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古诗踏莎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古诗踏莎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古诗踏莎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篇一」晏殊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
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①,天长不禁迢迢路。
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注]炷:燃烧1、“细草愁烟,幽花怯露”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主要动用的手法古诗踏莎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篇二」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欧阳修诗文向来注重炼字,请简要赏析欧阳修词开篇两句“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残”与“细”二字的妙处。
(2)“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用了《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试比较两者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1)“残”写出了梅花之凋零,“细”写出了柳条之初生。
“残”“细”既交代了作者出行的时间——初春时节,又浸透着浓郁的凄凉之意,饱含着离别的浓浓愁情,为整首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2)化用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修辞手法相同: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都以水喻愁,将满腔愁绪比作江水,表现愁绪之多,绵延不断。
抒情效果不同:欧阳修词借迢迢春水表达了渐行渐深的离愁别绪,画面真切,意境优美;李煜词则借一江春水表达了国恨家仇的忧伤情感,境界开阔,意境深远。
【赏析】《虞美人》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串始终。
“春花秋月”是多么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起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感触,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赏析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赏析展开全文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①候馆:接待宾客的馆舍。
暗用南北朝陆凯的诗意:“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驿路梅花正含有怀人之意。
②草薰风暖:从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两句而来。
薰,香气。
③辔:马缰,即以代表马。
④盈盈:泪水满眼的样子。
⑤行人:此指心上人。
【译文】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
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
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
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
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简评】这是一首通过离别来写爱情相思的词作,是欧阳修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首词的显著特点是构思别致,它打破了一般词作所采取的前景后情的寻常格局,而是上下片分别描写与离别有关的两个方面,并用离情相思这根线索把二者紧密地穿连起来,揉成为统一的艺术整体,情景交融的手法巧妙地运用于各片之中。
很明显,这首词的前片写行者忆家,后片写居者(闺中的少妇)忆外。
前片以景带情。
例如,望见春水迢迢,便陡然引起无穷无尽的离愁。
后片由情人景,是忆极而生的想象虚拟之辞。
但它却景缘情生,景中有人,读来倍感真切。
居者行者,前后萦带;景耶情耶?上下难分。
这二者相互交融,曲尽其妙。
同时,这首词还很注意层次的安排。
例如开篇三句,表面看句句写景,实则它不仅交待了远行的时间、季节,而且还暗暗描绘出远行的全过程,用笔细腻形象,含蓄深厚,富于启发性。
另一显著特点是比喻贴切。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原文鉴赏及译文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原文鉴赏及译文《踏莎行·候馆梅残》是由欧阳修所创作的,词写离情,但写法别致。
上阕由远行者落笔,下阕写远行者设想之词。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踏莎行·候馆梅残》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踏莎行·候馆梅残》宋代: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踏莎行·候馆梅残》译文馆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人摇动马缰,赶马行路。
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就像那春江之水连绵不断。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泪水滴落面庞,登上高楼凭栏远望也难解难心中愁情。
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踏莎行·候馆梅残》注释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草薰:小草散发的清香。
薰,香气侵袭。
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
辔,缰绳。
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
寸寸柔肠:柔肠寸断,形容愁苦到极点。
盈盈:泪水充溢眼眶之状。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危阑:也作“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平芜:平坦地向前延伸的草地。
芜,草地。
《踏莎行·候馆梅残》赏析一这首词是欧阳修词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词的赏析。
在婉约派词人抒写离情的小令中,这是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
上片写离家远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融怡明媚的仲春风光,既令征人欣赏流连,却又很容易触动离愁。
因为面对芳春丽景,不免会想到闺中人的青春芳华,想到自己孤身跋涉,不能与对方共赏春光。
而梅残、柳细、草熏、风暖等物像游或隐或显地联系着别离,因此三、四两句便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象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阮郎归》秦观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彬阳和雁无。
【注释】: ①湘天:指湖南地域的天空。
②丽谯:城门上的高楼。
③徂:往,过去。
④峥嵘:不同寻常,指坚难岁月。
⑤衡阳:今湖南衡阳市。
【译文】: 湘南的天气现在正好是风雨大作,初初的带来寒气的时候。
深深的庭院空荡无人。
一位丽人在华丽的小楼上吹奏着“小单于”的乐曲,漫漫的清冷的长夜,就这样渐渐的过去。
思乡的梦被无故打断,定我一个人感到特别孤独,那种寂寞的情怀实在无法向人诉说。
现在正是万家团圆的团年夜。
衡阳还可以有鸿雁传书捎信。
这郴阳比衡阳还远,所以连鸿雁影子都见不到,更是没有家乡的消息。
【赏析】: 这首词是岁暮思乡之作。
秦观于襟哲宗绍圣四处(1097年)末在湖南郴阳(即郴州)所写。
除夕这夜,世人阖家守岁,除旧迎新,可是对于贬谪他乡的词人来讲,却倍感孤独凄凉。
整首词的情调比较低沉,蕴含着作者许我年的痛苦和磨难。
湘天风雨,庭院深虚,笛曲比咽,长夜迢遥,作者写乡思旅愁烘染了足够的氛围,之后集中倾泻愁怀,家乡远,梦魂单,又到岁除时节,乡音渺无,其谪居之凄苦况味,可以想见。
结尾两句虽然用典,但不着痕迹,且富有情韵,非常贴切地表现了词人当时的衷苦这情。
本词上阙定居人寒之认,庭院深沉空寂,楼头画仍声哀,清夜浸长人孤独的愁绪言,已到了度日如年的境地。
最后两句,真实地写出了作者身在贬所,举目无亲,孤凄无援。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这里以“梦断”、“魂孤”写其远谪湘南,羁旅悲伤孤独的愁绪。
“峥嵘”者, 是对其仕途生涯不同寻常的艰难,坎坷的深切感受。
全词景凄情哀,意境黯然;语辞哀婉,韵调低沉凄楚。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秦观贬监处州酒税,平时不敢过问政治,常常到法海寺修忏。
然而使者犹承风望旨,以谒告写佛书为罪,于是再次削秩徙郴州。
词人丢官削秩,愈贬愈远,在郴州贬所挨过了整整一年,眼看又到了除夕,词人心情无比哀伤,便提笔写下这首词。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翻译及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翻译及赏析《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翻译及赏析《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翻译及赏析1寄扬州韩绰判官作者:杜牧原文: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翻译及赏析: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⑴韩绰:事不详,另有《哭韩绰》。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⑵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⑷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⑸玉人:貌美之人。
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
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翻译及赏析2《寄扬州韩绰判官》作者: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解】:1、迢迢:形容遥远。
2、玉人:指韩绰,含赞美之意,【韵译】: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枯凋。
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
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评析】:这是一首调笑诗。
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
意思是说你处在东南形胜的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玉人吹箫取乐呢?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翻译及赏析3寄扬州韩绰判官唐代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译文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注释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姜夔《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原文译文鉴赏
姜夔《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原文|译文|鉴赏《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是南宋词人姜夔所作的一首词。
全词情意真挚,缠绵悱恻,抒发了词人梦断青楼的相思之恨,也寄托了词人天涯羁旅的飘泊之苦。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词吧!《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原文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南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人间离别易多时。
见梅枝,忽相思。
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
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
宝筝空,无雁飞。
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
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
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
漂零客,泪满衣。
译文及注释译文庆元二年的冬天,我留在无锡,将往合肥而不能实现,依照梦中所思以记述自己的感情。
人世间的离别容易看重时节,见梅枝,相思情忽地涌上心头。
几回小窗内幽深的梦里,花间漫步手牵手。
今夜梦中找不到你,我徒自徘徊独游。
梦中我还未感觉,寒气已将衾被浸透。
眼泪沾湿了红笺,怨恨饱和着墨迹。
淡淡地封了信函,题了信头。
宝筝空放久不弹,没有飞雁把书投。
风流地游荡在大街小巷,想来只有古树斜阳空自留。
旧目小舟共载的盟约,美好的心愿已付之东流。
唱罢淮南小山“王孙不归”的诗句,恰好又是春草萋萋的时候。
四处漂泊的游子,思念往事,泪满衣袖。
注释江梅引:词牌名,全名《江城梅花引》,又名《摊破江城子》。
双调八十七字,有平、卜、去声叶韵与伞押平韵两体。
丙辰: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
梁溪:在今无锡市,相传因东汉梁鸿曾居此而得名。
诣(yì)淮(huái):到淮南去。
合肥在淮河以南。
诣,往。
幽梦:幽远的梦。
湿红:一说,红泪。
《丽情集》载蜀妓灼灼以软绡聚红泪寄裴质。
一说,泪水湿透红笺。
恨墨:表达运筹别恨的书信。
封题:封缄书信。
宝筝:筝的美称。
无雁飞:即无人弹奏,雁柱不动。
俊游:胜游,亦指良伴。
算空有:意为算来空有……借指回忆过去。
旧约:往日之约。
淮南:指隐士淮南小山刘安。
萋(qī)萋:草木生长茂盛的样子。
踏莎行·月华如水纳兰性德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通用6篇)
踏莎行·月华如水纳兰性德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通用6篇)踏莎行·月华如水纳兰性德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通用6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踏莎行·月华如水纳兰性德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踏莎行·月华如水纳兰性德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篇1踏莎行·月华如水清代纳兰性德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
塞鸿一夜尽南飞,谁与问倚楼人瘦。
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
从前负尽扫眉才,又担阁镜囊重绣。
译文月光如水,波纹如练,烟霭淡淡,残柳几株。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大雁已尽数南飞。
那倚楼远眺的女子,你为何如此憔悴?你并非寻常歌女舞姬,你怀有高绝的文才,与谢道韫和李清照可以比肩。
从前你因才华横溢而享尽盛名,风光无限。
如今的你,却风华不再,一天之内,多次打开梳妆镜,屡屡描眉。
注释踏莎(suō)行:,词牌名。
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
双调五十八字,仄韵。
塞鸿:即塞雁。
有唐王仙客苍头塞鸿传情的故事,因常以“塞鸿”指代信使。
倚楼人瘦:谓倚靠在楼窗(或楼栏干)的人,为相思而变得清瘦。
扫眉才:指有才能的女子。
语见唐胡曾《赠薛涛》:“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担阁:耽搁.耽误。
镜囊:盛镜子和其他梳妆用品的袋子。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上片写的是月下美景。
“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先写月光照耀下的清澄水面,以及水面上粼粼似练的水波,再写水边的淡烟衰柳,“淡”和“衰”字,渲染出一种凄清忧愁的氛围。
月影衰柳,淡烟波纹,景致如水,又是勾起纳兰心绪的氛围。
纳兰写景,总是恰到好处。
遥望天际,塞鸿“尽”南飞,便是情断景荒芜。
“谁与问倚楼人瘦”,点出词人形象,由写景过渡到抒情,表达了词人孤寂、落寞的心情。
2023年《送远曲》原文及赏析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2023年《送远曲》原文及赏析整理《送远曲》原文及赏析送远曲朝代:唐代:张籍原文:吴门向西流水长,水长柳暗烟茫茫。
行人送客各惆怅,话离叙别倾清觞。
吟丝竹,鸣笙簧,酒酣性逸歌猖狂。
行人告我挂帆去,此去何时返家乡。
殷勤振衣两相嘱,世事近来还浅促。
愿君看取吴门山,带雪经春照旧绿。
行人行处求知亲,送君去去徒酸辛。
鉴赏“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临歧徘徊,执手相送,构成了送别诗的.基本情调。
要在这同一基调上奏出不落窠臼、自成体格的送别曲,确非易事,张籍《送远曲》就是个中唐佳品。
“戏马台南山簇簇,山边饮酒歌别曲。
”戏马台,在今江苏铜山县,相传即是项羽掠马台。
南朝刘裕曾在此大宴群僚,饮酒赋诗,由是闻名,遂成胜迹。
起首点明事由、地点:戏马台南,送别友人。
看似语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意平平,内中却含深意。
“戏马台”三字并非信手拈来、率尔下笔。
遥想当年,霸王灭秦,叱咤风云;刘裕伐胡,气吞山河。
而今旧迹依旧、昔人何在?站在历史悠远的名胜古迹旁,顿感宇宙之永恒、人生之短暂。
而匆忙人生,聚少离多,愈加难以为情。
送别惆怅,古迹旁送别更为惆怅,诗歌借名胜给送别增加了一层感伤颜色。
“行人醉后起登车,席上回尊向僮仆。
”行人既醉,则设宴送别的仆人自然不会糊涂。
诗人对面落笔,暗点其人醉倒,下语含蓄。
下句述敬酒僮仆,则攒足上句,写出醉态可掬。
主仆之间,等级森严。
主仆不行能公平同桌,仆人更不行能向僮仆劝酒。
而今竟然事出反常,可见仆人醉意醺然。
然而醉酒只是表面现象,求醉的目的在于离愁浓郁,无以排遣,这才不择对象,以醉自遁。
诗人以反常举止,写出正常心绪,角度新奇,写形得神。
与王维之“孤客亲僮仆”(《宿郑州》)有异曲同工之妙。
前半部分赋事已尽,后半部分转入抒情。
“青天漫漫复长路,远游无家安得住。
”行人去去渐远,仆人目送不已。
由眼前别离预想别后行程,选材自出新意。
诗人慨叹友人只身飘落、行踪难止,无复室家温馨,只有羁旅困顿,以室家反衬行役,其苦愈明。
秦观鹊桥仙原文和翻译
秦观鹊桥仙原文和翻译秦观鹊桥仙原文和翻译《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
这是一曲纯情的爱情颂歌,上片写牛郎织女聚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秦观鹊桥仙原文和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原文:鹊桥仙纤云弄巧⑴,飞星传恨⑵,银汉迢迢暗度⑶。
金风玉露一相逢⑷,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⑸。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⑹。
注释:⑴纤云:轻盈的云彩。
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⑵飞星:流星。
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⑶银汉:银河。
迢迢:遥远的样子。
暗度:悄悄渡过。
⑷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李商隐《辛未七夕》:“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⑸忍顾:怎忍回视。
⑹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语出宋玉《高唐赋》。
白话译文: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
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
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赏析: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
宋代的欧阳修、张先、柳永、苏轼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
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这是一首咏七夕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
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爱情。
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爱情模式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爱情观,是高度凝练名言佳句。
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阮郎归》秦观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
《阮郎归》秦观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阮郎归》秦观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彬阳和雁无。
【注释】:①湘天:指湖南地域的天空。
②丽谯:城门上的高楼。
③徂:往,过去。
④峥嵘:不同寻常,指坚难岁月。
⑤衡阳:今湖南衡阳市。
【译文】:湘南的天气现在正好是风雨大作,初初的带来寒气的时候。
深深的庭院空荡无人。
一位丽人在华丽的小楼上吹奏着“小单于”的乐曲,漫漫的清冷的长夜,就这样渐渐的过去。
思乡的梦被无故打断,定我一个人感到特别孤独,那种寂寞的情怀实在无法向人诉说。
现在正是万家团圆的团年夜。
衡阳还可以有鸿雁传书捎信。
这郴阳比衡阳还远,所以连鸿雁影子都见不到,更是没有家乡的消息。
【赏析】:这首词是岁暮思乡之作。
秦观于襟哲宗绍圣四处(1097年)末在湖南郴阳(即郴州)所写。
除夕这夜,世人阖家守岁,除旧迎新,可是对于贬谪他乡的词人来讲,却倍感孤独凄凉。
整首词的情调比较低沉,蕴含着作者许我年的痛苦和磨难。
湘天风雨,庭院深虚,笛曲比咽,长夜迢遥,作者写乡思旅愁烘染了足够的'氛围,之后集中倾泻愁怀,家乡远,梦魂单,又到岁除时节,乡音渺无,其谪居之凄苦况味,可以想见。
结尾两句虽然用典,但不着痕迹,且富有情韵,非常贴切地表现了词人当时的衷苦这情。
本词上阙定居人寒之认,庭院深沉空寂,楼头画仍声哀,清夜浸长人孤独的愁绪言,已到了度日如年的境地。
最后两句,真实地写出了作者身在贬所,举目无亲,孤凄无援。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这里以“梦断”、“魂孤”写其远谪湘南,羁旅悲伤孤独的愁绪。
“峥嵘”者,是对其仕途生涯不同寻常的艰难,坎坷的深切感受。
全词景凄情哀,意境黯然;语辞哀婉,韵调低沉凄楚。
踏莎行诗词大全
踏莎行诗词大全1. 原词。
-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2. 赏析。
- 首先呢,开头几句就像一幅画似的。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驿站里梅花都快落完了,溪边桥上柳树的枝条细细的,春风暖洋洋的,吹得小草香喷喷的,这时候有人骑着马要走啦。
这里的景色描写得特别细致,就好像我们能看到那个画面一样。
- 然后“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可就厉害了。
人越走越远,那离愁啊,就像春水一样,源源不断。
这就好比你和好朋友分别,你走得越远,心里那种不舍得的感觉就越强烈,而且这种感觉就像流水一样,怎么也断不了,很形象地写出了离别的愁绪。
- 下阕“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这是从留在家里的人角度写的。
想着家里的女子柔肠寸断,哭成了泪人儿,还叮嘱她啊,别站在高楼的栏杆边远望啦。
为啥呢?因为“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你看,一眼望去是平坦的草地,草地尽头是春山,而远行的人还在春山之外呢,就是说离得超级远,怎么望也望不到啊,这几句把那种思念和距离感写得特别到位。
1. 原词。
-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2. 赏析。
- 开头“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这雾气把楼台都遮住了,月亮也让渡口变得迷糊不清,想要寻找桃花源那样的美好地方,却怎么也找不到。
这就给人一种很迷茫、很失落的感觉,就好像你在一个大雾天里,啥都看不清楚,心里也没着没落的。
-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一个人在孤零零的旅舍里,春天的寒意都被关在里面了,傍晚的时候,杜鹃鸟叫个不停。
杜鹃鸟的叫声本来就有点凄凉,再加上是在傍晚,一个人在旅舍里,那感觉可孤独可难受了,就像你一个人在外面旅游,住在一个小旅馆里,又冷又孤单,还听到外面有那种听起来有点凄惨的鸟叫声。
李煜《虞美人》欧阳修《踏莎行》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李煜《虞美人》欧阳修《踏莎行》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欧阳修诗文向来注重炼字,请简要赏析欧阳修词开篇两句“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残”与“细”二字的妙处。
(2)“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用了《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试比较两者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1)“残”写出了梅花之凋零,“细”写出了柳条之初生。
“残”“细”既交代了作者出行的时间——初春时节,又浸透着浓郁的凄凉之意,饱含着离别的浓浓愁情,为整首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2)化用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修辞手法相同: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都以水喻愁,将满腔愁绪比作江水,表现愁绪之多,绵延不断。
抒情效果不同:欧阳修词借迢迢春水表达了渐行渐深的离愁别绪,画面真切,意境优美;李煜词则借一江春水表达了国恨家仇的忧伤情感,境界开阔,意境深远。
[赏析]《虞美人》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串始终。
“春花秋月”是多么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起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感触,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
下片前两句,一“在”一“改”道尽了几多物是人非的酸楚与哀伤。
结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展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踏莎行》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
全词以优美的想象、贴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含蓄蕴藉地描写出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情思,一种情深意远的境界。
欧阳修《玉楼春 别后不知君远近》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玉楼春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注释⑴鱼沉:鱼不传书。
古代有鱼雁传书的传说,这里指音讯全无。
⑵攲(yǐ):倾斜。
单枕:孤枕。
⑶烬(jìn):灯芯烧尽成灰。
1.请简要分析“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中“渐”字的妙处。
(4分)2.词的下片是如何刻画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5分)【参考答案】:1.这一句抒怀了远别的情状,一句之内重复叠用了三个‚渐‛字,将主人公想象的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
(3分)又加‚无书‛二字将主人公欲救无路,欲诉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抒写得极为形象。
(2分)2.下片以景寓情,情景交融。
(3分)风竹秋韵,在主人公听来都是离恨悲鸣。
幻想在梦中能寻觅亲人,可是梦未成,残灯也烬,哀婉幽怨之情袅袅不断。
(3分)译文分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满目凄凉心中有说不尽的苦闷。
你越走越远渐渐断了书信;鱼书不传我去哪里问讯?深夜里风吹竹叶萧萧不停,千声万声都是别愁离恨。
我斜倚单枕想到梦中见你,谁知道梦没有做成灯芯又燃尽。
【赏析】:《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此词描写思妇念远的愁情。
上阕写思妇别后的孤凄苦闷和对远游人深切的怀念;下阕借景抒情,描写思妇秋夜难眠独伴孤灯的愁苦。
全词突出一个“恨”字,层层递进,深沉婉约,把一个闺中独居的女子在爱人离别后的凄凉悲愁以及对杳无音讯的无情之人的怨恨,刻画得淋漓尽致。
笔调细腻委婉,语言浅白,情感朴实;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很好地体现了欧词的艺术特色。
这首词是作者的早期作品。
词是写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离愁别恨。
发端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
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亦即无时无处不如此。
“多少”,不知多少之意,以模糊语言极状其多。
《阮郎归》秦观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
《阮郎归》秦观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阮郎归》秦观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彬阳和雁无。
【注释】:①湘天:指湖南地域的天空。
②丽谯:城门上的高楼。
③徂:往,过去。
④峥嵘:不同寻常,指坚难岁月。
⑤衡阳:今湖南衡阳市。
【译文】:湘南的天气现在正好是风雨大作,初初的带来寒气的时候。
深深的庭院空荡无人。
一位丽人在华丽的小楼上吹奏着“小单于”的乐曲,漫漫的清冷的长夜,就这样渐渐的过去。
思乡的梦被无故打断,定我一个人感到特别孤独,那种寂寞的情怀实在无法向人诉说。
现在正是万家团圆的团年夜。
衡阳还可以有鸿雁传书捎信。
这郴阳比衡阳还远,所以连鸿雁影子都见不到,更是没有家乡的消息。
【赏析】:这首词是岁暮思乡之作。
秦观于襟哲宗绍圣四处(1097年)末在湖南郴阳(即郴州)所写。
除夕这夜,世人阖家守岁,除旧迎新,可是对于贬谪他乡的词人来讲,却倍感孤独凄凉。
整首词的情调比较低沉,蕴含着作者许我年的痛苦和磨难。
湘天风雨,庭院深虚,笛曲比咽,长夜迢遥,作者写乡思旅愁烘染了足够的'氛围,之后集中倾泻愁怀,家乡远,梦魂单,又到岁除时节,乡音渺无,其谪居之凄苦况味,可以想见。
结尾两句虽然用典,但不着痕迹,且富有情韵,非常贴切地表现了词人当时的衷苦这情。
本词上阙定居人寒之认,庭院深沉空寂,楼头画仍声哀,清夜浸长人孤独的愁绪言,已到了度日如年的境地。
最后两句,真实地写出了作者身在贬所,举目无亲,孤凄无援。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这里以“梦断”、“魂孤”写其远谪湘南,羁旅悲伤孤独的愁绪。
“峥嵘”者,是对其仕途生涯不同寻常的艰难,坎坷的深切感受。
全词景凄情哀,意境黯然;语辞哀婉,韵调低沉凄楚。
宋词名句精选: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篇《宋词名句精选:平芜尽处是春⼭,⾏⼈更在春⼭外》是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以下信息仅供参考!!平芜尽处是春⼭,⾏⼈更在春⼭外。
[译⽂]平坦的草地尽头是青⼭,⽽你的远⾏⼈,更⽐青⼭远,你想看上⼀眼,可怎么会看得见。
[出典]北宋欧阳修《踏莎⾏》 注: 1、《踏莎⾏》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穷,迢迢不断如春⽔。
⼨⼨柔肠,盈盈粉泪,楼⾼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更春⼭外。
2、注释 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周礼·地官·遗⼈》:"五⼗⾥有市,市有候馆。
"注云:"候馆,楼可观望者也。
" 草薰风暖: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薰:指草⾹。
征辔(pèi):⾏⼈坐骑的缰绳。
辔,缰绳。
盈盈:泪⽔充溢貌。
粉泪:泪⽔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起。
平芜:平坦开阔的草原。
⾏⼈:此指⼼上⼈。
3、译⽂1: 馆舍庭院⾥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柳树枝条迎风飞舞。
微风吹着青草,摇动⾏⼈的马上辔头。
离家也渐渐遥远,我的愁绪越来越浓,就像⼀路奔腾的春⽔⼀样连绵不断。
思念的⼈⼉柔肠⼨⼨,千回百转;任那透明的泪珠流过化过妆的脸。
画楼太⾼,不要凭倚⾼栏,因所见到的情景更令⼈伤感。
眼前眼界到处是春⼭,⽽那位⼼上的⼈,却在春⼭更远处。
译⽂2: 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残瓣⼉;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
暖暖的春风在⼤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远⾏的⼈,也都在这时动⾝了。
在这美好的春光⾥,我也送⾛了你。
你渐⾏渐远,我的愁绪也渐⽣渐多,就像眼前这⼀江春⽔,来路⽆穷,去程不尽。
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向,期盼能够早归。
然⽽,映⼊眼帘的,只是绵绵⽆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
⽽你,更在遥远的青⼭之外,渺不可寻! 4、欧阳修⽣平见⼈⽣⾃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
关于欧阳修《踏莎行》的阅读鉴赏赏析答案
关于欧阳修《踏莎行》的阅读鉴赏赏析答案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请为上片开头三句展现的画面内容,拟个标题:[解析] 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
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
)(2)上片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解析] 比喻;把“离愁”比作“春水”,写出愁绪如春水般无穷无尽,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详细的形象,更容易感受,也更亲切。
(3)根据下片的内容可以推知,是从谁的角度来表达离愁的?后两句一向被奉为名句,试分析它在抒情上的特点。
[解析]居者或女性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
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在想象之中将怀人之情更进一步。
【赏析】这是欧阳修写男女离情的名作,题材常见,但手法奇妙,意境优美,读来令人神往。
上片写远行郎君的离愁,由远行引出离思。
“候馆”、“溪桥”暗点经行之地迢遥;“梅残”、“柳细”,见出出行之时系在初春:“草薰风暖”,烘染春光温暖,反衬离愁凝重。
“如春水”,即事取景,以景喻情,写出离愁之长、之浓,笔触精当细腻,极切极婉、语语倩丽。
下片手法奇妙,以行者想象居人思念行人来刻画居人望归的愁情。
“柔肠”、“粉泪”,见出居人情深。
“楼高”句作一跌宕,收拍荡开视野,怅望行人之远,望尽平芜,望断春山,不见行者,行者还远在春山之外不知何处,居人盼归不见的绝望痛苦心情可想而知。
借景写情,远韵悠然无尽。
这首词写春景发离愁,景愈佳而愁愈深,淡语浓情,“不厌百回读。
”(《词统》)。
《蝶恋花·别范南伯》阅读答案及赏析
《蝶恋花·别范南伯》阅读答案及赏析《蝶恋花·别范南伯》是南宋词人杨炎正的作品,这首词描绘春景,抒写离情。
上片写惜别。
春江水满,离愁千万。
弱柳系船,留君不住。
因而闻橹声更增添离愁。
下片设想别后情景。
回望送别之处,惟见乱山重叠,故人安在!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蝶恋花·别范南伯》阅读答案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别范南伯宋·杨炎正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艣。
君到南徐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释】①刬地:依旧,还是。
此处作“一派”讲。
②鸣艣:艣同‘橹’,鸣艣,指划船的橹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③南徐:州名。
即今江苏镇江市。
1.首句“离恨做成春夜雨”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的“ ”句意。
(2分)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5分)《蝶恋花·别范南伯》阅读答案1.(2分)首句“离恨做成春夜雨”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5分)上片实写惜别。
春江水满,离愁千万。
弱柳系船,留君不住。
因而闻橹声更增添离愁。
下片虚写设想别后情景。
回望送别之处,惟见乱山重叠,故人安在!虚实结合,抒写诗人心中既为朋友离去的而产生的离愁别绪,又有对朋友一路风波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的担忧。
二(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词的上片是如何抒写离别感情的。
(2)有人评价本词结尾“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一句,“意蕴深厚”,“有不尽之意”。
试加以简析。
《蝶恋花·别范南伯》阅读答案(1)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
以绵绵春雨和滔滔江水比喻离愁之深远。
写弱柳留船,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挚感情。
(2)运用虚写手法,设想别后友人思我、回望却有无数乱山遮隔的情景。
表面写友人思我,实际也暗含我思友人。
【诗词阅读及答案】欧阳修《踏莎行》阅读鉴赏赏析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欧阳修《踏莎行》阅读鉴赏赏析答案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每一寸柔情,每一寸粉红色的泪水,这座建筑的高度都接近危险。
平武的尽头是春山,行人在春山外。
(1)请为上片开头三句展现的画面内容,拟个标题:【分析】西山旅游地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放,只剩下几朵残花。
溪桥旁的柳树刚刚拔出娇嫩的枝叶。
暖风吹拂着春草的芬芳,游客们在这美丽的环境中摇摇缰绳,驱赶着马匹。
)(2)上片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分析】隐喻;把“离愁”比作“泉水”,写下悲伤就像泉水一样无穷无尽,把抽象的情感变成具体的形象,更容易感受,更亲切。
(3)根据下片的内容可以推知,是从谁的角度来表达离愁的?后两句一向被奉为名句,试分析它在抒情上的特点。
【分析】居民或妇女远离泉山,步行者远离泉山。
将情感融入风景或用风景来表达情感,在想象中把爱护人的感觉带得更远。
【赏析】这是欧阳修关于男女分离的杰作。
主题一般,但技术精湛,意境优美。
读书很有趣。
最后一部电影描述了长途跋涉的丈夫分离的悲伤,而长途跋涉导致了思想的缺失。
“后观”和“西樵”都是黑点,走得很远;“梅残”和“柳薄”在早春旅行时出现:“草香风暖”,使春暖花开,衬托出离别的凝重哀伤。
“如泉水”,即取景用景来抒发感情。
它以细腻的笔触,极其精辟委婉的语言,描述了离别悲伤的长度和强度。
下一部电影的技巧很棒。
旅行者想象住客,想念行人,描绘住客归来的悲伤。
“温柔”和“粉红色的眼泪”表达了对人的深切感情。
“建筑高度”这句话跌宕起伏,关上镜头,摆动视野,望着行人的距离,望着所有的平坦和荒芜,望着泉水山,看见步行者,步行者仍然远离泉水山。
我不知道在哪里。
这是可想而知的痛苦。
风景是用来写爱情的,韵律是悠闲无边的。
这个词写在春天。
风景越好,悲伤就越深。
轻松的语言充满了情感,“我不厌倦读一百遍。
”(次彤)。
【诗歌鉴赏】王昌龄《别辛渐》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昌龄《别辛渐》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王昌龄《别辛渐》原文及翻译赏析
王长岭《告别新建》原文
别馆萧条风雨寒,扁舟月色渡江看。
醉了,我不知道关西路,但我还是看不见春江里的云朵。
王昌龄《别辛渐》翻译
待更新
王昌龄《别辛渐》赏析
《送别新建》是唐代著名边疆诗人王长岭的一首诗。
王长岭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王长岭的诗歌以边塞、闺阁怨、送别三种主题为主。
《
全唐诗
对常陵诗歌的评价是“浓密而清晰”。
他的七绝诗特别优秀,甚至可以与李白相提并论,因此被冠以“七绝圣手”的称号。
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高亢、向上,受到后人的高度赞扬。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
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平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出塞》。
王长岭诗歌全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全文作者翻译赏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译文]离家也渐渐遥远,我的愁绪越来越浓,就像一路奔腾的春水一样连绵不断。
[出典]北宋欧阳修《踏莎行》注: 1、《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春山外。
2、注释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
”注云:“候馆,楼可观望者也。
”草薰风暖: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薰:指草香。
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
辔,缰绳。
盈盈:泪水充溢貌。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平芜:平坦开阔的草原。
行人:此指心上人。
3、译文1: 馆舍庭院里的梅花已经凋残,小溪柳树枝条迎风飞舞。
微风吹着青草,摇动行人的马上辔头。
离家也渐渐遥远,我的愁绪越来越浓,就像一路奔腾的春水一样连绵不断。
思念的人儿柔肠寸寸,千回百转;任那透明的泪珠流过化过妆的脸。
画楼太高,不要凭倚高栏,因所见到的情景更令人伤感。
眼前眼界到处是春山,而那位心上的人,却在春山更远处。
译文2: 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
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
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
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
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4、欧阳修生平见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5、这是一首通过离别来写爱情相思的词作,是欧阳修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此词写离情。
梅残、柳细、草熏、风暖、暗示着离别。
征人之路,渐行渐远;闺中人的愁绪,愈益深重,直教人揪心落泪,肝肠寸断。
上阙从远行人着笔,写他途中见到恼人的春色而引发的愁绪。
旅舍周围的梅花已然凋谢零落,溪畔桥边的柳丝弱不禁风,起首二句写征人旅途中所见初春景象。
在这草春风暖的美好季节里,征人却不得不离家远行。
一个“摇”字既写旅途颠簸之苦,更写孤独跋涉心神不定的糟糕心情。
“离愁”二句直接表达心中离愁,随着离去的路途越来越远而愈益加重加深,宛如春水绵绵不断、无穷无尽。
此以春水喻愁,正如李后主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个“渐”字,承接紧凑而又对比鲜明,形象真切,合符情理。
下阙转向闺中人,在心上人离开以后登高望远,遥念离人,泪眼迷茫,哀怨满怀。
起首三句生动描绘她登高远眺时脸上的表情,心中的感受。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工整的对偶,恰当的叠字,一个断肠美人儿的楚楚动人形象栩栩如生。
妙在“楼高莫近危阑倚”句,既似怨妇心中怨语,亦如远行人遥遥传来的劝慰。
结末二句由近及远,由人及景,意味幽远,意境开阔,是情景俱佳的警句。
哀而不伤俨然一幅隽永的写意画。
卓人月在《词统》中赞曰:“‘芳草更在斜阳外',’行人更在春山外‘两句,不厌百回读。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云:“春水写愁,春山骋望,及切委婉。
”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赞曰:“’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又:’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此淡语之有情者也。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云:“春水春山走对妙。
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一望无际矣。
尽处是春山,更在春山外,转望转远矣。
当取以合看。
”艺术手法本篇暗用典故,翻新旧意,既增加了形象的感情容量,又巧妙得了无痕迹。
如首两句写梅残柳细,其中暗用典故:写梅,使人联想起陆凯自江南寄梅给长安范晔,含有怀念家人之意。
写柳,又易与古人折柳赠别之举相联系,暗寓离别之意。
这首词写春景发离愁,景愈佳而愁愈深,淡语浓情,“不厌百回读。
” 6、这首词写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情深笔细,向来为人们称道。
“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三句,给我们展现出这样一幅图画:一个孤独的行人,骑着马儿,摇着缰绳,在晚春时节,离开了侯馆(旅舍),路边的梅花已经凋落,小溪的桥边,杨柳枝正在随风飘扬,路边和原野里的百草吐绿,飘散着沁人心脾的芳香。
温暖和熙的春风轻抚人面。
在这个画面里,残梅、细柳、薰草,这些春天里典型的景物,点缀着侯馆、溪桥和旅途。
烘托了南方春日融融的气氛。
如此醉人的“良辰美景”,本来应该让人感到赏心悦目、乐不知返的。
但因为此次远行他乡,不能携同爱人随行,使词人情绪及其低落,愁情倍增。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曾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这首词就是以春天乐景写离愁别恨,可见其哀怨倍增。
在古典诗词中,梅、柳、草经常与离别相关联。
据《荆州记》载,陆机曾自江南折梅寄给友人范晔,有其诗为证:“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侯馆的残梅,自然也会让诗人想到离别。
到唐代,折柳送别已经成为一种风俗。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白的《忆秦娥》词:“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都指其事。
词人看到溪桥细柳,自然此时也会想起临别折柳之事。
这不能不又增添作者一份离愁。
《楚辞。
招隐》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江淹《别赋》中有:“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作者的《洞仙歌令》:“楼前乱草,是离人方寸。
”等等都以春草表示离情别绪。
作者在这首词中所描写的残梅、细柳、薰草,其实都寄寓了词人的离愁。
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越走离家人越远,而离愁也随着自己离家的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一起逐渐延长。
这离愁绵延不断,恰如溪桥下流向远方的春水。
用有形的流水比喻无形的离愁。
南唐后主李煜曾经用过这种方法,他的《虞美人》词中“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就是写愁思滚滚如同春江潮水东流不止的名句。
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采用了“设身处地”的写法,本来诗人自己望月思念,却想象妻子望月思念诗人的情景。
这首词也采用了这种方法,想象妻子登楼远望,柔肠寸断,妆泪盈盈,高楼凭栏只能增加她的苦恼,所以作者十分体谅她,劝她不要高楼倚栏。
妻子实在是挂念丈夫,登上高楼想寻找到丈夫独去的背影,看到的却是“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望尽春山不见行人,春山挡住了远望的视线,而行人却在春山更远的地方。
词人想象中妻子望而不见,写的是妻子的失望,却反过来更进一步说明词人的愁绪的无穷。
这首词的上片写远去行人的离愁,下片写设想中闺人的惆怅。
一种情怀,两地相思。
五十八个字,巧妙运用以乐写哀,化虚为实。
用“设身处地”的艺术手法,把离愁别绪抒写得淋漓尽致,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所以成为人们传诵的名篇。
7、化虚为实,巧于设喻,是本篇重要的艺术手段。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便是这种写法。
“愁”是一种无形无影的感情。
曹植《释愁文》说:“愁之为物,惟惚惟恍。
”杜牧《愁》诗也说:“聚散竟无形,回肠自结成。
”愁无形色可描绘,无影迹可追寻,是一种“虚”的东西。
要表现愁,经常得化虚为实。
莱辛说,诗可以把“不是可以眼见的对象”,描绘成如同“物质性的图画”(《拉奥孔》第十五章)。
“愁”无形体质量,所以诗人们常将它“物化”,说成可以抛掷剪割、车载斗量的东西,使人产生形体感和质量感,因而增加了诗的感染力。
有的则以物喻愁,使之形象化。
古来以水喻愁的很多,唐李颀“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一水牵愁万里长”,赵嘏“一溪萦作万重愁”,或者以水喻愁之多,或者以水喻愁之长。
一物喻一物,可以作多边比喻。
这首词说行人愈走愈远未有尽头,离愁也愈续愈长未有穷已,这离愁之延长,这离愁之不断,恰似溪桥下汩汩流向远方的春水。
所有以水喻愁的,虽然取喻之道不同,然而这一点却是共同的:“虚”的离愁,化为“实”的春水;无可感的情绪,化为可感的形象,因而大大加强了艺术效果。
8、“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两句,虽然可以使人联想到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和《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一些名句,但因作者善于变换句法,并且使这一生动比喻跟全词的整体形象,跟词的意境结合得十分紧密,故貌似仿效,而实则是创新,天然浑成,不露痕迹。
9、眼泪是女人一生的饰品,如同晶莹透明的钻石,点缀着女人一生的风景,女人的眼泪多么美丽而纤弱,然而却能创造出宇宙中最难以置信的奇迹。
它使离别变得诗意,使爱的男人肝肠寸断。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女人的眼泪最不能承受的是和所爱的人分别。
分别也许就注定着无缘。
因爱而生的女人怎堪这样的痛楚。
现代人也许已对离别不再感伤,因为网络通讯让身在天涯的人依然相近。
但古时的人,送君一程也许就是末路,君是否会记挂自己,是否会回来,只有等待君的书信才能得知。
分别后,女子陷入无穷的等待,等待的结果也许是红颜老去,也许是被无情伤害。
遥想千年前,在这绵绵春雨里,灞桥的柳折了又折,阳关的酒尽了又尽,执手相看,粘在脸上的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然终是挡不住“行人渐远渐无穷”的脚步,一任闺中离愁“迢迢不断如春水”,相思绵绵如细雨。
10、席慕容说: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阔别故乡多年,我才吟出这一句诗的滋味。
或许,“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关于故乡的记忆经历时光的打磨,反而愈发清楚了。
梦中经常回到故乡。
那是一个静谧的小山村,夏日的午后,似睡非睡间,总有几声欢快的蛙鸣,老牛“哞-哞-”的呼喊。
有时又回到村前的小溪旁,和傻丫等小伙伴玩笑嬉戏,水花经常溅在挽起的裤管上……宿舍的人说我经常在梦中笑出声。
时间就像是一条宽广的河流,缓缓地从大堤上流过,洗去了尘埃,濯新了记忆。
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栩栩如生浮在我眼前,六年来从未消失过。
我经常怀念那些淳朴的乡亲,他们是不是也同样惦念着漂泊在外的伢子呢?2007高考山东满分作文 11、等待一段分隔两地的相思,等待一个远行在外的游子,等待一句海枯石烂的誓词,等待一份不知何时才能兑现的厮守终老的诺言。
这些古代女子们,生活的全部重心就在于爱情,生命的亮点只在于那个曾经深爱如今却已远离的男子。
她们都是坚贞、专一、痴情而又执着的。
当爱人走后,相思与离愁成了惟一的陪伴,每日里只有落泪凝眸,无尽守候。
罗衫衣袖,有泪痕斑斑,那都是相思相恋之泪,都是为那远行的人而流。
妆容已残也无心打理,鸳被还留着那日的余香。
手执着金樽酒,酒未入喉,人已然先醉,整日恹恹无力,这病也是因那人的远离而起。
相思就像长江之水,不远迢迢伴你而行,又如那江水不知从何处来,更不知道到哪儿才会中断。
欲将此情付与红笺,这心里无际无涯的情思如何能够写尽?只是这样的相思在如今的社会里不知道还留存了多少,很少有人再用书信寄托相思,很少有人在望眼欲穿后,因那人的不期归来而惊喜异常,手机网络哪还容得下“瘦觉玉肌罗带缓”的相思?即便有爱深如此,越来越先进的社会可以使对方随时听到牵挂的声音,见到深爱的人。