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宽度及分级标准研究_宫晓刚

合集下载

自行车道设计说明

自行车道设计说明

自行车道设计说明
自行车道宽2.0m+盲道0.5m+人行道2.5m,自行车道设在人行道内侧。

(3)、人行道设计标准:宽度不小于2.5m,设置盲道和无障碍通道,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50-2001)。

(4)、路灯设计标准:按照《城市道路照明设计规范》(CJJ45-2006)进行设计,路灯间距不大于30m。

(5)、交通标志和标线设计标准: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的规定。

3、工程进度安排
(1)、前期工作:2019年1月-2019年3月,包括方案设计、前期调研等工作。

(2)、施工准备:2019年3月-2019年4月,包括施工图设计、材料采购等工作。

(3)、主体施工:2019年4月-2019年12月,包括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的铺设、路灯的安装等工作。

(4)、竣工验收:2020年1月-2020年2月,包括工程竣工验收和交通运行试验等工作。

4、工程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工程总投资为XXX万元,资金来源为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投资。

其中政府投资XXX万元,社会资本投资XXX万元。

工程建设后将提高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为市民提供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市政工程中的自行车道规范要求

市政工程中的自行车道规范要求

市政工程中的自行车道规范要求自行车作为环保、便捷的交通工具,在城市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城市的自行车出行环境,市政工程中的自行车道规范要求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从设计规范、标线标牌、道路规划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自行车道的设计规范1. 路面宽度:根据交通量和设计速度,自行车道的宽度应满足自行车通行需求。

一般来说,单向自行车道宽度应在2.5米至3米之间,双向自行车道宽度应在4米至5米之间。

2. 分级设计:根据自行车通行功能和地区的交通组织特点,将自行车道分为干线自行车道、支线自行车道和联络自行车道,并进行分级设计。

3. 连续性设计:自行车道应与其他交通设施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包括人行道、机动车行道、过街设施等。

并且,自行车道的沿线设施应具备完善的连续性,如停车场、服务设施等。

4. 设施配套:自行车道的边缘应设置护栏、防护设施,保证自行车道的安全性。

此外,应配备必要的灯光设施和交通标志,提高自行车道的可视性和识别性。

二、自行车道的标线标牌1. 自行车专用标线:在自行车道的边缘设置专用标线,凸显自行车道的存在并提醒非自行车用户注意避让。

2. 分界线和交叉线:根据自行车道的形式和设置,设置相应的分界线和交叉线,明确自行车道与人行道、机动车道的界限和交叉点。

3. 路面标线:在自行车道上设置行驶方向箭头、导向线和禁令标志等,引导自行车驾驶员行驶方向和注意事项。

三、自行车道的道路规划1. 自行车道与人行道的分离:为了保障行人和自行车的安全,应将自行车道与人行道进行分离规划,避免冲突。

可以通过沿街区设置隔离带或建造护栏等方式实现。

2. 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的分隔:为了确保自行车行驶的安全性,应在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设置一定的隔离带,如绿化带、护栏、花坛等,减少机动车对自行车的干扰。

3. 自行车道的交通组织:根据自行车道的长度和交通流量,设置合适的交通信号灯,为自行车行驶提供交通引导和优先通行。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中的自行车道规范要求涉及自行车道的设计规范、标线标牌和道路规划等多个方面。

jgj50-2001 人行道无障碍通道宽度

jgj50-2001 人行道无障碍通道宽度

人行道无障碍通道宽度的重要性1. 人行道无障碍通道的定义人行道无障碍通道是指为了方便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推婴儿车、购物车等行人设立的通道,其宽度、坡度、材质等都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

2. 人行道无障碍通道宽度的标准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人行道无障碍通道的宽度应该在1.5米以上,确保轮椅、电动代步车等较大型辅助设施能够自如通行。

3. 人行道无障碍通道宽度的意义3.1 便利行人出行。

宽阔的无障碍通道可以有效避免行人之间的拥挤,提高行人出行的舒适度和效率。

3.2 促进社会融合。

宽敞的通道可以让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裙体更加融入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感。

3.3 提升城市形象。

合理设置人行道无障碍通道,不仅能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也能体现城市对于特殊裙体的关爱和尊重。

4. 不合格人行道无障碍通道的问题4.1 宽度不足。

许多城市的人行道无障碍通道宽度未达到标准要求,导致轮椅、电动代步车等辅助设施难以通行。

4.2 设施阻挡。

一些无障碍通道被摆放在不当的地方,被路灯、垃圾箱等设施挡住,造成行人通行困难。

4.3 材质不合适。

一些地面的无障碍通道使用不平整、材质易滑的材料,容易造成行人摔倒。

5. 改善人行道无障碍通道的建议5.1 加强规划设计。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特殊裙体的需求,合理设置无障碍通道,确保通道宽度符合标准。

5.2 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宣传栏、媒体等途径,加大对无障碍通道宽度标准的宣传力度,推动社会对此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5.3建立相关法规。

制定相关法规,明确规定人行道无障碍通道的标准和建设要求,强化执法力度,确保通道建设符合规范。

6. 结语人行道无障碍通道宽度的标准是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合理规划设计和严格管理执法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能够让城市的无障碍通道更加合理、舒适,进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共融进程。

7. 人行道无障碍通道宽度的城市落地情况7.1 北京市。

城市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宽度及分级标准研究_宫晓刚

城市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宽度及分级标准研究_宫晓刚
3600V㊃D wp N w0 = 3600 = 3600 = 3600V = hi L V ρ D wp ρ
摆幅
体宽
摆幅
步幅区
感知区
图 1 行人横向空间及纵向空间划分示意图
(1)
面积参数取值分别为 1.2m/s, 0.75m 和 3m2/人,代入 式 (1) 可得一条人行带通行能力为 1 080 人/h,为 给未来行人空间留有发展余地,建议一条人行带通 行能力取 1 000 人/h。 1.2 自行车道通行能力
表1 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最小宽度对比表
人行道宽度/m 自行车道宽度/m ȡ1.5 ȡ2.0 ȡ2.0 ȡ3.0 ȡ2.0 ȡ1.5 ȡ3.5 ȡ2.5 ȡ2.5 ȡ1.5 ȡ2.5 ȡ1.5
目前,关于人行道宽度的研究相对较少。Kim
阈值跨度较大,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混乱。许
宽度及通行能力研究,提出定量化的分级标准和宽度
收稿日期:2018-01-27
作者简介:宫晓刚 (1987—) ,男,山东乳山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公共交通规划。 E-mail:15192650325@。
30
交通运输研究
Vol.4 No.2
宫晓刚,等:城市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宽度及分级标准研究
form of bicycle lane was introduced to revis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bicycle lane width. The minimum width is 1.5 meters for non-protected of bicycle lane and 2.5 meters for protected ones. Key words: urban traffic; sidewalk; bicycle lane; capacity; width; grading standard

城市道路分级宽度

城市道路分级宽度

道路分类分级2009-06-09 22:44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以下四类:1、快速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

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前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中、小城市不设快速道)。

2、主干路(全市性干道):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以交通功能为主。

自行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的进出口。

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

3、次干路(区级干道):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性交通路线,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m。

4、支路(街坊道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一般红线宽度为12~25m左右。

城市道路的分级:除上列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Ⅰ、Ⅱ、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居住区道路分级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居住区级道路一般可分为三级或四级。

居住区道路是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

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米,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7米,红线宽度12~14米;居住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6米;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一般宽度为3米。

此外,在居住区内还可能有专供步行的林荫步道。

北京目前车道宽度为3.75米,这个宽度是按照当时大挂车的宽度设计的,现在一般小汽车的宽度都在两米之内,而国外一般的车道只有2.5米宽。

城市自行车道设计规范

城市自行车道设计规范

《城市自行车道设计规范:构建绿色出行的坚实基石》在当今倡导绿色出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自行车道设计规范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自行车作为一种环保、健康且便捷的出行方式,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对于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科学合理的自行车道设计规范则是保障自行车骑行安全、舒适与高效的关键,是构建绿色出行体系的坚实基石。

城市自行车道设计规范应注重安全性。

安全是自行车骑行的首要前提,只有确保骑行者的安全,才能吸引更多人选择自行车出行。

在道路宽度方面,自行车道应具有足够的宽度,以容纳骑行者正常行驶以及与行人、其他车辆交汇时的空间需求。

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上的自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 2.5 米,次干道和支路可适当减小,但也不应低于2 米。

这样的宽度能够保证骑行者在行驶过程中不会感到拥挤和局促,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变道、躲避障碍物等操作。

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应设置明确的物理隔离设施,如护栏、绿化带或标线等,防止机动车随意驶入自行车道,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隔离设施的设置应科学合理,既要起到隔离的作用,又不能影响骑行者的视线和通行便利性。

在路口、人行横道等交通节点处,应进行专门的设计和优化,确保自行车骑行者能够安全地通过这些区域,与机动车流和行人流实现有序的交互。

照明设施也是保障自行车道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在夜间或光线较暗的情况下,良好的照明能够让骑行者清晰地看到道路状况,提前发现障碍物和潜在危险,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自行车道应设置均匀、充足的照明灯具,确保道路亮度均匀,避免出现照明盲区。

照明灯具的选择应考虑节能环保、光效高等因素,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维护成本。

城市自行车道设计规范应强调舒适性。

舒适的骑行体验能够提高骑行者的满意度和出行意愿,进而促进自行车出行的普及。

自行车道的路面材质应选择平整、耐磨、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如沥青路面、混凝土路面或专用的自行车道铺装材料等。

车道宽度标准

车道宽度标准

车道宽度标准车道宽度是道路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关系到车辆行驶的安全和舒适性。

根据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车道宽度标准是由国家规定的,不同类型的道路和不同的交通流量都有相应的车道宽度标准。

下面将就车道宽度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对于城市道路来说,城市主干道的车道宽度标准一般在3.5米到4.5米之间。

这样的宽度可以满足城市主干道上车辆的正常行驶,同时也可以保证交通的畅通。

而对于城市次干道和支路来说,车道宽度标准一般在3米到3.5米之间,这样的宽度可以满足城市次干道和支路上车辆的正常行驶,也可以保证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其次,对于高速公路来说,车道宽度标准一般在3.75米到3.85米之间。

这样的宽度可以满足高速公路上车辆的高速行驶,同时也可以保证交通的安全和流畅。

而对于普通公路来说,车道宽度标准一般在3.5米到3.75米之间,这样的宽度可以满足普通公路上车辆的正常行驶,也可以保证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再次,对于山区道路来说,由于山区道路的地形起伏较大,车道宽度标准一般在3米到3.5米之间。

这样的宽度可以满足山区道路上车辆的正常行驶,同时也可以保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而对于乡村道路来说,车道宽度标准一般在2.5米到3米之间,这样的宽度可以满足乡村道路上车辆的正常行驶,也可以保证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最后,对于特殊道路来说,比如桥梁、隧道等特殊道路,车道宽度标准一般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特殊道路上车辆的正常行驶,同时也可以保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总之,车道宽度标准是根据道路的类型和交通流量来确定的,它直接关系到车辆行驶的安全和舒适性。

因此,在道路设计和建设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车道宽度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以保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城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整治技术方案研究与探讨

城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整治技术方案研究与探讨
等参 数 , 通 过 检测 确定 适合 该 地层 的注 浆 参数 和配 比 。
3 . 6注浆
之 内, 确 保 了隧 道施 工 和供 水管 的安 全 。 注浆前的准备工作 : ①安装注浆法兰头; ②检修和调试注浆设备 ;③配 隧道 施工 完成 时 间为 6 中旬 月 ,截 至 8 月3 1 1 3, 2 . 2 m供 水管 累 计最 大 沉 降 置浆 液 及 注浆 材 料 的准 备 ; ④ 洗 L : 用 注 浆 泵 向孔 内注 清水 , 不少于1 O 分钟 , 为1 3 . 7 a r m, , J 、 于 允 许变 形 值 3 0 mm, 拱 顶 沉 降 累计 最 大变 化 为 1 9 . 8 a r m, 小 于 允 以提高注浆效果 , 同时测取钻孔吸水率 , 以确保浆液初始浓度 。 许变形值3 0 mm, 隧道收敛累计变化最大值为3 . 5 am, r 小于允许变形3 0 m m。 注浆: 准 备 工作 完 成后 开 始 注浆 , 先 注 外环 再 注 内 环 , 依 次 进行 , 每 环 先 注单 号孔 再 注双 号 孔 , 每孔 进 行 注浆时 先 注最 长管 , 根 据管 的 长度 依 次进 行 。 5 结 语 注浆 配 比根 据试 注 浆确 定 的参数 进 行 ,现场 根 据地 质 情况 和 压力 进 行微 调 , 注浆 结束 按 照设 计 标准 进行 。
4 施 工监 测情 况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了监测点的布置和监测 , 其中 , 主
要 监测 项 目, 拱 顶沉 降 、 供 水管 沉 降 、 隧道 收 敛 累计 变形 值都 在 设计 允 许 范 围
参数进行, 通过试验确定地层注浆配 比、 注浆压力 、 注浆量 、 每一段注浆时间
施工 技术 与应 用

人行道宽度标准多少米

人行道宽度标准多少米

人行道宽度标准多少米人行道是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行人通行的必经之路,更是保障行人安全的重要保障。

而人行道的宽度标准对于行人的通行舒适度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那么,人行道的宽度标准究竟应该是多少米呢?首先,根据相关规定,人行道的宽度标准应该根据道路的等级和交通量来确定。

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的人行道宽度标准应该在2.5米以上,而次干道和支路的人行道宽度标准则可以适当小一些,一般在2米左右即可满足需求。

这样一来,无论是行人还是残疾人,都可以在人行道上自由通行,保障了行人的安全和便利。

其次,人行道的宽度标准还应该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因素。

比如,如果人行道旁边是繁华的商业街区,那么人行道的宽度标准就需要更加宽敞一些,以适应行人的大量通行需求。

而如果人行道旁边是住宅区或者是人流量较少的地方,那么人行道的宽度标准可以适当小一些,以节约用地资源。

另外,人行道的宽度标准还应该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

比如,对于残疾人来说,人行道的宽度标准至关重要。

根据相关规定,人行道的宽度标准应该能够容纳两个轮椅并排通过,这样才能够保障残疾人的通行权益。

因此,在设计人行道的宽度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确保人行道的宽度能够满足他们的通行需求。

最后,人行道的宽度标准还应该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求。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行道的通行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因此在设计人行道宽度标准时,需要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这样一来,可以避免人行道宽度过窄而导致的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人行道的宽度标准应该是一个综合考量的结果,既要考虑到道路的等级和交通量,又要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因素,更要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够设计出合理的人行道宽度标准,保障行人的通行安全和舒适度。

希望相关部门在规划和设计城市道路时,能够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为行人创造更加安全和便利的通行环境。

人行道宽度标准多少米

人行道宽度标准多少米

人行道宽度标准多少米人行道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行人提供了安全的通行空间,也是城市道路整体美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行道的宽度标准直接关系到行人的安全和舒适度,因此合理的人行道宽度标准对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建设至关重要。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人行道的宽度标准应根据道路的功能等级和行人流量来确定。

一般来说,城市道路的人行道宽度标准应符合以下规定:一、主干道人行道宽度标准。

对于城市主干道,人行道宽度标准应不少于2.5米。

主干道的行人流量通常较大,因此需要较宽的人行道来保障行人的安全和舒适度。

在人行道宽度不足的情况下,行人与车辆之间的冲突将会增加,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次干道人行道宽度标准。

次干道的人行道宽度标准一般为2米左右。

次干道的行人流量相对较小,因此相对于主干道而言,人行道宽度可以适当减小。

但是在确定人行道宽度时,仍需考虑到行人通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避免出现拥挤和安全隐患。

三、支路和小街道人行道宽度标准。

对于支路和小街道,人行道宽度标准一般为1.5米左右。

这类道路的行人流量较小,因此相对较窄的人行道宽度可以满足行人的基本通行需求。

但是在设置人行道时,需要考虑到路边停车、垃圾桶等设施对行人通行的影响,确保人行道的通畅和安全。

总体来说,人行道宽度标准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道路的功能等级、行人流量、周边环境等因素。

合理的人行道宽度标准可以保障行人的安全和舒适度,减少行人与车辆之间的冲突,提升城市道路的整体品质。

除了以上规定的人行道宽度标准外,还需在实际规划和建设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在人行道两侧设置绿化带、景观设施等,需要适当扩大人行道的宽度。

在人行道与交叉口、路口等地方,也需要设置交通设施和标识,确保行人的安全通行。

总之,人行道宽度标准的确定是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人行道宽度标准可以提升城市道路的整体品质,保障行人的安全和舒适度。

因此,在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人行道宽度标准的重要性,科学合理地确定人行道的宽度,为行人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通行空间。

市政自行车道建设中的规范要求

市政自行车道建设中的规范要求

市政自行车道建设中的规范要求自行车作为一种环保、健康的交通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

为了保障骑行者的安全和便利性,市政自行车道的建设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市政自行车道建设中的规范要求,以确保自行车道的质量和功能达到最佳状态。

1. 宽度要求市政自行车道的宽度是确保骑行者安全通行的基本保障。

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车道的宽度通常应在2-3米之间。

在容易发生交通冲突的路段,如交叉口、人行横道等地方,自行车道的宽度应适当增加,以确保骑行者的安全。

2. 分隔要求为了避免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的混行,市政自行车道需要进行分隔。

常见的分隔方式包括实心线、虚线、阶梯砖等。

分隔物的设置应保证骑行者和行人的安全,同时不妨碍周围环境的通畅。

3. 平整度要求自行车道的平整度直接关系到骑行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自行车道表面不应有明显凹凸、裂缝或水泥浮层等缺陷。

同时,在自行车道与人行道交界处,应设置倾斜坡道,以方便骑行者和行人的过渡。

4. 清晰标识市政自行车道的标识是指示骑行者和行人的重要依据。

自行车道应明确标示,并与机动车道进行区分。

常用的标识包括自行车图案、箭头指示等。

此外,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置自行车道优先标志、禁止机动车驶入标志等。

5. 照明要求为了以夜间或低能见度条件下确保骑行者的安全,市政自行车道的照明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自行车道应配备适当的照明设备,保证骑行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前方障碍物和路面状况,同时也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自行车道的存在。

6. 连通性要求市政自行车道的连通性是保证骑行者出行便利性的关键。

自行车道应与周边的自行车道、公共交通站点和重要目的地相连,形成完整的自行车交通网络。

骑行者在自行车道上能够方便、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7. 维护要求市政自行车道建设后需要加强维护工作,以确保其功能的持久性和良好状态。

定期检查自行车道的平整度、标识、照明设施等,并及时清理垃圾、杂草等。

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维修和整改。

总结:市政自行车道建设中的规范要求涵盖了宽度、分隔、平整度、标识、照明、连通性和维护等方面。

人行道宽度标准多少米

人行道宽度标准多少米

人行道宽度标准多少米人行道是城市道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行人通行的必要设施,也是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保障。

人行道的宽度标准直接关系到行人的行走舒适度和安全性,因此在规划和建设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标准。

根据相关规定,人行道的宽度标准应根据不同的场所和功能需求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城市道路中的人行道宽度标准应在2米以上,而在繁华商业区、人流密集区和学校周边等地方,人行道的宽度标准应更高一些,一般在3米以上。

人行道的宽度标准不仅仅是为了行人的行走舒适和安全,更重要的是为了保障行人和车辆的交通安全。

合理的人行道宽度标准可以有效减少行人与车辆之间的冲突,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在繁华商业区和人流密集区,人行道的宽度标准还应考虑到行人停留、排队等特殊情况,以保障行人的安全和便利。

除了宽度标准外,人行道的设计和建设还应考虑到无障碍通行的需要。

无障碍通行是指为老年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人提供方便、安全的通行条件。

因此,在规划和建设人行道时,还应考虑到无障碍坡道、无障碍通道等设施的设置,以保障所有行人的权益。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人行道的宽度标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和行人的出行体验。

因此,相关部门在规划和建设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确保人行道的宽度标准达到要求,为行人提供安全、便利的通行环境。

总的来说,人行道的宽度标准应根据不同的场所和功能需求而有所不同,但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保证行人的行走舒适和安全。

合理的人行道宽度标准不仅可以提升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水平,也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增添亮丽的一笔。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人行道的宽度标准应受到足够重视,确保符合规范要求,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出行环境。

城市道路车道宽度标准

城市道路车道宽度标准

城市道路车道宽度标准城市道路的车道宽度标准是指城市道路上车道的宽度应该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以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车道宽度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首先,城市道路的车道宽度标准应该根据道路的等级和功能来确定。

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的车道宽度应该在3.5米到4米之间,而支路和次干道的车道宽度可以适当小一些,一般在3米到3.5米之间。

这样的车道宽度可以满足城市道路上不同类型车辆的通行需求,保障车辆的安全行驶。

其次,城市道路的车道宽度标准还应该考虑到道路的交通量和速度。

对于交通量大、车速快的城市主干道,车道宽度应该适当加宽,以确保车辆在高速行驶时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超车和变道。

而对于交通量小、车速慢的支路和次干道,车道宽度可以适当减小,以节约用地资源,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此外,城市道路的车道宽度标准还应该考虑到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需求。

在城市道路的设计中,应该设置行人过街设施和非机动车通行道,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通行。

车道宽度标准的确定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设施的设置,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安全。

最后,城市道路的车道宽度标准还应该考虑到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需求。

在城市道路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土地利用的需求,合理确定车道宽度,以确保城市道路的通行效率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的车道宽度标准是一个综合考虑道路等级、交通量、车速、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需求、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等因素的综合问题。

在确定车道宽度标准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以确保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城市道路交通的需求,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关于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宽度值的研究

关于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宽度值的研究

关于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宽度值的研究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绿色出行方式。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大力推行绿色出行,以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等。

目前,步行和骑自行车已成为一种时尚的绿色出行方式,并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内容。

针对当前城市建设中非机动车道宽度值的发展趋势,本文将对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宽度值的研究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宽度值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步行和骑自行车作为绿色出行方式,以减轻交通拥堵的压力,提高城市的整体美观度。

因此,为了使行人和骑自行车者得到充分的保护,以及为了使行人和骑自行车者获得更好的通行权,对于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宽度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我们要知道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宽度值的基本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相同类型的非机动车道宽度值应考虑到当地道路宽度、车辆行驶速度、单车来往及行人流量的不同尺度,并对不同被设计的道路宽度值注明它们的设计要求。

同时,在设计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宽度值时,还应考虑到城市街区和街道环境的不同需求,以及建筑物、设施、植被、消防栓等架空设施的存在,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安全设计和空间保证。

此外,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宽度值的确定也会受到工程条件的影响。

由于工程条件不同,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宽度值的设计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实施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特点,以符合当地条件,满足社会不同需求。

最后,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宽度值的设计必须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统筹各个方面的利益,以确保安全和便捷的绿色出行环境。

当然,在设计过程中,还应考虑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宽度值的计算,以确保非机动车道宽度值的合理有效。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宽度值的选择对于城市绿色出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国家标准和道路实际情况,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综合考虑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宽度值的合理有效。

城市自行车道规范要求

城市自行车道规范要求

城市自行车道规范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成为越来越突出的一个挑战。

为了促进绿色出行和缓解交通拥堵,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自行车道。

然而,由于规划不周、执行不力等原因,一些城市自行车道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隐患。

因此,制定城市自行车道规范要求,对确保自行车道的安全和便利至关重要。

一、自行车道宽度要求自行车道的宽度是确保骑行安全和流畅的重要因素。

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和交通流量,自行车道的宽度应有所区别。

一般情况下,城市主干道的自行车道宽度应不小于2.5米,而次干道和支路的自行车道宽度应不小于2米。

这样可以保证骑行者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安全骑行。

二、自行车道标线要求自行车道的标线是指示骑行方向、划定车道范围的重要标识。

在自行车道的起点和终点,应设置相应的标线,并在其间适当距离划定标线。

标线应采用明显的图案和颜色,以便骑行者清晰辨识。

对于两条自行车道交叉的地方,应设置专门的标线和交通信号,确保交叉口的安全通行。

三、自行车道障碍物要求自行车道上的障碍物是影响骑行者流畅通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规划和建设自行车道时,应尽量避免设置障碍物。

如果在自行车道上必须设置障碍物,如交通指示牌、护栏等,需要确保其高度适中、材质光滑,以免对骑行者造成伤害。

此外,要保证自行车道的整洁,及时清除掉落的石块、玻璃碎片等杂物,确保自行车道的通畅与安全。

四、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隔离要求为了保证骑行者的安全和优先权,自行车道应与机动车道进行有效隔离。

一种常见的隔离方式是通过设置物理屏障或者护栏来实现,确保骑行者与机动车辆的互不干扰。

此外,应划定机动车道和自行车道的界限,避免机动车辆非法停放和侵占自行车道,确保骑行者的畅通权益。

五、自行车道交叉口设计要求自行车道交叉口是自行车道安全的薄弱环节。

为了确保交叉口的安全通行,应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

首先,应设置醒目的交通信号,提示骑行者和行人注意交通状况。

其次,应为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划定清晰的界限,避免造成混乱和冲突。

居住区道路分级和道路宽度的标准有哪些?-工程

居住区道路分级和道路宽度的标准有哪些?-工程

居住区道路分级和道路宽度的标准有哪些?-工程
居住区道路分级和道路宽度的标准有哪些?
(1)居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车行道一般为9米,如果考虑通行公交时应增加至10-14米,人行道宽度一般在2-4米左右,
(2)居住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米(根据敷设管线的要求,采暖地区建筑控制线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地区建筑控制线不宜小于10m),车行道一般为7-9米,人行道宽度在1.5-2.5米左右,
(3)居住组团级道路
起着联系居住小区范围内各个住宅群落的作用,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5-7米,大部分情况下居住组团级道路不需要设置专门的人行道。

(4)宅间小路
是指直通到住宅单元入口或住户的道路,它起着连接住宅单元与单元、连接住宅单元与居住组团级道路或其它等级道路的作用。

平时主要是自行车和人行交通,但要满足垃圾清运、救护、消防、搬运等需求。

路面宽度大于等于2.5m。

(一般2.5-3m)。

关于自行车道横断面规划设计和实施的思考

关于自行车道横断面规划设计和实施的思考
关于自行车道横断面规划设计和实施的思考
摘要:在城市自行车交通逐步复兴的背景下,为了解决自行车对行人和机动车交通的干扰问题,给自行车分配独立路权,建设专用自行车道成为城市慢行交通品质提升的重点。因此,本文就自行车系统中自行车道的规划建设和实施路径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实践建议。
关键词:自行车道,横断面设计
为了缓解居民自行车交通出行需求与设施供应间的矛盾,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出行品质,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鼓励和支持自行车交通发展的各项政策,包括合理分配道路空间资源,加强新建道路和改建道路的自行车道建设,保障自行车道路权的措施。因此,本文将就如何加强自行车道设计和建设的主题,交流自行车道的规划设计经验。
二、自行车道的规划设计与实施。
本文对新建道路和改扩建道路自行车道的设计提出了建议,但对于交叉口节点处理、礼让行人慢行区域、地块机动车出入口处理、自行车停放场所等方面未能深入分析,在后续的研究中希望能够结合实际的项目情况,深入系统总结自行车各系统的规划经验,为自行车规划与设计提供经验借鉴。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
[2]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宫晓刚.刘春荣.城市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宽度及分级标准研究[J].交通运输研究,2018(2),30-36.
一、国内自行车系统发展的回顾。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自行车交通经历了大发展阶段,成为了自行车王国,在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实践中,对自行车的路权较为重视,主要道路均设置了独立的自行车道。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机动车交通兴起,自行车交通处于萎缩和衰退阶段,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主要道路取消了独立的自行车道,将自行车道与步行道合设为慢行道。直至2016年,共享自行车的兴起掀起了城市自行车交通的复兴潮,共享自行车在满足公众出行需求,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缓解交通拥堵、低碳出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于自行车道宽度的规定

关于自行车道宽度的规定

关于自行车道宽度的规定
目前我们极少城市划分了自行车道,自行车道是自行车专用的,禁止机动车和行人进入、借道或占用。

接下来给大家讲讲关于自行车道宽度的规定,请大家仔细阅读。

关于自行车道宽度的规定总结如下;
自行车道路每条车道宽度宜为1m,靠路边的和靠分隔的一条车道侧向净空宽度应加0.25m,所以自行车双车道是3米,但是要是自行车双向行驶的话最少要3.5米。

自行车道按功能分类如下;
1、休闲自行车车道,自行车作为休闲运动工具此种自行车类型之功能以服务休闲运动为主,此类自行车之设置常常配合观光旅游为卖点,除了提供当地居民日常休闲之外,亦同时与观光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小镇街巷自行车道路网,此类的自行车道设置必须建立在自行车之使用为一种生活习惯、居民对于使用自行车有高度认同感之地区,当车道设置符合大众利益时才能带动公共资源之收益。

3、态赏景自行车车道,此类车道兼顾地方特色生态环境的保育与开发而设置自行车道针对不宜开放车辆进入之生态敏感区,是一种符合环境保育诉求之交通工具。

4、休闲游憩自行车道,此类车道配合发展生态观光而设置之自行车车道具有特殊风景名胜古迹、景点之城市,会针对主要游憩观光据点规划自行车路网,提供一种更悠闲、容易亲近的游览动线。

道路人行道宽度标准

道路人行道宽度标准

道路人行道宽度标准道路人行道是城市道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行人提供了安全、便捷的通行环境。

因此,合理的人行道宽度标准对于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道路人行道宽度标准进行探讨,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首先,人行道的宽度应当充分考虑到行人的通行需求。

根据城市规划和交通设计的相关标准,人行道的最小宽度应当不少于1.5米。

这样的宽度可以确保行人在人行道上能够舒适地行走,避免因为拥挤而导致行人之间的相互干扰和碰撞。

特别是在繁忙的商业区和交通枢纽,人行道的宽度应当相应增加,以应对更多的行人流量。

其次,人行道的宽度还需要考虑到特定人群的需求。

例如,对于残疾人和老年人来说,人行道的宽度应当更加宽敞,以便他们使用辅助设施,如轮椅和助行器。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当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确保人行道的宽度能够满足所有行人的通行需求。

此外,人行道的宽度还应当考虑到与其他交通设施的衔接。

例如,人行道与自行车道、公交站台、过街天桥等交通设施的衔接需要有一定的宽度,以确保行人在使用这些设施时能够安全、便捷地进行转换和连接。

在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中,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交通设施之间的衔接,确保人行道的宽度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最后,人行道的宽度还应当考虑到城市景观和环境的要求。

在城市绿化和景观规划中,人行道的宽度应当考虑到树木和花草的种植,以及景观设施的设置。

在城市建设中,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景观因素,确保人行道的宽度能够与城市景观和环境相协调。

综上所述,道路人行道宽度标准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人行道宽度标准能够为行人提供安全、便捷的通行环境,促进城市交通和环境的改善。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当充分考虑到人行道的宽度标准,确保人行道能够满足行人的通行需求,与其他交通设施和城市景观相协调,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常用尺寸,设计师必须牢记!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常用尺寸,设计师必须牢记!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常用尺寸,设计师必须牢记!一、人行道人行道宽:不小于1m,并按照0.5的倍级递增。

小区路:6m-9m组团路:3m-5m宅间小路:>2.5m园路,人行道坡道宽:1.2m轮椅通过:W≥1.50m轮椅交错:W≥1.80m二、消防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

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 消防回车场。

(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

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

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T”形“O”形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三、车道1.道路宽度1.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1.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1.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1.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1.5 双车道:W=6.0~9.0m(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单车道: W=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2.转弯半径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6.0m: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Bicycle Facilities) 中要求,没有路缘石和截水沟的
1.5m,自行车道最小宽度宜为 3.5m。 《城市道路工 程设计规范》(CJJ 37 宽度为 2.0m,与机动车道合并设置的自行车道不 市 《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DB 11/1116
[11] 2012) 中规定人行道最小
表1 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最小宽度对比表
人行道宽度/m 自行车道宽度/m ȡ1.5 ȡ2.0 ȡ2.0 ȡ3.0 ȡ2.0 ȡ1.5 ȡ3.5 ȡ2.5 ȡ2.5 ȡ1.5 ȡ2.5 ȡ1.5
目前,关于人行道宽度的研究相对较少。Kim
阈值跨度较大,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混乱。许
宽度及通行能力研究,提出定量化的分级标准和宽度
文件名称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 50220 95)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 37 2012) 北京市 《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 计规范》 (DB 11/1116 2014) 《深圳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 统规划设计导则》 《佛山市城市慢行系统规划》 《江门市慢行系统规划》
道路最小自行车道宽度为 1.2m,有路缘石或截水
GONG Xiao-gang1, LIU Chun-rong2
2. Qingdao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Qingdao 266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c space and guide the planning for sidewalk and bicycle lane, the mini⁃ mum width of them was studied. By analyzing the traffic behavior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edestrians and riders, some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capacity of sidewalk and bicycle lane were presented; A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width of sidewalk and bicycle lane was proposed; The grading standard was put forward ac⁃ cording to the capacity of sidewalk and bicycle lane with different widths; A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 be⁃ tween flow and sidewalk and bicycle lane was established; And requirements for width control of sidewalk 1.2m/s. Considering of barrier-free facility and bi-directional walking characteristics, the minimum width and bicycle lane at different levels were put forwa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pacity of one 0.75 meters wide sidewalk is 1 000per/h while the occupancy area of pedestrian is 3m2/per and the walking speed is of sidewalk shouldnᶄt be less than 2.0 meters, increasing with 0.75 meters as a unit. A coefficient for the
3600V㊃D wp N w0 = 3600 = 3600 = 3600V = hi L V ρ D wp ρ
摆幅
体宽
摆幅
步幅区
感知区
图 1 行人横向空间及纵向空间划分示意图
(1)
面积参数取值分别为 1.2m/s, 0.75m 和 3m2/人,代入 式 (1) 可得一条人行带通行能力为 1 080 人/h,为 给未来行人空间留有发展余地,建议一条人行带通 行能力取 1 000 人/h。 1.2 自行车道通行能力
Vol.4 No.2 Apr.2018
宫晓刚,刘春荣. 城市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宽度及分级标准研究[J]. 交通运输研究,2018,4 (2) :30-36.
GONG X G, LIU C R. Width and Grading Standard of Sidewalk and Bicycle Lane[J]. Transport Research, 2018, 4(2): 30-36. DOI:10.16503/ki.2095-9931.2018.02.005
城市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宽度及分级标准研究
2. 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为保障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基本路权,加强对规划设计的指导,对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最小宽
(1.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000;
宫晓刚 1,刘春荣 2
度进行研究。通过对行人和骑行者交通行为与交通流特征的研究分析,确定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 通行能力的影响参数;提出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宽度计算公式;结合不同宽度的人行道和自行车 道通行能力提出分级标准;建立了流量与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分级关系;提出不同级别人行道和 自行车道宽度控制要求。当人均占用面积为 3m2、行人步行速度为 1.2m/s 时,一条 0.75m 宽的人行 带通行能力约为 1 000 人/h;考虑到人行道双向行驶和无障碍设施要求,人行道最小宽度不应低于 2.0m,宜以 0.75m 为单位增减。另外,引入自行车道隔离形式修正系数,当自行车道为物理隔离式 时,最小宽度宜为 2.5m;为非物理隔离式时,最小宽度可取 1.5m。
关键词:城市交通;人行道;自行车道;通行能力;宽度;分级标准 中图分类号:U491.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931 (2018) 02-0030-07
Width and Grading Standard of Sidewalk and Bicycle Lane
(1. Qingdao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Qingdao 266000, China;
式 (1) 中: Nw0 为 1 条人行带通行能力 (人/h) ; hi
为行人之间的平均时距 (s) ;L 为行人之间的平均 行带宽度 (m) ;ρ为人均占用面积 (m /人) 。
2
间距 (m) ;V 为行人行走速度 (m/s) ;Dwp 为 1 条人 从式 (1) 可以看出,影响人行道通行能力的
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可采用最小安全间距法进 行计算[21-23]。自行车的最小安全间距是指能使前后 两辆自行车安全、同向行驶在同一车道上时前车车 头与后车车头所保持的最小空间距离,包含自行车 制动时在反应时间内的行驶距离、制动距离、前后 车辆安全距离和自行车车身长度,具体算式可参考 文献[22]。由该方法计算得一条连续的自行车道理 论通行能力为 2 000 辆/h 左右。 由于受交叉口间隔、行人过街及信号周期影
TRANSPORT RESEARCH
95) 中 要 求 人 行 道 最 小 宽 度 不 应 小 于
31
第 4 卷 第 2 期|Apr. 2018
行道断面 (或空间) 的最大人流量,主要与空间面 积、步行速度和人均占用面积有关,单位通常为 人/h。人在行走过程中,为了避免与其他行人产生 干扰,前后左右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因此会与前面 的行人保持一定间距,这类似于车辆行驶时要与前 车保持安全间距。为此,可借鉴机动车道通行能力 计算方法,采用饱和车头时距法来计算人行道通行 能力:
收稿日期:2018-01-27
作者简介:宫晓刚 (1987—) ,男,山东乳山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公共交通规划。 E-mail:15192650325@。
30
交通运输研究
Vol.4 No.2
宫晓刚,等:城市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宽度及分级标准研究
form of bicycle lane was introduced to revis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bicycle lane width. The minimum width is 1.5 meters for non-protected of bicycle lane and 2.5 meters for protected ones. Key words: urban traffic; sidewalk; bicycle lane; capacity; width; grading standard
宜小于 2.5m,自行车专用道不宜小于 3.5m。北京
[12] 2014) 要求人行道宽度不得小于 2.0m,自行车道
宽度不得小于 2.5m。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
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3] 中将人行 道和自行车道划分为 3 个级别,并提出了对不同级 别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宽度的要求,其中人行道推荐 宽度为 2~7m,自行车道推荐宽度为 2.5~6m,但由 于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分级标准并未定量化,且宽度 多城市在规划阶段并未按照规范要求对人行道和自 行车道宽度进行控制[14-16],特别是自行车道,在宽 度控制上与国家规范和导则要求有较大出入,见表 1。为此,本文将通过对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基本通行 要求,以期指导人行道和自1.5m。 Duthie 等 通 过对人们的骑行行为进行研究,提出了自行车道设
[7]
计要求。 Providelo 等 [6] 指出宽度是影响自行车道设 态全球定位系统 (Real-time Kinematic Global Pos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