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性疾病中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自身抗体检测是一种诊断方法,可以用于检测人体中是否存在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是指机体产生的针对自身组织和细胞的免疫反应。
自身抗体检测项目繁多,包括抗核抗体(ANA)、抗神经元抗体(anti-neuronal antibodies)、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抗甲状腺抗体(anti-thyroid antibodies)等等。
这些检测项目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
首先是抗核抗体(ANA)检测。
抗核抗体是许多自身免疫疾病的标志物,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 nodosa)等。
ANA检测的目的是通过检测抗核抗体的存在与否,帮助医生进行病因诊断和病情判定。
在临床上,对于疑似患有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ANA检测是一项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其次是抗甲状腺抗体(anti-thyroid antibodies)检测。
抗甲状腺抗体包括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ies)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ies)。
这两种抗体的检测可以帮助诊断甲状腺自身免疫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和Graves'病。
此外,抗甲状腺抗体的检测还可以用于评估甲状腺功能障碍的原因,以及指导甲状腺疾病的治疗。
此外,抗神经元抗体是一类特殊的自身抗体,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例如,抗N-甲基-D-天冬酰基-L-谷氨酸受体(anti-NMDA receptor antibodies)是通过与N-甲基-D-天冬酰基-L-谷氨酸受体结合而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炎。
该抗体检测对于神经病理学诊断、病因研究和治疗方案选择非常重要。
以上仅是自身抗体检测项目的几个例子。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自身免疫性抗体是机体特异性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类抗体,其特点是对自身抗原(通常是组织细胞表面蛋白)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这些抗体在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并且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自身免疫性抗体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往往产生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
通过检测这些自身免疫性抗体,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同样,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抗体,其检测也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重要依据。
其次,自身免疫性抗体对于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也具有重要意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等。
通过研究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产生和作用机制,可以深入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在研究SLE的发病机制时,许多研究者发现抗核抗体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为SLE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此外,自身免疫性抗体还可以作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靶点。
目前,对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仍然比较困难,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只能缓解症状而难以根治。
而利用自身免疫性抗体作为治疗靶点,可以精准靶向疾病的发病机制,达到治疗的目的。
例如,在治疗SLE的研究中,抗双链DNA抗体已经被证实是SLE病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针对这一抗体的治疗策略已经成为治疗SLE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总的来说,自身免疫性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作用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信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自身免疫性抗体必将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自身抗体在风湿病中的临床意义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血清学指标
1956年 类风湿因子 1964年 APF(核周因子) 1979年 AKA(抗角蛋白抗体) 1989年 抗RA33抗体 1994年 抗SA抗体 1998年 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 2000年 抗CCP抗体
类风湿因子
它们是针对免疫球蛋白 IgG的 Fc 段上的 抗原决定簇的自身抗体 可分为IgG,IgM,IgA,IgE,IgD五类 通常用乳胶凝聚法类风湿因子 ,亦可用 其他的方法,如: 比浊法, 放射免疫 和 ELISA法
128例早期RA(一年内)
RF AKA APF 抗CCP
特异性% 72.3 90.2 91.4 96.6
敏感性% 44.5 32 35.2 46.6
以上抗体结合可互相互补。 两种抗体阳性,RA的诊断达95%。 三种抗体阳性,RA的诊断的100%。
抗核抗体 (ANAs)
狭义定义:抗细胞核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 总称。 广义定义:抗细胞内所有抗原成分的自身抗 体的总称。抗核酸和核蛋白抗体的总称 是自身抗体中的一组抗体即抗DNA,抗组蛋 白,抗非组蛋白(ENA抗体和抗着丝点抗体) 和核仁抗体和其他细胞成分抗体。
界定阴性阳性的滴度以及技术员的 能力有关
抗核抗体 (ANAs)
ANA的测定结果一般都报告核型, 核型可能有某 些特异的抗核抗体和风湿病,但这种关联不可 靠。 核型 伴随疾病 核仁型 硬皮病 周边型 SLE,与ds-DNA有关 斑点型 与ENA抗体 均质型 可在所有的CTD及药物性狼 疮中看到
着丝点型 CREST syndrome
类风湿因子意义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ACR提出的RA诊断标准 中的7条标准之一。 在类风湿关节炎中阳性率大于 75% ,可 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过筛试验。 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特异性不高。 阴性结果不能除外RA 的诊断,阳性结果不 能肯定RA 的诊断。 RF临床上作为血清阴性关节炎区分的标准。
自身抗体的临床意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出现SSB抗体阳性,患者常伴有
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抗(rRNP)抗体为SLE的血清高度特异性抗体。 SLE患者出现(rRNP)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肝脏 或肾脏受累相关。 抗体常在SLE病情活动长期存在,有时不会伴随病 情的缓解立即消失,可持续1-2年后才会转为阴性。
抗J0-1抗体为PM/DM的血清标志性抗体,尤其是PM(在
DM的阳性率为5%,而在PM中的阳性率达40%) 抗体的效价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 抗体阳性的病人与阴性者相比,前者发病年龄相对较轻, 病情进展快,疗效差,易复发。
1980年首先在硬皮病患者血清中发现抗ACA 抗体。 ACA是系统性硬化症的亚型C钙质沉积R雷诺 氏E食管运动障碍S指硬皮病T毛细血管扩张 综合征的特异性抗体,往往是患者预后不良的 指标。 ACA还可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且 同时存在CREST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抗SSB抗体又称抗La抗体,抗干燥综合征B抗体。 抗SSB抗体可于分子量48KD、47KD 45KD 的三种蛋
白多肽起反应,但48KD更有特异性。
对诊断SS有高度特异性,是SS的血清特异性抗体,原 发性干燥综合征阳性率为65-85%,抗SSA和SSB抗体常 同时出现,但SSB较SSA诊断SS更有特异性。
核小体:是真核细胞染色质基本、重复结构的亚单位, 对于细胞核中DNA组成非常重要,近年来研究表明,
核小体是SLE的主要自身抗原,可能与SLE凋亡异常导
致的核和小体过度释放,可能是本病免疫异常的主要诱 发环节之一。
临床意义:多见于活动性狼疮,特别是狼疮性肾炎,与 抗dsDNA、SM抗体等SLE其他特异性抗体同时检测
风湿疾病中常见自身抗体的意义
风湿疾病中常见自身抗体的意义抗核抗体(ANA)是指抗细胞核内成分(包括DNA、RNA、组蛋白、非组蛋白、磷脂及各种酶等)的抗体。
患多种风湿性疾病,如SLE、RA、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SSc)、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等时,血清ANA均可呈阳性。
其他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肿瘤,甚至服用某些药物(如异烟肼、普鲁卡因酰胺、肼苯哒嗪和苯妥英钠等)的患者及一些健康老年人也可出现ANA弱阳性。
因此,ANA可作为风湿性疾病的筛选指标,对ANA阳性者不仅要进一步稀释样本以测定其最终滴度,还要进一步了解其属于那一种特异性抗体,以帮助临床诊断。
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做ANA筛查,该方法以动物组织(鼠肝、鼠肾)或核内物质丰富的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为底物,国际上一般采用后者。
用上述两种底物测得的ANA滴度分别≥1∶20和1∶40时方可判断为阳性。
国内一些医疗单位仅报告ANA阳性,而不做滴度测定是不妥的。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是ANA标准的筛查方法。
5种主要的荧光核型:均质型(相关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ds-DNA抗体;相关疾病:SLE、药物性狼疮、其它自身免疫疾病)、周边(核膜)型(相关抗体:抗ds-DNA抗体,偶可见抗ss-DNA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相关疾病:SLE、慢性活动性肝炎)、斑点(颗粒)型(相关抗体:抗ENA抗体;相关疾病:SLE、混合性结缔组织病、SSc、SS、DM/PM)、核仁型(相关抗体:抗核仁抗体;相关疾病:SSc)和着丝点型(相关抗体:抗着丝点抗体;相关疾病:SSc,尤其是CREST综合征)目前按细胞内分子理化特性与抗原分布部位将ANA分为5大类:1.抗DNA抗体(包括双链和单链)2.抗组蛋白抗体、3.抗非组蛋白抗体(包括ENA和抗着丝点抗体)4.抗核仁抗体(包括抗RNA多聚酶-1、PM-1、NOR-90等)5.抗其它细胞成分抗体(包括抗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角蛋白、溶酶体等)。
自身抗体测定在风湿病诊断中的意义及研究进展
抗 C P 抗 体 是人 工 合成 的抗环 瓜 免 疫性 疾 病 , C B细 胞 免疫 异 常及 大 量抗
子 生物 学 等相 关 学科 的发 展 , 现 了许 氨 酸 抗 体 , 少 7 %的 R 患 者在 疾病 体 的产 生 是其 主 要 的病 理 基础 。 L 发 至 0 A S E特 多 新 的 自身抗 体 同 时 , 多 已知 的抗 早期即可出现该抗体, 许 甚至有研究报道该 异 性或 标 记 性抗 体 , 在诊 断及 预 后评 价
要手 段 ( 见表 1。 )
与 疾病 活 动 性相 关 , 且最 新 报 道表 明抗 抗 体 和 A u 阴性 的 患者 中 , m A nA 抗 DN
类 风湿 因子 ( F 是 临床 医 生最 为 MC R) V抗 体 对早 期 R A第 2 4个 月 时疾 病 抗 体 的 阳 性率 亦 可达 6 . 7 . 03 %一 02 此 %,
[ l Il
 ̄
AH A在 异 烟肼 、 苯 哒 嗪 、 鲁 卡 肼 普
因酰胺等诱导的药物性狼疮中阳性率几
如。 多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更 为可
葡 萄 糖 6磷 酸 异 构 酶 (l oe6 乎 达 到 10 因此 是 诊断药 物性 狼疮 的 一 gu s一一 c 0 %,
靠 的指 标 。近 年来 研 究 显示 , R 的 p op a o rs, P) 与 A h sh ti meaeG I es 是一 种 催化 6 重 要 抗 体 。 外 , L抗 体 可在 S E早 . 此 AC L
现 代 实 用 医 学 2 0 0 8年 1 0月 第 2 O卷 第 l 0期
・
7 ・ 51
风湿免疫疾病中的自身抗体与免疫复合物形成
监测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的变化可反映治疗效果和疾病 活动度,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
06
研究展望与挑战
研究展望
深入探究自身抗体的产生机制
进一步了解自身抗体在风湿免疫疾病中的产生原因和过程,有助于 开发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完善免疫复合物清除机制
研究如何促进机体对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减轻其对组织的损伤,为 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3
通过研究自身抗体与免疫复合物的相互作用和调 控机制,为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 础和实验依据。
02
自身抗体概述
自身抗体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自身抗体是指机体免疫系统针对 自身组织或细胞产生的抗体。
分类
根据抗原特性的不同,自身抗体 可分为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和非 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的产生机制
04
自身抗体与免疫复合物的相互作用
自身抗体对免疫复合物形成的影响
自身抗体可以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在风湿免疫疾病中,自身抗体的存在可 以识别并结合到自身抗原上,形成抗原
-抗体复合物。
自身抗体的类型和浓度可以影响免疫复 合物的组成和稳定性。不同类型的自身 抗体具有不同的结合特性和亲和力,从
而影响免疫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
补体激活
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激活补体系统,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 应,如炎症、细胞溶解等。
沉积与清除
部分免疫复合物可沉积于组织或器官中,引发局部炎症反 应;同时,机体也存在清除免疫复合物的机制,如通过肝 脏、肾脏等器官的代谢和排泄。
免疫复合物与风湿免疫疾病的关系
风湿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
风湿免疫疾病是一类以关节、肌肉、骨骼等结缔组织为主要受累对象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 、免疫等多个因素。
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自身抗体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人体自身产生的抗体的方法,可以用于诊断和监测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病、肿瘤和器官移植等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
自身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免疫蛋白,它可以识别和攻击体内异常细胞或物质,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状态。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组织和细胞,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
自身抗体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这些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
例如,类风湿因子(RF)和抗核抗体(ANA)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典型自身抗体,它们的检测结果可以是诊断这些疾病的依据。
另外,自身抗体检测也在感染病的诊断和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检测可以用于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过该病毒,或者一些疫苗是否起到了保护作用。
此外,在器官移植中,自身抗体检测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和预测移植排斥反应的风险。
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诊断:自身抗体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疾病的存在,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使得患者可以及早获得相应的治疗。
2.疾病分类:不同类型的自身抗体与不同类型的疾病相关联,通过检测特定的自身抗体,可以帮助医生明确疾病的类型和特征,从而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3.预测疾病进展:自身抗体的水平与疾病活动的程度和预后有关。
通过定期检测自身抗体的水平,可以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指导药物治疗:一些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可以用于指导药物治疗的选择和调整。
例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s)的存在可以预测疾病的进展和对一些药物的反应,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总之,自身抗体检测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医生早期诊断、分类和预测疾病,指导药物治疗,并监测治疗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自身抗体检测将会在个体化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精准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的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化性胆管炎等多种疾病。
这些疾病往往具有多样性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因此准确快速地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自身抗体检测可以通过对患者血液或体液中的自身抗体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从而快速准确地确定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般情况下,自身抗体的检测可以通过间接免疫荧光等技术进行,这些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在临床实践中,自身抗体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评估病情和指导治疗。
首先,自身抗体检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鉴别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例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中,检测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可以明确诊断。
其次,自身抗体检测可以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
一些自身抗体的水平与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核抗体(ANA),通过监测ANA抗体的变化可以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预测疾病的复发。
最后,自身抗体检测还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例如,在硬化性胆管炎的治疗中,抗胆管细胞抗体(anti-CA)的检测结果可以指导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然而,自身抗体检测也存在一些限制和局限性。
首先,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并不是绝对可靠的诊断依据,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其次,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的解读需要依赖临床医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因此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自身抗体的检测也受到技术的限制,包括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等方面。
因此,为了提高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专家建议以下几点:首先,加强对自身抗体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研发,不断提高其准确性和特异性。
其次,建立完善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身抗体检测指南,帮助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检测项目和解读检测结果。
自身抗体在风湿病诊断中的意义
检验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 间接免疫荧光 ELISA ELISA
免疫印迹、 ELISA 免疫印迹、 ELISA 免疫印迹、 ELISA 免疫印迹、 ELISA 免疫印迹、 ELISA 免疫印迹、 ELISA 免疫印迹、 ELISA
间接免疫荧光 ELISA ELISA
间接免疫荧光 间接免疫荧光 ELISA ELISA
RF含量与病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成正比,持 续高滴度的RF常提示RA病情活动,骨侵蚀发 生率高,常可伴有皮下结节或血管炎等关节外 表现,提示预后不良
类风湿因子(RF)
RF并非RA独有的特异性抗体,对RA的诊断不具 特异性
SLE 30%
SS 70%~90%
SSc 20%~30% MCTD 50%~60%
SLE:
40-50%
②与皮损、光过敏、白细胞减少、淋巴结肿大、
血管炎、紫癜相关
③可造成新生儿狼疮、婴儿心脏传导阻滞
①原发性SS:40%,较抗SSA更特异
②其它CTD伴抗SSB者常伴继发性SS
硬皮病标记性抗体
多肌炎/皮肌炎标记性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AnuA)
核小体是细胞染色质中的一种成分,它是由 DNA和组蛋白以特殊的方式相连而组成,在 SLE的诱导和致病中起重要作用
项目名称 抗双链DNA抗体IgG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 抗Sm抗体 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PCNA) 抗核糖体P蛋白(PO) 抗SS-A/R060抗体 抗SSA/R052抗体 抗SSB/La抗体 抗着丝点B抗体(CENP-B) 抗Scl-70抗体(Scl-70) 抗nRNP抗体(U1-snRNP) 抗线粒体抗体M2型(AMA-M2) 抗JO-1抗体(JO-1) 抗PM-Scl抗体 抗Mi抗体(Mi-2) 抗Ku抗体(Ku)
基层医院通过对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解读辨识风湿免疫疾病
基层医院通过对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解读辨识风湿免疫疾病作者:王欣等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11期【摘要】基层医院医生通过对ANA、ANCA、APL、ENA等自身抗体地认识,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尽可能的在基层医院诊疗中辨识风湿免疫疾病,减少对患者漏诊误诊的几率,提高对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率,从而推动基层医生对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认知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
【关键词】基层医院;自身抗体;风湿免疫疾病昆明市官渡区中医骨科医院为一所基层医院,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为医院有骨科诊疗的传统优势,在覆盖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阿拉街道办事处近10万人口的基本医疗服务过程中,每年骨科疾病的就诊量4000余人次,而其中一部分以腰腿痛为主述来就诊的患者当中,有很多患者通过HLD-B27, ANA, ENA检测后发现不是简单地骨科问题而是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免疫疾病,因此本文通过对风湿免疫自身抗体的重新认识,提示作为基层医生,只要认识到自身抗体检测的重要性,就有可能将风湿免疫疾病筛查出来,提高疾病的正确诊断率。
1 正确认识1. 1 认识盲区在基层由于医生对风湿免疫疾病的不够重视,再加上检测手段有限,使得其认识不到位。
不少非专科医生对风湿免疫病的认识存在误差,据统计有 70%~80%的患者长期得不到及时、有效、正确的治疗,有的患者因误诊误治而导致残废、瘫痪甚至死亡。
普及风湿免疫病诊治知识、最大限度提高风湿免疫病患者专科就诊率,是风湿免疫专科发展建设的重要方向和艰巨任务。
[1]1. 2 加强检验手段重新认识风湿免疫疾病:作为基层医院,本院采取委托检验的方式,每一位可疑患者的血样均通过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昆明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来完成,以提高其准确性、客观性。
从2011~2013年因为腰腿痛、不明原因发热、关节疼痛、肌无力等症状送检的478份样本中最终呈现阳性的有324份,随后患者转诊上级医院符合287份,符合率在74.7%,极大提高了基层医生在就诊患者中的口碑,同时也减少了误诊率,提高了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筛查率。
自身抗体的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临床诊断及意义
断具 有 重 要 临床 意 义 。
关键 词: 自身抗体 ; 自身免疫・ 眭疾病; 临床诊 断
中图 分 类号 :3 2 R9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7 2 (0 8 0 - 0 5 0 1 7- 5 X 20 )2- 5 - 1 0
自身 免疫病是指机体 的免疫效应 或免疫效应分子 ,针对 自身组织或 细胞产生 的一 系列病理性 免疫应答反应 ,导致 自 身组 织器 官损伤 的一大类疾病 , 其发病机理 十分 复杂 , 临床表 现多变 , 累及皮肤、 往往 浆膜 、 关节 、 肾及 中枢神经系统等[ 患 1 】 。
准。类 风湿(A 患者 7 R) 2例 , 2 男 7例 , 4 女 5例 , 年龄 2 — 5岁 。 07
其它 自身免疫性疾病组 5 , 2 9例 男 2例 , 3 例 , 女 7 年龄 1 - 6 96 岁。 照组 2 名 , 对 5 为无 自身免疫性疾病健康体检者 , 1 名 , 男 1 女1 , 4名 年龄 2 - 0岁。 0 6 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 3 l分离血清 。 m,
1 . d D A的检测 .2 s N 2 —
间接免疫荧光法(r 测 i ̄ i
补体 的变化。由于 自身免疫病早期症状不明显 , 而造成临床对 自身免疫病 的诊断 困难 。近年来 , 通过免疫检测技术 的发展 , 对 自身免疫病患者进行 自身抗体检测 ,有 助于临床早期 诊断 和治疗。 本文对抗核抗体( N )可提取性 核抗 原 E A ̄ E A A A、 N ( N
自身抗体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
自身抗体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自身抗体是指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组织识别为外来入侵物质,从而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
这些自身抗体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来鉴定和定量化,并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自身抗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进行:1.免疫荧光法:该方法通过将被检测物质与标记有荧光的抗体结合,然后观察荧光反应的强度和模式来确定是否存在自身抗体。
例如,典型的抗核抗体(ANA)检测就是采用免疫荧光法。
2.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该方法利用酶反应来检测自身抗体的存在。
将被检测物质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然后加入酶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再加入底物使酶反应产生颜色变化,通过测定颜色的强度来确定是否存在自身抗体。
3.凝集试验:该方法利用自身抗体对存在抗原的物质进行凝集,观察凝集的程度来确定是否存在自身抗体。
例如,类风湿因子(RF)的检测就是采用凝集试验。
这些实验室检测方法能够对特定的自身抗体进行检测和定量化,从而帮助医生做出医学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临床意义检测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的产生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通过检测自身抗体,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这些疾病,并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监测疾病活动和预测预后:一些自身抗体的水平在疾病发作期间会增高,在缓解期间会降低。
因此,定期监测自身抗体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活动程度,并预测预后。
3.指导治疗:一些自身抗体与特定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敏感性相关。
通过检测自身抗体,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并预测治疗的有效性。
4.预防疾病发展:有些自身抗体出现在疾病发展的早期阶段,通过早期检测这些抗体,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干预和预防疾病的进展。
总之,实验室检测自身抗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帮助医生精确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监测疾病的活动程度和预测预后,指导治疗和预防疾病发展。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自身免疫性抗体是指抗体分子对本体的抗原分子的反应,这种反应是
自身的免疫反应,既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用于自身免疫疗法。
自
身免疫性抗体在临床上各种疾病的一些重要指标,检测自身抗体的临床应
用不断发展壮大。
首先,自身免疫性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病,它的全球年发病率约为0.1~2.0/10万人,它可引起多种严重的症状,如低血糖,高血压,血小
板减少,脾肿大,关节炎,心力衰竭等。
系统红斑狼疮的诊断是基于典型
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确定的,自身
抗体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测指标。
检测的主要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体,包括抗核抗体、抗纤维蛋白原抗体、抗微粒子抗体和抗DNA抗体等。
因此,自身免疫性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检测中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自身免疫性抗体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有
重要意义。
常见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常见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自身抗体是指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攻击自身组织或细胞的现象。
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自身抗体开始攻击自身的正常组织和器官,就会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自身抗体引起的疾病,临床上常见的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
自身抗体的出现对于临床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诊断标志。
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异性抗体已被筛查和鉴定出来,如抗核抗体(A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阳性率达90%以上;抗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阳性率也较高。
通过检测这些自身抗体的存在,可以提供确诊依据,并帮助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其次,自身抗体可以用于疾病的预后评估。
一些自身抗体的存在与病情的进展、临床表现和预后相关。
以类风湿因子(RF)为例,高水平的RF常常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疾病活动度、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以及功能损伤呈正相关。
在系统性硬化病中,抗Scl-70抗体的阳性率与内脏器官受累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通过监测这些自身抗体的水平,可以提供有关疾病发展和预后的重要信息,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管理提供参考。
此外,自身抗体还可以指导治疗选择。
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自身抗体的存在或阳性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选择适当的治疗策略。
例如,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抗dsDNA抗体阳性的患者通常疾病活动度较高,需要更加积极的治疗;而对于抗Ro/SSA阳性的母亲,要注意胎儿存在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的风险等。
通过检测自身抗体的存在,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和药物。
最后,自身抗体的监测可以评估治疗效果。
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后,监测相关自身抗体的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例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通过监测抗CCP抗体的水平,可以评估抗风湿药物的疗效和预测关节破坏的风险。
如果抗体水平下降,通常表明治疗效果较好;如果抗体水平不降甚至升高,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治疗方案。
自身抗体风湿病中的应用
► 可出现ANA旳血液病
▪ 特发性血小板降低性 紫癜
▪ 本身免疫性溶血性贫 血
► 可出现ANA旳内分泌 病
▪ 1型糖尿病 ▪ Grave病 ▪ Hashimoto甲状腺炎
RA本身抗体谱及临床意义
➢ RF
60%RA中出现,量与RA活动性及 严重性呈正有关。亦在其他CTD出现
➢ 抗CCP
在50%RA中出现(聚角蛋白微丝 蛋白)特异性较高
1、抗原谱比IIF窄 2、对所用旳靶抗原具有很高旳敏感性和特异性 3、操作简便、迅速
ANA分类——抗DNA抗体
抗DNA抗体: ssDNA / dsDNA
抗原:单链DNA,变性旳DNA (嘌呤和嘧啶碱基)
双链DNA,天然DNA (脱氧核糖核酸骨架)
有关疾病:
SLE Sjögren‘s综合征 硬皮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健康献血员
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有关 旳蛋白X(52 kDa)
有关疾病: PBC: 85% - 95%
本身免疫性肝炎抗体谱
靶抗原 肝特异性蛋白(LSP) 肝细胞膜抗原 (LMA) 唾液酸糖蛋白受体 肌动蛋白 ANA 核膜 SLA/LP 肝肾微粒体 (LKM-1) LC-1
阳性率(%) 50-100 35-100
(70KD、A和C蛋白)
有关疾病:
MCTD: SLE:
95% - 100% 15% - 40%
抗ENA抗体
抗Scl-70抗体 靶抗原: DNA 拓扑异构酶I(100 kDa) 有关疾病:硬皮病: 79.7% (25% - 75%)
抗ENA抗体
抗J0-1抗体 靶抗原:
组氨酰-tRNA合成酶(50 kDa), 细胞浆磷蛋白
频率(%)
90 50 5-10 10 Rare Rare Rare Rare Rare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治和再认识
类风湿关节炎概念: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皮下结节、心包炎、胸膜炎、肺炎、周围神经炎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能引起肢体严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但关节仍是仍是本病的主要受害部位,以腕、指、膝趾等关节最受累。
在手指关节中以掌指关节和近侧指间关节最常见。
中医学将其早期剧烈疼痛归于“痛痹”范畴。
特征: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特征。
全身多系统受累。
自身免疫疾病。
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30-50岁。
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可
达到70岁或更高年龄。
2.男女比例一般为1:
3.
3.总体患病率为0.3%
4.治疗愈后因人、因治疗而异。
病因:本病的确切病因至今仍不太清楚。
病因复杂与多种致病因素有关,比如:感染;内分泌失调;家庭遗传因素;免疫学说等。
病理:RA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关节炎、类风湿结节、和类风湿血管炎。
——关节内病变;以滑膜关节炎为主是本病最重要的病变,主要有充血、水肿、渗出、炎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形成及滑膜细胞增值等改变。
——关节外病变:有皮下结节;多在经常受压部位,摩擦部位的皮下
亦可在肺、胸膜、心包、心肌、及硬脑膜等部位。
类风湿血管炎:如皮肤血管炎、小静脉炎、末端动脉内膜增生和纤维化。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受累特点:小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颞颌关节。
成对称性,早期为单侧。
持续性一般大于6周,晨僵大于1小时。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有精神刺激、受凉、受潮、受风、劳损、产后、外伤的诱因。
常见的局部症状为关节疼痛、肿胀、功能受限、晨僵、胶着现象。
体征有:受累的关节红、肿、热、痛炎性特征,关节活动度减小等。
手足的肌腱、腱鞘常被波及。
患肢的肌肉、皮肤萎缩,局部淋巴结肿大。
全身症状为发热、发力、体重下降。
皮下结节,血管炎,皮疹,巩膜炎,及肺、心、肾、神经系统受累。
实验室检查:1.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RF),是人或动物IgG分子的片段抗体。
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阳性率较高反应性抗体,为80%左右。
是诊断类风湿病的重要血清学标准之一。
但不是唯一的标准。
因5%的老年人可阳性。
且在许多其他疾病中可出现。
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症、红斑狼疮等。
感染性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等均可出现此项试验阳性。
持续高滴度的类风湿因子,常提示类风湿疾病在活动期,且骨侵蚀发生率高。
健康成人高滴度IgMl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发生类风湿病危险信号。
2.血沉:活动期明显增快,随着疾病的好转而下降。
可作为药物治疗效果判断指标之一。
但血沉不是活动期的特异性指标,其
他疾病也可引起此项指标升高。
3.C反应蛋白。
是炎性反应性蛋白之一。
本病C反应蛋白普遍升高。
4.贫血:活动期可有血色素偏低,白细胞减少,或升高,血小板升高等血常规变化。
5.抗核抗体:传统认为抗细胞核内成分的抗体为抗核抗体。
实验室常以抗核抗体谱来反应此项检查的阳性率。
在免疫系统疾病中阳性率高。
6.滑液检查:滑液多为半透明或不透明,依据蛋白、细胞、及脱落的滑膜及软骨含量不同由黄色到黄绿色,细胞计数在50000-100000之间,中性粒细胞占50%-90%。
放射性检查:MRI对关节某些结构显示更加清楚。
X线片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与病情分期的重要指标。
1.正常或关节端骨质疏松。
2.除上述所见,还有关节软骨下囊样变破坏或骨侵蚀改变。
3.明显的关节软骨下囊性变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半脱
位等畸形。
4.除2.3期改变外,关节呈纤维性或呈骨性强直。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X片检查不难诊断。
但以单侧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仅靠病史、临床症状、体征不能确诊,必须再进行病理学和细菌学检查以排除其他比较常见的单关节疾病。
如结核,化脓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
鉴别诊断:1.强直性脊柱炎。
2.系统性红斑狼疮。
可用连续监测抗核抗体阳性一般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3.风湿性关节炎:一般为急性发作。
红、肿、热、痛、游走性。
等特征。
4.骨性关节炎。
5.痛风性关节炎。
6.感染性关节炎。
7.色素绒毛结节性关节炎。
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1.晨僵:至少1小时。
(大于6周)。
2.多关节炎:14个关节中
大于3个同时肿胀或积液。
3.手关节炎:腕关节,指掌关节,
指间关节,肿胀(大于6周)。
4.对称关节炎。
5.皮下结节。
6.X线片检查。
7.类风湿因子:
具备以上4条或4条以上就可诊断。
治疗:1.患者教育。
2.早期治疗。
3.联合用药。
4.方案个体化。
5.功能活动。
西医的治疗方法对以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止痛药为主要治疗方法;或大量的皮质激素治疗。
药物为:甲氨喋呤7.5-15mgQW;柳氮磺吡啶1000mgBid-Tid;来氟米特10*20mgqd;氯喹250mgqd;硫唑嘌呤50-150mg确定;等。
非甾体药较多如:乐松,芬必得等。
但这些药物副作用较强,长期服用后患者可出现抵抗力低下所引起的
综合症。
如粘膜水肿、溃疡。
泌尿系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
肠炎。
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多种疾病。
中医骨伤科所面对的病人大多以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及X线片检查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
我们以中西医综合治疗来缓解或消除这些症状。
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疼痛,抑制炎性反应,消除关节肿胀,保持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关节冲洗+局部封闭治疗:以庆大霉素16万u+0.9%氯化钠
500ml内行关节冲洗治疗,治疗目的为:关节减压,清除关节脱落组织,清除炎性物质。
增加患者疼痛阈值。
再以2%利多卡因2-5ml+曲安奈得40mg关节腔外注射抗炎,抗类风湿治疗,(同时也是免疫抑制剂)。
但曲安奈得为每周1次,一般在2次之内。
并给与关节加压包扎,1-7天。
2.静脉输入骨肽抗类风湿、增加成骨细胞生成治疗。
一般在15-30
天为一疗程。
3.中草药辨证治疗:中医认为: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热导
致此病的发生。
治以扶正、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疏通经络为主线。
此患者大多以湿重,风寒侵入加重病情。
以独活寄生汤为主方加味。
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川芎茯苓肉桂防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地黄。
本方一般去杜仲人参芍药,因杜仲祛风湿力弱,人参自费、较贵,一般不用。
芍药养血柔肝,但养血力弱,柔肝力强,可去之。
可加防己猪苓生黄芪。
前2药祛风湿力强,后药补气、利湿力强。
加木瓜强筋壮骨。
方中重用独活和当归,(含挥发油,当归醇等元素,有抗关节炎,镇痛,镇静,催眠作用。
并能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兴奋中枢的作用)加强去湿补血之力。
细辛可加量,增加止痛效果。
服药期2-4周或更长时间。
疗效较好。
4.中草药泡洗治疗;药物为:川椒15g 苏木15g 海桐皮15g 伸
筋草15g 透骨草15g 姜黄25g 生艾叶15g 川牛膝15g 萆薢15g 防风40g水煎500ml 每日1-2次四肢泡洗。
2-4周。
疗效初步评估;患者功能活动明显改善,肿胀消退,疼痛减轻或消失。
实验室复查血沉:较入院前明显下降,并保持较长时间。
类风湿因子滴度明显下降。
部分患者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