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王恩涌)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学(王恩涌)名词解释破解版

人文地理学(王恩涌)名词解释破解版

人文地理学(王恩涌)最后考研总结1、地理学geographe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2、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研究对象是人文环境、人文现象和文化景观。

其内核是注重区域和空间,注重人地关系3、人地关系内涵:人指社会属性的人,具体说是指在一定区域空间和一定生产方式下从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有群体行为的人;地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具体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自然、人文、经济复合体系。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近代人文地理学:(德国)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

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

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代表。

(法国)白兰士、白吕纳:人地相关论。

(英国)麦金德:大陆腹地说。

罗士培:适应论。

(美国)森普尔:环境决定论。

苏尔:文化景观学派。

(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金:区域学派,费根、康斯坦丁:经济学派。

6、现代人文地理学:美国谢佛使作数学统计培养计量地学者,苏联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

总体特征:(1)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人地关系协调论和可持续发展观;(2)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数学模型、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法;(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在人地关系研究方面,既注重生态观点,同时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倾向得到强化,面向解决实际问题。

7、中国:近代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庸、张其昀。

现代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

8、方法论:(1)经验主义:观察是其重点,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2)实证主义: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相符,演绎由一般到特殊;(3)人本主义:以人为主体,重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4)结构主义:可观察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在一起时,才有意义。

《人文地理学(赵荣第二版)》各章复习重点笔记

《人文地理学(赵荣第二版)》各章复习重点笔记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重点笔记赵荣、王恩涌等编著,《人文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一1.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2.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把以上三大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简答题1.分析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又称人生地理学。

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

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
讲授:孟凌
参考书目
• • • • • • 《文化地理学》:夏日云等,北京出版社。 文化地理学》 夏日云等,北京出版社。 文化地理学导论》 王恩涌,高教出版社。 《文化地理学导论》:王恩涌,高教出版社。 中国文化地理》 王会昌,华中师大出版社。 《中国文化地理》:王会昌,华中师大出版社。 《人文地理学》:王恩涌,高教出版社。 人文地理学》 王恩涌,高教出版社。 文化地理学引论》 李慕寒等,中国矿大出版社。 《文化地理学引论》:李慕寒等,中国矿大出版社。 中国文化地理纲要》 胡兆量等, 《中国文化地理纲要》:胡兆量等,人民教育出版社
对文化的不同定义
• 《苏联大百科全书》:广义的文化,是社会和 广义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 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 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 行生活的种种类型和形式, 行生活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 物质和精神财富; 物质和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仅指人们的精神 生活领域。 生活领域。 • 《辞海》:从广义来讲,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 从广义来讲, 从广义来讲 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来讲,指社会的意识形态, 从狭义来讲,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 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对文化的不同定义
•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A.L.Kroebter)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 克罗伯 克鲁克洪(C.K.M.Kluckhohn) 和克鲁克洪(C.K.M.Kluckhohn) :在1952 年发表的《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 年发表的《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 分析考察了100多种文化定义, 100多种文化定义 中,分析考察了100多种文化定义,然后他 们对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 们对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文化存在 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 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 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 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 体的特殊成就, 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 品的各种具体式样, 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 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 统(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 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 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

人文地理教案(陈慧琳版与王恩涌版完美结合)

人文地理教案(陈慧琳版与王恩涌版完美结合)

前言人文地理教学计划1、第一章:绪论(2周、6课时);2、第二章:文化与人文地理(4周、9课时);3、第三章:人口分布与迁移(1周、3课时);4、第四章:人口与发展(1周、3课时)5、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1周、3课时)第六章:工业的出现与发展;6、宗教与宗教地理;(2周、6课时);7、聚落地理;(2周、6课时);8、政治地理;(2周、6课时)9、人文地理所面临的问题(2周、6课时)考核体系1、考核体系综合考核指导思想,设计考核办法框架如下:1、学期考试:试卷成绩占总评70%;2、平时成绩占总评30%,其中:出勤占5分、课堂表现占10分、小论文占15分。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2、平时成绩(30分):21、出勤成绩5分:随机点名5次,缺1次扣1分。

212、课堂表现成绩(10分):上课期间的回答问题、课堂讨论等表现的评价。

213、小论文(15分)总体要求:开始时间: 6周左右;方向:个人兴趣偏好、现实资料、发展方向;制定写作大纲,收集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内容翔实、3500—4500字的小论文。

经多次修改定稿后,交由老师课阅读、批改后给出最终分数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初步工作与流程。

具体选题要求:一、大题与小题。

受资料与知识、经验与能力、时间与精力的限制,宁可小题大做、勿大题小作;二、求全与求新。

不求面面俱到,惟求创新突破;三、专深与博广;四、长期与短期。

张曙光、《繁荣的必由之路》、广东经济出版社 1999 《经济理论研究的几个方法问题》22、试卷成绩(100分*70%):学期结束,课程修学完毕,从试卷库10套试卷中随机抽出2套试卷,进行闭卷考试。

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绪论1.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1.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因映学科分支1.1.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尤指现代地理环境,具体而言,是指由大气圈、水圈、岩石、生物圈、智慧圈组成的、作为人类之家的地球表面或表层,是一个包括自然、经济、人文三大环境的复合系统。

10本地理学科普书籍推荐

10本地理学科普书籍推荐

【导语】对于业余爱好者,⼊门时那些充满专业术语的⾼深著作很可能会打击你的热情,⽽⼀些精彩有趣的科普著作则会起到相反的作⽤——进⼀步激发你的兴趣,让你在这个领域越陷越深……以下内容是教育频道为⼤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1、《房龙地理》 关于世界的故事:⿊⽩插图版 这是⼀本关于“⼈的”地理书。

房龙独到地从地理的⾓度来讲述各国的历史演变,分析不同⼈群的性格特征,阐释⼈与地球——我们惟⼀的、共同的家园——的关系。

既然我们的⾏星“已经变成了⼀个巨⼤的运转当中的公司”,⽣活于其中的⼈们只有合作——⽽不仅仅是“拿⾛”,也不仅仅是“给予”——才能和平⽽有序。

这可能不算是⼀本严格意义上的地理学著作,但是读起来却颇有趣味。

2、《地理学与⽣活》 原作名:IntroductiontoGeography,11e 相对于其他地理学书籍,本书特别突出了地理学与⽣活的相关性。

对⼈体有害的天⽓现象、城市⼟地利⽤模式、城市形态的变化、城市垃圾与危险废物的处理等与我们⽣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均有涉及。

平实、⽣动的⽂字与丰富的实例,使本书极具可读性,读者通过本书亦会获得⼀种新的思维⽅式。

3、《46亿年的地球物语》 约翰H.布瑞德雷/ 这本书既是⼀本科普读物,⼜是⼀本⽂化读物:它讲⼤⽓的运⾏、地貌的变迁、河流的缘起与影响、海洋、⽕⼭、地震、⾦属矿物,还讲亚⾥⼠多德对⽣命的看法、⼈类⽂明的更迭、诺亚的⽅⾈、⼈的欲望、⼤航海时代等。

在介绍地球知识、普及科学的同时,也带我们体验了⼀场⼈类⽂明的形成之旅。

4、《古⽼阳光的末⽇》 抢救地球资源 本书始于描述世界现况:⼈⼝成长、资源涸竭,以及我们如何⼀路破坏我们的“窝”。

在此部分,特别重要的是对⼀个少有⼈发觉的要素之新洞察:⾷物和燃料的能量源头,以及我们正在耗尽这个源头的证据。

我们将谈及现况是如何造成的,以及为何明明⼭⾬欲来,很多⼈却⽆所警觉。

5、《所有可能的世界》 地理学思想史 这是⼀本地理学史和地理思想史的经典著作。

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地理必修2学问点总结学习目标1.说出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的含义。

2.据相关资料,分析说明其次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及缘由。

3.对比分析、说明我国1949至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缘由。

4.依据案例,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确定性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2.人口迁移的意义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难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内容支配学问结构:教学思路:学时建议:2学时教学资源建议1.本节教材中的表格数据、图像及文字资料;以及中图版教材、地图册、影像资料2.《人文地理学》王恩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胡兆量等北京:北京高校出版社,20224.相关网站:5.生活〔阅历〕:1.调查自己家族中每个人的诞生地、迁移经受及缘由。

2.调查本区(县)近几年人口迁移状况。

教法与学法策略1.人口的迁移(1)读图分析法:引导同学阅读图、相关图片,依据图说明人口的迁移状况,阅读教材,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说出人口迁移的类型即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及其含义。

(2)社会调查法:联系同学生活体验,组织同学调查自己家族中每个人的诞生地、迁移经受及缘由,得出人口迁移的概念。

2.人口迁移的因素:(1)讲授法:指导同学阅读课文和图像,对比分析讲授国内及国际人口迁移的缘由和意义。

(2)读图分析探究法: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及图像,分析、说明我国、美国各主要历史时期中,国内人口的迁移规模、特点、缘由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影响,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评价建议:1.调查、收集并整理本市或本区(县)有关人口迁移的资料,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及缘由,并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2.依据视频资料商量:“民工潮”商量:民工流淌的方向、缘由。

地理必修2常考学问点梳理一、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理解记忆]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终ppt课件

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终ppt课件

乡土文化区
乡土文化区是指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在思 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 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用一种符号 作标志。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异性在于 其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与形式文 化区的区别在于其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 特性上的一致性。
文化的时间现象—— 文化扩散
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 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我国古代的人文地理记述包括《禹贡》及各种地 理志等。
德国的洪堡和李特尔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 理具有奠基意义。
12. 因.人环口境迁移的的变时化间而形产式 生的刺激因素 2.居个住人历动史分机析变化产生的因素
随机方法
19世纪人口迁移状况
第四章 人口与发展
人口增长过程 人口转变模式 人口增长的动力机制 人口与发展
第一节 人口增长过程
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 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 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我国绝大多数人口集中分布在较为低平的地区,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黄淮海平原、四川盆地等都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人口 最稠密的地区。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1.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体和矿产资源等) 2. 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
平、经济活动方式和交通运输条件) 3. 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
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
人文地理学
电子教案
研制 赵 荣 李连璞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人文地理学教学大纲

人文地理学教学大纲

人文地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发展历程。

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如文化景观、人口地理、城市地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等。

熟悉世界和中国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图阅读能力。

增强学生的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区域观念,增强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激发学生对人文地理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课程内容1、绪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2、文化地理学文化的概念和文化结构文化景观及其形成机制文化扩散和文化整合地域文化与文化区3、人口地理学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政策与人口规划4、农业地理学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农业区位论农业生产类型和地域分布农业可持续发展5、工业地理学工业的发展和分类工业区位论工业地域和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与产业转移6、城市地理学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地域结构和功能分区城市化进程和城市问题城市体系和城市规划7、语言地理学语言的起源和传播语言的分类和分布语言景观和语言政策8、宗教地理学宗教的起源和传播宗教的分布和地域特征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9、旅游地理学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旅游资源的评价和开发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旅游规划和旅游影响10、政治地理学政治地理单元和政治地理格局国家政治地理特征国际政治地理格局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11、行为地理学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决策行为和区位选择消费行为和空间行为12、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

人文地理(王恩涌)

人文地理(王恩涌)

第12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重点:行为地理学环境感知环境认知地理物象物象评价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通勤活动、购物活动、交际活动)人类迁移活动的行为空间训练方法:抽取样本调查,典型区调查。

难点:普雷德行为矩阵模型。

报偿矩阵模型本章主要论述了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问题。

概括地说:行为地理是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过程、行为空间、区位选择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侧重于探讨人类的环境知觉,环境认知、地理物象、物象评价和外在行为等的机制作用。

在人类行为机制作用下,人类各种活动的行为空间具有差异性,并且表现出不同的空间行为规律性。

并通过行为矩阵模型、报偿矩阵模型和消费行为空间模型进行分析,这些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从人类认识论的本质上揭示人类活动空间场所选择与优化的规律性。

行为地理学是地理学与行为科学间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研究不同地区人类行为的心理差异与分布,行为的环境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感应,以及环境与人类行为的关系等。

20世纪20年代行为科学产生于美国,利用社会学、心理学等来研究人们的社会行为、产生行为的原因及如何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地理学所研究的人地关系触及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次大战以后,L·尼德尔曼(L·Needleman)在《我们怎样对待配置》一文中指出古典区位理论在选择厂址时,企业的经营者很可能不是考虑最大利润原则,而是遵循行为原则。

1947年,莱特在《地理学中的物象的空间》一文中提到行为地理和感应地理的目的。

1970年,道温斯提出与60年代“计量革命”相对应的“行为革命”的口号,主张地理学以研究“空间的行为”与“空间的知觉”为重要任务。

其后,西方行为与感应地理便迅速发展起来。

这些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范畴开辟的新研究领域,重要从人类行为的角度,采用非规范和非机械的整体方法,研究人类不同地理环境的认识过程和行为规律。

行为地理学所研究的行为是指以环境映象为基础的人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它包括感应→认知→映象→决策→行为5个主要方面,目前,行为地理主要研究课题包括: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人文地理教案(陈慧琳版与王恩涌版完美结合)

人文地理教案(陈慧琳版与王恩涌版完美结合)

前言人文地理教学计划1、第一章:绪论(2周、6课时);2、第二章:文化与人文地理(4周、9课时);3、第三章:人口分布与迁移(1周、3课时);4、第四章:人口与发展(1周、3课时)5、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1周、3课时)第六章:工业的出现与发展;6、宗教与宗教地理;(2周、6课时);7、聚落地理;(2周、6课时);8、政治地理;(2周、6课时)9、人文地理所面临的问题(2周、6课时)考核体系1、考核体系综合考核指导思想,设计考核办法框架如下:1、学期考试:试卷成绩占总评70%;2、平时成绩占总评30%,其中:出勤占5分、课堂表现占10分、小论文占15分。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2、平时成绩(30分):21、出勤成绩5分:随机点名5次,缺1次扣1分。

212、课堂表现成绩(10分):上课期间的回答问题、课堂讨论等表现的评价。

213、小论文(15分)总体要求:开始时间: 6周左右;方向:个人兴趣偏好、现实资料、发展方向;制定写作大纲,收集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内容翔实、3500—4500字的小论文。

经多次修改定稿后,交由老师课阅读、批改后给出最终分数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初步工作与流程。

具体选题要求:一、大题与小题。

受资料与知识、经验与能力、时间与精力的限制,宁可小题大做、勿大题小作;二、求全与求新。

不求面面俱到,惟求创新突破;三、专深与博广;四、长期与短期。

张曙光、《繁荣的必由之路》、广东经济出版社 1999 《经济理论研究的几个方法问题》22、试卷成绩(100分*70%):学期结束,课程修学完毕,从试卷库10套试卷中随机抽出2套试卷,进行闭卷考试。

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绪论1.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1.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因映学科分支1.1.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尤指现代地理环境,具体而言,是指由大气圈、水圈、岩石、生物圈、智慧圈组成的、作为人类之家的地球表面或表层,是一个包括自然、经济、人文三大环境的复合系统。

文化地理学导论(人·地·文化)(王恩涌)

文化地理学导论(人·地·文化)(王恩涌)

文化地理学导论(人·地·文化)(王恩涌)目录前言第一章绪论一、地理学的发生、发展与分科二、文化地理学三、文化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课题: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的综合作用、文化景观第二章世界上的人口一、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及其分布、出生率的分布、死亡率的分布、世界人口的增长、人口年龄与性别金字塔图二、人口的变化与迁移:人口的历史变化、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人口过渡论、人口的迁移三、人口生态学:环境影响、环境感知、人口对环境的影响、文化对人口的综合作用四、人口景观:密集型农村聚落、分散型农村聚落、半聚集型农村聚落第三章农业一、农业类型及其分布:迁移农业、热带定居农业、种植园农业、水稻农业、谷物家畜农业、地中海农业、市场园艺农业、商业乳品农业、商业牲畜育肥农业、商业谷物农业、游牧业、大牧场二、农业的起源与扩散:驯化植物的起源与扩散、驯化动物的起源与扩散、现代农业的发明与扩散三、农业生态: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四、文化诸因素在农业中的作用:食物的偏爱、杜能的农业区位五、农业景观:传统的测地方法、地界与农田类型、土地合并、栅栏和围篱第四章政治地理一、政治文化区:政治地理上的机能文化区、政治地理上的形式文化区二、政治事物的扩散:通过移民的迁移扩散、独立运动的扩展扩散、国内政治事件的扩散三、政治生态关系:马汉的海权理论、麦金德的“陆心”学说、“生存空间”理论、斯皮克曼的“陆缘学说”、柯恩的“多极世界”模型四、政治地理中的文化作用:宗教、语言、种族与民族、共同的历史经历、国家力量的衡量五、政治景观:边界的特征、政府权力的象征第五章语言地理一、语言区:印欧语系、汉-藏语系、闪-含语系、乌拉尔-阿尔泰语系、非洲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其他语系二、语言的扩散与发展:英语、汉语扩散与各地方言的关系、语言迁移扩散与人口迁移、语言的等级扩散、语言扩散与民族迁移、印欧语系与汉语扩散的不同结果三、语言生态学:环境和词汇、环境对语言的保护作用、环境在语言传播中的作用四、人文因素与语言的关系:语言与政治的关系、多语言国家、单一语言国家、移民与语言的关系、民族和社会与语言的关系、混合语五、语言景观:西方国家的地名景观、我国的地名景观第六章宗教地理一、几种主要宗教的基本情况: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民族宗教、自然宗教二、宗教文化区:形式文化区、机能文化区三、宗教的扩散:民族宗教的传播、世界性宗教的传播、扩散方式、宗教传播中的障碍四、宗教生态学:宗教的自然观、宗教的起源、圣地、寺庙与环境、宗教节日五、宗教与文化各因素的关系:宗教与农业、宗教中的禁食、宗教与捕鱼、宗教性旅游与朝拜圣地、宗教与职业、宗教与政治、宗教与语言和教育六、宗教景观:寺庙建筑、墓地、宗教与聚落、宗教地名第七章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一、文化区:美国和加拿大东部文化区、音乐文化区、体育文化区、电视文化区、乡土文化区、文化区的等级二、文化扩散:民间文化的扩散、流行文化的扩散三、文化生态学:民间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流行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四、文化的综合作用:威士忌酒与赛车、音乐的文化综合、体育与社会及文化环境的关系、流行文化与通讯媒介的关系、流行文化中的民间文化五、文化景观中的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民间文化中的建筑景观、流行文化景观第八章种族和民族地理一、种族和民族的分布:人种的分布、地理人种的分布、民族的特点与分布二、种族和民族的迁移:来自亚洲的美洲印第安人、非洲黑人在美洲、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在拉丁美洲、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北美洲、美国城乡的其他民族的移民三、环境生态作用:环境与肤色、血型、身体的有关特征与环境、环境与民族的关系四、文化的整合作用:普韦布洛人与拉普人、澳大利亚人与新西兰人、拉丁美洲人、美国人五、种族文化景观:城市中的唐人街、乡村里的阿米什社区、芬兰人的蒸汽浴室、其他种族的文化景观第九章城市一、世界城市文化区:行政上或法律上的城市、城区的界线、机能上的城市二、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关于城市产生的动因、城市兴起区、西方城市的发展、中国城市的发展三、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城市的城址和位置与环境的关系、城市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四、城市与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关系: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五、城市景观:城市景观、城市景观的感知第十章工业与交通一、工业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二、工业革命的起源与扩散:工业革命的起源、工业革命的扩散三、工业生态学:资源因素、能源因素、地形与气候因素、工业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四、工业、交通与人文因素的关系:劳动力因素、市场因素、政治方面的作用、其他因素、工业化中所遇到的问题、交通与环境的关系五、工业与交通的文化景观第十一章文化地理学和有关全球性的问题一、全球性的人口危机二、食物供应与绿色革命三、马来西亚热带雨林的开发四、世界能源危机与阿米什人文化五、关于资源、经济、人口和环境的关系的过去与未来主要参考文献内容提要文化地理学是论述相对于自然而言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地理规律的科学。

人文地理教案设计(陈慧琳版与王恩涌版完美结合)

人文地理教案设计(陈慧琳版与王恩涌版完美结合)

前言人文地理教学计划1、第一章:绪论(2周、6课时);2、第二章:文化与人文地理(4周、9课时);3、第三章:人口分布与迁移(1周、3课时);4、第四章:人口与发展(1周、3课时)5、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1周、3课时)第六章:工业的出现与发展;6、宗教与宗教地理;(2周、6课时);7、聚落地理;(2周、6课时);8、政治地理;(2周、6课时)9、人文地理所面临的问题(2周、6课时)考核体系1、考核体系综合考核指导思想,设计考核办法框架如下:1、学期考试:试卷成绩占总评70%;2、平时成绩占总评30%,其中:出勤占5分、课堂表现占10分、小论文占15分。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2、平时成绩(30分):21、出勤成绩5分:随机点名5次,缺1次扣1分。

212、课堂表现成绩(10分):上课期间的回答问题、课堂讨论等表现的评价。

213、小论文(15分)总体要求:开始时间: 6周左右;方向:个人兴趣偏好、现实资料、发展方向;制定写作大纲,收集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内容翔实、3500—4500字的小论文。

经多次修改定稿后,交由老师课阅读、批改后给出最终分数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初步工作与流程。

具体选题要求:一、大题与小题。

受资料与知识、经验与能力、时间与精力的限制,宁可小题大做、勿大题小作;二、求全与求新。

不求面面俱到,惟求创新突破;三、专深与博广;四、长期与短期。

张曙光、《繁荣的必由之路》、广东经济出版社 1999 《经济理论研究的几个方法问题》22、试卷成绩(100分*70%):学期结束,课程修学完毕,从试卷库10套试卷中随机抽出2套试卷,进行闭卷考试。

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绪论1.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1.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因映学科分支1.1.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尤指现代地理环境,具体而言,是指由大气圈、水圈、岩石、生物圈、智慧圈组成的、作为人类之家的地球表面或表层,是一个包括自然、经济、人文三大环境的复合系统。

人文地理学第一次课件103

人文地理学第一次课件103

“海上的马车夫”——荷兰

新兴的荷兰是17世纪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首府阿姆斯特丹的商业和金融业有了长足发展, 1598年在这里创立了保险公司,1609年创办了 国家银行。荷兰殖民地遍布全球,囊括北美的 哈得逊河流域,非洲的好望角,亚洲的摩鹿加 群岛、马六甲和斯里兰卡等地。荷兰商船队非 常强大,被誉为当时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

西班牙的殖民活动与哥伦布的远航探险同时进 行。到16世纪中叶,佛朗西斯科· 皮萨罗带领13 个勇士飘洋过海,灭亡了印加这个拥有2500年 历史、延续13代、幅员100万平方公里的庞大 帝国。接着西班牙人又占领了墨西哥、智利、 哥伦比亚、阿根廷等地,几乎统治了整个中南 美洲。他们在殖民地开采掠夺白银和黄金,大 量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西班牙。到16世纪末, 世界83%的贵金属开采量掌握在西班牙手中。

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成功,有力地促进 了欧亚之间航运和商业联系,促使原先 基本闭关自守,少有交往的各个地区和 民族联系趋于紧密,交往日益频繁,开 启了海洋文明的先河。
欧亚新航路的开辟者——葡萄牙

葡萄牙在11世纪前曾经先后臵于罗马人、阿拉 伯人、摩尔人的统治之下。1143年,葡萄牙王 国获得独立。1498年,葡萄牙船队在达· 伽马率 领下,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东海岸,正式辟 通欧亚之间海上直通航路。航行成功后,葡萄 牙立即将势力向东扩张,先后占领了印度西海 岸、马来半岛的马六甲,同时还在科伦坡、爪 哇和摩鹿加等地设立商站;并最终建立了横跨 东半球的东方殖民帝国。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属于社会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 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一)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二)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三)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文化地理讲义.第1-2章

文化地理讲义.第1-2章

文化地理学本课程教材:周尚意孔翔朱竑编著《文化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主要参考书目:[1] 赵荣,王恩涌等:《人文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邓辉:《世界文化地理(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 王恩涌:《文化地理学导论(人·地·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4] 赵世瑜,周尚意:《中国文化地理概说》,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5] 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修订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6] 胡兆亮,阿尔斯朗,琼达:《中国文化地理概述(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 王恩涌,胡兆量,周尚意等:《中国文化地理》,科学出版社,2008;[8] 杨海廷:《世界文化地理》,长春出版社,2008;[9] 王会昌:《中国文化地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Terry G. Jordan-Bychkov, Mona Domosh: 《The Human Mosaic: A Thematic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Geography (Eighth Edition)》, USA: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2001第一章文化与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题第一节文化的概念与文化的结构一、“文化”的出现及其含义在我国,“文化”最早出现在《周易》里,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说。

这里“人文”与“以化成天下”,即以人伦秩序教化世人,使之自觉按规范行动。

这种以文教化便是中国传统的“文化”一词的基本含义。

在西方,“文化”(culture)最早在拉丁语里指的是培育(cultivation)。

西方人论述“文化”要比中国人晚。

在1690 年安托万•菲雷蒂埃的《通用词典》中将culture 定义为:“人类为使土地肥沃,种植树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措施”,并有注释称“耕种土地是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最诚实、最纯洁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重点:行为地理学环境感知环境认知地理物象物象评价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通勤活动、购物活动、交际活动)人类迁移活动的行为空间训练方法:抽取样本调查,典型区调查。

难点:普雷德行为矩阵模型。

报偿矩阵模型
本章主要论述了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问题。

概括地说:行为地理是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过程、行为空间、区位选择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侧重于探讨人类的环境知觉,环境认知、地理物象、物象评价和外在行为等的机制作用。

在人类行为机制作用下,人类各种活动的行为空间具有差异性,并且表现出不同的空间行为规律性。

并通过行为矩阵模型、报偿矩阵模型和消费行为空间模型进行分析,这些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从人类认识论的本质上揭示人类活动空间场所选择与优化的规律性。

行为地理学是地理学与行为科学间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研究不同地区人类行为的心理差异与分布,行为的环境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感应,以及环境与人类行为的关系等。

20世纪20年代行为科学产生于美国,利用社会学、心理学等来研究人们的社会行为、产生行为的原因及如何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地理学所研究的人地关系触及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次大战以后,L·尼德尔曼(L·Needleman)在《我们怎样对待配置》一文中指出古典区位理论在选择厂址时,企业的经营者很可能不是考虑最大利润原则,而是遵循行为原则。

1947年,莱特在《地理学中的物象的空间》一文中提到行为地理和感应地理的目的。

1970年,道温斯提出与60年代“计量革命”相对应的“行为革命”的口号,主张地理学以研究“空间的行为”与“空间的知觉”为重要任务。

其后,西方行为与感应地理便迅速发展起来。

这些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范畴开辟的新研究领域,重要从人类行为的角度,采用非规范和非机械的整体方法,研究人类不同地理环境的认识过程和行为规律。

行为地理学所研究的行为是指以环境映象为基础的人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它包括感应→认知→映象→决策→行为5个主要方面,目前,行为地理主要研究课题包括: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第1节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第2节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第3节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
第1节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一环境知觉与认知:
(1)环境知觉
(2)环境知觉与环境感觉的关系
(3)波斯特(J.D.Poteous)的三种环境
(4)索南费尔德(J.Sonnenfeld)的环境知觉的四层次
(5)环境认知
环境知觉是人们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释的过程。

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
意识形成过程:知觉—感应—筛选—评价--判断—决策—行为
波斯特(J.D.Poteous)的三种环境:
现象环境(自然客体)
个人环境(现象环境的感知)
条件环境(影响行为的文化信仰和意愿)
索南费尔德(J.Sonnenfeld)的环境知觉的四层次:
地理层次(环境)
作用层次(对人施加影响的部分)
知觉层次(人以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认识到的环境部分)
作用层次(又发行为的环境部分)
环境认知是在环境知觉基础上人们对环境信息再现大脑后的认识。

二地理物象:
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象)。

它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

地理物象呈距离衰减的规律性,地理物象也有动态性特征。

地理物象反映时代的自然形态与社会特征,同人们所处的时代有关。

三物象评价与行为:
对地理物象的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动机产生和决策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从心理图谱(mental map,亦称意境地图)的分析入手。

当然,人们也可以把大脑中的心理图谱简单地描绘出来,形成地理物象简图(或称空间图式),这种简图具有可解释性和可读性。

人类的外在行为是以地理物象为基础的,决策行为是人们对地理物象评价
后产生的响应结果。

第2节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一、行为空间(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
直接活动空间范围
间接活动空间范围
二、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
(1) 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时空棱柱体模式;
(2) 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时空棱柱体模式;
购物活动是人们日常行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通勤、通学活动的行为空间有很大差异,购物时间与购物距离往往不是固定不变的,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主要与消费者自身的行为特征、商业环境、居住环境及社会环境四方面因素有关。

(3) 交际与闲暇活动的行为空间。

三、人类迁移活动的行为空间
1、迁移的距离偏移:几乎所有迁移者的距离都不超过30千米。

随着距离增加而衰减的规律性。

2、迁移的方向偏移。

第3节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
一、行为矩阵模型
普雷德详细研究了行为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发展了美国史密斯(D.M.Smith)的空间成本曲线和获利边际理论,认为许多工厂并非建立在最佳区位上,这与企业家个人行为因素,掌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有关。

二、报偿矩阵模型
美国艾萨德(W.Isard)在《区域科学导论》著作中,继承和发展了韦伯、廖什等人的区位理论,对自然、经济、技术和社会行为等多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用专门章节论述了区位决策问题,建立了报偿矩阵。

三、消费行为空间模型
(1)消费行为空间引力模型
(2)消费行为空间偏好模型
(3)消费行为空间信息模型
(4)消费行为空间学习模型
(5)消费行为空间综合模型
正确评价行为地理学:
一、行为地理学的产生是人文地理学进步的表现
二、行为地理研究丰富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三、作为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的行为地理学研究有待充实、提高
思考题:
1解释环境知觉、行为空间、地理物象。

2分析人类日常活动行为空间的规律性。

3举例说明人类迁移活动的距离偏移和方向偏移。

4应用行为矩阵模型和报偿矩阵模型,分析一个具体的人文地理学问题。

5简要评述消费者行为空间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