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01001010缺失的中学语文新诗教学及其改进策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现代诗歌(本文把“新诗”和“外国诗歌”统称现代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韵律美的语言、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歌有了明显的量增加,且内容不同,风格迥异,这意味着现代诗歌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取向、社会地位得到了重新审视和切实回归。

但是,在语文教学实际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诗歌教学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初中语文现代诗教学的现状分析现代诗歌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读诗的眼力和资本,既要有文本,又要有教师,还要有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接受的心向。

长期以来,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歌所占比例不大,篇幅不多;加上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语文教学功利倾向十分明显,与考试有关的内容理所当然作为重点,教师钻之研之,学生听之记之;而与考试关系不大或者无关的,自然成为教学次点,教师省之略之,学生避之远之。

(一)教师底气不足语文教师的诗歌素养,尤其是现代诗歌的素养,关系到现代诗歌的教学质量。

然而目前语文教师对当代文学尤其是现当代诗歌的疏离与隔膜,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不争现象。

一是缺少知识储备。

不少语文教师,学生时代受现代诗歌熏陶少,即使读过大学,也只知晓诗歌发展的大概轮廓,只读了少量的诗歌作品,专长者甚少。

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和个人的喜好,接触现代诗歌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而现代诗歌教学的知识与经验更是微乎其微。

大多数教师处在相当单一的状态中,缺少对新鲜文化的吸收,文学素养比较匮乏。

二是缺乏教学能力。

教师缺少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与深入感悟,只能简单照搬教参“指点”,照抄别人教案。

教学中,有的更多重视了诗歌意象、思想等内容方面的理性分析,忽略了诗歌的音乐特征,忽视了性灵的启发;有的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对诗歌意境的赏析浅尝辄止,学生只要会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有的看似注意了朗读,可是范读、朗读的内涵却不够丰富,很少联系诗歌的内核。

初中语文 教学方面的改进措施

初中语文 教学方面的改进措施

初中语文教学方面的改进措施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学生学习兴趣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低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教学内容的枯燥,教学方法的单一,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甚至有些学生出现了厌学的情况。

2. 教学目标不明确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只是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讲解,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3. 教学方法单一目前许多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以讲授为主,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改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措施1.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首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方法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并针对这些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

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例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 加强课堂互动加强课堂互动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课堂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来加强课堂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语文现代诗歌中教学困境的突破

中学语文现代诗歌中教学困境的突破

中学语文现代诗歌中教学困境的突破中学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诱人的魅力和丰富的艺术特色。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如学生对现代诗歌缺乏兴趣、不理解诗歌意境、无法欣赏诗歌中的美感等。

为了突破这些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思考。

1. 拓宽学生的阅读素材现代诗歌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含各种各样的内容和风格。

如果仅仅将学生局限在教材中的一些经典诗歌上,可能会限制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拓宽学生的阅读素材,引导他们接触不同类型的现代诗歌,包括抒情诗、写景诗、思想感悟诗等。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优秀的现代诗歌作品,如北岛、余光中、海子等作家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现代诗歌的多样性和独特的审美魅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现代诗歌常常借助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然而,学生对于这些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常常有限,导致他们无法领略诗歌的内涵和美感。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包括对于诗歌节奏、韵律、音韵的感知,对于诗人感情、思想的理解,对于诗歌中隐含意义的察觉等。

通过课堂上的多媒体展示、音韵对比、诗歌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现代诗歌的表意方式和艺术特色。

3. 创设情境,引导情感共鸣现代诗歌常常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诗歌的语言和形象传达给读者。

然而,学生常常对于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感到陌生,无法与之建立情感共鸣。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容易与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产生共鸣。

比如,在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时,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美丽的海滩风景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宽广和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4.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除了学习和欣赏现有的现代诗歌作品,学生自己的创作也是培养学生对诗歌理解和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试析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析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析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试析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诗歌是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最重要的文学体式.诗歌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师教法运用得当,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诗歌的节奏、韵律以及作品中所出现的意象和营造的意境,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之美,感受诗人的感情世界,感受多彩的精神生活.本文就如何促进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问题;对策一、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学观念、方法滞后。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主要表现为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教得太死,一是教得太活。

教得太死的教法在目前的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占主流。

大部分老师是根据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和中考试卷上出现的诗歌试题的题型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也就是所谓的应试教学。

在教学上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步骤:文学常识的记忆,关键字的理解,重点字句的含义,重点句表达作者的感情等。

尽管有不少人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过猛烈的抨击,但由于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在应试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就使人不想为而为之。

教得太活的教法大多出现在公开课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充分准备,收集相关的资料,运用光、电、声、色等高科技的手段,把一堂平时只背背写写的古诗文课上得让人耳目一新。

和前面的应试教学相比,这种教法又显得太活,学生很难接受,教学效果也不太理想。

教得太死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得太活,让学生难以适从。

(二)学生应试、畏难心理严重。

现在初中教育仍然围着中考转,考试几乎不考诗歌。

例如作文,只要不是命题作文,出题者就会注明,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试题中即便涉及一些诗歌方面的内容,也多以联句的形式出现,且考查的都是名句,题目简单,形式单一。

考试的指挥棒使学生仅以背诵若干名句为能事,不求甚解。

抱着这种应试的心理,学生学习诗歌就变得功利、浮躁,不肯静下心来多读多背。

至于现代诗歌,他们更是懒得过问,因为中考对此不涉及。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策略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策略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策略摘要【摘要】古诗词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学习古诗词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初中生的古诗词理解和鉴赏能力,需要不断加强初中语【摘要】古诗词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学习古诗词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初中生的古诗词理解和鉴赏能力,需要不断加强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改进,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朗诵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启发学生感受诗词的思想情感。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策略古诗词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其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给人带来不同的情境体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学习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初中古诗词教学显得较为机械化,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当前,在新课标的目标导向下,中学课程不断推进改革,古诗词的教学也开始得到改进。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分析(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古诗词具有独特的意境美,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感受到其呈现出的语言魅力,获得美的体验。

初中生还处于生活观、价值观的塑造期,在审美观念上还缺少独立性,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或他人的影响,对美的体验有时候也是从表面现象来判断,对事物的内在价值还没有形成充分的认知。

古诗词作品中大多通过人或物将作者的个人情感内化,语言内涵丰富而深刻,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可以拓展视野,获得对美的不同层面的感受。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力不是生来就有的,也需要后天环境的塑造。

在培养创造力的过程中,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都局限在条条框框之中,也很难有出色的创造力。

初中生的年龄处于向成人过渡的阶段,还没有完全定型,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在初中阶段重视对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古诗词作品大多以精简的篇幅和内容来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内涵,在理解内涵的过程中,仅仅从字面理解难以达到一定深度,而需要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来进行联想,去不断体会其中的深意。

[高考必看]缺失的中学语文新诗教学及其改进策略.

[高考必看]缺失的中学语文新诗教学及其改进策略.

缺失的中学语文新诗教学及其改进策略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三中学张兰芳一、缺失的中学语文新诗教学1、教材中新诗选文的缺憾新课程实施之前,老教材中新诗篇目相对其他文体是极为缺失的,从初中到高中,学生接触的新诗不过七八首,而且范围有限,大多以毛泽东、郭沫若、闻一多的作品为主。

新课程标准实行后,各地教材增加了现当代代表诗人如徐志摩、舒婷等人的诗作,也加入了一些外国新诗,但无论是相对数量还是诗人的选择仍存有缺憾。

以人教版、苏教版和粤教版三个版本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仅在必修一第一单元安排了一个新诗单元,共四个组合:《沁园春长沙》(毛泽东、《雨巷》(戴望舒、《再别康桥》(徐志摩、《大堰河》(艾青、《断章》(卞之琳、《风雨》、《错误》、《回旋舞》、《在一个地铁车站》,共9首。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在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模块一“吟诵青春”安排了3首新诗:《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相信未来》(食指、《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江河;必修三的第一专题“祖国土”模块二“颂歌的变奏”安排了4首新诗:《发现》、《北方》、《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土》;必修五的专题二“此情可待成追忆”模块二“旧日时光”安排了3首新诗:《旧日的时光》( [英]罗伯特·彭斯、《箭与歌》( [美]朗费罗、《别离》(冯至。

五册必修教材共计10首新诗。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在第二册安排了一个诗歌单元:《毛泽东词两首》(《沁园春·长沙》、《忆秦娥·娄山关》、《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死水》(闻一多、《再别康桥》(徐志摩、《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热爱生命》(食指、《双桅船》(舒婷、《外国诗歌四首》(《致大海》《我一无所求》《底片》《黑八月》,总计11首。

三个版本教材的新诗选文分别选择了一首毛泽东的词、五首左右的中国现当代代表诗作,四首左右的外国诗歌。

相比老选材,各版本的新教材增加了新诗的篇目,加上相配套的《语文读本》,新诗的选文相对丰富了不少。

论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诗性”缺失的破解之道

论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诗性”缺失的破解之道

-041-2019年第31期︵总第179期︶课堂教学KETANG JIAOXUE教师还可设计题目:在此基础上,你能设计哪些题目?列举并解答。

这种不限制学生思维的开放性题目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考能力,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

由此可见,设计新颖、开放性的练习有利于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图3 图43.生活性、趣味性的练习设计虽然物理知识来自生活,但物理知识的抽象性、理论性比较突出,学生学习难度较大[2]。

所以,在练习设计中,教师可引入生活场景,设计具有趣味性、生活性的练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看到物理知识充满趣味性的一面。

以《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练习:便利贴的背面是有黏性的,可以贴在课本、桌面、墙面等地方。

它的主要原理是什么?若想清除便利贴,可采用哪些方法?其中涉及哪些物理知识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这些生活中非常常见,却又不被人注意的现象,既能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又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 语综上所述,虽然练习设计对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练习设计能否充分发挥优势、促进学生学习,取决于教师能否将练习设计与课堂教学充分融合在一起,改革物理练习教学模式。

坚持分阶段、分层次地设计新颖、开放、生动、有趣的练习题则可以迅速达到这一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1] 董衍梅.略论优化练习设计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138+140.[2] 顾鹏程.初中物理开放性练习的设计技巧[J].中学课程资源,2017(06):57-58.作者简介:周光明(1965.9—),男,江苏南通人,大学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引 言诗歌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星。

当前初中语文教材中编排的诗歌派别和数量不断增加,怎样实现高效的诗歌教学,减少“诗性”的缺失,使学生在诗歌学习中学会热爱自然、悲天悯人,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缺失探析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缺失探析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缺失探析概要: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学习诗歌应该能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诗歌中的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对诗歌则语言进行品味,并且在经过自己的思考之后,把自己的思考内容与大家进行交流沟通,才能帮助学生自身提高对诗歌的品鉴能力。

教师也应当在业余时间加强对诗歌的鉴赏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对诗歌作品进行鉴赏,更好的体味诗中所呈现的意境及深刻的人生道理,引起同学的情感共鸣。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选取的标准大多都是与政治思想相挂钩的,一些抒发个人情怀的诗歌,选取的比较少。

使得诗歌教学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学生会误以为诗歌都是表达爱国情怀、忧国忧民的民族思想。

被入选的现代诗歌中,在代表性、思想性等方面都得到许多业界专家学者的质疑。

而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也不能真正的阐释清楚诗歌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内容,或者是表现出的很牵强的解释。

如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中“黎明”这一意象实则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黎明的迫切渴望之情,而有些教材则将其解释为象征着解放区的生机勃勃[1]。

这是将诗歌的情感与政治思想牵强相连,其实作者的本意并没有这层意思,这就使得诗歌教学背离了诗歌实际。

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考试的题型中较少出现诗歌鉴赏类的,在作文题中也不会出现诗歌写作。

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就会针对考试题型进行详细讲解,而忽略了对于诗歌的教学,这也是诗歌教学日渐萎靡的重要原因。

教师只要学生在考试中拿到高分即可,不在乎诗歌教学的成效如何,使得学生不能真正领悟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诗歌韵律美,体会诗歌中的语言文字美。

1.1教学方式中对诗歌的教学缺失一些教师在诗歌教学过程中,通常是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名家朗读视频,让学生跟着朗诵诗歌,再稍微的解释诗中的大体中心思想,教材大纲中要求背诵的则让学生背诵诗文,没有要求的就这样一笔带过。

这样的教学方式似乎是让学生掌握了诗歌的背诵,但是却没有教会学生真正领悟诗歌中蕴含的内在美,忽略了对诗歌的某些字词进行斟酌研究,挖掘诗歌中蕴藏的意境美。

初中语文教学改进方案及措施

初中语文教学改进方案及措施

初中语文教学改进方案及措施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1.1 语文教学不能再局限于课本知识。

咱得明白,语文这门课就像一个大宝藏,课本只是其中一部分。

不能只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文和字词,要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在生活中的魅力。

比如说,生活中的广告语、电影台词,那都是语文的活教材。

咱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个小框框里,要打开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知道语文无处不在。

1.2 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可不是一句空话,以前那种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干听的模式得改改了。

学生得成为课堂的主角,老师只是个引导者。

就好比一群人爬山,老师是那个指方向的,学生得自己一步一步往上爬。

老师不能总是“大包大揽”,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语文的奥秘。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2.1 多开展互动式教学。

课堂上不能总是老师问学生答,得让学生之间也能互动起来。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讨论的话题也别太死板。

像读了一篇小说,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里面人物的性格,让他们各抒己见。

这就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们的想法凑在一起,往往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2.2 利用多媒体资源。

现在都啥时代了,教学不能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阶段。

多媒体就是个好帮手,比如讲古诗词的时候,可以找一些根据古诗词改编的动画视频放给学生看。

那画面一出来,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诗词里描绘的意境了。

这就好比给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语文世界的新大门,让他们能更直观地感受语文的美。

三、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3.1 评价不能只看考试成绩。

一考定终身这种观念早就该淘汰了。

除了考试成绩,要关注学生平时的表现,像课堂上的发言、小组讨论的参与度、作业完成的质量等。

有的学生可能考试不太在行,但平时课堂上思维活跃,这样的学生也应该得到肯定,不能让考试成绩这一棵“歪脖子树”挡住了整片森林。

3.2 评价方式要多元化。

可以有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

老师评价当然很重要,但学生自评和互评也不能少。

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能让他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与改善对策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与改善对策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与改善对策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在现实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理解力
和鉴赏能力不足等。

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要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可以通过音乐、歌曲、动画等形式将古诗词与现代生活
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容易地理解和接受。

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古诗词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加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鉴赏能力。

可以通过分析古诗词的意境、用词、写法等方面,
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可以组织一些讲座或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
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以提升他们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互动讨论、小组
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和体验古诗词的魅力。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
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古诗词。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也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古诗词
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和手段,让学生真正受益。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需要我们重视和改善。

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理解力和
鉴赏能力、多种形式的教学以及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诗词,提升他们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古诗词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使学生受益终身。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摘要:本文旨在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进行改进进行浅析。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目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等。

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包括增加多样化的古诗词选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创设情境化教学环境等。

这些改进措施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多样化、教学方法、情境化引言: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古诗词教学被认为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等,使得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美妙之处。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侧重于对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但缺乏足够的关注点和引导方式,使得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

而且,教学内容的单一化也限制了学生对不同类型古诗词的认识和理解。

另外,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互动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因此,如何改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改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措施。

首先,通过增加多样化的古诗词选本,包括选取不同题材、风格和时期的古诗词作品,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其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阅读解析、课堂讨论、创作实践等,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深度理解和个人感悟。

最后,通过创设情境化的教学环境,将古诗词融入生活实践和文化体验中,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词的美与韵,增强他们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

通过这些改进措施的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将更加生动、多样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从而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

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

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古诗词教学在中学阶段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学体制。

一、欣赏朗诵,理解背诵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处在最强的阶段。

在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让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写作的心态。

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积累,而背诵往往就是学生对于古诗词积累的最好方法。

因此,欣赏朗诵,理解背诵,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学语文古诗词的同时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学阶段的古诗词多数是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头联、颈联、尾联应怎样读,需要教师给予很好的指导。

教师的示范朗诵对学生理解诗词具有很大的帮助,重视朗诵是诗词教学的根本。

古诗词都有严格的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行云流水,熟读还可以促进背诵。

二、合理联想,深入理解古诗词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为其运用了精练的语言而达到了生动的意向,营造出作者当时的氛围,让读者进入遐想之中。

在中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古诗词意境的重现,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联系生活,运用诗词中国的古诗词都来源于诗人的真实生活,能够体现诗人当时的真实感情。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充满欲望。

在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这是一篇描写诗人回故乡的情景的诗,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理解诗词的写作佳境。

“少小离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具体理解这句诗,儿童或者更大一点的时候离开了家乡,是什么原因促使离开家乡的?为什么回来?回来做什么?如今回来的情形又是什么样?当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样和诗人打招呼的?说明了什么?乡音和鬓毛都说明了什么?这样可激发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顾,回顾的过程中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诗词意境。

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本体的缺失及对策

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本体的缺失及对策

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本体的缺失及对策摘要:目前,新课程的改革风生水起,语文的课堂教学也在改革中得到了一些启示,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观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

但教师在追求新课程理念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特别是在语文本体上表现尤为突出。

本文就结合笔者的实践,对语文教学中语文本体的缺失作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本体缺失对策语文本体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

在语文教学中,抓住了语文本体,就抓住了改革的方向。

一、语文本体何谓语文本体,笔者认为是教学中的“言”和“意”的相互转化。

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借着一定的语言来对自己的感情或观点进行表达的,其中的语言是载体,而感情(观点)才是核心。

这里就涉及到“言”和“意”。

(一)言。

言包括两类,语文本体中,言既包括语言(以语音为物质外壳,由词汇和语法两部分组成的符号系统并能表达出人类的思想),它是静态的、具有共性的符号,同时也包括言语(使用语言的过程),它是丰富的、动态的,体现着个体鲜明个性的语言使用特色。

在语文本体的言中,既有字、词、句、段、篇、修辞、逻辑等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也有古今中外在使用语言的历史中形成的特色、技巧和艺术。

(二)意。

意包括三类,语言本体中,意既包括逻辑思维(如思想、概念、定义、判断、推理等),也包括形象思维(情绪、想象等),还包括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思想、意念、理想一类的心理活动,更在语言中包含着个体通过语言反应出来的人性和人道等心灵世界中的东西。

(三)言和意的相互转化。

1.由言解意: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是言,而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由言来对文本进行解读,从文本的外部世界走向文本表现的内部世界中去,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文字的基础上,学着去感悟文本深处的意蕴、形象、思想,从而受到感染。

2.由意解言:当学生在初步掌握了文字所负载的内在意蕴后,反过来,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中的深层的东西来对文字进行分析,如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的,是人物的语言、动作,还是心理。

当前中学语文教育的缺失与解决对策初探

当前中学语文教育的缺失与解决对策初探

当前中学语文教育的缺失与解决对策初探当前中学语文教育的缺失与解决对策初探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呈现一派欣荣景象,但一些遗留或新的问题仍然存在。

要走出当前语文教学的困境,无疑要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注重和强化语文教育的三重层次。

关键词:语文教学整合教材解读教材表现教材1 新课改以来中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纵观语文教学现状,大体可用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尽管近年来业内专家对原有教学状况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原来遗留的问题并未完全解决,而新的问题也随即产生。

首先是知识系统的无序。

与其说语文课本是一套教材,不如说它是一套“文章选集”。

观察任何学科的教材,都存在一种既定的次序与逻辑,前一课没有听,后一课就无法学。

而语文学科恰恰就缺乏这样的知识链条,导致系统的缺失。

王荣生教授曾在教师中做过一次调查,结果表明,有100%的高中教师曾打乱课本编排次序,有近50%的高中教师因“教学进度时间关系”删减教材,也就是说,现行教科书“编排不尽合理,导致教学各行其是”【1】,缺乏一种环环紧扣的约束力,这是没有运用艺术整合教材所导致的结果。

其次是传统教学的后遗。

过去,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虽然新课改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限于教师素质、教学观念等原因,传统教学的后遗症仍在延续:教学过程中重“教”轻“学”、重“工具”轻“人文”、重“普遍”轻“个性”等现象仍然存在,课上条分缕析、千文一面,课下知识背诵、解剖训练,只求学生“学会”,不求学生“会学”,在解读教材方面缺乏艺术的分析,难以展现文本的艺术魅力,把语文学科导入了一个“死胡同”,使其毫无吸引力可言。

再次是形式主义的入侵。

如果说以上两点是语文缺乏艺术的表现,那么形式主义无疑就是语文走入艺术误区的表现。

新课标提出“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手段”【2】,强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这是非常正确的,但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为形式而形式。

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作者 : 于庆平> 语文课向来是我国中小学开设时间最长、所占课时最多的一门基础课程。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渠道。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谈起目前语文教学的弊端,清醒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能列出一长串,课堂教学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连传统课堂教学视为最主要的认识性任务也不可能得到完全和有效的实现让课。

著名的特级教师、有“北魏南钱”之称的钱梦龙老师就批评现在的语文教学是“束缚人、折磨人、摧残人”确实是这样,纵观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填鸭式教学方法还普遍存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尚难以落实,“双基”落实和学法指导有待提高,目标意识和训练意识尤需加强。

学生似听非听、似答非答、似练非练的情况普遍存在,教师有目标,但落实不够;有训练,但力度不够;有提问,但设计不够;有导读,但指导不够。

课堂上,学生累、教师也累;如果有人听课,那就更累。

原因何在?。

> 笔者通过这几年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现融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明确提出若干语文教学中存有的主要问题,并不揣着识见地明确提出一些对策。

> 一、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仍沿袭传统的“教师中心论”,不太注意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不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来看,采取填鸭式的“满堂灌”,使得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

> 很多语文教师抱着对教育事业的爱好,每天又就是翻看参考书,又从网上浏览资料,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底上每一课。

至了课堂上总是期望充分利用 45 分钟,多谈一些内容,于是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在课堂上搞一番感情丰沛的演讲,语文课变成了老师的演说课。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方案初中语文教学改进措施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方案初中语文教学改进措施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方案初中语文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改进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优化教学内容和教材:确保教材的科学性、适宜性和时代感,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
阅读、写作、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以及注重培养
学生的人文素养。

2.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音频、图片、视频等多种多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加强师生互动: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增加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
发表观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通过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培养
学生的表达和批判思维能力。

4. 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科
普读物、新闻资讯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5. 创设语文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多种语文实践机会,如写作比赛、语文戏剧表演、
朗读比赛等。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古迹、博物馆等,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历史
文化素养。

6. 考试评价改革:改革语文考试评价方式,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包括语言
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评价。

减少机械填空和选择题,增加阅
读判断、综合分析、写作等能力的考核。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改进需要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生互动、阅读培养、实践机
会以及考试评价等方面综合考虑,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论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古代诗歌选目的缺失及改进建言.docx

论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古代诗歌选目的缺失及改进建言.docx

论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古代诗歌选目的缺失及改进建言摘要:诗教是历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同样继承了我国诗歌教育的优良传统。

但本人以为,人教版初中《语文》的古代诗歌选目仍存在时期分布失衡,体裁分布不均,作者分布面偏窄的缺失。

本文旨在对此三人缺失作出详细分析后,提出了改进选目之我见,即在合理划分正附选功能,合理分配诗词曲各体数量及各时期数量,适当减少唐宋分量,适当减少个别大家名家的分量,充分兼顾到各时期、各种体裁题材、各种风格流派的基础上,拟出了一个具体的作家作甜分配方案,从而真正达到一斑窥豹,取精用宏之目的。

关键词:人教版初中《语文》;占代诗歌;缺失;改进;分配方案中图分类号:G633. 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11 (2008) 10-092-04作者:周萍,长沙外国语学校教师;湖南,长沙,410007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教是历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第十六》)自汉武帝时将《诗经》列为“五经”之首后,各种教育读物无不将诗歌作为重屮Z重。

旧时许多文人无不接受过“柔日读诗”的严格训练,传统蒙学中就有《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

现代教育的初中阶段(约12-15岁),是人生接受能力最强、记忆力最好的阶段。

作为现行重要的初中课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 同样继承了我国诗歌教育的优良传统。

在全部一百六十九篇课文中,有中国古代诗歌(包含诗、词、曲)三十首(以下简称“止选”)。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还选取了六十首古代诗歌作为课外背诵(以下简称“附选”)。

毫无疑问,无论正选还是附选,这总共九十首中国古代诗歌对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是大有教益的(附带说明,课文中还有中国现代诗歌和外国诗歌,但非本文论及对象)。

所选诗歌无疑都是历来公认思想意义较深、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

就其可接受性而言,无疑都是历來流传较广的优秀篇什。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缺失与审美回归探讨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缺失与审美回归探讨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缺失与审美回归探讨本文主要针对教育界中,初中语文的传统诗词诗歌教学方法,倡导学生做到“句句清楚,字字落实”为主的授课方式,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不能对所授的课程更加深入的理解,而是运用机械记忆方式。

分析诗词的能力严重的缺乏,导致学生难以理解诗词中的重要价值与教育的主要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不断的深入学习课堂,初中语文也正在实施着改革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对诗词的赏析审美能力进一步的提高。

中学语文诗词教学方式审美缺失改进措施G633.3 A 2095-3089(2018)02-0038-02学生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审美教育与诗词的鉴赏能力有紧密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方式,教师对学生进行诗词授课过程中,应当将课堂的反馈结合,促进学生对诗词进一步的理解,并将自身的学习方法与诗词的特征进行整合。

在相应的教学基础下,不仅对教师的指导方式发挥有效的作用,也能促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诗词的鉴赏能力也逐渐的提升,本文主要阐述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缺乏诗词的审美情趣,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中学语文诗词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1)学生在语文诗词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学生在学习语文诗词过程中,其它的文体主要运用朗读方式,而诗词却是运用涵咏方式,文体方式主要是掌握材料的中心思想,诗词需要掌握情感流程,对学生而言,诗词比文体的要求比较高。

从小中学生就是运用图像与拼音读物,对于主观性的动漫学习与电脑游戏从小就比较喜爱,在学习诗词过程中,应当具备较强的想象力。

学生对学习的心理本来就容易弃难就易,因此,严重造成学生难以对诗词作品产生喜爱。

其次,中学生与诗人相比较下,知识面就比较弱,在学习能力上相对就会很低,人生经历与感悟相比就会和诗人之间有一定的差距。

多数中学生都会因为功课比较多,难以接触到外界与乡村的生活,家长的过分呵护,导致学生没有丰富的阅历。

加之时代的快速转变,学生难以理解到诗人的社会背景与生活经历,导致学生与诗人之间难以引起共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失的中学语文新诗教学及其改进策略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三中学张兰芳一、缺失的中学语文新诗教学1、教材中新诗选文的缺憾新课程实施之前,老教材中新诗篇目相对其他文体是极为缺失的,从初中到高中,学生接触的新诗不过七八首,而且范围有限,大多以毛泽东、郭沫若、闻一多的作品为主。

新课程标准实行后,各地教材增加了现当代代表诗人如徐志摩、舒婷等人的诗作,也加入了一些外国新诗,但无论是相对数量还是诗人的选择仍存有缺憾。

以人教版、苏教版和粤教版三个版本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仅在必修一第一单元安排了一个新诗单元,共四个组合:《沁园春长沙》(毛泽东)、《雨巷》(戴望舒)、《再别康桥》(徐志摩)、《大堰河》(艾青)、《断章》(卞之琳)、《风雨》、《错误》、《回旋舞》、《在一个地铁车站》,共9首。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在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模块一“吟诵青春”安排了3首新诗:《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相信未来》(食指)、《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江河);必修三的第一专题“祖国土”模块二“颂歌的变奏”安排了4首新诗:《发现》、《北方》、《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土》;必修五的专题二“此情可待成追忆”模块二“旧日时光”安排了3首新诗:《旧日的时光》( [英]罗伯特·彭斯)、《箭与歌》( [美]朗费罗)、《别离》(冯至)。

五册必修教材共计10首新诗。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在第二册安排了一个诗歌单元:《毛泽东词两首》(《沁园春·长沙》、《忆秦娥·娄山关》、《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死水》(闻一多)、《再别康桥》(徐志摩)、《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热爱生命》(食指)、《双桅船》(舒婷)、《外国诗歌四首》(《致大海》《我一无所求》《底片》《黑八月》),总计11首。

三个版本教材的新诗选文分别选择了一首毛泽东的词、五首左右的中国现当代代表诗作,四首左右的外国诗歌。

相比老选材,各版本的新教材增加了新诗的篇目,加上相配套的《语文读本》,新诗的选文相对丰富了不少。

但是对于三年的高中语文教学课时来说,10首左右的新诗还是比较少的,何况其中还有学生并不喜欢的篇目。

因此,无论从选文的篇目数量还是诗人选择方面,目前的语文教材都仍存在缺失现象。

2、高考中新诗考查的缺位高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高考考什么,中学就教什么。

高考中新诗考查的缺位,是影响中学语文新诗教学的主要因素。

首先是高考作文对新诗的回避。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要求里都有一条“请不要写成诗歌”,这本身就给学生一种误导,认为诗是和高考无关的。

比如一个论说性的题目出来以后,本来很难写成诗,却还要要求“不要写成诗歌”,为什么不说“不要写成小说、不要写成剧本”呢?这正是长期以来不重视新诗教学所导致的。

由于老师与学生长期以来不读新诗或很少读新诗,对新诗的文体特征及把握世界的方式缺乏了解,必然会造成丧失对新诗的感悟力与判断力。

其实,2004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蝴蝶·蛹》就是一首新诗形式的佳作。

以一个不合理的要求扼杀这样的佳作,实在是高考作文考查方面的缺失。

其次是阅读理解对新诗的回避。

命题者认为高考阅读理解考新诗不合适,理由是意蕴太深,考生不容易把握。

但是在历年高考阅读题里面曾经考查过新诗,用的是郑敏先生的《金色的稻谷》。

考完之后,诗评家与语文教师纷纷点评,最后还把《金色的稻谷》选进了中学教材。

这也说明在高考题当中,包括语文练习当中,用一些新诗做阅读理解题目,对于新诗的普及是有作用的。

其实,把新诗作为阅读理解考题是非常适宜的,诗比较短,而且又往往比较含蓄。

而用散文、小说,则只能选一小段,抓住两三个关键点,或者把一篇长文章进行压缩,这往往造成上下文文意的脱节,影响考生对原文的理解,而新诗考查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3、课堂教学方法的缺失新诗教学的缺失不仅体现在教材的编选和考试的形式上,更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大部分中学老师在诗歌教学上下的工夫仍不够。

教师自己不懂诗,不爱诗,不能真正走进诗歌的内核,体会不到诗歌丰富的内蕴,只能照本宣科,只是在那里“应付”。

当然不可能引领学生走入诗歌的世界。

其次,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因为教师没有真正的走进诗歌,教学只能走过场,有的根本放弃新诗的教学;有的即使教学,也只是读读诗作,介绍作者,讲讲背景,让学生记一记诗歌主旨。

这样的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对学生毫无吸引力。

在诗歌教过后,学生不可能真正进入诗歌,更不会喜欢新诗。

所以,诗歌教学的空间还远远没有拓展开。

工具理性和实用主义已全面支配了现今的教育体制和观念,我们的语文课堂离“诗教”的传统愈来愈远了。

二、不该缺失的中学语文新诗教学“一切文学都具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一首诗看。

”正像朱光潜所说,“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

”现代新诗,由于它运用的语言、表现的生活和感受贴近现代人,因而更能对现在的人们产生影响。

”i作为语文教学不可忽略的内容之一,新诗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其他文体所不可替代的意义。

1、陶冶性情,塑造精神从古到今,诗都是文学的核心,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心灵的呈现。

这是诗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离开了诗,我们就很难对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心灵的启蒙。

语文教学除了工具层面,更应该把它看成塑造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更应该强调它的人文精神。

新诗在陶冶学生性情,塑造人文精神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新诗始终是和这个社会的脉搏、和读者的心灵相通的诗人徐志摩当年在清华的一次讲演中就曾这样痛切地说:“中国人成为这样一种生物,没有宗教,没有爱,甚至没有任何的精神冒险”,人们从小所接受的一切,无非为了“合于毫无生气的生活礼仪,而不是揭示伟大生活的奥秘,唤起伟大生活的希望。

这是中国教育的大失败,它导致真正人格的死亡,没有穷尽地造就着杰出的庸才”。

正如,学生阅读《雨巷》,记住的那个结着愁怨的丁香一般的姑娘;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所唤起的指点江山的满腔豪情,这些新诗所赋予人的激情与浪漫是其他文学作品所无法达到的。

2、优化语言,激活思维尽管我们不可能培养所有的学生都成为作家,但是,母语教学毕竟不同于外语教学。

十二年的教学后,学生的语言干瘪毕竟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可是,事实呢?“高考是高水平的考试,但我们非常不解的是竟有这样多的学生不能正确地使用母语作文。

许多作文语言的基本功差,连话也说不清;有些学生热衷于使用欧化的语句;一些考生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句子写不顺,错别字过多……学了12年语文,竟然无法用母语通畅地写一篇800字的文章,竟然无法让人从中感受到母语的美。

”iiiii新诗的语言显然自然清新,比起一般的实用文体更具有美感,这是毋庸质疑的。

多读诗歌,从中吸取营养,对于优化语言,激活思维,有着极大的意义。

比如,学生阅读汪国真的一些诗歌,大大地极高了语言的文学色彩。

阅读巴尔蒙特《为了看看太阳,我来到这世界》感受到人生的最朴素的存在意义,激发了学生用另外一种眼光看待世界,用新的思维看世界,当然,很自然的在写作中表现出来。

三、改进策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没有办法改变高考的形式,也不能按着自己的喜好去左右教材的编写,但是,面对目前新诗教学的缺失,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改进,扩大新诗的教学空间。

1、用好教材,教学方法多样尽管教材中新诗的选文不能尽如人意,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

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为例。

必修一第一歌专题第一个板块的几首诗歌,在讲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食指的《相信未来》时所采用的教学形式是有所不同的。

因为《沁园春长沙》是进入高一的第一篇文章,教学时可以视野开阔些,在播放网络上下载的名家配乐范读、演唱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后,利用网络课件上不够恰当的画面,放手让学生去体会画面与诗作中景色描写的不吻合之处,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意识。

而教学《相信未来》只要抓住诗中极具冲击力与对比性的意象,如“蜘蛛网“炉台”“灰烬”“紫葡萄”、“鲜花”“排浪”“大海”等意象,就找到了解读文本的钥匙,即使不涉及文革的特定背景,学生也完全可以领悟到诗中所传达的面对现实困境,挣扎着摆脱羁绊,憧憬美好未来的理性思索与坚定信念。

而配套的《读本》也应该好好利用,可以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选取自己喜欢的篇目,收集资料自主探究,在班级交流研读成果。

比如,在开展交流时,选择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一个女生就是喜欢其优美的意境,一曲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展示,震撼了全班同学;而选择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一个学生则结合海子的生平经历,深入解读,写出了一篇文章《海子,愿你做一个幸福的人》,带领同学们走进了海子的世界。

在教外国诗时,找出不同的译本进行对照阅读,比如,阅读《为了看看太阳,我来到这世上》,我就选择了两种版本的翻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阅读。

除了诗歌本身的教学外,还应把诗贯穿在其他文学样式的教学中,使它们焕发出一种诗意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司马迁的〈屈原列传〉时,我引入了洛夫的诗作《水祭》:“挥菖蒲之碧剑//扬汨罗之浊浪//在泽畔//在石榴纷举怒拳的五月//我又见你从江心踏波而来//见一株白色水姜伸出温婉的手//牵你涉水而过//江水早已洗白了你一身傲骨……”学生在读了《水祭》,使原本枯燥的古文教学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诗意。

新诗教学不应只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点缀。

教诗也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这首先应是心灵的爱好。

我们的心中有了这种爱,诗歌就会走向我们。

诗歌就会通过我们而歌唱。

在这种意义上,诗歌教学不是“教学”,而是一种“分享”。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有一句诗“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我们从事诗歌教学,无论选择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要做一个使者,把诗的光芒带向课堂,把“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带向那些年轻的心灵,并与他们一起分享。

2、丰富选文,拓展阅读空间,教材上的篇目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的诗歌作品,或者跟教材的文本相关,或者是师生根据喜好自主的选择。

例如,在苏教版的诗歌单元,就可以给学生补充相关的课外诗歌作品:教学食指的《相信未来》补充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阅读《读本》里顾城的《回答》,补充顾城及其他朦胧派诗人的代表作品;由郑愁予的《错误》,补充介绍其他台湾诗人如洛夫及其代表作。

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老师不仅应教好课本上选的诗,还应尽量扩展阅读,多研究,多阅读,多关注新诗的动态。

除了中国的新诗,还应把外国诗人介绍给学生。

新诗的选文,意在引导学生走进诗的世界,感受在爱的琴弦上弹奏出的生命之歌。

所选篇目,在思想健康的前提下,以审美为主要尺度。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教师的讲授,特别朦胧、特别艰涩的诗不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