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参考资料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复习资料 期末必考.doc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复习资料 期末必考.doc

第一章绪论一、课程与教学论的涵义(一)涵义校本课程开发:“校本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

课程(4)扩展学习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一、课程的涵义课程,即教学“以校为本”即“基于学校”或以学校为基础。

可以理解为“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属于学校”。

基于学校:学校是课程开发的立足点、出发点,是课程开发的一个基地;为了学校:服从学校的利益,为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必须满足本校学生的兴趣需要,适应本校学生的个性特点;属于学校:三、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1、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1)赋予了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的权力和职责,使得课程政策民主化;(2)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教育素养。

(3)学生的个人兴趣需要和个性特点在课程上得到了照顾,在学校教育体制内有了实现自由充分地全面发展的机会。

(4)打破政府对课程开发的垄断,使得课程开发走进民间,人人都有机会掌握课程开发的技术,促进了课程理论知识和开发技术的普及。

2、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意义(1)发展了学校能够进行课程决策的信念。

(2)从理论上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开拓了课程管理民主化的有效途径,为解决课程的统一要求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条思路。

(3)丰富了课程观,发展了课程开发的模式。

(4)校本课程开发还丰富了教师教育理论,解决了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开拓了一条有效地进行专业培训的途径,为人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提供了新视角。

(5)校本课程开发还使广大中小学校成了各种教育理念和课程理论的“试验田"。

四、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四个经典问题或四个步骤。

泰勒提出了四个课程开发的经典问题:(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经验?(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四个问题对应着课程开发的四个领域:选择和界说课程目标;选择和建立适当的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课程。

00467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已考过)

00467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已考过)

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诞生时间:“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从教育中分离出来(这种分离是相对的)还是20世纪初的事情。

标志:“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展: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以时间为主线,以人物为标志,以思想为内容。

1923年,美国另一著名学者查特斯出版了《课程编制》一书,截止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确立起来.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开启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他们的课程理论也因而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社会背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社会效率运动"。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主义F.W.Taylor(本书译为泰罗,以与后面的Tyler区分):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因而是可控制的;效率即科学;科学管理即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对人及其工作进行有效控制。

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20世纪初~1950s):(1)教育的本质第一,教育是为成人生活作准备。

第二,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

第三,教育即生产。

(2)课程的本质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而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博比特的课程本质观以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为出发点,但却落实于儿童的活动与经验。

”(3)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activityanalysis)。

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他的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括五个步骤:人类经验的分析;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课程目标的获得;课程目标的选择;教育计划的制定。

总之,他的课程开发就是一种"课程工程"或"教育工程",他是"效率取向","控制中心"的。

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C)。

A、观察法B、演示法C、实验法D、练习法2、当代小学课程内容应体现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C)A、时代性B、基础性C、创造性D、综合性3、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古典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学者是( D)A、斯腾豪斯B、泰勒C、施瓦布D、利维4、根据博比特的观点,那些儿童需要掌握和形成的能力、态度、习惯、鉴赏和知识的形式就是( D)A、教学目标B、培养目标C、教学目的D、课程目标5、学校教育应该为儿童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是教育领域的永恒话题。

20世纪以来,许多教育家对此问题提出来很多不同主张。

其中,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自然主义流派提出,学校教育内容的应该是( B)A、社会问题为中心B、经验为核心C、“文化要素”D、有理智训练价值的永恒学科6、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不包括( D)A、行为性目标B、普遍性目标C、生成性目标D、习惯性目标7、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D)A、现场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个别教学8、“不陵节而施”就是强调要按(A )组织课程内容。

A、横向B、水平C、直线D、序列9、形式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提出者是( A)A、斯克里文B、泰勒C、布卢姆D、艾斯纳10、20 世纪,独立于教学论的课程论知识体系形成,课程理论成了一门独立的教育学分支学科。

在这个时期,一批专门的课程研究著作出现,其中美国教育家波比特发表的著作是(B )A、《教育过程》B、《课程论》C、《儿童与课程》D、《教学与发展》1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是(D )A、现象·问题和规律B、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C、揭示课程论与教学论规律D、研究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12、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教育家是( D)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康德D、赫尔巴特13、( B)认为,课程就是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现象、问题、规律2.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3.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1632年,捷克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泛智教学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普及初等教育,并首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成熟的标志: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一书•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形式教育派与实质教育派(谁是形式教育派?谁是实质教育派.能说出代表人物.)•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传统教育学派的“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1918年,博比特《课程》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课程的书,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在现代课程论学科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第二讲课程的基本理论•课程指“学校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3.学科•学科是学术的分类;还指教学科目。

课程论里的学科是用后者意义。

从各门科学领域里,以教育的视点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并以心理学视点系统化组织起来实施的课程,即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是现代学校课程的主体。

也称分科课程三、课程的表现形式•文本形式(由宏观到微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实践(由抽象到具体):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二)实践形式•美国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1.理想的课程: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所倡导的课程(建议中学开设性教育或健康教育)•2.正式的课程: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是以文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课程•3.理解的课程:教师所理解的课程,是一种观念形态的课程,因其体现了教师的个人风格,比正式的课程要具体•4.运作的课程:指在课堂上具体实施的课程,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个人风格还体现了具体的教学情境,是一种动态的课程形态(教师理解的课程与运作的课程有差距)•5.经验的课程: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两个学生同听一门课程,会有不同的体验或经验)三、古代学校的课程观•我国古代的学校课程•“四书五经” 、“三、百、千、千”(可具体说出书目)•以上课程成为主导教材的原因:封建社会漫长、政治制度与文化上的继承性、经典之作•西方的古代学校课程•古希腊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中世纪:圣经五、现代课程的发展•1.18世纪,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争,折中观念得到认同——赫尔巴特•2.19世纪中叶,斯宾塞发现《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确实了科学在课程中的优势•3.20世纪20-30年代,儿童中心课程论和教材中心课程论之间对立,杜威进行了批判•4.20世纪50年代,新技术、新成果进入课程内容,促进了课程现代化•什么是知识本位课程?•什么是儿童本位课程?•什么是社会本位课程?•请说出分类方式并明确给出定义•什么是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有什么优点与缺点?•什么是显性课程?什么是隐性课程?二者关系如何?一、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三大外部因素:社会儿童观知识观二、影响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内部自身因素•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也有自身的内部惯性和规律,决定着课程的面貌和结构。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考试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考试资料

(Oo467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考试资料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开展第三,学科专家的建议。

因而,为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需要对相关资料进行两次我别一哲学的甄别、心理学的甄别。

为准确又清楚地陈述目标,泰勒建议使用由“行为”和"内容”所构成的“二维图表”.③学习经验:指学习者与他能够作出反响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一般原则:第一,为到达既定的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给学生有时机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时机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第二,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第三,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响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第四,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到达同样的教育目标;第五,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几种结果。

纵向组织:指不同阶段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

横向组织:指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如五年级地理课与五年级历史课提供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

连续性:有效的纵向组织的一个主要因素。

序列性:整合性:指课程经验之间的横向联系。

⑥泰勒认为评价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方案实际完成教育目标的程度的问题。

.1)把评价与目标结合起来,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泰勒评价理念的特点. 只是到达目标的手段;2)用评价观替代了传统的测验观,从而通过扩充评1 价概念的内涵而作出了真正的奉献。

(2)过程模式①由斯腾豪斯系统确立起来。

②对目标模式的批判-目标模式误解了知识的本质目标模式误解了改善课程实践的过程的本质③过程模式的根本内容D 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并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2)过程原则的本质含义在于鼓舞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 ⑤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制造作用。

3)斯腾豪斯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④过程模式的价值和特点:把学生主体性、制造性的开展作为教育的广泛目标,尊重并鼓舞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把这一目标与课程活动、教学过程统一起来,进而又将之统一于教师的主体作用上。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第一章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是什么?答:对象有三种观点:现象说:课程论研究的是课程现象,教学论研究的是教学现象。

规律说:课程论研究的是课程规律,教学论研究的是教学规律。

问题说:课程论研究的是课程问题,教学论研究的是教学问题。

关系:现象、问题、规律本身是交叉融合的,从现象到问题,从问题到规律,是科学研究不断深入的具体表现。

研究任务:1、揭示规律:认识课程与教学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之一2、确立价值:教育事业处处充满着价值纷争,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引。

3、优化技术:提高课程编制的水平,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这是千百年教育界不懈追求的目标与方向。

2.夸美纽斯《大教育论》标志这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3.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4.1918年,博比特的《课程》问世,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研究课程的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5.泰勒总结“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6、课程与教学论的宗旨与任务,大体来说,有三个方面: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

第二章名词解释1.课程计划: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规定学校课程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课程计划一般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2.课程标准:主要指学科课程标准,一般概要地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

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育质量所应达到的具体指标。

3、知识本课程论:倾向于从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出发,突出强调知识自身的需要和价值的理论。

按此理论组织起来的课程就叫“知识本位课程”。

4.儿童本位课程:儿童本位课程是以儿童的发展来设置课程,主张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和需要为基础来编制课程。

倾向于从儿童的心理发展逻辑出发,突出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的课程论。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第一章~第五章一、名词解释1.课程指广义:学校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狭义:具体一个学科科目.2.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目标.3.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旳总和。

课程内容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精心选择出来的人类文明的精华成果,是经过改造加工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育材料。

4.课程开发主要是指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要求,进而持续不断开发课程的活动与过程。

5.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那些课程。

6.校本课程开发广义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自主展开的课程开发活动。

它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造,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与教育理想。

狭义则特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给学校预留出来的10%-25%的课程的开发。

7.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三要素说: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8. 优化教学就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种标准而言的一种完善完满的教学状态,它是改革探索,革故鼎新的产物。

二、填空1.课程与教学论即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合称,是研究课程与教学一般原理,价值与策略问题的学科,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教学问题。

主要研究事实问题,价值问题和技术问题。

2.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研究规律,确立价值与优化技术。

3.1632年,捷克夸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是教学论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重要里程碑。

4.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之后的又一里程碑,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

5.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17-26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

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资料简答题46题附全答案

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资料简答题46题附全答案

年电大《课程和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资料简答题46题附全答案2、怎样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当我们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时,能够说课程是目标、是学科或教材、是计划。

这时,课程和教学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有实践上的联系。

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

3、简述文化传统、社会制约课程和教学的维度。

从宏观上,四个社会系统要素制约着课程和教学的发展水平。

从微观上,制约着课堂教学的组织和人际关系。

具体包含社会系统要素制约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组织、制约着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选择,师生各自的意识影响课堂上的人际交往。

4、简述设计课程和教学目标的意义。

第一,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第二,为课程和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

第三,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第四,为课程和教学的评价提供依据。

5、简述课程和教学的理论基础。

课程和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确定课程和教学目标、选择课程和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依据。

课程和教学研究本质上是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认识课程和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研究课程和教学的理论基础通常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和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和教学的哲学基础、课程和教学的社会和文化学基础。

6、简述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类型特点及其适用性。

分科课程:定义,即学科课程,它是依据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分科课程强调各门课程各自的逻辑体系,教学以各个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进行,分科课程重视每门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安排。

优点:有助于教学科目的设计和管理,也易于教师的教学,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简捷有效地获取系统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正因为如此,分科课程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中一直居于重要位置。

缺陷:第一,导致学科数量的无限膨胀。

第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广度。

第三,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材料,复习绝对有用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材料,复习绝对有用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填空题: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一书,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2、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的是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3、1918年,美国学者博比特的《课程》一书问世,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4、美国学者泰勒总结了“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著名的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

5、按照影响课程的三个基本要素,课程可以分为知识本位课程、儿童本位课程和社会本位课程。

6、课程的文本形式由宏观到微观,依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

7、制定课程目标的三种基本依据是社会的需要、学科的需要和学习者的需要。

8、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的三大现代教学理论流派苏联以赞科夫为代表的发展性教学论,美国以布鲁纳为代表的认知结构教学论,德国以瓦根舍因为代表的范例教学论。

9、教学评价的历史阶段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考试阶段、测量阶段、评价阶段。

10、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11、根据所依据的标准与解释方法不同,可以把评价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12、有效的学绩测验要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这是学绩测验编制的主要技术要求。

13、质性评价的方法有观察法、表现性测验评价和成长记录袋评价。

14、、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应用: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名词解释:1、课程:所谓课程系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

”课程是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2、学科课程:是指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成为学科课程。

3、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类型,又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

它是以学生的生活本身为课程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通过自己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进行学习,取得直接经验,掌握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知识,培养兴趣、能力和发展个性。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第一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是(A)A.博比特《课程》的出版B.博比特《怎样编制课程》的出版 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C)C.查特斯《课程编制》的出版14.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相应的学习观是 A.有意义发现学习C.有意义经验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D.有意义机械学习10.柏拉图把“有德性的生活”视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昆体良认为“受过教育的人”的理想是“大演说家”。

这种目标定位方式反映的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A)A.普遍性目标取向 C.行为目标取向12.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 C.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B.生成性目标取向D.表现性目标取向(C)B.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 D.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课程著作是(C)A.《儿童与课程》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怎样编制课程》 D.《课程》(B)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A.情境模式 C.批判模式B.目标模式 D.过程模式4.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是(A)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裴斯泰洛齐11.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C.智力技能、态度、动作技能(A)B.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 D.认知领域、态度、言语信息6.“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C)《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A.《老师,再见!》B.《爱的教育》C.《班级生活》D.《隐性课程论》15.最早实行选修制的国家是A.法国 C.德国B.美国 D.英国(C)14.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C)A.引领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4.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先知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显然不符合非指导性教学的要求。

课程与教学论 期末复习

课程与教学论  期末复习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第一章~第五章一、名词解释1.课程指广义:学校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狭义:具体一个学科科目.2.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目标.3.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旳总和。

课程内容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精心选择出来的人类文明的精华成果,是经过改造加工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育材料。

4.课程开发主要是指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要求,进而持续不断开发课程的活动与过程。

5.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那些课程。

6.校本课程开发广义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自主展开的课程开发活动。

它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造,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与教育理想。

狭义则特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给学校预留出来的10%-25%的课程的开发。

7.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三要素说: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8. 优化教学就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种标准而言的一种完善完满的教学状态,它是改革探索,革故鼎新的产物。

二、填空1.课程与教学论即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合称,是研究课程与教学一般原理,价值与策略问题的学科,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教学问题。

主要研究事实问题,价值问题和技术问题。

2.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研究规律,确立价值与优化技术。

3.1632年,捷克夸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是教学论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重要里程碑。

4.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之后的又一里程碑,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

5.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17-26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知识点集锦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知识点集锦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知识点集锦第一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知识点集锦课程与教学论一、课程与教学目标1.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层次:教育目的(aims)、教育目标(goals)、课程与教学目标(objectives)。

2.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①普遍性目标取向是基于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这些宗旨或原则直接运用于课程与教学领域,成为课程与教学领域一般性、规范性的指导方针。

特点是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

②行为目标取向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特点是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③生成性目标取向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根本特点是过程性。

④表现性目标取向是指每一个学生在与具体教学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扫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最求学生的多元性。

3.目标模式泰勒: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泰勒基本原理:1949年泰勒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该书提出四个基本问题,即“泰勒原理”。

内容是:①确定教学目标。

泰勒认为,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

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都决定于预定的教育目标,目标是课程的灵魂。

教育目标来源于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

②选择学习经验。

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他能做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泰勒提出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一是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

二是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

三是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四是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五是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几种结果。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重点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重点
该观点的学者认为,课程与教学两个系统 密切关联,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是互相 交叉的。
具体表现: 课程为教学提供了教学内容,教 学是课程系统的实施过程,教学是课程的 一种表现形式,教学是课程在课堂层面的 实施。
可编辑ppt
24
(四)循环关系
观点: 认为课程与教学存在着一种互为反馈 的延续关系。课程与教学虽然是分开的, 但是它们是相互循环的,存有延续的循环 关系,即课程对教学产生影响,教学也对 课程产生影响,彼此相互调试与改良。
功能: 有助于教学研究者了解教学现实,从中积累经验,提 出问题,总结规律,形成新的理论认识。
分类: 典型调查、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专家调 查。
程序步骤: 提出问题—搜集相关文献—确定研究题目与研究目的— 选取标的母群体—选取搜集资料的方式与工具—抽样— 进行正式调查—资料分析可并编辑讨ppt 论研究结果—提出研究结 32
优缺点: 强调了学习者的兴趣、爱好、需要和个性, 重视学习者与环境的作用,重视教育环境的设计 与组织,能够兼顾课程过程与课程结果、预期与 未预期的经验。但是,该课程观在实际中也带来 了教育过程的随意性、内容的不系统性和评价标 准的不确定性这样的弊病。
可编辑ppt
10
4.课程即“计划”
观点: 该观点是20世纪50年代流行的观点, 认为课程即“教育计划”或“学习计划”。 计划包含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活 动和评价等。
特点:
a.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学习者作为课程 主体的重要性;
b.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 施课程;
c.强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教学;
d.强调活动是人心理发展的基础,重视学习活动水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是( A )A.博比特《课程》的出版B.博比特《怎样编制课程》的出版C.查特斯《课程编制》的出版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14.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相应的学习观是( C )A.有意义发现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C.有意义经验学习D.有意义机械学习10.柏拉图把“有德性的生活”视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昆体良认为“受过教育的人”的理想是“大演说家”。

这种目标定位方式反映的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 A )A.普遍性目标取向B.生成性目标取向C.行为目标取向D.表现性目标取向12.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C )A.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B.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C.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D.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课程著作是( C )A.《儿童与课程》B.《怎样编制课程》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课程》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B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4.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是( A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裴斯泰洛齐11.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 A )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B.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C.智力技能、态度、动作技能D.认知领域、态度、言语信息6.“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C )A.《老师,再见!》B.《爱的教育》C.《班级生活》D.《隐性课程论》15.最早实行选修制的国家是( C )A.法国B.美国C.德国D.英国14.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 C )A.引领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4.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先知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显然不符合非指导性教学的要求。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一、填空:1.一般来说,课程是一套有目的和可执行的计划,根据特定的社会需求和特定的文化和社会取向培养下一代。

应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和方法,有一套具体的实施策略,并有相应的评估方法。

2.教学设计可以看作是从文献课程到教学活动的转变。

它在教学活动中反映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并根据具体学校、学生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创造和调整。

3.在现代学习观中,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

他们更加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学习者理解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独立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

4.正式和非正式课程都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为了使儿童能够胜任成人生活,掌握生存技能、社会习俗和道德,需要进行专门的教育和培训。

5.赫斯特将人类知识分为七种形式:形式逻辑和数学、自然科学、对自己和他人思想的理解、道德判断和意识、审美经验、宗教观点和哲学理解。

6.课程设计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侧重于技术层面,另一类是在具体设计之前的理论研究和准备。

7.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来自三个来源:学习者、校外的现代生活和学科内容。

8.目前,典型的课程设计模式包括:目标模式、过程模式、集体复习模式和自然设计模式。

9.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学者一般将课程和教学目标分为三类:行为取向、生成取向和表达取向。

10.布鲁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的研究。

他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即“认知场”、“情感场”和“技能场”。

11.生成性目标可以说是在教育情境和解决过程中产生的。

它们是学生和教师对由内在价值观引导的经验成长的方向感。

20世纪70年代,施泰因豪斯在自己的著作中系统地批判了行为导向的课程和教学目标,并相应地提出了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型。

13.施泰因豪斯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最好的发展手段不是通过明确的目标,而是通过批评和实践。

14.课程内容的研究主要解决如何选择和组织某一课程的内容,即决定教什么和如何呈现需要教的内容。

课程内容的组织应遵循连续性、有序性和整合性的原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第一节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识记课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1918年美国教育学者博比特《课程》一书的出版。

识记活动分析与工作分析【知识解读】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总称为“活动分析”。

所谓“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不过“工作分析”主要是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的范围更宽泛,它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还包括非职业领域。

识记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知识解读】拉尔夫·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

由于泰勒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他因而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1934年,泰勒出版了《成绩测验的编制》一书,从而确立了其“评价原理”。

1949年,泰勒又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由此确立了其“课程基本原理”。

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基本原理”统称为“泰勒原理”(Ty1er Rationale)。

人们公认“泰勒原理”是课程开发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达到了科学化课程发展的新的历史。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也因而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识记“八年研究”【知识解读】“八年研究”是“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它的直接起因是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

“八年研究”的主旨在于改革课程体制(由每一所学校自行设计课程以满足其学生的需要)。

识记学科研究【知识解读】学科结构包括两个基本涵义:(1)它是一门学科特定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所构成的体系;(2)它是一门学科特定的探究方法与探究态度。

学科结构是这两个基本涵义的统一。

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结构有以下优点:(1)掌握学科结构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2)掌握学科结构有助于记忆;(3)掌握学科结构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4)掌握学科结构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是什么2、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3,(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4、 1918年,博比特的《课程》问世,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课程的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5、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八年研究”)。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原理一、名词解释:1、课程计划;2、课程标准;3、课程4、儿童本位课程二、填空:1、按照影响课程的三个基本要素,课程可以分为知识本位课程、(社会本位课程)和(儿童本位课程)。

2、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等。

二、简答:1、如何理解课程的含义(一)从课程的要素层面来界定课程是学科:把课程作为科目,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化,教育进程的计划性。

教育的任务是继承前人的知识经验。

课程是经验:课程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二)从课程的功能或作用层面来界定课程作为计划或方案:课程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一套实施方案,是实施教育计划的蓝图。

课程作为活动或进程:课程不再仅仅是需要贯彻的课程计划,包含了教学活动的整个进程。

(三)从课程与社会的关系层面界定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人是社会的人,教育就要促使个体的社会化。

课程即社会改造:课程重点放在当代社会问题、社会主要弊端、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等方面。

(四)从课程的层次或结构层面界定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面提出课程可分为五个层次: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2、如何理解古德莱德课程的五种层次(一)理想的课程:研究机构、学术团体、课程专家倡导的课程。

这种课程停留在观念层次上,是最抽象的课程。

(二)正式的课程: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是以文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课程。

(三)理解的课程:教师领悟的课程,又是一种观念的课程。

不同教师领悟的课程不同,比正式课程要具体。

(四)运作的课程: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在实施中,教师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是一种动态的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经典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经典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课程目标:在博比特看来,课程目标指的是那些人们需要掌握和形成的能力、态度、习惯、鉴赏和知识的形式。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

它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

3、生成性目标: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展开的,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成的内在要求。

4、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

它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的怎么样、个性展示得怎么样是相一致的。

5、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以现代学习理论为基础,科学合理地运用系统理论的思想与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教学观念、教学经验、个性风格,分析教学中的问题与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和组织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资源,为达到预期的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系列的教学实施方案的过程。

6、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7、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研究中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论的产物,它主张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把教学现象与教学活动看做由各因子、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大系统,教师水平、学生状况、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要素都处在系统联系之中,并与外部的教学情境发生关系。

8、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形式,也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简答题1、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依据答:社会发展对人的教育提出的要求和人的自身对教育提出的要求,这两个要求是相辅相成的,具有发展与要求的内在一致性。

同时,由于课程与教学的核心成分是学科知识。

因此制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必须对学生、社会及学科进行研究,并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课程和教学管理的意义答:1、课程与教学管理有助于建立稳定的课程与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效益;2、课程与教学管理有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3、课程与教学管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4、课程与教学管理有助于提高课程与教学的教学质量3、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先阐述四个问题)答:一、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观念是影响学校课程规划实施的重要因素,落后的教育观念可谓阻挡学校课程规划实施的认知根源。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D234顺序性和整合性原则。

课程内容的纵向组织。

或称序列组织,就是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

15、课程组织有两种功能: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来安排学生的学习经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经验产生最大的累积效果,达成教育目标。

泰勒根据课程的组织结构把学校课程分为四大类:学科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完全未分化的课程。

16、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种形态。

17、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就是强制性,它是社会权威在课程中的体现。

选修课程一般分为必选课程和任选课程两类。

18、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

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安排,基本上是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与社会实践活动四个部分组成。

19、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研究一个预期的课程在实际中是如何运用的。

20、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课程改革本身的特征、实施改革的地方特征、影响课程改革的外部因素。

521、课程学者霍尔和霍德提出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课程的关注程度分为七个层次:低度关注、了解信息、个人层面的、管理层面、结果、合作、再关注。

22、美国课程专家麦克尼尔将课程实施的策略分为三种:从上至下的策略、从下至上的策略和从中间向上。

23、课程管理是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内的整体上对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

24、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舍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25、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水平高低、素质优劣直接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因此要完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26、影响校本课程参与者的因素包括教师、课程专家、学校领导者、管理者和学生家长。

27、我国学者对教学过程本质问题作了一些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教学过程认识说、教学过程发展说、教学过程多本质说和教学过程实践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案论》期末复习参考资料一、课程考核说明1.考核成绩:本课程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形成性考核占40%,终结性考核占60%。

形成性考核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成绩均及格方为本课程考试及格。

2.考核期间:2018年7月1 日--2018 年7月11日3.考题形式:综合测试4.考核时间:90 分钟以下是根据中央电大颁发的各种资料所整理的复习题,以供期末复习参考。

二、填空题(每空1 分)1.教案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案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

参考答案:教与学2.课程与教案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

布卢姆长期从事教案目标研究,他把教案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技能领域”。

参考答案:培养目标情感领域3.课程设计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的课程设计,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上的课程设计。

参考答案:价值层面技术层面4._________________ 教案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学生采取直接教案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案的组织形式参考答案:复式一位年级5.课程组织有两种功能,第一是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来安排学生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二是使学习经验产生最大的累积效果,达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学习经验教育目标6.导向功能、功能、决策功能和功能是课程与教案评价的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诊断促进发展7.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和学科内容。

参考答案:学习者8.不论是正式的课程还是非正式的课程,都起源于人们的生活,为了儿童能够胜任成人后.的生活,掌握生存技能、社会习俗、伦理道德,因此要进行特定的教育训练。

参考答案:日常9._________________ 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

参考答案:课程结构10.新一轮课程改革基于对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与社会进步之川关系的辩证认识,在课程的设计取向上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利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参考答案:个人学生11.教案过程的两种动力包括教案过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外部动力,前者是指,启动教案过程的力量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内部动力教案主体1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案方法包括演示法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参观法13.现代教案媒体可以分为五类:光学媒体、音响媒体、、、视听媒体。

参考答案:文字图像媒体综合媒体14.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本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参考答案:教育新编15.教案过程是一个教育信息传播的过程,传播过程中有四个要素:传播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受传者。

参考答案:信息媒体16.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案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参考答案:时间与空间17.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水平高低、素质优劣直接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因此要完善教师体系,促进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长。

参考答案:教育专业18.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融合课程和三种形态。

参考答案:相关课程广域课程19.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社会权威在课程中的体现。

参考答案:强制性20.广义的课程管理,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和学校在内的整体上对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教育行政控制21.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水平高低、素质优劣直接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因此要完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

参考答案:教师专业成长22.在课堂教案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它一般要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等来表达。

参考答案:副浯言体态23.目前典型的课程设计模式有:、、、。

参考答案:目标模式过程模式集体审议模式自然设计模式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模式的基本程序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

参考答案:传授——接受25.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本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参考答案:教育哲学选择与改编26. __________________ 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我国学校教案的基本组织形式。

参考答案:班级授课制集体教案形式27.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案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8.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课程目标与评价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收集与选择作品反省与评价29.广义的课程管理,是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和学校在内的整体上对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

参考答案:教育行政控制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案中既要考虑的需要,又要顾及参考答案:教案内容学生的特点31.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案方法包括和。

参考答案:演示法参观法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来讲,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 _________________ 的计划,它应当规定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应当有一套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 的策略,也应当具备恰当的 _________________ 方法。

参考答案:文化执行实施评价33.布卢姆把教案目标分为三个层面,即认知领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领域和_______________ 领域。

参考答案:情感技能34.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_________________ 的三种类型。

参考答案:对抗35.教案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 _______________ 、学生和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教师教案内容36.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 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 ,即课程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

参考答案:组织配合37.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课程学者。

参考答案:斯坦豪斯38.人种学研究又叫实地研究或者___________ 研究,其基本过程有:确定被研究的现象和研究对象、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定性收集资料39.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案中既要考虑教案内容的需要,教案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的特点。

参考答案:学生40.在现代的学习观中,人本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影响越来越大,更加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主体作用,并提倡学习者了解学习过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制,自主控制学习行为。

参考答案:建构主义心理41.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水平高低、素质优劣直接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因此要完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

参考答案:教师专业成长42.在课堂教案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它一般要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等来表达。

参考答案:副浯言体态43.目前典型的课程设计模式有:、、、。

参考答案:目标模式过程模式集体审议模式自然设计模式44.教案模式的基本程序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

参考答案:传授——接受45.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本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参考答案:教育哲学选择与改编46.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__________ ,它是我国学校教案的基本组织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