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重点复习知识

合集下载

税收学原理复习归纳

税收学原理复习归纳

1 、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收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主体都不得征税或减免税收。

2 、税收产生的原因一是国家的产生和存在;二是私有财产制度的存在和发展;三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的需要;四是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3、税收产生的四个阶段① 自由贡献时期。

在奴隶时期,国家的赋税主要来自诸侯、藩属自由贡献的物品和劳力。

从税收的法制观点看,这种以国家征税权和纳贡者自由纳贡相结合的方式所取得的税收,只是一种没有统一标准的自愿捐赠,还不是严格意义的税收,只是税收的雏形阶段。

②请求援助时期。

随着国家的发展、君权的扩大,财政开支和王室费用都随之增加。

单靠自由纳贡已难以维持,于是封建君主设法增加新税。

特别是遇有战争等特别需要,封建君主更需要开征临时税以应急需。

当时,由于领地经济仍处主导也位,王权有一定的限制,课征新税或开征临时税,需要得到由封建贵族、教士及上层市民组成的民会组织的承诺。

③ 专制课征时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封建国家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和常备军制度。

君权扩张和政费膨胀,使得国君不得不实行专制课征。

一方面笼络贵族和教士,尊重其免税特权,以减少统治阶级内部的阻力;另一方面则废除往日的民会承诺制度,不受约束地任意增加税收。

税收的专制色彩日益增强。

④ 立宪协赞时期。

取消专制君主的课税特权曾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

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的神权统治,实行资产民主制和选举制。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不论是采取君主立宪制,还是采取议会共和制,一般都要制定宪法和法律,实行法治,国家征收任何税收,都必须经过立法程序,依据法律手续,经过由选举产生的议会制定。

君主、国家元首或行政首脑不得擅自决定征税,人人都有纳税义务,税收的普遍原则得到广泛的承认,公众有了必须依照法定标准评定课征的观念。

4.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学原理复习材料

税收学原理复习材料

税收学原理复习材料税收学原理是研究税收产生与发展、确定与配置、分摊与传递、影响与调控等问题的学科。

税收是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具有收入调控、资源配置和社会调控的功能。

下面是税收学原理的复习材料,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税收学的基本原理。

一、税收的基本概念与特征1.税收的定义:税收是政府按照法定程序强制收取纳税人的财产或收入的一种行政行为。

2.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纳税人无权选择是否缴纳税款,也无权决定缴纳多少税款;(2)无直接对价性: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具体服务或商品无直接对应关系,不是一种按比例交换的行为;(3)公益性:税收是政府强制征收的财政收入,主要用于公共事业和公共产品的提供,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4)经济调控性:税收可以通过调节税收政策的方式,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实现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二、税收的分类与功能1.税收的分类:(1)按税种分类:直接税和间接税,例如所得税、增值税等;(2)按征税对象分类: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3)按征税方式分类:按比例征收、按差额征收等。

2.税收的功能:(1)财政收入功能:税收是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主要方式,用于公共事业和公共产品的提供;(2)资源配置功能:通过税收政策调节市场供需关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3)收入再分配功能:通过税收调节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4)经济调控功能:通过调节税收政策,实现宏观经济调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三、税收的原理与原则1.科学性原则:税收原则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规律,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

2.公正性原则:税收应该按照纳税人的不同能力原则进行征收,实现公平和公正。

3.易于征收原则:税收征收办法应当便于管理、操作和监督,降低征管成本,提高征管效率。

4.经济效率原则:税收政策应当实现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避免产生不良经济影响。

5.稳定性原则:税收政策应当具有稳定性,不频繁调整税收政策,避免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不确定性。

税务干货知识点总结

税务干货知识点总结

税务干货知识点总结一、税收基本概念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定程序征收国民个人和组织财产的一种财政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税收具有强制性、特定性、稳定性和一定的公平性,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1.1 税收的种类根据征税对象不同,税收可分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等。

1.2 税收的作用税收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即财政收入、宏观调控和社会公平。

1.3 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纳税人应当履行纳税义务,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缴纳税款,并享有依法纳税的权利,如享有合法的减免税收等。

二、税收法律法规税收法律法规是国家对税收征收、管理、使用、监督等行为所制定的规范和规则,它包括宪法、税法、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

2.1 税收法律的层级中国的税收法律法规分为宪法、税法、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等,根据其级别的不同,对税收的内容和领域有着不同的规范作用。

2.2 税收法律的主要内容税收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税收的基本原则、税收的征收标准、税收的管理办法、税收的优惠政策等。

2.3 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纳税人在税收征收过程中拥有一系列的权利和义务,如享有合法减免税收的权利,履行按时缴纳税款的义务等。

2.4 税收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力税收管理部门负责对纳税人的税收征收、管理、监督等工作,其职责和权力由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三、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国家对税收征收、管理、使用等方面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税收的公平,激励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等方面。

3.1 税收政策的分类税收政策根据其目的、范围、对象等因素可以分为宏观税收政策、中观税收政策和微观税收政策等。

3.2 税收政策的主要内容税收政策主要包括税收的征收标准、税收的管理办法、税收的优惠政策、税收的调整政策等。

3.3 税收政策的调整和变化税收政策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而做出调整和变化,以适应当前的国家发展需要。

税收学原理复习材料

税收学原理复习材料

第一部分1.为什么说税收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经济范畴?①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②最早期的财政中没有税收因素③国家是税收产生的政治前提④私有财产制度是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⑤税收是凭借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的分配2.你身边有哪些社会经济现象属于税收范畴?当你的工资收入超出一定标准,要交个人所得税;如果你买车,要交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如果你买房、卖房,要交相关的契税、印花税,也可能交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如果你办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涉及的税就更多,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与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可以说,在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个角落,税收无处不在。

3.“私有财产制度是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这是否说明只有在私有财产制度下才需要税收这一财政收入的形式?怎样理解国家对国有企业征税的合理性?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来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

国家和企业之间是一定社会制度下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4.就确立方式而言,税收的演进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又有什么不同?(1)自由贡献阶段①征税原因:在人类从氏族社会步入奴隶社会后时期内,国王因公产收入难以满足不断扩大的支出需求,便开始依赖于社会成员和被征服部落自由贡献的劳力和物品。

②君臣关系:一种由下敬上的关系,社会成员贡献何物、贡献多少以及何时贡献,都具有较大的自发性和随意性,并不十分严格③意义:自由贡献阶段的税收,还只是处于萌芽阶段,严格说来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税收。

(2)请求援助阶段①征税原因:随着奴隶制国家王室费用和军事费用的急剧增加,仅靠公产收入和社会成员的自由贡纳已难以满足支出需要。

②君臣关系:此时的税收不再是完全自发的由下敬上,而是先由上对下提出请求,再由下对上给予援助;下对上援助什么、援助多少以及何时援助,也不再是完全随意的,而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的。

税收基础知识重点

税收基础知识重点

税收基础知识重点税收基础知识重点第一章:税收的定义和分类1. 税收的概念税收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按照一定的税率和税基,从居民和非居民的财产、收入和行为上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

2. 税收的分类(1)按税种分类- 间接税:这类税收是指税务主体通过征税目标征收税款,纳税人并不是直接向税务主体缴纳税款。

间接税的特点是税务主体通过行政手段、企业或个人的交易环节实施税收,纳税人通过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方式向国家缴纳税款。

常见的间接税有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 直接税:这类税收是指税务主体直接向纳税人征收税款。

直接税的特点是税务主体直接向纳税人征收税款,纳税人需主动向国家缴纳税款。

常见的直接税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

(2)按征收主体分类- 中央税:由中央政府依法征收的税收,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

- 地方税:由地方政府依法征收的税收,主要包括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3)按征税对象分类- 个人税:对个人财产、收入和行为进行征税,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

- 企业税:对企业财产、收入和行为进行征税,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第二章:税收的基本原则1. 合法性原则税收必须依法征收和使用,合法性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务主体必须依法制定税法,履行法定税收程序,确保税收的合法性。

2. 公正性原则税收征收和分配必须公平合理,公正性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务主体在税收征收和分配过程中,应当坚持公平原则,避免过度负担纳税人或偏袒某一群体。

3. 简易性原则税收征收的程序和规则应当简明易懂,简易性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收政策和税法应当避免复杂繁琐的规定,使纳税人能够容易理解和遵守税法。

4. 效率性原则税收征收和分配应当高效率和高效益,效率性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务主体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政策,提高税收的征收效益。

第三章:税基与税率1. 税基的概念税基是指纳税人的财产、收入和行为等可以作为征税依据的基础。

税收学复习资料

税收学复习资料

税收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每题的考中几率约为14.8%】1.税收: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律预定的对象和标准,非惩罚性的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分配的一种方式。

2.代扣代缴义务人:指税法规定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3.代收代缴义务人:指有义务借助与纳税人的经济往来关系,向纳税人收取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和单位。

4.征税对象: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国家据以征税的依据。

5.税率:纳税人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关系与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6.边际税率:是指课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所占的比率。

7.政府剩余: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通过组织与管理经济社会活动所增加的社会财富。

8.外部性:企业或个人强加于市场之外的其他人的成本或效益。

9.税收原则:国家设计税收制度,制定税收政策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

10.能力原则:根据各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个人应承担的税收。

11.最小牺牲:全体纳税人因纳税所直接牺牲的效用最小,即全社会所获得的效用最大。

12.税收的社会公平:税收应该在社会和政治意义上满足公平的要求,通过税收手段妥善协调社会上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

政治上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13.税收的效率原则:以尽量小的税收成本取得尽量大的税收收益。

14.税收的经济效率:它要求征税应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或者对经济效率的损失最小。

15.税收的额外负担:指政府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干扰了纳税人正常的经济决策,从而引起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

16.税收职能:是税收这一分配范畴本身固有的和经常起作用的职责或功能。

17.税收的调节职能:指税收在取得收入的过程中,通过改变社会成员占有社会产品份额,影响其经济利益进而影响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功能。

18.税收效应: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即通常所受的税收调节或效用。

税收学 考试重点

税收学 考试重点

1.税务的实体法有哪些要素2.我国税收体系的特征3.什么是税务筹划简述避税与逃税:4.税务筹划的基本方法5.税收学和税务会计学的异同6.增值税的定义、类型、原理视同销售行为:表现:7.企业所得税的定义基本减免条件---加计扣除:税前扣除项:8.所得税的应税收入与会计学上的收入有何不同9.会计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异同某运输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3.9发生以下经济业务,计算该企业应纳增值税和营业税。

(1)本月取得含税运输费收入222万元;(2)将10辆运输车出租,本月取得含税租金收入共计175.5万元;(3)本月购进燃料油,取得专用发票上列明价款50万元,增值税8.5万元;(4)购买汽车维修用的零部件,取得专用发票上列明价款10万元,增值税1.7万元;(5)购进统一着装工作服一批,取得专用发票上列明价款4万元,增值税0.68万元;(6)转让车库,取得价款150万元,车库原购买价100万元,已经折旧30万元;(7)出租门面租金收入10万元;(8)转让营改增前购入的小汽车一辆,原价30万元,已折旧2万元,新售价20.8万元。

某机械制造业2013年产品销售收入3000万元,销售成本1500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12万元,销售费用200万元(含广告费200万元),管理费用500万元(含招待费20万元,办公室房租36万元,存货跌价准备金2万元),投资收益25万元(含国债利息6万元,从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34万元,权益法计算投资损失15万元),营业外支出10.5万元,系违反购销合同被供货方处以的违约罚款。

补充资料:(1)当年9.1日起租用办公室,支付2年房租36万元;(2)企业已与缴税款190万元。

要求:(1)计算该企业税前可扣除的销售费用;(2)计算该企业税前可扣除的管理费用;(3)计算该企业计入计税所得的投资收益;(4)公司支付联营企业利润30万元,同时捐赠公益性捐赠50万元,计算该公司税前可扣除的公益性捐赠支出;(5)计算该企业应纳所得税额;(6)计算该企业应纳所得税;(7)计算该企业2013年度应补(退)的所得税税额。

税收学复习整理

税收学复习整理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税收: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二:思考题1. 税收特性?答:税收具有三个基本特征:非直接偿还性,强制性和规范性。

(1)非偿还性:税收虽然最终用之于民,但政府征税与具体纳税单位和个人受益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等的交换关系。

(2)强制性:在国家税法规定的范围之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3)规范性:税收课征的依据是税法,国家在征税之前,就通过法律形式,把应开征的税种,征税范围,纳税人,征收比例及违法处罚标准等规定定下来,由征纳双方共同遵守。

2.税收职能?答:税收具有两大职能:财政收入职能和经济调节职能。

(一)财政收入职能:筹集资金或组织收入的职能。

它是国家对税收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税收最重要的职能目标。

它有以下三个特点:(1)适用范围广泛性。

(2)取得财政收入的及时性。

(3)征收数额上的稳定性。

(二)经济调节职能:现代税收主要有以下三大经济调节职能。

(1)促进资源有效配置。

资源配置指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经济资源的分配与使用。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运行失调或存在某种缺陷时,政府课税能矫正失调或弥补缺陷,有利于改善资源配置状况,产生增进社会福利的正效应。

(2)调节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及公平与否,既是一个社会价值观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

运用税收手段调节收入分配既是税收的一个重要经济职能,又是各国经济社会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税收作为政府直接掌握的经济工具,在平抑经济波动,体现政府政策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税收对宏观经济稳定的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税收自动稳定机制。

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规模随经济景气状况而自动进行增减调整,从而“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一种税收宏观调节机制。

这种机制主要是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表现出来的。

二是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

是指政府根据经济景气状况,有选择地交替采取减税和增税措施,以“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调控政策。

税收概论知识点总结

税收概论知识点总结

税收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税收的概念和特征1. 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依法向纳税人征收的一种强制性支付,用于满足政府运作和公共服务支出的一种收入形式。

2. 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

纳税人必须依法缴纳税款,没有选择权。

(2)普遍性。

税收适用于所有纳税人,不分贫富,不分阶层。

(3)公共性。

税收是用于政府公共支出的一种收入来源,用于满足国家公共服务和建设的资金需求。

(4)稳定性。

税收是国家的稳定收入来源,能够保障政府的运作和发展。

二、税收制度1.税种分类(1)依纳税对象分类。

分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2)依税收方式分类。

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3)依税收对象分类。

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

2.税收征收和管理(1)税收征收机构。

由税务局、海关等部门负责税收的征收工作。

(2)税收管理。

包括纳税申报、抵扣、汇缴等管理工作。

(3)税收征收程序。

包括税收申报、核定、征收和缴纳等程序。

三、税收的作用和意义1. 财政收入来源。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能够保障政府的基本运转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2. 调节经济和社会发展。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征收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3. 调节收入分配。

税收能够通过纳税人负担的不同来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四、税收的原则和政策1. 税收的公平原则。

税收应该符合纳税人的付费能力和经济收入水平。

2. 税收的公正原则。

税法应该公正透明,避免不公正和歧视。

3. 税收的效率原则。

税收应该尽可能的减少税收的破坏性,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有效的资源配置。

4. 稳定原则。

税收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保障政府财政的稳定收入来源。

五、税收政策和改革1. 税收政策的目标。

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保障社会公平等。

2. 税收改革的内容。

包括税收体制改革、税种改革、税率调整等。

3. 税收政策的实施。

通过采取差别化税率、减免税款和调整税收征收方式等措施来完善税收政策。

六、税收与经济发展1. 税收与经济增长。

自考会计本科《税收学》知识点

自考会计本科《税收学》知识点

自考会计本科《税收学》知识点1、地方税地方税是由一国的地方政府征收管理和使用的税。

它属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中央税中央税又称国税,是由一国的国家政府或中央一级政府征收管理和使用的税。

它属于中央级政府的财政收入。

2、税制结构税制结构是指国家根据集中收入和调节经济的要求,设置各个税种从而形成的相互协调和补充的税收体系,即指在整个税收体系中,主体税、辅助税和补充税及其要素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协调及其数量比例关系。

3、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是指国家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或基本准则,也是评价税收政策好坏、鉴别税收制度优劣以及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4、直接税直接税是指纳税人不能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税种。

5、起征点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时开始征税,未达到这个数额就不征税。

但是一旦达到这个数额则全部课税对象都要征税。

6、税收的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归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

7、纳税人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享有法定权利、负有纳税义务、直接缴纳税款的单位或者个人。

8、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又称为课税客体,是指税法中所规定的征收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即确定对什么征税。

9、税率税率是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税率有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之分。

10、定额税率定额税率也称为固定税率,是对课税对象按固定税额计征的税,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收。

11、税收负担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所承担的一定的经济负担,一般以税额与税基或相关经济指标的比值来表示。

12、税负转嫁税负嫁接是指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将其所缴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嫁给他人负担的过程,是税负运动的一种方式。

13、税负归宿税负归宿是税负运动的终点或最终归着点。

税负归宿可分为法定归宿和经济归宿。

14、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税款义务的单位。

税收学原理复习重点

税收学原理复习重点

1税收的概念,范畴,认识(界定)论述题税收涵义: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或公共服务,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无偿地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理解:一、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二、行使征税权的主体是国家三、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四、征税的目的是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或公共服务(依据)五、税收必须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六、税收征收的对象是居民和经济组织。

税收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以政治权力为依据的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税收的特征又叫税收的形式特征,是税收本质属性的外在表现。

税收的形式特征主要表现为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规范性(简称税收“三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政府凭借政治权力以法律形式确定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保证税收分配的实现。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归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

税收的稳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纳税人和征税标准等征纳行为规则,征纳双方部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变。

2 税收的职能论述题税收的职能可概括为财政收入(筹集资金)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宏观调控职能。

1)税收的财政收入职能就是税收的筹集资金职能,是税收所具有的从社会成员处强制性地取得一部分收入,为政府提供公共品,满足公共需要所需物质的功能。

税收收入的特点(一)来源的广泛性(二)形成的稳定性(三)获得的持续性2)税收的资源配置职能,是税收所具有的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制度影响个人、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使社会经济资源得以重新组合、安排的功能。

税收资源配置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平衡产销供求二、合理经济结构三、有效利用资源3)税收的收入分配职能,是税收所具有的影响社会成员收入分配格局的功能。

税收收入分配职能丰要体现在调整要素分配格局和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上。

一、个人收人分配的市场决定二、税收对个人收人分配的影响三、税收的收入分配职能4)税收宏观调控职能是税收所具有的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制度,影响社会经济运行,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功能。

税收重要基础知识点

税收重要基础知识点

税收重要基础知识点1. 税收的定义和作用税收是指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而对个人和企业征收的一种强制性财政收入。

税收的主要作用包括财政收入的来源、调节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和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

2. 税种和税收分类税种是指根据征收对象和征收行为的不同进行分类的税收。

主要税种包括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税收还可以根据目的和范围的不同进行分类,如直接税和间接税、中央税和地方税等。

3. 税收征收原则税收征收原则是指在税收征收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常见的税收征收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公平原则、简易原则、便利原则、效率原则等。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税收征收活动的公正、合理和高效。

4. 税收政策与经济发展税收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目标而制定的税收规定和措施。

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可以通过调节税率、税收减免和优惠等手段来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整。

5. 税务管理与税收征收税务管理是指国家税务机关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对纳税人履行税收义务进行监督、指导和管理的活动。

税务管理的目标是确保税收的及时收入和合规征收,维护税收秩序和公正。

6. 税收利益与纳税人权益税收利益是指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后所享受到的各种公共产品和服务。

纳税人权益包括合法权益、纳税信用权益、申诉权益等。

税收利益与纳税人权益的平衡是税收制度健康发展的基础。

7. 税收合规与风险防控纳税人应按法律法规规定,主动履行纳税义务,确保税收合规。

同时,纳税人也应注意合理合法避税,防范税收风险。

税务机关通过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和税收执法,提高纳税人遵纳意愿和风险防控能力。

以上是关于税收重要基础知识点的概述,涵盖了税收的定义、作用、分类、征收原则、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税务管理、纳税人权益以及税收合规与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内容。

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税收制度和税务管理的重要性,并为个人和企业的税务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税收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税收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税收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税收的性质1.强制性税收是政府依法强制征收的财政收入,公民和企业都必须依法交纳税款,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税务机关有权依法对纳税人进行税收管理和征收,确保税收的收入。

2.对等性税收征收的对象是纳税人,不同的人员或者单位应该按照其货币收入的多少来交纳税款。

对等性是一种税收公平的表现,可以减轻低收入者的负担,调节财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3.普遍性税收是所有公民和企业都要缴纳的,无论财富多少,收入来源如何,都应该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交纳税款。

这种普遍性可以确保国家有足够的财政收入,维持其正常的运转。

二、税收的功能1.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税收是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等。

这些公共产品和服务对整个社会都有利,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调节收入分配税收可以通过征收高收入者更多的税款,或者给予低收入者税收减免等方式,来调节财富的分配,降低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平等。

3.实现经济调控税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降低或者增加某些税收项目,来实现对经济的调控。

比如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率来促进企业的发展,通过增加消费税来控制社会的消费水平等。

4.保障国家安全和民生福祉税收可以用于国防支出,保障国家的安全,也可以用于社会保障支出,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三、税收的分类1.按纳税对象分类(1)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根据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税率,按照其个人的收入状况缴纳的一种税收。

(2)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其企业经营的利润状况缴纳的一种税收。

(3)消费税:是指企业按照其生产、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活动产生的应税行为计税并向国家缴纳的税收。

(4)资源税:是指国家对矿产资源、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所征收的一种税收。

(5)房产税:是指国家对私人和企业的房产财产所征收的一种税收。

2.按征收方式分类(1)直接税:是指由个人或企业直接交纳给政府的一种税收,例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税收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整理版

税收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整理版

税收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整理版一、税收学原理概述1.税收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税收学原理的意义及其与财政学的关系二、税收的基本概念1.税收的定义和特征2.税收的种类和分类三、税收的功能和目标1.税收的经济功能a.调节经济收入分配b.调节资源配置c.维持国家财政收支平衡2.税收的社会功能a.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b.保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3.税收的政治功能四、税收原则1.公平原则a.税收公平的概念和要求b.不平等税收的原因和影响c.税收公平的实现途径2.效率原则a.税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b.税收效率的衡量指标c.提高税收效率的方法3.简易原则a.负担与解放b.税收简易原则的意义和特点4.稳定原则a.稳定性的概念和要求b.稳定性的影响因素c.稳定性的实现途径五、税收的设计和1.税制设计的原则和方法2.税制的动因和目标3.现行税制的问题和方向六、税收的减免和优惠政策1.减免政策的概念和目的2.减免政策的分类和实施方式3.优惠政策的概念和作用4.优惠政策的设计和实施问题七、税收征管及其1.税收征管的目标和要求2.税收征管的问题和挑战3.税收征管的方向和措施八、税收的国际比较和国际税收体系1.税收国际比较的目的和方法2.税收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3.国际税收体系的特点和演变九、税收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税收政策制定与评估2.财税和优化资源配置3.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上是一个税收学原理的复习提纲。

根据该提纲,你可以复习税收学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目标,税收原则,税收的设计和,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税收征管及其等内容。

同时也可以了解税收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税收在国际比较和国际税收体系中的地位。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高考税收知识点总结

高考税收知识点总结

高考税收知识点总结一、税收的定义和作用1.1 定义:税收是国家依法向纳税人征收的财政收入。

1.2 作用:税收不仅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还可以通过税收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促进社会公平,促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通过税收政策,政府可以对社会资源进行再分配,满足公共需求,保障社会稳定。

二、税收的分类2.1 根据税的对象分类: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交纳的税,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间接交纳的税,如消费税、关税等。

2.2 根据税收对象分类:财产税、消费税、所得税等。

2.3 根据税收形式分类:一般税收和特种税收。

三、税收的原则3.1 确定性原则:税种和税率的确定应该尽可能明确,以便纳税人能够准确预测纳税的数量和程序,以便遵守纳税法律。

3.2 公平原则:税收的征收应当公平合理,即不同纳税人在相同条件下应当纳税相同;在不同条件下的纳税人应当根据其收入、财产等不同情况征税相应差别。

3.3 便利原则: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的操作应当简单容易,不应给纳税人增加额外的负担和费用;同时在纳税程序上,国家应当采取措施尽量避免重复纳税。

3.4 稳定性原则:税制安排不应当频繁调整,以便纳税人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来做好纳税的准备。

3.5 经济效率原则:税收的结构要合理,税收的干预要适度,以提高纳税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税收法规4.1 中国税法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

4.2 核心内容包括:税的对象、税的范围、税的税率、扣缴义务人、征收依据、纳税方法、免税政策等。

五、税收政策5.1 宏观税收政策:宏观税收政策是指国家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财政状况所制定的税收政策。

通过宏观税收政策的调整,可以达到稳定经济、促进发展、调节收入分配等目的。

5.2 微观税收政策:微观税收政策是指国家在具体经济领域所实施的税收政策。

比如对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复习资料4_税收学

复习资料4_税收学

一,税收的必要性1,税收的存在,最直观的看是由国家的存在决定的;从根本上说,税收的存在是由公共需要决定的。

2,私人需要内容:a,人口或劳动力的再生产。

b,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公共需要即社会整体的需要,内容:人口或劳动力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共同外部条件的再生产。

特性:a,主体的集合性b,客体的不可分性(消费方面的非竞争性,供给方面的非排他性)3,私人事务是满足私人需要的社会活动。

公共事务是满足公共需要的社会活动。

4,公共事务的执行者,既不可能是某个家庭,也不可能是某个厂商。

原因:家庭或厂商都属于民间经济主体,一方面不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方面又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

5,资源总是稀缺的,为满足生产的需要,必须将有限的资源在国家和私人部门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

国家取得经济资源或其支配权的方式有:公产收入,专卖收入,货币发行,借债等6,税收是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成本的补偿形式,履行国家的社会职能,参与生产,它的优点:a,与公产、专卖、规费收入相比,可普遍地作用于社会的所有成员,b,与罚没、摊派、掠夺等收入相比,可形成连绵不断的收入。

c,与货币发行相比,可最大限度的避免社会成员的反对d,与公债、借款相比,可避免背负沉重的债务包袱。

7,税收在取得经济资源或其支配权方式的优越性:a,它可以普遍地作用于社会的所有成员b,它可以形成稳固的收入c,它可保持经济稳定二,税收的根据1,税收的根据是指国家为什么有权利向人民征税和人民为什么有义务向国家纳税。

2,西方学说:a,利益说从国家与人民之间的互利关系说的主要有社会公共需要说,国家勤劳费用说,交换说。

b,所有权说从人民及其财产对国家的隶属关系说的主要有共有权说,间接所有权说,最高所有权说。

c,掠夺说从剥削关系说的3,国内学说:国家社会职能说,国家最高所有权说,国家政治权利说4,对税收根据的认识,首先取决于对国家本质的认识。

凡认为国家在本质上是为满足公共需要而执行公共事务的社会集团的,会从互利关系或所有关系出发认识税收的根据,主张或赞同利益说和所有权说,反对掠夺说;凡认为国家在本质上是阶级压迫工具的,则会从掠夺关系出发,主张或赞同掠夺说。

税收学知识点整理

税收学知识点整理

税收学知识点整理●税收导论●税收的理解●财政收入的一种●征税权的主体是国家●依照行政权力征税●目的是提供公共产品●借助法律进行●税收特征●强制性(最明显)●法律形式确定征纳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无偿性●征纳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固定性●法律形式且事先确定,不可随意更改●税制要素●最基本问题:对什么征税?征多少税?向谁征?●税基●广义税基(最宏观角度)●国民收入型所得税类●国民消费型流转税类●国民财富型财产税类●中义税基课税对象●商品销售额;商品增值额;企业利润;个人收入等●狭义税基计税依据●狭义税基=中义税基-各项扣除●税率●公式:税额/税基●税率形式●累进税率随着税基的扩大,税率也相应上升●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比例税率税率保持常数不变●单一比例税率同一税种吱设置一个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同一税种多个比例税率,根据情况不同设定●定额税率按照实物量计税●税率分析方法●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累退税率:随着税基增大,税率降低●公平角度分析:累进税率强于累退税率●效率角度分析:累退税率强于累进税率●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累进税制下,边际税率大于平均税率;累退税率下反之;比例税率下边际税率等于平均税率●调节方式●边际税率偏重税率心理影响●平均税率偏重分析税收负担率●调节对象●边际税率偏重结构分析●平均税率偏重总量分析●调节效应●边际税率偏重于替代效应●平均税率偏重于收入效应●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存在税前扣除时,名义税率大于实际税率●存在累进税制/通货膨胀时,实际税率大于名义税率●纳税人享有权利,负有义务,直接缴纳税款的●自然人纳税人●自然人个人●本国公民●居住在所在国的外国公民●自然人企业●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法人纳税人●基本特征●国家认可●能够独立取得和处理财产●能够独立承担民事义务●以自己名义参加民事活动和诉讼●纳税人和负税人●是否存在纳税转嫁●存在●纳税人≠负税人●不存在●纳税人=负税人●税收收入特点●来源广泛性因为政府提供公共品,所以所以分享公共品的都要征税●形成的稳定性1.税收来源广泛2.按照法定标准征收3.税收受法制保护●获得的持续性只要社会存在再生产,税收就能源源不断获得●财政收入的规模●提供公共品的需要(首要)●提供纯公共品需要纯公共品: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完全由政府提供●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是政府税收收入规模的最低要求●提供准公共品的需要准公共品:不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可政府可私人●社会福利,教育,交通●税收规模的第二层次需要●政府取得收入的可能●收入来源●取决于国民收入能力●征税能力●取决于政府征税能力●财政职能●税收足额、稳定●足额:资金充足,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稳定:相对稳定在生产总值,保持税收持续稳定增长●税收适度、合理●适度:取之有度,税率不宜太高●合理:照顾到各种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税收及其特征定义:税收是国家为满足其行使职能的需要,依靠手中所掌握的行政权,按照事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向居民、公民或经济组织征收而取得的财政收入,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

特征:(一)强制性:是指政府凭借行政权,以法律形式来确定政府作为征税者和个人、社会组织作为纳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二)无偿性:是指税收国家向纳税人进行的无须偿还的征收。

(三)固定性: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对什么征税、对谁征税及其征收比例,在实际征纳中,国家和纳税人双方都必须共同遵照执行。

2.税收要点:一、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二、国家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三、税收的征税主体是国家,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手中掌握的行政权。

四、征税必须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

五、税收是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

3公共物品特征:受益的非排他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效用的非分割性。

4税收与公债区别P8 税收: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公债是政府举借的债务,公债具有自愿性、灵活性、有偿性的特征。

5夏商周三代的“供助彻”,都是对土地上的收获物进行原始的强制征税,是税收发展的雏形阶段6税收效应:是政府课税对经济的影响,分为微观经济效应和宏观经济效应两种。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是指政府课税对纳税人经济选择和经济行为的影响,包括对生产、消费、劳动力供给、私人投资、个人储蓄的影响。

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是指政府课税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包括税收对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的影响,税收对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的影响等。

收入效应是指当政府对商品、所得或财产课税时,纳税人因此减少了实际收入或可支配收入。

• 替代效应是指当政府对商品、所得或财产课税时,纳税人因此而降低了对原来经济行为或经济选择的偏好,转而用另一种行为或选择来代替。

7.税收总量政策旨在通过调节宏观税负来影响宏观经济总量,如扩张性税收政策、紧缩性税收政策、中性税收政策。

税收总量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8.税收乘数,是指因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倍数。

9.税收的调控手段(1)内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规模随经济景气状况而自动进行增减调整----当经济高涨时,实际税负会自动上升,从而产生紧缩的效果;当经济低落时,税负会相应下降,产生扩张性效应,从而达到“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一种税收宏观调节机制。

(2)相机抉择:即“视经济运行情况而确定所采取的政策”,包括扩张性税收政策、紧缩性税收政策等。

在经济高涨时采取紧缩性税收政策,在经济低落时采取扩张性政策,以此来调节社会总供求水平,熨平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相机抉择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10、税收稳定局限性:1.税收制度不能频繁变动。

2.税收调控空间有限。

3.税收调控存在操作上的制约。

4.税收调控具有时滞性。

(1)认识时滞(2)行政时滞(3)决策时滞(4)执行时滞(5)效果时滞11、社会公平分为前提公平和结果公平。

前提公平是指各市场主体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付出同样的努力,便可得到同样的汇报。

结果公平是指为实现社会稳定,避免出现贫富悬殊,在市场分配的基础上,通过税收如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等进行二次调节,缩小贫富差距,避免出现社会动荡。

12、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是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的指导思想,也是评价税收政策好坏、鉴别税制优劣的准绳。

它反映一定时期、一定社会条件下的治税思想。

13、我国应遵循的税收原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税收的公平原则、效率原则、财政原则、法治原则。

P46(1) 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 衡量标准:一是受益原则。

二是支付能力原则,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该缴纳相同的税款,即税收的“横向公平”;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该缴纳不同的税款,即税收的“纵向公平”。

(2)效率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经济效率,就是征税应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或者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二是行政效率,也就是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它要求税收在征收和缴纳过程中耗费的成本最小。

经济效率旨在考察税收对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影响状况。

行政效率可用税收成本率即税收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率来反映,(3)法治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应以法律为依据。

税收的构成要素、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只能由法律确定。

没有法律作为依据,国家不能征税,国民也不得被要求缴纳税款。

(4)财政原则:是指税制的建立要使税收收入能充分满足一定时期财政支出的需要,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税收收入要充分:是指税收要满足一定时期的财政需要。

税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该是适度。

二是税收收入要有弹性:是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

即在现行的税率和税法下,税收收入(T)变动的百分比对国民收入(Y)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用公式表示:e=(△T/T)/(△Y/Y)。

式中, e 表示税收弹性;△T表示税收收入变化量,T表示税收收入△Y表示国民收入变化量,Y表示国民收入。

税收弹性>1,表明税收富有弹性,税收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税收弹性=1,表明税收为单位弹性,税收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同步;税收弹性<1,表明税收的增长速度慢于、低于经济增长速度。

税制设计应当使税收具有较好的弹性,一般来说应使税收弹性≥1.• 拉弗曲线:税负过高和过低都不好;税负过低,就不能满足政府的正常支出需要;税负过高,则不仅不会增加收入,而且会制约经济的发展。

14、超额负担:除了正常负担外,经济活动因政府征税受到了干扰和阻碍,社会效益因此而受到削弱,则产生了税收的超额负担;超额负担分为两类:一是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是经济运机制方面的超额负担无论发生哪一方面的额外负担,都说明经济处于一种低效率的状态15、税式支出:P44-4516、最优税制理论:综合权衡效率与公平对福利的影响,找出二者的最优组合,是最优税收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的最优税制理论主要研究假定公平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如何使效率损失最小化。

17、拉姆齐逆弹性法则:对商品课税的最优税率与该商品的需求弹性成反比,即对需求弹性大的商品征低税,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征高税。

有效率的商品税应对生活必需品课以高 税,而对高档品课以低 税。

18、需求弹性:是指商品或者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对市场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同税负转嫁成反向运动, 需求弹性越大(供给弹性越小),前转较困难,税负越趋向由生产者负担;需求弹性越小(供给弹性越大),前转较容易,税负越趋向由消费者负担。

(如生活必需品)。

19、税收负担:是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承受的经济负担。

税负影响因素:(一)经济发展水平,是最根本决定因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二)国家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国家为了达到预期的经济目标,往往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改变社会资源和财富在社会生产各部门间的分配,最终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国家财政收支状况.在国家财政比较宽裕时,国家多趋于实行轻税政策,税收负担减轻。

如果国家财政在某一时期发生了较大困难,出现赤字,这是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除了压缩一部分支出外,还可以增加税收负担。

(四)税收制度,一国税收制度直接影响该国的税负水平。

包含1. 税率2. 计税依据3. 加成和加倍征税4. 减税、免税和退税(五)经济结构.(六)国家职能范围.政府职能范围宽,需要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数量就多,宏观税负水平就应高一些,反之则低。

(七)非税收入规模.税收并不是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的唯一方式和渠道。

在满足政府一定支出需要的情况下,如果通过非税形式取得的收入规模大,通过税收取得的收入规模必然减少。

(八)其他因素.比如政府收不抵支时一般具有强烈的增税动机。

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低税负的推行;战争时期,为支付必要的战争经费支出,必然会增加税收总量从而增大社会总体税负。

20.宏观税收负担:比例越高说明对社会负担的负担越重,反之越轻。

衡量标准:(1)国民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2)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3)国民收入税收负担率(4)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21.微观税负衡量标准:(1)企业税收负担率(2)企业流转税负担率,(3)企业所得税负担率 (4)个人所得税负担22我国确定税负的原则(一)取之有度,在确定税负总水平时,要兼顾国家需要和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以促进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协调发展,培植更加丰茂的税源,保证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

(二)量能负担,社会总体税负水平的确定要依据国民经济的负担能力,纳税人个别税负也要依据各不同部门、行业纳税人的个别负担能力来确定。

23税负的转嫁:是指纳税人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将自己的税收负担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其他人的过程。

P67基本形式:(1)税负前转亦称顺转,是指企业将所缴纳税款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法,向前转嫁给购买者或者最终消费者负担。

• (2)税负后转,也称税负逆转或税负向后转嫁。

即纳税人所纳税款因种种原因不能向前转给购买者和消费者,而是向后转给货物的供应者。

• (3)税负消转(4)税负资本化转嫁影响因素:p69• (一)商品供求弹性.• 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弹性是决定流转税转嫁的最主要因素。

税负转嫁最终取决于供求之间的弹性关系。

• 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即Ed/Es>1,税负更多地倾向由生产者负担;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即Ed/Es<1,税负更多地倾向由消费者负担• (二)课税商品生产与销售的竞争程度.(三)征税范围(四)反映期限(五)税种.24.税收制度:是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种税的搭配问题。

25税目规定了一个税种的征税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税率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它反映征税的深度。

26.税制分类:根据体系内税种的多寡分为复合税制和单一税制。

1.课税对象性质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目的税和资源税2.税负能否转嫁直接税和间接税3. 税收管辖支配权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4.计税标准从价税和从量税5.税收与价格关系价内税和价外税6.税收收入形态实物税、货币税和力役税正税和附加税7.是否具有独立的计税依据8.存续时间的长短临时税和经常税特别税和一般税9.是否具有特殊目的10.税收负担的确定配赋税与定率税27.税制结构及其影响因素P99(1)是指各税种在税收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包括主体税种的选择以及主体税与辅助税的配合等问题(2)经济发展水平;一国某一时期的需求;税收政策目标;税收征管水平;各方博弈。

28.税权配置:税制体系中包括不同的税种,这些税由不同的机关制定和管理;包含三种类型:分权型、集权型、兼顾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