
他们在桂剧艺坛和观众中,均享有盛名。
平乐桂剧在抗战前后,曾风靡一时,几乎所有的桂剧名流都到平乐演出过。
而到了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平乐桂剧事业的发展都处于停滞或倒退的阶段。
新时期桂剧的话语重构与现代转型
新时期桂剧的话语重构与现代转型【摘要】新时期桂剧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在现代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使得桂剧在现代社会中陷入困境,但其作为中国文化瑰宝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桂剧需要进行话语重构,同时接受现代转型的影响。
必要性在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让桂剧与时俱进,拥抱现代发展。
面临现代化挑战,桂剧应该积极应对,探寻发展的新路径。
通过进行话语重构和现代转型,桂剧有望走向现代化,实现更好的发展。
其发展趋势将呈现多元化,创新化的特点,为桂剧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桂剧的现代转型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当代社会的回应和塑造。
【关键词】关键词:新时期桂剧,话语重构,现代转型,中国传统戏曲,冲突,困境,现代社会,影响,发展方向,必要性,现代化挑战,应对策略,发展趋势。
1. 引言1.1 1. 新时期桂剧的话语重构与现代转型介绍桂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桂剧在现代社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境。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桂剧必须进行话语重构和现代转型。
话语重构是指针对桂剧传统话语体系中的问题和局限进行重新解构和重建,以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文化背景。
通过对桂剧传统剧目和演出形式进行更新和改良,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情感表达方式。
在现代转型的进程中,桂剧也需要在表演形式、舞台效果、内容创新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和改进,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和提升观演体验。
新时期桂剧的话语重构和现代转型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发扬桂剧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使桂剧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和市场,实现桂剧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话语重构和现代转型,桂剧可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观众。
1.22. 中国传统戏曲的现代转型意义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和情感。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戏曲面临着现代化的挑战和冲击。
新时期桂剧的话语重构与现代转型
新时期桂剧的话语重构与现代转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桂剧作为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在现代社会也面临着转型和重构的问题。
传统的桂剧演出形式和话语方式在现代社会可能显得过时,需要进行重构和转型。
本文将从桂剧话语的特点、桂剧话语的重构与现代转型以及桂剧话语的现代转型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我们需要了解桂剧话语的特点。
桂剧作为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其话语表达方式独特而且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桂剧话语以演唱、念白和台词为主要形式,辅以舞蹈和肢体动作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故事情节。
桂剧话语以律诗、词牌和对仗为基础,既有严谨的规范性,又有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
桂剧话语讲究声音的高低变化、抑扬顿挫和节奏感,以及情感的厚重和细腻。
这些特点使得桂剧话语在传统的演出场景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
桂剧话语在现代社会可能显得过时,需要进行重构和转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众的审美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桂剧话语形式可能无法满足现代观众对戏剧的需求。
传统桂剧话语过于古板和复杂,对于现代观众来说,往往不易理解和接受。
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现代观众对于戏剧演出的要求也更加高涨,他们对于话语的创新和表现方式的多样性有更多的期待。
在桂剧话语的现代转型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桂剧话语可以结合现代科技和媒体的发展,运用音像技术和经过后期制作的音频和视频,来增强话语表达的效果和感染力。
通过这种方式,桂剧话语可以更好地与现代观众的音像审美接轨,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桂剧话语可以融入现代话语的表达方式,如使用现代汉语、现代流行音乐和舞蹈元素等,来丰富桂剧话语的形式和内容。
通过与现代话语的结合,桂剧话语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增加其表现力和观赏性。
桂剧话语可以在内容上进行转型,注重表达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通过这种方式,桂剧话语可以更好地与现代社会相互融合,反映时代的特点和观众的需求。
桂剧的市场分析
桂剧的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桂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桂剧主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其细腻婉转的唱腔和优美动人的舞蹈而闻名。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传统文化的复兴,桂剧市场也逐渐走向繁荣。
二、市场分析1. 桂剧的受众群体桂剧的受众主要集中在广西地区,尤其是老年观众和传统文化爱好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年轻人对桂剧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也在逐渐增加,逐渐成为桂剧市场的一个潜在群体。
2. 市场机遇与挑战桂剧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面临着市场认知度不高、传承人才匮乏等挑战。
但随着文化产业的兴盛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桂剧市场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通过创新表演形式、拓展宣传渠道、加强传统戏曲教育等措施,可以促进桂剧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三、市场发展趋势1.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随着时代的变迁,桂剧市场也需要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符合当代观众需求的作品,从而提升桂剧市场的竞争力。
2. 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桂剧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拓展观众群体,推动桂剧市场的发展。
四、市场建议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建议加强桂剧等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推广工作,培养更多的桂剧爱好者和传承人才,为桂剧市场的发展注入持续的动力。
2. 多样化的演出形式推动桂剧市场多样化发展,例如结合舞台剧、音乐会等形式进行桂剧演出,吸引更多不同背景的观众。
3. 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广西地区的本土文化资源,提升桂剧的独特魅力,打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形象。
五、结语桂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值得我们共同努力去传承与发展。
通过市场分析与策略规划,相信桂剧市场将会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前景。
以上是对桂剧市场分析的文档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新桂系”时期广西桂剧的改革
“新桂系”时期广西桂剧的改革作者:王玏来源:《歌海》2016年第03期[摘要]新桂系时期(1925—1949)是广西桂剧发展的重要时期。
“桂剧改革”是桂剧在此时期得以发展的强大推力,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桂林文化城掀起了文化救国运动,桂剧作为广西重要的传统戏曲也面临时代抉择,如火如荼的“桂剧改革”活动在此时期正式拉开帷幕。
从1927年到1949年期间广西桂剧改革经历了酝酿、推行、萎顿三个阶段。
[关键词]新桂系;广西;桂剧;改革“桂系”是指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先后以广西为统治基地,以广西籍军政人物为主要代表的军政集团。
按代表人物来分,可以分为以陆荣廷为代表的“旧桂系”,以及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新桂系”。
1924年初,陆荣廷与沈鸿英发生激战,李宗仁趁机发兵攻打陆荣廷,将陆荣廷的势力消灭。
随后,李宗仁与沈鸿英争夺广西的控制权,同时击退了企图进入广西的滇军唐继尧部。
战斗至1925年,李宗仁消灭沈鸿英的势力,统一广西。
此后,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桂系势力控制了广西全境,其势力又被史学界称为“新桂系”,以区别于陆荣廷的“旧桂系”。
本文论述广西桂剧发展阶段的时间,限定在1927年至1949年。
一、1927—1937年:桂剧改革的酝酿阶段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党广西国民政府成立广西戏剧审查委员会。
以审查和取缔桂剧等戏曲剧目为主要目的的广西戏剧审查委员,似乎并未对民间桂剧班社、科班造成极大的影响,以桂、柳为中心的平乐、鹿寨、融水等地的桂剧班社、科班依旧以其蓬勃发展的势态开展桂剧活动。
事实上,审查与取缔“旧剧”在客观上引起了新桂系当局者及文化工作者对桂剧的关注,在报纸、期刊上发文,为桂剧的状况和发展前景担忧,或是集思广益为桂剧发展改良建言献策。
1934年,罗复在《新语林》半月刊发表《桂戏在桂林》,以“桂戏繁荣在赌城”“最可怜的寄生者”“太平歌舞结缘深”“女伶被捧男伶倒”为标题,从桂剧的生存环境、演出场所、表演形式以及桂剧演员的社会地位几方面指出当时桂剧发展的状况:“桂戏在桂林虽有他深入的潜势力,但保存他的减没却全靠赌场和密卖式的女伶本位,因此,桂戏在这种寄生的命运之下,结果,便也将渐渐地走上绝路去了。
广西壮族民间戏剧发展现状及传承对策研究
广西壮族民间戏剧发展现状及传承对策研究作者:覃肖华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年第11期[摘要]我国有56个民族。
各个民族有着自己的艺术文化,其中,广西壮族的民间戏剧历史悠久,发展至今,依旧散发着璀璨的文化光辉。
在倡导民族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形势背景下,认识壮族民间戏剧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传承对策,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关键词]壮族民间戏剧;发展现状;传承对策一、前言众所周知,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壮族、苗族、瑶族、水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在一起,形成了一张五彩斑斓、精彩纷呈的少数民族文化图景。
在广西壮族的民族文化艺术门类中,壮族民间戏剧首屈一指。
本文主要分析广西壮族民间戏剧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传承对策,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二、广西壮族民间戏剧概述(一)壮族民间戏剧的主要剧种壮剧民间戏剧的主要剧种有南路壮剧、北路壮剧与壮族师公戏。
它们大约始于清朝道光(19世纪前叶)年间,截止到目前,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广西南路壮剧流行于使用壮语南部方言的靖西、德保、那坡、大新、天等、田东、田阳等县。
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因受提线木偶戏的影响,目前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路壮剧(主要流行于广西田林、西林、隆林和百色等西部地区),是在本地民间说唱、民间杂耍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并受汉族戏剧的影响而逐步发展形成的。
开始,人们称之为“板凳戏”,其实是一种民间说唱,由两人或三人坐在一条长板凳上,用当地民间曲调说唱一个故事。
壮族师公戏亦是在民间演唱叙事长诗的“师公调”“师公舞”说唱和表演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民间对这种戏剧称之为“唱师剧”“壮师”“唱人仙”“师公调”“木脸戏”。
(二)壮族民间戏剧的发展历程壮族戏剧的发展历程是来自民间,从简单到复杂,从演唱到表演,从角色少到角色众多。
当中没有与上层政治联系,真正来自民间,生根民间,在民间发展。
壮族戏剧的演员与角色,如南路壮剧有正旦、花旦、武旦、丑旦,大花脸、小花脸,正生、武生,大武生、小武生,以后逐步简化为生、旦、净、丑四行。
新时期桂剧的话语重构与现代转型
新时期桂剧的话语重构与现代转型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发展,桂剧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也在不断进行着话语重构与现代转型。
新时期桂剧的话语重构与现代转型是指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桂剧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元素,使桂剧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增强其在当代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
本文将就新时期桂剧的话语重构与现代转型展开讨论。
一、桂剧的话语重构在新时期,桂剧的话语重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题材与现代故事相结合传统桂剧的剧目大多以历史题材为主,但在新时期,桂剧开始尝试将一些现代题材的故事融入如家庭伦理题材、社会现实题材等。
这种做法使桂剧与时俱进,更好地贴近当代观众的生活和情感,从而增强了桂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桂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形式,其文化内涵深厚,但在新时期,桂剧开始注重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时代精神相结合,突出文化自信,体现时代气息。
在剧目创作、表演形式等方面融入现代元素,使桂剧更富有现代气息,更具生命力。
3.表演形式与舞台效果的创新传统桂剧的表演形式和舞台效果相对较为古典,但在新时期,桂剧开始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不断尝试新的表演形式和舞台效果,如增加舞美设计、灯光音响效果等,使桂剧更具观赏性和时尚感。
二、桂剧的现代转型1.演员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在桂剧的现代转型中,演员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是不可忽视的趋势。
随着时代的变迁,年轻演员逐渐成为桂剧的主要演员,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表演技艺,还具有现代意识和时代气息,能够更好地吸引年轻观众,提升桂剧的市场竞争力。
2.艺术创新与传统传承相结合桂剧的现代转型中,艺术创新与传统传承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桂剧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注重新剧目的创作和现代舞台效果的运用;桂剧也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传统,保留和发扬桂剧的传统韵味,使之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存在的必要。
3.市场营销与观众服务的现代化桂剧在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市场营销与观众服务的现代化。
论述格鲁克歌剧改革的措施及意义
论述格鲁克歌剧改革的措施及意义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格鲁克歌剧改革的措施及意义一、引言在18世纪,德国作曲家克里斯托夫·威利巴尔德·格鲁克对歌剧进行了革新,开创了格鲁克歌剧改革。
新时期桂剧的话语重构与现代转型
新时期桂剧的话语重构与现代转型新时期的桂剧正处于话语重构与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口味的变化,传统的桂剧形式正在面临着挑战和改变。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桂剧正积极进行现代转型,以求在当今社会中保持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传统桂剧的话语重构正是新时期桂剧转型的关键。
桂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历史悠久,风靡一时。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桂剧的观众群体日渐减少,年轻人对其兴趣不再像过去那样浓厚。
桂剧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进行话语重构。
传统的桂剧剧本、音乐、表演形式等都需要进行重新调整和改变,以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和需求,让桂剧更具现代气息,更加贴近现代社会的观众。
现代转型是新时期桂剧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传统桂剧的基础上,桂剧必须进行现代转型,才能在当今社会中继续生存和发展。
现代转型不仅包括技术手段的更新和创新,更重要的是要在表演风格、剧情内容等方面与时俱进,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开拓新的市场。
桂剧可以借助现代化的舞台道具和灯光效果,使表演更加精彩动人;剧本内容可以融入现代社会的话题和人物形象,增加戏剧的现代气息;桂剧还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跨界合作,吸引更多的观众群体。
如此,桂剧才能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新的生机和发展空间。
在新时期桂剧的话语重构和现代转型中,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融合是关键。
桂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韵味和艺术特色是不可或缺的。
在进行现代转型的过程中,桂剧必须保持传统的基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要在保留传统桂剧的特色和魅力的让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吸引更多的观众。
这需要桂剧界的从业者们不断探索和努力,不断创新和改进,使桂剧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给予桂剧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桂剧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包括经济资助、场地资源等方面。
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到桂剧的保护与传承中来,共同助力桂剧的现代转型与发展。
新时期桂剧的话语重构与现代转型
新时期桂剧的话语重构与现代转型桂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桂剧也需要进行话语重构与现代转型,以适应当代观众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新时期桂剧的话语重构与现代转型,探讨如何在保留传统韵味的使桂剧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话语重构是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重构,使其更好地契合当代社会的需求。
桂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有着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文化内涵,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
在当今社会,传统戏曲的受众日渐减少,观众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桂剧需要进行话语重构,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和审美趋势。
桂剧的话语重构需要从剧本和表演形式上进行创新。
在剧本方面,需要结合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和现实生活,创作出更符合当代观众口味的剧目。
在表演形式上也需要进行创新,可以引入现代舞台艺术的元素,增加舞美效果,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桂剧的话语重构还需要从演员队伍的培养和选拔上进行改革。
传统戏曲的演员需要经过长期的系统训练,才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表演技巧和唱腔。
随着社会的变化,年轻人对于传统戏曲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演员队伍的稀缺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年轻人的传统戏曲培训和引导,使更多有潜力的年轻人能够接受专业的戏曲培训,为桂剧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桂剧的话语重构需要从传播和推广上进行创新。
传统戏曲的受众主要以中老年观众为主,年轻观众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需要通过新媒体和现代营销手段,加大对桂剧的宣传推广力度,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参与。
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线上直播、短视频推广等方式,使桂剧更好地走进年轻人的生活,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喜爱桂剧这一传统文化形式。
桂剧的话语重构与现代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剧本创作、演员培养、传播推广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推进。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才能够使桂剧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保持传统戏曲的生命力,为其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桂系”时期广西桂剧的改革
歌海2016年第3期“新桂系”时期广西桂剧的改革●王玏[摘要]新桂系时期(1925—1949)是广西桂剧发展的重要时期。
“桂剧改革”是桂剧在此时期得以发展的强大推力,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桂林文化城掀起了文化救国运动,桂剧作为广西重要的传统戏曲也面临时代抉择,如火如荼的“桂剧改革”活动在此时期正式拉开帷幕。
从1927年到1949年期间广西桂剧改革经历了酝酿、推行、萎顿三个阶段。
[关键词]新桂系;广西;桂剧;改革“桂系”是指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先后以广西为统治基地,以广西籍军政人物为主要代表的军政集团。
按代表人物来分,可以分为以陆荣廷为代表的“旧桂系”,以及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新桂系”。
1924年初,陆荣廷与沈鸿英发生激战,李宗仁趁机发兵攻打陆荣廷,将陆荣廷的势力消灭。
随后,李宗仁与沈鸿英争夺广西的控制权,同时击退了企图进入广西的滇军唐继尧部。
战斗至1925年,李宗仁消灭沈鸿英的势力,统一广西。
此后,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桂系势力控制了广西全境,其势力又被史学界称为“新桂系”,以区别于陆荣廷的“旧桂系”。
本文论述广西桂剧发展阶段的时间,限定在1927年至1949年。
一、1927—1937年:桂剧改革的酝酿阶段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党广西国民政府成立广西戏剧审查委员会。
以审查和取缔桂剧等戏曲剧目为主要目的的广西戏剧审查委员,似乎并未对民间桂剧班社、科班造成极大的影响,以桂、柳为中心的平乐、鹿寨、融水等地的桂剧班社、科班依旧以其蓬勃发展的势态开展桂剧活动。
事实上,审查与取缔“旧剧”在客观上引起了新桂系当局者及文化工作者对桂剧的关注,在报纸、期刊上发文,为桂剧的状况和发展前景担忧,或是集思广益为桂剧发展改良建言献策。
1934年,罗复在《新语林》半月刊发表《桂戏在桂林》,以“桂戏繁荣在赌城”“最可怜的寄生者”“太平歌舞结缘深”“女伶被捧男伶倒”为标题,从桂剧的生存环境、演出场所、表演形式以及桂剧演员的社会地位几方面指出当时桂剧发展的状况:“桂戏在桂林虽有他深入的潜势力,但保存他的减没却全靠赌场和密卖式的女伶本位,因此,桂戏在这种寄生的命运之下,结果,便也将渐渐地走上绝路去了。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的桂剧发展论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的桂剧发展论朱江勇【摘要】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1949-1976年)时期,桂剧的发展轨迹同其他中国地方戏曲一样,在传统剧目的发掘、整理与上演,优秀剧目的编创与移植,以及桂剧传统艺术挖掘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是受当时政治左右而发展的,尤其是进入“文革”阶段,桂剧与当时全国的地方戏曲一样被“样板戏”一统天下,桂剧受到很大损失,开始走向衰败.【期刊名称】《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6页(P23-28)【关键词】新中国;文革;桂剧;发展【作者】朱江勇【作者单位】桂林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7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1949—1976年),中国戏曲以改革为主线经历了两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49年至1957年,戏曲改革在“改人”、“改制”的基础上进行“改戏”,主要内容和最后成果是传统剧目的“推陈出新”,对传统剧目进行去芜存菁的筛选,将一些过于展示凶杀色情、露骨宣扬封建迷信观念和封建伦理道德的剧目清除,戏曲舞台得到初步净化;在思想内容上对上演剧目抑浊扬清,传统剧目的面貌为之一新,京剧《白蛇传》、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昆曲《十五贯》等就是这个时期传统剧目推陈出新的典范。
第二个时期是1958年至1976年,戏曲改革的第二次重大变革是京剧现代戏的革命,实现了戏曲表现现代生活的重大突破。
两个时期戏曲改革的方向,影响了全国范围内各地方戏曲发展的方向,桂剧也不例外:前一个时期在传统剧目的发掘、整理方面做出很大成绩,编创出一批优秀剧目,桂剧有了很大的发展。
后一时期的前半阶段桂剧在发掘传统艺术遗产、传统剧目上演、优秀剧目编创、移植方面仍做出很大贡献,后半阶段则被“样板戏”一统天下,桂剧受到很大损失,走向衰败。
1949至1957年是戏曲改革的第一个时期,也是桂剧发展的高峰阶段。
20世纪50年代,桂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激发了生命力,形成新的昌盛局面。
桂剧的当代发展策略浅谈
桂剧的当代发展策略浅谈
陈英
【期刊名称】《视听》
【年(卷),期】2015(0)11
【摘要】桂剧是广西的特色剧种之一,在广西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并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上桂剧曾因为剧目陈旧、形式粗糙而没落,后经欧阳予倩等艺术家改革而得以新生。
今天,随着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桂剧又因为没能跟上新时代的步伐而再次步履维艰。
本文就桂剧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作一个梳理,以期抛砖引玉。
一、桂剧简史桂剧是发源于桂林、流行于桂北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起源于明末清初。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陈英
【作者单位】广西电视台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中国--东盟背景下桂剧发展的国际化创新策略 [J], 刘鎏
2.桂剧的历史演进及当代发展研究 [J], 谢宇菲;
3.桂剧的历史演进及当代发展研究 [J], 谢宇菲;
4.“一带一路”背景下桂剧《大儒还乡》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 [J], 陈春兰
5.浅谈桂剧唱腔在民族唱法中的融合与运用——以桂剧戏歌《咏梅》为例 [J], 齐相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桂剧发展的改革策略概述桂剧发展的改革策略以下为为您编辑的桂剧发展的改革策略,敬请关注!!一、以地方特色为内涵桂剧是中国十大传统剧种之一,2006 年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桂剧是广西的主要剧种之一,从桂剧内容中处处可见广西的人文风貌以及背景,可以说是研究广西发展史的宝贵资料。
由于桂剧的发展过程中深受儒家文化、民俗文化,乃至宗教文化的影响,它也较为深刻的折射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和美学思想。
首先它的唱腔别具地方特色,用桂林方言演唱,唱腔细腻婉转,吸取了诸多剧种的声腔比如祁剧、京剧、昆曲等,以弹腔为主,兼有高腔、昆腔、吹腔以及杂腔小调。
弹腔又可分为南北两路即二黄、西皮。
器乐伴奏也有一些固定的曲牌版式,分为文场和武场。
文场使用二弦(似京胡)、月琴、三弦、胡琴以及曲笛、梆笛、唢呐、唧呐(即海笛)等,兼配部分中、低器;武场使用脆鼓(板鼓)、战鼓、大堂鼓、小堂鼓、板(扎板、摇子)、大锣、大钹、小锣、小钹、云锣、星子、碰铃等等。
显然,桂剧唱腔和伴奏中的这些程式不仅使其具有了强烈的舞台节奏与鲜明的艺术表现力,又赋予了桂剧与其他剧种不一样的形式美。
其次是它的舞台表现技巧在继承了程式化特点的同时,讲究生动传神的演绎。
完美的体现了我国古典美学写意性的特点,虚实相生,以形写神。
一方面通过运用人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势来传递情感,极富有生活气息。
另一方面它通过唱、念、做、打这样综合的艺术手段虚实结合来塑造角色传递情感。
表演过程中,动作姿态都极具韵律性和节奏美。
可以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演出氛围中,获得丰富隽永的审美享受。
第三、桂剧剧目相当丰富,有大小本杂八百出之说。
从目前所遗留的资料来看,桂剧第一批独有剧目可以追溯到1896 年唐景崧为桂剧春班撰写《看棋亭杂剧》40 出; 再到30 年代末40 年代初,欧阳予倩为桂剧创作、改编和加工整理一大批新剧目《梁红玉》、《打金枝》、《断桥》等,桂剧由此进入了中国十大戏剧剧种行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也为桂剧传统剧目的挖掘整理了大量的工作;1976 年以后,桂剧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不仅制作出一批反响很好的古装戏如《十五贯》、《西厢记》、《小刀会》还创作了一批历史剧目《太平军》、《永安城》、《闯王司法》还有现代剧目《儿女亲事》、《一朵鲜花》等等。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桂剧的剧目已经包罗万象并且自身不断完善和创新, 涵盖面之广之深受欢迎程度已无法估计。
而桂剧在这样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大众的认可,并不仅仅是因为桂剧的知名度高,更不是因为它自身有多么华丽的舞台与炫目的灯光, 而是因为它所保留的中国美学文化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皆符合了中国老百姓的心理特征。
即强调美与善的统一结合,宣扬善必能战胜邪恶,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宗教理念。
再加上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崇尚圆满的世俗心理,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经世致用的生活生产劳动的蓝图。
这些别具特色的美学依据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共同谱写了这样一种无与伦比的艺术展现形式。
超越的不仅仅是地方戏在于形式上的美轮美奂,更是在思想内核上带给观众对于广西当地风土民情上的审美观念。
这些特色为桂剧成为地方文化品牌, 提供了内涵方面的支撑。
关于国内戏曲的新媒体化以下为为您编辑的国内戏曲的新媒体化,敬请关注!!一、新媒体戏曲的发展构想传统戏曲是由真实的戏曲演员来扮演角色,在剧场或剧院的三维空间中表演戏曲,从而带动现场的观众沉浸在戏曲的美妙世界里。
而新媒体戏曲则充分依赖计算机网络新媒体以及高新的数字虚拟技术,创造数字虚拟的戏曲演员站在虚拟戏曲场景或是真实的舞台中央用电子唱腔唱戏。
(一)数字虚拟的戏曲演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数字化和化,人类步入了虚拟现实和半虚拟现实的世界。
计算机甚至能够孕育出一个现实的物理空间中并不存在的虚拟人,这些外形漂亮,五官、头发逼真的虚拟人频繁出现在影视、游戏以及赛博空间中,虚拟歌手、虚拟影视角色在大众的视野里早已不再陌生。
未来学家巴克斯特曾预言,人类将会像科幻电影《阿凡达》中的主角杰克那样拥有自己的数字虚拟化身。
⑩传统戏曲也不例外, 自然也会有数字虚拟的戏曲演员。
虚拟梅兰芳甚至可以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与李军、于魁智等京剧表演艺术家携手再度演绎那动人心弦的《贵妃醉酒》,或是完全由计算机设定的虚拟生角和虚拟旦角来扮演柳梦梅和杜丽娘,为观众上演数字版昆曲《牡丹亭》剧目。
戏曲向来注重演员的手、眼、身、步、法,通过虚拟人动作表情控制技术,虚拟戏曲演员也会拥有逼真的脸部表情和身形动作。
比如《贵妃醉酒》剧目,京剧大师梅兰芳扮演的杨贵妃就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对这一角色的舞台呈现做了巨大改动。
他大胆借鉴昆曲的表演方式,使每个唱词有固定的唱腔,每个唱腔有固定的动作,通过衔杯下腰、卧鱼、闻花、扇舞、云步、醉步等动作和步伐让观众的目光聚焦于演员的表演,听戏的同时更有视觉享受,观众的注意力总被演员的脸部表情和身形动作吸引着。
因此,虚拟戏曲演员要想赢得观众,就必须轻松做出符合戏曲表演的程式化表情和舞台动作。
这些绝不是空想,我们在电影《阿凡达》中看到了通过对真人演员的动作、表情以及声音的捕捉,实现了虚拟人也可以拥有和真人完全一样真实的表情和动作(图2),它的导演卡梅隆也表示: 再过五年,《阿凡达》电影制作中所利用的技术,将成为非常普遍的技术,每一个电影制作人都可以选择使用。
他们可能像《阿凡达》一样应用部分表演捕捉技术,或者完全使用表演捕捉技术,所有这些都只不过是为电影人使用的工具箱又增加了一件好用的工具。
辑讹辊那么, 新媒体戏曲要造就虚拟戏曲演员,让虚拟演员在舞台或屏幕上动起来,就可以利用这些高新的电影拍摄技术(图3)。
日本是最先踏足虚拟偶像这一领域的国家。
早在1996 年,世界上第一个3d 虚拟偶像伊达杏子就诞生了,她的形象、表情动作与真人已经十分接近,她还录制过个人mv,外表活泼可人的杏子很受观众的青睐。
2007 年,电子歌姬初音未来凭借一首电子舞曲《甩葱歌》红遍全球,成为风靡世界的虚拟歌手。
2010 年,初音实现了自己的演唱会梦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全息投影技术輰讹辊举办个人演唱会的虚拟歌手。
名为初音未来日的感谢祭演唱会完全凭借一个3d 虚拟人在舞台上载歌载舞(图4),美轮美奂的美少女甩动她那飘逸的蓝色长发,初音演唱不同曲目时还会更换衣服、造型,她时不时与观众互动,观众眼里看到的这些其实只是摸不着的虚幻影像。
即使是这样,演唱会现场的火爆程度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真人歌手,初音可以说是电子界的一支标杆,她激励了许多电子音乐创作人,也给传统戏曲艺术以启发。
在国内,尽管还没有虚拟的戏曲演员,但虚拟明星早就有所尝试,譬如央视电影频道《光影周刊》栏目的中国第一位虚拟主持人小龙,他还是一个深谙电影、精通外语的时尚青年。
在影视歌、动漫、游戏、主持多栖发展的虚拟明星 e 欣欣。
必须强调的是,计算机工程师的作用固然在新媒体戏曲中不言而喻,但是虚拟的戏曲演员不可能替代真实的戏曲表演者, 戏曲的技艺性很强,很多折子戏不是为了让观众了解,而是为了让观众欣赏(演员的)表演技艺。
輱辊讹戏曲的魅力就在于演员的个人演技,即使是相同的桥段,不同的演员或是同一演员也是每场表演都不同。
同样演绎杜丽娘,京剧大师梅兰芳、日本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抑或是青年演员沈丰英所塑造的角色绝不可能是一样的。
古往今来,无数戏迷为名角儿身上的四功五法所吸引。
四大名旦、四大须生都是以自己的高招吃遍天的。
輲讹辊而这些在虚拟的戏曲演员身上是不可能有的,她只能机械地靠幕后的计算机程序输入来表演。
二、以国际化为核心竞争力有人曾说国际品牌的本质是民族文化的国际化。
要把桂剧打造成国际文化品牌不能仅仅局限于广西区内的发展,而应利用中国东盟有利的政策环境和丰富的资源,逐步推向东盟、乃至国际。
在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视野下,我国只有通过深刻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运行规律,运用具有前瞻性的思维理念和系统专业的管理运营,来打造能够与时俱进的文化产业链引领世界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等多元需求的文化品牌。
首先要有适销对路的产品和准确有效的市场运作机制。
以往的桂剧发展推广只是拘于形式上的文化交流与学习。
人们对于它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不了解。
而它质朴独特的艺术美却是非常适宜推广到国际舞台上进行商业演出与任何国家、任何种类的艺术进行较量。
众所周知,能够进入国际市场的艺术文化必然具备了它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涵及多元化的特点。
这是检验一种文化是否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的要点,当然这更是市场经济促使下需要的结果。
而市场需求也是多层次的,所以很多的艺术创作也需要适应不同需求和层次的观众。
目前桂剧走向市场还处于起步和尝试阶段,一方面对待市场还缺乏主动性,也缺少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另一方面,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还需要运用前瞻性的思维方式,需要我们合理地对待和分析市场,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要从整个国际市场的角度来考虑,将现代的市场运作的机制贯穿在创作、制作和运作的始终。
以我国的国粹京剧为例。
三、以产业化为发展方向桂剧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化,通常国际上一些知名品牌经常会与芭蕾舞、歌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宣传推广自己的品牌形象,达到双赢的效果。
以昆曲为例,2010 年当北京皇家粮仓、九朝会、大观园戏楼、蓬蒿剧场、梅兰芳大剧院、北大百年讲堂等纷纷开始了传统昆曲名篇《牡丹亭》、《长生殿》等的厅堂版演出。
而与此同时昆曲发源地江苏省开始了一场人生如游园,难得一惊梦的实景版《牡丹亭》演出。
这是一个为汤显祖《牡丹亭》最着名的一折游园惊梦量身打造的园林。
通过园林艺术与戏剧艺术的结合达到了很好的演出效果。
亭台楼榭皆为所用,演员们动情的演绎死者可以生,生者可以死。
这背后的便是昆曲艺术与商会合作的结果。
感受苏州园林,聆听百年昆曲,打造高端政务、商务消费新时尚就是苏州昆曲会所的营销理念。
在整个运作过程中,他们巧妙地整合了各种有利资源, 实景版的创意加上正宗昆曲传习所的传承,联合当地有着成功品牌运作理念的商业集团,于是一条昆曲文化产业链就初具雏形了。
广西的桂剧也可以有效地运用此种产业运作模式,利用先天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优势吸引成熟的商会集团进行合作。
对外桂剧能够到国外进行商业巡演和讲座,从而获得国际市场;对内则能够不断完善各种演出机制和演出形式,便于长久发展。
另外,随着各种艺术手段的成熟,多种艺术形式也在不断的融合发展,以适应观众审美的需求。
近年来电影受到观众们的喜爱, 而将歌剧转变为用电影手段来表达的例子举不胜举,如2001 年由柏诺瓦?贾柯导演的普契尼的剧目《托斯卡》是歌剧电影中较为成功的一部;再如日本的能剧,它可以追溯到八世纪,它是日本最主要的传统戏剧。
日本当代最富盛名的木偶动画巨匠川本喜八郎将这一传统戏剧用木偶动画的形式来呈现,同样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