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2课时 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2课时 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2课时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巩固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提升学生进行图形观察、描述、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 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 通过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 增强学生对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意识。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 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和关系。

- 几何图形的测量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图形的转换过程和转换规律。

- 解决涉及几何图形的复杂问题。

- 掌握几何图形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几何模型、图形卡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计算器。

教学过程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引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之前学过的图形与几何知识,进行复习。

探究与发现- 分组活动,让学生观察和讨论不同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图形之间的转换规律。

小组合作- 分配任务,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图形与几何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总结与归纳- 让学生总结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点。

- 教师进行补充和解释,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准确理解。

应用与拓展- 设计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探索图形与几何的更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用图表和文字清晰地展示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点。

- 用不同颜色区分重点和难点。

- 在板书旁边附上相关的示例题目,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 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题目,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 包括基础题目、提高题目和挑战题目,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一)》教学设计学案、教案、集体备课、网课、反思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一)》教学设计学案、教案、集体备课、网课、反思
教与学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
一、活动导入:
每一名学生取出一张白纸,师提出:请各位同学凭借自己的记忆,绘制自己放学从学校回家的路线图,要求将路上遇见的比较有标志性的建筑物标记出来。
请几名学生上台将图投影给全班同学看,并讲解自己回家的路线。
二、复习回顾:
1、复习确定位置。
教材第93页“回顾与交流——图形与几何”第4题。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棱长³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4)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师总结:求不规则例如将其浸没在水中,我们只需要求出水面升高部分的体积或水满杯时溢出的水的体积就可以知道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
内容
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一)教材第93,96,97页内容
教材
分析
“图形的认识”围绕“长方体(一)”这一单元的内容,设计了2个问题,意在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进一步认识其特征。同时,通过判断正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及动手实践能力。“图形与测量”围绕“长方体(二)”这一单元内容,设计了1个问题,意在帮助学生整理体积与容积的单位,举例说说这些单位的大小,感受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图形与位置”围绕“确定位置”这一单元内容,设计了1个问题,意在帮助学生理解方向、距离这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同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掌握长方体的相关知识,更好地掌握体积与容积单位的内容。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总复习 第2节 图形与几何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总复习 第2节 图形与几何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总复习第2节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复习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图形的测量方法,包括周长、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 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和对称。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图形的分类与特征:复习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和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图形的测量:复习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公式的应用。

3. 图形的变换:复习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理解变换前后的图形关系。

4. 综合应用:结合实际情境,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图形的分类与特征。

2. 图形的测量方法及其应用。

3. 图形的变换,特别是平移、旋转和对称。

4. 几何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1. 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测量方法,特别是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2. 图形的变换中,对称和旋转变换的理解和应用。

3. 几何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卡片、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与回顾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回顾图形的分类与特征。

2. 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图形测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阶段:深入探讨与练习1. 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图形的测量方法,特别是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2. 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讨论,加深对图形测量的理解。

第三阶段:图形的变换1. 利用教具演示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让学生直观理解变换过程。

2.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图形变换的实际效果。

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2 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2 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2 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1. 教材背景本单元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二单元,主要涵盖了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通过前一单元的学习,了解了基本的图形概念以及平面图形的相关性质和分类。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进一步深入了解图形的构造、转化及其应用。

2. 课程目标•掌握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绘制正方形并计算其面积。

•理解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这些图形。

•掌握图形转化的方法,如翻转、旋转和平移等。

•能够应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图形转化的方法,如翻转、旋转和平移等。

4.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图形的性质,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图形转化的方法,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5.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引入老师可以用实物或者图片展示一些常见的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等方式,简单复习前一单元所学知识。

第二步:知识讲解1.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具有四个等长的边和四个直角。

•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

•正方形的面积可以用边长的平方表示。

2.图形转化的方法•翻转:以一条直线为轴,将图形沿着轴对称翻转。

•旋转:以一个点为中心,将图形绕着这个点旋转一定角度。

•平移:将图形在平面内沿着一条直线移动一定的距离。

第三步:练习与应用1.正方形的计算•通过给出一个正方形的边长,让学生计算该正方形的面积。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如“我家的厨房是一个正方形,边长为3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图形转化的练习和应用•让学生通过画图和观察,理解图形转化的方法。

•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将一个边长为2cm的正方形翻转180度,得到的图形是什么?”第四步:小结通过课堂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正方形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图形转化的方法和应用。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总复习 第2节图形与几何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总复习 第2节图形与几何 北师大版

第2节图形与几何教材第93页,第96~97页的内容。

1.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空间观念。

3.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事物间有联系可转化的观念,促进学生的发展。

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难点: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别。

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我们已经复习了“数与代数”的相关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图形与几何”这部分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复习。

(板书课题)1.师: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我们先来说说长方体,你了解它的哪些方面呢?生1: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分为三组:长、宽、高,每一组都有4条。

生2: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特殊情况下,长方体会出现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也就是说,长方体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

生3:长方体的棱长和是指长方体所有棱的长度之和。

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4。

生4: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ab+ah+bh)×2。

生5: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为:V=abh。

生6:关于长方体的体积我还有补充,长方体的体积还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进行计算。

也就是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为:V=Sh。

师根据生汇报板书: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长方体的表面积:S=(ab+ah+bh)×2长方体的体积:V=abh=Sh2.师:你们的发言真精彩,在发言中,可以看出很多的同学都在认真思考,很棒。

那正方体呢?能像刚才那样给大家介绍一下吗?生1:正方体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

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2_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2_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2 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五年级的数学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五年级下册的数学内容《2 图形与几何》。

一、教材分析《2 图形与几何》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个重要单元,共有10个课时。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图形的对称,以及图形的运动等。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是知识的拓展,也是能力的提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性质和特点,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周长和面积计算、对称及运动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理解图形的对称和运动。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会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理解图形的对称和运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对图形对称和运动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理解图形的对称和运动。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和借鉴。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 图形与几何 -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平面图形及其属性,如点、线、面、边、角等概念•学习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和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掌握图形的对称性及其性质•掌握推理方法,能运用所学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能力目标•发现和分析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观察和模拟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团体合作和交流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知识,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和体验数学的美和乐趣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完善平面图形及其属性的概念,学习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和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掌握图形的对称性及其性质•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2. 教学难点•对称性的概念及其应用•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1. 思维导入•讲师展示一个平面图形,让学生讨论该图形的概念和属性2. 知识讲解a. 平面图形及其属性•点:平面上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位置称为点。

•线:平面上连续排列的无限多个点,在两端延伸无限远,成为一条直线。

•面: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称为面。

•边:任意相邻的两条线段所形成的部分称为边。

•角:两条线共同形成的部分称为角。

b. 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和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正方形:四条相等的边构成,四个内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两组相对的边长度相等,四个内角都是直角。

•菱形:四条边相等构成,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互相平分。

•三角形:三条边和三个内角构成,三个内角和为180度。

c. 图形对称性及其性质•对称性:一图形能平移使其和自己重合的现象称为对称。

•轴对称:一条直线将图形分为左右两部分,使得两部分完全对称。

•中心对称:以图形中的一个点为中心,在任意一个方向上对称,两个方向上的分割线垂直平分对方。

3. 课程实践a. 练习题•讲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识别不同的图形及其属性•讲师出示几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哪一种图形,判断其属性b.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图形创造,要求创造出具有对称性的图形4. 教学总结•讲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回答讲师提出的问题•课堂互动,学生与讲师一起提出问题并进行回答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思维导入、知识讲解、课程实践和教学总结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五年级下数学说课稿-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说课稿-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说课稿-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图形的定义和名称;2.能够使用合适的工具画出正方形、长方形、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梯形等图形;3.能够将不同的图形进行比较,了解各种图形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4.能够推理和判断不同图形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生能够认清图形的基本特征,如边数、角度等;2.学生掌握如何画出正方形、长方形、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梯形等图形。

难点1.学生能否分类和比较不同的图形,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点;2.学生能否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探究图形之间的规律。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引入老师用屏幕或板书展示不同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梯形等,并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特征和名称,激发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兴趣。

2. 学习(1) 认识图形老师重点讲解不同图形的特征和定义,如正方形是四条边和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长方形是有两组平行的边且对角线长度相等的四边形等等。

让学生掌握不同图形的名称和定义。

(2) 画图老师让学生使用工具画出正方形、长方形、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梯形等图形。

在画图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对称性、边数、相邻角的关系等,培养学生观察和抓重点的能力。

(3) 比较老师指导学生将不同的图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如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矩形,而正三角形的边长都相等等。

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和总结的方法。

(4) 推理老师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在画出图形后,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如用正方形、长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组成的长方形的对角线相等,等边三角形的高和底边相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图形和几何的美妙。

3. 总结老师简单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强调学生要牢记不同图形的名称和定义,掌握画出不同图形的技巧,并能将不同图形进行比较和推理。

同时,要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多去发现和利用图形和几何的特性。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老师通过不同的示例来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图形的特点和定义。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下数学教案,主题是图形与几何,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第三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具体内容包括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并能够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的多边形模型,学生们需要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步骤。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在计算多边形面积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公式理解不深刻,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

在课后,我会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多做一些类似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通过实际情景引入新知识的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利用PPT和模型等教具进行教学,能够直观地展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过程,有助于学生们的空间想象力。

再者,布置具有代表性的作业题目,既能够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对于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环节,通过个别辅导和额外练习,能够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我要详细说明的是实际情景引入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个农田的形状是三角形的例子,让学生们思考如何计算这个农田的面积。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理解图形的属性和分类,掌握图形的变换,能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基本概念:点、线、面、体及其关系。

2. 图形的分类: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及其子分类。

3. 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对称性、全等与相似、图形的度量(周长、面积、体积)。

4. 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变换。

5. 图形与几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和变换。

2. 教学难点:图形的变换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剪刀、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图形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和变换,结合实例进行演示和讲解。

3.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图形与几何:点、线、面、体2. 图形的分类:平面图形、立体图形3. 图形的性质:对称性、全等与相似、度量4. 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变换5. 图形与几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图形的分类、性质和变换。

2. 提高题: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拓展题:研究图形的创意设计。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教学过程是否顺畅。

2. 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是否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1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主要涉及以下三个图形和几何相关知识:1.矩形2.正方形3.平行四边形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1.理解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3.认识到图形和几何对于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2.1 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与特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通过对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特点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这三个图形的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三个图形的定义。

2.2 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教授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这里,我们将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面积,并鼓励他们探索其中的规律和差异。

三、教学步骤与方法3.1 教学步骤1.上课前笔者讲解教学目标;2.介绍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3.分析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点;4.教授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5.引导学生完成小组练习;6.结合实例,让学生掌握应用技巧;7.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

3.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

课堂上,笔者将提供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分析、讨论和比较它们的特点。

我们还会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面积,并让他们探索其中的规律和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会通过小组练习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

四、教学材料1.范围测量表2.活页纸3.彩色笔五、作业与评估方案5.1 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完成课后练习。

5.2 评估方案1.考察学生对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定义与特点的理解;2.考察学生对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3.考察学生应用技能的能力;4.采用百分制评估体系。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2图形与几何课时目标导航复习内容确定位置、长方体。

(教材第93页)复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方向和距离描述问题的位置,掌握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含义,能正确进行体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会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重点难点重难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复习过程一、回顾整理【回顾1】长方体。

二、知识应用1.完成教材第93页“图形与几何”第2~3题。

2.填空乐园。

(1)正方体是由()个完全相同的()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有()条棱,它们的长度都(),正方体有()个顶点。

(2)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的长方体。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棱长之和是(),当a=6 cm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cm。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条棱,分别叫作长方体的()、()和()。

3.我会确定位置。

(1)超市在小华家()偏(),距离()米处。

(2)学校在小华家()偏(),距离()米。

4.一个正方体木块,若把它切成3个完全相等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80 cm2。

这个正方体木块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5.红星村要修一条长1800 m、宽12 m的公路,要先铺10 cm厚的三合土,再铺6 cm 厚的沙石。

需要三合土、沙石各多少立方米?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96~97页“图形与几何”第2、5、7、8、10题。

第2题:30018600.360.8730.79350000第5题:体积:5×6×10=300(cm3)0.5×2.5×0.8=1(cm3)8×8×8=512(cm3)表面积:2×(10×6+10×5+6×5)=280(cm2)2×(0.5×2.5+0.5×0.8+0.8×2.5)=7.3(cm2)6×8×8=384(cm2)第7题:0.84×0.75=0.63(m3)第8题:48×0.5=24(cm3)第10题:东南45°西南30°商店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对长方体及确定位置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和收获?板书设计图形与几何确定位置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北师大版《图形与几何》教案

北师大版《图形与几何》教案

北师大版《图形与几何》教案第一章:平面图形的认识1.1 线段与直线教学目标:了解线段的定义及特点;理解直线的定义及特点;掌握线段和直线的性质。

教学内容:引入线段、直线的概念;讲解线段和直线的性质;进行线段和直线的练习。

1.2 三角形教学目标: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及特点;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学会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教学内容:引入三角形的概念;讲解三角形的性质;进行三角形的练习。

第二章:立体图形的认识2.1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标: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内容: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

2.2 圆柱和圆锥教学目标: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特点;掌握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引入圆柱和圆锥的概念;讲解圆柱和圆锥的性质;进行圆柱和圆锥的练习。

第三章:几何图形的运动3.1 平移教学目标:了解平移的定义及特点;掌握平移的性质;学会判断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内容:引入平移的概念;讲解平移的性质;进行平移的练习。

3.2 旋转教学目标:了解旋转的定义及特点;掌握旋转的性质;学会判断旋转后的图形。

教学内容:引入旋转的概念;讲解旋转的性质;进行旋转的练习。

第四章:图形的测量4.1 角度的测量教学目标:了解角度的定义及度量;掌握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

教学内容:引入角度的概念;讲解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教授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的方法;进行角度的测量练习。

4.2 线段的长度测量教学目标:了解线段长度的测量方法;掌握使用直尺测量线段长度的技巧;学会计算线段的长度。

教学内容:引入线段长度的测量方法;讲解使用直尺测量线段长度的技巧;进行线段长度的测量练习;计算线段的长度。

第五章:图形的变换5.1 轴对称教学目标:了解轴对称的定义及特点;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学会判断轴对称图形。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包括点、线、面的关系,以及图形的对称性。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图形的分类,包括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以及特殊图形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矩形等。

3. 图形的对称性,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

4. 图形的变换,如平移、旋转和翻转。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能够对图形进行分类,并识别特殊图形。

3. 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图形的对称性,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点、线、面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2. 图形的对称性和变换的理解和应用。

3. 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几何模型、图形卡片、投影仪。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并通过几何模型和图形卡片进行演示。

3. 活动一: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对图形进行分类,并找出特殊图形。

4. 活动二: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图形的对称性,通过实例和投影仪进行演示。

5. 活动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图形的变换,如平移、旋转和翻转。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图形的分类,包括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以及特殊图形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矩形等。

3. 图形的对称性,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

4. 图形的变换,如平移、旋转和翻转。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图形,找出对称性和变换的实例,并记录下来。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复习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定义、性质和计算其周长、面积。

•能力目标:能够简单分析解决包括面积、周长等在内的相关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复习图形的基本定义和性质。

•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难点:•在计算中,能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复习课前作业•通过小组讨论,搜集平时生活中常用的图形,了解学生对图形定义的掌握情况。

2.核心内容讲解1.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复习•正方形:4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相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三角形:边数为3,内角和为180°。

•圆形:平面上和一个点(圆心)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2.计算周长和面积的方法•正方形面积:边长的平方。

•长方形面积:长乘宽。

•三角形面积:底边乘以高再除以二。

•圆形面积:半径的平方乘以π。

3.解决相关问题•问题一:若正方形ABCDEF的边长为6cm,则其周长为多少?•解题思路:正方形的周长为4倍的边长,因此ABCDEF的周长为24cm。

•问题二:若长方形ABCD的长为8cm,宽为6cm,则其面积为多少?•解题思路:长方形的面积为长乘以宽,因此ABCD的面积为48cm²。

3、教学巩固1.小组练习: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下列计算题。

•在图中所示的长方形中,若长为5cm,宽为3cm,则其周长为多少?•在图中所示的三角形中,若底边为8cm,高为6cm,则其面积为多少?2.展示学生练习情况,并进行纠错4、课堂反馈1.综合检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说明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四种图形的定义及其计算周长,面积的公示。

2.学生评价:通过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发现问题,做好下一步的课堂教学设计。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复习图形的基本定义和性质,加深了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强化了学生对基本公式的掌握。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情创境
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些图形,你们还记得吗?
师:还学习了哪些关于“图形与几何”的内容?
师:对。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和确定位置,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整理。
二、合作探究
1、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顶点、面,谁能说出它们的特征?
师: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
师:好,运用它们的关系就可以进行单位换算。你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第2題)
同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生:常用的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生: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师:同学们对这块知识掌握得很好。下面请打开教材第96页第3题,把长方体、正方体和对应的展开图连起来。
2、整理体积单位。
师:我们学过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分米、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呢?
师:计量液体的体积用什么作单位?
师:你们还是很有生活经验的,下面我们来解决几个小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6觅第1题)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
生:确定物体的位置。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长方体中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相对的面完全相等;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完全相等。
生1:展开图中相邻的面一定不是折叠后立体图形中相对的面。
生2:折叠时,要先确定底面,再想象折叠过程。
师:好。请看下面的平面展开图,想一想,哪个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课件出示教材第93页关于平面展开图的第2题)
生:用升和毫升作单位。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几何图形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几何图形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几何图形教案教案: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几何图形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和特征;2. 识别常见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3. 能够正确描述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4. 运用几何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导入:老师可准备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生活中见过哪些几何图形?请描述一下它们的特点。

2. 引入新知:通过导入环节,学生已经对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老师将引入新的几何图形,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3. 概念讲解与示例:老师依次介绍不同的几何图形,并讲解每个几何图形的定义和特点。

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可通过示例展示每种几何图形的实际应用。

4. 学生练习: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通过练习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应用几何图形的知识来解决。

5. 拓展练习:安排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锻炼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可以设立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几何图形的知识。

6. 总结与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几何图形的定义和特点。

同时,提醒学生关于几何图形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评价与作业布置在本节课结束时,可以设置一些小测验或简答题,检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掌握程度。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

布置相应的作业,如完成课后习题或设计几道与几何图形相关的问题。

四、板书设计在本节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需要书写一些重要的概念、定义和示例,以及学生可能掌握不够的知识点,供学生复习参考。

五、教学资源准备1. 几何图形的图片、模型等教具;2. 课后习题册、练习纸等学生作业所需材料。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能应用几何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注意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辅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与几何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11-112页第1-8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收获,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和平移的有关知识。

3.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能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会画给定图形的高。

教学重点
了解轴对称图形,会对图形进行平移;能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各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方法
归纳法练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简要说明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复习目的及要求。

二、指导复习
(一)活动一:回顾所学的内容
课前布置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把学到的知识写在一张纸上,要求学生尽量详细的概括所学知识。

鼓励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

1.让学生根据整理的内容汇报: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
知识内容主要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等。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

①尽量记录的详细(包括文字、举例等),避免漏掉内容。

②有意识的按照类别进行板书。

3.展示学生比较好的整理方法。

①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知识的。

②学生作出最初的评价。

(二)活动二:开展知识的整理
1.小组内交流课前的整理情况。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次比较全面地整理。

①注意选择比较好的整理方式。

如,文字、表格或画图等
方法。

②重新仔细地阅读教材,防止有遗漏。

③简单地交流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3.评价小组的整理情况。

①你认为他们整理的优点在哪里?说说你的想法。

②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该怎么进行整理,说说你的看法。

(三)活动三: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1.请你结合整理的网络图,给每个知识点举个例子。

2.结合网络图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它是怎样总结出来的?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又是什么?在它们的公式中为什么都有“÷2”?
3、复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A 、先回答问题,再计算图形的面积。

(单位:dm )
B 、算出下列组合图形的面积。

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主要采用“分割”和“添补”的方法。

复习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方法。

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这个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
(四)复习轴对称和平移。

出示教师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画一画。

出示一个图形,要求学生画出它关于一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并汇报画的步骤和方法。

让学生在方格纸把一个问题进行平移,并汇报,交流画平移后的方法。

三,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111页第1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

交流时说说具体的想法。

2、完成教材第111页第2题。

估计个图形的面积,通过数方格的方法进行估算。

3、完成教材第111页第3题。

按要求画一画。

同桌相互检查。

然后全班交流,复习回顾对称轴和平移的相关知识。

4、完成教材第111页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再组织全班交流。

5、完成教材第111页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6、完成教材第112页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7、完成教材第112页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8、完成教材第112页第8题。

请学生分两步思考:第一步求出一面墙的总面积;第二步再求需要多少块砖。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算出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单位:cm)
这节课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轴对称和平移
多边形的面积
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