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教育学考试大纲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 梳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发展;教育应该注重实践,重视学以致用。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希腊哲学家XXX(公元前427——347)提出了“理念教育”思想,主张通过对理念的追求和掌握,达到人的完美。
XXX(公元前384——322)则提出了“德育、智育、体育”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全面发展。
2、现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启蒙时期的教育学思想启蒙运动提出了以理性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人的自主性和批判性思维。
2)实证主义的教育学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证主义兴起,强调教育应该以科学为基础,注重实证研究。
3)批判理论的教育学思想20世纪60年代以后,批判理论兴起,强调教育应该关注社会不平等和权力问题,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社会变革。
4)后现代主义的教育学思想20世纪8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兴起,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多元性和个体差异,重视文化和语境的影响。
3、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现代教育学主要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研究理论、建构主义、情境教育理论等多种理论,这些理论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强调了教育与政治的紧密关系;“道而弗牵,强而XXX,开而弗达”则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理念;“学不躐等”则要求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
在西方古代,XXX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
XXX的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是讽刺,第二步是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XXX的教育思想则体现在《理想国》中,而XXX的教育思想则体现在《政治学》中。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可以追溯到XXX的《大教学论》的出版(1632年),这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XXX主张将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提倡“泛智教育”。
XXX认为人的所有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因此“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XXX则在《爱弥尔》中宣扬自然主义教育,而XXX则提出了“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
XXX则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2024年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2024年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2024年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考试性质333教育综合考试是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教育类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旨在考查学生对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要求考试要求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考试还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三、考试内容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四个部分。
具体如下:1. 教育学原理:主要考查学生对教育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中外教育史: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外教育发展历程中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
3. 教育心理学:主要考查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考查学生对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设计和程序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 考试时间:180分钟。
3. 试卷结构:试卷满分150分。
各部分所占比重分别为:教育学原理约50分,中外教育史约5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约40分。
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五、考试范围考试范围主要涉及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四个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具体考试内容将在考前公布详细的考试大纲。
以上是2024年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的简要介绍,具体内容请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中图分类号(教育)汇总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G4教育G40教育学{G40-01}教育理论G40-011教育职能G40-011.8教育立法与教育政策G40-012全面发展教育[G40-012.9]德育G40-013智育[G40-013.9]体育G40-014美育G40-015劳动教育G40-02教育哲学G40-03教育科学研究G40-03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G40-03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G40-05教育与其他科学的关系、教育学分支G40-051教育统计学G40-052教育社会学G40-052.2教育与社会G40-052.4教育环境G40-053教育政治学G40-054教育经济学G40-055教育与文化G40-056教育生物学G40-057教育技术学G40-058教育管理学G40-058.1教育评价G40-059.1教育伦理学G40-059.2教育未来学G40-059.3比较教育学G40-059.9其他G40-06教育学派G40-09教育学史、教育思想史G41思想政治教育、德育G410德育理论G41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G412人生观、世界观与理想教育G413阶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G414国际主义、爱国主义教育G414.1形势教育G415纪律、民主与法制教育G416思想品德教育G417社会公德教育G418军事训练教育G42教学理论G420教学研究和改革G421教学过程G422教学原则G423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标准等入此。
G423.02课程类型与设置G423.04课程研究与评价G423.06课程管理G423.07课程改革G423.1教学计划G423.2教学大纲G423.3教材研究与管理G424教学法和教学组织G424.1教学法G424.2教学组织G424.21课堂教学(班级教学)G424.22个别教学G424.23分组教学G424.24协作教学G424.25观摩教学(公开教学)G424.26巡回教学G424.27开放课堂(开放计划)G424.28第二课堂G424.29现场教学G424.31实验G424.4实习G424.6辅导与自习G424.7学绩管理和考试G424.71学绩管理制度G424.74考试G424.75评分方法G424.79试题G426各派教学法G427各科教学法(分科教学法)G428教研室(组)工作G43电化教育G431视听教学(电化教学)G432广播、电视教学G433程序教学G434计算机化教学G436电化教材G44教育心理学G441教学心理学(课堂教育心理学)G443教师心理学G444学生心理学{G445}青少年心理学G446教育社会心理学G447学科心理学G448教育心理诊断与教育心理辅导G449教育心理测验与评估G449.1测验方法G449.4智力测验G449.5能力测验G449.6性格测验G449.7评估方法与标准G45教师与学生G451教师G451.1教师评定与任用G451.2教师队伍结构与建设G451.4教师与社会G451.42教师兼职G451.5教师职称与待遇G451.6教师职责与修养G451.7教师组织G451.8教学辅助人员G455学生G455.7学生组织G456师生关系G459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G46教育行政G462教育行政机关G463教育科研管理G464教育视导G465教育调查G467教育财政G467.2教育投入G467.22教育基金G467.24教育税G467.26教育捐款G467.27学杂费G467.8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G47学校管理G471学校管理体制G471.2校长G471.7管理人员G472行政工作G472.2管理机构G472.3人事管理G472.4文书档案管理G472.5科研组织和管理G473教务工作G473.2招生G473.3学籍G473.4编班、排课表G473.5学年、学期、假期G473.6奖励、处分G473.8毕业、升学、分配G474总务工作G475财务管理G478学校卫生工作G478.1学校环境卫生G478.2学校保健服务G478.4学生个人卫生G478.5学校饮食卫生G479健康教育G48学校建筑和设备的管理G481教室G482实验室和设备G483附属建筑和设备G484教学设备{G5}世界各国教育事业G51/57世界各国教育事业G51世界教育事业G510教育政策G511教育改革与发展G511.9教育系统与结构G512教育制度G512.2学制G512.3义务教育G512.7办学形式G512.71公立G512.72私立G512.73宗教团体办学G512.74社会资助办学G513国际教育组织与活动G513.1组织G513.2会议G513.3互助合作和交流G515教师和学生状况G515.1教师状况G515.5学生状况G516教育统计资料G519教育史G52中国教育事业G520方针、政策及其阐述G520.1教育规划G521教育改革与发展G521.9教育系统与结构G522教育制度G522.2学制G522.3义务教育G522.5勤工俭学G522.7办学形式G522.71公立G522.72私立G522.73宗教团体办学G522.74社会资助办学G522.8校办产业G523教育组织与活动G525教师与学生状况G525.1教师状况G525.5学生状况G526教育行政G526.2教育行政机关G526.21中央G526.22地方G526.3教育科研管理G526.4教育视导G526.5教育调查G526.6教育统计资料G526.7教育财政G526.78奖学金、助学金G526.9对外教育关系G527地方教育G528学校概况G529教育史G53/57各国教育事业0政策1教育改革与发展19教育系统与结构2教育制度3教育组织与活动5教师与学生状况6教育行政7地方教育8学校概况9教育史{G6}各级教育G61/79各级教育、各类教育G61学前教育、幼儿教育G610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理论G611思想品德教育G612教学理论、教学法G613各科教学法、教材G613.2语言、识字G613.3常识、故事G613.4算术、计算G613.5音乐、舞蹈G613.6美术G613.7体育、游戏G614玩具、教具G615幼教人员G616幼儿园与家庭G617幼儿园管理G618各类型幼儿园(托儿所)G619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概况G619.1世界G619.2中国G619.20方针政策及其阐述G619.21教育改革G619.22教育制度G619.28幼儿园概况G619.29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史G619.3/.7各国G62初等教育G620初等教育理论G621思想政治教育G622教学理论、教学法G622.0教学研究与改革G622.3课程G622.4教学法与教学组织G622.41普通教学法G622.42教学组织G622.46辅导与自习G622.47学绩管理与考试G622.471学绩管理制度G622.474考试G622.475评分方法G622.479试题与题解G623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G623.1/.9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1教学计划、教学大纲2教学法3教学参考书(教师参考书){4}教学辅导与指导读物7教师手册G623.1政治G623.15思想品德课G623.2汉语语文G623.21汉语拼音G623.22识字G623.23阅读G623.24作文G623.29中国少数民族语文G623.3外语G623.31英语G623.32法语G623.33德语G623.34西班牙语G623.35俄语G623.36日语G623.39其他G623.4历史、地理G623.41历史G623.45地理G623.5数学G623.56算术G623.57珠算G623.58计算机G623.6自然常识G623.7美育G623.71音乐G623.75美术G623.8体育、游戏G623.9其他G624教材、课本、学生参考书1教材、课本2补充教材3学生参考书{4}自学读物、课外读物5习题、试题与题解{6}考试试题与题解7学生手册G625教师与学生G625.1教师、班主任G625.5学生G625.6师生关系G626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G627学校管理G627.1领导管理体制G627.2行政工作G627.3教务工作G627.4总务工作G627.5财务管理G627.6学校建筑和设备的管理G627.8学校卫生工作G628各类型小学校G629世界各国初等教育概况G629.1世界G629.2中国G629.20方针政策及其阐述G629.21教育改革与发展G629.22教育制度G629.28学校概况G629.29初等教育史G629.299蒙学G629.3/.7各国G63中等教育G630中等教育理论G631思想政治教育、德育G632教学理论、教学法G632.0教学研究与改革G632.3课程G632.4教学法与教学组织G632.41普通教学法G632.42教学组织G632.46辅导与自习G632.47学绩管理与考试G632.471学绩管理制度G632.474考试G632.475评分方法G632.479试题与题解G633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G633.2/.98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G633.2政治G633.22社会发展史G633.23政治经济学G633.24科学社会主义G633.25青少年修养G633.26法律常识G633.3汉语语文G633.33阅读G633.34作文G633.39中国少数民族语文G633.4外语G633.41英语G633.42法语G633.43德语G633.44西班牙语G633.45俄语G633.46日语G633.49其他G633.5历史、地理G633.51历史G633.52世界历史G633.53中国历史G633.54其他各国历史G633.55地理G633.56世界地理G633.57中国地理G633.58其他各国地理G633.59其他G633.6数学G633.61算术G633.62代数G633.63几何G633.64三角G633.65解析几何G633.66高等数学初步G633.67计算机G633.7物理G633.8化学G633.91生物G633.92生理卫生G633.93专业技术知识G633.95美育G633.951音乐、舞蹈G633.955美术G633.98其他G634教材、课本、辅助教材G635教师与学生G635.1教师、班主任G635.5学生G635.6师生关系G636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G637学校管理G638各类型中等学校G638.1/.3各类型中等学校G638.1完全中学G638.2初级中学G638.3高级中学G639世界各国中等教育概况G639.1世界G639.2中国G639.20方针政策及其阐述G639.21教育改革与发展G639.22教育制度G639.28学校概况G639.29中等教育史G639.3/.7各国G64高等教育G640高等教育理论G641思想政治教育、德育G642教学理论、教学法G642.0教学研究与改革G642.1教学过程G642.2教学原则G642.3课程G642.4教学法与教学组织G642.41普通教学法G642.42教学组织G642.421课堂教学G642.423实验G642.44实习G642.45现场教学G642.46辅导G642.47学绩管理与考试G642.471学绩管理制度G642.474考试G642.475评分方法G642.477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G642.479]高等教育自学考试G642.8教研室工作G643研究生教育G643.0研究生教育理论G643.1政治思想教育G643.2教学理论G643.6研究生教育机构G643.7学位G643.8学位论文G644科学研究工作G644.4学术评议G644.5学术交流G644.6科学研究机构G644.8博士后G645教师与学生G646学校与社会G647学校管理G648各类型高等学校G648.1综合性大学G648.2高等专科院校G648.4地方院校G648.5社会大学G648.6短期大学(初级学院、社区学院) G648.7民办院校{G648.8}专科学校G648.9留学教育、互派教授G649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G649.1世界G649.2中国G649.20方针政策及其阐述G649.21教育改革与发展G649.22教育制度G649.28学校概况G649.29高等教育史G649.299书院G649.3/.7各国G65师范教育G650师范教育理论G651思想政治教育、德育G652教学理论、教学法G655教师与学生G656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G657学校管理G658各级师范学校G658.1幼儿师范学校G658.2中等师范学校G658.3高等师范院校G658.4教师进修院校G658.5教育行政学院G659世界各国师范教育概况G659.1世界G659.2中国G659.20方针政策及其阐述G659.21教育改革与发展G659.22教育制度G659.28学校概况G659.29师范教育史G659.3/.7各国{G7}各类教育G71职业技术教育G710职业技术教育理论G711思想政治教育、德育G712教学理论、教学法[G714]教材、课本、辅助教材G715教师与学生G717学校管理G718各类型职业技术学校G718.1技工学校G718.2职业高中G718.3中等专业学校G718.4农业中学G718.5高等职业技术学校[G718.6]培训班G719世界各国职业技术教育概况G719.1世界G719.2中国G719.20方针政策及其阐述G719.21教育改革与发展G719.22教育制度G719.28学校概况G719.29职业技术教育史G719.3/.7各国G72成人教育、业余教育G720成人教育、业余教育理论G722初等成人业余教育G722.2教学理论、教学法G722.4教材、课本G723中等成人业余教育G723.2教学理论、教学法G723.4教材、课本G723.81业余中学G723.83业余中等专业学校G724高等成人业余教育G724.4教学理论、教学法G724.81夜大学G724.82开放大学G725农民业余教育G725.81农民初等业余学校G725.812教学理论、教学法G725.814教材、课本G725.82农民中等业余学校G725.822教学理论、教学法G725.824教材、课本G725.83农民高等业余学校G726职工教育G726.81职工补习学校G726.82职工培训班G726.84职工大学G726.88管理干部学院G726.9自学考试G727函授、刊授教育G727.8函授、刊授大学G728广播电视教育G728.8广播电视大学G729世界各国成人教育与业余教育概况G74华侨教育、侨民教育G740华侨教育理论G741思想政治教育、德育G742教学理论、教学法G745教师与学生G747学校管理G749国外华侨教育G749.8在华外侨教育G749.9世界各国侨民教育G75少数民族教育G750少数民族教育理论G751思想政治教育、德育G752教学理论、教学法G755教师与学生G757学校管理G758各类型民族学校G758.1初、中等民族学校G758.4高等民族院校G759世界各国少数民族教育概况G76特殊教育G760特殊教育理论G761盲人教育G761.2教学理论、教学法G761.4教材、课本G762聋哑人教育G762.2教学理论、教学法G762.4教材、课本G763智力超常儿童教育G764弱智儿童教育G765犯罪青少年教育G769世界各国特殊教育概况G77社会教育G773乡土教育G775青少年教育G776妇女教育G777老年教育G779世界各国社会教育概况G78家庭教育G785家庭教师G79自学G791学习方法G792读书方法G795治学方法[G797]自学考试。
613教育学基础综合(学硕)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业务课考试大纲考试科目:教育学基础综合科目代码:613一、参考书目(所列参考书目仅供参考,非考试科目指定用书):1、教育学原理《教育学》(第七版)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2、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第四版)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3、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吴式颖、李明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4、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5.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2018年二、考试形式试卷满分: 300 考试时间:180 分钟答题方式:闭卷、笔试各部分内容及占比:教育学原理约120分中外教育史约12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什么是教育学(一)教育:以育人为中心的活动(二)教育学:一门古老而常新的学问(三)学校教育学:以教师发展为中心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二)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三)当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三、教育观的形成与嬗变(一)什么是教育观(二)西方教育观的发展(三)中国教育观的发展(四)当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理念四、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一)21世纪教育改革的背景知识经济;科技革命;多元文化。
(二)当代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全球化与国际理解教育;教育民主化与全民教育;互联网与教育信息化;学习社会与终身教育。
(三)教育走向人本五、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二)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六、学生(一)儿童观的演变(二)学校教育中的学生(三)学生的自主发展七、教师(一)教师职业的历史教师职业在西方的历史;教师职业在中国的历史。
(二)教师的角色与责任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的责任。
627教育学基础 初试考试大纲
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学院名称:文学与法政学院科目代码科目名称参考书目考试大纲627 教育学基础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1.考试目的:为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教育学学术型硕士阶段学习,本考试重在测试教育学专业大学本科阶段学生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水平,以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质量。
2.考试要求:本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 考试范围教育学原理1. 教育学概述:(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研究任务;(3)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2.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概念;(2)教育的结构与功能;(3)教育的本质;(4)教育起源;(5)古代、近代及现代教育的特征。
3. 教育与社会:(1)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2)教育的社会制约性;(3)教育的年版。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年版。
社会功能;(4)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4. 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2)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5.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1)教育目的的概念、主要理论、确立依据;(2)1949年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3)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4)培养目标的概念及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
浙江工业大学初试科目
考试科目名称 思想政治理论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英语一 英语二 数学一 数学二 数学三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化学(农) 机械原理(III) 生物化学 农业知识综合三 农业知识综合四
349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5 826 827 828 829 835 836 837 838 839 841 845 846 847 848 854 855 861 862 863 869 870
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 化工原理 有机化学(II) 农药制剂学 材料科学基础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机械原理 微机原理(乙) 工程热力学 材料力学(I) 流体力学 工程材料 汽车原理 计算方法 信号处理与系统 通信原理 自动控制理论 微机原理及应用 经济学 运筹学 会计学 管理学 技术经济学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技术 C++程序设计(I) 生物化学(I) 工业微生物 环境化学 材料力学(II) 水力学(I) 高等代数 普通物理 工程光学 语言学基础与写作 传播实务
教育管理学(含教育经济学) 管理学(II) 循环经济概论 社会学 城市规划原理 数据结构(C语言版) 法学专业基础(I) 法学专业基础(II) 法学专业基础(III) 法学专业基础(IV) 法学专业基础(V) 法学专业基础(VI) 设计史 物理化学(II) 机械原理(II) 微机原理(II) 基础工业工程 精益生产 工程热力学(II) 材料力学(III) 流体力学(II) 工业设计工程 通信原理(II) 信号处理与系统(II) 电子技术 自动控制理论(II) 微机原理与应用(II) 项目管理 物流管理 生物化学(II) 工业微生物(II) 环境化学(II) 材料力学(IV) 水力学(II) 有机化学(III) C++程序设计(II) 软件工程
2024年考研教育专硕专业课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2024年考研教育专硕专业课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2024年考研教育专硕专业课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由三个科目组成,分别为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法律法规。
以下为你介绍这三个科目的考试要求和考试内容。
1.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主要包括以下考试内容:-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的定义、目标、对象和内容等;-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教育原理:教育原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原则和方法。
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发展历程和应用,掌握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以下考试内容:- 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心理发展与教育:儿童心理发展、成人心理发展、个体差异与教育等;-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 心理健康与教育: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评估与干预,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原则。
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具备一定的心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规范教育行为和教育关系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以下考试内容:-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体系;- 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和种类等;- 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责任的概念、类型和追究机制等;- 教育法律救济:教育法律救济的概念、方式和程序等。
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体系,掌握教育法律关系、法律责任和法律救济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以上为2024年考研教育专硕专业课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的大致介绍,考生需要详细了解具体内容和要求,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和策略,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应对考试挑战。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教育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与要求教育综合考试是为了评估学生在教育综合领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通过考试,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包括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管理、教育心理等方面。
考试要求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知识,理解教育实践的要素,了解教育管理的原则,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够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教育中。
考试内容包括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管理和教育心理学。
二、考试内容1. 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教育综合的基础,对于理解教育的目标、原则和方法非常重要。
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思想流派、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学科的内涵。
2. 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将教育理论应用到实际教育中的过程。
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实践的基本模式、教育教学设计、教育评估和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
3.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指对教育过程中各项事务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的管理活动。
考试内容包括教育管理的原则、教育管理的组织结构、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教育管理的评估等。
4.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心理过程和心理问题的学科。
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三、考试形式教育综合考试分为笔试和实践两个部分。
1. 笔试笔试部分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 实践实践部分根据考生的选择,可以选择开展教学设计、教育案例分析或教育实践报告等实践性的评测任务。
实践任务将在考试前告知,考试时间为60分钟。
四、考试评分标准考试采用百分制评分,总分为100分。
评分标准包括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对教育实践的分析和设计、对教育管理的组织和评估以及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考试评分根据答案的准确性、逻辑性和全面性进行评判,要求学生展示对教育综合领域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复习建议为了备考教育综合考试,学生可以参考以下复习建议:1. 熟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流派,理解教育理论的发展脉络;2. 练习解答教育实践的题目,加强对教育教学设计和评估的理解和应用;3. 学习了解教育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掌握教育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评估方法;4. 深入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学习理论和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知识;5. 多做试题,加强对考试形式和要求的了解,提升答题技巧。
考研《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大纲四、家庭、社区、人口与学前教育的关系(理解)第三章学前儿童与教师第一节儿童观(理解)一、儿童观的内涵与形态(理解)二、儿童观的演变(识记)三、儿童观的现代化(识记)第二节教师观(理解)一、幼儿园教师及其角色演变(理解、运用)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理解)三、师幼关系(识记、运用)第四章学前教育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目标的定位(理解)一、学前教育目标的含义(理解)二、学前教育目标的分类(理解)三、学前教育目标的功能(识记)四、制定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识记、运用)五、学前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理解)第二节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识记)一、托儿所目标(理解)二、幼儿园教育目标(识记)三、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识记)第五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第一节学前儿童的体育(理解)一、学前儿童体育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二、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特点及体育的目标与内容(识记)三、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识记、运用)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智育(理解)一、学前儿童智育的内涵与意义(理解)二、学前儿童智能的发展与多元智能理论(理解)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识记)四、学前儿童智能的培养(运用)第三节学前儿童的德育(理解)一、学前儿童德育的内涵与历史(理解)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社会教育与德育(理解)三、学前儿童道德发展与教育(识记、运用)第四节学前儿童的美育(理解)一、学前儿童美育的内涵与意义(理解)二、学前儿童的审美心理及美感发展的特点(识记)三、学前儿童美感的培养(运用)第六章学前课程第一节学前课程的含义与特点(理解)一、课程的词源分析及含义(理解)二、学前课程的内涵(理解)三、学前课程的特点(识记)第二节学前课程目标(理解)一、学前课程目标纵向体系(识记)二、学前课程目标制定依据(理解)第三节学前课程内容(理解)一、学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识记)二、学前课程内容选择原则(识记)第四节学前课程实施(理解)一、学前课程实施途径(识记)二、学前课程实施(幼儿园教育)原则(运用)第五节学前课程的几种主要模式(识记)一、五指活动课程方案与模式(识记)二、幼稚园行为课程方案与模式(识记)三、蒙台梭利课程模式与方案(识记)四、海伊斯科普(High/Scope)课程模式及方案(理解)五、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与课程方案(识记)第六节我国学前课程的变革与实践(理解)一、百年来我国学前课程变革的基本历程与特点(理解)二、我国学前课程变革中的课程形态(理解)第七章学前教育活动第一节学前教育活动概述(理解)一、学前教育活动的含义(理解)二、学前教育活动的相关理论(识记)三、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理解)四、学前教育活动的类型(理解)五、学前教育活动的特点(识记)第二节学前教育活动设计(运用)一、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本质特点(识记)二、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环节(运用)三、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识记)四、不同类型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规范(识记、运用)第三节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理解)一、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意义(理解)二、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要素(理解)三、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识记)四、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识记)第八章学前儿童游戏第一节学前儿童游戏概述(识记)一、“游戏”的概念(理解)二、学前儿童游戏的特征(识记)三、游戏的分类(识记)四、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价值(理解)第二节学前儿童游戏的主要理论(识记)一、经典游戏理论(识记)二、当代游戏理论(识记)第三节学前儿童游戏指导(运用)一、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意义(理解)二、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原则(运用)三、学前儿童各类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建构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的指导(运用)第四节学前儿童游戏环境创设(运用)一、游戏环境的要求(识记)二、室内游戏环境设置对策(运用)三、户外游戏场地构成(识记)第五节学前儿童游戏与玩具(理解)一、学前儿童游戏中玩具的作用(理解)二、学前儿童游戏中玩具的种类(识记)三、幼儿园中玩具的配备与选择(理解)第九章幼儿园环境第一节幼儿园环境概述(理解)一、环境与幼儿园环境(识记)二、幼儿园环境的重要性(理解)三、幼儿园环境的分类与维度(理解)第二节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理解)一、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原则(识记)二、室内学习环境的创设(理解)三、墙面环境(理解)四、幼儿园的设施与设备(理解)第三节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营造(理解)一、心理环境的内涵(理解)二、心理环境的重要性(理解)三、幼儿园心理环境的主要内容(识记)第十章学前教育衔接第一节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合作与衔接(识记)一、家庭教育的特点(识记)二、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和衔接(识记)。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
《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一、单项选择1.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2.“七艺”指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中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树3.由于〔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
4.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
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极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概念。
5.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6.高等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育。
7.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
8.〔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9.〔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
10.在现代经济社会,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间联系密切,〔经济结构〕已经成为确立高等教育结构和结构内部调整的基本依据。
11.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4%的投入,33%的经济增长奉献。
12〔.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13.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智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
14.〔发展科学智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洪堡柏林大学的创办。
15.威斯康星大〔校长范海思〕是一所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赠地学院。
威斯康星思想服务社会16.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18世纪〕。
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19世纪初德国大学〕。
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19世纪末美国大学〕。
二、多项选择1.高等教育出现了多样化,如美国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
2.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培养专门人才、科研发展科学、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
3.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4.直接为社会服务包括: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设备开放服务。
三、判断1.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2.阿什比提出,人类教育史上发生过四次教育革命:第一次将教育的责任由家庭转移到专门的机构;第二次将书写文字作为教育工具;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使教科书成为教学基本依据;第四次是光、电、磁等科技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尤其是电子电脑等。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教育综合》是为招收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二、考试要求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考试内容1. 教育学原理:教育的本质与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与教学,教师与学生等。
2. 中国教育史:中国古代教育,中国近代教育,中国现代教育等。
3. 外国教育史:外国古代教育,外国近代教育,外国现代教育等。
4. 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发展心理,教育心理等。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 试卷分数:满分为150分。
3. 答题时间:180分钟。
4. 试卷结构:名词解释题(约30%),简答题(约40%),论述题(约30%)。
五、参考书目建议考生阅读以下书籍以备考:1. 叶澜主编,《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张斌贤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4.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六、注意事项本考试大纲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制定,仅供报考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使用。
其他专业的考生请参阅相应的考试大纲。
七、大纲更新本考试大纲如有变动,将在每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中公布。
北京大学627宗教学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
一、复试基本分数线:
(1)、统考:
考试科目 学科门类
政治
哲 学 (01)
50
经济学 (02)
55
法 学 (03)
50
教育学 (04)
50
外语
50 55 50 50
数学
90 90 90
专业课
90 90 90 180
文 学 (05)
50 50
90
历史学 (06)
50 50
180
理 学 (07)
50 50
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
二、北京大学 627 宗教学考研复试分数线
根据教育部有关制订分数线的要求,我校按照统考生、联考生等不同类型分别确定复试基本 分数线。考生能否进入复试以各院系所规定的各项单科成绩和总成绩确定的复试名单为准。 我校将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精神和公开、公正、公 平的原则进行复试与录取工作。
03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 6,7 卷 04 毛泽东哲学思想精髓 北京大学出版社
05 中国哲学史(上下册) 中华书局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 (复印版) 06 中国哲学资料选辑 中华书局(上下册)北大哲学系中哲教研室编
07 中国哲学史(1-4 册)任继愈人民出版社 08 中国哲学史(上下册)肖捷夫 李锦全 人民出版社(复印版) 09 中国哲学大辞典 方克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01 数理逻辑汉密尔顿 朱水林译 华东师大出版社 02 西方形式逻辑史宋文坚中国社科院出版社 03 素朴集合论 北大出版社 第一至第六章 04 代数引论聂灵沼 丁石孙 高教出版社第一至第七章 01 新伦理学王海明商务印书馆
12 佛学概论姚卫群宗教文化出版社 13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吕澂中华书局 14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吕澂上海人民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考研专业课考试大纲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北京理工大学考研专业课考试大纲考试大纲作为考研学子备考复习的方向指南,每年都备受关注,尤其是当年最新考试大纲。
建议各位考生朋友,在借助往年考试大纲进行复习时,及时关注最新考试大纲,以便积极应对其中的变化与调整。
帮大家整理各高校考研专业课考试大纲,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入学考试考试大纲公布,具体请到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查看。
以下为考试大纲科目,请参考。
211-357-英语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242俄语、243日语、244德语、245法语、246西班牙语、333教育综合、337设计理论基础、354汉语基础、432统计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601数学分析、613药理学综合、616基础英语、617法学基础(法理学、宪法学)、619基础日语、624电磁学、625生物化学(A)、626基础德语、627理论、628综合化学[含化学基础]、630化学综合、6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632科学技术理论、633教育学基础、634心理学基础综合、635行政管理、801安全系统工程、802信号理论基础、803物理光学基础、80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806宏观经济学、809力学基础、810自动控制理论、811电子技术(含模拟数字部分)、812生产运作与管理、813计算机专业基础、814材料物理与化学、815工程热力学(不含传热学)、818精密机械设计、819物理光学、820应用光学、821电子技术基础、825分子生物学、826信号处理导论、829高分子物理、831化工原理、832生物化学、833科学技术史、834有机化学、835物理化学、838工程力学基础、839材料科学基础、843控制工程基础、844机械制造工程基础、846材料力学、847高等代数、848理论力学、849量子力学、852宏微观经济学、853政治经济学、854英语专业综合(语言学、英美文学、英美社会与文化概况)、855日语语言专业、858运筹学、864法学综合1(刑法学、民法学)、866法学综合2(民法学、商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四门任选其中两门)、867法学综合3(国际经济法学、国际法学)、871管理学、873经济学基础、874微生物学、879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德语文学、德语语言学)、880创作、881电工与电子技术、882电路、信号与系统、883情报学基础、884物理化学(A)、885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综合、887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889数据结构、891心理学。
考研教育学大纲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100分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
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
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Ⅳ、考查内容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定义的类型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安徽】安徽师范大学(627教育学)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专业设置:学术考研:627(招生人数50)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高等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627参考书目:初试参考书目:“教育学基础综合”为我校自命题。
《现代教育论》(第3 版),黄济、王策三,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外国教育史》,张斌贤、王晨,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中国教育史》(第3 版),孙培青、杜成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教育研究方法》(全国重点大学联合编写),陈向明,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年;《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伍新春,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年。
复试参考书目:《教育学原理》,王道俊、扈中平,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年。
加试参考书目:①《外国教育史》,张斌贤、王晨,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年;《中国教育史》(第3 版),孙培青、杜成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②《教育研究方法》(全国重点大学联合编写),陈向明,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
专业考研:882学科教学(思政)初试参考书目:①《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年;《中国教育史》(第 3 版),孙培青、杜成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外国教育史》,张斌贤、王晨,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年;《教育心理学》(第2版),张大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年。
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刘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复试参考书目:《思想政治教育原理》,陈万柏,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年。
加试参考书目:①《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年;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5 版),李秀林等,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年。
812学科教学(语文)初试参考书目:①“教育综合”为我校自命题,同“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参考书目。
②《语文》教材(小学、初中、高中),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年。
上海大学参考书目录
616物理化学(一)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2版)沈文霞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
《多媒体CAI物理化学》(第4版)傅玉谱等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4版)印永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617作文
不指定参考书目
618英美文学史
《现代社会学教程》(第2版)张敦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下册)J·特纳华夏出版社2000年或2006年
650人类学概论
《小地方,大论题:社会文化人类学导论》【挪威】托马斯•许兰德•埃里克森著董薇译周大鸣校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
651民俗学
《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美国文学大纲》吴定柏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美国文学史》童明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
《英国文学选读》(第2版)王守仁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
《简明英国文学史》(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系列教材)(第1版)刘意青刘炅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10月
619综合日语
《日语综合教程》(第7、8册)季林根皮细庚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8年
648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概论
《舞蹈概论》[美]约翰·马丁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国舞蹈史》王克芬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中华舞蹈志》(云南卷、新疆卷、内蒙卷、广东卷、广西卷、福建卷)蓝凡总编学林出版社
《芭蕾》蓝凡著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上海民间舞蹈》蓝凡主编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
649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第5版)吉登斯著李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642中西戏剧理论基础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及指南》_免费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及指南一、考查总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人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的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如下。
教育学原理:约60分。
中国教育史:约30分。
外国教育史:约30分。
教育心理学: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题,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4题,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题,每题20分,共80分。
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二)考查内容1.教育学概述(l)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2.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3)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4)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3.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的含义;人的发展的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2)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渤海大学考研参考书
音乐理论综合
《中国音乐通史概述》
陈秉义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欧洲音乐史》
张洪岛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2年
《和声学教程》(上、下)
斯波索宾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1年
《曲式与作品分析》
吴祖强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9年
创作
各类绘画作品集
各类书法碑帖及作品集
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
62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陈先达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826科学技术发展史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第二版)
王士舫、董自励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903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与教学论》
孟庆男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方连庆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笔试:英语专业基础
《高级英语》(一、二册)(修订本)
张汉熙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年
面试:专业方向面试(一)
《语言学教程》(第四版)
黄伯荣、廖序东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古代汉语》(一、二册)
王力
中华书局
1999年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编写的大纲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刘珣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年
《中国文化要略》(第三版)
程裕祯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科目大纲(科目代码:627)学院名称(盖章):教育学院学院负责人签字:编制时间: 2010年11月6日《教育学》科目大纲(科目代码:627)一、考试性质教育学是为招收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生入学设置的考试基础课程。
是为了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本专业硕士学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以及培养潜能。
通过掌握和形成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升造成奠定基础。
二、考试要求要求考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并能够将其运用于教育实践当中,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本科目考试范围为教育学基础知识。
要求考生对大纲中规定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实际分析和灵活地运用。
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日常用法(二)、“教育”的词源(三)、“教育”的定义二、教育的要素(一)、教育者(二)、学习者(三)、教育影响三、教育的形态(一)、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三)、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一)、农业社会的教育(二)、工业社会的教育(三)、信息社会的教育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二、教育学的创立三、教育学的发展(一)、实验教育学(二)、文化教育学(三)、实用主义教育学(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五)、批判教育学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第四节教育学的价值一、超越日常教育经验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二章教育功能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一、教育功能的含义二、教育功能的类型(一)、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二)、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三)、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四)、多维的复合分类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一)、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二)、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二、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一)、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二)、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三)、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四)、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五)、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六)、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三、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一)、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二)、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四、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五、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六、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第四节教育功能的实现一、教育功能的形成(一)、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二)、教育功能行动的发生(三)、教育功能直接结果的产生二、教育功能的释放第三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一、教育目的及其质的规定性(一)、教育目的的内涵(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三)、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二、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一)、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二)、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三)、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三、教育目的的功能(一)、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二)、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三)、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第二节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一、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一)、社会依据(二)、人的依据二、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一)、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三)、价值取向中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确认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一)、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二)、人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一)、教育目的的历史回顾(二)、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二)、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对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意义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四、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一)、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二)、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四)、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第四章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二、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一)、政治(二)、经济(三)、文化三、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第二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式(一)、大学和高等学校(二)、中学(三)、小学(四)、初级中学(五)、职业学校(六)、高级中学(七)、短期大学和大学(八)幼儿教育机构(九)、研究生教育机构(十)、成人教育机构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一)、双轨学制(二)、单轨学制(三)、分支型学制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一)、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二)、从横向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节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一、教师职业(一)、教师的概念及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与作用(三)、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二、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一)、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内涵(二)、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三)、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三、教师职业角色与形象(一)、教师的职业角色(二)、教师的职业形象第二节学生一、学生的本质特点(一)、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二)、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三)、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二、学生的地位(一)、学生的社会地位(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三、学生的发展(一)、学生发展的含义(二)、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三)、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第三节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二)、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三)、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二、师生关系的类型(一)、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二)、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关系(三)、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的的心理关系三、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二)、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三)、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第六章课程第一节课程与课程理论一、课程的含义(一)、课程即教学科目(二)、课程即学习经验(三)、课程即文化再生产(四)、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二、课程理论流派(一)、经验主义课程论(二)、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三)、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四)、存在主义课程论(五)、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第二节课程的组织一、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的特征(二)、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二、课程内容(一)、课程标准(二)、教材三、课程类型(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二)、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三)、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四、课程实施五、课程评价(一)、学生学业的评价与课程本身的评价(二)、课程评价、学业评价和测量(三)、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四)、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与人文—自然主义课程评价观第三节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一、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一)、政治因素与课程变革(二)、经济因素与课程变革(三)、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四)、科技因素与课程变革(五)、学生发展与课程变革二、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一)、课程政策的发展趋势(二)、课程结构的发展趋势(三)、课程实施的发展趋势(四)、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三、我国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第七章课堂教学第一节教学与教学理论一、教学及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一)、教学的含义(二)、教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二、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一)、教学理论的一般概述(二)、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第二节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概述(一)、教学设计的含义(二)、教学设计的特征(三)、教学设计的依据二、教学设计的程序与模式(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二)、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一)、教学目标设计(二)、教学内容设计(三)、教学实践设计(四)、教学措施设计(五)、教学评价设计第三节课堂教学策略一、教学策略概说(一)、教学策略的含义(二)、教学策略的特征(三)、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二、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策略(一)、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三)、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三、几种主要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其运用(一)、讲述策略(二)、对话策略(三)、指导策略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第一节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一、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一)、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二)、学生的同辈群体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三)、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四)、学生生活环境差异导致各种适应问题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三、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一)、校园暴力触目惊心(二)、青少年色情犯罪严重(三)、青少年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越轨犯罪比例最高(四)、青少年学生违法行为的新倾向四、学生心理障碍的失范行为归因分析(一)、社会生活环境中的问题(二)、学校教育失误问题(三)、家庭生活环境的问题五、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一)、心理学解释(二)、社会学解释第二节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一、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态度(一)、学生自身特征对学校态度的影响(二)、学校特征与学生对学校的态度二、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一)、重要他人的概念(二)、学生的互动性重要他人(三)、学生的偶像性重要他人三、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一)、学习压力的含义(二)、学习压力的现状(三)、学校压力的影响(四)、学习压力的形成机制第三节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一、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二、生活经验三、终身学习与学会学习第四节把传授知识的学校转变为培育丰富人性的学校一、学校教育实践的重心应该转变二、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激发三、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第九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第一节班级管理一、班级组织的概念(一)、班级组织概念的历史考察(二)、班级组织的改造(三)、班级组织概念的界定二、班级组织的发育三、班级组织的结构(一)、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二)、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三)、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四)、班级组织的规模四、班级组织的特点五、班级组织的功能(一)、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二)、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一、班级组织建设二、班级制度管理(一)、成文的制度(二)、非成文的制度三、班级教学管理四、班级活动管理第三节班主任工作一、班主任的角色作用(一)、班主任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护者(二)、班主任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因素(三)、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二、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一)、创造性地设计班集体目标(二)、合理地确定班级角色位置(三)、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四)、建构“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五)、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三、班主任的自我教育第十章学生评价第一节学生评价概述一、学生评价与教育评价二、学生评价的标准三、学生评价的类型(一)、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二)、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四、学生评价的功能五、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当代走向第二节学生学业评价一、学生认知学习的评价(一)、认知学习评价的种类(二)、测验的有效编制二、学生技能学习的评价(一)、学生技能学习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二)学生技能学习评价的实施三、学生情感学习的评价(一)、学生情感学习评价的类别(二)、学生情感学习评价的个案(三)、学生情感学习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三节学生品德评价一、学生道德认知的测评二、学生道德情感的评价三、学生道德行为的评价(一)、我国中小学生品德评价标准(二)、我国中小学生品德评价常用的方法第十一章教师的教育研究第一节教师即研究者一、“教师即研究者”观念的提出二、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优势和素养三、教师教育研究的意义第二节教师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一、教师教育研究的特点二、行动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三、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第三节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一、如何进行调查二、如何进行观察三、如何进行个案研究四、如何收集研究资料五、如何表达研究结果第十二章教育改革与发展第一节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的世纪回顾一、现代教育的曙光(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一)、欧美教育革新运动(二)、现代教育的倡导者——杜威(三)、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的各国教育改革二、二战后的教育大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一)、教育投资大幅度增加,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二)、教育内容科学化,教育手段现代化三、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突出教育的战略地位(二)、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三)、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四)、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五)、重视提高师资水平第二节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一、学前教育(一)、保护儿童权利,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二)、学前教育趋于普及(三)、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重视幼儿社会性和个性的培养二、初等教育(一)、初等教育的普及(二)、义务教育的年龄段和年限(三)、初等教育的生师比三、中等教育(一)、增加入学机会(二)、中等教育结构的改变(三)、中等教育内容的调整和充实四、高等教育(一)、规模的扩大(二)、结构和形式的多样化第三节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一、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二、从科学主义、经济主义到推崇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三、从国家主义教育到国际化教育四、从阶段性教育到终身教育第四节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趋势一、全民教育二、教育民主化三、教育信息化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五、教育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