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赵普 人物背景知识补充素材 苏教版
最新重点中学苏教版初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之文学常识篇
〖第一单元〗?童年的朋友?节选自?童年?,作者高尔基,苏联(国籍)作家,他有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本文主要通过外貌、语言描写,刻画了乐观坚毅和对世界充满爱的外祖母形象,抒发“我〞对外祖母的热爱和感谢之情。
?赵普?选自?宋史·赵普传?,赵普,北宋政治家。
课文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
本文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
四次奏荐人才的描写,显示赵普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决的意志。
?题破峙后禅院?作者常建,唐代诗人,这首诗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他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登岳阳楼?作者杜甫,唐代诗人。
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该诗意境阔大,情景交融显示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第二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仁,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
通过比照的手法,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追求快乐自由的心理,同时也说明了封建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是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三颗枸杞豆?作者程海,本文运用回忆的笔法,生动细致的描写了虚度一生的三叔临终前的悔恨和他的悔恨对“我〞的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两小儿辩日?体裁寓言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战国时期列御寇。
本文告诉人们: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
?黄纱巾?体裁微型小说,作者薛涛,作品运用电影中“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每个镜头流露了人与之间相互理解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
〖第三单元〗?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作者周定舫,全文按瞻仰者的行踪为序具体介绍了巍峨、雄伟、庄严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在介绍大碑座上的十块浮雕时按照东南西北的空间顺序和浮雕反映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相结合的顺序,说明热情赞颂革命先烈的丰功佳绩,同时表现了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与思念之情。
?巍巍中山陵?以空间为序向我们介绍了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赵普知识点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赵普知识点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赵普知识点,包括原文及翻译、字词、课后练习三部分内容,希望对大家新学期学习有帮助,一起来学习吧。
一、原文及翻译原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事物,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勉他读书。
原文: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译文:(他)晚年读书很勤奋,每次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箱子取出书,原文: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译文:整天读书。
等到第二天办理政务,处理决断非常快。
(他)死后原文: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译文: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啊。
原文: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译文: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尽管对人常嫉妒刻薄,但能把天下事作为原文: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译文:自己的责任。
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的人大多拘谨且遇事沉默不语。
原文: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译文: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原文: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译文: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官,宋太祖没有用。
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求启用此人。
原文: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译文:太祖还是没用。
第三天,赵普还是上奏这个人,太祖生气了,撕碎原文: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译文:他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面色不改,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家。
原文: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译文:过些日子,他将旧纸片缝补好,再次像当初一样上奏。
原文: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文:宋太祖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这个人。
二、字词习:熟悉。
每归私第: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
第,府第,大的住宅。
阖户启箧:关上门打开书箱。
竟日:整天。
临政:处理政务。
处决如流:处理决断很快。
如流,像水向下淌,比喻快速。
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死叫做”薨”。
发:打开。
则《论语》二十篇也:原来是一部《论语》。
初一语文下第4课 赵普(苏教版)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 乃悟,卒用其人。
补缀:修补连结 复:又,再 乃:才 悟:醒悟 卒:终于
过些日子,(他)将旧纸片缝补好, 再次像当初一样上奏。宋太祖才醒 悟,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如何翻译文言文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 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 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 只要后 者再向 前几步 。 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 开始的 。
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 不是一 飞就到 的,而 是他们 在同伴 誉就很 难挽回 。 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 会做!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 都像演 员一样 ,为了 合乎剧 情而认 真地表 演着。 61、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 什么环 境下都 能够生 存下去 的人。5、心情 就像衣 服,脏 了就拿 去洗洗 ,晒晒 ,阳光 自然就 会蔓延 开来。 阳光那 么好, 何必自 寻烦恼 ,过好 每一个 当下, 一万个 美丽的 未来抵 不过一 个温暖 的现在 。
24、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 是三思 而行。 25、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 ,以经 验为参 谋,以 小心为 兄弟, 以希望 为哨兵 。
26、没有退路的时候,正是潜力发挥 最大的 时候。 27、没有糟糕的事情,只有糟糕的心 情。
28、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 任天下 之大事 。 29、打开你的手机,收到我的祝福, 忘掉所 有烦恼 ,你会 幸福每 秒,对 着镜子 笑笑, 从此开 心到老 ,想想 明天美 好,相 信自己 最好。
49、如梦醒来,暮色已降,豁然开朗 ,欣然 归家。 痴幻也 好,感 悟也罢 ,在这 青春的 飞扬的 年华, 亦是一 份收获 。犹思 “花开 不是为 了花落 ,而是 为了更 加灿烂 。 50、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 ;吸者 ,争一 口气。 51、如果我不坚强,那就等着别人来 嘲笑。
七年级语文《赵普》苏教版知识精讲
七年级语文《赵普》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赵普》二. 教学重点难点1、准确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赵普持之以恒、坚持执著、无私无畏的精神。
3、掌握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1、赵普简介赵普(922-992),宋初著名宰相。
刚毅果断,多谋略。
后周时即为赵匡胤幕僚,累官节度掌书记。
参与策划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称帝。
后又策划利用“杯酒释兵权”的手段,使高级将领交出了兵权。
接着,他又向宋太祖提出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逐步削除周边小国,使宋朝基本上统一了中国。
后来,赵普又建议宋太祖把地方的财税权收归中央。
到此为止,宋朝结束了五代以来小国林立,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局面,人民开始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
赵普虽然能谋善断,但早年读书太少,晚年常读《论语》,他曾经对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说:“我用半部《论语》替太祖打天下,我再用半部《论语》替陛下治天下。
”所以,后人赞扬他“半部论语治天下”。
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箧,果真只有一部《论语》。
“半部论语”这则成语常常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
23、重点词句少习吏事: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
少:年轻时。
习:熟悉。
吏:官吏,一般指低级别的官。
事:事物。
寡:很少。
及:等到。
为:做,担任。
以:介词,拿,用。
手不释卷:手中不放下书本,指学习勤奋。
卷:古代的书写在帛书或纸上,后代沿用下来指书籍的册本或篇章。
每归私第:每次(退朝)回到自己的主宅。
第:府第,大的住宅。
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
箧:小箱子。
竟日:整天。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临政:处理政务。
如流:像水向下淌,比喻快速。
则《论语》二十篇也:原来是一部《论语》。
《论语》全书共二十篇。
性深沉:性情沉着。
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
忌克:对人嫉妒刻薄。
也作“忌刻”。
龌龊:这里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四赵普课件4苏教版
《宋史》
教学目标
1、培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概括事件的能力,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 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的魅力。
一、明确文言文学习方法
1、如何学习文言文? 首先,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其次,在整体把握课文上落实对段的理解; 再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进一 步理解词句; 最后,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 章的深层含义。
指示代词,那个
卒用其人。
才 醒悟
终于
宋太祖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这个人。
四、文言知识积累
(一)一词多义
整理步骤:找出例句——明确意思——总结规律
太祖常劝以读书 (介词,拿)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把)
以
普又以其人奏
(将、把)
跪而拾之以归 (连词,然后)
及为相
(担任)
为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作为)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担任)
2、如何翻译文言文? (1)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 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2) 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 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不用翻译, 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3) 注意将变单音节为双音节词。 (4) 省略句要注意将省略的成分添加上去。 (5) 对于倒装句式译时要注意调整语言的顺 序。
(四)特殊句式
省略倒装句: 太祖常劝以读书——太祖常以读书劝(之)
省略句: 碎裂奏牍掷(于)地 普明日复奏(荐)其人 倒装句:
读之竟日——竟日读之
五、深入理解
1、文章是通过哪几件事来刻画赵 普这个人物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第4课 赵普 己任天下,赵普的人格之魂 苏教版
己任天下,赵普的人格之魂赵普的人格无疑是光彩夺目的,文字虽然短小,但读罢文字,读者能很快体会到赵普那有血有肉的的人格存在,仿佛如在眼前。
纵观全文,他的光彩夺目的人格其实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勤学苦读、推贤荐德和赤胆诚心。
看起来,这三样人格光彩在赵普的性格里面各为独立,实则不然,无论从作者行文构思考虑,还是从赵普整个人格形成的全局着眼,这三个层面都是不能随意割裂开来的。
这中间,其实有着一个坚实的底盘,即:一代国相赵普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首先看赵普的勤学苦读。
他的勤学苦读与别人大不一样,他苦读的内容很单一——《论语》而非杂家。
为什么只读《论语》?很明显,他深知“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一治国治天下之人间宏理。
赵普为什么苦学?两个原因,一是因“少习吏事⑵,寡学术”,二则“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初看,他读书的动机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自己小时学得太少,不能跟上为官的需要,更因为当了一朝国相以后,皇上对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是细想,赵普其实要学的东西很多啊,可是为什么只单单苦读《论语》呢?这就是赵普把客观的形势的需要和自己主观的愿望紧紧联系在一起了,在形势面前他充分考虑到了自己的身份,自然想到了自己读书与一个国家的关系,而不只是考虑为守住私己官位而已。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高尚的动机,所以,赵普才“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这竟日”可见,赵普身上这一光彩人格的呈现,正是己任天下高尚情操的具体体现。
其次看赵普的推贤荐德。
赵普的推贤荐德也同别人不一样,他推荐的方式很特别——苦荐而非勉举。
在陈述赵普推贤荐德的举措之前,作者先讲了两个容易被读者忽略的内容,一是赵普性格中的“忌克”,意思是说他骨子里面有妒忌他人且为人苛刻的毛病,这是本性,很难克服的;二是交待了当时一个社会为官背景:“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意思是说,大家都是这样,想当正人君子还不那么容易,赵普身为国相,当然难以洁身自好。
把两个方面联系起来一想,就会发现,一个有个顽固性格弱点(其实是妒贤忌能)的人,而且身处整个环境的不利之中,怎么能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呢?显然,难度太大了,搞不好,就可能顺着自己本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大流往下发展,直至把自己淹没在世俗与欲望的汪洋大海中。
七年级下册语文赵普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赵普知识点赵普,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诗文风格独特,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在七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赵普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赵普的生平简介赵普,字子昂,号申叔,南北朝时期人物,生活在公元329年至398年之间。
他是东晋晋安王司马子如的儿子,因长相奇丑而被称为“丑赵普”。
尽管长相丑陋,但他才华卓绝,有“才高八斗”的美誉。
赵普善于写诗,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辞藻精练,被誉为“风流富贵派”的代表人物。
二、赵普的文学成就赵普的文学成就主要集中在诗歌方面,他的诗歌以咏物、咏景为主,风格清新淡雅,描写细腻,给人以美的享受。
例如他的诗《梅花》:墨香空寂意萧然,白玉阑干冷透心。
深院乱离声绕梁,幽房寂寞绣帘深。
梅柔滑处雪纷模,青翠衬中月色孤。
天兵扫尽春山雪,一朵梅花压万俦。
赵普的诗歌极富个性,他十分注重诗歌的语言艺术,诗中常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三、赵普对文学的贡献赵普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例如唐代名士白居易就曾说过:“诗中有赵普,夜夜寄清谈。
”说明赵普的诗歌在唐代文学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赵普还对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他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探讨文学艺术,对后世文学史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赵普对我们的启示赵普的诗歌风格独特,他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是一位极有个性和才华的文学家。
他的作品启示我们:文学是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艺术形式,只有在不断努力和探索中,才能达到优秀作品的境界。
五、总结赵普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歌风格独具影响力,对后世文学史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通过了解赵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文学创作的灵感和启示。
(秋)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第4课 赵普教案 苏教版.doc
(秋)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4课赵普教案苏教版础上熟练背诵全文。
破
集体交流意见
),北宋大臣
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
语,
可以原封
寡:少。
及:等到。
以读书,以:用。
)
(处决:处理决断。
如流:像水往下淌,比喻快速。
)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谁能与他相提并论。
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
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任用了这个人。
(补缀:修补,连结。
(
荐
精神。
本文在表现人物方面善用细节描写,结合课文找出相关例
“阖”、“启”、“取”、“读”:一连贯的动作描写凸现出赵普为国而勤奋学习的精神。
太祖怒
人安危,荐才的精神。
体会一下本文在叙事方面简洁的用笔,试举例分析一下。
用自己的话说说宋太祖为什么要劝赵普多读书。
有智慧、有心计、有勇气、有不,。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赵普教案 苏教版
讨论:本文主要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什么中心主题?
1-2在绩优学案交流搜集有关赵普的资料及作品简介
3.借助文中注释以及工具书自己完成题目,疏通文意。
4.[明确]课文共两段,主要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勤奋学习,刻苦读书;为国效力,奏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主题: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学生在阅读讨论时,掌握人物动作细节的描写,及所体现的事件,中心主题,小组讨论分析。)
出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研读讨论课文,掌握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点拨订正解疑答惑
第一段:明确
1.通过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现的。“晚年手不释卷”“阖户取箧”“读之竟日”;
2.“处决如流”说明了赵普读书的作用和学以致用的精神。正因为读书用功,处理政务才得心应手。
检测学生对本课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了解有关历史背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和认识情况,积累和巩固。理解文义为下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指导自学合作探究
一)、研读第一段思考:
1.第一段通过什么描写表现赵普刻苦读书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说明了什么?
3.“手不释卷”是一个成语,我国历史上像这种有关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你能再写出两条吗?
二)、研读第二段思考:
1、赵普奏荐人才共写了几次,说明了什么?
2、赵普奏荐人才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这些描写可以看出赵普什么样的性格?
3.你觉得赵普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什么手法?举例说明。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从赵普身上可以学到什么?
针对教师出示的问题生再读课文,注意语句的停顿和节奏,然后分组讨论、交流,在组内形成相对统一的认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赵普》教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苏州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赵普》教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苏州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赵普》教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苏州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赵普》教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5、赵普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掌握重点字词;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翻译全文。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把握本文中心。
3、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的魅力,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难点:1、准确地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2、运用细节描写的发法,刻画人物.3、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的魅力,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学习朗读讨论点评归结讲练结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正确断句,熟练朗读课文。
2、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翻译全文,掌握重点字词和一些文言句型。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重点字词、辨析古今词义。
2、翻译重点句子。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学习朗读讨论点评归结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根据自己班级情况,自然导入即可。
穿插作者简介及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作者简介:赵普:(922-992)北宋大臣。
字则平.后周时为赵匡胤yìn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
宋初任枢秘史,乾德二年起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为相,淳化三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
江苏省盐城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赵普教案苏教版
《赵普》教学内容《赵普》教学目标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3、了解更多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物及其故事。
教学重难点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素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称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我们在评论他们的功过得失时,们常常发现这些英雄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二、学生举例,教师可适当补充,并引出赵普。
赵普,字则平,北宋大臣。
后周时曾是赵匡胤的幕僚,担任掌书记,并策划了“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任枢密使,乾德二年起任宰相。
太祖采纳其建议,选拔各地精兵充禁军,削弱地方武力;实行更戍法,经常变换军队防地,使兵将分离;解除石守信等兵权,防止大将夺取帝位。
对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战略及对辽采取守势的策略都参与谋划.太宗时又两次任宰相。
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
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过这么一段话:“臣平生所知,无不出此.昔以其(指《论语》)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三、自学反馈.(见预习案)1、请学生个别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准确读音。
2、解释重点词语。
四、独立训练。
自主探究,结合注解翻译全文。
1、学生自译课文,质疑,师生解疑。
2、请学生全文翻译,让其他学生帮助纠错。
(注:教师在这一环节可将文言文翻译的常识渗透给学生,如保留法、补充法、调整语序法,并突出词类活用的字。
)字:阖薨龌龊箧缀词:(1)少,年轻(2)习,熟悉(3)第,府第(4)寡,少(5)学术,学问 (6)荐,推荐,介绍(7)补缀,修补,连结(8)卒,终于 (9)手不释卷,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
形容读书勤奋和看书入迷。
句:太祖常劝以读书(宋太祖常劝他读书)读之竟日(整天在读)普明日复奏其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用这人)碎裂奏牍掷地(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五、合作交流。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赵普》复习课件
翻译课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 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 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 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 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 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 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 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 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 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 用其人。
20、仔细阅读上文及下面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朕 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 也,朕甚惜之!” (——选自《宋史•赵普传》)
翻译:……。太祖听到这件事后感到(非常)震惊和哀悼,对 身边的人说:“……我做皇帝以来,常常用优厚的礼仪待他, 赵普也竭尽全力忠心报效(朝廷),真是治理国家的贤臣啊, 我真是非常痛惜啊!”
(8)家人发箧视之 打开 (9)岸谷 形容人严肃刚正 (10)补缀旧纸 连接 (11)太祖乃悟 才
(12)卒用其人 终于
2、解释下列文言词语的古今不同含义。 (1)家人发箧视之 发:古义:打开 今义开:发、发送
(3)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古义: 学问
今义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
(4)普颜色不变 颜色:古义:脸色 今义:色彩 (4)处决如流 古义:处理决断 今义:枪毙 (5)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古义:形容人过分谨慎
选文内容概括:① 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1分)
②
中考链接二· [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 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 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 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 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 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 乃悟,卒用其人。 [乙]有一臣当迁官①,太祖素恶其人,不 与。(赵)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②不 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 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 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 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③。 注释:①迁官:升官。②固:本来,就是。 ③俞允:许可。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 赵普教案 苏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连云港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赵普教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连云港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赵普教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连云港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赵普教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赵普教学目标: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更多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物及其故事。
教学重难点: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备复备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当我们在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又常常发现这些英雄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可适当补充,并引出赵普并简介.)二、检查预习,了解赵普:1、走近赵普—-学生简介赵普情况。
赵普(922—992)北宋大臣.字则平.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
宋初任枢秘史,乾德二年起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为相,淳化三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
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2、加点字注音阖.户启箧.处.决既薨.发箧.龌龊..奏牍.3、加点词解释少习吏事..寡.学术发箧.视之龌龊..明日..颜色..深沉..有岸谷..三、熟读全文,理解文意:1、教师范读课文,或指名朗读(朗读水平高的学生).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背景知识补充在北宋初期,出了一个声名并非显赫的宰相。
他并不是常出现在前台,而只是辅助君主在幕后出谋画策。
然而,他所参与制订的重要方针,政策,却一直影响着宋朝三百年的统治状况,关系到国运民命的大问题。
这位宰相就是赵普。
后周判官宋州书记赵普生于后梁末帝龙德二年(922年),卒于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字则平,原籍幽州蓟县(今北京西南),父赵迥,避后唐赵德钧兵戈乱,迁居洛阳。
赵普读书不多,自幼学习吏事。
成年后,被聘为永兴军节度使刘词幕僚,后举荐于朝廷,与赵匡胤同为后周世宗柴荣部下。
赵匡胤部破滁州后,欲斩盗百余名,经赵普审讯,大部非盗贼而存活之。
赵匡胤奇之,遂用为同州节度使屑下的司法推官,旋用为宋州的书记官。
陈桥兵变佐命殊勋显德六年(959年),后周世宗去世,由遗孀佐幼主宗训即位。
时赵匡胤执掌护卫皇帝之禁军,担任殿前都检点要职。
建隆元年。
(960年)春,传契丹勾结北汉入寇。
宰相范质仓促之间派赵匡胤率军北征,而兵行开封东北四十里之要道陈桥驿时,将士托故不行,将赵匡胤灌醉,然后以杏黄龙袍加身.按律披龙袍即谋叛,赵匡胤在既成事实面前,假惺惺地从后周幼主恭帝手里接过所谓“禅位”书而正式当了皇帝,建立了宋朝.旧史记载这段历史虽然也留有蛛丝马迹,但认为赵匡胤是被迫的,按他的仁爱本性是决不会从寡妇孤儿手中夺取政权的。
然而,是谁煽动部将为谋富贵而拥立新主?为什么留京守卫之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审琦早巳愿意拥立赵匡胤呢?为什么兵变前赵匡胤之弟赵匡义与掌书记赵普早巳知情而不发?兵变之际又由他们枕戈待旦守护黄袍加身之赵匡胤呢?这些情况都不言而宣地说明,赵普在其中起了智囊军师的特殊作用,而且他也做了新皇帝心中想做而又不便明言的事。
这些事是弄刀舞枪、迷信武力的将领,包括赵匡义在内都计虑难周的。
所以,按政变的实际作用来说,这位从滁州战役时就与赵匡胤联宗的赵普,是建立了特殊功勋应获头功的。
然而,在论功行赏时,除了一批原来地位重要的拥戴赵匡胤的将领如石守信、高怀得等得到晋升要职以外,赵普仅得了个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的一般官职。
为什么呢?工于心计的赵匡胤不能不继续重用后周宰执范质,王溥以及魏仁甫为相,以维系旧官员之心,而不致削弱刚刚接管的国家机器。
这一点,赵普是有所认识的.因此,他照旧要为新皇朝的稳固出力。
从征二李位列枢使宋太祖赵匡胤代周以后面临的国内形势,依然是五代十国以来的武臣弄权局面.后周时义成军节度使李筠,本来是个网罗亡命之徒的野心勃勃的将领,他不甘居下,拒绝新皇帝授予的兼中书令的高官,而于建隆元年(960年)四月,勾结北汉刘钧起兵反宋。
赵普看到形势可虑,力主太祖亲征并随同前往。
六月,石守信、高怀德攻陷保泽州(今山西晋城),李筠自焚死。
时后周太祖郭威之甥、驻扬州之淮南道节度使李重进,已成为宋廷心腹之患。
李派翟守殉联结北汉,中途被俘为宋太祖所用以后,宋廷采取赐李铁券(免死牌)以稳其心,并令其移镇青州(今山东济南一带)以便就近约束。
李重进扣押宋使,遂于七月起兵反宋。
宋太祖派石守信、王审琦征讨,迁延未克。
赵普因以原后周之将士攻后周之贵戚为虑,劝太祖自行。
十一月从征扬州,—举攻克,李重进全家自焚死。
二李叛乱的平定,从献策亲征之意义上来说,赵普之功显著。
遂迁以兵部侍郎、枢密副使之职。
加强君权杯酒释兵在我国封建时代,不乏有新王朝之开国君主杀功臣、夺兵权之事。
西汉初定,遂有未央宫戮韩信之变,而后又有消灭异姓王之举,都是出于巩固君权之需要。
赵匡胤深知自己是部将拥立,他不能采取武力解决的办法,消灭二李事件已引起人心浮动。
而赵普一再以石守信等执掌禁军为忧,并说细察石等皆非能统驭部下之将才,一旦部下也来个黄袍加身,情况就不妙了。
宋太祖颇然其说,并询以和平解决和长治久安之策,于是,赵普提出了“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的方针。
赵匡胤是个触类旁通的君主,听其言就化成一整套加强君权、牵掣和削弱各方权力的政策与策略。
首要的任务当然是要解决拥兵以自重的将领问题。
某日下晚朝后,赵匡胤留下石守信等将领叙叙兄弟情谊。
有点醉意了,他向将领吐露做皇帝的苦处,夜不能安,防范变乱,不及你们做臣下的高枕无忧。
当石守信等表示誓死效忠时又说,假如你们的部下谋富贵而起寥怎么办呢?又说人生在世所重者不过多积金钱,田宅,为子孙立不可动之产业;多置歌妓美女饮酒作乐以终天年。
我皇帝与你们结为亲家,大家相互都没有猜忌不是很好嘛?这一番话的意思大家都听明白了。
于是,第二天纷纷辞去军职,交出兵权,到地方做节度使去了。
这就是“杯酒释兵权”的历史故事。
赵普献策之功自然是不能抹杀的。
所以,建隆三年(962年),晋赵普为枢密使、检校太保。
赵普深知巩固君权还刚刚开始,他为太祖建功立业谋取富贵的前途也是无量的。
强干弱枝分化职权“杯酒释兵权”只是解决兵权的第一步。
中唐以来方镇弄权的隐患和新执掌禁军的弄权问题,仍是赵匡胤面前的当务之急。
关键是把赵普的十二字方针策略精神渗透到朝廷与地方的职官建置中去,改变权力结构中的独立性,使之必须依附君权而运转。
在赵普的参赞下,这套相互制约的职权体制终于制订出来了。
这就是中央设副相、枢密使副与三司计相以分宰相之权,收相互牵掣之效。
枢密使直属皇帝掌指挥权,而禁军之侍卫马、步军都指挥和殿前都指挥负责训练与护卫。
乾德元年(963年),用赵普谋,罢王彦超等地方节度使和渐削数十异姓王之权,安排他职,另以文臣取代武职,于是武臣方镇失去弄权的基础,另一方面,收厢兵之骁勇和荒年募精壮之丁为禁军,于是天下精兵皆归枢密院指挥。
地方虽无精兵,但地方厢兵合则仍可制约禁军。
这就形成了强干弱枝而内外上下相互制约之制。
地方则以文人任知州及副职通判为行政官员.重要文献需会签有效.通判为皇帝督察知州之耳目.宋初州设团练使副原为闲职,熙宁变法中有的成为负责义勇之主管。
制其钱粮,是指限制节度使的财政粮饷权限的一种办法。
规定地方钱粮大部输送中央,设转运使副主其事。
熙宁变法中财税增多,地方之府库也很充盈,此时,节度使问题业已解决。
总之,赵普提出的这套方针、方略,确实在宋初起到了加强中央君主集权制及其军、政、财、文权力分立,防止方镇跋扈与地方各自为政的重要作用。
改变了五代十国时期武臣专权,政变频繁的局面,使宋朝成为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国家。
但是这套方针反过来又成为宋朝长期存在养无用之冗兵,冗官而冗费负担沉重,导致自我削弱各种权力结构之有效职能,而走向“积贫”、“积弱”之境的重要原因。
因为赵普的方针只是从防兵之变、防方镇之跋扈、防官员之损害君权为出发点,而主要不是去提高国力、军力、政权与财政的效力.这就是为什么北宋空有军队一百二十万,官员二万余,封椿库存之钱财成堆,而在北宋与南宋的三百年统治时期,一直对外屈服于辽、夏、金民族政权,内不能消弭官乱于上、民变于下,而处于深重的统治危机的一个真正原因。
对此,赵普与宋太祖是要负历史罪责的。
雪夜决策先南后北乾德二年(964年),赵匡胤部署中枢与地方政权既定,时机成熟,就尽罢留用后周之范质,王溥、魏仁甫三相,任命赵普为门下侍郎、平章事,实际上是宰相职位.赵普于是更加用命。
某晚宋太祖与弟赵匡义雪夜访赵普,赵普燃炭烧肉置酒以进.皇帝呼赵普妻为嫂,君臣甚为相得.谈话的中心是商量用兵北汉的问题.赵普认为;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等待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宋太祖表示深合心意。
这番谈话表明在确定所谓“先南后北”的方针上,赵普襄赞有功。
关于先南后北决策的核心,是从契丹手中收回石敬瑭割让之幽云十六州的国土问题。
至于北汉之统一则是小事。
事实上,在后周、宋初时江南之南唐、吴越两国早已不断输送大宗财富给后。
周与北宋政权。
所以赵匡胤所说的为战备军需而消灭两国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而他建立封椿库的第一目的是想赎买回十六州.然终北宋之世,实际上并未全力收回失地,熙宁时期的宋廷反而割让七百里地以和辽。
可见先南后北不过是赵匡胤欺软怕硬的遮羞布。
因此,对赵普的先南后北的“襄赞定策”的作用,应当另作评价了。
公忠其表谋私宠衰乾德五年(967年)春,赵普又得到右仆射和昭文殿大学士的职位与荣誉。
开宝三年(970年)春,宋太祖亲自去看望病中的赵普,六年又至赵普家,突然发现廊下堆有海货十瓶。
打开一看,全是小颗粒的瓜子黄金.赵普只好坦白说明,这是吴越王钱叔送来的。
宋太祖说,钱叔大概认为国家大事全由你决断,所以送金子嘛。
口中虽说受之无妨,实际上触及了赵匡胤独揽大权和皇权尊严的要害问题。
赵匡胤是决不允许臣下来愚弄他,或者暗中夺他的权的.随后又发现赵普违反禁令,私运木材扩展府第,又有官员冒充赵普名义经商等问题。
随着考察的深入,又发现赵普子承宗竟然违反宰辅大臣间不得通婚的禁令,娶枢密使李崇矩之女为妻,这有架空皇权的危险,立即命令分开。
时翰林学士卢多逊及雷有邻揭发赵普受贿,包庇抗拒皇命外任之官员,简直更是欺君之罪了。
宋太祖设副相与赵普分掌权力,并监督相权,不久贬赵普为河阳三城节度使。
这些公忠其表、谋私其内的问题,使赵普逐渐失去宋太祖的宠信。
廷美疑案两度入相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崩,弟赵光义(避匡字讳)即位,是为宋太宗。
关于这段兄终弟继的历史,流传有“烛影斧声”的疑案.太平兴国四年御驾亲征北汉,高粱河之役宋师败于契丹援军.宋太宗一度失踪,于是军中有谋立太祖于赵德昭之说,为太宗所忌。
赵德昭又为北征将士请赏,益遭太宗怒斥而自杀,宋太祖父子之死,不能不引起宋太宗异母弟赵廷美之悲愤自危。
太平兴国七年,朝中有人诬告赵廷美有不轨之谋而皆受封赏,赵廷美则被贬往洛阳.这种情况对于郁郁不得志的赵普是有所触动的。
他向宋太宗密陈,昭宪皇太后遗书由自己书写,命太祖传位于太宗,尚有使太宗传位于廷美、廷美传位于太祖于德昭的意思。
但赵普又说太宗道,难道太祖传弟不传子的历史教训你还不能吸取吗?他又乘机说贬往洛阳之赵廷美毫无悔改之意,不能使之居于洛阳。
于是宋太宗又贬赵廷美至房州涪陵小县。
赵普的这番密陈,第一,证明太宗承兄位之合乎祖宗遗旨;第二,拥护太宗传子不传弟;第三,为太宗清除赵廷美继位之威胁。
这几点就使赵普与宋太宗结成了特殊的关系,而立即获得司徒兼侍中的职位,两度任相。
带来的结果是赵廷美以三十八岁盛年而夭折,宋太宗长子赵元佐因为替赵廷美申不平面发狂成终身之疾。
从这里,可以看到赵普失宠于宋太祖,而又得宠于宋太宗,在两度任相、东山再起的历程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十月,赵普因故罢相,贬为武胜军节度使,具体原因不明.但从宋太宗作诗饯别,而赵普感激涕零,表示要勒诗金石的情形看,赵普一定有什么短处而不得不贬谪。
至于赵普说来世效犬马之力,则完全是政治表态。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为报高粱河之唇而亲征幽蓟,战事迁延,进退维艰。
赵普看到又是表忠的好机会而提出“兵久生变”,要求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