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倾向框架效应理论及其拓展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合集下载

目标框架效应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目标框架效应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要: 目标 框 架 效 应 指 说 服 信 息 的影 响 力 会 受 到 信 息 在 陈述 行 为结 果 或 目标 时 所 采 用 框 架 影 响 的 一 种 现 象 。 目前 , 研 究 者拒理论 、 双 加 工 理 论 和 调 节 定 向 理 论 来 解 释 目标 框 架 效 应 的 心 理 机 制 。此 外 。 研究者还发现 . 目标 框 架 效 应
更 可能影 响 人们 对 出行方 式 的选 择F 。在 医疗决 策 领域 。 目标框架 效应 会影 响人 们对 医疗 资源分 配公 平性 的知 觉与判 断 。与 以消极框 架 描述 医疗 资 源分 配相 比. 积 极框架 能够 让人 产生 更强 的公平 感 , 因而 更 容 易 被 公 众 接受 [ 4 3 。此外 , 在 公 共 政策 的制 定 方 面, S c h u c k和 V r e e s e 发 现 ,以带来 机遇 的方 式来 描 述公共 政策 的实 施效果 比以带来 风 险的方式 来描 述
而, Me y e r o w i t z 和C h a i k e n的一项研 究 却发 现 ,在试
图说 服女 性 参 加 胸 部 自检 ( b r e a s t s e l f — e x a mi n a t i o n , B S E ) 时, 采 用强 调不进 行 B S E所可 能 带来 风 险 的消 极 框架 将 信息 呈现 给被 试 . 比采用 强 调进 行 B S E所 能 带 来好 处 的积 极 框 架 更 能 说 服 被试 进行 B S E E 2 ] 。 尽 管这两 种类 型 的信息 在 内容和 目的上没有 本 质 区
预期 理 论 ( p r o s p e c t t h e o r y ) 认为 , 人 们在 收 益 的 情况 下通 常会规 避风 险 。而在 损失 的情况 下会 寻求

框架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框架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框架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框架理论研究框架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文章在综述框架理论60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框架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处,预测其发展趋势并展望了框架理论应用研究的前景。

研究发现,框架理论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其发展过程具备较强的内在逻辑与一致性;静态和动态描述成为各领域界定框架概念的两个层面;框架理论对认知语言学整体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作用。

框架理论研究仍存在系统性不强、整合性研究不多、应用研究偏少和动态的框架研究有待深入等问题。

因此,系统的框架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跨学科交叉与融合及动态的框架研究将是未来框架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同时,框架理论多范式的理论内涵使得其在语言学、认知科学和跨文化传播领域仍然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1.引言自人类学家Bateson (1955: 39-51)首次提出框架概念以来,框架理论的研究至今已有60年,呈现出多领域、跨学科的发展趋势。

20世纪70年代中期,社会学家Goffman将Bateson的框架概念引入社会学领域,系统地提出了框架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与此同时,心理学家们也从知识表征和信息处理的角度提出了框架、参照框架、框定效应的概念及理论。

70年代末,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框架理论逐步渗透到新闻传播学领域。

80年代初,语言学家Fillmore创立了框架语义学。

21世纪初,认知语言学Lakoff又将语言学、社会学和传播学中的框架概念引入政治学,创立了框定理论。

框架理论多范式的理论内涵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相关文献主要聚焦于上述某具体领域内框架理论的评介,鲜有学者对框架理论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脉络作过综述。

鉴于此,本文从框架理论的缘起、多领域发展和跨学科融合三个阶段系统梳理框架理论的发展历程,突显其发展的内在逻辑、总结其发展特点,指出框架理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预测其发展趋势,并对其应用研究前景作出展望。

2.框架理论的发展历程2.1框架理论的缘起1955年,英国人类学家Bateson在游戏与幻觉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框架概念。

审计判断中框架效应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审计判断中框架效应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示 了决策者 的风 险偏 爱依赖于 选项被 如何
描述 , 即框架 。亚洲疾 病 问题是 框架效应 的 典型 案例 ,其 中决策 者被 要 求在 生还 ( 正面框 架 )或者 死去 ( 负面框架 )的情 境下, 对一个 确定选项 和一个概 率( 风险 )
选 项 进 行 选 择 。 然 而 ,T V e r s k Y和 K a h n e ma n实验研 究发现 :用正面 框架 ( 生还 ) 和 负面框架 ( 死去 )叙述相 同的
有 关框 架效 应最 早是 由 Ka h n e ma n
和T V e r S k Y (1 9 8 4 )和 Tv e r S k Y和

中 图分类 号 :F 2 3 9 文献标 识码 :A
K a h n e ma n(1 9 8 1 ,1 9 8 6)提 出的 ,暗
审 计 判 断 贯 穿 整 个 审 计 过 程 。 行 为 经 济 学 中的 前 景 理 论 和 心 理 学 中的 框 架 效 应 理 论 认 为 ,人 们 在 不 确 定 状 态 下 进 行 风 险 判 断 时 ,往 往 会 受 问 题 的 语 言描 述 方 式 的 影 响 ,容 易产 生 框 架效 应 。 本 文 阐述 了框 架 效 应 的 内涵 , 分 析 了框 架 效 应 产 生 的 理 论 基 础 ,在 回 顾 国 内外 研 究 现 状 的 基 础 上 , 指 出 国 内在 审 计 判 断 领 域 进 行 框 架 效 应 研 究 面 临 的 局 限 性 , 并 对 未 来 研 究进 行 了 展望 。
决 策环 境 的 变换而 导致 行 为主 体对 同一
受 益 时人们 选 择风 险较 小 的方 案 ,而 受 损 时人 们选 择风 险较 大 的 方案 ,这 种 因

认知风格对决策中框架效应影响的研究进展

认知风格对决策中框架效应影响的研究进展

摘 要 : 决策作 为 一种 高 级认 知 活 动 , 存 在 于 人 们 的 日常生 活 中。决 策过 程 中的理 性 与 非理
性是决 策理论 争论 的一个 热点 。Ka h n e ma n和 Tv e r s k y ( 1 9 8 1 ) 提 出的“ 框 架效 应” 体 现 了决策 过 程 中 问题表述 对理 性决 策 的干扰 , 描述 了决策 问题 中 因情 景 表述 的改 变而 导致 选 择偏 好 改 变 的现 象 。认 知风格 作 为 一 个 重 要 的个 体 认 知 活 动 差 异 变 量 , 对 决 策 过 程 产 生 了重 要 的作 用, 尤其 是对 框架 效应产 生 了不可 忽视 的 影响 , 该 现 象 已引起 了研 究者 们 的高度 重 视 。在 回 顾决 策 中框 架效 应的提 出、 框 架效 应 的影 响 因素 ,以及 认 知风 格 如何 影 响框 架 效应 等几 方 面
差 异会 对个 体面对 一 个 结果 确 定 的方 案 和一 个 蕴 含 风险 的方 案 进 行 选 择 时 产 生 影 响 , 即 决 策 者 的 风 险 偏好 依赖 于选项 被如 何 描述 , 这 就 是 著名 的“ 框架 效 应” 。作者 在文 章 中提 出 , 按 照理 性 决策 的观 点 以及
Vo 1 . 3 7 NO . 5
Se p. 2 O1 4
认 知 风格 对 决策 中框 架 效应 影 响 的研 究 进 展
张 健 , 韩玉 昌 , 陈胜 男。
( 1 . 辽 宁师 范 大 学 心 理 学 院 , 辽宁 大连 1 1 6 0 2 9 ; 2 . 大 连 港 教 育 培训 中 心 , 辽宁 大连 1 1 6 0 0 1 ; 3 . 澳 洲 国立 大 学 心 理 学 院 , 澳大利亚 堪培拉)

评价理论国内研究回顾与展望

评价理论国内研究回顾与展望

评价理论国内研究回顾与展望一、评价及评价理论评价思想可追溯到20 世纪30 年代,当时伦敦学派创始人John Rupert Firth 认为口头表达涉及对所指对象态度的表达,并且后来美国社会语言学家William Labove 和Joshua Waletzky 也提出了(口头)叙事文体涉及情感的一面。

之后,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家James Martin 为代表的悉尼学派另辟蹊径,创立了一个以词汇分析为主的评价系统,用于分析说话者或写作者如何运用具体评价形式传达自己的观点及立场,即评价理论。

该理论自问世以来受到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文章对国内评价理论研究进行回顾,阐述国内评价理论研究现状,以期为我国评价理论研究提供启示。

二、评价理论国内研究以“评价理论”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索相关文献,发现国内相关研究十分丰富。

具体来讲,现有研究涉及评价理论的理论研究、评价理论与文学、翻译、哲学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评价理论在不同语篇类型中的应用研究以及评价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评价理论的理论研究对评价理论的理论研究包括对评价理论的受众解读及对组篇机制的研究上。

王伟(2014)[1]在提出表达到接受的视角转换及其意义的基础上,将这一视角与评价系统态度资源的接受研究相结合,指出从对话性和阅读策略两个方面对评价理论进行接受研究对丰富评价理论和该理论的实践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孙铭悦、张德禄(2015)[2]从语篇功能视角出发,探讨了组织评价意义的组篇机制,构建了一个包含不同层面的比较全面的评价组篇机制分析框架,并指出该框架反映了评价系统人际功能与语篇功能的互动关系,为评价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评价理论与文学、翻译、哲学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对文学作品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国内外著名小说和诗歌的研究。

如,吕健(2012)[3]对朱自清的《背影》的不同英译本在描写父爱时所使用的态度资源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不同译者在处理态度资源时的不同方法,从而指出对原文的态度意义进行取舍可正面直接表达源语文本的态度意义。

框架效应研究

框架效应研究

框架效应是指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和决策受到信息呈现方式的影响的心理现象。

在研究中,框架效应通常是指将同样的信息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给被试,进而观察他们的态度、感知和决策是否发生变化。

框架效应的研究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1.正面框架效应和负面框架效应:信息以正面或负面的方式呈现,对人们的态度和决策会有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正面框架(例如“成功率90%”)会使人们更倾向于接受和采取行动,而负面框架(例如“失败率10%”)会使人们更加谨慎和保守。

2.损失厌恶:人们对损失的厌恶程度通常比对同等程度的收益的好奇程度更强烈。

因此,负面框架的信息可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影响,使他们更加谨慎和避免风险。

3.表述效应:相同的信息以不同的表述方式呈现,如“成功率90%”与“失败率10%”,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可能会因为表述方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4.社会框架效应:框架效应的研究还涉及到社会问题和态度。

例如,在环保问题中,将行为的影响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呈现,可能会对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产生不同的效果。

框架效应研究旨在揭示人们的心理认知和决策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处理和决策行为的规律。

这些研究对广告、营销、风险沟通、政策制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和反应的能力。

框架效应在市场的表现

框架效应在市场的表现

框架效应在市场的表现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对框架效应进行简要的介绍,并说明本文将探讨框架效应在市场中的表现。

以下是其中一个可能的概述写作参考:概述:框架效应是指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受到决策框架的影响,从而产生认知偏差的现象。

决策框架是指个体对于信息的理解和解释方式,它能够影响我们对待问题和做出决策的方式。

框架效应在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研究和讨论。

本文旨在探讨框架效应在市场中的表现。

市场作为一个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人们的投资决策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框架效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框架效应不仅能够影响个体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和解读,还会对股票交易、消费决策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和分析框架效应在市场中的表现,对于理解市场行为和制定投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框架效应的概念和理论基础,然后探讨框架效应在市场中的具体表现,包括投资者的情绪偏差、羊群效应等。

最后通过总结和对市场的启示,将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考和参考,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框架效应在市场中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加深对框架效应在市场中的理解,并为投资者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以减少决策中的偏差,更加理性地做出投资决策。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说明: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内容安排,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题以及各个部分的内容。

首先,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逐步展开对框架效应在市场中的表现进行讨论和阐述。

引言部分(Chapter 1)将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在概述中,将对框架效应的概念进行简要概述,为读者提供一个基本的认知背景。

在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整篇文章的目录结构,让读者了解文章的组织架构。

在目的部分,将阐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正文部分(Chapter 2)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是框架效应的概念和框架效应在市场中的表现。

框架效应理论实验报告

框架效应理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框架效应理论在消费者决策行为中的应用,验证框架效应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情景,观察消费者在面对收益和损失时的决策差异,分析框架效应对消费者决策行为的影响。

二、实验背景框架效应理论由特沃斯基和卡尼曼于1981年首次提出,是指人们对一个客观上相同问题的不同描述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

该理论揭示了人们在面对收益和损失时,心理参照点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决策行为。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2(收益/损失)× 2(情景1/情景2)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收益/损失表示消费者面临的决策情境,情景1/情景2表示不同的实验情景。

2. 实验材料(1)情景1:假设消费者购买一款智能手机,价格为2000元。

消费者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案:方案A:购买手机后获得100元现金返还。

方案B:购买手机时直接优惠100元。

(2)情景2:假设消费者购买一款智能手机,价格为2000元。

消费者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案:方案A:购买手机后,支付2000元。

方案B:购买手机时,额外支付100元。

3. 实验流程(1)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

(2)向被试展示情景1,询问被试选择哪个方案。

(3)记录被试选择的方案。

(4)向被试展示情景2,询问被试选择哪个方案。

(5)记录被试选择的方案。

(6)统计分析两组被试在两种情景下的选择差异。

四、实验结果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1. 在情景1中,选择方案A的被试占比为60%,选择方案B的被试占比为40%。

2. 在情景2中,选择方案A的被试占比为30%,选择方案B的被试占比为70%。

结果表明,在收益情境下,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方案A(现金返还),而在损失情境下,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方案B(直接优惠)。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验证了框架效应理论在消费者决策行为中的应用。

当消费者面临收益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现金返还的方案;当消费者面临损失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直接优惠的方案。

框架理论在我国的研究: (1)

框架理论在我国的研究: (1)

(三)高姆森发展
• 专门从事社会运动研究的美国学者高姆森可能是迄今引用框架
理论最重要的研究者, • 高姆森将框架的定义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界限之意,可引申 为对社会事件的规定,另一类则指人们用以诠释社会现象的 “架构”。由界限的定义来看,框架像是人们藉以观察世界的 镜头,凡属此镜头纳入的实景,都成为人们认知世界中的部分。 再由架构的定义来看,人们藉由框架来建构意义,以了解社会 事件发生的愿意与脉络。前者代表了取材的范围,后者则显示
的影响、对信息的价值判断态度以及行为反映的影响。
• 心理学上“框架效应”。 • 称为框架效果并不是绝对的,只有在与受众框架互动的过 程中,透过受众框架的过滤才能发挥其效果。
(四)受众框架
• 受众个人接受和处理大众传播信息的认知结构和诠释规则。 • 围绕不同新闻事件所产生的各种舆论反应,实际上是大众 传播的新闻框架与受众框架相互作用的结果。

存储在人的记忆系统里。
• 认知“基模”即“诠释的框架”
2、框架效应:预期心理学视角 • 框架效应是凯尼曼(Kahneman) 特威尔斯基 (Tversky)决策研究中所考察现象之一,指
同一种资讯经由不同的表述会导致不同的选
择。
• 情景设想:假设发生了一场致命的传染病,该病可能导致 600人死亡。
意义的结构,是一种观察事物的世界观。
• 将框架理论引入新闻传播领域的是美国传播学者吉特林。 • 他认为框架是“关于存在着什么、发生了什么和有什么意
义这些问题上进行选择、强调和表现时所使用的准则。”
框架是一个持续不变的认知、解释和陈述框式,也是选择、 强调和遗漏的稳定不变范式。通过这样的框架,符号的处 理者按常规来组织话语。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特定的新闻 报道,而是一种经过了抽象并且具有一般规律的处理方式。

衍生与应用:框架理论之回顾与展望

衍生与应用:框架理论之回顾与展望

衍生与应用:框架理论之回顾与展望作者:郑丽婷来源:《广告大观·媒介》2019年第02期摘要:目前,国内学者大多将“框架”作为一种理论视角或研究方法,借此来研究具体的新闻事件,对“框架”的内涵并未有深入阐释。

本文将从框架概念的起源、框架研究的传播学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入手,在对框架理论进行详细阐释的基础上,分析国内研究现状,以期探究框架理论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框架理论; 框架分析; 本土化一、当前框架理论研究的现实困惑“框架”概念作为舶来品,从认知心理学和文化社会学中发轫,最初源自人类学家贝特森(Bateson,1955);遵循实证主义范式、将框架作为分析工具的研究占据绝大多数,往往导致对理论本身的研究和反思不足,聚焦框架理论本土化的相关研究更是屈指可数。

框架(frame)、架构(framing)虽在传播学领域中屡被提及,但时至今日,对于“框架是什么”“框架分析是一种怎样的研究方法”等问题,学界仍然无法达成共识。

作为一个舶来品,框架在传播学视野下所带有的多学科特征,在为框架的发展提供可能的同时,也对理论体系的清晰完整化造成了阻碍。

二、框架理论的起源(一)源于心理学的框架概念心理学领域的“框架”概念最早可能来自于英裔美国心理学家贝特森《一个关于玩耍和幻想的理论》一文,他把“框架”描述为“制作信息和理解信息的一套特定规则”。

(二)源于社会学的框架概念1974年,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Owen Goffman)从微观社会学角度提出了“框架"(frame)这一命题:“我认为,对一个情境的定义,是建立在支配事件的组织原则与对事件的主观参与相一致的前提下。

我用框架一词指称这些我能够识别的基本元素。

”他强调框架的情景定义——人们正是依据习得的经验来对情境进行定义并采取行动的。

戈夫曼所讲的“框架”实际上来自内化了的社会规范,一种自我化的情境定义。

”三、国内研究现状(一)最早研究及数量变化张克旭,臧海群于1999年最早以框架理论为关键词发表期刊文章,厦门大学马志娟最早于2006年发表与框架理论相关的论文。

学术论文中的理论框架发展与总结

学术论文中的理论框架发展与总结

学术论文中的理论框架发展与总结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学科的不断发展,理论框架在学术论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理论框架是指研究者在论文中使用的一种理论体系,用于解释研究问题的起因、机制和结果。

它为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条理的框架,帮助研究者将现有的知识整合起来,并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学术论文中理论框架的发展与总结。

首先,理论框架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学术研究的早期阶段,研究者主要依赖于已有的理论框架进行研究。

这些理论框架通常是由前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提出的,研究者通过对已有理论框架的运用和扩展,来解决新的研究问题。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研究者逐渐发现已有的理论框架无法完全解释新的研究问题。

因此,他们开始尝试提出新的理论框架,以更好地解释和理解研究问题。

这种渐进的发展过程,推动了理论框架的不断演进和创新。

其次,理论框架的发展是多元化的。

随着学科的发展,不同的理论框架在学术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理论框架可以来自于不同的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也可以来自于不同的研究方法,如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论框架。

这种多元化的发展,丰富了学术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也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思考的空间。

然而,理论框架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理论框架的选择和运用需要研究者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

研究者需要对不同的理论框架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判断和选择适合自己研究问题的理论框架。

其次,理论框架的发展需要研究者具备创新的思维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研究者需要能够对已有的理论框架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创新性的拓展,从而提出新的理论框架。

最后,理论框架的发展需要研究者具备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能力。

研究者需要与其他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框架,从而促进理论框架的发展和应用。

综上所述,学术论文中的理论框架发展与总结是一个渐进且多元化的过程。

效果推理与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与未来展望

效果推理与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与未来展望

效果推理与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与未来展望一、效果推理与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1. 绩效评价理论绩效评价理论是研究绩效评价的原理、方法和模型的理论体系。

根据效果推理理论,通过对组织或个人的绩效结果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或影响因素。

在绩效评价的实践中,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绩效评价模型和方法,如基于结果的绩效评价、行为导向绩效评价和360度绩效评价等。

这些理论和方法为研究效果推理与绩效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范例。

2. 绩效管理实践绩效管理实践是实践中的绩效评价、激励和改进活动,是实现组织绩效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绩效管理实践中,效果推理被广泛应用于对绩效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对绩效管理实践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效果推理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揭示其与绩效之间的关系。

3. 绩效激励与效果推理绩效激励是指通过奖励和惩罚来激励员工的表现和行为,以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

在实践中,绩效激励往往需要通过效果推理来解释和证实员工的绩效结果,从而确定激励的对象和方式。

研究绩效激励与效果推理的关系,可以深入理解绩效激励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为提升组织绩效提供理论支持。

4. 绩效改进与效果推理绩效改进是指通过对绩效结果进行分析和推理,识别并解决导致绩效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升组织或个人的绩效水平。

在绩效改进的过程中,效果推理被用于分析绩效结果的成因,识别绩效改进的关键点,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研究绩效改进与效果推理的关系,有助于完善绩效改进的方法和工具,提高组织的绩效改进效果。

二、未来展望1. 效果推理与绩效的动态模型未来研究可以构建更加动态和复杂的效果推理与绩效关系模型,从多维度、多层次和多时点的角度来深入分析绩效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通过建立动态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绩效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为提升组织绩效提供更为有效的管理决策和改进措施。

2. 效果推理与绩效的大数据分析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未来研究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来挖掘绩效数据中的规律和模式,揭示效果推理与绩效之间的潜在关系。

本科毕业论文模板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与建议

本科毕业论文模板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与建议

本科毕业论文模板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与建议以下是本科毕业论文模板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与建议的文章: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与建议结论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对原始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有关研究主题的重要结论。

首先,我们验证了Hypothesis 1,并发现A因素对B影响显著。

这表明在特定条件下,A因素能够对B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我们论证了Hypothesis 2,结果表明C因素对D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在特定群体中。

最后,通过对效果变量E的分析,我们发现F因素对G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进一步支持了我们的研究假设。

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为相关实践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这些发现对于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和政策制定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结果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更有效的策略,提高绩效和竞争力。

同时,它还可以为决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促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与建议虽然本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结论,但仍有一些未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基于此,本节将针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未来的研究可以致力于深入探究已发现的关系、机制和效应。

通过深入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作用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对结果变量的影响方式。

此外,还可以考虑研究对象的维度扩展,将研究对象扩展到不同的行业、文化和地理背景中,以验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和普适性。

其次,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探索新的变量和中介变量,以拓宽研究视野。

考虑到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必要引入更多的变量来全面了解现象。

此外,未来的研究还可以探索中介变量的作用,以揭示背后的机制和过程。

第三,未来的研究可以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来验证和扩展现有的研究结论。

除了定量方法,定性方法也可以用于深入研究和解释现象。

此外,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来处理大规模和复杂的数据集,以寻找更深入的洞察和新的发现。

最后,未来的研究还可以考虑将本研究的相关结论应用于实践中,并进一步探索实践中的效果和影响。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中的理论框架构建与发展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中的理论框架构建与发展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中的理论框架构建与发展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文献综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而理论框架的构建与发展更是其中的核心。

理论框架是整个研究的基础和支撑,它为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结论的得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本文将探讨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中理论框架的构建与发展,以期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首先,理论框架的构建是文献综述的重中之重。

在进行文献综述时,研究者需要对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找出已有研究中的理论观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内容,为构建自己的理论框架奠定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需要注意对文献的筛选和整理,确保选取的文献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能够支撑自己研究的立论和观点。

其次,理论框架的构建需要考虑到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

不同的研究问题需要不同的理论框架来支撑,因此在构建理论框架时,研究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来选择适合的理论模型和理论观点。

理论框架的构建应该是有针对性的,既要考虑到理论的广度和深度,又要考虑到与研究问题的契合度,确保理论框架能够有效地指导研究的开展。

此外,理论框架的构建还需要考虑到研究方法的选择。

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需要保持一致性和协调性。

在构建理论框架时,研究者需要考虑到自己选择的研究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地支撑理论框架的应用和验证,从而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的选择应该是相互匹配的,相互促进的,以达到研究目的和取得研究成果。

最后,理论框架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积累,理论框架可能会发生变化和调整,研究者需要不断地对理论框架进行修正和更新,以适应研究问题的变化和发展。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者可以对已有的理论框架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为理论框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中的理论框架构建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研究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同时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以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学术能力。

理论框架的扩展性与适用性分析

理论框架的扩展性与适用性分析

理论框架的扩展性与适用性分析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理论框架被提出并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然而,不同的理论框架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扩展性和适用性。

本文将对理论框架的扩展性和适用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

理论框架的扩展性分析理论框架的扩展性是指在原有框架的基础上,能够方便地进行功能扩展和模块升级的能力。

扩展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框架的可持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

影响因素理论框架的扩展性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框架的设计架构、模块的划分和接口设计等。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关键因素进行分析:1.设计架构:框架的设计架构直接决定了其扩展性的上限。

如果框架的设计架构划分得过于粗糙,不够模块化和灵活,那么扩展时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

相反,如果框架的设计架构合理,模块化程度高,那么扩展起来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2.模块划分:一个好的模块划分可以提高框架的扩展性。

如果框架的模块划分得太细,则扩展时可能面临模块之间的耦合问题;如果划分得太粗,则可能无法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因此,需要在模块划分上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3.接口设计:设计良好的接口可以降低模块之间的依赖程度,提高扩展性。

当框架需要扩展时,只需通过实现接口来添加新功能,而不需要修改已有的代码。

因此,在设计接口时需要考虑扩展性,尽量使接口与具体实现解耦合。

解决方法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法来提高理论框架的扩展性:1.合理的设计架构:在设计框架时,应该采用合理的架构,如分层架构、模块化架构等。

这些架构可以帮助我们把功能进行合理划分,提高框架的扩展性。

2.模块化设计:将框架的功能进行合理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不同的功能。

这样可以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并且方便在需要时进行模块的替换和升级。

3.接口设计原则:在设计接口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如高内聚、低耦合、接口尽量稳定等。

这些原则可以降低模块之间的依赖程度,提高框架的扩展性。

目标框架效应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目标框架效应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目标框架效应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罗寒冰;徐富明;王伟;王岚;吴修良【期刊名称】《心理研究》【年(卷),期】2013(006)006【摘要】目标框架效应指说服信息的影响力会受到信息在陈述行为结果或目标时所采用框架影响的一种现象.目前,研究者主要运用预期理论、心理抗拒理论、双加工理论和调节定向理论来解释目标框架效应的心理机制.此外,研究者还发现,目标框架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信息来源可信度、行为类型、个体卷入度、情绪和性别.未来研究可从探索目标框架效应的神经心理机制、探究目标框架效应与人格因素之间的关系和改进研究目标框架效应的方法等方面展开.【总页数】6页(P51-56)【作者】罗寒冰;徐富明;王伟;王岚;吴修良【作者单位】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课堂教学:从内容中心走向目标中心——中国目标教学20年回顾与展望 [J], 张志勇2.审计判断中框架效应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J], 董凤莉3.目标框架效应对放纵消费的影响机制研究 [J], 崔登峰;李梓萌4.目标框架效应对放纵消费的影响机制研究 [J], 崔登峰;李梓萌5.地理基础教育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与展望(连载三) 中学地理教育目标改革40年——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 [J], 吴慧;朱雪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对外贸易环境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扩展的“三效应”分析框架的开题报告

中国对外贸易环境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扩展的“三效应”分析框架的开题报告

中国对外贸易环境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扩展的“三效应”分析框架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中国对外贸易
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国际贸易的贡献度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当下,由于
全球化与保护主义的冲突,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正在经历着一系列变化,使得通过研究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效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当前面
临的一系列问题。

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借助扩展的“三效应”分析框架,系统地梳理中国对外
贸易环境效应的内涵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探究其主要效
应和作用路径,为加深对中国对外贸易环境的全面理解和推进相关政策
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研究内容:
1. 扩展的“三效应”分析框架及其理论背景及概述
2. 中国对外贸易环境的形势与变化趋势分析及特点
3. 基于扩展的“三效应”分析框架,梳理和测度中国对外贸易环境
的微观效应,宏观效应和政策效应
4. 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环境效应的作用路径,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和
相互关系
5. 基于实证研究,验证和解释本研究提出的假设,并总结实证结果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对扩展的“三效应”分析框架进行实证研究,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对外贸易环境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报告中对理论框架和模型的批判性分析和评价

报告中对理论框架和模型的批判性分析和评价

报告中对理论框架和模型的批判性分析和评价理论框架和模型在学术研究和实践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它们并非一成不变的真理,其应用和局限性也需要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

本文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对理论框架和模型的批判性分析和评价,包括:历史背景与时代性、局限性与误差、适用范围与普适性、数据解释的效力、实践价值与创新性、发展方向与改进空间。

一、历史背景与时代性每个理论框架和模型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性,其提出和应用都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背景下进行的。

因此,对于这些理论框架和模型的批判性分析和评价需要考虑其是否具有时代性,是否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变化。

二、局限性与误差理论框架和模型在构建时往往会有一定的假设和条件限制,因此其适用范围和预测效果往往存在局限性。

此外,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导致理论框架和模型的结果不准确。

因此,对于这些理论框架和模型的批判性分析和评价需要关注其局限性和误差来源。

三、适用范围与普适性不同的理论框架和模型适用于不同的领域和问题,对于同一领域和问题也可能存在多个可选择的理论框架和模型。

因此,对于这些理论框架和模型的批判性分析和评价需要考虑其适用范围和普适性,以选择最合适的理论框架和模型来解释和预测问题。

四、数据解释的效力理论框架和模型在数据解释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解释效力也需要进行批判性评价。

包括对数据的解释能力、解释的一致性、解释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等进行评估,以保证得出的结论具有科学性和可信度。

五、实践价值与创新性理论框架和模型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效果是对其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的关键。

不仅要关注其对问题的解释和预测能力,还需要关注其是否能够为实践提供有效的借鉴和指导,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六、发展方向与改进空间理论框架和模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的过程,针对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的改进也是必要的。

因此,对于这些理论框架和模型的批判性分析和评价还需要关注其发展方向和改进空间,以推动学术研究和实践的进步和创新。

框架效应理论

框架效应理论

框架效应理论组织行为学小组报告题目:框架效应理论及应用探究摘要本文共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文献综述、对文献的思考、应用和实验设计。

文献综述主要概述了前人对框架效应的研究概括,列出了研究框架和方向等。

第二部分则是在综述的基础上给出了我们对文献的自己思考,总结出了前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建立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我们第三部分阐述了具体利用框架效应的实际方式。

最后我们设计了一个简短的实验来验证框架效应的存在。

一.框架效应文献综述1.1框架效应的概念传统的理性决策的恒定性原则认为若决策者是一个理性个体,则在面对同一问题的几个不同描述方式时,应该表现出相同的偏好。

然而,1981年,Kahneman和Tversky利用“亚洲疾病问题”研究决策时发现,人们在决策时会受到备择方案描述方式的影响,表现出偏好反转的现象。

Kahneman和Tversky(1981)将这种由于描述方式的改变而导致对同一问题的备择方案产生的偏好转变的现象称为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1】。

决策框架是“决策者所拥有的有关动作、结果以及某一特定选择可能引发的有关情况的一系列概念”,它由问题形式、社会规范、习惯和决策者的性格特征决定。

近三十年来,随着风险决策研究的深入,对框架效应这种决策偏差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在不断延伸。

1.2框架效应的种类1.2.1单向,双向框架效应Wang(1996)研究框架效应的动力学机制时发现,人们在决策时除了存在传统的框架效应,即双向框架,还存在另外一种框架效应,即单向框架效应,并进一步验证了两种框架效应的存在【2】。

(1)双向框架效应(bidirectional framing effect):由于选项结果框架的不同而从风险规避占主导转为风险寻求占主导,这是双向框架效应。

双向框架效应即传统意义上的框架效应,涉及到偏好反转,它主要在决策者的风险偏好模糊或者微弱的时候出现。

(2)单向框架效应(unidirectional framing effect):单向框架效应没有偏好反转,但是转变为一种更加极端的风险偏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瞪
陈文 华 贾秀芬
( 波大 学 心 理 学 系 , 宁 浙江 宁 波 3 5 1 1 21 )


评 价 倾 向框 架 效 应 理 论 及 其 拓 展 研 究 的 现 状 与 展 望
摘 要 : 为预 测 消 费 者 具 体 情 绪 影 响 决 策 的 基 础 理 论 作 之 一 ,评 价 倾 向框 架效 应 理 论 主 要 讲 述 了具 体 情 绪 是 如 何从 过 去 的情 境 中产 生 并 延 迟 影 响 随 后 的 判 断 与 决 策 的 .是 一 个 超越 效价 范式 的 新 理论 文 章 首先 系统 地 介 绍 该 理 论 . 核 心 对 概 念 如 评 价 维 度 、 价 主 题 和 评 价 倾 向进 行 了诠 释 . 评 同时还 介
绍 了实验 研 究 的策 略 . 后 简要 呈 现 了AT 然 F的相 关研 究 证 据 . 以及 对 其 的拓 展 研 究 在 此基 础 上 点 出 了 目前 研 究 中存 在 的 不足 和 未 来 可 能 的研 究方 向 关 键 词 :评 价 倾 向框 架 效 应理 论 相 关 研 究 及 拓 展 未
的 不 同评 价 组 合 形 成 了 不 同 的 情 绪 ,评 价 的 差 异 导 致 情 绪 的差异 。 113 价 倾 向 ..评 根 据 情 绪 的 功 能 理 论 。 绪 具 有 动 机 属 性 . 激 发 改 变认 情 会 知或 动机 以适 应 环 境 。 因 此 A F 设 具 体 情 绪 的核 心 维 度 激 T假 发相 应 的 评 价 主 题 , 未 来 事 件 进 行 预 测 . 就 是形 成 评 价倾 对 也
来 研 究 展 望
个 体 体 验 到 焦 虑 情 绪 是 由于 个 体 对 环 境 中存 在 的 威 胁 的 不 确 定 性 评 价 造 成 的 , 而悲 伤 则 是 由于 个 体 失 去 亲 人 或 失 去 重要 的资 源 所 体 验 到 的 情绪
112 知 评 价 维度 ..认
根 据 情 绪 的 认 知 评 价 理 论 , 情 绪 由不 同 的 认 知 评 价 维 度 构 成 。S i ( 9 5 研 究 发 现 虽 然 构 成 情 绪 的 认 知 评 价 维 mt 18 ) h
在 消 费心 理 学 研 究 中 ,e r2 0 ) 评 价 倾 向 框 架 效 应 L me ( 0 7 的 理 论 ( h p ri l T n e c rme ok 简 称 A F 是 影 响 范 T e p a a— e d n yFa w r , A s T ) 围 最 广 的 理论 之一 。研 究 发 现 它 可 以成 功 地 预 测 多 个 领 域 中 具 体情 绪 对 判 断 和 决 策 的 影 响 效 应 : 费 风 险 评 估 [、 值 消 2价 ] 评估 和 归 因 领域 等 。 由 于 该理 论 的先 进 性 与 开 放 性 , 多 很 研 究 对 其 进 行 了 拓 展 。本 文 旨在介 绍 A F 论 的起 源 、 展 及 T理 发 其 理 论 中 所 包 含 的 基 本 概 念 , 后 系 统 地 对 该 理 论 大 昔 相 关 然 研 究 进 行 总 结 , 探 究 进 一 步 的研 究 方 向 。 并
1 F 论 . 理 AT
11 论 概 述 .理
个 体 还 是 情 景 控 制 ;5 预 期 努 力 : 要 付 出 生 理 或 心 理 上 的 () 需 努 力 的 程 度 ;6 责 任 : 人 或 自身 对 事 件 负 责 的 程 度 。每 一 () 他 维 度 都 有 高 、 、 j 个 水 平 。 Lre等 研 究 者 借 用 此 6 维 中 低 enr 个 度 以 区分 不 同 的 具 体 情 绪 ,认 为 情 绪 来 源 于 评 价 , 个 维 度 6
f 。 价倾 向可 以帮 助 个 体合 理 的应 对 诱 发 情 绪 的事 件 。 不 评 L J 且 受 诱 发 情 景 的 局 限 , 而 影 响人 们 思 考 的 内容 和深 度 。 进
12实 验 方 法 .
A F 论 起 源 于 基 础 心 理 学 中对 情 绪 的 研 究 .被 认 为 是 T理 研 究 具 体 情 绪 和决 策 、 断 最 基 础 , 具 影 响 力 的 理 论 之 一 判 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该 理 论 打破 了传 统 情 绪 效 价 局 限 ,可 以精 细 地 预 测 具 体 情 绪 对 判 断 和 决 策 的影 响 ,认 为 即使 相 同效 价 的情 绪 也 会 对 决 策
有 不 同 甚 至相 对 立 的 影 响 …
A F 研 究 具 体 情 绪 影 响 消 费 者 决 策 的 . 就 需 要 对 研 T 是 这 究 进 行 界 定 。首先 是 关 于 情 绪 。L me 等 人 把 影 响 决 策 的 情 e r
度 有 很 多 , 是 起 主 导 作 用 的 只 有 6 【 : 1 确 定 性 : 未 但 个 5 () _ 对 来 事 件 可 否 预 测 的 程 度 ; 2 愉 悦 感 : 体 感 到 积 极 或 消 极 () 个 的 程 度 ;3 注 意 活 动 : 体 是 否 关 注 ;4 控 制 感 : 件 是 由 () 个 () 事
A F 论 以情 绪 的认 知 评 价 理 论 和 功 能 理 论 为 基 础 . T理 认 为 每 一 特 定 的 具 体 情 绪 都 是 由许 多 认 知 评 价 维 度 (p ri l a pas a dme s n 构 成 的 , 各 具 体 情 绪 是 由不 同的 认 知 评 价 维 度 占 i ni ) o 但
绪 划 分 为 整 合 的 情 绪 (nerl m t n 和 偶 发 的 情 绪 (ni It a E oi ) g o Ie . dna E o o ) 。 合 情 绪 主要 是 指 与 判 断 和 决策 直 接 相 关 etl m t n 整 i 的 主 观 体 验 , 如 , 行 博 弈 时 会 体 验 到 恐 惧 和 预 期 后 悔 。 例 进 偶 发情 绪 是 指 与 判 断 和 决 策 不 相 关 的 主 观 情 绪 体 验 , 例 如 , 由于 听音 乐 、坏 天 气 或 重 新 体 验 压 力 事 件 等 产 生 的 情 绪 体 验 。决 策 者 往 往 意 识 不 到 偶 发 情 绪 的影 响 , 此 A F 点 关 因 T重 注 偶 发 情 绪 的 影 响 _。Lre等 认 为 偶 发 情 绪 可 以 被 独 立 操 2 enr 作 , 此 能 更 好 地 考 察 情 绪 与 决 策 之 间 的 因 果 关 系 , 且 偶 因 并 发 情 绪 的 影 响 不 受 防 御 机 制 的 干 扰 .这 使 得 研 究 的 结 果 更 真实可信 。 其 次 , T 的研 究 是 突 破 效 价 局 限 的 , AF 因此 其 实 验 策 略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