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
《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反思
《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反思县二中张国萍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是新改版教材中新加的内容。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数量关系。
由于他们经常接触,因此对“单价、数量、总价”比较熟悉。
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问题的相关性入手,结合具体问题情境,来分析“单价、数量与总价”三量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数量关系。
构建数学模型“单价×数量=总价”,并应用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编排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又可以避免学生机械套用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对本节课总结反思如下:一、注重创设情景教学。
《新标准》指出:“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因此,教学时,创设去超市购物情境,通过学生收集到的购物小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尊重学生。
《标准》指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以积极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构建的过程。
”学生对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学认识到单价乘数量等于总价,通过探究又知道了总价除以数量等于单价,总价除以单价等于数量这两种关系,在通过购物小票,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出三种关系,体现了数学知识建模、内化的过程。
三、勇于打破教学常规,大胆创新。
教材中价格和行程问题是一个课时,学生对这方面内容,在生活中有大量的经验,但是真正的理解和运用,还是要有一个探究的过程,为了让学看懂、吃透、理解深、运用到位,我们把价格问题设计成一个课时。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没有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杨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学,交流讨论,当堂检测,每一个环节中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
《单价-数量-总价》设计与反思精选全文
影学生作品,让学生对单价有一个初印象。
】二、探“单价”过渡语:现在你对单价有了解吗?请你找一找下面材料中的“单价”(一)超市购物小票中寻找“单价”1.出示超市购物小票:2.请学生说一说小票中的“单价”生:一包薯片的价格是5元;一块巧克力的价格是7元…【注意引导学生单价的表述:薯片的单价是5元,表示每包薯片要5元。
】提问:“嫩姜的单价是?”它的单价读作:16元每千克,表示一千克或者每千克嫩姜要16元。
3.认识数量、总价提问:“这么多的数据,为什么你们就说这些是单价?这些呢?不是吗?2.(PPT出示一瓶特仑苏牛奶单价的图片)问:牛奶的单价又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3.(PPT出示一箱特仑苏牛奶单价的图片)问:这里的单价是多少?同样是特仑苏牛奶,怎么一个只要5.5元,一个却要72元?追问:一个苹果5元描述的是不是单价?一篮苹果30元是单价吗?那一车苹果500元呢?小结:看来不论是一个、一瓶还是一箱、一篮甚至是一车,只要是一个整体,那么就是物品的单价。
4. 问:优乐美奶茶单价又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与之前的单价有什么不同?(PPT出示一杯优乐美奶茶单价的图片)(手指其它两列数据)”【请学生举例子说明,例如:3包指的是薯片的数量,15元指的是3包薯片一共要15元,是总价。
】 课件出示“数量、单价、总价”(红体字)过渡语:认识了单价、数量和总价,请你用学到的知识帮老师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1. 完成练习纸第二题:2. 反馈学生作业 预:①12÷3=4(元)15÷5=3(元) ②12÷3=4(元/千克)15÷5=3师:优乐美奶茶的单价是3.20元/杯,我们将它读作:3.20元每杯。
(板书:3.20元/杯 读作:3.20元每杯)表示每杯或者一杯优乐美奶茶要3.20元。
过渡语:上周末老师去超市买东西,拿到了一张购物小票,你能找出这里面的单价吗?5. 问:请找出购物小票中的单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掌握计算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方法;•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长教学内容教学时长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15分钟计算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方法30分钟实际应用举例15分钟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教师互动式提问,调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例如:•商店里的商品都有什么信息?•你知道什么是单价、数量和总价吗?步骤二:学习1. 单价的概念教师通过讲解及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单价的概念,例如:•定义:单价就是一个单位商品的价格。
•举例:这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那么这个苹果的单价就是2元。
2. 数量的概念教师通过讲解及示例,引导学生理解数量的概念,例如:•定义:数量指的是商品的个数。
•举例:我买了5个苹果,那么这个苹果的数量就是5个。
3. 总价的概念教师通过讲解及示例,引导学生理解总价的概念,例如:•定义:总价是指购买商品时需要支付的全部费用。
•举例:我买了5个苹果,每个苹果的单价是2元,那么这次购买的总价就是10元。
4. 计算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方法教师通过讲解及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方法,例如:•计算单价:单价 = 总价÷ 数量•计算数量:数量 = 总价÷ 单价•计算总价:总价 = 单价× 数量步骤三:巩固1. 综合练习一教师设计综合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小明去商店买了10根香肠,每根香肠的单价是2元。
请计算小明这次购买的总价是多少元?2. 综合练习二教师设计综合练习题目,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明去超市买了一些水果,其中3个苹果的总价是6元,5个橘子的总价是15元。
请计算:每个苹果的单价是多少元?每个橘子的单价是多少元?步骤四:拓展教师通过讲解及案例,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反思第【2】篇〗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总价÷数量=单价路程÷时间=速度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2.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熟悉。
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把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同意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小学生具有剧烈的奇怪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
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供应独立思索,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洁地把数量关系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找找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一样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争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
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时,让学生找出例题的共同点,学生的答复出乎我的意料,几乎不用怎么引导,学生就找出了共同点,而且,给共同点命名,只有总价是教师加以引导,单价和数量都是学生自己命名;速度和时间是一名学生直接说出,由于在平常的讲课中我有涉及到,学生记忆深刻,我在表扬学生生活阅历积存丰富的同时,让学生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还让学生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进一步熟悉单价、速度等概念。
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1.本节课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表达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又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在沟通评价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体验,较好地表达了事先的教学设想。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经过合作和谈话,自觉地构建了比拟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初步感知了两种数量的关系,加深了对学问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单价、数量、总价教案和反思
单价、数量、总价教案和反思单价、数量、总价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45页《单价、数量、总价》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初步理解并掌握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数量关系式。
2、初步培养运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会求单价、数量及总价。
教学难点:单价、数量、总价实际意义的建构。
能运用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数量关系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出示超市情景图。
2、这是哪里啊?我们刚刚过完了哪个节日啊?在国庆的时候,很多超市都有大降价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些商品。
二、探究新知:(一)认识单价、数量、总价1、从这些商品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2、生反馈。
3、我们观察一下这些商品的信息,它们都是1份商品的价格。
这里的1份可以是1包、一瓶、一套……4、在国庆假期中小胖和他的小伙伴们都趁这个降价的好时机去超市买了自己喜欢的商品,想知道他们买了什么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3小结:总价÷单价=数量4、小胖在回去的路上碰到了小巧,小巧想知道一个篮球多少元?小胖为了考考小巧,他是这么回答的?谁来帮小亚解决?(140÷2=70(元))你为什么想到用除法?(2个篮球的单价是一样的,也就是把140平均分成2份。
)平均分成几份我们用除法算。
观察一下这两组算式,单价、数量、总价之间还有着怎样的关系?小结:总价÷数量=单价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单价、数量、总价,通过我们的探究,我们发现了这三者之间的三个数量关系式。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三、练习巩固现在就让我们用新学的知识来练一练请你们同桌两个人相互说一说这两题。
1、说一说1)橙汁每瓶4元,一箱10瓶共几元?2)每箱橙汁40元,5箱共几元?在第一题中,1箱10瓶的价格是总价。
在第二题中,1箱橙汁40元是单价,在不同的题目中,单价和数量是会变的,同学们一定要看仔细了。
单价、数量、总价教案和反思
单价、数量、总价教案和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
2. 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计算方法。
3. 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解决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总结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给出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计算总价,并分析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单价、数量和总价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合作学习和积极思考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如商品打折、优惠券等,计算实际支付的总价?2. 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如购买multiple items 的优惠方案计算等。
八、教学资源:1. 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单价、数量和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教案和反思
教案:单价、数量、总价第一章: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进行基本的计算。
1.2 教学内容介绍单价、数量、总价的定义。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进行计算。
1.4 教学评估通过练习题的答案,评估学生对单价、数量、总价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单价、数量、总价的计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进行计算。
2.2 教学内容讲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计算方法。
2.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进行计算。
2.4 教学评估第三章:应用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解决购物、销售等问题。
3.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3.4 教学评估通过练习题的答案,评估学生对单价、数量、总价解决实际问题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总结与反思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4.2 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4.3 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和问答,让学生总结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问答和自我评估,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4.4 教学评估第五章:巩固练习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对单价、数量、总价的理解和运用。
5.2 教学内容提供一系列巩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5.3 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单价、数量、总价的理解和运用。
小学数学_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
2、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并掌握“单位×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式,并能运用这个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导入:同学们,喜欢逛超市吗?(喜欢)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逛逛超市,在超市中学习数学知识。
(出示情景图)在情境图中你了解了什么?生:知道了某种商品的价格;知道了超市里卖的东西很多;……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么这节课我们通过在超市里买文具学习数学知识。
请看情境图,图中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我知道了他们要买10个文具盒,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还知道了文具盒每个29元,一本笔记本5元,一支钢笔8元师: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表述的也很清楚。
学数学不仅要发现数学信息,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谁能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将信息和相关的问题合起来说一说。
问题:(1)买10个文具盒多少钱?(2)买40本笔记本多少钱?(3)买30支钢笔多少钱?(4)买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多少钱?(5)买这些礼物,一共要花多少钱?二、自主尝试合作探究我们先来解决“买10个文具盒需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
1.独立试做,初步感知师:将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要求“买10个文具盒需要花多少钱?”也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不要急于回答,请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想一想,算式的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同桌说出想法。
【预设】:生1: 29×10=290(元)。
本题也就是求“10个29是多少?所以用乘法,列式为它”29是一个文具盒的价钱,要买10个,就是10个29元,用乘法计算,所以就是29×10=290(元)。
四年级数学教案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精选12篇)
四年级数学教案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四年级数学教案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精选12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教案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数学教案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篇1教学内容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的发现过程,掌握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作业展示(生到大屏展示算式的解答过程)二、小组交流:重点交流共同点学生课前预习作业已经完成,让其和其他同学交流观点,同组之间交流意见。
观察孩子发现的共同点是什么?三、组际碰撞老师:孩子们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有疑问及时提出?A、交流过程中明确单价、数量、总价的意义。
老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重点引导孩子们说出,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和买了多少,求一共用多少钱?说一说你是怎样找的?(老师明确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生活中举例说明。
老师:通过你们的讲解我就明白了,每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买了多少就是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就是总价(板书)。
B、辨析例题中的三个量。
同学们已经找到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下面我们通过刚才的题目来研究一下这三个量的关系。
合作交流,达成共识。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板书)教师总结:孩子们真棒,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购物问题的三个常见的数量关系式。
单价、数量、总价教案和反思
单价、数量、总价教案和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 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创设购物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商品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2. 新课导入:介绍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4.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6. 总结提升:总结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强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练习题的正确率。
3. 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4. 学生对单价、数量和总价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课件、教学素材。
2. 练习题、答案解析。
3. 教学反思模板。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
2. 教学内容: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开展数学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是小学阶段最常见的数量关系,经历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并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
教学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说明模型----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的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因此,教学时我创设情境百大超市结算清单的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现实出发来认识理解单价。
数量,总价的概念,一张清单上罗列许多物品的单价,数量和总价,呈现生活原型回归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诱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再呈现许多物品的单价,一瓶矿泉水2元,一套服装300元,一箱牛奶24元,一盒高点24元等叫物品的单价,物品的单价就是一件物品多少钱;接着出示几瓶矿泉水,几套服装,几箱糕点等叫数量,数量就是物品个数的多少;然后出示几瓶矿泉水多少钱,几套服装多少钱,几箱糕钱等叫总价,总价就是物品一共的价钱。
接下来抓住概念联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量关系,有了对单价、数量与总价三个概念的充分体验,在总结单价x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找实例中的单价、数量与总价间的关系,自主分析,相互交流,逐步归纳提炼出数量关系,最后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单价、数量、总价课后反思
数学单价、数量、总价课后反思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计算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情况。
例如在购物时,我们需要计算商品的单价、购买的数量以及总价。
在数学和经济学中,也经常使用这些概念来进行计算和分析。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探讨数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并对这些概念进行一些课后反思,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数学单价数学单价指的是每个单位物品的价格。
通常用货币来表示,如美元、欧元等。
数学单价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单价 = 总价 / 数量其中,总价是购买一定数量物品所需支付的总金额,数量是购买的物品数量。
数量数量是指购买的物品的数量。
数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数量的单位可以是个、箱、千克等,具体取决于物品的性质。
在计算中,我们通常使用数值代表数量。
总价总价是购买一定数量物品所需支付的总金额。
总价可以用公式表示为:总价 = 单价 * 数量通过将单价乘以数量,我们可以得到购买物品所需支付的总金额。
课后反思在学习和应用数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时,我发现了一些启示和体会。
首先,这些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购物、经济分析还是科学研究,我们都需要对单价、数量和总价进行计算和分析。
因此,掌握和理解这些概念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非常重要。
其次,数学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
从公式上可以看出,单价和数量确定了总价,而总价和数量则决定了单价。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能遇到只知道单价和总价,需要计算数量的情况,或者只知道总价和数量,需要计算单价的情况。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已知的信息,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另外,数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计算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一致性。
当购买的物品数量使用的是不同的单位时,我们需要将其转换为统一的单位进行计算。
同时,在计算单价和总价时,所使用的单位也需要一致,避免出现单位错误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的情况。
最后,通过课后反思,我意识到数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
数学:《单价×数量=总价》教学反思
数学:《单价×数量=总价》教学反思
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反思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单价×数量=总价》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努力实现以下几点:
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
因此,课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让他们亲自到超市购买一种所需的物品,并且了解这种商品的价钱,以及购买了多少和一共用的钱数。
课上,把学生从生活中自己搜集到的这些细息写到黑板上,再让学生解答。
由于这些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学生的兴趣极高,这就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
因此,在课堂上应
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第2页共3页。
单价数量总价教学反思
单价数量总价教学反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是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
它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应用,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
以下是我对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的反思。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开始教学之前,我明确了教学目标,即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设定需要更加具体化,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知道他们需要达到的学习水平。
教学内容的组织: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我采用了由浅入深的方法。
首先介绍了单价和数量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总价是如何通过单价和数量计算得出的。
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我没有提供足够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
教学方法的选择:我采用了讲解、示范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示范如何计算总价,然后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点。
然而,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可能是因为缺乏互动和讨论的机会。
学生参与度的提升: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应该在课堂上增加更多的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
例如,让学生模拟购物场景,计算不同商品的总价,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
课堂管理与学生反馈:在课堂管理方面,我注意到需要更有效地使用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同时,我也需要更积极地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对教学方法的偏好。
教学资源的利用: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我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如PPT 和视频。
但我认为还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比如引入实物教学,让学生通过触摸和观察实物来加深对单价、数量和总价关系的理解。
课后作业的设计: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
我设计了一些基础和拓展的练习题,但在反思中发现,作业的难度层次可以更加分明,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
同时,我也计划增加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总价、单价和数量》教学设计及反思
《总价、单价和数量》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18、19页,总价、单价和数量。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学生掌握了乘法计算,会解答有关于购物的简单问题等基础上学习的。
教学的重点是结合购物发票和已有经验,理解总价、单价和数量的意义,总结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其难点不是用数量关系解题,而是让学生将抽象的定义结合生动的生活来认识其含义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1.结合购物发票,经历总结和归纳“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数量关系的过程。
2. 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实际意义,知道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 积极参加学习活动,获得总结、归纳数量关系的数学经验。
教学重点发现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并运用这个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价格标签,发票售货单,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创境导课,引出课题1.谈话导入--周末,李老师到体育用品商店,体育用品商店里的商品真是琳琅满目,李老师发现每个足球65元,李老师买了4个。
2,从以上内容,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每个足球65元,买了4个,李老师一共花了多少钱?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同时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联---新旧联系,找出重点1.学生独立解答上题。
2.学生汇报并引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总价、单价和数量》三、探---提出设想,探究证实(一)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1.投影购物小票,让孩子说说从小票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2.提出购物小票票中“单价、数量、总价”各表示什么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教师介绍“单价”、“数量”、“总价”各表示什么?4.学生根据购物小票的信息分别计算出发票中两件商品一共花了多少元?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实际意义。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
前天刚讲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总体来说这节课教学效果还可以,我在课堂上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超市购物的情境,使学生知道单价、数量、总价这三者间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常常用到,并不陌生,只是我们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努力实现以下几点:1、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
因此,课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收集超市购物小票,并且了解上面的信息。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
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找找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应用意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本节课上,我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如:“让学生用20元钱,购买练习本。
”购买多少,购买几种,全由学生自己做主,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的培养。
这节课虽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教学方法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留给学生合作交流地机会和时间明显不足,学生真正投入的有思维碰撞的讨论不多,对学生的评价还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还不能以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不同的评价。
总之,通过对本节课的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3.4总价、单价和数量(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开头通过创设情境,出示购物销售发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
接着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由此引出单价、数量、总价的问题。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知道了什么是单价、数量、总价,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得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最后通过巩固练习,学生加深了对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并能利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
数学这个家伙即是科学界的“段子手”,又是“心灵导师”一枚。
它要是给你讲起道理来,那可满满的都是人生啊。
1.人生的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所谓追求错误的东西,就是你在无限趋近于它的时候,便无限远离了原点,却永远无法和它产生交点。
2.人和人就像数轴上的有理数点,彼此可以靠得很近很近,但你们之间始终存在无理的隔阂。
3.人是不孤独的,正如数轴上有无限多个有理点,在你的任意一个小邻域内都可以找到你的伙伴。
但人又是寂寞的,正如把整个数轴的无理点标记上以后,就一个人都见不到了。
4.零点存在定理告诉我们,哪怕你和他站在对立面,只要你们的心还是连续的,你们就能找到你们的平衡点。
5.有限覆盖定理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如果是可以实现的,那么你只要投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就一定可以实现。
至于那些在你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就随他去吧。
6.幸福是可积的,有限的间断点并不影响它的积累。
所以,乐观地面对人生吧!。
单价数量总价教案及反思
单价数量总价教案及反思第一篇:单价数量总价教案及反思教学内容:单价*数量=总价课时目标:1能通过教学实力,自己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来。
2能从生活入手,自己编题。
教学重难点:能从教学实力入手,自己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投影片板书设计:10枝假花每枝5角共花10*5=50角50角=5元30个气球每个3角共花30*3=90角90角=9元4袋瓜子每袋2元共花2*4=8元单价*数量=总价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好,为把本次的联欢会办好,你打算买些什么来布置一下现场呢?生:自由发言。
师:相机板书学生举出的几个应用题。
生:学生相互配合,一生举例,另一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这些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摇身一变,变成了一道道的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生:认真思考问题,之后相互交流。
师:重点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来。
相机引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来。
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来回答问题。
师:在实际生活中,像这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还很多,谁愿意多举些例子。
生:自由举例。
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一人出题,另一人来回答。
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到台前来扮演购买东西时的情景。
三:巩固复习一师: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共同解决,打开投影片,指名读题并回答。
生:自由回答。
二师:出示填条件习题生:自由回答问题四小结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生:自由发言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也有一个收获,那就是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反思:每人一课活动结束后,相信每个人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这次,每人一课总的反思如下:(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学了理念,新时代当中新人才的培养都决定了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敢于挑战教材,有选择的应用教材。
在这一点上,各位教师作的都非常好,例如,刘小艳老师的开始部分是*跳绳、踢毽子的活动来引入的,在亲身实践活动之后即兴编的应用题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样巧妙的引入,使学生容易接受,这种亲身的感受,让学生主动探究。
单价数量总价教学反思
单价数量总价教学反思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总价=();单价=(总价=数量×单位;单复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初级数量关系公式】:1、每份数×份制数=总数百;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度×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知=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道=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三种量在什么条件下成正比例关系?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数量一定时,总价和单价成正比例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函数关系是总价=数量×单价,因此,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数量一定时,总价和单价成正比例关系;与之对应的,当总价一定时,数量和单价成反比例关系。
扩展资料:一、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相同之处:1、事物关系中都有两个变量,一个定量。
2、在两个变量中,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则另一个变量也随之发生变化。
3、相对应的两个变数的积或商都是一定的。
二、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相互转化当反比例中的x值(自变量的值)也转化为它的倒数时,由反比例转化为正比例;当正比例中的x值(自变量的值)转化为它的倒数时,由正比例转化为反比例。
当数量一定时,总价和单价称什么比例解题过程:当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成正比例关系即单价越高,总价越高;单价越低,总价越低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什么比例求解释提示: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且两种量的比值一定,则这两种量成正比例。
因为总价÷数量=单价(一定),所以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希望对你有帮助求数学公式单价,利润,利率,总价,路程,速度,时间,月获利,总利润,数量等之类的怎么求一.基本问题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2、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天刚讲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总体来说这节课教学效果还可以,我在课堂上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超市购物的情境,使学生知道单价、数量、总价这三者间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常常用到,并不陌生,只是我们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努力实现以下几点:
1、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
因此,课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收集超市购物小票,并且了解上面的信息。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
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找找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应用意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本节课上,我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如:“让学生用20元钱,购买练习本。
”购买多少,购买几种,全由学生自己做主,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的培养。
这节课虽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教学方法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留给学生合作交流地机会和时间明显不足,学生真正投入的有思维碰撞的讨论不多,对学生的评价还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还不能以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不同的评价。
总之,通过对本节课的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